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化學試題1.(2024九上·騰沖期中)垃圾正確分類投放是文明和科學生活的重要內容。下列不屬于可回收物的是A.廢舊紙箱 B.礦泉水瓶 C.果皮菜葉 D.破銅爛鐵2.(2024九上·騰沖期中)在空氣的成分中,體積分數約占21%的是( )A.氮氣 B.二氧化碳 C.氧氣 D.稀有氣體3.(2024九上·騰沖期中)下列物質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沙 B.面粉 C.蔗糖 D.汽油4.(2024九上·騰沖期中)食物是日常營養的主要來源,下列食物中富含糖類的是A.黃瓜 B.米飯 C.雞腿 D.花生油5.(2024九上·騰沖期中)下列物質使用的材料中,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A.北京冬奧會使用的冰球——合成橡膠B.“奮斗者” 號潛水艇載人艙的抗壓材料——新型鈦合金C.我國自主研發的純電動跑車使用的減重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D.航天服的內衣舒適層材料(質地柔軟、吸濕性和透氣性良好)——棉針織品6.(2024九上·騰沖期中)含氟牙膏有利于預防齲齒,這里的“氟”指的是A.原子 B.離子 C.元素 D.分子7.(2024九上·騰沖期中)在多樣化的能源中,下列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 B.石油 C.天然氣 D.太陽能8.(2024九上·騰沖期中)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圖所示,其中錯誤的是A. 檢查氣密性雙手握錐形瓶B. 儀器連接C. 加入藥品D. 收集CO29.(2024九上·騰沖期中)未來,碳達峰、碳中和將涉及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B.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C.推廣使用清潔能源 D.退耕還林,推進生態環境建設10.(2024九上·騰沖期中)下列儀器用途錯誤的是A.用于攪拌、過濾或轉移液體 B.可測最液體體積, 也可作反應容器C.可配制溶液,也可作反應容器 D.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A.A B.B C.C D.D11.(2024九上·騰沖期中)實驗室中有甲、乙兩種溶液,經測定,甲溶液pH=4.5,乙溶液pH=10.6.下列有關甲、乙兩溶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甲溶液呈堿性,乙溶液呈酸性 B.甲溶液呈酸性,乙溶呈堿性C.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D.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12.(2024九上·騰沖期中)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A.端午時節粽飄香——分子在不斷運動B.金剛石的硬度大于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酒精溫度計放入熱水中,液柱升高——溫度升高,酒精分子的體積變大D.石油煉制得到煤油、汽油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分子種類沒有發生改變13.(2024九上·騰沖期中)下列做法錯誤的是A.醫療上用食鹽配制生理鹽水B.用洗滌劑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發生了乳化C.被蚊蟲叮咬后,傷口處涂抹肥皂水來減輕痛癢D.炒完菜后,應及時擦掉鍋底水分,這樣可以防止鐵鍋生銹14.(2024九上·騰沖期中)學習化學,強化安全意識,提升安全素養。下列做法錯誤的是A.樓房起火時,乘坐電梯逃生B.油鍋起火,立即用鍋蓋蓋滅C.酒精易燃燒,家用消毒酒精應遠離火源存放D.救火時,不能貿然打開門窗,以免空氣對流火勢蔓延15.(2024九上·騰沖期中)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A.過濾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軟水中一定不含任何雜質C.明礬除去水中的所有不溶性雜質D.電解水實驗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16.(2024九上·騰沖期中)《四川鹽法志》記載了煮鹽的過程,當煮鹽近于飽和時,往鹵水中點加豆汁,至“渣滓皆浮聚于面,用瓢舀出,再入豆汁二三次,至渣凈水澄,蒸干即可得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豆汁屬于混合物B.煮鹽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C.“蒸干”涉及的操作是蒸發結晶D.NaCl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17.(2024九上·騰沖期中)如圖是鐵元素的“價類二維圖”,下列推斷合理的是A.鐵銹的主要成分是b B.a在氧氣中燃燒可得到eC.d的水溶液顏色為淺綠色 D.高溫條件下,用CO還原e可得到a18.(2024九上·騰沖期中)載人航天器中利用如圖所示的“氧再生系統”處理航天員排出的H2O和CO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器1中生成H2和O2的分子個數比為2:1B.反應器2中進行的是置換反應C.排到艙外的物質為甲烷,屬于有機物D.該系統在產生O2的同時降低了艙內CO2的濃度19.(2024九上·騰沖期中)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A 鑒別硬水和軟水 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蕩、觀察現象B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通過灼熱的炭層C 稀釋濃硫酸 將水倒入濃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D 檢驗蠟燭中是否含有氫元素 在蠟燭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燒杯,觀察現象A.A B.B C.C D.D20.(2024九上·騰沖期中)如圖是一款潛水艇緊急供氧設備的結構示意圖,產氧藥塊主要成分是氯酸鈉(NaClO3),需要鎂粉氧化放熱啟動并維持反應進行,快速產生氧氣,同時會產生極少量的有毒氣體氯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B.氯酸鈉由鈉、氯、氧三種元素組成,它屬于氧化物C.鎂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量D.試劑X應具有的性質是:吸收氯氣,但不吸收氧氣21.(2024九上·騰沖期中)中國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三種類型的宇航服,及艙內宇航服(IVA)、艙外宇航服(EVA)、艙內/艙外宇航服(IEVA)。(1)艙外宇航服的制作材料有多種,其用到的氯丁橡膠屬于合成材料,與天然橡膠相比,具有高彈性、絕緣性,這兩種性質都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性質。(2)宇航員在太空行走期間,常用氫氧化鋰(LiOH)作為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的過濾器。LiOH的性質與NaOH相似,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寫出氫氧化鋰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艙內航天服的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和碳纖維復合而成。構成單質碳的微粒是 (填“原子”“分子”或“離子”);碳化硅中硅、碳的化合價分別為+4和-4價,則碳化硅的化學式為 。(4)宇航服的電池結構中有一部分來自銀鋅混合物,銀元素在周期表中信息如圖,銀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銀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22.(2024九上·騰沖期中)酸、堿、鹽是重要的化合物。(1)我們把pH (填“>”“<”或“=”)5.6的雨水稱為酸雨。酸雨會導致土壤酸化,可以用 (填俗稱)來改良酸性土壤。(2)如圖甲所示,將盛有氫氧化鈉固體的燃燒匙伸入稀鹽酸中,觀察到U形管中右側紅墨水液面上升,該現象 (填“能”或“不能”)證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理由是 。(3)醋酸鈉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乙所示。①常溫下,醋酸鈉屬于 (填“易溶”“不溶”或“微溶”)物。②40℃時,將40g的醋酸鈉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g。③將40℃時醋酸鈉的飽和溶液升溫到60℃,溶質質量分數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23.(2024九上·騰沖期中)材料在生產生活中用途廣泛。(1)二硼化鎂(MgB2)是一種超導新材料。用化學用語填空:①3個硼原子 ;②鎂離子 ;③2個氫分子 ;④標出二硼化鎂中硼元素的化合價 。(2)孔雀石(難溶于水)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硅雜質(難溶于水、不與稀硫酸反應)。小剛以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為原料制取一種名為膽礬(CuSO4·5H2O)的藍色晶體的部分工藝流程如圖:①固體b的化學式是 。②溶液c與黑色粉末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 。③在氣體a生成CaCO3的過程中,發生的反應是CaCl2+a+2NH3+H2O=CaCO3↓+2NH4Cl,則氣體a的化學式是 。24.(2024九上·騰沖期中)人類文明的發現和社會的進步同金屬材料關系十分密切。(1)優必選大型人形機器人Walker作為科技創新成果的代表,首次亮相進博會,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其外殼主要是鋁合金,與單質鋁相比,它的硬度更 (填“大”或“小”),鋁制品在常溫下耐腐蝕的原因是 。(2)戰國《韓非子·內儲說上》提到,早期采金技術均是“沙里淘金”,說明金在自然界中以 (填“單質”或“化合物”)形式存在。(3)《天工開物》一書中介紹了“火法煉鋅”的方法,其關鍵原理是碳與氧化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鋅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過程體現了碳具有 (填“氧化性”或“還原性”)。(4)燒杯中現有質量為11.2g的鐵,先逐滴向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應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體質量與所加溶液總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號)。A.m2對應的數值為43.2B.A點剩余固體中Cu的質量為m1gC.C點溶液中的溶質為AgNO3和Fe(NO3)2D.AB段發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應25.(2024九上·騰沖期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Ⅰ.氧氣的制取及性質(1)請寫出標有序號的儀器名稱:①________。(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其中,二氧化錳在該反應中起________作用。(3)實驗室若要制備一期干燥的氧氣,下列連接順序正確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號)。A. a→f B. b→f C. b→c→d→f D. b→c→d→eⅡ.組成測定某處獲取的天然堿樣品可表示為:aNa2CO3·bNaHCO3·cH2O(a、b、c為最簡整數比),為測定其組成。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稱取該天然堿樣品16.6g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已知:①碳酸鈉比較穩定,加熱時不分解;②2NaHCO3Na2CO3+H2O+CO2↑③圖中B處為兩個單向閥:推注射器時,A1關閉,A2處打開;拉注射器時,A1打開進空氣,A2關閉。【實驗步驟】①組裝好裝置,檢查氣密性;②反復推拉注射器;③稱量E、F的質量;④關閉彈簧夾,加熱D處試管直到反應不再進行;⑤打開彈簧夾,再次反復緩緩推拉注射器;⑥再次稱量E、F的質量。【問題探究】(4)裝置G的作用是________。(5)步驟⑤中推注射器緩緩的目的是________;若不進行該操作,則所測得的碳酸氫鈉質量分數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6)據下表計算可得:天然堿的化學式中a:b:c=________。反應前 反應后E的質量為100.0g E的質量為102.25gF的質量為50.0g F的質量為51.1g26.(2024九上·騰沖期中)全世界每年因銹蝕造成浪費的金屬高達產量的20%以上,但銹蝕原理卻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應用,例如暖寶寶、食品脫氧劑等。小組同學對暖寶寶發熱產生興趣,展開探究。【資料卡片】(1)暖寶寶使用時的能量轉化形式為 。【實驗一】(2)分別取2勺鐵粉和活性炭,加入無紡布袋中(與市售暖寶寶所用無紡布相同),滴加少量氯化鈉溶液,混合均勻制得暖寶寶。在相同環境下,利用溫度傳感器測定自制與市售暖寶寶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形成如圖所示圖像。通過圖像可知自制暖寶寶有兩點不足,分別是 、 。【猜想與假設】暖寶寶成分中氯化鈉、活性炭可能加快鐵銹蝕速率,使反應在短時間內放出大量的熱。【實驗二】小組同學通過反應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探究氯化鈉、活性炭及兩者共同存在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設計完成如下4組實驗。(實驗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實驗編號 鐵粉/g 水/mL 活性炭/g 氯化鈉/g 測得10分鐘內溫度上升值/℃1 2 5 0 5 0.12 2 5 m 0.1 3.13 2 0 0.2 0 22.04 2 5 0.2 0.1 56.3【解釋與結論】(3)對比實驗一和二,可探究氯化鈉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表中m= 。(4)為探究活性炭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應選擇的實驗組合是 (填編號)。(5)綜合以上4組實驗得出結論: 。27.(2024九上·騰沖期中)銅粉樣品中混有少量的鐵粉,為了除去鐵粉,某校興趣小組同學,取該樣品20g于燒杯中,然后等量分4次加入未知質量分數的硫酸溶液,充分反應后所得數據如表,請根據相關知識和圖表信息回答下列問題。(提示:H2SO4+Fe=FeSO4+H2↑)項目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加入硫酸溶液的質量/g 5 5 5 5每次產生氣體的質量/g 0.01 0.01 0.01 0.005(1)生成氫氣的總質量為 g;(2)計算該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合理利用金屬資源;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解析】【解答】A. 