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 全章習題課件(共9份打包)蘇科版(2025)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 全章習題課件(共9份打包)蘇科版(2025)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簡介

(共29張PPT)
一、 壓 強
第1課時 壓力 壓強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
1. 下列關于壓強公式p=的說法,正確的是( D )
A. 壓力大,壓強一定大
B. 受力面積大,壓強一定小
C. 受力面積一定,重力大,壓強一定大
D. 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大,壓強一定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一位太極拳愛好者在打拳過程中出現甲、乙所示的兩種站姿,在保
持這兩種姿態靜止時,他對地面的壓力和壓強分別為F甲和F乙、p甲和p乙,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C )
第2題
C
A. F甲>F乙,p甲>p乙
B. F甲>F乙,p甲<p乙
C. F甲=F乙,p甲>p乙
D. F甲=F乙,p甲<p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2024·北京)如圖所示,左手手指和右手手掌分別沿水平方向壓在
氣球的兩側,使氣球保持靜止,則手指對氣球的壓力 手掌對氣
球的壓力;手指對氣球的壓強 手掌對氣球的壓強。(大于/等
于/小于)
第3題
等于 
大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如圖所示,用手按圖釘帽,手感到疼,這是由于力的作用是
;若圖釘帽的面積是8×10-5m2,圖釘尖的面積是5×10-8m2,手指
對圖釘帽的壓力是20N,則手指對圖釘帽的壓強是 Pa,圖
釘尖對墻的壓強是 Pa。
第4題
相互
的 
2.5×105 
4×10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為弘揚紅軍長征精神,鑄造廠用鐵合金制作了某戰士雕像,雕像的
質量為600kg,雙腳與水平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400cm2。
(1) 雕像的重力為多大?(g取10N/kg)
解: 雕像的重力G=mg=600kg×10N/kg=6000N
(2) 雕像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多大?
解: 雕像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等于它的重力大小,即F=G=
6000N;受力面積S=400cm2=400×10-4m2=4×10-2m2;雕像對水平
地面的壓強p===1.5×105P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將質量為200g、底面積為4×10-2m2的書平放在水平課桌中央,若課
桌面積為0.2m2,則書對課桌的壓強為(g取10N/kg)( C )
A. 5Pa B. 10Pa C. 50Pa D. 5000P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如圖,甲、乙兩人在完全相同的沙灘上散步,留下深淺相同、大小
不同的腳印,則甲( A )
第7題
A. 所受的重力更大 B. 相同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更大
C. 對沙灘的壓強更大 D. 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更大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如圖所示,A是底面積為0.01m2的正方體,重力為5N,B是粗糙水
平面,F為豎直作用在A上的力,大小為6N,則圖甲中B所受壓力為
N,受到的壓強為 Pa;圖乙中B所受壓力為 N,
受到的壓強為 Pa。
第8題
11 
1100 
1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如圖所示,木塊靜止在斜面上,畫出木塊的重力和對斜面壓力的示
意圖。
第9題答案
第9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2024·泰州二模)小明和小華用如圖所示裝置完成“探究影響壓力
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實驗。


第10題
(1) 小明用砝碼、小桌、海綿等器材進行的探究過程如圖甲,他是通
過 來判斷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對比 兩圖,
可以初步得出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海綿的凹陷程度 
①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小華利用鐵塊、海綿、沙坑等器材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
積的關系,實驗過程如圖乙所示,得出了“在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
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顯著”的結論。你認為小華的實驗過程存在的問
題是什么? 。
沒有控制受力物體相同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2024·蘇州昆山模擬)小明在參觀某金磚博物館時,從解說員的講
解中得知如圖所示的金磚的長、寬、高分別為70cm、70cm、10cm,金
磚的密度為2.0×103kg/m3,g取10N/kg。
第11題
(1) 求金磚的重力G。
解:金磚的體積V=70cm×70cm×10cm=
49000cm3=0.049m3,由ρ=可得,
金磚的質量m=ρV=2.0×103kg/m3×0.049m3=98kg,
重力G=mg=98kg×10N/kg=98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求重為490N的小明站在該金磚上時,金磚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
解: 重為490N的小明站在該金磚上,金磚對水平地面的壓力F=
G小明+G=490N+980N=1470N,金磚底面積S=70cm×70cm=
4900cm2=0.49m2,金磚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3×103P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如圖所示,一塊質量分布均勻、長度為L的長方體木板平放在水平
桌面上,木板對桌面的壓強為6000Pa。對木板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力
F,使木板沿著與桌子邊緣平行的方向緩慢向右移動2cm,木板對桌面
的壓強變為7200Pa;用同樣的方法使木板繼續向右移動2cm,木板對桌
面的壓強變為9000Pa。由此可以推斷,木板長度L為( A )
A. 12cm B. 13cm
第12題
A
C. 14cm D. 15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2課時 壓強的估測、 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以及柱體對水平面的壓強
1. 下列情景中,為了增大壓強的是( D )
A. 房屋建在承重面積更大的地基上
B. 通過沼澤地時腳下墊木板
C. 載重汽車裝有很多輪子
D. 壓路機的碾子質量很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某同學在冰面上行走時,突然發現腳下的冰即將破裂,他應采取的
正確措施是( B )
A. 立即向岸邊跑去
B. 就地趴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邊挪動
C. 立即改成單腳站立
D. 站在原處不動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有一個密度均勻的長方體銅塊,被截成A、B兩塊,如圖所示。已知
LA∶LB=3∶1,則它們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和壓強之比分別為( A )
A. FA∶FB=3∶1、pA∶pB=1∶1
B. FA∶FB=3∶1、pA∶pB=1∶3
C. FA∶FB=1∶3、pA∶pB=1∶1
D. FA∶FB=1∶3、pA∶pB=3∶1
第3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小麗同學決定測算自己雙腳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她的質量為
48kg,為了測量鞋與地面接觸的面積,她繪制了每一小格的邊長為
2cm的均勻分布的方格紙,穿上平底鞋站在方格紙上,描出的鞋印
如圖所示。
第4題
(1) 小麗每只鞋印的面積為 m2。
(不足半格的不計數,大于半格的計一格)
(2) 小麗雙腳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為 Pa。
(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數字,g取10N/kg)
1.12×10-2 
2.14×10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棱長為10cm、質量為3kg的正方體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沿如圖(a)
所示的虛線去掉一半,其余部分不動,則它對桌面的壓強是 Pa;若沿如圖(b)所示的虛線去掉一半,其余部分不動,則它對桌面的壓強
(變大/不變/變小)。(g取10N/kg)
第5題
1500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新建成的某大橋能承受的最大壓強是5×105Pa。一輛自身質量為2t的
卡車,載有10t貨物,卡車輪胎和地面接觸的總面積是0.2m2。(g取
10N/kg)
(1) 通過計算說明卡車能否安全通過大橋。
解: 卡車對橋面的壓力F=G=mg=(2×103kg+10×103kg)
×10N/kg=1.2×105N,卡車對橋面的壓強p===6×105Pa>
5×105Pa,所以卡車不能安全通過大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如果不能安全通過,計算卡車最多能裝貨物的質量。
解: 卡車允許通過時,對橋面的最大壓力F最大=p最大S=5×105Pa×0.2m2=105N,卡車的最大總質量m總===
=10000kg=10t,卡車最多能裝貨物的質量m貨=m總-m車=10t-2t=
8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如圖所示是a、b兩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圖像。若用質量相等的
a、b兩種物質分別制成甲、乙兩個底面積不同、高度相同的實心圓柱
體,將它們放在水平地面上,則( C )
A. a、b的密度之比為4∶1
B. a、b的密度之比為2∶1
C. 甲、乙兩圓柱體對地面的壓強之比為8∶1
D. 甲、乙兩圓柱體對地面的壓強之比為4∶1
第7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如圖所示,有三個實心圓柱體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
甲、乙高度相同,乙、丙的底面積相同,三者對地面的壓強相等,下列
判斷正確的是( A )
第8題
A. ρ甲=ρ乙>ρ丙 B. ρ甲=ρ乙=ρ丙
C. m甲=m乙=m丙 D. m甲>m乙=m丙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如圖所示,實心長方體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之比hA∶hB=
2∶1,底面積之比SA∶SB=1∶2,若它們對地面的壓強相等,則它們的
密度之比ρA∶ρB= ;它們對地面的壓力之比FA∶FB= 。若將A疊放在B的上方,則會使B對地面的壓強變為原來的 倍。
第9題
1∶2 
1∶2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2024·北京)近年來在東北林區發現了越來越多野生東北虎的足
跡。生物學家為了估算某只野生東北虎的質量,在松軟、平坦且足夠深
的雪地上,選取該東北虎四腳著地停留時的腳印,其中的一個腳印如圖
甲所示。在方格紙上描繪出腳印的輪廓,如圖乙所示,圖中每個小方格
的面積均為9cm2,數出腳印輪廓所圍小方格的個數(凡大于半格的都算
一小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用數出的小方格的個數乘以一個小方格
的面積,就大致得出了腳印的面積。測出腳印的深度,在腳印旁邊相同
的雪地上放一底面積為100cm2的平底容器,
在容器中緩緩放入適當的物體,當容器下
陷的深度與腳印的深度相同時,測出容器
及內部物體的總質量為30kg。忽略腳趾和
腳掌之間空隙的面積,g取10N/kg,求: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該東北虎一個腳印的面積。
解: 根據圖乙可數出共有15小格,
則圖中腳印面積大約為S0=15×9cm2=135cm2
(2) 該東北虎的質量。
解: 容器下陷的深度與腳印的深度相同時,說明兩者產生的壓強
相同,則有p1=p2,根據壓強公式可得:=,所以G虎=,m
虎g=,m虎==162kg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2023·廣西)質量分布均勻的實心正方體A、B置于水平桌面上,
如圖甲。將B沿水平方向截取高為h的柱體,并將該柱體疊放在A上,
A、B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p隨截取高度h的變化關系如圖乙,則B的密
度為 kg/m3,A的重力為 N。(g取10N/kg)
第11題
600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27張PPT)
小專題-浮力的計算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
類型一 利用稱重法和阿基米德原理計算浮力問題
1. 如圖甲所示,小明用彈簧測力計吊著一個重為3.6N的實心圓柱體,
將它豎直逐漸浸入水中,記下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和對應的
浮力F浮,并畫出F浮-h的圖像(如圖乙)。求:(ρ水=1×103kg/m3,g
取10N/kg)
第1題
1
2
3
4
(1) 圓柱體的高度。
解: 由圖乙可知,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水中的
深度大于20cm時,所受浮力一直保持1.2N不變,
可知圓柱體浸入水中的深度為20cm時,恰好浸沒
于水中,圓柱體的高度為20cm
(2) 圓柱體浸入水中的深度h=10cm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解: 由圖乙可知圓柱體浸入水中的深度h=10cm時的浮力F浮1=
0.6N,根據稱重法可知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拉=G-F浮1=3.6N
-0.6N=3N
第1題
1
2
3
4
(3) 圓柱體的密度。
解:圓柱體的質量m===0.36kg,
由圖乙可知,圓柱體全部浸入水中時圓柱體受到
的浮力F浮2=1.2N,由F浮=ρ水gV排可得圓柱體的
體積V=V排===1.2×10-4m3,
圓柱體的密度ρ柱===3×103kg/m3
第1題
1
2
3
4
2. (2023·赤峰)小亮同學在測量浮力時發現:金屬塊浸沒在密度不同
的液體中,彈簧測力計示數不同。于是,他用彈簧測力計和重為4N、體
積為1×10-4m3的金屬塊,組裝成密度計,將金屬塊浸沒在
不同液體中靜止,來探究液體密度與測力計示數的對應關系。
(g取10N/kg,ρ水=1.0×103kg/m3)
第2題
(1) 如圖所示,金屬塊浸沒在水中靜止,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解: 金屬塊浸沒在水中,V排=V金=1×10-4m3,金屬
塊受到的浮力F浮=ρ水V排g=1.0×103kg/m3×1×10-4m3×
10N/kg=1N
1
2
3
4
(2) 若將此時測力計指針所指刻度標為1.0×103kg/m3,則這條刻度線
的刻度值是多少牛?
