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2張PPT)第3講 力學三大觀點的綜合運用角度1 動力學與能量綜合角度2 動量與能量綜合角度3 動力學、動量與能量綜合解答規范跟蹤訓練備用習題一般來說,用動量觀點和能量觀點比用動力學的觀點解題簡便,因此在解題時優先選用這兩種觀點;但在涉及加速度問題時就必須用動力學的觀點.有些問題,用到的觀點不止一個,特別像高考中的一些綜合題,常用動量觀點和能量觀點聯合求解,或用動量觀點與動力學觀點聯合求解,有時甚至三種觀點都采用才能求解.力學三大觀點 對應規律 表達式 選用原則動力學觀點 牛頓第二定律 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涉及運動細節勻變速直線運動 規律 等 能量觀點 動能定理 涉及做功與能量轉換機械能守恒定律 功能關系 等 能量守恒定律 力學三大觀點 對應規律 表達式 選用原則動量觀點 動量定理 只涉及初末速度、力、時間而不涉及位移、功動量守恒定律 只涉及初末速度而不涉及力、時間續表角度1 動力學與能量綜合例1 [2021·全國甲卷] 如圖所示,一傾角為的光滑斜面上有50個減速帶(圖中未完全畫出),相鄰減速帶間的距離均為 ,減速帶的寬度遠小于;一質量為 的無動力小車(可視為質點)從距第一個減速帶 處由靜止釋放.已知小車通過減速帶損失的機械能與到達減速帶時的速度有關.觀察發現,小車通過第30個減速帶后,在相鄰減速帶間的平均速度均相同.小車通過第50個減速帶后立刻進入與斜面平滑連接的水平地面,繼續滑行距離后停下.已知小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 ,重力加速度大小為 .(1) 求小車通過第30個減速帶后,經過每一個減速帶時損失的機械能;[答案][解析] 小車在光滑斜面上滑行時,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設小車通過第30個減速帶后速度為 ,到達第31個減速帶時的速度為 ,則有因為小車通過第30個減速帶后,在相鄰減速帶間的平均速度均相同,所以小車通過第30個減速帶后,經過每一個減速帶時損失的機械能聯立解得(2) 求小車通過前30個減速帶的過程中在每一個減速帶上平均損失的機械能;[答案][解析] 由(1)知小車通過第50個減速帶后的速度為 ,則小車在水平地面上減速時,根據動能定理有從小車開始下滑到通過第30個減速帶,根據動能定理有聯立解得故在每一個減速帶上平均損失的機械能(3) 若小車在前30個減速帶上平均每一個損失的機械能大于之后每一個減速帶上損失的機械能,則 應滿足什么條件?[答案][解析] 由題意可知即化簡可得導思此題實際得分率非常低,原因有以下三點:①此題情景非常貼近生活,設問新穎,如減速帶導致機械能損失是因為“碰撞”,但設問并不著眼于“碰撞”.②此題情景描述多,關鍵條件少而且還特別隱蔽,如 “在相鄰減速帶間的平均速度相同”,考生對于這樣的條件缺乏敏感性,更不容易轉化為有效的物理條件.③第三問設問不容易理解,而且容易產生誤解,如已知小車通過減速帶損失的機械能與通過減速帶時的速度有關”.角度2 動量與能量綜合例2 如圖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固定的光滑圓弧軌道,軌道上 點切線沿水平方向,忽略點距地面的高度,軌道右側有質量 的靜止薄木板,上表面與點平齊.一質量 的小滑塊(可視為質點)以初速度從右端滑上薄木板,重力加速度大小取 ,小滑塊與薄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 .(1) 若薄木板左端與點間的距離足夠長,薄木板長度 ,薄木板與軌道端碰后立即靜止,求小滑塊離開薄木板運動到軌道上 點時的速度 ;[答案][解析] 因薄木板左端與點間的距離足夠大,則小滑塊與薄木板共速后才和軌道 發生碰撞,設小滑塊和薄木板達到的共同速度為 ,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解得設此過程中小滑塊與薄木板的相對位移為 ,對滑塊、薄木板組成的系統,由功能關系有解得薄木板與軌道 碰后立即靜止,小滑塊繼續做勻減速運動,直到運動至軌道上 點,由運動學公式有解得(2) 在(1)中,小滑塊繼續沿圓弧軌道運動至 點沿切線方向飛出,最后落回水平地面,不計空氣阻力,點與地面間的高度差 保持不變,圓弧對應的圓心角 可調,求小滑塊的最大水平射程 及對應的圓心角 ;[答案] ;[解析] 小滑塊由點到 點的過程中,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解得設小滑塊落地時速度大小為,落地時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夾角為 ,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知畫出速度矢量關系如圖所示設從點飛出到落至地面所用時間為 ,則小滑塊水平位移為由幾何關系可知,矢量三角形的面積為由此可知,當矢量三角形面積最大時,水平位移最大.該三角形中與的大小恒定,當與 垂直時,三角形面積最大,為,所以最大水平位移此時滿足的條件為即,則(3) 若薄木板長度足夠長,薄木板與軌道 端碰后立即以原速率彈回,調節初始狀態薄木板左端與點間的距離,使得薄木板與軌道 端只能碰撞2次,求 應滿足的條件.[答案][解析] 若小滑塊與薄木板共速時恰好和軌道 第1次發生碰撞,則碰后小滑塊與薄木板同時減速為零,此情形下薄木板和軌道 恰好碰1次.薄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為此情形下等于薄木板達到共速時的位移,即若小滑塊與薄木板共速時恰好和軌道 第2次發生碰撞,則碰后小滑塊與薄木板同時減速為零,此情形下薄木板和軌道 恰好碰2次.