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考二輪復習課件 地理 專題15 海水的性質(70張)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考二輪復習課件 地理 專題15 海水的性質(70張)

資源簡介

(共70張PPT)
2025屆高考二輪專題復習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專題15:海水性質
一、課標要求
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
運用圖表等資料,說明海水性質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結合圖示歸納和分析不同海區海水溫度、鹽度、密度的時空分布特點規律。(區域認知)
運用圖表等資料,歸納海水溫度、鹽度、密度的時空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能夠繪制海水性質的思維導圖,理解海水性質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地理實踐力)
聯系生產生活,結合實例,說明和分析海水性質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人地協調觀)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4年浙江6月,1,2分 以世界局部海域8月份表層海水鹽度和洋流分布圖為背景,考查等鹽度線的判讀和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
2024江蘇,23(1),4分 以萊斯島周圍海域表層鹽度分布及海草房景觀圖和萊斯島地下鹵水形成與儲存地質剖面示意圖為背景,考查海水鹽度的影響因素。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4福建,6-7,6分 以海南島東側底層海水溫度與海平面變化為背景,考查影響海水溫度因素。
2024安徽,12-14,9分 以全球海洋觀測數據為背景,考查影響海水溫度和海水鹽度因素。
2024山東,8-9,6分 以孟加拉灣及其周邊區域為背景,考查影響海水鹽度因素及其對生物的影響。
2023廣東,19,8分 以日本海西部海水垂直交換減弱為背景,考查海水密度變化對其運動的影響。
2023海南,18(1),3分 以極地地區的某海域海水環流為背景,考查海水鹽度變化對其運動的影響。
2023浙江6月,9,2分 以南半球某海域為背景,考查不同海域海水性質差異特點。
2023浙江1月,8,2分 以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層鹽度分布圖為背景,考查影響海水鹽度因素。
2023江蘇,1,2分 以澳大利亞西海岸的蒙基米亞為背景,考查海洋溫度對旅游的影響。
2022廣東,19,10分 以卡里馬塔海峽表層流為背景,考查海水性質溫度、鹽度的影響因素。
2022山東,13,3分 以地中海的亞得里亞海為背景,考查影響海水鹽度因素。
2022山東,16(2),2分 以中美洲頻受冷空氣影響為背景,考查冷空氣對海水溫度的影響。
2022湖北,10,3分 以智利竹莢魚洄游活動為背景,考查海水溫度對生物活動的影響。
2022北京,7,3分 以中國科考船赴西北太平洋科考為背景,考查海水鹽度分布規律和影響因素。
二、考情分析
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
2021廣東,19,10分 以長江口外海域水體溶解氧低值區的變化為背景,考查海水性質溫度、鹽度與溶解氧的含量關系。
2021天津,18(1),6分 以北冰洋永久性塊狀冰的區域分布特征為背景,考查海水溫度的影響因素。
2021福建,17,10分 以小黃魚的洄游為背景,考查海水溫度對生物活動的影響。
2020江蘇,30,8分 以我國東部部分海域等深線分布圖為背景,考查海水溫度和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2019江蘇卷,30(2-3),5分 以阿拉伯海為背景,考查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根據2019-2024年考情分析,提取考點
提取考點:
1.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重難點,常見考向)
2.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重難點,常見考向)
3.海水溫度和海水鹽度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重點,常見考向)
三、備考建議
1.命題分析
①一般從海洋微觀區域或者某種海洋生物洄游活動為情境切入,以微觀區域示意圖和海洋探測數據圖表為載體,主要考查海水溫度和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海水溫度和海水鹽度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等內容;
②考查方式:以選擇題和綜合題為主,題目比較靈活,考查頻率較高。
③新趨勢:近三年考查海洋密度內容較少,但是23年個別省份會結合海水運動(密度流)進行考查,如2023海南卷考到海水鹽度差異引起密度差異的密度環流、2023廣東卷考到的日本海西部海水垂直交換減弱等內容,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2.備考建議
備考過程中要結合時事或者真實生活情境,運用海水性質等相關理論等解釋各種水方面的地理現象,學會舉一反三。并且適當補充相關知識,增加知識儲備。
四、知識體系
海水性質
海水溫度
分布規律
水平
緯度: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季節: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垂直
深度:隨深度增加而遞減
影響因素
太陽輻射(緯度)、海陸分布(季節)、大氣運動(水深)、海水運動(洋流)
主要影響
海洋航行運輸、海洋生物分布、海洋大氣(調節溫度)、旅游等
海水鹽度
分布規律
由副熱帶海區向赤道和兩極遞減(呈雙峰型曲線)
影響因素
氣候:溫度、降水量、蒸發量
入海徑流
海域封閉程度
洋流
結冰/融冰
主要影響
曬鹽(條件:地形和氣候)、養殖、供水
海水密度
分布規律
水平:海水溫度越低,密度越大 垂直:隨著深度增加而增大
影響因素
深度、鹽度、溫度
主要影響
水平:表層海水由密度小的流向密度大的
垂直:可能形成”海中斷崖“,影響潛艇船只航行
考點突破
五、考點突破
1.海水溫度
2.海水鹽度
3.海水密度
01
海水溫度
考點突破
海水溫度
【情境導入】南來北往的沙丁魚
沙丁魚喜冷水,好群居,以大量的浮游生物為食。厄加勒斯淺灘(如圖)是南半球沙丁魚的主要集聚地,但每年5-7月,當一股低溫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淺灘出現并向北流動時,沙丁魚便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大遷徙。數以十億計的沙丁魚聚攏在了一起,形成了數千米長,寬達1千米,厚數十米的“魚帶”,跋涉1000多公里遷徙到德班附近海域。每年2月,沙丁魚向南回到厄加勒斯淺灘聚集。
問題1:5-7月和2月沙丁魚為什么要那么辛苦的南來北往呢?