解:若將此時測力計指針所指刻度標為1.0×103kg/m3,
則這條刻度線的刻度值F示=G金-F浮=4N-1N=3N
(3) 該密度計的零刻度線標在 N處。這個密度計所能
測量的液體密度值不能超過 kg/m3。
4 
4×103 
第2題
1
2
3
4
類型二 利用物體浮沉的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計算浮力問題
3. (2024·咸陽秦都一模)如圖所示是市面上的一種防溺水手環。將手
環系在手臂上,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快速打開手環,手環內氣瓶的二氧化
碳氣體會迅速充滿氣囊,最終使人漂浮于水面。為確保安全,人體浸入
水中的體積不能超過人體總體積的,已知某運動員的質量m人=51kg,
平均密度ρ人=1.02×103kg/m3,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
10N/kg,忽略手環體積和自重。
第3題
(1) 求該運動員的體積。
解: 0.05m3
1
2
3
4
(2) 當人體浸入水中體積為人體總體積的時,求該運動員在水中受到
的浮力。
解:當人體浸入水中體積為人體總體積
的時,該運動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ρ水g×V人=1.0×103kg/m3×10N/kg××0.05m3=400N
第3題
1
2
3
4
(3) 運動員漂浮時,氣囊體積至少多大,才能確保運動員的安全?
解:該運動員的重力
G人=m人g=51kg×10N/kg=510N;
運動員漂浮時,受到的浮力F浮'=G人=510N,
由F浮=ρ液gV排得此時排開水的體積V排'===0.051m3;氣囊體積V氣囊=V排'-V人=0.051m3-×0.05m3=0.011m3
第3題
1
2
3
4
4. (2024·渭南臨渭期末)小剛同學聽了“曹沖稱象”的故事后,利用
所學知識制作了“水秤”模型,可方便地稱量物體的質量,其構造如圖
甲所示。已知透明大筒足夠深,小筒的高度H=0.4m,底面積S=
0.02m2,小筒和秤盤總重力為20N,小筒壁的厚度可忽略不計,假設在
整個稱量過程中小筒下表面始終與水面平行。(水的密度取
1×103kg/m3,g取10N/kg)
第4題
1
2
3
4
(1) 當秤盤上不放物體時,求小筒受到的浮力。
解: 20N
(2) 該“水秤”的零刻度線(A點)距小筒底部的距離為多少?
解:當秤盤上不放物體時,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小筒排開水的
體積V排===2×10-3m3,則零刻度線(A點)距
小筒底部的距離h===0.1m
第4題
1
2
3
4
(3) 該“水秤”稱量物體的最大重力為多少?
解: 小筒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所以該“水秤”稱量物體的重力
最大時,浮力最大,則最大總重力G總大=F浮大=ρ水gV排大=ρ水gSH=
1×103kg/m3×10N/kg×0.02m2×0.4m=80N,所以該“水秤”稱量物
體的最大重力G大=G總大-G小筒=80N-20N=60N
第4題
1
2
3
4
(4) 如圖乙,在秤盤放上物體后,就可以稱量物體所受的重力,某次
該“水秤”稱量一個體積為1.2×10-2m3的實心木塊時,該“水秤”模
型恰好達到了最大稱量限度,求木塊的密度。
解:某次該“水秤”稱量一個體積為
1.2×10-2m3的實心木塊時,該“水秤”模型
恰好達到了最大稱量限度,則木塊的重力為
60N,木塊的質量m===6kg,
木塊的密度ρ===0.5×103kg/m3
第4題
1
2
3
4
壓強和浮力問題的綜合分析與計算
類型一 壓強和浮力問題的定性分析
1. 質量分布均勻的A、B兩個實心正方體(VA>VB),放置在盛水的容
器中,靜止時如圖所示。現將A、B撈起后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比較A、
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A、FB和它們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A、pB 的大小關
系,正確的是( D )
A. FA<FB,pA>pB B. FA>FB,pA<pB
C. FA=FB,pA<pB D. FA>FB,pA>pB
第1題
D
1
2
3
4
5
6
7
2. 水平桌面上兩個底面積、質量均相同的容器中,分別盛有甲、乙兩
種液體。將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別放入兩個容器中,靜止時兩球狀態
如圖,兩容器內液面相平。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D )
A. 兩小球所受浮力:F甲<F乙
B. 兩種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甲'=F乙'
C. 兩種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
D. 兩容器對水平桌面壓強:p甲<p乙
第2題
D
1
2
3
4
5
6
7
3. 放置在水平桌面的兩個相同燒杯,分別裝滿了兩種不同的液體,把
甲、乙兩實心球分別輕輕放入兩杯液體中,靜止后的狀態如圖所示(乙
沉底),已知此時甲、乙排開液體的重力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
A. 甲所受的浮力大于乙所受的浮力
B. A燒杯對桌面的壓強大于B燒杯對桌面的壓強
C. 甲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
D. 兩燒杯中液體對燒杯底部的壓強相等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4. 水平桌面上放置有甲、乙容器,甲容器中液體的密度為ρ甲,乙容器
中液體的密度為ρ乙,小球A與B完全相同。用一根細線將小球A系好,使
其浸沒在甲容器的液體中且不與容器接觸,如圖甲所示;用一根細線將
小球B與容器底面相連,使其浸沒,且不與容器接觸,如圖乙所示。A、
B靜止時所受的浮力分別為F1、F2,細線處于繃直狀態(忽略質量和體
積),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D )
D
A. F1=F2
B. ρ甲>ρ乙
C. 若剪斷細線,則小球A靜止時,甲容器底部受到的
壓力不變
D. 若剪斷細線,則小球B靜止時,乙容器對桌面的壓
強不變
第4題
1
2
3
4
5
6
7
5. 取三塊質量相等的橡皮泥,分別捏成一個碗狀,兩個球狀(其中一
個球為空心),分別放入裝有相同質量水的相同的燒杯中,靜止時它們
的狀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三塊橡皮泥受到的浮力為F甲>F丙>F乙
B. 橡皮泥排開水的體積為V甲=V丙>V乙
C. 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p甲>p丙>p乙
D. 燒杯對桌面的壓力為F甲'=F乙'>F丙'
第5題
B
1
2
3
4
5
6
7
類型二 壓強和浮力問題的定量計算
6. 每到暑假,學校的金魚池經常會因為無人加水而干涸。為解決此問
題,學校跨學科學習小組設計了一套自動加水裝置(如圖):將一重為
12N、底面積為1×10-2m2的圓柱體放在水箱底部。從進水口注入水,
隨著水面升高,圓柱體豎直上浮。當傳感器底端
P受到來自圓柱體20N的壓力時,由傳感器控制進
水口開關停止注水。g取10N/kg,
ρ水=1.0×103kg/m3。問:
第6題
1
2
3
4
5
6
7
(1) 水箱內無水時,圓柱體對水箱底部的壓強有多大?
解:(1) 水箱內無水時,圓柱體對水箱底部的壓力F=G=12N,則圓
柱體對水箱底部的壓強p===1200Pa
第6題
1
2
3
4
5
6
7
(2) 圓柱體剛好浮起時浸入水中的體積有多大?
解:(2) 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當圓柱體
剛好浮起時受到的浮力F浮=G=12N,由阿基米
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圓柱體浸入水中的體
積V浸=V排==
=1.2×10-3m3
第6題
1
2
3
4
5
6
7
(3) 停止注水時,圓柱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有多大?
解:(3) 停止注水時,圓柱體受到豎直向上的
浮力、豎直向下的重力以及傳感器底端P對圓柱
體20N的豎直向下的壓力,根據力的平衡條件可
知,此時圓柱體受到的浮力F浮'=G+FP=12N+
20N=32N,由F浮=ρ液gV排可得,圓柱體浸入水中的體積V排'===3.2×10-3m3
第6題
1
2
3
4
5
6
7
7. 如圖甲所示,把棱長為0.1m的正方體木塊放入水中,靜止時有的體
積浸入水中,然后在其上表面放一塊小柱體,小柱體放在木塊上面時對
木塊的壓強為2000Pa,如圖乙所示,靜止時方木塊剛好能全部浸入水
中。求:(g取10N/kg)
第7題
1
2
3
4
5
6
7
(1) 圖甲中木塊受到的浮力。
解:正方體木塊的體積V=(0.1m)3=10-3m3,
因為木塊靜止時有的體積浸入水中,所以V排=V=
×10-3m3=6×10-4m3,圖甲中木塊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6×10-4m3=6N
第7題
1
2
3
4
5
6
7
(2) 木塊的密度。
解:因為圖甲中的木塊是漂浮的,所以,木塊的重力G=F浮=
6N,木塊的質量m===0.6kg,木塊的密度
ρ===0.6×103kg/m3
第7題
1
2
3
4
5
6
7
(3) 小柱體的底面積。
解: 小柱體的重力G柱=ΔF浮=ρ水gΔV排=
1.0×103kg/m3×10N/kg×(1-)×10-3m3=4N,
小柱體對木塊的壓力F=G柱=4N,
小柱體的底面積S===2×10-3m2
第7題
1
2
3
4
5
6
7(共49張PPT)
第九章復習
本章整合提升(一)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
考點一 壓強
1.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分別采用如圖甲、乙所
示的兩種方法,用兩只手的食指分別壓在鉛筆兩端。(1) 圖 的
方法不合理。(2) 圖甲中,鉛筆筆尖面積是0.5mm2,兩手指均用2N
的力對壓鉛筆兩端,則筆尖對手指的壓強為 Pa。
第1題
乙 
4×10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如圖所示是汽車上用于緊急情況下破窗逃生的安全錘,安全錘的尖
端設計為圓錐形,通過增大壓強的方式使得玻璃更容易被敲破,下列物
體在使用時與安全錘改變壓強的效果相同的是( A )
A. 注射器的針做得很尖 B. 載重汽車安裝多個車輪
C. 挖掘機有寬大的履帶 D. 滑雪板板面做得很大
第2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在原來平整的細沙面上放上甲、乙兩個實心正方體,沙面凹陷程度
如圖所示,則( B )
A. 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大 B. 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小
C. 甲的質量一定比乙大 D. 甲的質量一定比乙小
第3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A、B兩正方體實心金屬塊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們的棱長之比為
1∶3,對地面的壓強之比為2∶3,則兩金屬的密度之比是( D )
A. 4∶9 B. 9∶4 C. 2∶9 D. 2∶1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考點二 液體的壓強
5. (1) 跨路水渠的截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兩側水渠和中間的涵洞可以
看作一個 。若左側水渠中液面到達A處,則右側水渠的液面
會在 (B/C/D)處。
第5題
連通器 
C 
(2) 若水面靜止,在水中選取一液面MN,液面左側受到水的壓強為p
左,右側受到水的壓強為p右,則p左 (>/=/<)p右。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2024·南通)如圖,利用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
的關系。
第6題
(1) U形管兩邊液面的 能顯示壓強大小;使用前用手指輕
按金屬盒的橡皮膜,若U形管中液面不發生變化,則說明 。
高度差 
裝置漏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如圖,將金屬盒分別放入水和鹽水中,金屬盒的橡皮膜受到的壓
強分別是 p水和p鹽水,則p水 p鹽水,據此不能得出液體壓強與液體
密度的關系,原因是 。
< 
沒有控制深度相同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2024·北京豐臺一模)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靜止放在水平桌
面上,其中分別裝有兩種不同液體,甲容器中液體的密度為ρ甲,乙容器
中液體的密度為ρ乙,液面高度如圖所示。液體內A、B兩點到容器底部
的距離相等,其壓強分別為pA、pB,且pA=pB。甲、乙容器中液體對容
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p甲、p乙。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
A. ρ甲>ρ乙,p甲>p乙
B. ρ甲>ρ乙,p甲<p乙
C. ρ甲<ρ乙,p甲<p乙
D. ρ甲<ρ乙,p甲>p乙
第7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考點三 大氣壓強及其粗測
8. (2024·渭南潼關期末)關于生活中的現象,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 B )
A. 飛機在空中飛行,主要靠的是空氣的浮力
B. 拔火罐時玻璃罐“吸”在皮膚上,利用了大氣壓
C. 人們使用高壓鍋烹飪食物是利用鍋內氣壓升高從而降低沸點
D. 用紙片蓋住裝滿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紙片不掉落,是因為水把紙片
