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 全章習題課件(共5份打包)滬科版(2025)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 全章習題課件(共5份打包)滬科版(2025)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簡介

(共30張PPT)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
小專題杠桿和滑輪的作圖
類型一 作力臂和動力(或阻力)的示意圖
1. (2024·寧夏)如圖是使用螺絲刀撬圖釘的示意圖,請在圖中畫出動力F1的力臂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如圖所示
第1題
2. (2024·福州倉山期末)如圖中利用羊角錘撬釘子,請畫出所施加的動力F的力臂l。
如圖所示
第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 古代護城河上安裝的吊橋可以看成一個以O為支點的杠桿。請在圖中畫出杠桿的動力臂l1和阻力F2的示意圖。
如圖所示
第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 如圖所示為一種抽水馬桶水箱自動上水裝置的示意圖。當水箱內的水達到一定高度時,浮標帶動杠桿AOB壓住入水口,停止上水。請在圖中畫出B點所受豎直方向的阻力F2及阻力臂l2。
如圖所示
第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 如圖甲為工人師傅用笤帚掃地的情景。把左手握處視作支點,右手作用在笤帚上A點的動力作為F1。請在圖乙中畫出作用在B點的阻力F2及動力臂l1的示意圖。
如圖所示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 如圖,用升降機將工人舉高檢修路燈,在圖中畫出橫桿上另一個力的示意圖,并畫出兩個力的力臂。
如圖所示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7. (2024·上海奉賢期中)在圖中,杠桿在力F1和F2的作用下保持靜止,請畫出力F2對應的力臂l2及力臂l1對應的力F1。
如圖所示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類型二 作最小力的示意圖及力臂
8. (2024·南陽新野期末)請在圖中作出使杠桿在圖示位置平衡的最小力F的示意圖,畫出力F的力臂l。(保留作圖痕跡)
如圖所示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 (2023·郴州)如圖所示,O為支點,杠桿AB平衡時,畫出施加在杠桿上最小動力F1的示意圖。
如圖所示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0. (2024·成都金牛期末)小楊將倒在路邊的垃圾桶扶了起來,圖甲是正在被小楊扶起的垃圾桶,圖乙是其簡化圖,此過程垃圾桶可以看作一個以O點為支點的杠桿。請在圖乙中畫出扶起垃圾桶時,作用在A點的最小動力F及其力臂。
第10題
如圖所示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 如圖所示的杠桿AOB,在杠桿A端掛一個重物G,要求在B點施加一個最小的力,使杠桿在如圖所示的位置平衡,請畫出需要施加的最小的力F的示意圖,并標出最小力的力臂l。
如圖所示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2. 如圖甲是小奇用食品夾夾肉餅時的情景,將食品夾看成可以繞O點轉動的兩個杠桿,其中OAB是上方杠桿。如圖乙是杠桿OAB的簡化圖,F2是作用在B點的阻力。請在圖乙中畫出:
(1) 在A點施加的最小動力F1及其動力臂l1。 
(2) 阻力臂l2。
如圖所示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3. 如圖所示,一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用最小的力F使其向左翻轉,請畫出支點O和最小力F及其力臂l的示意圖。
如圖所示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類型三 組裝滑輪或滑輪組
14. (2024·北京通州期中)小強站在地面上,利用如圖所示滑輪組提升重物。請你幫他在圖中畫出符合要求的繩子繞法。
如圖所示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5. 如圖是利用滑輪組幫助汽車脫困的情景,請在圖中畫出繩子的繞法,使滑輪組達到最省力的效果。
如圖所示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6. (2024·新鄉衛輝期末)如圖甲是一款升降座椅裝置,其簡圖如圖乙,請在圖乙中畫出滑輪組的繞線情況,要求繩子的末端繞至按鈕處。
第16題
如圖所示
第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 用輕質滑輪組將重為G的物體提起來,請按要求在圖中畫出相應的繞線方法。(不計滑輪重、繩重和摩擦)
如圖所示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重點實驗突破
類型一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1. (2024·云南)實驗小組通過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來解釋桔槔的使用原理。
(1) 實驗前,杠桿水平靜止如圖甲所示,此時杠桿處于    (選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將杠桿左下角物塊M取走后,不調節平衡螺母,杠桿
    (選填“仍能”或“不能”)保持水平位置靜止。
第1題
1
2
3
4
平衡
仍能
(2) 調節杠桿水平平衡,進行多次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① 分析表中的數據,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用表格中的字母表示)。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選填字母)。
A. 尋找普遍規律 B. 減小實驗誤差
② 如圖乙,此時在右側鉤碼下端加掛一個鉤碼,杠桿會     (選填“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F1l1=F2l2
實驗次序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12.0 1 24.0
2 2 5.0 1 10.0
3 3 10.0 2 15.0
4 3 12.0 2 18.0
A
右端下沉
1
2
3
4
(3) 桔槔是我國古代的取水工具,如圖丙,在井邊豎一根樹杈,架上一根橫木,橫木的一端綁上大石塊,另一端系繩和水桶,簡化圖如圖丁。若水桶盛滿水后,為減小人向上提水的拉力,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以    (選填“增大”或“減小”)石塊的質量或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杠桿的支點。
(4) 圖戊為桔槔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模型圖,A處所吊水和水桶的總質量為m1,O處為支點,杠桿的質量為m0,重心在C處,B處所掛石塊的質量為m2,AO
=l1,OC=l0,OB=l2。請寫出l2的表達式,l2=      (用字母m0、m1、
m2、l0、l1表示)。
增大

1
2
3
4
類型二 探究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影響因素
2. (2024·淄博張店期末)物理興趣小組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進行了3次實驗,數據如下表。(不計繩重和摩擦)
實驗 次序 物重 G/N 物體上升的 高度h/cm 彈簧測力計示數F/N 彈簧測力 計移動的 距離s/cm 機械效
率η/%
1 2 5 1 15 66.7
2 4 5 1.8 15 74.1
3 6 5 2.4 15
第2題
1
2
3
4
(1) 由表中數據可知,該實驗是用    (選填“甲”或“乙”)圖所示滑輪組進行操作的。實驗時,應沿豎直方向    拉動彈簧測力計。
(2) 第3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結果保留到0.1%)。
(3) 比較3次實驗,可以得出: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    (選填“高”或“低”)。若第4次提升的物體重為8 N,則測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最接近    。(選填字母)
A. 58.4% B. 78.6%
C. 81.3% D. 87.0%

勻速
83.3%

D
1
2
3
4
(4) 在不改變其他條件的情況下,只把動滑輪換為質量更大的,則所測得的機械效率將比原來    (選填“高”或“低”)。
(5) 用圖甲、乙所示的滑輪組分別將同一重物提升相同的高度,每個滑輪的質量相等,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甲    F乙,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甲
