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99張PPT)2025屆高考二輪專題復習第五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專題21:流水地貌的發育一、課標要求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①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描述其景觀的主要特點。 ②結合實例,解釋內力和外力因素對地表形態變化的影響,并說明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的關系。 根據區域位置和區域特征,辨別營造區域地表的主要內外力作用,如辨析河流侵蝕和堆積地貌的發生區域,并且認識和比較特定區域的不同河段河流地貌形態差異及其流水作用的差異。(區域認知)能根據所呈現的河流地貌景觀從時空綜合角度逆推地貌的時空演化過程和成因分析及其變化帶來的影響。(綜合思維、區域認知)能結合區域背景,綜合區域各地理環境要素,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條件。(綜合思維、區域認知)能夠通過景觀圖,衛星圖等,判讀常見的河流地貌類型,描述其景觀特征。(地理實踐力)能通過模擬實驗,還原常見的河流地貌的演化過程。(地理實踐力)結合具體案例,分析河流地貌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認識人類活動對流水地貌的開發利用方向。(人地協調觀)二、考情分析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2024江蘇,18-19,6分 以“美國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農業區遙感影像圖”為背景,考查河流地貌——牛軛湖成因及其對農業的影響。二、考情分析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2024全國甲卷,9,3分 以青藏高原東緣的黃河岸邊該剖面為背景,考查河流堆積地貌的沉積物顆粒特點。2024全國甲卷,37(2),4分 以洞庭湖為背景,考查河床演變與河沖淤理論的關系。2024安徽,19(1-2),12分 以南美洲河流為背景,考查河流堆積地貌形成過程、河道演變成因分析。2024廣東,12,3分 以云南省臨滄市某處半山腰的硝洞(石灰巖溶洞)為背景,考查河流堆積地貌沉積物的特點。2024湖南,18(1),6分 以里海區域相關圖文資料為背景,考查河流堆積地貌的成因分析。2023全國甲卷,7,3分 以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及演變為背景,考查河流地貌發育的成因分析。2023山東,16(1),4分 以柴河三角洲面積變化為背景,考查河流堆積地貌與人類活動的關系。2023浙江6月卷,13-14,4分 以黃河三角洲海岸線始終在不斷變化為背景,考查河流堆積地貌三角洲面積變化成因分析。2023福建,6,3分 以楊柳北歸路,蒹葭(蘆葦)南渡舟為背景,考查河流凹凸岸地貌。二、考情分析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2023湖北,18(1),6分 以四川綿茂公路震后恢復重建為背景,考查河流地貌的演變的成因分析。2023湖南,19(1-2),10分 以我國南方地區兩條河流襲奪的相關圖文資料為背景,考查河流襲奪的過程和條件。2022全國乙卷,8,4分 以黃河花園口水文站洪水過程曲線為背景,考查河床演變與河流堆積作用的關系。2022廣東,17(2),6分 以青藏高原納木錯額仁錯流域為背景,考查河流水系演化與河流侵蝕作用的關系。2022江蘇,18(1),4分 以江蘇的地形以平原為主為背景,考查河流堆積地貌的成因分析。2022重慶,9,3分 以長江三峽垮塌庫岸段位置為背景,考查河流侵蝕作用與河流地貌的關系。2021全國乙卷,37(2),6分 以巢湖附近圩田為背景,考查河段形成與河流沖淤理論關系。2021福建,19,24分 以恒河三角洲為背景,考查河流堆積地貌三角洲的形成和面積變化成因分析。2021廣東,15-16,6分 以長江邊灘為背景,考查河流沖淤理論和河流地貌的關系。二、考情分析根據2021-2024年考情分析,提取考點提取考點:1.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的成因分析(重難點,常見考向);2.河流沖淤理論與河流地貌、河道演變的關系(重難點,常見考向);真題展示 命題方向2021湖南,19,14分 以河道變化相關圖文信息為材料,考查河流侵蝕、河流沉積和河流特征。2021湖南,15-16,6分 以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某河流河道變遷和地貌演化為背景,考查河流沖淤理論和河流地貌的關系。三、備考建議1.命題分析①主要以區域河流分布圖或者河流地貌景觀圖為載體,考查河流地貌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考查頻度非常高 。②考查方式:近五年高考中直接考查河流地貌發育較高,更多考查河流沖淤理論和河道(河床)演變的關系,題型多以選擇題、材料分析題為主。2.備考建議注意根據圖文材料,在綜合判斷如地貌成因(外力/內力作用)等問題;復習備考時,注重復習地表形態成因與形成過程等內容,加強信息提取和解讀能力。四、知識體系河流地貌河流侵蝕地貌河流堆積地貌河流沖淤流水侵蝕作用為主流水堆積作用為主方式類型河谷演變下蝕、側蝕、溯源侵蝕加深、加寬、加長影響侵蝕強度因素初期河床深、水流急V型谷下蝕和溯源侵蝕為主中期上游拓寬,河灣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側蝕為主成熟期寬而淺的槽型U型谷側蝕和堆積為主中下游出山口沖積扇/洪積扇中下游山前洪積(沖積)平原河漫灘平原入???br/>河口三角洲動力減弱、物源(沙源)增多、沉積環境概念、影響因素徑流量流速含沙量等考點突破五、考點突破1.河流地貌的發育2.沖淤平衡理論01河流地貌的發育考點突破拓展:流水作用與流水地貌·流水作用:流水在流動過程中對地表產生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的總稱。產生的地貌統稱為流水地貌,可分為流水侵蝕地貌和流水堆積地貌。流水地貌流水堆積流水侵蝕流水堆積地貌流水侵蝕地貌拓展:流水作用與流水地貌流水作用的區域存在差異。區域 主要流水作用 典例 示意圖構造抬升區 侵蝕作用 青藏高原在抬升的同時,周邊區域受流水下切侵蝕,形成山高谷深的雄奇景觀。構造穩定區域 構造沉降區 堆積作用 黃河下游流水沉積作用強,河口地區形成三角洲。注意 東部地區以流水作用地貌為主拓展:流水作用與流水地貌各類地貌分布風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浪作用流水作用(1)西北地區降水較少、常年風力較大,因此以風力作用為主;向東過渡,隨著降水增加,轉為以流水作用為主;冰川作用集中在青藏高原及其周邊,海浪作用分布在海岸。(2)某一區域以某種作用為主,并非否定其存在其它類型的外力作用。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情境1:長江研學之旅——尋訪長江之源觀察視頻,思考:1.被流水沖出的溝谷形態各發生了哪些變化 2.