粘住了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2024·西安期末)如圖是托里拆利實驗,實驗中測得玻璃管內水銀
面與槽內水銀面高度差為h,下列可以使這個高度差改變的做法是
( B )
A. 往槽內加入少許水銀
B. 把實驗移到高山去做
C. 換用更細一些的玻璃管
D. 使玻璃管傾斜一點
第9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小明在進行估測大氣壓實驗時,先用彈簧測力計拉住注射器的活
塞,慢慢向右移動注射器,如圖甲所示,活塞剛好被拉動時,彈簧測力
計的示數為0.8N;再將活塞推到注射器底端并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
孔,如圖乙所示,重復圖甲中操作,活塞剛好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的
示數為3.2N。已知活塞的橫截面積是0.3cm2,則大氣壓強的測量值為
( B )
第10題
B
A. 1.07×105Pa B. 0.8×105Pa
C. 0.98×105Pa D. 1.33×105P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考點四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1. (2024·南京一模)屋頂風帽是利用自然風使風帽旋轉實現室內換氣
的裝置,如圖所示。它不用電,節能環保。只要速度為0.2m/s的微風即
可讓其輕盈運轉。風帽轉動時其內部空氣流速變大、壓強變 ,室
內的污濁氣體在 作用下被排出。
第11題
小 
大氣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下列實例中,不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解釋的是( C )
C
A. 刮大風時,傘面會被向上“吸”起
B. 向兩張紙之間吹氣,兩張紙會相互“吸”起來
C. 用吸管可以“吸”起杯中的飲料
D. 等候列車的乘客應站在安全線以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2024·眉山)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如圖所示的現象進行討論,
其中錯誤的是( A )
第13題
A
A. 圖甲,用吸管喝飲料,瓶里的飲料是被吸上來的
B. 圖乙,吹氣時兩紙向中間靠攏,說明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C. 圖丙,洗手槽排水管下方設計成U形“反水彎”,利用了連通器原理
D. 圖丁,停止沸騰的水,澆上冷水后水再次沸騰,說明液面氣壓減
小,沸點降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水平桌面上放著一個正方體物塊A(如圖所示),若將A豎直切成兩
半,并拿走右半邊,則剩下的一半對桌面的壓力、壓強的說法正確的是
( C )
A. 壓力、壓強均不變
B. 壓力減小、壓強不變
C. 壓力、壓強均減小
D. 壓力不變、壓強減小
第14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2024·常州武進校級一模)如圖甲、乙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分
別裝滿兩種不同的液體A、B,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容器甲底部受到的
液體壓強大于容器乙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
A. A液體密度小于B液體密度
B. 兩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相等
C. A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大于B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
D. A液體質量小于B液體的質量
第15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三個底面積相同,形狀不同的容器,容器質量忽略不計,如圖所
示。裝入質量相同的水,但都沒有裝滿,三者底部所受到壓強的關系
是 ;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的關系是 ;
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關系是 ;容器對水平地面的
壓強關系是 。
第16題
p乙>p甲>p丙 
F乙>F甲>F丙
F甲'=F乙'=F丙' 
p甲'=p乙'=p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7. (1) 如圖甲所示是一個學生自制的氣壓計,當把它從山腳下拿到
山頂上,觀察到玻璃管內水柱的高度 (逐漸升高/保持不
變/逐漸降低)。
第17題
逐漸升高 
(2) 通常賽車在快速行駛時車體會向上“飄”,為避免此現象發生,
在賽車的尾部安裝上尾翼(又叫氣流偏導器),形狀如圖乙所示。它運
用了在氣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 (大/小)的原理。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2024·南京一模)用如圖甲所示的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
的因素”。
第18題
(1) 將壓強計金屬盒的橡皮膜逐漸浸入水中某一深度處,如圖乙所
示,則壓強計顯示的是水對橡皮膜向 的壓強。
(2) 由乙、丙兩圖可知:液體壓強的大小與 有關。
下 
液體密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在圖丁所示的容器左、右兩側裝入相同深度的水,將兩個相同壓
強計的橡皮膜朝下分別放至左、右兩側的容器底部,發現兩U形管兩側
液面高度差不同,小明認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大小與容器底面積
大小有關。為研究此問題,僅需保持橡皮膜位置不變,
,若觀察到
,則他的觀點是錯誤的。
在左右容器內
加水,使探頭到液面的深度相同 
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
相同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小明用2.5mL的注射器、量程為0~10N的彈簧測力計和刻度尺粗略
測量大氣壓的值。
(1) 小明按以下步驟進行實驗:
步驟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
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驟二:如圖甲所示,安裝好器材,水平向右緩慢拉動注射器筒,當注
射器中的活塞剛被拉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5.5N。
步驟三:如圖乙所示,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
為 cm。
步驟四:算出大氣壓強值為 Pa。
第19題
4.00 
0.88×1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同組的小華分析了影響實驗結果的可能因素后,將步驟一改為先
將注射器內充滿水,再豎直向上推動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
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這樣便于 。
排盡筒內空氣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了甲、乙兩個質量均勻的長方體物塊,
甲物塊的底面積為100cm2,乙物塊的底面積是甲的2倍。甲物塊高為
15cm,密度為0.6g/cm3,ρ甲∶ρ乙=3∶5,乙物塊高為12cm。求:(g取
10N/kg)
第20題
(1) 乙的質量。
解: 2.4kg
(2) 將甲物塊疊放在乙物塊上方,乙物塊對水
平地面的壓強。
解: 1650P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將乙物塊沿水平方向切下一部分,切下的部分放在甲物塊上,有
沒有可能使得此時甲、乙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相等。若有可能,請算出
切去的厚度;若無可能,請說明理由。
解: 有可能 1cm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九章復習
本章整合提升(二)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
考點一 阿基米德原理
1. 如圖所示,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情形中,所用金
屬塊a和塑料塊b的密度不同,但重力均為1.6N,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D )
第1題
D
A. 金屬塊a浸沒在水中時,受到浮力的大小為0.3N
B. 利用甲、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體積的關系
C. 利用乙、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密度的關系
D. 利用丙、丁,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把一塊石頭和一個西紅柿同時放入水中,它們靜止時西紅柿漂在水
面上,而石頭沉入了水底,如圖所示。石頭和西紅柿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的大小相比較( A )
A. 石頭受到的浮力更大些
B. 西紅柿受到的浮力更大些
C. 石頭和西紅柿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D. 無法比較石頭和西紅柿受到的浮力大小
第2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如圖甲所示,一個金屬塊在鋼繩拉力的作用下從水面上方勻速下
降,直至金屬塊全部沒入水中。如圖乙所示為鋼繩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
關系圖像。若不計水的阻力,水的密度為1.0×103kg/m3,g取10N/kg,
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第3題
D
A. 金屬塊受到的重力為500N
B. 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最大為3450N
C. 金屬塊的體積為5×10-3m3
D. 金屬塊的密度為7.9×103kg/m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考點二 浮力產生的原因
4. (2024·武威涼州期末)如圖所示,取一個瓶口內徑略小于乒乓球的
礦泉水瓶,去掉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處,然后向瓶內注水,會
發現水從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若用手指堵住瓶口,不久就可觀察
到乒乓球上浮起來。此實驗可以用來說明( A )
第4題
A
A. 浮力產生的原因
B. 阿基米德原理
C. 大氣存在壓強
D. 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2024·哈爾濱南崗校級期中)如圖所示,用細繩將一物體系在容器
底部,若物體排開水的重力為10N,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壓力為4N,則
物體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壓力為( A )
A. 14N B. 10N C. 6N D. 4N
第5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考點三 物體的浮沉條件
6. 小華用牙膏殼來探究物體的浮與沉。如圖所示,牙膏殼懸浮在水
中,則牙膏殼所受浮力 (大于/等于/小于)重力。向水中加入
食鹽并使其溶解,牙膏殼將 (上浮/下沉)。若不加食鹽,將
牙膏殼內部分空氣排出,則再次放入水中后,牙膏殼將 (上浮
/下沉)。
第6題
等于 
上浮 
下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2024·西安雁塔校級二模)將體積相同的實心小球A、B、C分別放
入兩個裝有不同液體的相同容器甲、乙中,靜止時的情況如圖所示。通
過測量可知,兩容器中液面相平,小球A、C露出液面的體積相同。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三個小球中密度最大的是C小球
B. C小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C. A、C兩小球所受的浮力相等
D. 容器甲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比容器乙大
第7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2024·西安雁塔校級模擬)小明將一個體積為20cm3的塑料小瓶放入
裝水的玻璃瓶后漂浮在液面上如圖甲,此時小瓶浸入水中的體積為總體
積的。取出后在小瓶中放入一些鐵釘,再將小瓶放回玻璃瓶內恰好懸
浮,如圖乙。(ρ水=1.0×103kg/m3,g取10N/kg)
第8題
(1) 塑料小瓶漂浮時所受浮力為多少?
解:(1) 由圖甲可知,塑料小瓶漂浮時,塑料小瓶排
開水的體積V排=V=×20cm3=5cm3=5×10-6m3,
所受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10-6m3=0.05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懸浮時塑料小瓶中裝入的鐵釘質量為多少?