    η乙。(選填“>”“<”或“=”)(忽略繩重及摩擦)

<
=
1
2
3
4
類型三 探究斜面機械效率的影響因素
3. (2024·青島市南期末)某小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測量斜面的機械效率,利用同一木板搭成的不同斜面進行實驗,得到的數據如表。
實驗 次序 斜面高 度h/m 斜面長 度s/m 物塊重 力G/N 沿斜面 拉力F/N 機械效
率η
1 0.1 0.5 1.5 0.9 33%
2 0.2 0.5 1.5 1.1 55%
3 0.3 0.5 1.5 1.2
4 0.3 0.5 2.5 2.0 75%
5 0.3 0.5 3.0 2.4 75%
1
2
3
4
(1) 分析實驗數據可得,使用斜面可以省    (選填“力”“距離”或“功”)。
(2) 第3次實驗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為    J,總功為    J,斜面的機械功率為    。
(3) 通過對比分析實驗數據可知:斜面的機械效率與       這一因素有關。
(4) 使用斜面提升物體的過程中,總要做額外功,機械效率無法達到100%,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

0.45
0.6
75%
斜面的傾斜程度
克服摩擦力做功
1
2
3
4
類型四 探究杠桿機械效率的影響因素
4.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O為支點,總重為G的鉤碼懸掛在杠桿上的A點,豎直向上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測得鉤碼上升的高度為h,彈簧測力計示數為F,其移動距離為s。
1
2
3
4
(1) 該實驗中杠桿的機械效率η=     (用題目中物理量的符號表
示)。
(2) 鉤碼懸掛在A點時,杠桿的機械效率為η1,若同樣地將鉤碼懸掛在B點進行實驗,仍將鉤碼緩慢提升高度h,杠桿的機械效率為η2,忽略摩擦,η2 (選填“>”“<”或“=”)η1。
(3) 若保持鉤碼懸掛在A點不變,而將彈簧測力計作用點從杠桿最右端移到B點,仍然豎直向上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將鉤碼仍提升高度h,忽略摩擦,此時杠桿的機械效率為η3,則η3    (選填“>”“<”或“=”)η1。
×100%
>
=
1
2
3
4(共36張PPT)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
第三節 機械效率
第1課時 認識機械效率
1. (2024·龍巖漳平期末)小聰用桶從井里打水,小明從井里撈桶帶上部分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二人對桶做的功都是額外功
B. 二人對水做的功都是有用功
C. 小聰對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D. 小明對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15
2. 下列關于機械效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越省力的機械,機械效率越高
B. 做功越少的機械,機械效率越低
C. 做功越慢的機械,機械效率越低
D. 總功相同,有用功越大的機械,機械效率越高
3. 一臺機器的機械效率為80%,當它完成1000 J的總功時,所做的額外功為 (  )
A. 1000 J B. 800 J
C. 400 J D. 200 J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小昕在做測量機械效率的實驗時,分別用甲、乙、丙三種機械將重為
1 N的物體勻速提升0.2 m,記錄它們所做的總功如圖所示,則 (  )
A. 甲的機械效率高于乙
B. 乙的額外功大于甲
C. 丙的數據是錯誤的
D. 甲的有用功小于乙
5. 用豎直向上的力勻速拉動杠桿,使重為18 N的物體緩慢升高0.1 m,拉力F為8 N,拉力移動的距離為0.25 m。拉力所做的功為    J,杠桿的機械效率為    %。
C
第4題
2
9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2024·龍巖漳平期末)物理興趣小組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實驗中,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進行了4次測量,測得數據如表所示。
實驗 次序 鉤碼所 受的重 力G/N 鉤碼提 升高度 h/m 拉力 F/N 繩端移 動距離 s/m 機械
效率
η/%
1 1 0.1 0.7 0.3 47.6
2 1 0.2 0.7 0.6 47.6
3 2 0.1 1.1 0.3 60.6
4 4 0.1 2.0 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實驗中應豎直向上    拉動彈簧測力計。
(2) 第4次實驗測得的機械效率為    %(結果精確到0.1%)。
(3) 比較     兩次實驗,小組同學發現: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
率與重物被提升高度無關;比較第3、4次實驗數據可知,同一滑輪
組,        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勻速
66.7
第6題
1、2
提升物體的重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如圖所示,工人師傅用滑輪組將重為500 N的物體在30 s內勻速提升到
6 m高的樓上,已知動滑輪重為100 N,不計繩重及摩擦。求:
(1) 拉力F的大小。
(2) 拉力的功率。
(1) 由圖可知,n=3;不計繩重及摩擦,則拉力F=(G物+G動)=×
(500 N+100 N)=200 N 
(2)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3h=3×6 m=18 m,拉力做的總
功W總=Fs=200 N×18 m=3 600 J,拉力做功的功率P===120 W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結果精確至0.1%)
(3) 滑輪組對物體做的有用功W有=G物h=500 N×6 m=3000 J,
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100%≈83.3%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某人將一箱書搬上樓,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把所有的書一起搬上樓;二是先搬一部分書上樓,再搬剩下的部分。假設他上樓的速度相同,則用這兩種方法搬書的過程中 (  )
A. 人做的總功相同
B. 人做的有用功相同
C. 人做功的機械效率相同
D. 人做功的功率相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2024·大慶)如圖所示,在75 N的拉力F作用下,用滑輪組將重為100 N的貨物勻速提升,在10 s內貨物豎直上升了2 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為150 J
B. 拉力F的功率為30 W
C.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
D. 此滑輪組提升的貨物越輕,機械效率越大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在同樣的條件下,小明利用兩個不同的動滑輪把木料拉上四樓時,發現利用較輕的動滑輪提升木料時機械效率較高,這是因為 (  )
A. 可以減少有用功
B. 在總功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有用功
C. 在總功不變的情況下減少額外功
D. 在有用功不變的情況下減少總功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2024·宿遷)如圖所示的小型起重機,某次吊起重為6×103 N的物體,電動機的拉力為4×103 N,用時20 s,使物體上升了5 m。則通過動滑輪 (  )
A. 做的有用功為6×104 J
B. 拉力功率為2×103 W
C. 做的總功為2×104 J
D. 機械效率約為66.7%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一輛總重為1×105 N的汽車經過某一長為200 m的路段時,豎直高度上升了20 m,如果汽車的牽引力恒為2.5×104 N,此過程中盤山公路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
13. 如圖所示,利用輕質滑輪組勻速拉動水平地面上重為400 N的物體,若拉力的大小F=50 N,繩A的拉力為FA=80 N,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
40%
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2024·南陽新野期末)工人在往車上搬運裝有健身器材的箱子時,如圖所示,用長木板搭了一個3 m長的斜面,把100 kg的箱子沿斜面勻速推到
