資源簡介 (共28張PPT)區域發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CONTROL OF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第二章第四節——習近平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探索下面兩張照片分別是我國黃土高原地區的溝谷地貌和淤地壩景觀。思考1.推斷圖中的溝谷是如何形成的,它會對下游地區產生哪些影響。2..查找資料,了解建淤地壩可以解決哪些問題。目錄CONTENTS生態脆弱區及其特點0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0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03生態脆弱區及其特點1生態脆弱區01生態脆弱區一般位于兩種不同類型生態系統的過渡地帶,是生態環境變化明顯的區域,也是生態保護的重要領域。概念:生態脆弱區01分布:大多位于生態過渡區和植被交錯區,處于農牧、林牧、農林等復合交錯帶。黃土分布區,以黃土高原為主,主要生態問題是水土流失高寒區,青藏高原地區,主要生態問題是高寒荒漠化喀斯特地區,以云貴高原為主,主要生態問題是石漠化沙漠分布區,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主要生態問題是干旱荒漠化生態脆弱區01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面積大。土壤侵蝕強度大,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發,地區貧困不斷加劇。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資源環境矛盾突出。濕地退化,調蓄功能下降,生物多樣性喪失。主要問題生態系統結構穩定性較差,抗干擾能力弱,自然恢復時間較長。對全球氣候變化敏感,自然災害頻發。時空波動性強。生態過渡性顯著,環境梯度變化明顯。特點生態脆弱區特點0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2黃土高原01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長城以南秦嶺以北范圍黃土高原01閱讀教科書第64頁的圖2-4-4及相關文字,小組討論,分析黃土高原地理環境的脆弱性。【活動】黃土高原01地形:平原→山地、高原位置:沿海→內陸氣候:濕潤→干旱 季風區→非季風區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植被:森林→草原農業:種植業區→牧區地質災害:多地震、滑坡、泥石流,加劇水土流失黃土高原體現了多個方面的“過渡”: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02指在水力、重力、風力等外力和人為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遭受的破壞及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及水的損失水土流失黃土高原水土流失02特點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溝壑縱橫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生態環境脆弱。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03自然因素呈灰黃色, 以粉砂顆粒為主;垂直節理發育;土質疏松,碳酸鈣含量高,遇水易崩解,被流水侵蝕黃土特點:土壤:黃土土質:地貌形態的不穩定性與黃土的易侵蝕性氣候:降水集中,多暴雨300~650毫米黃土高原降水偏少7、8、9月降水的季節分配不均勻,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 且多暴雨,沖刷力強60%左右三個月降水量之和占全年降水量5%冬季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03自然因素植被稀少降低地表徑流速度,促進下滲,涵養水源過濾淤泥,固定和改良土壤植被的作用: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03自然因素過度放牧、過度開墾、過度樵采,導致森林和草原被破壞,地表抗侵蝕性大大減弱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03人為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修路開礦、建窯洞、陡坡開墾、過度樵采等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03人為因素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04土地貧瘠,耕地面積減少,土地生產力降低破壞耕地,造成農業減產淤積江河湖庫,加劇洪澇災情加劇溝壑發展,威脅工礦交通設施安全造成生態環境惡化植被覆蓋率低,降水減少,多暴雨,導致氣象災害頻發影響水資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整體性的原理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01治理水土流失,應以人類活動為著眼點,努力控制人類造成的破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主要植樹種草——實行喬、灌、草結合,退耕還林還草,封山育林增加地表植被的覆蓋率,減輕雨水對地表的沖擊,緩解水流速度,從而減少水土流失。生物措施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溝谷--打壩淤地、興修小型水庫、谷坊等塬面上--平整土地溝道里--建淤地壩,攔蓄泥沙陡坡--挖魚鱗坑緩坡面--修建水平梯田工程措施谷坊是在易受侵蝕的溝道中, 為了固定溝床而修筑的 以土、石為主要原料的 橫向擋攔建筑物。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什么叫小流域?在小流域的各個部分應分別采用什么治理措施?應對水土流失為何要采用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后有何效果?閱讀教科書第69頁內容,思考并討論下列問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貫徹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緊密結合的原則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思路框架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存在水土流失現象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原因人為原因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工程措施、農業技術措施、生物措施明確區域的位置和范圍分析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了解環境問題產生的危害分析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自然原因人為原因治理環境問題的措施工程措施、農業技術措施、生物措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