分別對應哪種形式的流水侵蝕作用 使河谷加深,形成V形谷使河谷拓寬,形成U形谷使河流向源頭方向延長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情境1:長江研學之旅——尋訪長江之源出發前,上網查閱了長江源頭的位置坐標,發現:沱沱河是長江的源頭,其位置在緩慢的變化中。長江源頭向什么方向移動 為什么 長江源頭:1995年,(32°45′9"N,94°36′30”E),海拔4842米2005年,(32°36′14"N,94°30′44"E),海拔5170米長江源頭向西南方向移動,使得河流變長。原因:溯源侵蝕:向源頭方向的侵蝕。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溯源侵蝕地表徑流使侵蝕溝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即向上游方向發展的過程河源向 (后退/前進)河谷的長度 (增加/減少)后退增加東北黑土區的溝谷,其溝頭因溯源侵蝕每年可向源頭方向推進數米至十數米不等。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景觀伊利湖與安大略湖之間有斷層陡岸形成世界著名的尼亞加拉瀑布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探究活動1:如下圖所示:發源于同一分水嶺上A河與B河相比,哪個溯源侵蝕作用較強?為什么?A河B河A河所在的坡度更大水流更快,溯源侵蝕能力更強 。探究活動2:如果A河溯源能力較強,會發生什么情況呢?處于分水嶺兩側的河流,A河溯源侵蝕能力更強 ,使得A河加長,最終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的B河河流上游河段,形成河流襲奪的現象。A河B河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河流襲奪:處于分水嶺兩側的河流,其中侵蝕力強的河流能夠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這種河系演變的現象,稱為河流襲奪。【思考】據圖說明,河流襲奪的發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①距離:兩條河川間的距離不能太遠;②落差:其中一條河川的側蝕或向源侵蝕強烈;③海拔差異:必須一條為高位河、另一條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嶺兩側的海拔要具有明顯的差異;④巖性:分水嶺巖性較軟,抗侵蝕能力弱能促進河流襲奪。典例講解(2023年湖南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甲河與乙河發源于某山地兩側(如圖)。某科研小組調研發現,甲河流經地區的巖石節理發育、壓實等成巖作用相對較弱。下表示意兩條河流河源段測量點的水位高程。(1)請補充兩條河流河源段的水位高程變化曲線和圖例。(4分)距河源的距離(km) 測量點水位高程(m)甲河 乙河0.0 192 1900.5 180 1791.0 172 1721.5 171 1692.0 167 1672.5 164 1663.0 163 1623.5 161 1554.0 157 1544.5 151 1535.0 142 152解析 補充曲線要利用表格中數據,先準確描點,然后用相關類型的線條連接成折線,把圖例補充到右上角框內(見答案)。(2023年湖南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甲河與乙河發源于某山地兩側(如圖)。某科研小組調研發現,甲河流經地區的巖石節理發育、壓實等成巖作用相對較弱。下表示意兩條河流河源段測量點的水位高程。(2)科研小組預測兩條河流會發生襲奪。請判斷襲奪關系,并說明理由。(4分)距河源的距離(km) 測量點水位高程(m)甲河 乙河0.0 192 1900.5 180 1791.0 172 1721.5 171 1692.0 167 1672.5 164 1663.0 163 1623.5 161 1554.0 157 1544.5 151 1535.0 142 152襲奪條件①距離:兩條河川間的距離較近②落差:其中一條河川的側蝕或溯源侵蝕強烈③海拔差異:分水嶺兩側海拔差異大④巖性:分水嶺多為石灰巖,巖性較松脆,抗侵蝕能力差;典例講解(2023年湖南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甲河與乙河發源于某山地兩側(如圖)。某科研小組調研發現,甲河流經地區的巖石節理發育、壓實等成巖作用相對較弱。下表示意兩條河流河源段測量點的水位高程。(2)科研小組預測兩條河流會發生襲奪。請判斷襲奪關系,并說明理由。(4分)落差:甲河河源段整體落差大,流水侵蝕能力強巖性:甲河流經地區巖石質地較疏松,節理發育,抗侵蝕能力弱【答案】(2)甲河流經地區巖石質地較疏松,節理發育,抗侵蝕能力弱;甲河河源段整體落差大,流水侵蝕能力強。(2點共4分)典例講解典例講解方法點撥:河流襲奪過程分析和結果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情境2:探尋金沙江和瀾滄江峽谷1. 據圖描述V形谷的地貌特征。河谷岸壁較陡,谷底深且狹窄,橫剖面呈“V”型,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見巨大石塊和卵石。2. V形谷的形成原因?3. V形谷常分布于河流的哪個河段?地殼上升,上游地區落差大,流速快,下蝕作用強,河谷呈V形常見于河流上游流經山區或高原段。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下蝕作用是指溝谷或河谷底長期受水流沖蝕,溝槽與河床向縱深方向發展的現象。河流隨河床的刷深,水位下降。影響:加深河床或溝床,下切侵蝕多發生在構造抬升的山區,常形成深切的V形谷。下切侵蝕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景觀圖片欣賞峽谷主要是由于構造運動導致地表迅速隆起,河流劇烈下切而形成的。科羅拉多大峽谷虎跳峽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情境3:揭秘荊江九曲回腸我校志愿者從長江源頭向東順流而下,來到了荊江。觀看地貌航拍照片,思考:荊江河段為什么會出現九曲回腸的河道情況呢?側蝕使河床發生側向遷移,河谷拓寬,并導致河曲的發育。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側向侵蝕指受橫向環流的作用,彎曲河段的凹岸不斷受到侵蝕而崩塌后退,形成陡峻的河岸。影響:山區河谷不斷展寬;平原凹岸侵蝕后退、凸岸堆積前伸,甚至裁彎取直形成牛軛湖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探究活動1:凹岸和凸岸的判讀問題:1.判斷圖中A、B兩點哪個為凹岸,哪個為凸岸 2.圖中A、B兩點哪個地方更適合建港口,哪個地方容易泥沙堆積。并請說明理由。A岸B岸答案: 1.B為凹岸,侵蝕,A為凸岸,堆積。2.B點,該地地處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蝕作用強烈,水位較深,適于建設港口和碼頭。A點泥沙容易淤積。(凹岸侵蝕,凸岸堆積)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拓展:橫向環流河流流經彎道時,水流做曲線運動產生離心力。