解:(2) 塑料小瓶漂浮時,由物體的漂浮條件可知,
塑料小瓶的重力G=F浮=0.05N;圖乙中塑料小瓶懸浮,
則塑料小瓶排開水的體積V排'=V=20cm3=2×10-5m3,
則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10-5m3=0.2N,由物體的懸浮條件可知,F浮'=G+G鐵,則G鐵=F浮'-G=
0.2N-0.05N=0.15N;鐵釘質量m鐵===0.015kg=15g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考點四 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
9. (2024·榆林二模)漢中號護衛艦是中國建造的056型護衛艦,艦長為
89m,寬為11m,滿載排水量為1370t,則它滿載時所受的浮力為
N;水面下方4m處的艦體受到海水的壓強為 Pa;若該護衛艦從長江駛入東海,則護衛艦的吃水深度將 (變大/不
變/變小)。(ρ海水=1.03×103kg/m3,g取10N/kg)
1.37×107 
4.12×104 
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如圖所示,潛艇在水中上浮和下沉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
A. 潛艇是靠改變排開液體的重力來實現上浮和下沉

B. 潛艇在水中懸浮和漂浮時所受的浮力相等
C. 當潛艇從長江潛行駛入大海時,自身重力變大了
D. 當潛艇懸浮在水中時,總重大于同體積的水重
第10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小明在吸管中塞入一些細鐵絲作為配重,并將一端封閉,制作了一
支簡易密度計;將其先后放入甲、乙兩杯液體中,當密度計靜止時,兩
杯中液體深度相同,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密度計在甲杯液體中受到的浮力更大
B. 密度計的刻度線,越往上標注的密度值越大
C. 放入密度計后,乙杯中液體對杯底的壓強大
D. 適當減小配重,可以增大該密度計兩條刻度線之間的距
離,使測量結果更精確
第11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2024·南京一模)水平面上有兩個相同的溢水杯,分別裝滿不同的
液體,將同一個小球A分別放入溢水杯中靜止時(如圖所示),從甲杯
中溢出了0.6N的液體,從乙杯中溢出了0.4N的液體。下列說法不正確
的是( D )
A. 小球A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B. 小球A的重力等于0.6N,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等于0.4N
C. 甲杯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杯液體的密度
D. 小球A放入前,液體對甲杯底的壓強等于液體對
乙杯底的壓強
第12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2024·淮安漣水一模)將一圓柱形木塊用細線拴在容器底部,容器
中開始沒有水,往容器中逐漸加水至如圖甲所示位置,在這一過程中,
木塊受到的浮力隨容器中水的深度的變化如圖乙所示,則由圖像得出的
以下信息正確的是(g取10N/kg)( B )
第13題
① 木塊的重力為10N。
② 木塊的體積為1×10-3m3。
③ 細線對容器底部的最大拉力為6N。
④ 木塊的密度為0.6×103kg/m3。
B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2024·連云港二模)取甲、乙、丙三個相同的燒杯盛有不同濃度的
鹽水放在水平面上,將雞蛋先后放入其中,同一個雞蛋在三杯液體中呈
現出如圖所示的狀態,放入雞蛋后液面相平,則下列物理量間的關系正
確的是( D )
第14題
D
A. 燒杯中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ρ丙
B. 雞蛋受到的浮力:F甲<F乙<F丙
C. 燒杯對水平面的壓力:F甲<F乙=F丙
D. 燒杯底受到的液體壓強:p甲<p乙<p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2024·呼和浩特新城校級期末)為了航行安全,遠洋輪的船體需標
有國際航行載重線,即輪船滿載時的“吃水線”。如圖所示是某船滿載
時在不同水域、季節時的“吃水線”,該船在不同水域、季節航行時,
水(海水)面正好與“吃水線”相平,當船從北大西洋駛向印度洋時
(忽略燃料質量變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D )
A. 這艘船受到的浮力變小
B. 這艘船排開海水的質量變小
C. 印度洋海水密度比北大西洋海水密度大
D. 這艘船排開海水的體積變大
第15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用彈簧測力計測出一金屬塊的重力為32N,將其浸沒在水中時彈簧
測力計示數為12N,該金屬塊受到的浮力為 N,金屬塊的密度
為 kg/m3,將其浸沒在另一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
18N,則該液體的密度為 g/cm3。
20 
1.6×103 
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7. (2024·無錫三模)如圖所示,取一大塑料瓶,用一小玻璃瓶制作成
“浮沉子”。將裝有適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大塑料瓶
的水面上。為了觀察其浮沉,大瓶的瓶蓋應該 (旋緊/擰開),
當用力擠壓大瓶時,“浮沉子”的重力 (大于/等于/小于)
“浮沉子”所受浮力,此時“浮沉子”會 (加速/勻速/減速)
(上浮/下沉)。
第17題
旋緊 
大于 
加速 
下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2024·陜西模擬)如圖所示是用體積為100cm3的硬塑料瓶、透明膠
帶、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制作的潛艇模型,該裝置懸浮時,其受
到的浮力約為 N。為使潛艇下沉,則必須從進、排氣管處
(吸氣/吹氣),潛艇在此過程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 。
(ρ水=1g/cm3,g取10N/kg)
第18題
1 
吸氣
豎直向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如圖甲是小明用粗細均勻的吸管制成的簡易密度計。
第19題
(1) 該密度計豎直漂浮在水中時,水面位于圖甲中A處,圖甲中AB間
距離為10cm,則A處應標為 g/cm3,將該密度計漂浮在酒精中,所
受的浮力 于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它浸入酒精中的深度為 cm。(酒精密度為0.8g/cm3)
1 
等 
1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小華用另一根長度相同且較細的吸管制作了等質量的密度計,如
圖乙,直接將小明的刻度線和相應密度值標在自己制作的密度計上,若
用小華的密度計來測量液體密度,測量值比真實值偏 。
小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2024·西安長安期末)如圖甲所示,棱長為10cm的正方體木塊A在
水中靜止時漂浮在水面上,此時木塊體積的露出水面;若將一個與A等
體積的正方體物體B粘在A的上方,此時A、B剛好浸沒在水中,如圖乙
所示。(ρ水=1.0×103kg/m3,g取10N/kg)
第20題
(1) 求木塊A的密度ρA。
解: 0.6×103kg/m3
(2) 求物體B的密度ρB。
解:1.4×103kg/m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若容器底面積為200cm2,則與圖甲相比較,圖乙中水對容器底部
壓強增大了多少?
解: 700Pa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共27張PPT)
五、 物體的浮與沉
第1課時 物體浮沉的條件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
1. 把重為12N的物體緩緩放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當物體靜止后,測得
溢出的水重為10N,則此時物體所處的狀態及所受的浮力大小為( C )
A. 漂浮,F浮=12N B. 懸浮,F浮=12N
C. 下沉,F浮=10N D. 漂浮,F浮=10N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2024·河源期末)小亮用手將一個重為4N、體積為15×10-4m3的物
塊浸沒在水中,放手后物塊最終(g取10N/kg)( A )
A. 漂浮,所受的浮力為4N B. 懸浮,所受的浮力為5N
C. 懸浮,所受的浮力為4N D. 沉底,所受的浮力為5N
A
3. 將一枚雞蛋放入均勻鹽水溶液中,靜止時如圖所示。若再向杯子里
加入一些清水,則( B )
A. 雞蛋在水中的位置不變 B. 雞蛋會下沉
C. 雞蛋所受的浮力變大 D. 雞蛋可能會上浮
第3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如圖所示,蘋果漂浮在水面,而梨子卻沉到水底。這是因為
( C )
A. 蘋果受到的浮力較大 B. 蘋果的體積較大
C. 梨子的密度較大 D. 梨子受到的重力較大
第4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濃度的鹽水,將同一只雞蛋先
后放入其中,當雞蛋靜止時,兩杯中液面相平,雞蛋所處的位置如圖所
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第5題
B
A. 甲杯中液體的密度較大
B. 乙杯底部所受液體的壓強較大
C. 雞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較大
D. 雞蛋在甲杯里排開液體的質量較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如圖所示,實心正方體木塊質地均勻,棱長為4cm,將該木塊輕輕地
放入側斜放置且裝滿酒精的大燒杯內,待木塊靜止時,從杯中溢出32g
酒精。g取10N/kg,酒精的密度為0.8g/cm3。求:
第6題
(1) 木塊受到的浮力。
解: 木塊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32×10-3kg×10N/kg=0.32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木塊排開酒精的體積。
解: 由F浮=ρ液gV排可得,木塊排開酒精的體積
V排===4×10-5m3=40cm3
(3) 木塊的密度。
解: 因為木塊漂浮,所以G木=F浮=G排,即m木g=m排g,則m木
=m排=32g;木塊的體積V木=a3=(4cm)3=64cm3,木塊的密度ρ木=
==0.5g/cm3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2024·南通)將新鮮度不同的甲、乙兩只雞蛋放入水中,靜止時的
狀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若甲、乙體積相等,則甲受到的浮力小
B. 若甲、乙質量相等,則甲受到的浮力小
C. 向杯中加鹽水后,乙受到的浮力變大
D. 向杯中加酒精后,乙受到的浮力變大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一個氣球下掛一個鐵塊置于水中某一位置,處于靜止狀態(如圖所
示)。現用手輕輕向下推一下氣球,那么手離開氣球后,氣球和鐵塊的
運動情況是( A )
A. 加速向下運動 B. 勻速向下運動
C. 減速向下運動 D. 仍然處于靜止狀態
第8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甲、乙兩相同的容器中裝有體積相等的兩種液體,靜止放置在水平
桌面上。將同種材料制作的實心物體A、B分別放入兩容器中,靜止時液
面等高,如圖所示,則( C )
A. A的重力等于B的重力
B. 甲杯中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杯中液體的密度
C. 甲杯對桌面的壓力大于乙杯對桌面的壓力
D. 兩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強相等
第9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2024·常州溧陽模擬)有一個棱長為10cm的正方體物塊漂浮在水
中,靜止時物塊上表面與水面平行,露出水面的高度為5cm,如圖甲所
示,求:(g取10N/kg)
第10題
(1) 物塊受到水的浮力。
解: 正方體物塊的棱長a=10cm=0.1m,
露出水面的高度h=5cm=0.05m,
物塊受到水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Sh
=1.0×103kg/m3×10N/kg×(0.1m)2×(0.1m-0.05m)=5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物塊的密度。
解: 物塊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
即F浮=G,根據F浮=ρ水gV排和G=mg=ρ物gV得,
ρ水gV排=ρ物gV,則物塊的密度ρ物==
==×1.0×103kg/m3=0.5×103kg/m3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若要使物塊浸沒在水中(如圖乙所示),需要施加的最小壓
力F。
解:物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ρ水gV=1.0×103kg/m3×
10N/kg×(0.1m)3=10N;
需要施加的最小壓力F=F浮'-G=10N-5N=5N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質量相等的A、B兩實心物塊,密度之比ρA∶ρB=3∶2,將A、B兩實
心物塊分別放入足夠多的水中,物塊所受浮力分別為FA和FB,下列關于
兩物塊靜止時所受浮力FA與FB之比,不可能的是( D )
A. 1∶1 B. 2∶3 C. ρ水∶ρA D. ρ水∶ρB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2課時 浮力的應用
1. (2024·常州模擬)海權握,國則興。建設一支強大海軍是實現中國
夢的有力保障,潛艇是海軍的戰略重器。如圖所示是我國海軍某艦隊的
強國號潛艇在海水中懸浮、上浮、漂浮的訓練過程。下列對此潛艇分析
正確的是( B )
A. 懸浮和漂浮時受到的浮力相等
B. 漂浮時排開的海水所受的重力最小
C. 上浮過程中所受浮力逐漸變大
D. 漂浮時潛艇底部所受海水壓強最大
第1題
B
1
2
3
4
5
6
7
8
9
2. 如圖所示,當航母從長江內港被拖曳船拖入海洋時( A )
A. 艦體略上浮,受到的浮力不變
B. 艦體略上浮,受到的浮力變大
C. 艦體略下沉,受到的浮力不變
D. 艦體略下沉,受到的浮力變大
第2題
A
1
2
3
4
5
6
7
8
9
3. 如圖所示的密度計,若把它放入密度為ρA的液體里,靜止時,液面在
密度計A刻度處,密度計受到的浮力為FA。若把它放入密度為ρB的液體
里,靜止時,液面在B刻度處,受到的浮力為FB,則( C )
A. 在兩種液體里受到的浮力是FA<FB
B. 兩種液體的密度是ρA>ρB
C. 兩個刻度的讀數是A<B