問題2:為什么厄加勒斯淺灘成為南半球沙丁魚主要集聚水域呢?
每年5-7月
北半球夏季
氣壓帶和風帶北移
西風漂流北上控制該地
途中與厄加勒斯暖流交匯帶來豐富餌料
水溫低;洋流向北流動,沙丁魚順流遷徙
海水溫度
【情境導入】南來北往的沙丁魚
沙丁魚喜冷水,好群居,以大量的浮游生物為食。厄加勒斯淺灘(如圖)是南半球沙丁魚的主要集聚地,但每年5-7月,當一股低溫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淺灘出現并向北流動時,沙丁魚便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大遷徙。數以十億計的沙丁魚聚攏在了一起,形成了數千米長,寬達1千米,厚數十米的“魚帶”,跋涉1000多公里遷徙到德班附近海域。每年2月,沙丁魚向南回到厄加勒斯淺灘聚集。
問題1:5-7月和2月沙丁魚為什么要那么辛苦的南來北往呢?
問題2:為什么厄加勒斯淺灘成為南半球沙丁魚主要集聚水域呢?
參考答案:5~7月,氣壓帶、風帶北移,受西風帶控制,厄加勒斯淺灘出現的沿岸流向北(東北)流動,利于沙丁魚順流遷徙;該沿岸流屬于冷水流,降低了德班附近海域水溫,為沙丁魚提供了冷水生存環境;該沿岸流(冷水流)與外海的厄加勒斯暖流交匯,攪動起深海的營養物質,為沙丁魚帶來豐富餌料。
海水溫度
【情境導入】南來北往的沙丁魚
沙丁魚喜冷水,好群居,以大量的浮游生物為食。厄加勒斯淺灘(如圖)是南半球沙丁魚的主要集聚地,但每年5-7月,當一股低溫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淺灘出現并向北流動時,沙丁魚便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大遷徙。數以十億計的沙丁魚聚攏在了一起,形成了數千米長,寬達1千米,厚數十米的“魚帶”,跋涉1000多公里遷徙到德班附近海域。每年2月,沙丁魚向南回到厄加勒斯淺灘聚集。
問題1:5-7月和2月沙丁魚為什么要那么辛苦的南來北往呢?
問題2:為什么厄加勒斯淺灘成為南半球沙丁魚主要集聚水域呢?
生物生存及分布條件
水溫
西風漂流的影響,水溫低
餌料
淺灘水域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
浮游生物多,為沙丁魚提供食物
生存空間
厄加勒斯淺灘面積大
沙丁魚群居提供廣闊的生存空間
海水溫度
【情境導入】南來北往的沙丁魚
沙丁魚喜冷水,好群居,以大量的浮游生物為食。厄加勒斯淺灘(如圖)是南半球沙丁魚的主要集聚地,但每年5-7月,當一股低溫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淺灘出現并向北流動時,沙丁魚便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大遷徙。數以十億計的沙丁魚聚攏在了一起,形成了數千米長,寬達1千米,厚數十米的“魚帶”,跋涉1000多公里遷徙到德班附近海域。每年2月,沙丁魚向南回到厄加勒斯淺灘聚集。
問題1:5-7月和2月沙丁魚為什么要那么辛苦的南來北往呢?
問題2:為什么厄加勒斯淺灘成為南半球沙丁魚主要集聚水域呢?
參考答案:厄加勒斯淺灘位于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受西風漂流的影響,水溫低,適合沙丁魚生存;淺灘水域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浮游生物多,為沙丁魚提供食物;厄加勒斯淺灘面積大,為沙丁魚群居提供廣闊的生存空間。
1.海洋熱量收支
問題:請根據下圖示意圖,分析海水溫度的來源。
太陽輻射
蒸發
熱量來源
熱量支出
海水溫度升高
海水溫度是反映海水的冷熱程度。最主要的熱源是太陽輻射。
受到太陽輻射的影響,海洋表層水溫的高低,隨著時間和空間分布而變化。
收入
支出
2.時空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讀下圖,描述世界海洋表層溫度分布規律并分析原因。
分布規律:全球海洋表層的水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相同緯度海洋表層的水溫大致相同
原因:太陽輻射量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影響因素1:太陽輻射(緯度)
2.時空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讀圖,完成相關任務。
1. 按緯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順序,對甲、乙、丙三個觀測點排序,并說明理由。
2. 據圖描述海水溫度的垂向變化特點。并說明理由。
海水表層水溫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
三個觀測站海域表層水溫從低到高依次為丙、乙、甲
緯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丙、乙、甲
參考答案:理由:由圖可知,三個觀測站所處海域的表層水溫從低到高依次為丙、乙、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水表層水溫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即可得出三觀測站所處緯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丙、乙、甲。
2.時空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讀圖,完成相關任務。
1. 按緯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順序,對甲、乙、丙三個觀測點排序,并說明理由。
2. 據圖描述海水溫度的垂向變化特點。并說明理由。
2.答案:變化特點:
表層海水溫度隨深度的增加而顯著遞減,1000米以內變化較明顯,1000~2000米變化較小,2000米以下保持低溫狀態。
理由:太陽輻射是海水熱量的主要來源,而太陽輻射首先到達海水表面,越向深處海水得到的太陽輻射能越少,也無法和表層海水形成對流交換熱量。
總結:描述變化特點:
先總體趨勢,后分段描述。
影響因素2:深度因素
2.時空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問題:對比同一海區,說出夏季和冬季水溫差異及其成因。
0℃25℃海陸分布:冬季,陸地比熱容小,大陸降溫快,溫度較低,近岸的海水溫度較低;夏季則相反。
從季節分布看,同一海域夏季水溫普遍高于冬季;一年中8月平均水溫最高,2月最低。
世界大洋8月份表層海水溫度分布
世界大洋2月份表層海水溫度分布
影響因素3:海陸分布