0.9 m高的車廂上,用時6 s,推力大小始終為400 N,方向與箱子運動方向保持一致。求:(g取10 N/kg)
(1) 斜面的機械效率。
(1) 工人做的有用功W有=Gh=mgh=100 kg×10 N/kg
×0.9 m=900 J,工人做的總功W總=Fs=400 N×3 m=
1 200 J,斜面的機械效率η=×100%=×100%=75%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箱子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3) 工人做功的功率。
(2) 克服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
=1 200 J-900 J=300 J,箱子受到的摩擦力f===
100 N 
(3) 工人做功的功率P===200 W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如圖所示,一根均勻的細木棒OC,OC=4OA,B為OC的中點。在C點施力將掛在A點的重為180 N的物體勻速提升10 cm,細木棒的機械效率為90%,則提升該物體做的有用功為    J,細木棒的重為    N。(不計摩擦)
18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2課時 機械效率的計算
1. 如圖所示,不計繩重和摩擦,拉力F是200 N,在10 s內將重物勻速提升
2 m,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0%,則動滑輪重是    N。
1
2
3
4
5
6
7
8
9
120
第1題
2. (2024·汕頭龍湖模擬)如圖所示,用40 N的拉力將重為300 N的物體勻速向左拉動0.2 m,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此過程中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    m,物體與地面的摩擦力為    N。
0.6
90
第2題
1
2
3
4
5
6
7
8
9
3. (2023·瀘州)小聰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時,將粗糙程度均勻的長木板用支架支撐構成斜面,如圖所示。用刻度尺量出斜面底端A點到斜面上B點的距離L為80 cm,B點距水平面高度h為20 cm。沿斜面向上用0.8 N的拉力F將重為2 N的木塊勻速拉到B點,用時2 s,則這段過程中拉力F做功的功率P=    W,斜面的機械效率η=    %,木塊在該斜面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f=    N。
0.32
0.3
第3題
62.5
1
2
3
4
5
6
7
8
9
4. (2024·福州倉山期末)如圖所示,工人用動滑輪提升重為800 N的物體,所用拉力為F,物體勻速上升10 m,此時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80%。求:
(1) 工人做的有用功。
(2) 工人對繩端的拉力F。
(1) 工人所做的有用功W有=Gh=800 N×10 m=8 000 J 
(2) 總功W總===10 000 J。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s=nh=2×10 m=20 m,工人對繩端的拉力F===500 N
第4題
1
2
3
4
5
6
7
8
9
5. (2024·大同期末)如圖所示是民間的提水設施轆轤,由轆轤頭、支架、井繩、水桶等部分構成。某次取水時井繩拉著重為100 N的水緩慢上升了4 m,在這一過程中,人做的總功為500 J。則此次取水的過程中:
(1) 人做的有用功為多少
(2) 人所做的額外功為多少
(1) 人做的有用功W有=Gh=100 N×4 m=400 J 
(2) 根據W總=W有+W額可知,人所做的額外功W額=
W總-W有=500 J-400 J=100 J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3) 轆轤的機械效率為多大
(3) 根據η=×100%可知,轆轤的機械效率η=×
100%=×100%=80%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6. (2023·鞍山)某工人用豎直方向的滑輪組,把重600 N的物體沿豎直方向以0.2 m/s的速度勻速提升,所用拉力為250 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忽略摩擦及繩重),則該滑輪組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段數為    段,拉力的功率為    W;當勻速提升重750 N的物體時,拉力大小為
    N。
3
150
300
1
2
3
4
5
6
7
8
9
7. 用如圖所示的杠桿從水平位置開始提升重物,用F=30 N的動力始終豎直向上,將重為G=60 N的物體緩慢提升0.1 m,已知OA∶OB=1∶3,OA∶
OC=1∶4,支點處的摩擦不計,求:
(1) 杠桿自重G桿。
(1) 杠桿水平放置時,杠桿自重的力臂l=OC;設OA=l0,則
OB=3l0,OC=4l0,故l=OC=×4l0=2l0;根據杠桿平衡條件
可知F·OB=G·OA+G桿l,F×3l0=60 N×l0+G桿×2l0,故3×
30 N=60 N+2G桿,解得G桿=15 N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2) 杠桿提升重物的機械效率η。
(2) 因為OA∶OB=1∶3,故B點上升的高度是A點的3倍,
故機械效率η=×100%=×100%=×100%
≈66.7%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3) 若將動力作用點從B點移到C點,其他條件不變,請說明杠桿的機械效率怎么變化
(3) 若將動力作用點從B點移到C點時,因為OA∶l=1∶2,
所以杠桿重心上升的高度是物體上升高度的2倍;故η=
×100%=×100%=×100%=
×100%≈66.7%,機械效率不變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8. (2024·德州慶云期末)如圖甲所示,重16 N物體A在拉力F的作用下,5 s內勻速運動了0.5 m。拉力做的功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物體A在水平桌面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阻力為物重的0.25。求: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9
(1) 物體A在水平桌面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
(2) 5 s內拉力F對物體A做的有用功。
(1) 物體A在水平桌面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阻力為物重的0.25,則物體A在水平桌面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0.25G=0.25×16 N=4 N 
(2) 沿水平方向拉動物體時,克服地面對物體的摩擦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則5 s內拉力F對物體A做的有用功W有=fs物=4 N×0.5 m=2 J 
1
2
3
4
5
6
7
8
9
(3) 拉力F的大小及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3) 由圖乙可知,5 s內拉力所做的總功為2.5 J,又由圖甲可知,連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有2段,根據W總=Fs=Fns物可知,作用在繩子上的拉力F==
=2.5 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100%=80%
1
2
3
4
5
6
7
8
9
9. 如圖是工人將重為160 N的物體勻速放下的過程,已知物體下降的距離為2 m,用時4 s,工人的拉力為50 N,工人的質量為60 kg。(物體未浸入水中,且不計繩重及摩擦)
(1) 求工人放繩的速度。
(1) 物體下降速度v物===0.5 m/s,由圖知,n=4,繩子下降
的速度v繩=4v物=4×0.5 m/s=2 m/s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2) 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
(2) 繩子運動距離s=4h=4×2 m=8 m;滑輪組的有用功W有=
Gh=160 N×2 m=320 J;滑輪組的總功W總=Fs=50 N×8 m=
400 J;滑輪組的效率η1=×100%=×100%=80%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3) 如果物體完全浸入水中后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2,已知η1∶η2=4∶3,那么當物體完全浸入水中后,求工人對地面的壓力。(物體在水中仍勻速下降,動滑輪不會浸入水中且不計繩重及摩擦,g取10 N/kg)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3) 物體未浸入水中時,不計繩重及摩擦,由F=(G動+G)可得,動滑輪的重力G動=4F-G=4×50 N-160 N=40 N;已知η1∶η2=4∶3,則物體完全浸入水中后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2=η1=×80%=60%;物體完全浸入水中后,滑輪組對物體的拉力做的功為有用功,不計繩重及摩擦,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功為額外功,則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2=×100%=×100%