廢舊紙箱可回收利用,屬于可回收物,故不符合題意;B. 礦泉水瓶由塑料制成,可回收利用,屬于可回收物,故不符合題意;C. 果皮菜葉屬于廚余垃圾,不屬于可回收物,故符合題意;D. 破銅爛鐵屬于廢棄金屬,可回收利用,屬于可回收物,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可回收垃圾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2.【答案】C【知識點】空氣的組成【解析】【解答】解: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是:氮氣大約占78%、氧氣大約占21%、稀有氣體大約占0.94%、二氧化碳大約占0.03%、水蒸氣和其它氣體和雜質大約占0.03%.由此可知C正確,A、B、D錯誤.故選C.【分析】根據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分析判斷,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是:氮氣大約占78%、氧氣大約占21%、稀有氣體大約占0.94%、二氧化碳大約占0.03%、水蒸氣和其它氣體和雜質大約占0.03%.3.【答案】C【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解答】解:A、泥漿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懸濁液,不屬于溶液,故A錯;B、面粉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懸濁液,不屬于溶液,故B錯;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C正確;D、汽油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乳濁液,故D錯.故選C.【分析】本題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條件下溶質分散到溶劑中形成的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應熟悉溶液是一種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在不改變條件時,溶液的組成和濃度都不會發生變化,要與懸濁液和乳濁液區分.4.【答案】B【知識點】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解析】【解答】A. 黃瓜富含維生素,故符合題意;B. 米飯富含糖類,故符合題意;C. 雞腿富含蛋白質,故不符合題意;D. 花生油富含油脂,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日常主食中富含糖類,如米飯、饅頭、大餅等。5.【答案】A【知識點】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解析】【解答】A. 有機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北京冬奧會使用的冰球——合成橡膠,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故符合題意;B. “奮斗者” 號潛水艇載人艙的抗壓材料——新型鈦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此選項故不符合題意;C. 我國自主研發的純電動跑車使用的減重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屬于復合材料,故不符合題意;D. 航天服的內衣舒適層材料(質地柔軟、吸濕性和透氣性良好)——棉針織品,屬于天然纖維,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有機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6.【答案】C【知識點】物質的元素組成【解析】【解答】物質都是元素組成的,則這里的“氟”指的是元素,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宏觀上,物質都是元素組成的,分析。7.【答案】D【知識點】化石燃料的利用與保護;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解析】【解答】A. 煤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故不符合題意;B. 石油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故不符合題意;C. 天然氣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故不符合題意;D. 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熱能等。8.【答案】C【知識點】藥品的取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解析】【解答】A. 圖示裝置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時,先由長頸漏斗注水,長頸漏斗的末端浸沒在水中后,再用雙手緊捂錐形瓶的外壁,若觀察到導管口處冒出氣泡,證明該裝置的氣密性是良好的,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連接橡膠管和玻璃管時,先將玻璃管一端用水潤濕,然后一手持玻璃管,一手持橡膠管,稍稍用力,轉動插入,圖示操作正確;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向錐形瓶中添加塊狀固體藥品時,將錐形瓶傾斜,用鑷子將大理石放到瓶口,然后將錐形瓶慢慢豎起,使藥品滑落到容器底部,故錯誤,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用圖示裝置來收集二氧化碳時,二氧化碳應從長管進入,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大氣壓原理分析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操作。B、根據連接橡膠管和玻璃管的操作分析C、取用粉末、顆粒狀藥品應使用藥匙或紙槽,步驟:“一橫、二送、三直立”。D、根據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分析。9.【答案】B【知識點】空氣的污染與防治;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解析】【解答】A. 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減少了燃油、燃氣等交通工具的使用,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合理,不符合題意;B. 使用一次性餐具,增加了資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不合理,符合題意;C. 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減少使用化石能源,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合理,不符合題意;D. 退耕還林,推進生態環境建設,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故合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保護環境的措施分析。10.【答案】B【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解析】【解答】A. 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過濾或轉移液體,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量筒的作用是量度液體體積,不能用于反應容器,故錯誤,符合題意;C. 燒杯可配制溶液,也可作反應容器,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膠頭滴管的作用是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玻璃棒的用途分析判斷。B、根據量筒的用途分析判斷。C、根據燒杯的用途分析判斷。D、根據膠頭滴管的用途分析判斷。11.【答案】A【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解答】A. 甲溶液pH=4.5,其pH<7,顯酸性,乙溶液pH=10.6,其pH>7,顯堿性,故錯誤,符合題意;B. 甲溶液pH=4.5,其pH<7,顯酸性,乙溶液pH=10.6,其pH>7,顯堿性,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甲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乙溶呈堿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溶液的pH值<7,顯酸性,從7到1,酸性逐漸增強;溶液的pH值=7,顯中性;溶液的pH值>7,顯堿性,從7到14,堿性逐漸增強。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中性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色,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12.【答案】C【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解析】【解答】A. 端午時節粽飄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引起香味的分子四處擴散,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金剛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構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質差異很大,金剛石的硬度大于石墨,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酒精溫度計放入熱水中,液柱升高,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分子的體積不變,故錯誤,符合題意;D. 石油煉制得到煤油、汽油的過程,只是分子之間的間隔發生了改變,分子的種類不變,即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分子在化學變化中還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13.【答案】A【知識點】乳化現象與乳化作用;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中和反應及其應用;常用鹽的用途【解析】【解答】A. 醫療上用的生理鹽水是0.9%的氯化鈉溶液,食鹽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故應用氯化鈉配制生理鹽水,不能用食鹽配制生理鹽水,故錯誤,符合題意;B. 用洗滌劑清洗油污,就是利用洗滌劑的乳化作用,發生乳化現象,形成乳濁液,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肥皂水或小蘇打水顯堿性,被蚊蟲叮咬后可以涂抹肥皂水或小蘇打水和蚊蟲叮咬后產生的酸性物質中和以減輕疼痛,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鐵生銹需要和氧氣、水接觸,炒完菜后,應及時擦掉鍋底水分,能防止與水分接觸,這樣可以防止鐵鍋生銹,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醫療上用的生理鹽水是0.9%的氯化鈉溶液,食鹽是混合物分析。B、根據洗滌劑具有乳化作用分析。C、根據肥皂水或小蘇打水顯堿性,蚊蟲叮咬后產生的酸性物質,結合中和反應的應用分析。D、根據鐵生銹需要和氧氣、水接觸,分析判斷。14.【答案】A【知識點】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識【解析】【解答】A. 樓房起火時,電梯可能因電力中斷或過熱而停止運行,乘坐電梯會導致被困,此外電梯井道可能成為火勢蔓延的通道,增加危險,因此樓房起火時,應選擇樓梯作為逃生路徑,而非電梯,故錯誤,符合題意;B. 油鍋起火時,立即用鍋蓋蓋滅,以隔絕空氣達到滅火目的,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酒精是易燃液體,家用消毒酒精應存放在陰涼通風、遠離火源的地方,以防止意外火災,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救火時,如果貿然打開門窗,可能會導致空氣對流,增加火勢的蔓延速度和范圍,因此在救火過程中,不能貿然打開門窗,以免空氣對流火勢蔓延,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滅火的方法、原理,火災自救的方法分析。15.【答案】D【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電解水實驗;水的凈化;硬水與軟水【解析】【解答】A. 過濾能除去水中難溶性雜質,但不能除去可溶性雜質,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不符合題意;B. 軟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則軟水中也可能含有雜質,故不符合題意;C. 明礬溶于水會形成膠狀物,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使其沉淀,但并不能除去水中的所有不溶性雜質,故不符合題意;D. 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根據元素守恒,則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過濾能除去水中難溶性雜質,但不能除去可溶性雜質分析。B、軟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C、根據明礬溶于水會形成膠狀物,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使其沉淀分析。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分析。16.【答案】D【知識點】蒸發與蒸餾操作;溶解度的影響因素;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純凈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 豆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還含有水,屬于混合物,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煮鹽的過程為氯化鈉溶液的濃縮,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蒸干”涉及的操作是蒸發結晶,溶劑水被蒸發,得到鹽,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氯化鈉的溶解度是隨溫度升高而升高,故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豆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還含有水,分析。