2.時空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問題:據圖分析洋流對流經海域表層海水溫度的影響。
④洋流:同一緯度海域的東西方向的差異
暖流:水溫高,等溫線向高緯彎曲,增溫作用。
寒流:水溫低,等溫線向低緯彎曲。降溫作用。
影響因素4:洋流因素
典例講解
(2019年江蘇卷)30.阿拉伯海是北印度洋的一部分,面積約386萬平方千米,是全球表層海水溫度最高的海域之一。圖甲為“阿拉伯海海底地形圖”,圖乙為“7月份阿拉伯海表層海水溫度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2)簡析阿拉伯海成為全球表層海水溫度最高的海域之一的原因。
說明得到太陽輻射量多
影響太陽輻射量的因素
緯度低,太陽輻射強
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該地區晴天多降水少,日照時間長
靠近阿拉伯半島周圍為熱帶沙漠氣候,陸地熱輻射對海洋影響大
參考答案:
(2)緯度低,太陽輻射強;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受周邊陸地影響大
典例講解
(2019年江蘇卷)30.阿拉伯海是北印度洋的一部分,面積約386萬平方千米,是全球表層海水溫度最高的海域之一。圖甲為“阿拉伯海海底地形圖”,圖乙為“7月份阿拉伯海表層海水溫度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3)說明7月份阿拉伯海表層海水溫度的分布特征。
東南高
西北低
西部形成一個低溫中心
參考答案:
(3)東南高,西北低;西部形成一個低溫中心。
總結: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方法點撥
海水溫度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季節分布
夏季水溫較高,冬季水溫較低
緯向分布
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同一緯度
暖流經過水溫較高
寒流經過水溫較低
深度在1000米之內,水溫隨深度增加而降低
深度大于1000米,水溫變化幅度不大,保持較低水溫
總體:隨深度的增加而顯著遞減
海陸分布
太陽輻射
影響因素
洋流
海水深度
影響因素:除此之外,還有大氣運動(冷氣團(冷鋒)降溫)、氣候變化(氣候變暖海水升溫)、天氣狀況(多晴天多,日照時間長,海水溫度高)等因素。
3.海水溫度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海洋表層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數量和種類越少;不同緯度的海洋表層生活著不同類型的海洋生物;有些海洋生物發生季節性游動。
(2)對海洋運輸影響:
如北極東北航道縮短了亞洲東部到歐洲西部的航運距離,節省運輸時間與能耗。經過高緯度地區,水溫低,結冰期時間長,通航時間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裝備破冰設施。
3.海水溫度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長波輻射,由于海水的比熱容比陸地的大,與陸地相比,海水溫度變化慢,變化幅度較小,且海洋占全球表面積的2/3。因此,海洋對大氣溫度起著調節作用,使溫差變小。
(3)對氣溫變化的影響
3.海水溫度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4)對娛樂休閑的影響
材料:海濱浴場是當地居民和游客喜愛的去處。我國海岸線綿長,擁有眾多海濱浴場。圖為2016年6月-2017年6月葫蘆島、廈門、西沙3個海洋站的表層海水月平均溫度。通常表層海水溫度在20℃以上時適宜游泳。
(1)3個海洋站附近的海濱浴場分別有哪些月份適宜人們游泳?
(2)比較3個海域適宜人們游泳的時間長短差異,并說明原因。
參考答案:
(1)葫蘆島:7-9月 ;
廈門:5-11月;
西沙:全年皆宜
(2)葫蘆島適宜游泳的時間最短,西沙適宜游泳的時間最長。
原因:緯度越低,海水溫度越高,則適宜游泳的時間也越長。
典例講解
(2022年山東卷)16.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區頻繁受冷空氣影響。下圖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氣南下過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層風場和海平面氣溫分布。甲處南北兩側的氣壓梯度較大。
(2)在冷空氣頻繁南下的影響下,N海域表層水溫較低。分析其原因。
影響水溫的因素
緯度(太陽輻射)
海陸分布
洋流
海水深度
大氣運動
氣候變化
天氣狀況
冷氣團與表層海水熱量交換使N海域表層水溫低
強離岸風使N海域底部冷海水上泛(寒流)降溫
N海域表層水溫低
參考答案:(3)受冷氣團影響顯著,降溫幅度大;沿岸寒流降溫。
典例講解
(2023年江蘇卷)澳大利亞西海岸的蒙基米亞擁有典型的砂質海岸,該地是游客全年與野生海豚互動的最佳地點。下圖為“游客與野生海豚互動照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 游客在蒙基米亞全年都能與野生海豚互動,主要取決于( )
A. 海水密度 B. 海水鹽度 C. 海水溫度 D. 海水水質
該地區緯度低,海水水溫高
野生海豚主要生長于熱帶海域
海水密度、鹽度 、水質對海豚的分布影響較小,ABD錯誤
C
02
海水鹽度
考點突破
海水鹽度
【情境導入】我國的鹽倉
材料一:鹽場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氣條件。中國東部漫長海岸線上的曬鹽條件優越,海鹽產區集中。淮河以北的鹽場生產期被分割成春曬和秋曬,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收一季。東南沿海的鹽場旺產期是在下半年,可以進行跨年度的冬春聯曬生產。
材料二:我國東部沿海2月和8月海水鹽度分布等值線圖。
(1)描述我國近海2月和8月表層等鹽度線空間分布的異同并分析原因。(8分)
等值線空間分布特點
數值變化特征
走向/延伸方向
疏密程度
極值
相同點:等鹽度線走向與海岸線基本一致
相同點:由近海向海洋鹽度有所增大(由西向東鹽度增大)
不同點:八月長江入海口等鹽度線成舌形向外海沿伸,形成低鹽度區
八月,降水量大,入海徑流量越大,對鹽度稀釋作用強
海水鹽度
【情境導入】我國的鹽倉
材料一:鹽場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氣條件。中國東部漫長海岸線上的曬鹽條件優越,海鹽產區集中。淮河以北的鹽場生產期被分割成春曬和秋曬,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收一季。東南沿海的鹽場旺產期是在下半年,可以進行跨年度的冬春聯曬生產。