=×100%=×100%=60%,解得滑輪組對物體的拉力F拉=
60 N;完全浸入水后,動滑輪受到重物對它向下的拉力、本身向下的重力、
1
2
3
4
5
6
7
8
9
4段繩子向上的拉力,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4F'=F拉+G動,則人對繩子的拉力F'=×(F拉+G動)=×(60 N+40 N)=25 N,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繩子對人的拉力也為25 N;人的重力G人=m人g=60 kg×10 N/kg=
600 N,對人進行受力分析可知,人受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下的拉力、垂直地面向上的支持力,則人受到垂直地面向上的支持力F支=G人+F'=
600 N+25 N=625 N,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人對地面的壓力為625 N
1
2
3
4
5
6
7
8
9(共31張PPT)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
第二節 滑輪及其應用
第1課時 定滑輪和動滑輪
1. (2024·天津)高高的旗桿矗立在操場上。旗手緩緩向下拉繩子,旗子就會徐徐上升。這是因為旗桿頂部有一個滑輪,關于該滑輪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它是動滑輪
B. 利用它可以省力
C. 利用它可以省距離
D. 利用它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14
2. (2024·內江)如圖所示,一根繩子繞過定滑輪,一端拴在物體上,另一端拴在彈簧測力計上,沿四個不同方向勻速拉起物體,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F1、F2、F3、F4,則它們的大小關系為 (  )
A. F1>F2
B. F3>F4
C. F1D. F1=F2=F3=F4
第2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用動滑輪提起重物時,沿三個不同方向用力,如圖所示,三個力的大小關系是 (  )
A. F1B. F1=F2=F3
C. F1>F2>F3
D. F1>F3>F2
C
第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一輛汽車不小心陷進泥潭后,司機按如圖所示的方法安裝滑輪將汽車從泥潭中勻速拉出。他安裝的是 (  )
A. 動滑輪,能省力
B. 動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
C. 定滑輪,能省力
D. 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
A
第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建筑工地上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搬運建筑材料,使用的滑輪組由A、B、C、D四個滑輪組成,其中屬于定滑輪的有     ,屬于動滑輪的有
    。(選填字母)
B、C、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如圖所示,物體重為100 N。
(1) 圖甲中的滑輪實質是一個    杠桿,其支點是圖中的    (選填“A”“B”或“C”)點;圖乙中的滑輪實質是一個    杠桿,其支點是圖中的    (選填“A”“B”或“C”)點。
(2) 若滑輪重、繩重及摩擦不計,則勻速提升物體時,圖甲中繩子的拉力F1=    N,圖乙中繩子的拉力F2=    N。
省力
A
等臂
B
50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若滑輪重為20 N,不計繩重和摩擦,則勻速提升物體時,圖甲中繩子的拉力F1'=    N,圖乙中繩子的拉力F2'=    N。
(4) 若將繩子自由端拉動4 m,則圖甲中物體向上移動    m,圖乙中物體向上移動    m。
(5) 如果物體勻速上升的速度是0.2 m/s,那么圖甲中繩子自由端向上移動的速度是    m/s,圖乙中繩子自由端向下移動的速度是    m/s。
60
100
2
4
0.4
0.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2024·鹽城)下列挪動球形石墩的方法中,最省力的是 (  )
8. 在下列輕質的簡單機械中,用10 N的拉力能將重15 N的物體豎直提起的可能是 (  )
① 一個定滑輪 ② 一個動滑輪 ③ 杠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如圖所示,動滑輪重為2 N,拉力F為10 N,則(不考慮繩重和摩擦) (  )
A. 物重G為18 N,彈簧測力計讀數為10 N
B. 物重G為10 N,彈簧測力計讀數為18 N
C. 物重G為20 N,彈簧測力計讀數為18 N
D. 物重G為20 N,彈簧測力計讀數為20 N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一名重為500 N的舉重運動員,可舉起重為1 200 N的物體。這名運動員站在地面上,用如圖的裝置提升物體,滑輪重、繩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計,在下列四個不同重力的物體中,他能提起的最大物重是 (  )
A. 500 N
B. 2 400 N
C. 1 200 N
D. 1000 N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如圖所示,在用滑輪將同一物體沿相同水平地面勻速移動時,拉力分別為F甲、F乙、F丙、F丁,若不計滑輪重及滑輪與輕繩間的摩擦,比較它們的大小,以下正確的是 (  )
A. F甲=F乙 B. F丙=F丁
C. F甲=F丙 D. F乙=F丁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一輛汽車不小心陷進了泥潭中,按如圖所示的甲、乙兩種方法安裝滑輪,均可將汽車從泥潭中拉出。若汽車的重力為10000 N,汽車所受阻力為800 N,則圖甲中人拉動汽車的拉力至少為    N,圖乙中人拉動汽車的拉力至少為    N。
800
4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建筑工地上的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提升重為1000 N的物體。工人所用拉力為550 N,則動滑輪重為    N。若繩子的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0.1 m/s,則物體上升的速度為    m/s。(不計繩重和摩擦)
100
0.05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如圖所示,人用F=100 N的拉力通過動滑輪提升物體時,動滑輪的重力為80 N,在2 s內F的作用點向上移動了3 m,忽略繩重及摩擦,g取10 N/kg,求:
(1) 物體的重力。
(1) 由于該滑輪的軸隨著物體一起運動,所以屬于動滑輪,
則有F=2G物+G動,即100 N=2G物+80 N,求得G物=10 N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物體上升的速度。
(2) 物體上升的距離是F的作用點移動距離的2倍,則當F作用
點向上移動3 m時,物體上升的高度s=2h=2×3 m=6 m,所以物
體上升的速度v===3 m/s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2課時 滑 輪 組
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任何一個滑輪組都具備既省力又可以改變施力方向的優點
B. 滑輪組的省力情況取決于動滑輪的個數
C. 滑輪組的省力情況取決于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
D. 任何滑輪組都具有既省力又省距離的優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2. 利用兩個滑輪提升同一重物到同一高度。不計滑輪重、繩重及摩擦,下列組合中最省距離的是 (  )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工人用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從豎直的井中提起一個重為300 N的物體,動滑輪重為60 N,不計繩重及摩擦,則提起重物時所用的最小力為 (  )
A. 360 N B. 120 N