薄木板和軌道第1次碰撞前的速度大小設此時小滑塊速度為,由動量守恒定律得薄木板和軌道 第1次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彈,之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先減速向右運動,后加速后向左運動,當薄木板與小滑塊共速時恰好和軌道第2次碰撞,由動量守恒定律得聯立解得綜上可知,應滿足的條件為角度3 動力學、動量與能量綜合解答規范例3 [2023·浙江6月選考] 為了探究物體間碰撞特性,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水平直軌道、 和水平傳送帶平滑無縫連接,兩半徑均為的四分之一圓周組成的豎直細圓弧管道與軌道 和足夠長的水平直軌道平滑相切連接.質量為的滑塊與質量為的滑塊 用勁度系數的輕質彈簧連接,靜置于軌道 上.現有質量的滑塊以初速度從處進入,經 管道后,與上的滑塊碰撞(時間極短).已知傳送帶長,以 的速率順時針轉動,滑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 ,其他摩擦和阻力均不計,各滑塊均可視為質點,彈簧的彈性勢能為形變量 .(1) 求滑塊到達圓弧管道最低點時速度大小和所受支持力大小 ;[答案] ;[解析] 滑塊從處進入,經 管道后到達最低點的過程,由動能定理得 (1分)解得在最低點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1分)解得 (1分)(2) 若滑塊碰后返回到點時速度,求滑塊、 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 ;[答案] 0[解析] 若滑塊碰后返回到 點時速度,設碰后滑塊的速度為 ,則由動能定理有(1分)解得滑塊、 碰撞過程中由動量守恒定律得(1分)解得滑塊、 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1分)解得 (1分)(3) 若滑塊碰到滑塊 立即被粘住,求碰撞后彈簧最大長度與最小長度之差 .[答案][解析] 若滑塊碰到滑塊 立即被粘住,設碰撞后、 的共同速度為 ,由動量守恒定律得(1分)當彈簧最長或最短時,、與均達到共速,設為 ,由動量守恒定律得(1分)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1分)又彈簧最大長度與最小長度之差聯立解得 (1分)規范答題區 自評項目(共100分) 自評得分書寫工整無涂抹(20分)有必要的文字說明(20分)使用原始表達式、無代數過程(30分)有據①②得③等說明(10分)結果為數字的帶有單位,求矢量的有方 向說明(20分)1.如圖,質量為M的勻質凹槽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凹槽內有一個半橢圓形的光滑軌道,橢圓的半長軸和半短軸分別為a和b,長軸水平,短軸豎直.質量為m的小球,初始時刻從橢圓軌道長軸的右端點由靜止開始下滑.以初始時刻橢圓中心的位置為坐標原點,在豎直平面內建立固定于地面的直角坐標系xOy,橢圓長軸位于x軸上.整個過程凹槽不翻轉,重力加速度為g.(1)小球第一次運動到軌道最低點時,求凹槽的速度大小以及凹槽相對于初始時刻運動的距離;[答案] a[解析] 小球運動到最低點的過程中系統在水平方向上動量守恒,取向左為正方向,則有0=mv1-Mv2小球運動到最低點的過程中系統機械能守恒,則有mgb=mM聯立解得v2=因任何時候在水平方向都動量守恒,則有0=m-M兩邊同時乘t可得mx1=Mx2由幾何關系可知x1+x2=a聯立解得x2=a.(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求出小球運動的軌跡方程;[答案] =1[解析] 小球向左運動過程中凹槽向右運動,當小球的坐標為(x,y)時,設此時凹槽水平向右運動的位移為Δx根據上式有m(a-x)=M·Δx小球相對凹槽的運動軌跡為橢圓的一部分,根據數學知識可知此時的橢圓方程為=1整理得=1.[答案] 2b(3)若,求小球下降h=高度時,小球相對于地面的速度大小(結果用a、b及g表示).[解析] 將代入小球的軌跡方程化簡可得[x-(a-b)]2+y2=b2,即此時小球的軌跡為以(a-b ,0)為圓心、b為半徑的圓,當小球下降的高度為時,如圖所示,由幾何關系可知此時速度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夾角為60°,小球下降的過程中,根據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得0=mv3cos 60°-Mv4根據系統機械能守恒得mgmM聯立解得v3==2b.2. 如圖甲所示,平臺ON上有一輕質彈簧,其左端固定于豎直擋板上,右端與質量m=0.50 kg、可看作質點的物塊A相接觸(不粘連),OP段粗糙且長度等于彈簧原長.PN段光滑,上面有靜止的小滑塊B、C,mB=1.5 kg,mC=0.5 kg,滑塊B、C之間有一段輕彈簧剛好處于原長,B與輕彈簧連接,滑塊C未連接彈簧,兩滑塊離N點足夠遠.物塊A開始靜止于P點,現對物塊A施加一個水平向左的外力F,大小隨位移x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物塊A向左運動x=0.40 m后撤去外力F,此后物塊A向右運動到離開P點時的速度為v0=4 m/s,A與B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碰撞時間極短.