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表層水流趨向于凹岸,沖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壓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彎道環流,在彎道環流的作用下,凹岸發生侵蝕,凸岸發生堆積,如下圖所示:識別凹岸和凸岸②④③①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畫一畫,識別凹岸與凸岸在圖上標出凹岸與凸岸,嘗試畫出河谷形態橫剖面圖,嘗試畫出橫向環流。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探究活動2:根據下圖為“長江中游荊江牛軛湖景觀圖和演化示意圖”,結合凹凸岸演化原理分析牛軛湖成因。牛軛湖:河流在凹岸侵蝕,凸岸堆積,使河道越來越彎曲;洪水期河道決堤,河流自然裁彎取直,河流改道使新河道成為主河道,彎曲河道被廢棄;在彎曲河道入口處,泥沙不斷堆積,最終導致彎曲河道與新河道分開,演變為湖泊,即牛軛湖。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牛軛湖的形成過程①平原地區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河岸的限制較少,可以側向自由發展。②當河床彎曲愈來愈大時,河流的上下河段愈來愈接近,出現狹窄的曲流頸。③洪水期,曲流頸可能被沖開,河流不經曲流而直接進入下一河段,此現象為裁彎取直。④裁彎取直后,彎曲河道被廢棄,形如牛軛,稱為牛軛湖。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歸納總結侵蝕類型 對河谷的影響 發生地區 形成的地貌下切侵蝕 加深河床或溝溝 發生在構造抬升的山區 V型谷溯源侵蝕 使溝谷或者河流的長度不斷增加 在河流或溝谷部地形變陡之處 瀑布的位置的后退側向侵蝕 彎曲河段的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在山區使河谷展寬,在平原地區使得河床變彎曲 曲流帶,牛軛湖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課本內容齊讀:描述圖示河谷的演變過程中期:河流落差減小,流速減小,下蝕減弱,側蝕增強,且發生了凹岸侵蝕和凸岸堆積作用,河谷逐漸拓寬,河道變得彎曲。初期: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以下蝕和溯源侵蝕為主,河谷加深、延長,形成V型谷成熟期:側蝕和堆積為主,河谷橫剖面呈寬而淺的槽型U型谷。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課本內容齊讀:描述圖示河谷的演變過程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補充:曲峽太行山曲峽嵌入式蛇曲地質時期:平原地區地勢平緩,河流側蝕作用明顯,曲流發育;地殼快速抬升,向下切割河床,深深的峽谷,河流下切時保留了原來的曲流形態。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補充:侵蝕基準面與侵蝕作用概念: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陸方向引伸的平面,稱為(終極)侵蝕基準面。入海的河流,其下蝕深度達到海平面時,由于河床坡度消失,流水運動停止,不再向下侵蝕,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蝕深度的最低基準面,在這個面上侵蝕停止或侵蝕與堆積達到平衡。局部(或暫時)侵蝕基準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體表面,如湖洼地、主支流匯口處的水面等為其侵蝕基準面,稱為局部(或暫時)侵蝕基準面。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補充:侵蝕基準面與侵蝕作用據圖分析,地形抬升后對侵蝕基準面的影響,對河流流速和侵蝕堆積作用的影響。當地殼抬升時,海平面高度雖然沒有變,但是河床與海平面之間的高差相比之前變大了(侵蝕基準面出現了相對下降),由于落差變大,河流下蝕能力也會增強。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補充:侵蝕基準面與侵蝕作用侵蝕基準面引起河流沖淤積變化:①如果侵蝕基準面上升,由于河流縱坡降的減小,將導致挾沙能力的降低和河床的淤積。②如果侵蝕基準面下降,河流縱坡降將增大,從而導致挾沙能力的增強和河床的侵蝕。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補充:侵蝕基準面與侵蝕作用侵蝕基準面的影響因素①構造運動:地殼抬升,河源距離原侵蝕基準面的垂直距離加大,侵蝕基準面相對下降;地殼下沉,侵蝕基準面則相對上升。②氣候變化:冰期時降水多以降雪形式存在入海徑流量減少,海平面下降,(終極)侵蝕基準面降低;間冰期時降水增加,入海徑流量增加,海平面上升,侵蝕基準面上升。1.河流侵蝕作用和地貌補充:侵蝕基準面與侵蝕作用侵蝕作用:從大的方面來說,要考慮侵蝕所生的類型及影響侵蝕力度的因素,具體來說第一要看侵蝕的類型(或發生的區域);第二是作為侵蝕動力的流水本身;第三是作為侵蝕對象的巖體;第四則是其它行為對侵蝕活動的影響。2.河流堆積地貌的發育情境4:探尋成都山前沖積扇和長江三角洲問題:指出河流段ABC三處區域發育河流堆積地貌類型及分布位置,結合河流堆積作用原理分析其成因。ABC山前洪積——沖積平原河漫灘平原河口三角洲堆積原因:流速降低;流量減少;河流超負;河床底部平坦。流水堆積地貌:出山口處——洪積—沖積扇(成都山前沖積扇)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入??凇涌谌侵蓿ㄩL江河口三角洲)。2.河流堆積地貌的發育情境4:探尋成都山前沖積扇和長江三角洲拓展:沉積作用的基本原理1.河流流速與流水外力作用的關系。3.河流沉積作用的規律。2.河流流速與攜帶泥沙顆粒粒徑之間的關系。河流流速越大,侵蝕作用越強;河流流速越小,沉積作用越強。河流流速越大,攜帶泥沙顆粒粒徑越大;河流流速越小,攜帶泥沙顆粒粒徑越小。顆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積;顆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積。2.河流堆積地貌的發育情境4:探尋成都山前沖積扇和長江三角洲結合圖片,思考成都在出山口地區形成山前沖積扇形態有何特點?如何形成呢?(1)河流流出山口或支流匯入處形成 , 分析成因?特點:自扇頂到扇緣,地勢變化規律 ,厚度規律 ,沉積顆粒大小規律 , 地下水埋藏深深度 。沖積扇由高到低逐漸變小由大(粗)變?。殻?br/>由深變淺物質條件:上游落差大、流速快,河流攜帶大量的泥沙和碎石動力條件:流出山口后,地勢變得平緩、河水擺脫側向約束,流速減慢,泥沙堆積2.河流堆積地貌的發育結合圖片,說說山前沖積扇與山前洪積扇有何區別?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劇變緩,流速劇減,所挾帶物質在溝谷出口處不斷堆積而成的扇狀堆積體,稱為沖積扇。暫時性河流在山谷出口處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狀堆積體,稱為洪積扇。洪積扇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區。發育在濕潤地區的沖積扇發育在干旱地區的洪積扇2.