D. 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4. (2024·淮安期末)鹽水選種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巧妙的
挑選種子的方法,用鹽水選種時需要配制一定濃度的鹽水,把種子倒入
鹽水中,攪拌穩定后如圖所示,則漂浮于鹽水面的是次種,沉入容器底
的是良種。有關鹽水選種過程中說法錯誤的是( C )
A. 良種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次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B. 若良種和次種的體積相同,則良種受到的浮力較大
C. 鹽水選種時所用鹽水的密度要大于所有種子的密度
D. 若要選出更飽滿的種子,則需要往鹽水中加入適當的鹽
第4題
C
1
2
3
4
5
6
7
8
9
5. (2024·寶雞鳳翔模擬)如圖所示是由中國科學院自主研發的極目一
號Ⅲ型浮空艇,創造了海拔9032m的大氣科學觀測海拔高度的世界紀
錄。浮空艇的總體積約為9000m3,當其上升時不斷向外排放空氣,但整
個浮空艇的體積保持不變。在浮空艇上升過程中,浮空艇受到的浮力
(變大/不變/變小)。浮空艇在9032m高空受到的浮力是
N。當浮空艇懸浮在9032m的高空時,它受到的浮力
(大于/等于/小于)它自身的重力。(已知地表的空
氣密度為1.29kg/m3,9032m高空的空氣密度約為
0.4kg/m3,g取10N/kg)
變小 
36000 
等于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6. 小昕自制的“溫度計”中有密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小的液體。如圖
甲,當該液體溫度為19℃時,質量為4×10-3kg的小球b懸浮,b球上標
記“19℃”;另外兩個小球標記為“15℃”“23℃”。當小球懸浮時,
它標記的溫度與液體溫度相等。圖甲、乙、丙中的小球a、b、c均為靜
止,忽略小球體積變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 )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A. a球上標記為“15℃”
B. 乙中液體溫度的范圍可能是16~18℃
C. 丙中液體溫度可能是13℃
D. 當液體溫度從15℃升高到23℃的過程中,b球靜止時所受浮力先減小
后不變
答案:B
1
2
3
4
5
6
7
8
9
7. (2024·寶雞渭濱校級模擬)如圖(a)所示,重為6×107N的潛艇懸
停在海水某深度處,它排開海水的重力為 N。潛艇的水艙向
外排出1×107N的海水后開始上浮,在圖(b)所示位置時潛艇受到的浮
力為 N。最終潛艇靜止在圖(c)所示海面,潛艇受到的浮力
為 N。
第7題
6×107 
6×107 
5×107 
1
2
3
4
5
6
7
8
9
8. 如圖所示,在制作簡易密度計的活動中:
第8題
(1) 在制作簡易密度計時選擇一根飲料吸管,在其下端加適當的配重,并將這一端封閉,是為了使吸管能 漂浮在液體中。
豎直 
(2) 測出吸管漂浮在水中時,浸入水中的深度H,水的密度用ρ水表
示;若漂浮在其他液體中時,浸入液體的深度為h,則該液體的密度的
表達式ρ液= 。
ρ水 
1
2
3
4
5
6
7
8
9
(3) 在使用簡易密度計測量可樂的密度時,發現其浸入可樂中后,會
有部分氣泡附著在吸管下端,此時測出的可樂密度將 (偏大/
無影響/偏小)。
偏大 
(4) 正確測量出可樂密度后,發現水與可樂密度所對刻度線距離太
小,不易觀察。如果想讓簡易密度計上兩條刻度線之間的距離大一些,
測量結果更精確,請你提出一條合理的改進措施:

用更細的吸管做密
度計(合理即可)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9
9. 某日,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編隊在西太平洋海域進行遠海實戰訓
練。航母上配備大量先進裝備,其中艦載機是航母戰斗力的核心,艦載
機可以在航母上起落,執行各種軍事任務。(海水的密度ρ海水=
1.1×103kg/m3,g取10N/kg)
(1) 航母從密度小的近海駛入密度大的深海(航母總重不變),其排
開海水的質量將 (變大/不變/變小)。
(2) 若航母滿載時排水量達6.75×104t,則此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解: 滿載時,航母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
6.75×104×103kg×10N/kg=6.75×108N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3) 一架質量為22t的艦載機起飛后,航母排開海水的體積變化了
多少?
解: 由于航母處于漂浮狀態,浮力等于航母的重力,則艦載機從
航母起飛后,ΔF浮=G艦載機=m艦載機g,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海水gV排
可知:ρ海水gΔV排=m艦載機g,所以,排開海水體積減小量ΔV排=
==20m3
1
2
3
4
5
6
7
8
9(共25張PPT)
小專題(六) 固體和液體壓強問題的分析與計算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
類型一 固體的壓強問題
1. (2024·無錫錫山校級四模)如圖,兩個均勻實心正方體甲和乙放置
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質量為4kg,棱長為0.1m。若甲、乙的高度之比為
1∶2,密度之比為2∶1,則甲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甲= Pa,甲、
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 。(g取10N/kg)
第1題
400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如圖甲所示,質量分布均勻的實心正方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
的壓強為p0。現按圖乙的方式沿對角線將上半部分切除后,剩余部分對
地面的壓強p1= ,若將切除部分按圖丙的方式放置于地面,整體
對地面的壓強p2 (>/=/<)p1;若將該正方體按圖丁的方式沿
ABCD面將右邊部分切除,則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p3 (>/=/
<)p1。
第2題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2024·南京鼓樓期末)如圖所示,正方體實心物體A、B疊放在水平
桌面上,A重為5N,B重為15N。已知A對B的壓強與此時B對桌面的壓強
相等,A對B的壓力、B對桌面的壓力分別為FA和FB,A和B的密度分別是
ρA和ρB,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第3題
① FA∶FB=1∶3 ② FA∶FB=1∶4
D
③ ρA∶ρB=4∶3 ④ ρA∶ρB=8∶3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兩個質量分布均勻的正方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圖甲所示,將A沿水平
方向切去高為L的部分,并把切去部分疊放在B上,B對地面的壓強為
pB,A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為pA,pA、pB與L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
以下說法錯誤的是(g取10N/kg)( C )
第4題
C
A. 切除之前,A的重力為40N
B. A與B的密度之比為2∶1
C. L=5cm時,pA∶pB=4∶7
D. B放在A上,A對地面的壓強為2×104P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類型二 液體的壓強問題
5. (2024·連云港海州一模)如圖所示,兩容器中分別裝有酒精和水(ρ
酒精<ρ水),液體中a、b、c三點的壓強分別為pa、pb、pc,則pa、pb、pc
的大小關系是 ,理由是

第5題
pb<pa<pc 
a、b兩點的液體密度相同,a點
深度較大;a、c兩點的深度相同,c點的液體密度較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2024·無錫錫山期末)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中,裝有
不同的液體甲、乙,在兩容器中同一高度處有A、B兩點。若A、B兩點
的液體壓強pA、pB相等,則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關系是p甲 p
乙;若兩種液體質量相等,則其對容器底部的壓強關系是p甲' p乙',此時A、B兩點液體壓強關系是pA' pB'。(>/=/<)
第6題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2024·達州模擬)如圖所示是一杯密封飲料正放、倒放在水平桌面
的情景,兩次情景中液體對杯底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液體對杯底的壓
力分別為FA和FB,則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B )
A. pA>pB,FA=FB B. pA>pB,FA<FB
C. pA>pB,FA>FB D. pA<pB,FA>FB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如圖所示,兩個圓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底面積
大于乙容器底面積,它們分別裝有體積相等的液體,甲容器中液體的密
度為ρ甲、重力為G甲,乙容器中液體的密度為ρ乙、重力為G乙。液體內
A、B兩點到容器底部的距離相等,其壓強分別為pA、pB,若兩容器底部
受到的液體壓強相等,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
A. ρ甲>ρ乙,pA<pB B. ρ甲<ρ乙,pA<pB
C. ρ甲=ρ乙,pA<pB D. ρ甲>ρ乙,pA=pB
第8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如圖,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瓶子置于水平桌面上,兩瓶中分別裝
有質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則兩瓶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p甲與p乙的關系為
( A )
A. p甲<p乙 B. p甲=p乙
C. p甲>p乙 D. 無法比較
第9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類型三 固體和液體壓強的綜合
10. (2024·淮安漣水期末)如圖,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個燒杯內裝有質
量相同的不同液體。在兩燒杯中,距離杯底同一高度處有A、B兩點,已
知A、B兩點壓強相等,則兩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和桌面受到的壓強p甲、p
乙大小關系為( A )
A. ρ甲<ρ乙,p甲=p乙
B. ρ甲<ρ乙,p甲>p乙
C. ρ甲<ρ乙,p甲<p乙
D. ρ甲>ρ乙,p甲=p乙
第10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2024·無錫一模)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兩個質量相同的
薄壁容器,兩個容器開口大小相同、底面積相同,分別裝有質量相同的
a、b兩種液體,兩個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不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
A. 兩種液體密度的大小關系是ρa>ρb
B. 桌面對兩個容器支持力的大小關系是F甲<F乙
C. 兩種液體對容器底壓強的大小關系是pa<pb
D. 兩個容器對桌面壓強的大小關系是p甲<p乙
第11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如圖,甲、乙兩個裝滿不同液體且完全相同的密閉容器,放在水平
桌面上,對桌面壓強較大的( C )
A. 如果是甲,那么其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一定較大
B. 如果是甲,那么其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一定較大
C. 如果是乙,那么其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一定較大
D. 如果是乙,那么其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一定較小
第12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利用浮力知識測密度
類型一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測密度
1. 小華同學學習了密度知識后,想知道家里的一個白色金屬擺件是用
什么材料制成的,他進行了如下實驗。
第1題
(1) 如圖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擺件的重力G= N。
3.2 
(2) 將擺件浸沒在水中(不接觸容器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
示數F=2.9N,則擺件的體積是 m3。(g取10N/kg)
(3) 依據上述數據,算出擺件的密度約為 g/cm3。
(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3×10-5 
10.7 
1
2
3
4
5
(4) 根據表中幾種金屬的密度值,在測量誤差范圍內,小華同學家里
的擺件最有可能是用 制成的。
金 屬 銀 鋼、鐵 鋁
密度/(g·cm-3) 10.5 7.9 2.7
銀 
第1題
1
2
3
4
5
2. 小華用彈簧測力計、燒杯、水、薄塑料袋(體積和質量忽略不計)
等測量醬油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
第2題
(1) 把適量的醬油裝入塑料袋,排出空氣后扎緊袋口,
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力為3.6N;然后用彈簧測力計提著塑料
袋浸沒在水中,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
塑料袋中醬油的密度為 kg/m3。
0.6 
1.2×103 
(2) 如果塑料袋中空氣未完全排出,那么最終算得醬油密
度會 (偏大/偏小)。
偏小 
1
2
3
4
5
(3) 小華想繼續測量白酒的密度,但白酒的密度比水小。現只有
彈簧測力計、燒杯、水、薄塑料袋(質量和厚度可以忽略)以及待
測白酒。請你利用以上器材幫他設計實驗,寫出實驗步驟并畫出實
驗數據記錄表格。
解:① 把適量水裝入塑料袋,排出空氣后扎緊袋口,用彈簧測
力計測出其重力G;② 用彈簧測力計提著塑料袋浸沒在白酒中,