C. 180 N D. 100 N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2024·常州期末)如圖所示,每個滑輪自重相等,不計繩重和輪、軸間的摩擦,分別用甲、乙兩個滑輪組勻速向上提升重物G1、G2時,甲、乙滑輪組繩端的拉力F恰好相等。已知G1=60 N、G2=38 N,則每個滑輪的重為 (  )
A. 3 N
B. 6 N
C. 11 N
D. 22 N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如圖所示,小明利用滑輪組提升重力為300 N的重物,該滑輪組繩子的股數n為    。如果不計滑輪重、繩重和摩擦,那么拉力F 為    N時,可使重物勻速上升;若不計摩擦和繩重,動滑輪受到的重力為30 N,則拉力F'為    N時,可使重物勻速上升;若重物被提升的高度為9 m,則繩子自由端上升的距離為    m。
3
100
110
27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根據如圖所示的各滑輪組的省力要求,畫出各滑輪組上繩子的繞法。(不計動滑輪重、繩重和摩擦)
如圖所示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如圖所示的滑輪組,物體A、B下面分別掛上兩個完全相同的鉤碼,此時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若將兩個相同的鉤碼同時取下,則該裝置會出現(不計繩重和摩擦) (  )
A. A會下降
B. B會下降
C. 仍保持靜止
D. 無法判斷
A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一個重為400 N的物體,水平拉力F的大小為
40 N,若不計繩、滑輪的重力及摩擦,當物體以0.5 m/s的速度勻速移動時,物體與桌面之間的摩擦力和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分別為 (  )
A. 40 N,1 m/s
B. 80 N,2 m/s
C. 80 N,1 m/s
D. 200 N,2 m/s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如圖(a)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m-V圖像,把體積相等的甲、乙兩種物體掛在圖(b)中的滑輪組上,如果要處于靜止狀態(忽略動滑輪重、繩重和摩擦),那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左邊掛1個甲物體,右邊掛2個乙物體
B. 左邊掛4個甲物體,右邊掛1個乙物體
C. 左邊掛2個甲物體,右邊掛3個乙物體
D. 左邊掛3個甲物體,右邊掛4個乙物體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要利用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為1 200 N的物體,而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310 N(不計滑輪自身重、繩重和摩擦),則所用的滑輪中至少應有
個定滑輪和    個動滑輪。
11. 高速鐵路的輸電線需要繃直,如圖為輸電線的牽引
裝置工作原理圖。鋼繩通過滑輪組懸掛20個相同的墜
砣,每個墜砣配重為150 N,若5 s內墜砣串勻速下降了
40 cm,則輸電線P端向左移動的速度為    cm/s,
輸電線P端受到的拉力大小為    N。(不計滑輪和鋼繩自重及摩擦)
1
2
4
6×1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若用一個定滑輪和兩個動滑輪組成滑輪組提升重物,請你用筆畫線代替繩子,在圖中畫出最省力的繞線方法。
如圖所示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如圖所示,將重600 N的貨物在10 s內勻速提升了6 m的高度,動滑輪重為20 N,不計繩子重力和輪軸摩擦。求:
(1) 人的拉力。
(2) 人拉繩子的速度。
(3) 若人的重力為600 N,能拉起的貨物的最大重力。
(1) 人的拉力F=×(G+G動)=×(600 N+20 N)=310 N 
(2) 人拉繩子的速度v繩=2v物=2×=1.2 m/s 
(3) Fmax=G人=600 N,G貨'=2Fmax-G動=2×600 N-20 N=1 180 N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由物及理,思維建模”。如圖所示是一種利用滾軸和繩子組裝的特殊提升裝置,該提升裝置相當于    (選填簡單機械名稱)模型;人們借助這種裝置的主要目的是    (選填“省力”“省距離”或“省功”);若某同學所用的拉力為300 N,不計摩擦和裝置的自重,則摩托車的質量為
    kg。(g取10 N/kg)
滑輪組
省力
1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30張PPT)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
本章整合提升
考點一 杠桿的五要素
1. (2024·周口鄲城模擬)如圖是教室壁掛式實物展臺示意圖,MN為展示臺,
PQ為連桿,拉住展示臺,m為展示物。以下是展示臺承載展示物時杠桿的示意圖,其中正確的是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第1題
22
23
24
25
26
A
2. 如圖甲所示是鋼絲鉗,圖乙為單側鋼絲鉗及相連部分示意圖,請在圖乙中畫出鋼絲鉗剪鋼絲時的動力臂l1和阻力F2。
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考點二 杠桿的平衡條件及其實驗探究
3. (2024·蘭州一模)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小明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每個鉤碼質量相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 如圖甲所示的杠桿靜止在水平桌面
上,此時它處于平衡狀態
B. 要使圖甲所示的杠桿在水平位置平
衡,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
C. 將如圖乙所示的兩側鉤碼均向外移動一格,杠桿右端下沉
D. 如圖丙所示,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從a轉到b的過程中,示數不變
D
第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4. (2024·安徽)如圖甲所示,用核桃鉗夾核桃時,用力握緊手柄即可夾碎核桃。將上部的手柄ABC簡化為如圖乙所示的杠桿,若F1=20 N,l1=10 cm,
l2=4 cm,忽略杠桿自身的重力,則F2的大小為    N。
第4題
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5. (2024·重慶B卷)小蘭自制了一把桿秤,由秤盤、提紐、秤桿以及200 g的秤砣構成,如圖所示。當不掛秤砣、秤盤中不放重物時,提起提紐,桿秤在空中恰好能水平平衡。已知AO間距離為10 cm。當放入重物,將秤砣移至距O點30 cm的B處時,秤桿水平平衡,則重物質量為    g;往秤盤中再增加20 g的物體,秤砣需要從B處移動    cm才能維持秤桿水平平衡。
600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6. 如圖所示,輕質細桿可繞豎直墻上的O點轉動,末端掛一個重為150 N的物體G,拉力F沿水平方向,當θ =45°時,拉力F=    N。 若保持拉力沿水平方向,讓細桿按順時針方向緩慢旋轉到圖中虛線位置,則拉力F將
    (選填“變大”或“變小”)。
150
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考點三 杠桿的分類
7. (2024·臨沂)2023年9月24日,中國組合鄒佳琪、邱秀萍在賽艇女子輕量級雙人雙槳決賽中奪冠,斬獲杭州亞運會首金。如圖所示,賽艇的槳可視為杠桿,下列工具正常使用時,與槳屬于同類杠桿的是 (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8. (2024·福州倉山期末)如圖所示是三種類型的剪刀,請為鐵匠師傅選擇一把剪鐵皮的剪刀,你會選擇    (選填“A”“B”或“C”)剪刀,這樣選擇的目的是    (選填“省力”“省距離”或“省功”)。
A
省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考點四 滑輪和滑輪組
9. 為探究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特點,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兩種方式來拉升重物。下列關于探究的做法和認識正確的是 (  )
A. 用定滑輪拉重物,拉力豎直向下最省力
B. 用動滑輪提升重物上升h高度,彈簧測力計也上升h高度
C. 定滑輪實質上是一個等臂杠桿
D. 用動滑輪拉力更小,且省距離
第9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0. 如圖所示,工人用250 N的力F將重為400 N的物體勻速提升2 m,共用了10 s,在此過程中(忽略繩重和摩擦),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是   m,物體上升的速度是    m/s,動滑輪的重是    N,若被提升的物體重為800 N,則工人需要用    N的力能將物體提升。