河流堆積地貌的發育結合圖片,說說河漫灘平原的形成過程、特點和開發方向。形成過程:河流流經地勢平坦的地區常形成曲流,尤以中下游地區常見。河流在凸岸堆積,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河流改道或下切侵蝕,河漫灘廢棄。多個廢棄的河漫灘連接起來,形成河漫灘平原。特點:洪水期淹沒,枯水期出露地表。若沉積物顆粒粗,說明當時流速快;反之則慢。開發利用:不可建設永久性建筑,保證泄洪通道。枯水期可發展農耕。2.河流堆積地貌的發育淺灘、江心洲河床底部泥沙淤積形成淺灘,在枯水期露水面形成心灘,前端水流速度大,易受侵蝕,灘尾堆積,心灘不斷下移,生長植物形成江心洲。2.河流堆積地貌的發育問題:河流河口處形成三角洲,分析原因?物質條件:河流含沙量較大動力條件:水下坡度平緩、海水頂托作用,使得流速變慢,泥沙沉積形成三角洲面積增大或減小:泥沙來源變化,海平面變化。海退時,海平面下降,陸地面積增大,導致三角洲面積增大;海進時,海平面上升,陸地面積減小,三角洲面積減小。組成部分 沖積平原 河漫灘平原 三角洲平原分布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口地區形成機制 季節性的洪水水流流出谷口,地勢趨于平緩,河道變開闊,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搬運的能力降低,物質堆積下來,形成沖積扇或洪積扇,多個沖積扇或洪積扇連接形成洪積—沖積平原 河流在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形成堆積體。堆積體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如果河流改道,河漫灘被廢棄,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形成河漫灘平原 河流到達海岸入海口時,入??谒缕露绕骄?,流速減慢,河流攜帶的泥沙便會堆積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頂托作用,形成三角洲地貌特點 以谷口為頂點呈扇形,沖積扇頂端到邊緣地勢逐漸降低,地形平坦,堆積物顆粒由粗到細,水源越充足。土壤肥沃 地勢平坦,寬廣 多呈三角形,地勢平坦,河網稠密,河道有分汊頂點向海洋方向呈現放射狀2.河流堆積地貌的發育歸納總結:河流堆積地貌的類型及形成過程:影響堆積的因素(流水堆積具有分選性和磨圓性)河流沉積的分析思路堆積物物源條件上游風化物或者上游冰雪融水或者流水侵蝕物由上游搬運至下游流速減緩河道彎曲、變寬地勢變緩障礙物阻擋河道流水處阻塞壩、冰凌、滑坡體巖石碎屑物等與流水逆向的風(向岸風)海水或者湖水的頂托作用沉積環境可供沉積的空間地殼下降地形條件水域環境(海浪、洋流)分布山麓、寬谷、凸岸、湖口或河口等拓展:影響堆積的因素典例講解(2022年重慶卷)三峽水庫一般在6 8月和11 12月分別按低、高水位運行。2020年7 8月,長江上游數次洪峰過境,導致庫區某江段一處庫岸發生垮塌。為方便施工,當地選擇在2021年6 月對垮塌庫岸進行治理。圖4示意該垮塌庫岸段位置。據此完成9 10題。9. 圖4中的四條曲線符合MN處河床橫斷面形態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凸岸堆積凹岸侵蝕N岸垮塌岸段凹岸侵蝕M岸凸岸堆積N岸河床深,M岸河床淺;B項為正確;B(2023年浙江6月卷)黃河三角洲海岸線始終在不斷變化。1996年黃河經人工改道朝東北方向入海。下圖為1996-2020年黃河河口區汛期陸地面積變化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13. 下列遙感影像,能正確反映不同年份河口區汛期陸地形態變化先后順序的是(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②③④① D. ③②①④最早:東南部三角洲面積最大最晚:東北部三角洲面積最大1996年黃河經人工改道朝東北方向入海1996年前1996年后黃河朝東南入海東北河口在改道前面積較小東南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積最大和東北方向面積最小應是最早年份河口陸地的形態改道后東北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積最大,東南方向河口三角洲受海水的侵蝕,陸地面積不斷減少東南部三角洲面積較大③圖早于④圖C典例講解(2023年浙江6月卷)黃河三角洲海岸線始終在不斷變化。1996年黃河經人工改道朝東北方向入海。下圖為1996-2020年黃河河口區汛期陸地面積變化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14. 1996年后,造成老河口陸地面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水運動的作用 B. 黃土高原植被的恢復C. 上游水庫的沖淤 D. 汛期流域降水的變化1996年黃河經人工改道朝東北方向入海老河口泥沙沉積作用減弱海水侵蝕作用增強老河口三角洲面積不斷減小,A正確由上面分析,老河口陸地面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改道造成的,與黃土高原植被的恢復、上游水庫的沖淤、汛期流域降水的變化關系不大,BCD錯誤。A典例講解02沖淤理論考點突破沖淤理論(1)沖淤原理的理解和應用①淤積原理:當上游來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挾沙能力時,產生淤積,河床升高。②沖刷原理:當上游來沙量小于本河段的水流挾沙能力時,產生沖刷,河床降低。③交替原理: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蝕和堆積往往“你強我弱”,交替進行。流量大時(汛期),以侵蝕為主;流量小時(枯水期),以堆積為主。④應用:河口區域,河流和潮汐(海浪)共同影響河海作用強弱“此消彼長”,會引起海岸線的進退變化。(2)河流不同部位的沖淤表現:①河床演變河道輸沙不平衡是河床演變的根本原因。沖淤作用導致流程方向上河床高程的變化,稱縱向變形,影響河床的深淺;與水流垂直的水平方向的變形,則稱橫向變形,影響河床的寬度變化及河流在平面上的擺動。溯源侵蝕使河床變長,下蝕使河床變深,側蝕使河床變寬;堆積使河床變淺、變窄。②河口河床河流和潮汐(海浪)的共同影響,兩個的強弱“此消彼長”;汛期,上游下泄的徑流沖刷河床;枯水期,以潮流、海浪(頂托)帶來的泥沙淤積為主;同時也引起了海岸線進退變化。③河口海底汛期,流水作用強時,流入海底泥沙多,海底以淤積為主;枯水期,流水作用弱,流入海底泥沙少,海底以侵蝕為主。(3)應用:沖淤平衡原理可用于分析河床、沖積扇、河口三角洲形態的變化,河道的演變,海岸線的變化等。沖淤理論沖淤理論2.影響沖淤的因素流速淤積慢(搬運能力弱)快(搬運能力強)沖刷徑流量含沙量大小巖性松軟、互層堅硬大(搬運能力強)小(搬運能力弱)其他因素如降水量、植被覆蓋率、工程建設等多通過影響上述因素進而影響沖淤關系。沖淤理論2.影響沖淤的因素含沙量地形地貌:地勢起伏大,坡度大,含沙量大地表物理性質:地表物質疏松,容易侵蝕,含沙量大植被覆蓋狀況:植被覆蓋率低,含沙量大降水強度:強度大,沖刷強,含沙量大支流數量:支流多,含沙量大水位汛期或枯水期河道寬窄深淺工程建設河道加固或者水利工程建設海水作用海水的頂托作用或侵蝕作用典例講解(2022年廣東卷)河床縱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點的連線剖面。