B、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C、根據“蒸干”涉及的操作是蒸發結晶,溶劑水被蒸發,分析。D、根據氯化鈉的溶解度是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分析。17.【答案】D【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解析】【解答】A、鐵銹的主要成分是,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2X+(-2)×3=0,求得X=+3,是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結合圖像可知鐵銹的主要成分是e,故A不符合題意;B、由圖可知,a為單質,其元素化合價為0,所以a是鐵,鐵在 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而e為氧化鐵,故B不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d屬于硫酸鹽,對應鐵元素化合價為+3,則d為硫酸鐵,含鐵離子的溶液顯黃色,含亞鐵離子的溶液顯淺綠色,故C不符合題意;D、從圖示可知a為單質鐵、e為氧化鐵,用CO還原氧化鐵可得到鐵和二氧化碳,說法正確,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氧化鐵中鐵元素為+3價,屬于氧化物進行分析解答;B、根據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進行分析解答;C、根據含鐵離子的溶液呈黃色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進行分析解答。18.【答案】B【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有機物的特征、分類及聚合物的特性【解析】【解答】A. 由圖可知,反應器1中反應為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氫氣和氧氣,即,則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分子個數比為2:1,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反應器2中進行反應為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甲烷和水,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該反應的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故錯誤,符合題意;C. 由圖可知,排到艙外的物質為甲烷,甲烷含碳元素,屬于有機物,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由圖可知,反應器1中有氧氣生成,反應器2中消耗二氧化碳,該系統在產生O2的同時降低了艙內CO2的濃度,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圖,反應器1中反應為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氫氣和氧氣,分析。B、反應器2中進行反應為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甲烷和水。根據置換反應的特點分析。C、根據有機物的概念分析D、根據圖可知,反應器1中有氧氣生成,反應器2中消耗二氧化碳分析判斷。19.【答案】C【知識點】物質的除雜、凈化;物質的檢驗、鑒別【解析】【解答】A. 鑒別硬水和軟水,取樣,分別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蕩,產生較多泡沫的是軟水,產生較多浮渣的是硬水,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將氣體通過灼熱的炭層,碳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且不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濃硫酸沿燒杯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散失,故錯誤,符合題意;D. 在蠟燭的火焰 上方罩一只干燥燒杯,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水,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應物氧氣中只含有氧元素,說明蠟燭中含有氫元素,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除雜的原則:1、除雜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欲保留的物質反應;2、不能引入新雜質;3、最佳的除雜方法是除雜劑與雜質反應生成欲保留的物質。首先分析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然后選擇適當的試劑和方法,出現不同的現象即可鑒別。20.【答案】B【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解析】【解答】A. 氯原子的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都是17,由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可知,第一層電子數為2,第二層電子數為8,第三層電子數為7,所以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氯酸鈉由鈉、氯、氧三種元素組成,不屬于氧化物,故錯誤,符合題意;C. 鎂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量,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產氧藥塊反應會產生極少量的有毒氣體氯氣,混合氣體通過試劑X可以放出氧氣,說明試劑X應具有的性質是:吸收氯氣,但不吸收氧氣,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氯原子的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都是17,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第一層電子數為2,第二層電子數為8,第三層電子數為7,分析判斷。B、根據氧化物的概念分析。C、根據鎂在氧氣中燃燒現象分析。D、根據題意,產氧藥塊反應會產生極少量的有毒氣體氯氣,試劑X應具有的性質是:吸收氯氣,但不吸收氧氣,分析判斷。21.【答案】(1)物理(2)2LiOH+CO2=Li2CO3+H2O(3)原子;SiC(4)107.9;47【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解析】【解答】(1)高彈性、絕緣性,這兩種性質都不需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2)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氫氧化鋰的性質與氫氧化鈉相似,氫氧化鋰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鋰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LiOH+CO2=Li2CO3+H2O。(3)碳是非金屬固體單質,構成單質碳的微粒是原子;碳化中硅、碳的化合價分別為+4和-4價,書寫化學式時,一般正價的寫在左邊,負價的寫在右邊,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碳化硅的化學式為SiC。(4)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銀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7.9;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銀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47。【分析】(1)不需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2)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氫氧化鋰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鋰和水。(3)非金屬固體單質,是由原子構成的物質。書寫化學式時,一般正價的寫在左邊,負價的寫在右邊,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4)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分析判斷。(1)高彈性、絕緣性,這兩種性質都不需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2)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氫氧化鋰的性質與氫氧化鈉相似,氫氧化鋰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鋰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LiOH+CO2=Li2CO3+H2O;(3)碳是非金屬固體單質,構成單質碳的微粒是原子;碳化中硅、碳的化合價分別為+4和-4價,書寫化學式時,一般正價的寫在左邊,負價的寫在右邊,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碳化硅的化學式為SiC;(4)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銀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7.9;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銀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47。22.【答案】(1)<;熟石灰(2)不能;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也會使U形管右側紅墨水液面上升(3)易溶;82.8;不變【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中和反應及其應用;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解析】【解答】(1)通常把pH<5.6的雨水稱為酸雨;熟石灰顯堿性,能與酸性物質反應,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2)將盛有氫氧化鈉固體的燃燒匙伸入稀鹽酸中,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也能導致裝置內氣體受熱膨脹,壓強增大,導致U形管中右側紅墨水液面上升,故該現象不能證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3)①由圖可知,20℃時,醋酸鈉的溶解度大于10g,則醋酸鈉屬于易溶物;②由圖可知,40℃時,醋酸鈉的溶解度為65.6g,則該溫度下,將40g的醋酸鈉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32.8g,則所得溶液的質量為:50g+32.8g=82.8g;③將40℃時醋酸鈉的飽和溶液升溫到60℃,升溫后,溶解度增加,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和溶劑質量均不變,溶質質量分數不變。【分析】(1)根據通常把pH<5.6的雨水稱為酸雨分析;根據熟石灰顯堿性,能與酸性物質反應分析。(2)根據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裝置內氣體受熱膨脹,壓強增大,分析判斷。(3)①根據溶解度曲線圖可知,20℃時,醋酸鈉的溶解度大于10g分析。②根據溶解度曲線圖可知,40℃時,醋酸鈉的溶解度為65.6g,計算。③根據將40℃時醋酸鈉的飽和溶液升溫到60℃,升溫后,溶解度增加,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和溶劑質量均不變,分析判斷。(1)通常把pH<5.6的雨水稱為酸雨;熟石灰顯堿性,能與酸性物質反應,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2)將盛有氫氧化鈉固體的燃燒匙伸入稀鹽酸中,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也能導致裝置內氣體受熱膨脹,壓強增大,導致U形管中右側紅墨水液面上升,故該現象不能證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3)①由圖可知,20℃時,醋酸鈉的溶解度大于10g,則醋酸鈉屬于易溶物;②由圖可知,40℃時,醋酸鈉的溶解度為65.6g,則該溫度下,將40g的醋酸鈉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32.8g,則所得溶液的質量為:50g+32.8g=82.8g;③將40℃時醋酸鈉的飽和溶液升溫到60℃,升溫后,溶解度增加,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和溶劑質量均不變,溶質質量分數不變。23.【答案】(1)3B;Mg2+;2H2;(2)SiO2;CuO+H2SO4=CuSO4+H2O;CO2【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化合價與離子表示方法上的異同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解析】【解答】(1)①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表示原子個數,故3個硼原子可表示為3B。②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注離子所帶電荷量,先寫數字,后寫正負號,若數字為“1”,則省略不寫,故鎂離子可表示為Mg2+。③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故2個氫分子可表示為2H2。④在二硼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設硼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2)+2x=0,解得x=-1,即二硼化鎂中硼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由化合價的表示方法:標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先寫正負號,后寫數字,故標出二硼化鎂中硼元素的化合價可表示為。(2)①二氧化硅難溶于水,也不與稀硫酸反應,故固體b是二氧化硅,其化學式為SiO2。②溶液c中含有硫酸,黑色粉末為氧化銅,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O+H2SO4=CuSO4+H2O。③在CaCl2+a+2NH3+H2O=CaCO3↓+2NH4Cl中,反應前,鈣、氯、氮、氫、氧原子的個數分別為1、2、2、8、1,反應后,鈣、碳、氯、氮、氫、氧原子的個數分別為1、1、2、2、8、3,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個數不變可知,一個a分子中含有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故a的化學式為CO2。