材料二:我國東部沿海2月和8月海水鹽度分布等值線圖。
(1)描述我國近海2月和8月表層等鹽度線空間分布的異同并分析原因。(8分)
參考答案:
(1)同:等鹽度線走向與海岸線基本一致;由近海向海洋鹽度有所增大(由西向東鹽度增大)
異:八月長江入海口等鹽度線成舌形向外海沿伸,形成低鹽度區。
原因:八月,降水量大,入海徑流量越大,對鹽度稀釋作用強。
海水鹽度
【情境導入】我國的鹽倉
材料一:鹽場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氣條件。中國東部漫長海岸線上的曬鹽條件優越,海鹽產區集中。淮河以北的鹽場生產期被分割成春曬和秋曬,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收一季。東南沿海的鹽場旺產期是在下半年,可以進行跨年度的冬春聯曬生產。
材料二:我國東部沿海2月和8月海水鹽度分布等值線圖。
(2)分析淮河以北鹽田被分割成春曬和秋曬的原因。(8分)
曬鹽的氣象條件
氣溫高,蒸發旺盛
光照充足
多晴天,少陰雨天氣
多大風天氣,蒸發量大
夏季(7-8月)降水集中,云量大,鹽產量低
冬季寒冷氣溫低,蒸發量小,不宜曬鹽
春秋兩季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更適合曬鹽
春秋兩季氣溫較高,多大風天氣,蒸發量大
海水鹽度
【情境導入】我國的鹽倉
材料一:鹽場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氣條件。中國東部漫長海岸線上的曬鹽條件優越,海鹽產區集中。淮河以北的鹽場生產期被分割成春曬和秋曬,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收一季。東南沿海的鹽場旺產期是在下半年,可以進行跨年度的冬春聯曬生產。
材料二:我國東部沿海2月和8月海水鹽度分布等值線圖。
(2)分析淮河以北鹽田被分割成春曬和秋曬的原因。(8分)
參考答案:
(2)淮河以北地區冬季寒冷氣溫低,蒸發量小,不宜曬鹽;夏季(7-8月)降水集中,云量大,鹽產量低;春秋兩季氣溫較高,多大風天氣,蒸發量大(2分);春秋兩季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更適合曬鹽。
海水鹽度
【情境導入】我國的鹽倉
材料一:鹽場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氣條件。中國東部漫長海岸線上的曬鹽條件優越,海鹽產區集中。淮河以北的鹽場生產期被分割成春曬和秋曬,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收一季。東南沿海的鹽場旺產期是在下半年,可以進行跨年度的冬春聯曬生產。
材料二:我國東部沿海2月和8月海水鹽度分布等值線圖。
(3)被譽為我國“東南鹽場”的鶯歌海鹽場為何布局在海南的西南部
曬鹽的自然條件
氣象條件
地形條件
海水鹽度條件
降水少,多晴天,氣溫高
山脈的背風坡
副熱帶海區,海水鹽度高
遠離河流入海口,海水鹽度高
北回歸線附近,緯度低,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流下沉
海水鹽度
【情境導入】我國的鹽倉
材料一:鹽場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氣條件。中國東部漫長海岸線上的曬鹽條件優越,海鹽產區集中。淮河以北的鹽場生產期被分割成春曬和秋曬,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收一季。東南沿海的鹽場旺產期是在下半年,可以進行跨年度的冬春聯曬生產。
材料二:我國東部沿海2月和8月海水鹽度分布等值線圖。
(3)被譽為我國“東南鹽場”的鶯歌海鹽場為何布局在海南的西南部
參考答案:
(3)緯度低,冬季氣溫較高,蒸發量較大;近海無淡水河流人,鹽度較高,曬鹽時間短(2分);位于山地背風坡,且位于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流下沉,降水少,睛天多,日照充足。
1.海洋表層鹽度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讀下圖,描述世界海洋表層鹽度分布規律并分析原因。
分布規律: 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約為35‰ ,副熱帶海域海水鹽度最高,由副熱帶海域向赤道和兩極,鹽度逐漸降低。大致呈現雙峰型曲線。
1.海洋表層鹽度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讀下圖,描述世界海洋表層鹽度分布規律并分析原因。
參考答案:
赤道海域:全年高溫多雨,蒸發強烈,但降水充沛,鹽度較低;
副熱帶海域:全年炎熱少雨,蒸發旺盛,蒸發量大于降水量。鹽度最高;
兩極海域:溫度低,蒸發量小,加之反復結冰、融冰,鹽度偏低;
影響因素1:降水與蒸發的關系
降水量>蒸發量 鹽度降低
降水量<蒸發量 鹽度升高
影響因素2:結冰/融冰
結冰:鹽度升高
融冰:鹽度降低
1.海洋表層鹽度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對比紅海(世界上鹽度最高海區)和波羅的海(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區),分析其成因。
因素 鹽度最高的海域 鹽度最低的海域
紅海 波羅的海
氣候
淡水 匯入
海域 形狀
位于副熱帶海區,降水少而蒸發旺盛,蒸發量大于降水量
位于副極地海區,降水較多而蒸發量小,降水量大于蒸發量
兩岸為干燥的沙漠地區,幾乎沒有陸地淡水注入
四周陸地河流眾多,有大量淡水注入
海域較封閉,僅有狹窄水道與外海相通,與低鹽度的海水交換少
海域封閉,僅有狹窄水道與外海相通,高鹽度的海水流入少
2.海水鹽度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海水鹽度與人類活動
海水曬鹽
海洋化工
影響水產養殖
①建造鹽場,曬鹽制鹽。
②制堿,提取鎂、溴等資源。
③發展海水養殖。
④海水淡化為生產生活提供充足淡水資源,如提供工業冷卻水。
(2024年江蘇卷)23.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萊斯島位于卡特加特海峽,面積僅118km2。中世紀以來,該島開采地下鹵水煮鹽。隨著制鹽業的發展,人們逐漸利用漂浮來的大量海草替代易朽易燃的木材,傳統木屋慢慢演變為獨具特色的海草房。
材料二 圖1為“萊斯島周圍海域表層鹽度分布及海草房景觀圖”,圖2為“萊斯島地下鹵水形成與儲存地質剖面示意圖”。
(1)分析萊斯島所在海域海水鹽度較北海低的主要原因。
萊斯島入海徑流量較多,注入海水可稀釋海水鹽度
該海域是波羅的海低鹽度海水流入北海的通道,影響大