滑塊C脫離彈簧后滑上傾角θ=37°的傳送帶,并剛好到達傳送帶頂端.已知滑塊C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0,水平面MN右端N處與傾斜傳送帶理想連接,傳送帶以恒定速度v=1 m/s順時針轉動,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物塊A與滑塊B碰撞前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答案] 2 J [解析] 根據F-x圖像可以求外力F做功為WF=×0.2 J+18×0.2 J=6 J物塊A從開始運動M點的過程中WF-Wf=m解得Wf=2 J(2)滑塊C剛滑上傳送帶時的速度大小;[答案]1.6 m/s [解析] A與B碰撞,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mB)v1解得v1=1 m/sA、B碰撞后,到彈簧恢復原長時,根據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得(m+mB)v1=(m+mB)vB+mCvC(m+mB)(m+mB)mC解得vB=0.6 m/svC=1.6 m/s(3)滑塊C滑上傳送帶到達頂端的過程中,滑塊C與傳送帶之間摩擦產生的熱量.[答案] 0.536 J[解析] C在傳送帶上減速至與傳送帶共速過程中mCgsin θ+μmCgcos θ=mCa1解得a1=10 m/s2則t1=C與傳送帶之間的相對位移是 Δx1=t1-vt1解得Δx1=0.018 mQ1=μmgcos θ·Δx1=0.036 JC與傳送帶共速后,繼續減速滑到頂端mCgsin θ-μmCgcos θ=mCa2解得a2=2 m/s2t2=C與傳送帶之間的相對位移是 Δx2=vt2-t2解得Δx2=0.25 m則Q2=μmgcos θ·Δx2=0.5 J摩擦產生的總熱量為 Q=Q1+Q2=0.536 J1.如圖所示,水平直軌道、 與水平傳送帶平滑無縫連接,半徑 的豎直半圓軌道與 平滑相切連接.質量的物塊以 的速度從 點進入傳送帶,離開傳送帶后與靜止在上的質量為的物塊發生碰撞. 已知傳送帶長,以的速率順時針轉動,物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 ,其他摩擦不計,兩物塊均可視為質點,重力加速度取 .(1) 求物塊剛離開傳送帶時的速度大小及在傳送帶上運動的時間 ;[答案] ;[解析] 假設物塊 勻減速滑過傳送帶,根據動能定理得解得由于,即物塊 剛離開傳送帶時的速度大于傳送帶的速度,故假設成立物塊 在傳送帶上運動的時間(2) 若、碰撞后粘為一體,則取何值時,、 一起經過圓軌道最低點 時對軌道的壓力最小 [答案][解析] 、 碰撞后粘為一體,由動量守恒定律可得在點時,有由牛頓第三定律可得,、 一起經過圓軌道最低點 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聯立可得當,即 時,壓力 最小.(3) 若、發生彈性正碰,且碰后從圓軌道最高點離開,設 在圓軌道上到達的最高點離點的高度為,僅考慮這一種情況,求與 的關系.[答案] ,其中[解析] 、 發生彈性正碰,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聯立解得 ,當恰能運動到 點時,僅由重力提供向心力,有從運動到 過程中,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聯立解得當 恰到圓軌道圓心等高處時,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解得即 取值范圍為在圓心等高處下方減速至零,從 到速度減為零的過程,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解得2.[2023·浙江1月選考] 一游戲裝置豎直截面如圖所示,該裝置由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傾角 的直軌道、螺旋圓形軌道、傾角的直軌道、水平直軌道組成,除 段外各段軌道均光滑,且各處平滑連接.螺旋圓形軌道與軌道、相切于處.凹槽底面 水平光滑,上面放有一無動力擺渡車,并緊靠在豎直側壁 處,擺渡車上表面與直軌道、平臺 位于同一水平面.已知螺旋圓形軌道半徑,點高度為,長度,長度 ,擺渡車長度、質量.將一質量也為的滑塊從傾斜軌道 上高度處靜止釋放,滑塊在 段運動時的阻力為其重力的0.2倍.(擺渡車碰到豎直側壁 立即靜止,滑塊視為質點,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取,, )(1) 求滑塊過點的速度大小和軌道對滑塊的作用力大小 ;[答案][解析] 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可得解得在最高點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解得(2) 擺渡車碰到 前,滑塊恰好不脫離擺渡車,求滑塊與擺渡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 ;[答案] 0.3[解析] 根據動能定理可得設達到共速時的速度為 ,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得根據功能關系可得解得(3) 在(2)的條件下,求滑塊從到所用的時間 .[答案][解析] 滑塊滑上擺渡車到共速的時間為共速后繼續向右勻速運動的時間為所以滑塊從到所用的時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