4
0.2
100
450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1. (2024·龍巖漳平期末)小明想要用最小的力把重物拉起來,請畫出繞繩的方法。
如圖所示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考點五 機械效率
12. (2023·連云港)下列關于機械效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越省力的機械,機械效率越高
B. 做功越快的機械,機械效率越高
C. 所做有用功越多的機械,機械效率越高
D. 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越大的機械,機械效率越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3. (2024·聊城)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將重為300 N的建材從地面勻速運送到離地面8 m的高處,所用時間為40 s。已知動滑輪重為40 N,不計滑輪組的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工人做的總功為2 400 J
B. 工人拉力做功的功率為60 W
C. 此過程中該裝置的機械效率約為88%
D. 可以通過增加動滑輪個數的方法提高該裝置的
機械效率
第1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4. 如圖所示,斜面與水平地面間的夾角為30°,某快遞員用500 N的力,將重為800 N的貨物沿斜面勻速推上車廂,不考慮斜面形變,貨物所受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    ;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不改變斜面與地面間夾角和貨物質量,采用         的方法可以提高斜面的機械效率。

80%
減小斜面粗糙程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5. 下列簡單機械中,忽略機械自重、繩重以及摩擦,提升同一重物,最省力的是 (  )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6. 如圖所示,在杠桿左端懸掛物體,右端施加動力F,杠桿處于平衡狀態(忽略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杠桿的阻力是物體受到的重力G
B. 動力臂是線段OA
C. 此時杠桿是費力杠桿
D. 保持杠桿位置不變,將動力F轉至F1位置,動力變大
D
第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7. (2024·三明二模)用相同的滑輪繞成如圖的甲、乙滑輪組,用它們分別將A、B物體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兩繩自由端的拉力F恰好相等,不計繩重和摩擦,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 物體重GAB.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甲>η乙
C.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甲D. 滑輪組的額外功W額甲>W額乙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8. 分別使用甲、乙、丙三種方式把同一物體M勻速豎直提升,繩長不變,測得各拉力F大小如圖所示,已知拉力F的作用點的移動距離相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F乙和F丙兩個力所做的功不同
B. 機械乙的有用功比機械丙的有用功大
C. 機械丙的滑輪重一定為12 N
D. 機械乙的機械效率小于機械丙的機械效率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9. 如圖所示,斜面長為10 m,高為4 m。用平行于斜面F=50 N的拉力,將重為100 N的物體從斜面的底端勻速拉到頂端。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利用此裝置既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
B.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50 N
C. 拉力對物體所做的有用功為500 J
D. 該斜面的機械效率為80%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0. (2024·安徽模擬)如圖所示,輕質杠桿OA的中點處懸掛重為100 N的物體G,在A端施加一豎直向上的力F,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力F的大小為
    N。保持F的方向始終與OA垂直,將杠桿從A位置勻速提升到B位置的過程中,力F的力臂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力F的大小將    。
50
不變
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1. (2024·亳州蒙城期中)如圖所示,重15 N的物體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勻速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 N,物體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大小為    N。(不計滑輪重、繩重與摩擦)
第21題
水平向左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2. (2024·周口西華期末)如圖所示,司機師傅利用滑輪組把汽車從泥坑里拖出來(泥坑可近似看成水平面),在此過程中汽車勻速移動了2 m,共用時10 s,已知汽車所受阻力為1 200 N,司機師傅的拉力功率為300 W,在考慮滑輪組摩擦阻力影響因素條件下,司機師傅的拉力為    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
500
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3. 如圖所示是一根質量均勻的細木棒OB,A是木棒的中點。在B點施力將掛在A點的重為180 N的物體勻速提升0.3 m,杠桿的機械效率為90%,則木棒重為    N(不計摩擦)。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4. 如圖為小代給新裝的空調室外機設計的支架,支架可以看作以O為支點的杠桿。若在支架P孔處拉一根鐵線到墻上固定,請畫出P處引出鐵絲到墻的最小拉力F的示意圖,并畫出支架所受阻力F2的示意圖。
如圖所示
第2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5. 如圖所示,小明用滑輪組勻速提起一個重物A,請你完成滑輪組的繞線。
如圖所示
第2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6. (2024·泰安肥城一模)如圖甲所示,塔吊的塔臂相當于以O點為支點的杠桿,起重臂上的滑輪組如圖乙所示。已知配重質量為4.5×103 kg,塔吊鋼絲繩拉力F的功率為9 kW,平衡臂長10 m,在拉力F的作用下,重為2×
104 N的貨箱以0.4 m/s的速度勻速豎直上升。不計摩擦、鋼絲繩重和塔臂自身的重力,g取10 N/kg。求:
第2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 動滑輪的質量。
(1) 由圖可知,n=3,根據P===Fv'=Fnv可知,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
=7.5×103 N,不計摩擦、鋼絲繩重,由拉力F=(G+G動),可得動滑輪的重力G動=nF-G=3×7.5×103 N-2×104 N=2.5×103 N,則動滑輪的質量m動===250 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 塔吊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保留一位小數)。
(3) 當塔臂在水平位置平衡時,貨箱離支點O的水平距離。
(2)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100%=×100%=
×100%≈88.9% 
(3) 已知配重質量為4.5×103 kg,則配重的重力G配重=mg=4.5×103 kg×
10 N/kg=4.5×104 N,滑輪組及所吊貨箱的總重G總=G+G動=2×104 N+
2 500 N=2.25×104 N,由杠桿平衡條件得G配重×l平衡臂=G總×l,即4.5×
104 N×10 m=2.25×104 N×l,解得l=2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共47張PPT)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