【分析】(1)①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表示原子個數。②離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注離子所帶電荷量,先寫數字,后寫正負號,若數字為“1”,則省略不寫。③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④根據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計算。元素化合價標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先寫正負號,后寫數字。(2)①根據二氧化硅難溶于水,也不與稀硫酸反應分析。②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③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分析。(1)①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表示原子個數,故3個硼原子可表示為3B。②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注離子所帶電荷量,先寫數字,后寫正負號,若數字為“1”,則省略不寫,故鎂離子可表示為Mg2+。③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故2個氫分子可表示為2H2。④在二硼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設硼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2)+2x=0,解得x=-1,即二硼化鎂中硼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由化合價的表示方法:標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先寫正負號,后寫數字,故標出二硼化鎂中硼元素的化合價可表示為。(2)①二氧化硅難溶于水,也不與稀硫酸反應,故固體b是二氧化硅,其化學式為SiO2。②溶液c中含有硫酸,黑色粉末為氧化銅,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O+H2SO4=CuSO4+H2O。③在CaCl2+a+2NH3+H2O=CaCO3↓+2NH4Cl中,反應前,鈣、氯、氮、氫、氧原子的個數分別為1、2、2、8、1,反應后,鈣、碳、氯、氮、氫、氧原子的個數分別為1、1、2、2、8、3,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個數不變可知,一個a分子中含有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故a的化學式為CO2。24.【答案】(1)大;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合理即可)(2)單質(3)2ZnO+CCO2↑+2Zn;還原性(4)A【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還原反應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合金的硬度比純金屬的硬度大;鋁耐腐蝕是因為鋁在常溫下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2)在沙里可以淘金,則說明金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在。(3)碳與氧化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鋅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ZnO+CCO2↑+2Zn;該過程體現了碳具有還原性。(4)A、由于鐵與硝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硝酸亞鐵,則A點表示鐵和硝酸銅反應,又由圖可知,加入硝酸銀后,固體質量變化有兩段,則說明固體中含有鐵和銅,則AB段表示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亞鐵,BC表示銅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銅,則C點時生成的銀的質量與11.2g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的銀的質量相同,設112g鐵置換出的銀的質量為x,則解得x=43.2g則m2對應的數值為43.2,故正確;B、結合前面分析可知,m1為剩余的鐵和銅的質量,故錯誤;C、結合前面分析可知,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為硝酸亞鐵和硝酸銅,故錯誤;D、結合前面分析可知,AB段發生的是鐵和硝酸銀的反應,故錯誤;故答案為:A。【分析】(1)根據合金的硬度比純金屬的硬度大分析。根據鋁在常溫下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分析。(2)根據在沙里可以淘金,推斷出金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在分析。(3)碳與氧化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鋅和二氧化碳,根據碳奪走了氧化鋅中氧元素,碳具有還原性分析。(4)根據鐵與硝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硝酸亞鐵,則A點表示鐵和硝酸銅反應,又由圖可知,加入硝酸銀后,固體質量變化有兩段,則說明固體中含有鐵和銅,則AB段表示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亞鐵,BC表示銅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銅,則C點時生成的銀的質量與11.2g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的銀的質量相同,進行計算。(1)合金的硬度比純金屬的硬度大;鋁耐腐蝕是因為鋁在常溫下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2)在沙里可以淘金,則說明金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在;(3)碳與氧化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鋅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ZnO+CCO2↑+2Zn;該過程體現了碳具有還原性;(4)A、由于鐵與硝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硝酸亞鐵,則A點表示鐵和硝酸銅反應,又由圖可知,加入硝酸銀后,固體質量變化有兩段,則說明固體中含有鐵和銅,則AB段表示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亞鐵,BC表示銅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銅,則C點時生成的銀的質量與11.2g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的銀的質量相同,設112g鐵置換出的銀的質量為x,則解得x=43.2g則m2對應的數值為43.2,該選項說法正確;B、結合前面分析可知,m1為剩余的鐵和銅的質量,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結合前面分析可知,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為硝酸亞鐵和硝酸銅,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結合前面分析可知,AB段發生的是鐵和硝酸銀的反應,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A。25.【答案】(1) 長頸漏斗(2) 2H2O22H2O+O2↑ 催化(3) D(4) 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或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入F裝置(5) 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吸收充分(合理即可) 偏小(6) 2:1:2【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根據濃硫酸或堿石灰的性質確定所能干燥的氣體;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1)由圖可知儀器①為長頸漏斗。(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分解產生水和氧氣,故方程達式為:2H2O22H2O+O2↑,二氧化錳是反應的催化劑,起到催化作用。(3)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較為干燥,故應選用裝置D作為收集裝置,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時,氣體應該長進短出,本著先干燥再收集的原則,則正確的連接順序為bcde。(4)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則裝置G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入F裝置。(5)步驟⑤推注射器時緩緩的目的是使反應的水和二氧化碳全部被E、F裝置吸收,防止氣體流速太快,來不及被吸收,會影響實驗結果。若不進行步驟⑤的操作,會導致測得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小,則所測得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偏小。(6)E裝置中增加的質量為反應生成水的質量,則生成水的質量=102.25g-100.0g=2.25g,F裝置中增加的質量為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51.1g-50.0g=1.1g;設天然堿中碳酸氫鈉的質量為x,反應生成水的質量為y,因此該天然堿中結晶水的質量=2.25g-0.45g=1.8g,該天然堿中碳酸鈉的質量=16.6g-1.8g-4.2g=10.6g,則天然堿的化學式中106a:84b:18c=10.6g:4.2g:1.8g,a:b:c=::=2:1:2。【分析】(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根據其中二氧化錳是反應的催化劑分析。(3)根據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較為干燥,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時,氣體應該長進短出,分析判斷。(4)根據裝置G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入F裝置分析。(5)根據步驟⑤推注射器時緩緩的目的是使反應的水和二氧化碳全部被E、F裝置吸收,防止氣體流速太快,來不及被吸收,進行分析。(6)根據E裝置中增加的質量為反應生成水的質量,計算出生成水的質量;F裝置中增加的質量為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再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出天然堿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反應生成水的質量;最后計算出a:b:c。26.【答案】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升溫過高;溫度降低速率過快;0;實驗1、3;氯化鈉、活性炭及兩者共存物均可加快鐵銹蝕速率【知識點】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探究金屬銹蝕的條件【解析】【解答】(1)根據題意,暖寶寶使用時鐵粉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熱量,能量轉化形式為化學能轉化為熱能。(2)通過曲線的變化情況,可知自制暖足貼有兩點不足,分別是升溫過高、溫度降低速率過快。(3)對比實驗1、2,可探究氯化鈉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可知變量為氯化鈉,而其他因素應該控制相同,則m為0。(4)為探究活性炭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則活性炭為變量,其他條件相同,同時因為氯化鈉對鐵銹蝕速率也有影響,需控制氯化鈉的質量為0,則應選擇的實驗組合為實驗1、3。(5)對比實驗1、2,可探究氯化鈉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對比實驗1、3,可探究活性炭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對比實驗2、3、4可探究氯化鈉、活性炭兩者共同存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綜合可得出結論:氯化鈉、活性炭及兩者共同存在均可加速鐵銹蝕速率。【分析】(1)根據題意,暖寶寶使用時鐵粉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熱量分析。(2)根據曲線的變化情況,可知自制暖足貼升溫過高、溫度降低速率過快。(3)根據對比實驗1、2,可探究氯化鈉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可知變量為氯化鈉,而其他因素應該控制相同,進行分析。(4)根據為探究活性炭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則活性炭為變量,其他條件相同,分析。(5)根據對比實驗1、2,可探究氯化鈉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對比實驗1、3,可探究活性炭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對比實驗2、3、4可探究氯化鈉、活性炭兩者共同存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分析判斷。27.【答案】(1)0.035(2)解設:樣品中鐵的質量為x,則解得 x=0.98g該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為×100%=4.9%答: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為4.9%。【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解析】【解答】(1)根據表中數據,可知生成氫氣的總質量=0.01g+0.01g+0.01g+0.005g=0.035g。【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計算出生成氫氣的總質量。(2)先設未知數,正確寫出鐵與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找準有關物質,已知量是生成氫氣的質量,未知量是常見反應鐵的質量;列比例式計算。(1)根據表中數據,可知生成氫氣的總質量為0.01g+0.01g+0.01g+0.005g=0.035g。(2)見答案。1 / 1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化學試題1.(2024九上·騰沖期中)垃圾正確分類投放是文明和科學生活的重要內容。