海水鹽度受降水量、蒸發量、河流淡水匯入、洋流、海域封閉度影響。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小,鹽度低
典例講解
(2024年江蘇卷)23.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萊斯島位于卡特加特海峽,面積僅118km2。中世紀以來,該島開采地下鹵水煮鹽。隨著制鹽業的發展,人們逐漸利用漂浮來的大量海草替代易朽易燃的木材,傳統木屋慢慢演變為獨具特色的海草房。
材料二 圖1為“萊斯島周圍海域表層鹽度分布及海草房景觀圖”,圖2為“萊斯島地下鹵水形成與儲存地質剖面示意圖”。
(1)分析萊斯島所在海域海水鹽度較北海低的主要原因。
【官方答案】(1)受波羅的海低鹽度海水影響大;周邊淡水注入多;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小。(任答2點得4分)
典例講解
典例講解
(2023年浙江1月卷)讀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層鹽度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8. 導致P、Q海域等鹽度線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
A. 洋流、洋流 B. 緯度、洋流 C. 徑流、緯度 D. 洋流、徑流
P地有寒流經過
水溫降低,海水的蒸發作用減弱
海水鹽度升高
Q海域有亞馬孫河注入
帶來大量的淡水
稀釋鹽份,海水鹽度降低
主要因素分別是洋流和徑流
D
歸納總結:不同海區鹽度的比較方法
方法點撥
不同海區的鹽度比較,一般先考慮緯度的差異,不同緯度海區的降水量和蒸發量不同,鹽度也不同。
同一緯度海區鹽度比較
首先考慮寒暖流的影響:受寒流影響的海域,海水蒸發減弱,鹽度較低;受暖流影響的海域,蒸發量增大,鹽度較高。
其次考慮近海岸地區河流注入水量的大小:河流水注入量較大的海域,受河水稀釋作用強,鹽度較低;河水注入量較小的海域,受河水稀釋作用弱,鹽度較高。
歸納總結:影響鹽度因素
方法點撥
取決于蒸發量和降水量的對比
結冰、融冰
海區封閉度
淡水注入
降水量>蒸發量
鹽度較高
鹽度稍低;
河流等淡水注入越多,海水鹽度越低。
洋流
暖流的鹽度較高
寒流的鹽度較低
海區越封閉,與附近海區海水的交換量越少,鹽度會趨于更高或更低。
海水
鹽度
降水量<蒸發量
結冰,鹽分析出,鹽度升高
融冰,鹽度降低
03
海水密度
考點突破
材料:2014年某個夜晚,我國的372潛艇正潛向大海深處。
半夜,艇內響起警報:掉深了!這次掉深可不是普通的掉深,而是遇到了海底斷崖,就像疾馳的汽車突然遇到懸崖一樣。在潛艇急速下沉過程中,全艇官兵沉著應對,最終化解了這次險情。
2014年,海軍授予372潛艇一等功;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簽署命令,授予海軍372潛艇“踐行強軍目標模范艇”榮譽稱號。
1.你知道“海中斷崖”是怎么回事嗎
2.這現象涉及海水的什么理化性質
海水密度
海水鹽度
1.海洋表層密度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1.海水密度:是指單位體積內海水的質量,單位是kg/m3或g/cm
讀下圖,描述世界海洋表層密度水平和垂直分布規律并分析原因。
水平分布:大洋表層海水密度隨緯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緯度海域,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一定深度范圍內,海水密度增加迅速。高緯度海區密度隨深度的變化較小。特殊海區有時隨深度增加,海水密度會突然變小,呈現海中“斷崖”現象。
影響因素:緯度
溫度、鹽度、深度
1.海洋表層密度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影響因素
溫度
鹽度
深度
溫度增加
密度減小
熱膨脹
鹽度增加
密度增大
溶解物質增加,質量增加
深度增加
密度增大
壓力對體積的壓縮效應
溫度(負相關)、鹽度(正相關)和深度(壓力)(正相關)。
其中表層海水密度與溫度的關系最為密切。
拓展:海中斷崖
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的海水層,因浮力較大,有利于潛艇的航行。
有時候,該海水層中出現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減小的情況,稱為“海中斷崖”。潛艇如果遭遇“海中斷崖”,因海水浮力突然變小,可能會掉到安全潛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毀人亡。
(2023年浙江6月卷)下圖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溫分布和海水運動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9. 圖中甲、乙丙、丁四處海域表層海水性質的比較,正確的是( )
A. 甲密度最低 B. 丁鹽度最小 C. 甲鹽度大于丁 D. 乙密度大于丙
S
A:甲地緯度高,水溫最低,密度最高,A錯誤;
B:丁地水溫最高,鹽度最高,B錯誤;
C:甲地水溫低于丁地,所以甲地鹽度小于丁地,C錯誤;
D:乙地水溫低于丙地,所以乙地海水密度高于丙地,D正確。
D
典例講解
04
試題演練
(2024年安徽卷)某全球海洋觀測網在全球海洋投放數千個監測浮標,獲取了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溫度、鹽度、溶解氧、葉綠素等海量數據。我國于21世紀初加入該觀測網。圖1為我國在阿拉伯海投放的某個浮標2011年11月至2016年6月持續漂移軌跡示意,圖2為該浮標獲取的不同深度海水逐旬平均溫度。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3. 圖2中7—8月份表層與50m深度海水溫度相近,主要是因為( )
A 西南季風強勁,形成持續大量降雨 B. 西南季風強勁,帶動下層海水上涌
C. 熱帶氣旋活躍,減少太陽直接輻射 D. 熱帶氣旋活躍,消耗海洋表層熱量
阿拉伯海7、8月分西南季風強勁,但西南季風來源地水汽并不充足,且降水對海水溫度影響不大,A錯誤
阿拉伯海熱帶氣旋活躍在4-6和9-11月,為海水表層溫度較高的季節,7-8月該地熱帶氣旋發育較少(不活躍),C、D錯誤
B
該海域夏季7、8月份受西南季風(離岸風)影響形成上升補償流,底層冷海水上泛導致表層和50米深度海水溫度相近。所以B正確
題組1(考點1: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及其影響)
(2024年福建卷)位于海南島東面大陸架的海底觀測站 (水深38 m) 觀測到的底層水溫及其海平面變化見圖2 (不考慮天文潮汐的影響,取觀測站觀測到的海平面平均值為海平面零面)。據此完成6~7題。