青藏高原東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縱剖面呈階梯狀形態;近幾十年來,在該河段有湖泊發育。下圖示意該段河床縱剖面形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 第I段河床縱剖面階梯狀形態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 地質構造差異抬升B. 河流的階段性下切C. 原始河床地形差異D. 滑坡、泥石流作用該河段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山高谷深→地勢落差大→位于夏季風迎風坡→降水多;該地多地震→巖石破碎→該河段滑坡、泥石流發生時→帶來的大量固體物質堵塞河道→多個堰塞湖→多個河段泥沙淤積→河床抬升→階梯狀的河床形態。D項正確。看不出來地質構造的變化情況,A錯誤河流的階段性下切會造成河床變深,不會使得河床抬升,B錯誤;推測的原始河床從高到低,形態比較均勻,差異較小,C錯誤D典例講解(2022年廣東卷)河床縱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點的連線剖面。青藏高原東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縱剖面呈階梯狀形態;近幾十年來,在該河段有湖泊發育。下圖示意該段河床縱剖面形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 在第II段河床,縱剖面①→②→③的發育過程反映該段河床( )A 淤積大于侵蝕B. 侵蝕大于淤積C. 侵蝕-淤積平衡D. 持續不斷侵蝕第(2)題:縱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斷升高→河床不斷變淺→從2007年到未來,河床泥沙淤積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蝕的速度→河床堆積物變多→河床抬升,A項正確。A典例講解方法點撥:堰塞湖說明:堰塞湖的形成過程?滑坡體堵塞河道積水成湖歸納總結:堰塞湖形成條件:①動力條件(地勢起伏大、誘因如地震、降水、人類活動等)②物質條件(大量松散泥石堆積物)03試題演練題組1(考點1:河流侵蝕地貌的成因及特點分析)(2023年全國甲卷)圖1顯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別與入湖河流構成獨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發現,①②③南側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積,研究表明該地曾發生過水系重組。據此完成7 ~ 8題。7. 判斷①②③南側谷地是A.狹長湖盆 B.斷流河道C.古冰川槽谷 D.泥石流通道曾經為河道,受流水侵蝕和沉積形成,且具有一定的分選性根據干支流夾角關系河流自北向南流①②③河流歷史時期曾經為南部河流的上游水系段地殼運動形成東西向斷裂帶南側地區形成新的分水嶺阻斷河流,斷流巖石棱角分明無分選性B(2023年福建卷)唐朝時期,吳淞江未形成較穩定的河道。北宋時期,吳江長堤建成后,吳淞江河道日趨穩定,成為太湖的主要泄洪通道。近代以來,吳淞江成為上海港體系的一部分。圖2示意唐代以來太湖東部水系的演變過程。據此完成6-8題。6.晚唐詩人許渾泛舟吳淞江,留下“楊柳北歸路,蒹葭(蘆葦)南渡舟”的詩句。詩中所述河段南北兩側植被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坡向 B.熱量 C.堆積狀況 D.盛行風向淞江沿岸地形以平原為主沒有形成明顯的陰陽坡熱量無明顯的差異AB錯誤沿岸季風風向相同,D錯誤彎曲河道兩岸受橫向環流的影響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兩岸淤積狀況有明顯的差異,C正確C楊柳陸生植物,地勢較高,生長在河岸蒹葭水生植物,地勢低,水陸交接地帶題組1(考點1:河流侵蝕地貌的成因及特點分析)(2022年廣東卷)17.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納木錯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側,湖泊面積2015km2,湖面海拔4718m。在其沿岸,曾發現高于現代湖面30m的古湖岸線。仁錯位于納木錯西側,湖面海拔4648m。雄曲和那曲兩河分別匯入納木錯和仁錯。納木錯地處夏季風影響邊緣區,冬半年盛行西風,在10-11月期間,湖泊東側區域降水相對較多。圖(a)示意納木錯和仁錯所在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圖(b)示意兩湖分水嶺區域水系與地形特征。(2)結合河流侵蝕的知識,分析圖(b)中虛線框所示區域水系演化過程與趨勢。由等高線的數值和彎曲方向可以判讀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向相反,可知河流從南部山區流出流向北側的河流遇到地形阻擋后分流為那曲河和雄曲河流兩條河流凹岸處均受到侵蝕,隨著時間推移,兩條河流凹岸處距離不斷侵蝕而接近,直到兩河切穿分水嶺,河流連通題組1(考點1:河流侵蝕地貌的成因及特點分析)(2)結合河流侵蝕的知識,分析圖(b)中虛線框所示區域水系演化過程與趨勢。參考答案:那曲凹岸處向東侵蝕,雄曲凹岸處向西侵蝕(2分);侵蝕持續進行,分水嶺將被切開(2分);發生河流襲奪,兩河流連通(2分)。題組1(考點1:河流侵蝕地貌的成因及特點分析)(2024年江蘇卷)“條田”是法國古代平均分配土地的結果,其目的是為了使每戶得到質量大致相當的土地,并能夠均衡使用公共資源。美國南部地區早期的法國移民也沿襲這一做法。下圖為“美國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農業區遙感影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 圖示區域大部分地塊呈條塊狀垂直于河道,這種布局主要考慮( )A. 耕作便利 B. 節水灌溉 C. 河道共享 D. 農田管理圖示垂直于河道的方式耕作起來并沒有太大的便利,故A錯誤;美國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屬于豐富水源區,主要考慮不是節水灌溉,故B錯誤;圖示區域布局垂直于河道,主要是將水源合理用到所有的田里,因此主要是共享河道,故C正確“條田”的方式目的不是為了農田管理,故D錯誤C題組1(考點1:河流侵蝕地貌的成因及特點分析)(2024年江蘇卷)“條田”是法國古代平均分配土地的結果,其目的是為了使每戶得到質量大致相當的土地,并能夠均衡使用公共資源。美國南部地區早期的法國移民也沿襲這一做法。下圖為“美國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農業區遙感影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 圖中甲處地塊平行于主河道,主要由于( )A. 河岸侵蝕 B. 河道變遷 C. 河床抬升 D. 河谷加深河岸侵蝕會導致河道逐漸變寬,而不是導致條田與之平行,故A錯誤;區域內河流侵蝕作用導致河道變遷,形成牛軛湖,進而促使甲處區域地塊平行于河道,故B正確;河床抬升將導致河流淹沒土地,或提高堤壩,但不會平行,故C錯誤;河谷加深也不會導致條田與河道平行,故D錯誤B題組1(考點1:河流侵蝕地貌的成因及特點分析)(2021年江蘇卷)河流流經平坦地形時常形成千回百轉的曲流景觀。