下列不屬于可回收物的是A.廢舊紙箱 B.礦泉水瓶 C.果皮菜葉 D.破銅爛鐵【答案】C【知識點】合理利用金屬資源;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解析】【解答】A. 廢舊紙箱可回收利用,屬于可回收物,故不符合題意;B. 礦泉水瓶由塑料制成,可回收利用,屬于可回收物,故不符合題意;C. 果皮菜葉屬于廚余垃圾,不屬于可回收物,故符合題意;D. 破銅爛鐵屬于廢棄金屬,可回收利用,屬于可回收物,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可回收垃圾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2.(2024九上·騰沖期中)在空氣的成分中,體積分數約占21%的是( )A.氮氣 B.二氧化碳 C.氧氣 D.稀有氣體【答案】C【知識點】空氣的組成【解析】【解答】解: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是:氮氣大約占78%、氧氣大約占21%、稀有氣體大約占0.94%、二氧化碳大約占0.03%、水蒸氣和其它氣體和雜質大約占0.03%.由此可知C正確,A、B、D錯誤.故選C.【分析】根據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分析判斷,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是:氮氣大約占78%、氧氣大約占21%、稀有氣體大約占0.94%、二氧化碳大約占0.03%、水蒸氣和其它氣體和雜質大約占0.03%.3.(2024九上·騰沖期中)下列物質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沙 B.面粉 C.蔗糖 D.汽油【答案】C【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解答】解:A、泥漿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懸濁液,不屬于溶液,故A錯;B、面粉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懸濁液,不屬于溶液,故B錯;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C正確;D、汽油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乳濁液,故D錯.故選C.【分析】本題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條件下溶質分散到溶劑中形成的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應熟悉溶液是一種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在不改變條件時,溶液的組成和濃度都不會發生變化,要與懸濁液和乳濁液區分.4.(2024九上·騰沖期中)食物是日常營養的主要來源,下列食物中富含糖類的是A.黃瓜 B.米飯 C.雞腿 D.花生油【答案】B【知識點】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解析】【解答】A. 黃瓜富含維生素,故符合題意;B. 米飯富含糖類,故符合題意;C. 雞腿富含蛋白質,故不符合題意;D. 花生油富含油脂,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日常主食中富含糖類,如米飯、饅頭、大餅等。5.(2024九上·騰沖期中)下列物質使用的材料中,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A.北京冬奧會使用的冰球——合成橡膠B.“奮斗者” 號潛水艇載人艙的抗壓材料——新型鈦合金C.我國自主研發的純電動跑車使用的減重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D.航天服的內衣舒適層材料(質地柔軟、吸濕性和透氣性良好)——棉針織品【答案】A【知識點】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解析】【解答】A. 有機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北京冬奧會使用的冰球——合成橡膠,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故符合題意;B. “奮斗者” 號潛水艇載人艙的抗壓材料——新型鈦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此選項故不符合題意;C. 我國自主研發的純電動跑車使用的減重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屬于復合材料,故不符合題意;D. 航天服的內衣舒適層材料(質地柔軟、吸濕性和透氣性良好)——棉針織品,屬于天然纖維,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有機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6.(2024九上·騰沖期中)含氟牙膏有利于預防齲齒,這里的“氟”指的是A.原子 B.離子 C.元素 D.分子【答案】C【知識點】物質的元素組成【解析】【解答】物質都是元素組成的,則這里的“氟”指的是元素,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宏觀上,物質都是元素組成的,分析。7.(2024九上·騰沖期中)在多樣化的能源中,下列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 B.石油 C.天然氣 D.太陽能【答案】D【知識點】化石燃料的利用與保護;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解析】【解答】A. 煤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故不符合題意;B. 石油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故不符合題意;C. 天然氣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故不符合題意;D. 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熱能等。8.(2024九上·騰沖期中)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圖所示,其中錯誤的是A. 檢查氣密性雙手握錐形瓶B. 儀器連接C. 加入藥品D. 收集CO2【答案】C【知識點】藥品的取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解析】【解答】A. 圖示裝置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時,先由長頸漏斗注水,長頸漏斗的末端浸沒在水中后,再用雙手緊捂錐形瓶的外壁,若觀察到導管口處冒出氣泡,證明該裝置的氣密性是良好的,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連接橡膠管和玻璃管時,先將玻璃管一端用水潤濕,然后一手持玻璃管,一手持橡膠管,稍稍用力,轉動插入,圖示操作正確;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向錐形瓶中添加塊狀固體藥品時,將錐形瓶傾斜,用鑷子將大理石放到瓶口,然后將錐形瓶慢慢豎起,使藥品滑落到容器底部,故錯誤,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用圖示裝置來收集二氧化碳時,二氧化碳應從長管進入,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A、根據大氣壓原理分析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操作。B、根據連接橡膠管和玻璃管的操作分析C、取用粉末、顆粒狀藥品應使用藥匙或紙槽,步驟:“一橫、二送、三直立”。D、根據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分析。9.(2024九上·騰沖期中)未來,碳達峰、碳中和將涉及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B.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C.推廣使用清潔能源 D.退耕還林,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答案】B【知識點】空氣的污染與防治;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解析】【解答】A. 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減少了燃油、燃氣等交通工具的使用,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合理,不符合題意;B. 使用一次性餐具,增加了資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不合理,符合題意;C. 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減少使用化石能源,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合理,不符合題意;D. 退耕還林,推進生態環境建設,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故合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保護環境的措施分析。10.(2024九上·騰沖期中)下列儀器用途錯誤的是A.用于攪拌、過濾或轉移液體 B.可測最液體體積, 也可作反應容器C.可配制溶液,也可作反應容器 D.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解析】【解答】A. 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過濾或轉移液體,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量筒的作用是量度液體體積,不能用于反應容器,故錯誤,符合題意;C. 燒杯可配制溶液,也可作反應容器,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膠頭滴管的作用是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玻璃棒的用途分析判斷。B、根據量筒的用途分析判斷。C、根據燒杯的用途分析判斷。D、根據膠頭滴管的用途分析判斷。11.(2024九上·騰沖期中)實驗室中有甲、乙兩種溶液,經測定,甲溶液pH=4.5,乙溶液pH=10.6.下列有關甲、乙兩溶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甲溶液呈堿性,乙溶液呈酸性 B.甲溶液呈酸性,乙溶呈堿性C.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D.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答案】A【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解答】A. 甲溶液pH=4.5,其pH<7,顯酸性,乙溶液pH=10.6,其pH>7,顯堿性,故錯誤,符合題意;B. 甲溶液pH=4.5,其pH<7,顯酸性,乙溶液pH=10.6,其pH>7,顯堿性,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甲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乙溶呈堿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溶液的pH值<7,顯酸性,從7到1,酸性逐漸增強;溶液的pH值=7,顯中性;溶液的pH值>7,顯堿性,從7到14,堿性逐漸增強。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中性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色,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12.(2024九上·騰沖期中)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A.端午時節粽飄香——分子在不斷運動B.金剛石的硬度大于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酒精溫度計放入熱水中,液柱升高——溫度升高,酒精分子的體積變大D.石油煉制得到煤油、汽油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分子種類沒有發生改變【答案】C【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解析】【解答】A. 端午時節粽飄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引起香味的分子四處擴散,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金剛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構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質差異很大,金剛石的硬度大于石墨,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酒精溫度計放入熱水中,液柱升高,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分子的體積不變,故錯誤,符合題意;D. 石油煉制得到煤油、汽油的過程,只是分子之間的間隔發生了改變,分子的種類不變,即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分子在化學變化中還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13.(2024九上·騰沖期中)下列做法錯誤的是A.醫療上用食鹽配制生理鹽水B.用洗滌劑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發生了乳化C.被蚊蟲叮咬后,傷口處涂抹肥皂水來減輕痛癢D.炒完菜后,應及時擦掉鍋底水分,這樣可以防止鐵鍋生銹【答案】A【知識點】乳化現象與乳化作用;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中和反應及其應用;常用鹽的用途【解析】【解答】A. 醫療上用的生理鹽水是0.9%的氯化鈉溶液,食鹽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故應用氯化鈉配制生理鹽水,不能用食鹽配制生理鹽水,故錯誤,符合題意;B. 用洗滌劑清洗油污,就是利用洗滌劑的乳化作用,發生乳化現象,形成乳濁液,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肥皂水或小蘇打水顯堿性,被蚊蟲叮咬后可以涂抹肥皂水或小蘇打水和蚊蟲叮咬后產生的酸性物質中和以減輕疼痛,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鐵生銹需要和氧氣、水接觸,炒完菜后,應及時擦掉鍋底水分,能防止與水分接觸,這樣可以防止鐵鍋生銹,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醫療上用的生理鹽水是0.9%的氯化鈉溶液,食鹽是混合物分析。B、根據洗滌劑具有乳化作用分析。C、根據肥皂水或小蘇打水顯堿性,蚊蟲叮咬后產生的酸性物質,結合中和反應的應用分析。D、根據鐵生銹需要和氧氣、水接觸,分析判斷。14.(2024九上·騰沖期中)學習化學,強化安全意識,提升安全素養。