6. 7月 13 日~16 日,影響觀測站觀測到的海平面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東北風 B. 東南風 C. 西北風 D. 西南風
D
觀測站觀測到的海平面和底層水溫都呈下降趨勢
離岸風加強→海水離岸流加強→海平面下降→底層海水補償上升 (表層海水溫度下降)→上升流加強→底層水溫降低。
“西南風”是海南島東面近海7月的離岸風,故D選項正確
A選項“東北風”和B選項“東南風”對海南島東面近海而言均為向岸風,不會導致海水離岸運動,也不會引起海平面下降和底層水溫降低。
折線圖中“7月”等關鍵信息,結合海南島整體位置和7月天氣氣候特點,觀測期間海南島出現連續4天的西北風且風力較強勁的概率極小; 另外,西北風越過青藏高原直接影響海南島且能維持強勁風力的概率也很小。因此,C選項錯誤
題組1(考點1: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及其影響)
(2024年福建卷)位于海南島東面大陸架的海底觀測站 (水深38 m) 觀測到的底層水溫及其海平面變化見圖2 (不考慮天文潮汐的影響,取觀測站觀測到的海平面平均值為海平面零面)。據此完成6~7題。
7. 7月 18 日~20 日, 海南島東面近海
A. 氣壓升高
B. 海水流動減弱
C. 風速加大
D. 海水蒸發減小
7月18—20日海南島東面近海的海平面逐漸升高
同理,表層水溫升高導致海水蒸發增強,故D選項錯誤
B
此期間離岸風(西南風) 減弱,海水的離岸運動也減弱,故B選項正確,C選項“風速加大”錯誤
海水的離岸運動減弱
底層冷海水的補償上升也減弱
表層水溫相對升高
近海面的氣壓降低(無其他因素影響情況下)A錯誤
題組1(考點1: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及其影響)
(2022年湖北卷)智利竹筴魚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經濟魚種之一,廣泛分布于南太平洋水域。圖示意智利竹筴魚洄游路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0. 影響智利竹筴魚洄游路線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盛行風向
B. 海水溫度
C. 距陸遠近
D. 種群規模
題組1(考點1: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及其影響)
南半球中緯度
南半球盛行風向為西北風
竹筴魚的洄游方向主要由東南向西北,與盛行風向恰好相反,A項錯誤
冬春季節
夏秋季節
冬春季節西風漂流帶來的南極冷水勢力加強
海水表面溫度降低,冷暖水混合區向北移動,魚群向北洄游
夏秋相反,魚群向南洄游
無關,CD錯誤
B
海水溫度有關,B正確
(2022年湖北卷)智利竹筴魚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經濟魚種之一,廣泛分布于南太平洋水域。圖示意智利竹筴魚洄游路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 推測智利竹筴魚的生活習性是( )
A. 冬季產卵
B. 順流洄游
C. 成魚更能適應低水溫海域
D. 幼魚更傾向深水環境生活
題組1(考點1: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及其影響)
產卵場在翌年2月(夏季產卵)A項錯誤
經度方向上,主要是由于智利竹筴魚會逆西風海流向西洄游,致使大個體魚偏西,B項錯誤
幼魚
成魚
成魚魚群最適覓食海區溫度相幼魚魚群溫度低所致
所以成魚更傾向深水環境生活,D錯誤;
成魚分布:產卵場的偏南、偏西水域
幼魚分布:產卵場的偏東、偏北水域
成魚更能適應低水溫海域,C正確
C
海冰含鹽量接近淡水,適當處理后可作為淡水資源。下圖示意渤海及附近區域年平均氣溫≤-4℃日數的分布。據此完成1~3題。
1. 圖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單位面積海冰資源最豐富的是(  )
A. 葫蘆島 B. 秦皇島 C. 大連 D. 煙臺
3. 推測目前沒有大規模開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 成本過高 B. 破壞環境 C. 資源量不足 D. 市場需求不足
題組1(考點1: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及其影響)
開采難度較大,成本過高。故選A; 不會破壞環境,B錯誤;資源充足和市場需求大,CD錯誤
氣溫最低
海冰結冰期最長、厚度最大,A項正確
乙地位于渤海邊緣,靠近大陸,海水較淺,受大陸影響大,雖緯度略低但水溫較低,因而結冰期較長且冰層厚,B項正確
B
A
A
拓展點撥:海冰影響因素
題組2(考點2: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及其影響)
(2024年浙江6月卷)下圖為世界局部海域8月份表層海水鹽度和洋流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 從河口到阿拉伯海,表層海水鹽度( )
A. 持續升高 B. 持續降低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從河口到阿拉伯海,表層海水鹽度先升后降,C正確
C
題組2(考點2: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及其影響)
(2024年山東卷)海洋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間分布與海水性質、營養鹽等環境因子密切相關。遠岸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受陸地影響較小。如圖示意孟加拉灣及其周邊區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 下列月份中,M區域浮游植物密度最高的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M區域位于北印度洋海域
(北半球7月)夏季該地盛行西南季風(離岸風)
離岸流導致底層營養鹽類上泛
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浮游生物密度較高,C 項正確
1月、4月、10月該海域上升流不強,營養物質較少,浮游生物密度較小,ABD錯誤
C
影響浮游生物的因素:溫度、營養鹽、有機質、水體透明度、光照。