圖3 為“北美大草原某地景觀圖”。據此回答6~7題。7. 在河流變遷過程中,河道景觀的演化過程是A.曲流→牛軛湖→林地→草地 B.牛軛湖→曲流→草地→林地C.林地→草地→曲流→牛軛湖 D.草地→林地→牛軛湖→曲流曲流:形成后,河水仍不斷沖刷與侵蝕河岸,河曲隨之不斷的發展,河曲愈來愈彎河水沖刷與侵蝕最彎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彎取直,河水從截彎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廢棄,原有被廢棄的河曲成了牛軛湖牛軛湖周圍水分條件好,故林木生長較好,形成林地隨著泥沙淤積,牛軛湖最終變小直至消亡,所以水分逐漸減少,變成草地A題組1(考點1:河流侵蝕地貌的成因及特點分析)(2024年全國甲卷)下圖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東緣的黃河岸邊,該剖面含有豐富的環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層是在相對靜水環境下形成的。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風沙與泥沼土互層中,與風沙層相比,泥沼土層沉積物( )A.顆粒較粗,有機質較少 B.顆粒較細,有機質較少C.顆粒較粗,有機質較多 D.顆粒較細,有機質較多D泥沼土層形成于低洼地相對靜水環境中沉積的時間長泥沙顆粒較細,有機質相對較多風沙層就地起沙、近距離搬運顆粒較粗沉積時間短有機質含量少D正確題組2(考點2:河流堆積地貌的成因及特點分析)題組2(考點2:河流堆積地貌的成因及特點分析)(2024年廣東卷)發育于云南省臨滄市某處半山腰的硝洞是一個石灰巖溶洞,洞內有較厚的夾雜石灰巖礫石塊的粉砂質黏土沉積物,其表層有約2m厚的文化層(含有古人類活動遺留物的沉積層)。左圖為硝洞剖面示意圖;右圖為自洞內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觀照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 可推斷,該溶洞內的粉砂質黏土沉積物主要源自( )A. 洞頂的滴水化學淀積物 B. 人類活動遺留的堆填物C. 洞內石灰巖崩塌堆積物 D. 地質時期的流水搬運物洞頂的滴水化學淀積物、洞內石灰巖崩塌堆積物的主要成分應該是石灰巖塊,而不是粉砂質黏土,AC錯誤據材料可知,人類活動遺留物的沉積層在粉砂質黏土沉積物之上,B錯誤受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形成溶洞,地下河流經中低山區,可能挾帶礫石、砂和黏土等碎屑沉積物進入溶洞并沉積下來,形成粉砂質黏土沉積物,D正確D題組2(考點2:河流堆積地貌的成因及特點分析)(2024年安徽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美洲的卡西基亞雷河(以下簡稱“卡河”)是奧里諾科河(以下簡稱“奧河”)上游的一條汊河,經內格羅河流入亞馬孫河(如圖)。奧河在分汊口附近堆積有大量沉積物。自分汊口向下游方向,相比較而言,奧河河道寬而淺,卡河河道窄而深,卡河河床縱剖面坡度明顯大于奧河。目前該分汊口上游約四分之一的來水流入到卡河,專家預測卡河未來將成為主要河道。(1)說明分汊口處堆積體的形成過程。堆積成因分析沙源量大動力減弱(流速減慢)有沉積環境分汊口處奧河上游來水水量大,搬運能力強,攜帶大量的泥沙受分水嶺地形影響,水流速度減慢地形較平坦,泥沙沉積,形成堆積體【答案】(1)分汊口處奧河上游來水水量大,搬運能力強,攜帶大量的泥沙,在分汊口處受分水嶺地形影響,水流速度減慢,泥沙沉積,形成堆積體。(2023年浙江6月卷)2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綠洲是干旱氣候區的特有景觀,經過人類活動長期影響,部分天然綠洲和荒漠演變為人工綠洲。人工綠洲主要由農田、人工水域、村鎮和綠洲城市等組成。天山北麓洪積、沖積作用形成山前傾斜平原,其上堆積的巨厚第四紀沉積物為地下水的儲存、運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是新疆人工綠洲分布較集中的區域。材料二圖1為天山北麓部分地區略圖。圖2為洪積一沖積扇示意圖。圖3為天山北麓一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圖。題組2(考點2:河流堆積地貌的成因及特點分析)(2023年浙江6月卷)2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綠洲是干旱氣候區的特有景觀,經過人類活動長期影響,部分天然綠洲和荒漠演變為人工綠洲。人工綠洲主要由農田、人工水域、村鎮和綠洲城市等組成。天山北麓洪積、沖積作用形成山前傾斜平原,其上堆積的巨厚第四紀沉積物為地下水的儲存、運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是新疆人工綠洲分布較集中的區域。材料二圖1為天山北麓部分地區略圖。圖2為洪積一沖積扇示意圖。圖3為天山北麓一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圖。(1)制約天然綠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說出山前傾斜平原上天然綠洲的分布特點 _。新疆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天然綠洲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形成降水稀少主要因素為水源山前傾斜平原上天然綠洲的分布特點水源沿河流/河道分布或地下水出露地表地形位于傾斜平原的中下部分布位置分布形態呈點狀或塊狀題組2(考點2:河流堆積地貌的成因及特點分析)(2023年浙江6月卷)2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綠洲是干旱氣候區的特有景觀,經過人類活動長期影響,部分天然綠洲和荒漠演變為人工綠洲。人工綠洲主要由農田、人工水域、村鎮和綠洲城市等組成。天山北麓洪積、沖積作用形成山前傾斜平原,其上堆積的巨厚第四紀沉積物為地下水的儲存、運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是新疆人工綠洲分布較集中的區域。材料二圖1為天山北麓部分地區略圖。圖2為洪積一沖積扇示意圖。圖3為天山北麓一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圖。(1)制約天然綠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說出山前傾斜平原上天然綠洲的分布特點 。答案:28(1)4分①水源(1分)②位于傾斜平原的中下部(1分)③沿河流/河道分布或地下水出露地表(1分)④呈點狀或塊狀(1分)題組2(考點2:河流堆積地貌的成因及特點分析)題組3(考點3:河流沖淤理論對河道/河床演變的影響 )(2024年湖南)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濕地包括湖泊、沼澤、河流等類型。甲區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現為淡水濕地,有狹窄水道與里海相連。該濕地流域位于伊朗北部,年均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據預測,21世紀60年代該濕地將全部變為沼澤。