下列做法錯誤的是A.樓房起火時,乘坐電梯逃生B.油鍋起火,立即用鍋蓋蓋滅C.酒精易燃燒,家用消毒酒精應遠離火源存放D.救火時,不能貿然打開門窗,以免空氣對流火勢蔓延【答案】A【知識點】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識【解析】【解答】A. 樓房起火時,電梯可能因電力中斷或過熱而停止運行,乘坐電梯會導致被困,此外電梯井道可能成為火勢蔓延的通道,增加危險,因此樓房起火時,應選擇樓梯作為逃生路徑,而非電梯,故錯誤,符合題意;B. 油鍋起火時,立即用鍋蓋蓋滅,以隔絕空氣達到滅火目的,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酒精是易燃液體,家用消毒酒精應存放在陰涼通風、遠離火源的地方,以防止意外火災,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救火時,如果貿然打開門窗,可能會導致空氣對流,增加火勢的蔓延速度和范圍,因此在救火過程中,不能貿然打開門窗,以免空氣對流火勢蔓延,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滅火的方法、原理,火災自救的方法分析。15.(2024九上·騰沖期中)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A.過濾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軟水中一定不含任何雜質C.明礬除去水中的所有不溶性雜質D.電解水實驗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答案】D【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電解水實驗;水的凈化;硬水與軟水【解析】【解答】A. 過濾能除去水中難溶性雜質,但不能除去可溶性雜質,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不符合題意;B. 軟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則軟水中也可能含有雜質,故不符合題意;C. 明礬溶于水會形成膠狀物,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使其沉淀,但并不能除去水中的所有不溶性雜質,故不符合題意;D. 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根據元素守恒,則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過濾能除去水中難溶性雜質,但不能除去可溶性雜質分析。B、軟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C、根據明礬溶于水會形成膠狀物,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使其沉淀分析。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分析。16.(2024九上·騰沖期中)《四川鹽法志》記載了煮鹽的過程,當煮鹽近于飽和時,往鹵水中點加豆汁,至“渣滓皆浮聚于面,用瓢舀出,再入豆汁二三次,至渣凈水澄,蒸干即可得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豆汁屬于混合物B.煮鹽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C.“蒸干”涉及的操作是蒸發結晶D.NaCl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答案】D【知識點】蒸發與蒸餾操作;溶解度的影響因素;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純凈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 豆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還含有水,屬于混合物,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煮鹽的過程為氯化鈉溶液的濃縮,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蒸干”涉及的操作是蒸發結晶,溶劑水被蒸發,得到鹽,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氯化鈉的溶解度是隨溫度升高而升高,故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豆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還含有水,分析。B、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C、根據“蒸干”涉及的操作是蒸發結晶,溶劑水被蒸發,分析。D、根據氯化鈉的溶解度是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分析。17.(2024九上·騰沖期中)如圖是鐵元素的“價類二維圖”,下列推斷合理的是A.鐵銹的主要成分是b B.a在氧氣中燃燒可得到eC.d的水溶液顏色為淺綠色 D.高溫條件下,用CO還原e可得到a【答案】D【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解析】【解答】A、鐵銹的主要成分是,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2X+(-2)×3=0,求得X=+3,是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結合圖像可知鐵銹的主要成分是e,故A不符合題意;B、由圖可知,a為單質,其元素化合價為0,所以a是鐵,鐵在 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而e為氧化鐵,故B不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d屬于硫酸鹽,對應鐵元素化合價為+3,則d為硫酸鐵,含鐵離子的溶液顯黃色,含亞鐵離子的溶液顯淺綠色,故C不符合題意;D、從圖示可知a為單質鐵、e為氧化鐵,用CO還原氧化鐵可得到鐵和二氧化碳,說法正確,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氧化鐵中鐵元素為+3價,屬于氧化物進行分析解答;B、根據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進行分析解答;C、根據含鐵離子的溶液呈黃色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進行分析解答。18.(2024九上·騰沖期中)載人航天器中利用如圖所示的“氧再生系統”處理航天員排出的H2O和CO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器1中生成H2和O2的分子個數比為2:1B.反應器2中進行的是置換反應C.排到艙外的物質為甲烷,屬于有機物D.該系統在產生O2的同時降低了艙內CO2的濃度【答案】B【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有機物的特征、分類及聚合物的特性【解析】【解答】A. 由圖可知,反應器1中反應為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氫氣和氧氣,即,則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分子個數比為2:1,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反應器2中進行反應為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甲烷和水,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該反應的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故錯誤,符合題意;C. 由圖可知,排到艙外的物質為甲烷,甲烷含碳元素,屬于有機物,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由圖可知,反應器1中有氧氣生成,反應器2中消耗二氧化碳,該系統在產生O2的同時降低了艙內CO2的濃度,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圖,反應器1中反應為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氫氣和氧氣,分析。B、反應器2中進行反應為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甲烷和水。根據置換反應的特點分析。C、根據有機物的概念分析D、根據圖可知,反應器1中有氧氣生成,反應器2中消耗二氧化碳分析判斷。19.(2024九上·騰沖期中)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A 鑒別硬水和軟水 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蕩、觀察現象B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通過灼熱的炭層C 稀釋濃硫酸 將水倒入濃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D 檢驗蠟燭中是否含有氫元素 在蠟燭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燒杯,觀察現象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物質的除雜、凈化;物質的檢驗、鑒別【解析】【解答】A. 鑒別硬水和軟水,取樣,分別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蕩,產生較多泡沫的是軟水,產生較多浮渣的是硬水,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將氣體通過灼熱的炭層,碳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且不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正確,不符合題意;C. 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濃硫酸沿燒杯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散失,故錯誤,符合題意;D. 在蠟燭的火焰 上方罩一只干燥燒杯,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水,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應物氧氣中只含有氧元素,說明蠟燭中含有氫元素,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除雜的原則:1、除雜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欲保留的物質反應;2、不能引入新雜質;3、最佳的除雜方法是除雜劑與雜質反應生成欲保留的物質。首先分析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然后選擇適當的試劑和方法,出現不同的現象即可鑒別。20.(2024九上·騰沖期中)如圖是一款潛水艇緊急供氧設備的結構示意圖,產氧藥塊主要成分是氯酸鈉(NaClO3),需要鎂粉氧化放熱啟動并維持反應進行,快速產生氧氣,同時會產生極少量的有毒氣體氯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B.氯酸鈉由鈉、氯、氧三種元素組成,它屬于氧化物C.鎂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量D.試劑X應具有的性質是:吸收氯氣,但不吸收氧氣【答案】B【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解析】【解答】A. 氯原子的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都是17,由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可知,第一層電子數為2,第二層電子數為8,第三層電子數為7,所以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故正確,不符合題意;B. 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氯酸鈉由鈉、氯、氧三種元素組成,不屬于氧化物,故錯誤,符合題意;C. 鎂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量,故正確,不符合題意;D. 產氧藥塊反應會產生極少量的有毒氣體氯氣,混合氣體通過試劑X可以放出氧氣,說明試劑X應具有的性質是:吸收氯氣,但不吸收氧氣,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氯原子的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都是17,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第一層電子數為2,第二層電子數為8,第三層電子數為7,分析判斷。B、根據氧化物的概念分析。C、根據鎂在氧氣中燃燒現象分析。D、根據題意,產氧藥塊反應會產生極少量的有毒氣體氯氣,試劑X應具有的性質是:吸收氯氣,但不吸收氧氣,分析判斷。21.(2024九上·騰沖期中)中國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三種類型的宇航服,及艙內宇航服(IVA)、艙外宇航服(EVA)、艙內/艙外宇航服(IEVA)。(1)艙外宇航服的制作材料有多種,其用到的氯丁橡膠屬于合成材料,與天然橡膠相比,具有高彈性、絕緣性,這兩種性質都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性質。(2)宇航員在太空行走期間,常用氫氧化鋰(LiOH)作為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的過濾器。LiOH的性質與NaOH相似,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寫出氫氧化鋰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艙內航天服的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和碳纖維復合而成。構成單質碳的微粒是 (填“原子”“分子”或“離子”);碳化硅中硅、碳的化合價分別為+4和-4價,則碳化硅的化學式為 。(4)宇航服的電池結構中有一部分來自銀鋅混合物,銀元素在周期表中信息如圖,銀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銀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答案】(1)物理(2)2LiOH+CO2=Li2CO3+H2O(3)原子;SiC(4)107.9;47【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解析】【解答】(1)高彈性、絕緣性,這兩種性質都不需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2)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氫氧化鋰的性質與氫氧化鈉相似,氫氧化鋰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鋰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LiOH+CO2=Li2CO3+H2O。