(2024年山東卷)海洋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間分布與海水性質、營養鹽等環境因子密切相關。遠岸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受陸地影響較小。如圖示意孟加拉灣及其周邊區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 與7—8月相比,12月至次年1月N區域海水鹽度較高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蒸發 B. 降水 C. 徑流 D. 洋流
12月-次年1月,為逆時針,受北部稀釋海水影響小,海水鹽度高,選擇D項
圖示區域位于赤道附近,陸域為熱帶雨林氣候,氣溫和降水變化均較小,可以排除A和B項;
島嶼所帶來的陸地徑流量不大,因此可以排除C
D
7-8月份,北印度洋海區洋流呈順時針
將孟加拉灣北部的入海徑流稀釋海水帶到N區域
N區域海水鹽度低
題組2(考點2: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及其影響)
(2024年安徽卷)某全球海洋觀測網在全球海洋投放數千個監測浮標,獲取了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溫度、鹽度、溶解氧、葉綠素等海量數據。我國于21世紀初加入該觀測網。圖1為我國在阿拉伯海投放的某個浮標2011年11月至2016年6月持續漂移軌跡示意,圖2為該浮標獲取的不同深度海水逐旬平均溫度。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2. 浮標獲取的數據顯示,在200~500m深度,甲海區海水年均鹽度高于乙海區,主要原因是甲海區( )
A. 受高鹽海水輸入影響
B. 蒸發旺盛
C. 缺少陸地淡水注入
D. 降水稀少
A
B:甲乙兩海區均位于熱帶,氣溫高,蒸發差異不大,B錯誤
甲地靠近紅海等高鹽度海區,來自副熱帶封閉高鹽海域紅海和波斯灣底層的高鹽海水進入阿拉伯海200m-500m水層,使其鹽度加大,A正確
C:乙地遠離陸地,無河流注入,C錯誤
D:甲乙降水稀少,差異不大,D錯誤
BCD:注意題干僅強調200-500m深度,而非表層。蒸發、降水、陸地徑流主要影響表層海水鹽度,所以BCD錯誤。
題組2(考點2: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及其影響)
題組2(考點2: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及其影響)
(2022年山東卷)亞得里亞海是地中海的一個海灣(圖4),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統的一部分。洋流在海灣內的運動促進了海水更新。據此完成13~15題。
13. 圖示甲、乙、丙、丁四處表層海水鹽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是( )
A. 甲乙丁丙 B. 甲丁乙丙
C. 丙乙丁甲 D. 丙丁乙甲
30°N
副熱帶高壓
丙地緯度最低
丙地海水鹽度最高
甲地緯度最高
丙地海水鹽度最低
氣溫高,蒸發強
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氣溫低,蒸發弱
受西風控制長,降水多
乙丁位于同一緯度
乙地有河流匯入
丁地無河流匯入
地表徑流匯入,對海水鹽度稀釋作用強
乙地海水鹽度較丁地低
海水鹽度由高到低排序:丙丁乙甲,D正確
D
題組2(考點2: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及其影響)
(2024年廈門二檢卷)河口灣是指被海水侵淹的河口區。某河口灣(圖)水深大多不足5米,受徑流和潮流的共同影響,表層水體性質時空差異顯著,含沙量冬季高于夏季,pH值由西向東呈升高趨勢。20世紀60年代河流上游建壩后,入灣年流總量變化不大,但季節差異變小,河口灣表層水體性質出現明顯變化。完成下面小題。
7. 下列表層水體性質指標中,在該河口灣東西方向上的分布特征與其他三項不一致的是( )
A. 夏季鹽度 B. 夏季含沙量 C. 冬季pH值 D. 冬季密度
【7題詳解】
河口灣受徑流和潮流的共同影響,夏季鹽度受徑流影響,徑流帶來大量淡水,鹽度由西向東升高;冬季pH值受徑流影響,徑流帶來大量的酸性物質,pH值由西向東升高;冬季密度受徑流影響,徑流帶來大量的淡水,密度由西向東升高。而夏季含沙量受潮流影響,潮流將泥沙帶入河口灣,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北半球的潮流向右偏,因此夏季含沙量東岸大于西岸,分布特征與其他三項不一致。B正確,選項A、C、D錯誤。故選B。
B
題組2(考點2: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及其影響)
(2024年廈門二檢卷)河口灣是指被海水侵淹的河口區。某河口灣(圖)水深大多不足5米,受徑流和潮流的共同影響,表層水體性質時空差異顯著,含沙量冬季高于夏季,pH值由西向東呈升高趨勢。20世紀60年代河流上游建壩后,入灣年流總量變化不大,但季節差異變小,河口灣表層水體性質出現明顯變化。完成下面小題。
8. 上游建壩導致該河口灣表層水體( )
A. 冬季pH值升高 B. 夏季含沙量降低 C. 冬季溫度降低 D. 夏季鹽度升高
【8題詳解】由材料“含沙量冬季高于夏季”結合該河流所在緯度,可以判斷,該河夏季徑流量大于冬季,但含少量冬季高于夏季,說明泥沙主要來自潮流,因此上游建壩對河口灣的含沙量影響不大,B錯誤;建壩可能改變河流的水質,但pH值的變化通常與多種因素有關,如水體中的溶解物質、生物活動、氣候變化等。上游建壩對冬季pH值的直接影響可能并不顯著,排除A;冬季溫度主要受到緯度、地形、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上游建壩對冬季溫度的影響相對較小,排除C;上游建壩會使河流下游夏季徑流量減少,導致河口灣受潮流影響更大,因此會使夏季鹽度值升高,D正確。故選D。
D
題組3(考點3:影響海水密度的因素及其影響)
鋒面是大氣和海洋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在河海相遇處,由于河流淡水與海洋水密度不同,會形成“海洋鋒”,當兩種水體除了密度不同還伴有水色差異時,就會形成“水色鋒”。如下圖示意黃河河口處“水色鋒”。能正確表示黃河河口處“水色鋒”結構的示意圖是( )
【詳解】結合圖文材料可知,在河海相遇處,由于河流淡水與海洋咸水密度不同,也會形成“海洋鋒”,當兩種水體除了密度不同還伴有水色差異時,就會形成“水色鋒”。海洋咸水密度大,河水淡水密度小,所以,在河海相遇處,順著河水的流向,河水覆蓋在海水的上面,下層是海水,上層是河水,A圖符合。BCD錯誤。故選A。
A