靜止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③ 用ρ白酒=計算出
白酒的密度。記錄表格如表所示
第2題
水的重力G/N 拉力F/N 白酒的密度ρ/(kg·m-3)
1
2
3
4
5
類型二 利用浮沉條件測密度
3. (2024·蘇州一模)小明和小華在實驗室測量一個不規則小金屬塊的
密度。
(1) 如圖甲,將天平置于水平臺面上,接下來的調節方法是先
,再

第3題
將游
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 
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直至指針指向
分度盤的中央刻度線 
1
2
3
4
5
(2) 小明在圖甲所示情況下將金屬塊放入天平托盤稱量,結果如圖乙
所示,接著將金屬塊投入裝有3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圖丙,則
金屬塊密度為 kg/m3。
2.8×103 
第3題
1
2
3
4
5
(3) 小華利用量筒、小筒、細線和水也進行了金屬塊密度的測量,操
作如下:
① 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小筒放入量筒中漂浮于水面上,如圖丁所
示,量筒中水面的刻度值為V1。
② 將金屬塊放入小筒中(細線松弛),小筒仍漂浮于水面上,如圖戊
所示,量筒中水面的刻度值為V2。
③ 將金屬塊拎出后再沉入量筒底,如圖己所示,此時量筒中水面的刻
度值為V3。
金屬塊的密度ρ金屬= 。
(用測量的物理量和ρ水表示)
·ρ水 
第3題
1
2
3
4
5
4. 小明學習完密度知識后,想知道木塊和牛奶的密度,于是他和小華
利用身邊常見的物品進行了實驗。(已知ρ牛奶>ρ水>ρ木)
(1) 小明只用一把刻度尺、一個圓柱形容器、牙簽和水就完成了木塊
密度的測量。設計實驗方案如下,請你補充完整。
① 在圓柱形容器中裝入適量的水,用刻度尺測出容器中此時水的深度
為h1。
② 將木塊輕輕放入水中,使木塊漂浮,用刻度尺測出容器中此時水的
深度為h2。
③ ,用刻度尺測出容
器中此時水的深度為h3。
④ 木塊的密度表達式為ρ木塊= (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
用牙簽把木塊壓入水中,使木塊浸沒在水中 
ρ水 
1
2
3
4
5
(2) 實驗結束后,小華發現在剛才實驗步驟基礎上可以繼續進行牛奶
的密度測量。她繼續利用刻度尺、木塊、圓柱形容器、牙簽和水進行實
驗,請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① 將圓柱形容器里的水倒出,并擦拭干凈,往容器中裝入適量的牛
奶,用刻度尺測出容器中此時牛奶的深度為h4。
② ,用刻度尺測出容器中此
時牛奶的深度為h5。
③ 結合小明的實驗步驟,可以得到牛奶密度的表達式為ρ牛奶=
(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
將木塊輕輕放入牛奶中,使木塊漂浮 
ρ水
1
2
3
4
5
5. 小明設計如下實驗測量飲料的密度。
(1) 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38.2g,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飲料,
測出燒杯和飲料的總質量如圖甲所示為 g,將燒杯中的飲料全
部倒入量筒中,飲料的體積如圖乙所示,則可計算出飲料的密度
為 kg/m3,該測量值偏 。
第5題
71.2 
1.1×103 
大 
1
2
3
4
5
(2) 小明進一步思考后又想出了一種測飲料密度的方法,他利用大小
兩個圓柱形桶依次完成了圖丙所示的A、B、C三步實驗,其中B、C兩
次小桶中飲料和水的 (質量/體積)相同,則飲料密度的表達
式:ρ= (用圖丙中測量的h1、h2、h3及ρ水表示)。
體積 
ρ水 
第5題
1
2
3
4
5(共31張PPT)
四、 浮 力
第1課時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
1. 關于物體受到的浮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物體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B. 物體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 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 物體浸沒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如圖所示,雞蛋懸浮在盛有鹽水的容器中,容器放在斜面上,則雞
蛋所受浮力的方向正確的是( A )
A. F1 B. F2 C. F3 D. F4
第2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甲、乙、丙、丁是四個體積、形狀相同而材質不同的小球,把它們
放入水中靜止后的情況如圖所示,則在水中受到浮力最小的是( D )
A. 甲球 B. 乙球 C. 丙球 D. 丁球
第3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同學們在完成了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之后,老師把一
金屬球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方,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N(如
圖)。下列做法能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的是( B )
A. 使金屬球下移一點 B. 使金屬球露出水面
C. 往燒杯里加些鹽 D. 往燒杯里加點水
第4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小明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時,經歷如下實驗過
程,請回答如下問題。
第5題
(1) 由圖①③④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且
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的深度 (有關/無關)。
1 
無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由圖①②③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
有關。
(3) 由圖 (填圖中的序號)可知,物體浸沒時所受浮力大
小與液體密度有關。
物體排開
液體的體積 
①④⑤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彈簧測力計掛著一個質量為0.81kg、密度為2.7×103kg/m3的鋁塊,
求:(g取10N/kg)
(1) 當該鋁塊一半浸入水中時,受到的浮力。
解:(1) 鋁塊的體積V鋁===3×10-4m3,V排=V鋁
=×3×10-4m3=1.5×10-4m3,F浮=ρ水gV排=
1.0×103kg/m3×10N/kg×1.5×10-4m3=1.5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當鋁塊浸沒在密度為0.8×103kg/m3的煤油中時,彈簧測力計
的示數。
解:(2) 鋁塊浸沒在煤油中時排開煤油的體積V排'=V鋁=3×10-
4m3,鋁塊受到的浮力F浮'=ρ煤油gV排'=0.8×103kg/m3×10N/kg×3×10
-4m3=2.4N,鋁塊的重力G鋁=m鋁g=0.81kg×10N/kg=8.1N,彈簧測
力計的示數F=G鋁-F浮'=8.1N-2.4N=5.7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兩個量筒內均裝有20mL的水,往量筒中分別放入甲、乙兩個不吸水
的物塊,物塊靜止后如圖所示,水的密度為1g/cm3,g取10N/kg,則
( B )
第7題
B
A. 甲的體積為40cm3
B. 甲受到的浮力為0.4N
C. 乙排開水的體積小于20mL
D. 乙受到的浮力小于甲受到的浮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 A、B中分別裝滿了兩種不同的液體,把甲、乙
兩球分別輕輕放入兩液體中,靜止后的情況如圖所示,已知甲、乙兩球
排開液體的重力相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第8題
A. 甲球所受浮力更大 B. 乙球所受浮力更大
C. 容器A中液體密度更小 D. 容器B中液體密度更小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人體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當,一個體重為500N的中學生,在空氣中
(ρ空=1.29kg/m3)受到的浮力約為( B )
A. 0.5N B. 0.65N C. 5N D. 6.5N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如圖所示為小明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情形。
第10題
(1) 物塊未浸入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如圖甲所示,物塊的重力
為 N。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小明將物塊從圖甲下降至圖乙的過程中,發現彈簧測力計示數逐
漸減小的同時,還觀察到 ,由此初步分析得
出: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它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容器內的水面逐漸上升 
(3) 繼續增大物塊所處的深度,當它與容器底部接觸后,彈簧測力計
示數如圖丙所示,此時物塊受到的浮力為 N。
0.8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為探究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小明又把物塊浸沒到事先配制好
的鹽水中,這樣操作的目的是控制 相同;他發現液
體密度改變,而物塊受到的浮力變化卻不明顯。小明想出下列四種實驗
改進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
A. 換用體積更大的同種物塊
B. 換用密度比水小得多的液體
C. 換用精確程度更高的測力計
D. 利用現有器材進行多次實驗
排開液體的體積 
D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如圖所示,在彈簧測力計下面掛一個體積為1×10-4m3的實心小球,把小球浸沒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指針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6N。求:(水的密度是1×103kg/m3,g取10N/kg)
第11題
(1) 小球受到的浮力。
解:把小球浸沒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
V排=V=1×10-4m3,小球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4m3=1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小球的重力。
解: 小球的重力G=F浮+F拉=1N+3.6N=4.6N
(3) 小球的密度。
解: 小球的質量m===0.46kg,
小球的密度ρ小球===4.6×103kg/m3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2課時 浮力產生的原因 
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與驗證
1. (2024·濟南段考)A、B是可自由移動的物體,C、D是容器自身凸起
的一部分,現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A、B、C、D在水中的位置如圖,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A物體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B. B物體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C. C部分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D. D部分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第1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將質量相同的實心鐵球和實心鋁球分別掛在兩個彈簧測力計下方,
然后將它們浸沒在水中,比較兩彈簧測力計的示數(ρ鐵>ρ鋁)( A )
A. 掛鐵球的示數比掛鋁球的示數大
B. 掛鐵球的示數比掛鋁球的示數小
C. 掛鐵球的示數和掛鋁球的示數相同
D. 無法確定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2024·南京模擬)在一只質量和體積均可不計的薄塑料袋中裝入大
半袋酒精,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盛酒精的塑料袋所受重力的大小,再將塑
料袋浸入水中,如圖所示。關于此過程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D )
第3題
D
A. 測力計示數減小,說明塑料袋所受的浮力增大
B. 當測力計示數為零時,說明塑料袋所受浮力等
于它自身的重力
C. 當測力計示數為零時,塑料袋內液面比水面高
D. 測力計示數減小,說明浮力只與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有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2024·安陽林州期中)如圖所示,重為20N的物體用細線系著浸沒
在水中,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壓力為15N,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壓力為
24N,則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N,方向 ;此時細線
對物體的拉力為 N。
第4題
9 
豎直向上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2024·蘇州昆山模擬)如圖所示,放在水平面上裝滿水的一溢水
杯,水深為20cm。彈簧測力計掛著重為10N的物塊。現將物塊浸沒在裝
滿水的溢水杯中,靜止后溢出水的質量為400g(g取10N/kg)。
第5題
(1) 排開水的體積是多少?
解:(1) 物塊排開水的體積V排===400cm3
(2) 物塊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解:(2) 物塊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
=400×10-3kg×10N/kg=4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物塊的密度是多少?