(3)碳是非金屬固體單質,構成單質碳的微粒是原子;碳化中硅、碳的化合價分別為+4和-4價,書寫化學式時,一般正價的寫在左邊,負價的寫在右邊,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碳化硅的化學式為SiC。(4)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銀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7.9;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銀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47。【分析】(1)不需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2)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氫氧化鋰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鋰和水。(3)非金屬固體單質,是由原子構成的物質。書寫化學式時,一般正價的寫在左邊,負價的寫在右邊,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4)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分析判斷。(1)高彈性、絕緣性,這兩種性質都不需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2)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氫氧化鋰的性質與氫氧化鈉相似,氫氧化鋰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鋰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LiOH+CO2=Li2CO3+H2O;(3)碳是非金屬固體單質,構成單質碳的微粒是原子;碳化中硅、碳的化合價分別為+4和-4價,書寫化學式時,一般正價的寫在左邊,負價的寫在右邊,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碳化硅的化學式為SiC;(4)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銀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7.9;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銀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47。22.(2024九上·騰沖期中)酸、堿、鹽是重要的化合物。(1)我們把pH (填“>”“<”或“=”)5.6的雨水稱為酸雨。酸雨會導致土壤酸化,可以用 (填俗稱)來改良酸性土壤。(2)如圖甲所示,將盛有氫氧化鈉固體的燃燒匙伸入稀鹽酸中,觀察到U形管中右側紅墨水液面上升,該現象 (填“能”或“不能”)證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理由是 。(3)醋酸鈉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乙所示。①常溫下,醋酸鈉屬于 (填“易溶”“不溶”或“微溶”)物。②40℃時,將40g的醋酸鈉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g。③將40℃時醋酸鈉的飽和溶液升溫到60℃,溶質質量分數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答案】(1)<;熟石灰(2)不能;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也會使U形管右側紅墨水液面上升(3)易溶;82.8;不變【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中和反應及其應用;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解析】【解答】(1)通常把pH<5.6的雨水稱為酸雨;熟石灰顯堿性,能與酸性物質反應,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2)將盛有氫氧化鈉固體的燃燒匙伸入稀鹽酸中,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也能導致裝置內氣體受熱膨脹,壓強增大,導致U形管中右側紅墨水液面上升,故該現象不能證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3)①由圖可知,20℃時,醋酸鈉的溶解度大于10g,則醋酸鈉屬于易溶物;②由圖可知,40℃時,醋酸鈉的溶解度為65.6g,則該溫度下,將40g的醋酸鈉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32.8g,則所得溶液的質量為:50g+32.8g=82.8g;③將40℃時醋酸鈉的飽和溶液升溫到60℃,升溫后,溶解度增加,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和溶劑質量均不變,溶質質量分數不變。【分析】(1)根據通常把pH<5.6的雨水稱為酸雨分析;根據熟石灰顯堿性,能與酸性物質反應分析。(2)根據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裝置內氣體受熱膨脹,壓強增大,分析判斷。(3)①根據溶解度曲線圖可知,20℃時,醋酸鈉的溶解度大于10g分析。②根據溶解度曲線圖可知,40℃時,醋酸鈉的溶解度為65.6g,計算。③根據將40℃時醋酸鈉的飽和溶液升溫到60℃,升溫后,溶解度增加,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和溶劑質量均不變,分析判斷。(1)通常把pH<5.6的雨水稱為酸雨;熟石灰顯堿性,能與酸性物質反應,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2)將盛有氫氧化鈉固體的燃燒匙伸入稀鹽酸中,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也能導致裝置內氣體受熱膨脹,壓強增大,導致U形管中右側紅墨水液面上升,故該現象不能證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3)①由圖可知,20℃時,醋酸鈉的溶解度大于10g,則醋酸鈉屬于易溶物;②由圖可知,40℃時,醋酸鈉的溶解度為65.6g,則該溫度下,將40g的醋酸鈉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32.8g,則所得溶液的質量為:50g+32.8g=82.8g;③將40℃時醋酸鈉的飽和溶液升溫到60℃,升溫后,溶解度增加,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和溶劑質量均不變,溶質質量分數不變。23.(2024九上·騰沖期中)材料在生產生活中用途廣泛。(1)二硼化鎂(MgB2)是一種超導新材料。用化學用語填空:①3個硼原子 ;②鎂離子 ;③2個氫分子 ;④標出二硼化鎂中硼元素的化合價 。(2)孔雀石(難溶于水)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硅雜質(難溶于水、不與稀硫酸反應)。小剛以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為原料制取一種名為膽礬(CuSO4·5H2O)的藍色晶體的部分工藝流程如圖:①固體b的化學式是 。②溶液c與黑色粉末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 。③在氣體a生成CaCO3的過程中,發生的反應是CaCl2+a+2NH3+H2O=CaCO3↓+2NH4Cl,則氣體a的化學式是 。【答案】(1)3B;Mg2+;2H2;(2)SiO2;CuO+H2SO4=CuSO4+H2O;CO2【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化合價與離子表示方法上的異同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解析】【解答】(1)①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表示原子個數,故3個硼原子可表示為3B。②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注離子所帶電荷量,先寫數字,后寫正負號,若數字為“1”,則省略不寫,故鎂離子可表示為Mg2+。③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故2個氫分子可表示為2H2。④在二硼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設硼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2)+2x=0,解得x=-1,即二硼化鎂中硼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由化合價的表示方法:標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先寫正負號,后寫數字,故標出二硼化鎂中硼元素的化合價可表示為。(2)①二氧化硅難溶于水,也不與稀硫酸反應,故固體b是二氧化硅,其化學式為SiO2。②溶液c中含有硫酸,黑色粉末為氧化銅,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O+H2SO4=CuSO4+H2O。③在CaCl2+a+2NH3+H2O=CaCO3↓+2NH4Cl中,反應前,鈣、氯、氮、氫、氧原子的個數分別為1、2、2、8、1,反應后,鈣、碳、氯、氮、氫、氧原子的個數分別為1、1、2、2、8、3,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個數不變可知,一個a分子中含有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故a的化學式為CO2。【分析】(1)①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表示原子個數。②離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注離子所帶電荷量,先寫數字,后寫正負號,若數字為“1”,則省略不寫。③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④根據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計算。元素化合價標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先寫正負號,后寫數字。(2)①根據二氧化硅難溶于水,也不與稀硫酸反應分析。②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③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分析。(1)①元素符號前面加上數字表示原子個數,故3個硼原子可表示為3B。②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注離子所帶電荷量,先寫數字,后寫正負號,若數字為“1”,則省略不寫,故鎂離子可表示為Mg2+。③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故2個氫分子可表示為2H2。④在二硼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設硼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2)+2x=0,解得x=-1,即二硼化鎂中硼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由化合價的表示方法:標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先寫正負號,后寫數字,故標出二硼化鎂中硼元素的化合價可表示為。(2)①二氧化硅難溶于水,也不與稀硫酸反應,故固體b是二氧化硅,其化學式為SiO2。②溶液c中含有硫酸,黑色粉末為氧化銅,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O+H2SO4=CuSO4+H2O。③在CaCl2+a+2NH3+H2O=CaCO3↓+2NH4Cl中,反應前,鈣、氯、氮、氫、氧原子的個數分別為1、2、2、8、1,反應后,鈣、碳、氯、氮、氫、氧原子的個數分別為1、1、2、2、8、3,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個數不變可知,一個a分子中含有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故a的化學式為CO2。24.(2024九上·騰沖期中)人類文明的發現和社會的進步同金屬材料關系十分密切。(1)優必選大型人形機器人Walker作為科技創新成果的代表,首次亮相進博會,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其外殼主要是鋁合金,與單質鋁相比,它的硬度更 (填“大”或“小”),鋁制品在常溫下耐腐蝕的原因是 。(2)戰國《韓非子·內儲說上》提到,早期采金技術均是“沙里淘金”,說明金在自然界中以 (填“單質”或“化合物”)形式存在。(3)《天工開物》一書中介紹了“火法煉鋅”的方法,其關鍵原理是碳與氧化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鋅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過程體現了碳具有 (填“氧化性”或“還原性”)。(4)燒杯中現有質量為11.2g的鐵,先逐滴向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應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體質量與所加溶液總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號)。A.m2對應的數值為43.2B.A點剩余固體中Cu的質量為m1gC.C點溶液中的溶質為AgNO3和Fe(NO3)2D.AB段發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應【答案】(1)大;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合理即可)(2)單質(3)2ZnO+CCO2↑+2Zn;還原性(4)A【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還原反應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合金的硬度比純金屬的硬度大;鋁耐腐蝕是因為鋁在常溫下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2)在沙里可以淘金,則說明金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在。(3)碳與氧化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鋅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ZnO+CCO2↑+2Zn;該過程體現了碳具有還原性。