如圖示意該濕地位置及濕地流域的土地利用狀況。(1)簡述甲區域演變為淡水濕地的過程。淡水濕地河流有進有出。稀釋鹽度來水多去水少濕地流域降水充沛多條河流匯入,淡水補給量大甲區域逐漸與里海分離水域相對封閉降水充沛多條河流匯入,淡水補給量大甲區域逐漸與里海分離題組3(考點3:河流沖淤理論對河道/河床演變的影響 )(2024年湖南)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濕地包括湖泊、沼澤、河流等類型。甲區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現為淡水濕地,有狹窄水道與里海相連。該濕地流域位于伊朗北部,年均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據預測,21世紀60年代該濕地將全部變為沼澤。如圖示意該濕地位置及濕地流域的土地利用狀況。(1)簡述甲區域演變為淡水濕地的過程。【官方答案】(1)甲區域逐漸與里海分離,水域相對封閉(3分);濕地流域降水充沛,多條河流匯入,淡水補給量大,且有外泄通道,水體不斷被稀釋,最終變為淡水濕地(3分)。題組3(考點3:河流沖淤理論對河道/河床演變的影響 )(2024年安徽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美洲的卡西基亞雷河(以下簡稱“卡河”)是奧里諾科河(以下簡稱“奧河”)上游的一條汊河,經內格羅河流入亞馬孫河(如圖)。奧河在分汊口附近堆積有大量沉積物。自分汊口向下游方向,相比較而言,奧河河道寬而淺,卡河河道窄而深,卡河河床縱剖面坡度明顯大于奧河。目前該分汊口上游約四分之一的來水流入到卡河,專家預測卡河未來將成為主要河道。(2)分析卡河未來可能成為主要河道的原因。卡河河道窄而深河床縱剖面坡度大,河流流速快溯源侵蝕能力強,易襲奪奧河上游奧河河道寬而淺水流速度較慢泥沙沉積,河床變高堆積體也會不斷變大奧河河水下泄受阻,從而導致流入卡河的水量增加侵蝕作用增強題組3(考點3:河流沖淤理論對河道/河床演變的影響 )(2024年安徽卷)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美洲的卡西基亞雷河(以下簡稱“卡河”)是奧里諾科河(以下簡稱“奧河”)上游的一條汊河,經內格羅河流入亞馬孫河(如圖)。奧河在分汊口附近堆積有大量沉積物。自分汊口向下游方向,相比較而言,奧河河道寬而淺,卡河河道窄而深,卡河河床縱剖面坡度明顯大于奧河。目前該分汊口上游約四分之一的來水流入到卡河,專家預測卡河未來將成為主要河道。(2)分析卡河未來可能成為主要河道的原因。答案:(2)卡河河道深而窄,河床縱剖面坡度大,河流流速快,溯源侵蝕能力強,易襲奪奧河上游;分汊口處奧河下游河道寬而淺,水流速度較慢,泥沙沉積,河床變高,分汊口堆積體也會不斷變大,使得奧河河水下泄受阻,從而導致流入卡河的水量增加;隨著卡河水量變大,侵蝕能力變強,河道會加深變寬,成為主要河道。(2021年廣東卷)邊灘是由于河流沉積作用形成的與河岸相連的泥沙質堆積體。三峽水庫運行后,長江中游邊灘整體呈萎縮態勢。研究表明,長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動流速在0.25~0.50m/s之間。左圖示意該段河道某斷面在不同流量時的流速與水深情況。右圖示意該段河道流量超過15 000m3/s的持續天數與邊灘面積關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 由左圖可知,當流量從14 278m3/s降至6888m3/s時,該河段( )A. 侵蝕主要發生在深槽區,邊灘體擴大B. 侵蝕主要發生在邊灘體,深槽區縮小C. 侵蝕主要發生在邊灘體,深槽區擴大D. 侵蝕主要發生在深槽區,邊灘體縮小流量從14 278m3/s降至6888m3/s后邊灘體處的流速大幅減少此處以河流沉積作用強,才會形成邊灘邊灘體處主要以沉積作用為主,邊灘體會擴大深槽區流速減少較少流水侵蝕作用強,才會形成深槽此時的侵蝕作用主要發生在深槽區流水侵蝕作用弱,深槽區會縮小A題組3(考點3:河流沖淤理論對河道/河床演變的影響 )(2021年廣東卷) 邊灘是由于河流沉積作用形成的與河岸相連的泥沙質堆積體。三峽水庫運行后,長江中游邊灘整體呈萎縮態勢。研究表明,長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動流速在0.25~0.50m/s之間。左圖示意該段河道某斷面在不同流量時的流速與水深情況。右圖示意該段河道流量超過15 000m3/s的持續天數與邊灘面積關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 根據右圖,近年來長江中游邊灘整體萎縮的原因除侵蝕作用外,還可能是( )A. 河道來沙量減少B. 河道的水位升高C. 河岸護坡工程建設D. 河道洪峰流量增加水庫可以蓄水攔沙,三峽水庫的運行使得長江中游河道的來沙量減少,因此導致長江中游邊灘整體萎縮。選項A正確,排除選項B、C、D。故選A。A題組3(考點3:河流沖淤理論對河道/河床演變的影響 )題組4(考點4:河流地貌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2024年全國甲卷)4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新石器時代以后,今洞庭湖地區一直在沉降。先秦漢晉時期,該地區為河網交錯、局部有小湖分布的平原地貌景觀。東晉、南朝之際,受長江荊江段興筑堤壩等因素的影響,長江水分兩股進入該地區,干擾該地區水系,在該地區迅速形成大湖景觀。之后洞庭湖不斷擴張,在宋代達歷史最深。研究表明,宋代以來,長江含沙量持續增加;洞庭湖洪水特征逐漸由以“春溜滿漲”為主轉變為以“夏秋連漲”為主。至清代中葉,洪水期洞庭湖面積擴張至歷史鼎盛。圖1示意先秦漢晉時期該地區水系,圖2示意明末清初該地區水系。(2)說明荊江堤壩修筑致荊江河床相對堤外不斷增高的原因。(4分)長江荊江段屬于低緩的平原地區荊江河段九曲回腸流速減慢河流以沉積作用為主沉積河段荊江堤壩修筑約束了江水減小了長江泥沙淤積的范圍荊江(長江)堤內淤積荊江河床相對堤外不斷增高題組4(考點4:河流地貌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2024年全國甲卷)4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新石器時代以后,今洞庭湖地區一直在沉降。先秦漢晉時期,該地區為河網交錯、局部有小湖分布的平原地貌景觀。東晉、南朝之際,受長江荊江段興筑堤壩等因素的影響,長江水分兩股進入該地區,干擾該地區水系,在該地區迅速形成大湖景觀。之后洞庭湖不斷擴張,在宋代達歷史最深。研究表明,宋代以來,長江含沙量持續增加;洞庭湖洪水特征逐漸由以“春溜滿漲”為主轉變為以“夏秋連漲”為主。至清代中葉,洪水期洞庭湖面積擴張至歷史鼎盛。圖1示意先秦漢晉時期該地區水系,圖2示意明末清初該地區水系。(2)說明荊江堤壩修筑致荊江河床相對堤外不斷增高的原因。(4分)官方答案:(2)荊江河段地處平原,曲流多,江流緩慢,屬沉積河段。荊江堤壩修筑,使長江泥沙常年在荊江(長江)堤內淤積,導致荊江河床相對堤外不斷增高。(2023年山東卷)16.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圖左為滇池流域示意圖。海口河為滇池湖水的惟一出口,元代以來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遷入,水稻種植面積逐漸增加。清代,人們在柴河下游相繼開挖了十余條溝渠。