解:(3) 物塊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等于物塊本身
的體積,即V物=V排=400cm3=4×10-4m3,物塊
的質量m===1kg,物塊的密度ρ=
==2.5×103kg/m3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某物體重為0.5N,把它放在盛有水的燒杯中,溢出0.3N的水,則該
物體受到的浮力( D )
A. 一定為0.3N B. 可能為0.2N
C. 一定為0.5N D. 可能為0.4N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2024·貴港期末)如圖所示,將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體分別水平與
豎直靜置在水中,它們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的( A )
A. 壓強差不等,壓力差相等 B. 壓強差不等,壓力差不等
C. 壓強差相等,壓力差不等 D. 壓強差相等,壓力差相等
第7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如圖,在容器中放一個上下底面積為10cm2、高為6cm、體積為80cm3
的均勻石鼓,其下底面與容器底部緊緊接觸,容器中水面與石鼓上表面
齊平,則石鼓受到的浮力為(g取10N/kg)( B )
A. 0 B. 0.2N C. 0.6N D. 0.8N
第8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A、B、C、D四幅圖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排開水重力大小的
關系”實驗情景。實驗前,圖B中溢水杯的液面應該在 (a/b)
處。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 N,物體排開水的重力G排= N。實驗結果表明:浸在水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 物體排開水的重力。
第9題
a 
1.2 
1.2 
等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有質量相同的兩個實心球甲、乙,其密度分別為水的密度的2倍和5
倍。把它們分別掛在兩個彈簧測力計的下端,然后將兩球浸沒在水中,
此時甲、乙兩球所受浮力之比為 ,兩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之比
為 。
5∶2 
5∶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如圖甲所示,彈簧測力計下面掛一實心圓柱體,將圓柱體從盛有水
的容器上方離水面某一高度處緩緩下降,使其逐漸浸入水中某一深度
處。如圖乙是整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與圓柱體下底面到水面的
距離h變化關系的圖像。求:(g取10N/kg)
第11題
(1) 圓柱體浸沒時受到的浮力。
解: G=F拉=15N,
F浮=G-F=15N-5N=1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圓柱體的密度。
解: 根據F浮=ρ液gV排得V排=
==10-3m3,V=V排,
ρ====1.5×103kg/m3
(3) 圓柱體剛好浸沒在水中時,其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
解: F下=F浮+F上=10N+0=10N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13張PPT)
第九章復習
重點實驗突破(一)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
類型一 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 (2024·齊齊哈爾)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實驗中,實
驗小組利用小桌、砝碼、海綿、沙子等器材在水平臺面上進行探究。
(1) 圖甲、乙、丙中壓力的作用效果是通過海綿的 來體
現的, (可以/不可以)用木板代替海綿來完成實驗。
第1題
凹陷程度 
不可以 
1
2
(2) 比較圖甲、乙所示的實驗現象,將小桌分別正立放在海綿上,這
樣做的目的是控制 相同,改變壓力的大小,可以得出結論:

受力面積 
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第1題
1
2
(3) 比較圖乙、丙所示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另一結論,下列可用此結
論解釋的是 (填字母)。
A. 書包的背帶做得很寬 B. 嚴禁貨車超載
(4) 圖丙中桌面對海綿的壓強為p1,小航將圖丙中的小桌、砝碼平放
在表面平整的沙子上,靜止時如圖丁所示,桌面對沙子的壓強為p2,則
p1 (>/=/<)p2。
A 
= 
第1題
1
2
(5) 小彬選用質地均勻的長方體物塊A代替小桌進行探究,如圖戊所
示,將物塊A沿豎直虛線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部分。將左邊部分移開
后,發現剩余部分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沒有發生變化,由此他得出結
論: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
題是 。
沒有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 
第1題
1
2
類型二 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2. 如圖是“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因素”的實驗。
第2題
(1) 圖中壓強計通過U形管兩側 反映橡皮膜所受壓強
的大小。實驗前檢查實驗裝置,觀察到如圖甲所示的情景,應該進行的
操作是 。
A. 從U形管內向外倒出適量水
B. 拆除軟管重新安裝
C. 向U形管內添加適量水
液面高度差 
B 
1
2
(2) 調整器材后小明完成了圖乙、丙所示實驗,分析可知液體的壓強
與 有關。
(3) 為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小明又完成了圖丁所示實
驗,對比丙、丁兩次實驗發現兩次U形管兩側水面高度差對比不明顯,
為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 將圖丁中金屬盒下移
B. 圖丁燒杯中換用密度更大的液體
C. 將U形管中的水換成密度更小的酒精
D. 改變金屬盒的朝向
液體深度 
BC 
第2題
1
2
第九章復習
重點實驗突破(二)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
類型一 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1. 物理興趣小組在進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
用彈簧測力計掛著一實心圓柱體,如圖a、b、c、d、e所示為實驗情
景。(g取10N/kg)
第1題
(1) 通過a、c兩次實驗,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是 N。
(2) 通過 兩次實驗,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浸沒深度的
關系。
0.5 
c、d 
1
2
(3) 通過c、e兩次實驗,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 的
關系。
(4) 在某種液體中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記錄實驗數據,得到如圖f所示
彈簧測力計示數與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深度的關系圖像,則該液體的密度
為 kg/m3。
液體密度 
0.8×103 
第1題
1
2
類型二 設計制作簡易密度計
2.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小明利用一根飲料吸管,在其下端加適當的配
重并用石蠟封口制成了一個簡易密度計,如圖A,再將此簡易密度計置
于被測液體中進行液體密度測量實驗。
第2題
(1) 根據上述信息和實際操作的體驗,在吸管的下端塞入適量金屬絲
作為配重,其目的是使吸管能在液體中 。
豎直漂浮 
1
2
(2) 小明把這支簡易密度計分別放入水、鹽水和植物油中,穩定后記
下簡易密度計與液面相平的位置,并標出液體的密度(ρ鹽水=
1.1×103kg/m3,ρ植物油=0.9×103kg/m3),則圖B中a、b、c、d四種刻
度的標示合理的是 。這支密度計在鹽水和植物油中穩定時所受浮
力分別F水、F植,則F水 (>/=/<)F植。
c 
= 
第2題
1
2
(3) 將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圖C所示,測得浸入水中的長度為H;當
放到另一液體中的情景如圖D所示,浸入液體中的長度為h。請用H、h
及水的密度ρ水表達被測液體的密度ρ液= 。
ρ水 
第2題
1
2(共28張PPT)
二、 液體的壓強
第1課時 液體壓強的特點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
1. 如圖所示,平靜的湖中,下列位置中,水的壓強最小的是( A )
A. a處 B. b處 C. c處 D. d處
第1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一個空的塑料藥瓶,瓶口扎上橡皮膜,豎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
朝上,一次瓶口朝下,這兩次藥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如圖所示,下列
關于橡皮膜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第2題
C
A. 兩次都向內凹,形變程度相同
B. 兩次都向外凸,形變程度相同
C. 兩次都向內凹,乙形變程度大
D. 兩次都向外凸,乙形變程度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如圖所示,甲、乙兩容器中裝的都是水,丙容器中裝的是酒精,液
面與乙中液面等高。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則( C )
第3題
A. 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最大
B. 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最大
C. 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最大
D. 三個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相等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2024·南京模擬)用如圖器材探究液體壓強與什么因素有關,將壓
強計的金屬盒分別放入體積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中,下列說法中正確
的是( A )
A. 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
B. 甲液體的密度等于乙液體的密度
C. 甲中金屬盒處壓強等于乙中金屬盒處壓強
D. 甲中金屬盒處壓強小于乙中金屬盒處壓強
第4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4·無錫)如圖所示,將同一支壓強計的金屬盒依次放入裝有同
種液體的甲、乙、丙容器中,金屬盒面的朝向不同,但U形管液面的高
度差相等,要觀察到這樣的實驗現象,需要控制的實驗條件是( D )
A. 同一個人操作 B. 液體質量相等
C. 操作時間相等 D. 金屬盒面的中心在液體中的深度相等
第5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如圖所示,盛水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則A、B、C三點處的壓強大小
關系:pA pB,pB pC。(>/=/<)
第6題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由于長江上游的植被遭到破壞,造成水土流失,使長江水中的泥沙
含量增加。這相當于長江水的密度 ,因此,在同等深度的情況
下,長江對堤壩的壓強 ,從而使堤壩受到破壞的可能性變大。
(變大/不變/變小)
變大 
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2024·南通期末)如圖所示,在容器兩側分別倒入不同深度的水和
某種液體,觀察到橡皮膜向左凸起,則這種液體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大
小關系是( D )
A. ρ液>ρ水 B. ρ液=ρ水
C. ρ液<ρ水 D. 無法判斷
第8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如圖所示,在高低不同的兩個水平面上,放著甲、乙兩只高度不
同、底面積相同的圓柱形薄壁玻璃杯,兩只杯里裝有相同質量的不同液
體,靜止時液面恰好相平。甲杯中A點和乙杯中B點到液面的距離H相
同;甲杯中A點和乙杯中C點到甲、乙杯底部的距離H'也相同。A、B、C
三處位置受到液體的壓強分別是pA、pB、pC,則( A )
A. pC>pA>pB B. pC>pA=pB
C. pC=pA=pB D. pC=pA>pB
第9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2024·南通期中)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中,裝有不同
的兩種液體甲、乙,若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則A、B兩點的壓強
關系是( C )
A. pA>pB B. pA=pB
C. pA<pB D. 無法判斷
第10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2024·常州)如圖所示,甲、乙兩支完全相同的試管內分別裝有質
量相等的不同液體,甲試管傾斜、乙試管豎直,兩試管內液面相平。甲
試管內的液體密度為ρ甲,液體對試管底部的壓強為p甲,乙試管內的液
體密度為ρ乙,液體對試管底部的壓強為p乙,則ρ甲 ρ乙,
p甲 p乙。
第11題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用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小明實驗前,用手指按壓金屬
盒橡皮膜,觀察U形管內 ,其目的是 (填
字母)。
第12題
A. 檢查金屬盒與橡皮膜氣密性
B. 檢查橡皮管與U形管連接處氣密性
液面高度差的變化 
A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如圖,兩個相同的柱形容器中分別盛有甲、乙兩種液體,將兩個
完全相同的U形管壓強計的金屬盒分別放入液體中,當兩容器內液面相
平時,U形管內液面的高度差相同,此時兩容器底所受液體壓強分別為p
甲、p乙,兩橡皮膜所受液體壓強分別為p甲'、p乙',則p甲 p乙,
p甲' p乙'。(>/=/<)
< 
= 
(2) 若接著將兩金屬盒同時豎直向下移動相同的一段距離,則此時兩
U形管內液面的高度差ΔH甲、ΔH乙都將 (變大/變小),且ΔH甲
(>/=/<)ΔH乙。
變大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一個形狀如圖所示的密封容器,其中盛有一些水,現將容器倒置過
來,這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壓強的變化分別是( A )
A. 壓力增大,壓強減小
B. 壓力減小,壓強增大
C. 壓力和壓強都增大
D. 壓力和壓強都減小
第13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2課時 連通器及其應用
1. 連通器在日常生活、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圖所示的例子中利
用了連通器原理的是( C )
① 乳牛自動喂水器 ② 攔河大壩
C
③ 洗手池下方水管 ④ 過路涵洞
第1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下列情形中,當水面靜止時,液面的位置符合
事實的是( C )
A. 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 B. 茶壺傾斜時的液面位置
C. 下水道存水彎中的液面位置 D. 鍋爐液位計液面的位置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我國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的跨世紀工程,三峽大壩上、下游水位差
最高可達113m。如圖所示是三峽船閘的簡易示意圖,船閘工作過程應用
了連通器原理,某船從上游經過船閘駛往下游,請仔細觀察圖片,此