(4)A、由于鐵與硝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硝酸亞鐵,則A點表示鐵和硝酸銅反應,又由圖可知,加入硝酸銀后,固體質量變化有兩段,則說明固體中含有鐵和銅,則AB段表示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亞鐵,BC表示銅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銅,則C點時生成的銀的質量與11.2g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的銀的質量相同,設112g鐵置換出的銀的質量為x,則解得x=43.2g則m2對應的數值為43.2,故正確;B、結合前面分析可知,m1為剩余的鐵和銅的質量,故錯誤;C、結合前面分析可知,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為硝酸亞鐵和硝酸銅,故錯誤;D、結合前面分析可知,AB段發生的是鐵和硝酸銀的反應,故錯誤;故答案為:A。【分析】(1)根據合金的硬度比純金屬的硬度大分析。根據鋁在常溫下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分析。(2)根據在沙里可以淘金,推斷出金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在分析。(3)碳與氧化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鋅和二氧化碳,根據碳奪走了氧化鋅中氧元素,碳具有還原性分析。(4)根據鐵與硝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硝酸亞鐵,則A點表示鐵和硝酸銅反應,又由圖可知,加入硝酸銀后,固體質量變化有兩段,則說明固體中含有鐵和銅,則AB段表示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亞鐵,BC表示銅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銅,則C點時生成的銀的質量與11.2g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的銀的質量相同,進行計算。(1)合金的硬度比純金屬的硬度大;鋁耐腐蝕是因為鋁在常溫下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2)在沙里可以淘金,則說明金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在;(3)碳與氧化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鋅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ZnO+CCO2↑+2Zn;該過程體現了碳具有還原性;(4)A、由于鐵與硝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硝酸亞鐵,則A點表示鐵和硝酸銅反應,又由圖可知,加入硝酸銀后,固體質量變化有兩段,則說明固體中含有鐵和銅,則AB段表示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亞鐵,BC表示銅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銅,則C點時生成的銀的質量與11.2g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的銀的質量相同,設112g鐵置換出的銀的質量為x,則解得x=43.2g則m2對應的數值為43.2,該選項說法正確;B、結合前面分析可知,m1為剩余的鐵和銅的質量,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結合前面分析可知,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為硝酸亞鐵和硝酸銅,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結合前面分析可知,AB段發生的是鐵和硝酸銀的反應,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A。25.(2024九上·騰沖期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Ⅰ.氧氣的制取及性質(1)請寫出標有序號的儀器名稱:①________。(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其中,二氧化錳在該反應中起________作用。(3)實驗室若要制備一期干燥的氧氣,下列連接順序正確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號)。A. a→f B. b→f C. b→c→d→f D. b→c→d→eⅡ.組成測定某處獲取的天然堿樣品可表示為:aNa2CO3·bNaHCO3·cH2O(a、b、c為最簡整數比),為測定其組成。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稱取該天然堿樣品16.6g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已知:①碳酸鈉比較穩定,加熱時不分解;②2NaHCO3Na2CO3+H2O+CO2↑③圖中B處為兩個單向閥:推注射器時,A1關閉,A2處打開;拉注射器時,A1打開進空氣,A2關閉。【實驗步驟】①組裝好裝置,檢查氣密性;②反復推拉注射器;③稱量E、F的質量;④關閉彈簧夾,加熱D處試管直到反應不再進行;⑤打開彈簧夾,再次反復緩緩推拉注射器;⑥再次稱量E、F的質量。【問題探究】(4)裝置G的作用是________。(5)步驟⑤中推注射器緩緩的目的是________;若不進行該操作,則所測得的碳酸氫鈉質量分數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6)據下表計算可得:天然堿的化學式中a:b:c=________。反應前 反應后E的質量為100.0g E的質量為102.25gF的質量為50.0g F的質量為51.1g【答案】(1) 長頸漏斗(2) 2H2O22H2O+O2↑ 催化(3) D(4) 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或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入F裝置(5) 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吸收充分(合理即可) 偏小(6) 2:1:2【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根據濃硫酸或堿石灰的性質確定所能干燥的氣體;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1)由圖可知儀器①為長頸漏斗。(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分解產生水和氧氣,故方程達式為:2H2O22H2O+O2↑,二氧化錳是反應的催化劑,起到催化作用。(3)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較為干燥,故應選用裝置D作為收集裝置,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時,氣體應該長進短出,本著先干燥再收集的原則,則正確的連接順序為bcde。(4)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則裝置G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入F裝置。(5)步驟⑤推注射器時緩緩的目的是使反應的水和二氧化碳全部被E、F裝置吸收,防止氣體流速太快,來不及被吸收,會影響實驗結果。若不進行步驟⑤的操作,會導致測得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小,則所測得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偏小。(6)E裝置中增加的質量為反應生成水的質量,則生成水的質量=102.25g-100.0g=2.25g,F裝置中增加的質量為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51.1g-50.0g=1.1g;設天然堿中碳酸氫鈉的質量為x,反應生成水的質量為y,因此該天然堿中結晶水的質量=2.25g-0.45g=1.8g,該天然堿中碳酸鈉的質量=16.6g-1.8g-4.2g=10.6g,則天然堿的化學式中106a:84b:18c=10.6g:4.2g:1.8g,a:b:c=::=2:1:2。【分析】(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根據其中二氧化錳是反應的催化劑分析。(3)根據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較為干燥,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時,氣體應該長進短出,分析判斷。(4)根據裝置G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入F裝置分析。(5)根據步驟⑤推注射器時緩緩的目的是使反應的水和二氧化碳全部被E、F裝置吸收,防止氣體流速太快,來不及被吸收,進行分析。(6)根據E裝置中增加的質量為反應生成水的質量,計算出生成水的質量;F裝置中增加的質量為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再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出天然堿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反應生成水的質量;最后計算出a:b:c。26.(2024九上·騰沖期中)全世界每年因銹蝕造成浪費的金屬高達產量的20%以上,但銹蝕原理卻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應用,例如暖寶寶、食品脫氧劑等。小組同學對暖寶寶發熱產生興趣,展開探究。【資料卡片】(1)暖寶寶使用時的能量轉化形式為 。【實驗一】(2)分別取2勺鐵粉和活性炭,加入無紡布袋中(與市售暖寶寶所用無紡布相同),滴加少量氯化鈉溶液,混合均勻制得暖寶寶。在相同環境下,利用溫度傳感器測定自制與市售暖寶寶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形成如圖所示圖像。通過圖像可知自制暖寶寶有兩點不足,分別是 、 。【猜想與假設】暖寶寶成分中氯化鈉、活性炭可能加快鐵銹蝕速率,使反應在短時間內放出大量的熱。【實驗二】小組同學通過反應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探究氯化鈉、活性炭及兩者共同存在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設計完成如下4組實驗。(實驗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實驗編號 鐵粉/g 水/mL 活性炭/g 氯化鈉/g 測得10分鐘內溫度上升值/℃1 2 5 0 5 0.12 2 5 m 0.1 3.13 2 0 0.2 0 22.04 2 5 0.2 0.1 56.3【解釋與結論】(3)對比實驗一和二,可探究氯化鈉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表中m= 。(4)為探究活性炭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應選擇的實驗組合是 (填編號)。(5)綜合以上4組實驗得出結論: 。【答案】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升溫過高;溫度降低速率過快;0;實驗1、3;氯化鈉、活性炭及兩者共存物均可加快鐵銹蝕速率【知識點】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探究金屬銹蝕的條件【解析】【解答】(1)根據題意,暖寶寶使用時鐵粉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熱量,能量轉化形式為化學能轉化為熱能。(2)通過曲線的變化情況,可知自制暖足貼有兩點不足,分別是升溫過高、溫度降低速率過快。(3)對比實驗1、2,可探究氯化鈉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可知變量為氯化鈉,而其他因素應該控制相同,則m為0。(4)為探究活性炭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則活性炭為變量,其他條件相同,同時因為氯化鈉對鐵銹蝕速率也有影響,需控制氯化鈉的質量為0,則應選擇的實驗組合為實驗1、3。(5)對比實驗1、2,可探究氯化鈉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對比實驗1、3,可探究活性炭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對比實驗2、3、4可探究氯化鈉、活性炭兩者共同存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綜合可得出結論:氯化鈉、活性炭及兩者共同存在均可加速鐵銹蝕速率。【分析】(1)根據題意,暖寶寶使用時鐵粉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熱量分析。(2)根據曲線的變化情況,可知自制暖足貼升溫過高、溫度降低速率過快。(3)根據對比實驗1、2,可探究氯化鈉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可知變量為氯化鈉,而其他因素應該控制相同,進行分析。(4)根據為探究活性炭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則活性炭為變量,其他條件相同,分析。(5)根據對比實驗1、2,可探究氯化鈉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對比實驗1、3,可探究活性炭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對比實驗2、3、4可探究氯化鈉、活性炭兩者共同存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分析判斷。27.(2024九上·騰沖期中)銅粉樣品中混有少量的鐵粉,為了除去鐵粉,某校興趣小組同學,取該樣品20g于燒杯中,然后等量分4次加入未知質量分數的硫酸溶液,充分反應后所得數據如表,請根據相關知識和圖表信息回答下列問題。(提示:H2SO4+Fe=FeSO4+H2↑)項目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加入硫酸溶液的質量/g 5 5 5 5每次產生氣體的質量/g 0.01 0.01 0.01 0.005(1)生成氫氣的總質量為 g;(2)計算該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答案】(1)0.035(2)解設:樣品中鐵的質量為x,則解得 x=0.98g該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為×100%=4.9%答: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為4.9%。【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解析】【解答】(1)根據表中數據,可知生成氫氣的總質量=0.01g+0.01g+0.01g+0.005g=0.035g。【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計算出生成氫氣的總質量。(2)先設未知數,正確寫出鐵與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找準有關物質,已知量是生成氫氣的質量,未知量是常見反應鐵的質量;列比例式計算。(1)根據表中數據,可知生成氫氣的總質量為0.01g+0.01g+0.01g+0.005g=0.035g。(2)見答案。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化學試題(學生版).docx 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化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