第一節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第1課時 認識杠桿
1. 下列關于杠桿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杠桿一定是直的硬棒
B. 動力臂與阻力臂之和一定等于杠桿的長度
C. 杠桿不一定有支點
D. 杠桿受到的動力和阻力方向可能是相同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14
15
2. 關于力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力臂一定在杠桿上
B. 從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叫阻力臂
C. 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時,力臂為零
D. 力臂不可能為零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如圖所示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起子開瓶蓋的情景,這也是一個杠桿。下列關于這個杠桿的支點、動力作用點和阻力作用點分別對應位置正確的是 (  )
A. A、B、C
B. B、C、A
C. A、C、B
D. C、A、B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2024·福州鐘樓模擬)如圖所示是同學們常用的燕尾夾,MON可以看作一個杠桿。當用力摁住N點打開夾子時,此杠桿示意圖表示合理的是 (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如圖所示,OB是以O點為支點的杠桿,F是作用在杠桿B端的力,圖中線段AB與力F的作用線在一條直線上,且OA⊥AB、AC⊥OB,線段    (選填“OA”或“AC”)表示力F的力臂。
OA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2024·棗莊)用手提起重物時,前臂可簡化為杠桿:橈骨在肱二頭肌牽引力F1的作用下,繞肘關節(支點O)轉動,如圖甲所示,請在圖乙中畫出動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示意圖。
第6題
如圖所示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如圖所示,在圖中作出杠桿所受動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力臂l2。
如圖所示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如圖所示,工人師傅將油桶推上臺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這不能看成杠桿,因為油桶是圓的
B. 這不能看成杠桿,因為沒有支點
C. 這可以看成杠桿,因為滿足杠桿的所有條件
D. 這可以看成杠桿,支點就是橫截面的圓心
C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液壓千斤頂的小活塞與杠桿相連,因此,只要對杠桿施加較小的作用力,就可以頂起一輛小汽車,如圖所示為液壓千斤頂原理圖。下列各圖能正確表示杠桿工作原理的是 (  )
A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如圖所示,一根輕質硬棒在F1、F2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則硬棒的支點可能在杠桿上的 (  )
A. A點 B. B點
C. C點 D. D點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某救援隊員把滾落在公路上的石塊用撬棒撬起,如圖所示。若救援隊員在撬棒D點沿DM方向用力撬起石塊1,則撬棒的支點是    點;若救援隊員在撬棒D點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塊1,則撬棒的支點是
點。
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如圖所示,有一根杠桿可繞O點轉動,在其中點掛一個重物,在A端施加動力FA。
(1) 如果動力FA沿F1的方向,那么其動力臂是    ,阻力臂是    。
(2) 如果動力FA沿F2的方向,那么其動力臂是    。
(3) 如果動力FA沿F3的方向,那么其動力臂是    。
(4) 如果動力FA沿F4的方向,那么其動力臂是    。
OC
OD
OA
OB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如圖所示,輕質杠桿在力F1、F2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l1為F1的力臂。請在圖中畫出F1的示意圖及F2的力臂l2。
如圖所示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2024·宜賓)如圖是一起重機正在吊起貨物的情景,請在圖中畫出此時動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示意圖。
如圖所示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2024·咸寧崇陽期末)當餐車的前輪遇到障礙物A時,如圖甲所示,為了通過障礙物,向下按扶把E,這時餐車可以看作杠桿,支點是    ;當后輪遇到障礙物時,如圖乙所示,向上提扶把E,此時支點是    。
第15題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2課時 杠桿的平衡條件
1. 小華是一名園藝師傅,經常用如圖所示的剪刀修剪樹枝。他發現在修剪某根堅硬樹枝時,一般會使剪刀軸處靠近樹枝一些。針對這一現象,下列四個問題中最有探究價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學問題是 (  )
A. 使用剪刀時,其動力與什么因素有關
B. 使用剪刀時,如何才能讓動力更小一些
C. 杠桿平衡時,動力與阻力臂有什么關系
D. 杠桿平衡時,動力與動力臂有什么關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2. 若兩個力作用在杠桿上,使杠桿達到平衡,則 (  )
A. 這兩個力的大小一定相同
B. 這兩個力的方向一定相反
C. 力臂較小的,其力較小
D. 力臂較小的,其力較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如圖,輕質杠桿的一端A為支點,在它的另一端B用力F將掛在C處的物體抬起,使杠桿處于水平狀態。已知CB=4AC,則動力F跟物重G之比是 (  )
A. 1∶4
B. 4∶1
C. 1∶5
D. 5∶1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2024·宿遷)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實驗選用的鉤碼重均為0.5 N。
(1) 實驗前,杠桿靜止在如圖甲所示位置,應將     向    調節,把重垂線放置于O點,從正前方觀察,當零刻度線與重垂線    (選填“重合”或“垂直”)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第4題
平衡螺母

重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如圖乙所示,需要在B點掛上    個鉤碼,杠桿將在水平位置平衡,再次在其兩邊各加上一個鉤碼,杠桿    側會下降。
(3) 多次實驗,記錄的數據如下表,可得F1、F2、l1、l2之間的關系是
      。


F1l1=F2l2
實驗 序號 動力 F1/N 動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1 1.0 6.0 2.0 3.0
2 1.5 4.0 3.0 2.0
3 2.0 2.0 4.0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下列實驗中多次測量的目的與本次探究不同的是    。
A. 測量鉛筆長度
B. 探究重力與質量關系
C. 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關系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2024·上海)在杠桿平衡時,阻力F2的大小為90 N,阻力臂l2為0.2 m,動力臂l1為0.6 m,求動力F1的大小。
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F1l1=F2l2,所以動力的大小F1===
30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如圖所示,每個鉤碼的質量為50 g,在均勻杠桿的A處掛兩個鉤碼,B處掛一個鉤碼,杠桿恰好水平平衡。在A、B兩處再各加一個鉤碼,那么 (  )
A. 杠桿仍水平平衡
B. 杠桿的左邊向下傾斜
C. 杠桿的右邊向下傾斜
D. 將A處的鉤碼向左移動一格,杠桿仍能水平平衡
C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2024·重慶奉節期末)如圖所示,有一質量不計的輕質木板,木板上放有一個可連續改變重力的物塊,木板左端可繞固定點O轉動,右端用豎直向上的拉力F拉住使其始終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在物塊向左勻速滑動的過程中,若要保持拉力F大小不變,則物塊的重力應該 (  )