(2023年海南卷)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極地地區的某些海區,鹽度是影響海水密度變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響,表層海水的鹽度會發生較為明顯的變化,左圖為極地地區某海區由于表層海水鹽度升高形成的環流示意圖。右圖為中低緯地區的某海區受盛行風影響而形成的上升補償流示意圖。
(1)說明左圖所示環流的形成原因。
鹽度高
密度大
水面低
鹽度低
密度小
水面高
高到低
下層海水從高鹽度海區流出
海水下沉
海水上升
【答案】(1)表層高鹽度海水密度大,水面低;表層海水鹽度小,密度小,水面高;水平方向上表層海水流向高鹽度海區,下層海水從高鹽度海區流出;垂直方向,高鹽度海水密度大,海水下沉,表層海水流出,下層海水上升,形成閉合環流。
題組4(考點4:海水理化性質變化與海水運動)
(2023年廣東卷)19.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海背靠亞歐大陸,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城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統對日本海上、下層海水交換強度具有重要影響。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約21—18千年),日本海幾乎與外海分隔。在隨后氣候轉暖過程中,于距今約17—15千年期間再次變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層海水交換強度顯著降低。距今約8千年以來,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城的上、下層海水交換強度才呈現同步增強特征。圖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現代洋流分布狀況。
(1)分析在距今約17—15千年期間,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層海水交換強度顯著降低的原因。
①日本位于亞洲東部季風區,季風氣候影響顯著
②冬季氣候變冷,西部沿海海域常海冰形成
③寒冷時期,日本西部海域曾今與外海分隔
④周邊外海寒暖流經過通道在日本海交匯
題組4(考點3:海水理化性質變化與海水運動)
(2023年廣東卷)19.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在距今約17—15千年期間,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層海水交換強度顯著降低的原因。
表層(上層)海水
深層(下層)海水
①盛行風主導動力
(風力減弱)
帶動
③洋流:
與外海交換減弱
寒暖流交匯少
②密度:
上下層海水密度等性質差異(上層大,下沉小)減小
吹拂
夏季風勢力減弱,冬季風勢力增強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減小
海陸溫差變小
日本西部海域與外海分隔通道阻塞
氣候變冷
海面結冰
范圍擴大且歷時長

海面冷縮下降
題組4(考點3:海水理化性質變化與海水運動)
(2023年廣東卷)19.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海背靠亞歐大陸,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城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統對日本海上、下層海水交換強度具有重要影響。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約21—18千年),日本海幾乎與外海分隔。在隨后氣候轉暖過程中,于距今約17—15千年期間再次變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層海水交換強度顯著降低。距今約8千年以來,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城的上、下層海水交換強度才呈現同步增強特征。圖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現代洋流分布狀況。
(1)分析在距今約17—15千年期間,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層海水交換強度顯著降低的原因。
參考答案:
氣候變冷,夏季風勢力減弱,海水擾動減少;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海冰范圍擴大且歷時長不利于上下層海水交換,海平面下降,日本海與外海交換減弱,洋流影響減弱。
題組4(考點3:海水理化性質變化與海水運動)
題組5(考點5:海水理化性質的影響)
(2024年安徽卷)某全球海洋觀測網在全球海洋投放數千個監測浮標,獲取了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溫度、鹽度、溶解氧、葉綠素等海量數據。我國于21世紀初加入該觀測網。圖1為我國在阿拉伯海投放的某個浮標2011年11月至2016年6月持續漂移軌跡示意,圖2為該浮標獲取的不同深度海水逐旬平均溫度。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4. 該全球海洋觀測網獲取的海量數據可應用于( )
①研究厄爾尼諾現象 ②提高中長期天氣預報能力
③調控海水溫度和鹽度 ④指導遠洋捕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根據材料,該全球海洋觀測網在全球海面投放數千個監測浮標,獲取了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溫度、鹽度、溶解氧、葉綠素等海量數據可知,這些海量數據可以為研究厄爾尼諾現象提供依據,以及提高長中長期天氣預報的能力,指導遠洋捕捕魚意義重大,所以①②④正確,但不能調控海水溫度和鹽度,所以③錯誤,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阴县| 搜索| 葫芦岛市| 绥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丰城市| 克拉玛依市| 平谷区| 锦州市| 南部县| 松滋市| 资阳市| 南陵县| 合肥市| 南投县| 礼泉县| 会宁县| 泸溪县| 淮北市| 南郑县| 石台县| 潮安县| 麻阳| 财经| 凌源市| 全椒县| 惠来县| 东辽县| 海林市| 海门市| 江都市| 温州市| 滁州市| 夹江县| 高安市| 呈贡县| 龙山县| 石河子市| 双牌县| 靖江市| 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