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科學教育科學版一年級下冊認識物體的形狀【核心概念】1.物質的結構與性質【學習內容】1.1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性與功能1~2年級 ①觀察并描述物體的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外部特征,能根據物體的外部特征對其進行簡單分類。②識別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教材分析】1、課標本課是教科版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的第三課,對應2022版課標中“1.1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性與功能”這一核心概念,要求學生能舉例說出生活中常見物體和材料的外部特征,能說出空氣和水的形態特點,能依據一些外部特征對常見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能口述或利用圖形表達想法。2、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物體的特征”,是物質科學領域學習的開篇。本單元引導學生對生活中一些常見物體進行觀察、比較和描述,對其特征進行討論和分析,并試著根據物體的一些特征給物體分類,從而強化對于“特征”和“屬性”的理解。本單元共7課,可分為2個板塊。前4課主要對常見固體進行研究,練習并掌握基礎研究方法如測量、比較、編號等;后3課對水和空氣這兩種最基本的液體、氣體進行簡單探究,為后續三年級上冊的課程進行鋪墊。3、課時在本課,學生將對“形狀”這一物體的重要特征展開研究。以“如果把物體裝進盒子里,怎樣裝得更多?”為問題導向,逐步加深對物體形狀的理解。通過了解、動手操作、交流、修改、再等環節逐步認識物體的形狀,使學生體驗到物體的形狀對其占據空間的影響。再通過“換一種平鋪的方法,能裝得更多嗎?” 發現同一物體不同面的形狀也可能不一樣。由此,體會到生活中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形狀,其擺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通過以上分析,得出本課核心認知為: 不同的物體形狀不同,同一物體不同面的形狀也可能不同,形狀會影響物體占據空間的方式。【學情分析】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物體具有一定的特征(部分班級還未上始業課及第一課)。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認識物體的一個重要特征——形狀,使用的手段是“擺放”。 這節課認識“形狀”是從“占據空間”這個角度來理解的,為學生在小學階段建立對質量和體積的初步認識打下基礎。由于“占據空間”這個概念對學生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教材用一個“固定大小的盒子”來使這個概念具象化。雖然教材對活動的難度做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他們對空間感較為陌生,所以需要教師引導與梳理。因此,在進行本課的設計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細致地指導,在研討時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目標知道不同物體形狀不同,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六邊形等形狀。2.科學思維目標在擺放活動中,發現不同的形狀占據空間的效果不一樣。3.探究實踐目標①能用簡單的方法比較出不同物體的形狀有所不同。②嘗試運用數字描述擺放結果,感受物體占據空間,逐步形成記錄數據的意識與習慣。③知道不同形狀的物體每個面形狀有的是不同的,有的是相同的。4.態度責任目標愿意關注和客觀看待他人的測量結果。【教學重難點】重點:使用多種物體完成不同擺放方式,并用數字描述測量結果。難點: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組織圖表信息和整理測量結果。【教學思路】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創建情境 小豬佩奇一家四口幫爺爺運貨物 激發學習興趣角色扮演 不同的小組扮演不同角色,將不同物體裝入盒子,對比全班的實驗數據 形狀不同,占據空間的方式不同升級挑戰 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裝入更多“貨物” 同一物體不同面的形狀可能不同拓展思考 我們的貨車完全被“填”滿了嗎? 挖掘空間想象【教學過程】一、聚焦:創設情境情境:小豬佩奇一家周末去探望爺爺,爺爺正好在搬運貨物,想讓爸爸媽媽佩奇和喬治幫幫忙,爺爺給他們分配了不一樣的任務……二、探索:角色扮演[材料準備:盒子,小方塊(正方體)、小球(球體)、橡皮(長方體)、螺帽若干]情境:爺爺的貨車非常矮,所以只能鋪一層貨物,小豬們要想想辦法,怎樣一次裝得多,這樣幫忙才更快。1.提問:什么是鋪一層?(預設:平鋪、不能疊起來)。2.實驗:這些物體鋪一層各需要多少個?要求:不同的小組扮演不同的角色,將不同的“貨物”裝進盒子中,記錄實驗數據(個數),填寫在活動手冊“第1次”這一欄中。3.為什么每只小豬得的數量是不一樣的呢?學生交流實驗結果得出結論,教師貼紙加板書。(物體的形狀不同)預設:因為大小不一樣…因為形狀不一樣…物體占的位置(空間)不一樣大4.一起來認識這些形狀吧。三、研討:升級挑戰1.提問:這些貨物換一種方式擺放,可以擺得更多嗎?2.學生展示:同一種物體不同小組的鋪法不同。(螺母和橡皮)3.提問: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預設:不同的面大小不一樣。)4.演示:這兩種物體每個面的形狀大小不一樣,因此鋪滿同樣大小的地方數量不同。5.提問:乒乓球和木塊換個面鋪數量會發生改變嗎?(預設:不會,因為各個面大小相同)6.總結:這兩種物體每個面形狀都一樣,所以無論怎么換面鋪,數量都一樣,而另外兩個每一面形狀大小不一樣,所以數量發生改變了。四、拓展思考1.提問:我們鋪貨的時候,整個車廂都被填滿了嗎?(預設:木塊填滿了,其他的沒有填滿)再次感受形狀對于占據空間的影響。【教學板書】3.認識物體的形狀(共25張PPT)認識物體的形狀小學科學教育科學版一年級下冊幫爺爺裝貨物吧橡皮木塊乒乓球螺母一層能夠平鋪多少個呢?要求:1.裝滿盒子。2.分工合作。3.及時記錄數據在活動手冊上。4.做完放在紙盒里,不要倒回塑料袋里。時間:3分鐘記錄第1次平鋪一層放入盒子里物體的數量我們組放的是______,一層可以放_____個。為什么小木塊放入盒子中的數量要比乒乓球多?認識物體的形狀認識不同換一種平鋪的方法,能裝得更多嗎?時間:3min讓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吧!記錄第2次平鋪一層放入盒子里物體的數量我們組找到了新的擺放方法,我們是這樣擺的……就像這換種方法就像這樣換種方法:豎起來有不同形狀的面有不同形狀的面12123只有一種有不同種木塊為什么沒有其他擺放方式?螺母為什么有不同的擺放方式?同一種物體的兩種平鋪方法,結果一樣嗎?tónɡ yī zhǒnɡ wù tǐ de liǎnɡ zhǒnɡ pínɡ pū fānɡ fǎ jié ɡuǒ yí yànɡ mɑ各個面的形狀都相同各個面的形狀都相同都是圓形都是正方形總結( )和( )無論怎么擺放,其平放在盒子里的數量是一樣的。( )和( )以不同的方式平鋪,數量差異很大。木塊 乒乓球螺母 橡皮認識不同的面形狀不同我認為……,因為……認識物體的形狀練一練一、快樂選一選。(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物體的形狀( C )。A.都是完全相同的B.都是完全不同的C.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2.同一種物體用不同的方法平鋪在盒子中,裝的數量是不同的,這與物體的( B )有關。A.輕重 B.形狀 C.顏色CB3.乒乓球的形狀是( A )。A.球形 B.方形 C.不規則形4.下列物體中,沒有固定形狀的是( A )。A.牛奶 B.木塊 C.橡皮AA二、快樂判一判。(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乒乓球和小木塊的形狀是相同的。 ( )2.不同的物體形狀一般不同。 ( √ )3.相同物體的平鋪方式不同,平鋪的數量有可能不同。 ( √ ) √√三、快樂連一連。(用線把物體與相對應的形狀連起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認識物體的形狀》教案.docx 《認識物體的形狀》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