A. 始終不變
B. 一直變大
C. 一直變小
D. 先變大后變小
B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如圖所示,一根質地均勻的木桿可繞O點自由轉動,在木桿的右端施加一個始終垂直于木桿的作用力F,使木桿從OA位置勻速轉到水平位置的過程中,力F的大小將 (  )
A. 逐漸變大
B. 逐漸變小
C. 先變大,后變小
D. 先變小,后變大
A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如圖,輕質杠桿OA可繞O點轉動,OA=0.3 m,OB=0.2 m。A點處掛一個質量為2 kg的物體G,B點處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F,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物體G的重力大小為    N,力F的大小為    N。若保持力F的方向不變,將B點向A點移動一些,則力F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9.6
29.4
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如圖所示為一根輕質杠桿,AB=BC=CD,在A點懸掛重物G,在C點施加作用力F1,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則杠桿的支點可能在杠桿上的   (選填“A”“B”“C”或“D”)點,當G=150 N時,F1的大小為    N;若將重物拿走,在A點施加一個與F1平行且大小等于150 N的力F2(圖中虛線所示),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則F1的大小為    N。
D
900
4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如圖所示,一根輕質杠桿OA可繞O點無摩擦轉動,A端用繩子固定在豎直墻壁的B點,在杠桿的C點懸掛一個物重G為20 N的物體,杠桿處于水平靜止狀態。已知OA長為50 cm,OC長為30 cm,∠OAB=30°。
(1) 請在圖中畫出繩子對杠桿拉力F的力臂l1。
(1) 如圖所示
第11題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求拉力F的大小。
(2) 如圖所示,在Rt△ODA中,∠OAD=30°,則OD=OA=
×50 cm=25 cm,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F·OD=G·OC,
即F=G·=20 N×=24 N
第11題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如圖所示為我國古代《墨經》記述的有關桿秤的杠桿原理,此時桿秤處于平衡狀態,以下關于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標”“本”表示力臂,“權”“重”表示力
B. 增大“重”時,應把“權”遠離O點
C. 若“權”有磨損,則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
D. 為提高測量精度,可換輕一點的“權”
C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3課時 杠桿的應用
1. (2024·北京)如圖所示,園藝工人在修剪枝條時,常把枝條盡量往剪刀的軸處靠近,這樣做是為了 (  )
A. 增大動力臂,能夠省力
B. 增大阻力臂,方便使用
C. 減小動力臂,方便使用
D. 減小阻力臂,能夠省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第1題
2. (2024·牡丹江)下列工具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024·東營墾利一模)如圖所示為我國古人運送巨木的勞動情境示意圖。他們通過橫桿、支架、石塊等,將巨木的一端抬起。當巨木太重無法抬起時,下列改進方法可行的是 (  )
A. 將支架向右移動
B. 將巨木右端的懸繩沿巨木向右移動
C. 橫桿右端的人向支架靠近
D. 增大橫桿上懸繩與支架間的距離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如圖所示,運動員用船槳劃水時,船槳屬于    杠桿;為了更省力,應
    (選填“增大”或“減小)兩只手之間的距離;使用船槳的好處是可以省    (選填“力”“功”或“距離”)。
費力
增大
距離
第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如圖所示是搬運泥土的獨輪車,獨輪車屬于    (選填“省力”或“費力”)杠桿。設車箱和泥土的總重G=800 N,運泥土時從A點提起獨輪車把手的力是F,F的大小至少是    N。
省力
第5題
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2024·哈爾濱)桿秤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如今中藥房仍在使用。如圖所示,已測得刺五加藥材質量是120 g,其中OB=3OA,若不計桿秤自重,則秤砣的質量約為    g,接下來要測30 g的人參片,需要將秤砣向B點的    (選填“左”或“右”)側移動。
40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2024·長沙)為撬起大石頭,小明以O為支點架好撬棒,如圖所示。他在A點用最小的力撬起大石頭,請畫出這個力的示意圖。
如圖所示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2024·煙臺)骨骼、肌肉和關節等構成了人體的運動系統,人體中最基本的運動大多是由肌肉牽引骨骼繞關節轉動產生的。下列關于人體中的杠桿說法正確的是 (  )
A. 圖甲:手托重物時,可視為省力杠桿
B. 圖甲:手托重物時,肱二頭肌對前臂的牽引
力是阻力
C. 圖乙:踮腳時,可視為費力杠桿
D. 圖乙:向上踮腳的過程中,腓腸肌對足部骨骼的牽引力是動力
D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如圖所示,小明用一根可繞O點轉動的輕質杠桿,將掛在杠桿下的重物提高。他用一個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使杠桿由豎直位置緩慢轉到水平位置,在這個過程中,杠桿 (  )
A. 一直省力
B. 先省力,后費力
C. 一直費力
D. 先費力,后省力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2024·廣安)桔槔是《天工開物》中記載的一種原始的汲水工具,在拗石輔助下,人幾乎可以不用力就能將一桶水從井中提起。如圖所示,已知A點所掛拗石重力為100 N,OA∶OB=2∶1,兩側懸掛的繩子始終保持在豎直方向,忽略橫桿和繩的重力(ρ水=1.0×103 kg/m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 桔槔平衡時,桶內水的體積為2×10-2 m3
B. 桔槔是杠桿裝置
C. 桔槔平衡時,A、B兩點所受的拉力之比為1∶2
D. 要想一次提取更多的水,可以將懸掛點A向遠離O點方向移動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2024·蘇州)健身步道上的坐式劃船訓練器如圖所示。人坐在座板上,用始終與把手垂直的力緩慢向后將把手拉至身體兩側,此過程中,拉力大小變化情況是     。若要增加訓練強度,應將配重盤向   (選填“a”或“b”)端移。
逐漸變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2024·廣元)圖甲是壓制餃子皮的“神器”,壓皮時壓桿可視為一個杠桿,圖乙是簡化示意圖,圖中O為支點,F2為壓餃子皮時作用在B點的阻力。請在圖乙中畫出壓餃子皮時作用在A點的最小動力F1及阻力F2的力臂l2。
如圖所示
第12題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4·咸陽秦都期末)物理興趣小組在動物園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僅用小小的彈簧測力計和一根長硬棒,粗略測出一頭大象的重力。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在A點豎直向下拉長硬棒,使其水平靜止,長硬棒相當于一個
    杠桿。測得OB=6 cm,OA=9 m,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00 N,則大象的重力為     N,大象的質量為     kg。(g取10 N/kg)
省力
3×104
3×1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票市| 平潭县| 德兴市| 晋江市| 和平县| 肇州县| 华蓥市| 合水县| 海丰县| 广丰县| 曲阳县| 万宁市| 盖州市| 长武县| 松阳县| 芷江| 宁明县| 抚顺市| 东方市| 铁力市| 三穗县| 乌拉特中旗| 台东县| 达州市| 湘西| 栖霞市| 南昌县| 福鼎市| 乌兰察布市| 安仁县| 从化市| 阳山县| 嘉黎县| 福贡县| 阜宁县| 正安县| 托克托县| 三亚市| 乌什县| 东至县| 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