明清時期,柴河三角洲面積顯著擴大。圖右示意明清時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1)說明明清時期人類活動對柴河三角洲面積擴大的影響。①②③人類活動①疏浚②種植水稻③開挖溝渠..........................................物源(泥沙)增多動力條件:水量減少流速減慢..............三角洲面積擴大題組4(考點4:河流地貌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2023年山東卷)16.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圖左為滇池流域示意圖。??诤訛榈岢睾奈┮怀隹冢詠矶啻问杩?。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遷入,水稻種植面積逐漸增加。清代,人們在柴河下游相繼開挖了十余條溝渠。明清時期,柴河三角洲面積顯著擴大。圖右示意明清時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1)說明明清時期人類活動對柴河三角洲面積擴大的影響。①②③人類活動①河口疏浚②上游種植水稻③下游開挖溝渠多次疏浚滇池出湖惟一出口湖泊水位下降柴河河口地區出露柴河上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增加到達河口地區泥沙增多分散水流沿岸地區生產生活用水增加水量減少流速降低搬運能力減弱泥沙淤積三角洲面積擴大題組4(考點4:河流地貌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2023年山東卷)16.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圖左為滇池流域示意圖。海口河為滇池湖水的惟一出口,元代以來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遷入,水稻種植面積逐漸增加。清代,人們在柴河下游相繼開挖了十余條溝渠。明清時期,柴河三角洲面積顯著擴大。圖右示意明清時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1)說明明清時期人類活動對柴河三角洲面積擴大的影響。官方答案:16. (1)??诤幼鳛榈岢睾奈ㄒ怀隹?,多次疏浚,導致滇池水位下降,柴河河口地區出露,三角洲面積擴大;柴河上游植被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增加,到達河口地區泥沙增多,導致三角洲增大;下游開挖溝渠分散水流,沿岸地區生產生活用水增加,導致流速降低,水量減少,水的搬運能力下降,泥沙淤積增多,導致三角洲增大。題組4(考點4:河流地貌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2024年浙江1月卷)河流階地是發育在河谷兩側高水位之上的階梯狀臺地。下圖為某河流階地剖面示意圖,圖中標注的時間為階地形成的距今時間。完成下面小題。20. 各級階地形成過程中( )A. T1抬升速率最大 B. T2抬升幅度最大C. T3下沉速率最小 D. T4下沉幅度最小T1階地1.1萬年抬升了30米T2階地2.4萬年抬升了35米T3階地5.5萬年抬升了50米T4階地40萬年抬升了50米A題組5(考點5:內力作用與河流作用形成的河流階地)(2024年浙江1月卷)河流階地是發育在河谷兩側高水位之上的階梯狀臺地。下圖為某河流階地剖面示意圖,圖中標注的時間為階地形成的距今時間。完成下面小題。21. 與其他階地相比,T2具有不同結構,可能是( )A. 形成時位于曲流的凸岸處 B. 形成時河流側蝕河床展寬C. 形成后風力侵蝕向上搬運 D. 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T2階地沒有沉積物其形成之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沉積物被侵蝕掉,D正確曲流凸岸以堆積作用為主,應形成沉積物,A錯誤階地形成時以河流下蝕作用為主,B錯誤風力侵蝕搬運能力較弱,不會侵蝕搬運砂礫層,C錯誤D題組5(考點5:內力作用與河流作用形成的河流階地)拓展:河流階地河流階地概念:河流下切侵蝕,原來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上,這種地形稱為河流階地。河流階地的形成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考察非常頻繁。拓展:河流階地河流階地特點①階地海拔越高,年代越老。②階地之間高差,反映當時地殼抬升的速率;③有幾級階地,就有幾次上升運動;④階地的沉積顆粒大小反映了當時的流速;⑤只發生侵蝕面而沒有產生沉積物堆積的階地為侵蝕階地,如果有沉積物堆積,則為堆積階地。注意:由河漫灘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為一級階地、二級階地、三級階地等;拓展:河流階地河流階地組成和類型:組成:①階地面:古老或早期的河漫灘,由早期的河流側蝕和堆積作用形成②階地坡:河流下切侵蝕而成③階地多保留在河流的凸岸,階地在兩岸并不完全對稱分布類型:①侵蝕階地;②堆積階地;③基座階地;④埋藏階地拓展:河流階地河流階地成因分析:觀看視頻: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過程。階地河床出露水面河谷拓寬流水側蝕和堆積河流下蝕河谷加深地殼抬升期地殼穩定期階地面階地斜坡組成拓展:河流階地河流階地成因分析:觀看視頻: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過程。總結:河流階地的形成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河流階地是侵蝕和沉積交替進行的。拓展:河流階地河流階地成因分析:成因 形成過程構造 運動 ①地殼相對穩定期間,河流以側蝕和堆積作用為主,形成開闊平坦的河漫灘。②地殼上升期間,河水下蝕加強,河床加深,平坦的河漫灘成為高出河水的階地。③地殼運動是間歇性的,地殼每上升一次,就會形成一級階地;多次地殼抬升就會形成多級階地(有幾級階地,就至少有幾次上升運動)氣候 變化 ①氣候干冷期間,河流水量減少,流域內植被減少,坡面侵蝕加強,含沙量增加,河床堆積,形成河漫灘。②氣候濕熱期間,河流徑流量增加,流域內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減少,導致河床下切侵蝕加強,形成階地。③長期的氣候干濕變化引起河水的堆積與侵蝕交替作用,形成一系列階地拓展:河流階地思考:為什么人們常選擇河流階地作為居住和耕作的場所 河流階地地勢平坦,方便修建活動及交通設施;地層深厚,組成物質顆粒較細,土壤肥沃,適合耕作;臨近河流,水源豐富,方便取水;河流是天然的防御設施。拓展:河流階地研究河流的實踐意義(1)階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2)階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發展農業。(3)階地地勢平坦,建筑施工難度低。(4)階地往往與河流堆積作用有關,河流從上游挾帶的泥沙,含有多種重金屬砂礦,如金、錫在階地堆積富集形成礦床。(5)通過對河床兩岸階地巖層的研究,可以推測該地的地質運動,如褶皺、斷層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