時 (A與B/B與C/A與C)構成了一個連通器。日常生活中利用
連通器原理的例子有 (寫出一例即可)。
第3題
A與B 
茶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2024·甘肅模擬)如圖所示,A、B兩個容器中盛有水,它們之間有
斜管相通,當開關K閉合時,A、B兩個容器 (能/不能)構成連
通器,開關K打開時,兩個容器中水的流動方向是 (從A
流向B/從B流向A)。
第4題
不能 
從B流向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如圖所示是某棟房子供水的水路示意圖,放水時水龍頭與水塔構成
了一個 ;若將水龍頭(型號相同)單獨打開并將開關旋至最
大,則 (甲/乙)水龍頭出水速度大。
第5題
連通器 
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固定在斜面上的U形容器里裝有適量水,水靜止,水面位置正確的是
( C )
A B C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2024·武漢洪山期末)如圖是一種嵌于廚房或衛生間地面的地漏及
其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B )
A. 地漏的存水杯裝滿水時是連通器
B. 為了防止異味氣體進入室內,存
水杯中水面必須達到的最低高度
是位置2
C. 隔離板的作用是隔離垃圾進入下水管和防止下水道異味氣體進入室

D. 當存水杯裝滿水時,地面上的水仍能流進下水道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2024·寶雞金臺期末)三峽船閘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連通器,如圖
是輪船通過船閘的示意圖,此時上游閥門A打開,下游閥門B關閉。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A )
A. 閘室和上游水道構成連通器,水對閥門A兩側的壓
力相等
B. 閘室和上游水道構成連通器,水對閥門A右側的壓
力大于左側的壓力
C. 閘室和下游水道構成連通器,水對閥門B右側的壓力大于左側壓力
D. 閘室和下游水道構成連通器,水對閥門B兩側的壓力相等
第8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2024·青島即墨期中)如圖所示,U形連通器內裝有煤油,“液片”
AB靜止,那么A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兩個力大小 ,方向
,它們是一對 。由于“液片”兩面的面積相等,說
明它受到向左和向右的壓強 。因為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的
有關,所以連通器兩邊管內液面 。
第9題
相等 
相反 
平衡力 
相等 
深度 
相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如圖所示,為了在墻壁上水平懸掛畫框,小明用一段
(兩端開口/一端開口/兩端均封閉)、注有適量水的透明塑料軟管來找
出水平位置,這是利用了 原理。當管中液體不流動時,A點
位于左方液面處,讓B點位于右方液面處,比較A、B兩點的位置,
(A點比B點
高/A、B兩點在同一水平高度/A點比B點低)。
兩端開口 
連通器 
A、B兩點在同一水平高度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在一段長50cm左右的膠皮管一端接一個頂端開口的尖嘴小管,另一
端接一個大漏斗,這樣便做成了一個人工噴泉(兩連接處都密封好),
如圖所示。當往大漏斗灌水超過 (A/B/C)點時,尖嘴小管開始噴
水;水在噴出后能繼續上升是因為具有 ;
如果想使噴泉噴出的水柱更高,應將連接尖嘴小管
的一端 (向上/向下)移動。
B 
慣性 
向下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如圖所示是一款飲料杯的廣告,從固定吸管可直接吸到杯中飲料,
該廣告是否符合科學性? (符合/不符合),理由是

第12題
不符合 
吸管
和飲料杯中的液面不相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29張PPT)
三、 氣體的壓強
第1課時 大氣壓強及其估測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
1. (2024·蘇州昆山模擬)最早測出大氣壓數值的科學家是( C )
A. 帕斯卡 B. 牛頓
C. 托里拆利 D. 伽利略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在下列實例中,有一個作用原理與其他三個不相同,這個實例是
( D )
A. 吸盤 B. 吸飲料 C. 紙片不掉 D. 注射藥液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小華制成如圖所示的“自動給水裝置”,它是用一個裝滿水的塑料
瓶子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剛好被水浸沒。其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內水面,
主要是由于( C )
A. 水的托力的作用 B. 瓶的重力的作用
C. 大氣壓的作用 D. 瓶的支持力的作用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如圖是小明利用V=2mL的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等器材估測
大氣壓值的情況。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長度為10cm,把活塞推至注射器
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水平向右緩慢拉動注射器筒,當
注射器的活塞開始滑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1N。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D )
A. 所測得的注射器筒橫截面積為5×1m2
B. 測得的大氣壓強的值為0.9×105Pa
C. 活塞向不同方向運動時,它與注射器筒間的滑動摩擦力大小不同
D. 若考慮摩擦力的影響,則測得的大氣壓的值將偏大
第4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4·寧夏)拔火罐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疼痛等功效。如
圖所示,拔火罐時,用火加熱玻璃罐內部后迅速扣在皮膚上,玻璃罐
在 的作用下“吸”在皮膚上。請列舉一個生產生活中應用該
原理的實例: 。
第5題
大氣壓 
用吸管吸飲料(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如圖為負壓救護車,車內空間為負壓艙,它能有效防止病毒再傳
播,負壓裝置的主要部分是一個抽氣機,將經消毒、殺菌處理后的被污
染空氣 (從車內抽出/抽入車內),使車內氣壓
(高于/等于/低于)車外大氣壓,在 的作用下,清潔的空氣
只能由車外流向車內。
第6題
從車內抽出 
低于
大氣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2024·承德興隆期末)某實驗小組做托里拆利實驗,如圖,當時的
大氣壓值等于 mm高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若將管上提5mm,則
管內外液面高度差會 (變大/不變/變小)。
第7題
750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小特在玻璃杯內盛滿水,杯口蓋上一張硬紙片(不留空氣),然后
托住紙片,將杯子倒置或傾斜,水都不流出,紙片也不掉下,如圖所
示。該活動所研究的問題是( C )
A. 大氣壓強有多大
B. 水的重力與大氣壓力之間的關系
C. 大氣對各個方向是否都有壓強
D. 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C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如圖①和②是青銅汲酒器取酒要經歷的過程,要完成這兩個過程的
操作分別是( B )
A. ①需摁住方孔,②需摁住方孔
B. ①需摁住方孔,②需松開方孔
C. ①需松開方孔,②需摁住方孔
D. ①需松開方孔,②需松開方孔
第9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如圖所示的托里拆利實驗,原來玻璃管豎直,后來讓玻璃管傾斜,
水銀充滿全管,有關尺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 玻璃管豎直時,上端無水銀的部分是真空的
B. 玻璃管傾斜時,外界大氣壓強等于74cm高水銀柱所產生
的壓強
C. 玻璃管傾斜后,若不慎將上端碰出一小孔,則水銀會向
上噴出
D. 若換用更粗一些的等長玻璃管,則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變小
第10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已知人體皮膚的表面積約為1.5m2,那么在標準大氣壓下,1.5m2的
面積上受到的大氣壓力為 N。人體并沒有被壓扁,是因
為 。
(標準大氣壓p=1.0×105Pa)
1.5×105 
人體內的壓強也等于標準大氣壓(或人體內外所受壓強平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2023·蘇州)如圖,一根水平放置、兩端開口的透明亞克力管,下
部的抽氣孔與抽氣機相連。將一個略小于管內徑的紙團置于管中,打開
抽氣機,在 的作用下,兩塑料片分別緊緊“吸附”在管子兩
端。當管內氣壓較低時關閉抽氣機,快速彈開 側塑料片,紙團會
從左側管口飛出。
第12題
大氣壓 
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小明利用1mL的輕質注射器等器材組成圖示實驗裝置測量大氣壓。
當注射器中的活塞剛開始滑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
第13題
(1) 為得到活塞橫截面積,需要量取的局部長度為 cm。
2.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考慮到摩擦因素,小明取下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加速拉動注射
器筒,記下彈簧測力計穩定時的示數為0.4N。此過程中活塞受到的摩擦
力方向為 。
(3) 利用以上數據可計算出大氣壓強是 Pa。已知實驗時
環境氣壓為標準大氣壓,則造成該偏差的最可能原因是實驗操作
時, 。
水平向右 
0.95×105 
未排盡空氣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2課時 大氣壓的變化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 登山運動員在海拔幾千米的高山上煮雞蛋,水沸騰了很長時間雞蛋
還是不熟,其原因是( B )
A. 高山上氣溫太低 B. 高山上大氣壓低,水的沸點低
C. 爐火的溫度低 D. 水沸騰的時間不夠長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2024·樂山)某初中開展以“蒼穹”為主題的飛機模型制作大賽,
要讓飛機獲得升力,機翼橫截面的形狀應設計成( B )
A B C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龍卷風將物體“吸”起卷入空中,其中“吸”字蘊含的原理,與下
列現象中的“吸”字相同的是( C )
A. 地球“吸”地面上物體
B. 用吸管“吸”杯子中的飲料
C. 兩船并行相“吸”碰撞
D. 橡膠皮碗可以“吸”在光滑的墻上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掃地機器人逐步進入普通家庭。如圖所示,
掃地機器人在工作時,由于轉動的扇葉處氣體的流速大,壓強 ,
灰塵、雜物等在 的作用下被吸入集塵盒,達到清掃的目的。
第4題
小 
大氣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4·遼寧)如圖甲,向一個空礦泉水瓶中倒入溫水,晃動幾下后
將水倒出,迅速擰緊瓶蓋,過一會兒發現水瓶扁了,這是由于
的作用;如圖乙,剪掉瓶底并擰去瓶蓋,打開吹風機,紙條“主動”鉆
進瓶口,這是由于空氣中流速大的位置壓強 。
第5題
大氣壓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某學習小組在研究大氣壓隨海拔高度變化的情況時,查閱到如表所
示的資料。(g取10N/kg)
海拔高度/km 0 1 2 3 4 5
大氣壓/kPa 101 90 80 70 62 54
(1) 從表格中的數據可以得出,大氣壓強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
(2) 海拔3km處的大氣壓值與 m高的水柱產生的壓強相等。
(3) 在海拔1km處,10m2水面受到的大氣壓力是 N。
(4) 在高山上煮飯不容易熟,需要使用高壓鍋,在高壓鍋內液面上方
的氣壓會 (大于/等于/小于)標準大氣壓。
減小
7 
9×105 
大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2024·泰州二模)如圖是“天氣預報瓶”。A為上端開口的玻璃管,
B為密閉的玻璃球,A與B下部連通,內裝有紅墨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
A. 當氣溫升高時,A管液面上升
B. 從高山拿到地面,A管液面逐漸升高
C. 晴天時氣壓會升高,A管液面高于陰雨天
D. B球內氣壓始終等于外界大氣壓
第7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將盛水的燒瓶加熱,水沸騰后將燒瓶從火焰上拿開,迅速塞上瓶
塞,再把燒瓶倒置后向瓶底澆上冷水,如圖所示。關于燒瓶內的水,下
列分析正確的是( D )
A. 一直沸騰,澆上冷水時,停止沸騰
B. 先停止沸騰,澆上冷水時,水面氣壓增大,水會再次沸騰
C. 因沒有繼續加熱,澆上冷水時,水不會沸騰
D. 先停止沸騰,澆上冷水時,水面氣壓減小,水會再次沸騰
第8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2024·蘇州模擬)興趣小組用如圖裝置研究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將
吹風機對準豎管上端管口向下吹風,在三個水平玻璃管的右端口處同時
釋放相同規格的乒乓球,某時刻乒乓球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下列說法
合理的是( C )
A. 乒乓球運動是因受到豎管氣流的吸引力
B. 三個水平玻璃管的左端口處氣體流速相同
C. 三個水平玻璃管的左端口處壓強不相同
D. 該裝置可以測量豎管中各處的壓強大小
第9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2024·寶雞鳳翔期末)城市建設中,H形地下通道的通風設計是工
程重要內容。如圖是一種有效且環保節能的地下通道設計方案,當左右
兩邊通道進風時,左右兩邊的不對稱設計,會造成左右兩邊通道的壓強
差,從而使中間的過道有氣流流過,這就是俗稱的穿堂風。地下通道通
風時,通道的壓強及過道中的穿堂風向為( D )
A. 右邊通道壓強大,風從右向左
B. 右邊通道壓強大,風從左向右
C. 左邊通道壓強大,風從右向左
D. 左邊通道壓強大,風從左向右
第10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如圖所示為河水中的漩渦。漩渦邊沿水的流速相對中心處的流速
較 ,壓強較 ,從而形成壓力差,導致周邊物體易被“吸
入”漩渦。
第11題
小 
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2024·西安雁塔校級模擬)觀察如圖甲中汽車的外形可知,若汽車
在水平路面上急速行駛,由于車上、下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不同,車對
地面的壓力會 (變大/不變/變小),從而使車與地面之間的摩
擦力 (變大/不變/變小),車容易失控。為了避免發生上述意
外情況,有些跑車為了提高“抓地力”會在車尾安裝一種“氣流偏導
器”,其外形應選用圖乙中的 (A/B)。
第12題
變小 
變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4·泰州靖江校級二模)如圖所示,水平放置的“H”形容器,
右側裝有植物油,左側可能裝有水或酒精,中間用一個可以無摩擦移動
的活塞密封,活塞處于靜止狀態,則左側可能裝的液體是 ;若
想讓活塞向左側移動,可以在 (a/b)位置水平吹氣。(ρ水>
ρ植物油>ρ酒精)
第13題
酒精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新密市| 大安市| 平度市| 冀州市| 常熟市| 合山市| 彩票| 河南省| 襄城县| 安顺市| 自贡市| 慈利县| 扬州市| 马公市| 柳江县| 成安县| 永登县| 武平县| 紫云| 赤壁市| 定日县| 江源县| 新乡县| 共和县| 华容县| 靖西县| 康马县| 卢龙县| 津南区| 汤原县| 土默特左旗| 都江堰市| 永昌县| 新兴县| 梨树县| 西林县| 宁河县| 鹤壁市| 凌云县| 个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