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四課 社會生活講道德4.2 以禮待人1.政治認同:懂得禮對個人、社會及國家的重要作用,弘揚講文明禮儀的中華傳統美德;2.道德修養:鼓勵學生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儀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禮儀素養;3.法治觀念:懂得文明有禮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的重要性,自覺遵守規則和禮儀,做到以禮待人;4.健全人格:能從語言、儀表、舉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質,在實際生活中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5.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文明有禮意識,在實際生活中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教學重點:文明有禮的意義。教學難點: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核心素養目標1.禮的含義和表現?(是什么)2.文明有禮的重要性?(為什么)3.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怎么做)學習目標待人禮為先01道之以德 齊之以禮結合教材,談談你對禮的認識。②禮的表現:1.禮的體現和主要表現是什么?①禮的體現:禮體現一個人的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同學們好仲甫先生(陳獨秀先生)向你問好,你會怎么回禮呢?探究新知跟著《覺醒年代》中的仲甫先生學禮儀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探究新知2、文明有禮的重要性(1)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是一個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文明有禮會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文明有禮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維系社會正常生活的一種道德行為規范,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梁。文明有禮能夠給對方親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們友好交往,增進人們的團結友愛,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2)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社會)思考:冬奧頒獎禮儀志愿者的一顰一笑,一步一動都要經過嚴格的訓練。你認為有這個必要嗎 為什么 在北京冬奧會的頒獎廣場上,身著中國傳統頒獎服飾的禮儀志愿者們,他們的一顰一笑、一步一動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用志愿者們的話說,他們要用最美姿態,呈現運動員的高光時刻,展現中國青年的形象和風采。課堂探究北京冬奧會志愿者們的禮儀風采課堂筆記2、文明有禮的重要性③對國家: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P39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國家形象,我們舉行的各種儀式,體現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1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個人)※文明有禮是一個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文明有禮會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與認可2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社會)※誠懇、謙遜、平等、友善、傾聽的態度,能夠給對方親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民友好交往,增進人們的團結友愛,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3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國家)※我們舉行的各種儀式,體現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2.文明有禮的重要性?(為什么)3、怎樣做到以禮待人?①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②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參加社交活動應注意容貌整潔服裝整潔、美觀、大方舉止規范話題二 做文明有禮的人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我們要做到著裝得體、舉止穩重、彬彬有禮、落落大方。(2)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良好的舉止反映我們高雅的氣質。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做到著裝得體、舉止穩重、彬彬有禮、落落大方。(3)做文明有禮的人,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努力做一個學禮、明禮、守禮的人。同時,我們要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共同創建文明有禮的社會風尚。拓展:拱手禮拱手禮是最具中國特色的見面問候禮儀。拱手禮的正確做法是,行禮時,雙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后,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不握拳),兩手合抱于胸前,有節奏地晃動兩三下,并微笑著說出您的問候。握手禮兩人相向,握手為禮,是當今世界最為流行的禮節。不僅熟人、朋友,連陌生人、對手,都可能握手。握手常常伴隨寒暄、致意,如你(您)好、歡迎、多謝、保重、再見等。握手禮含義很多,視情而定,分別表示相識、相見、告別、友好、祝賀、感謝、鼓勵、支持、慰問等不同意義。不禮貌握手:⑴ 男士戴著帽子和手套。⑵ 長久的握著異性的手不放。⑶ 用左手同他人握手。⑷ 交叉握手,不要越過其他人正在相握的手同另外一個人相握。⑸ 握手時目光左顧右盼。“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荀子 修身》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以禮待人待人禮為先做文明有禮的人課堂小結:禮的含義和表現文明有禮的重要性文明有禮是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和民族尊嚴為什么是什么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需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怎么做1.(2024·湖南·中考真題)2023年9月4日,某市發布了文明行為“十小事”,在尊老愛幼、友善待人、講究衛生、勤儉節約、垃圾分類、排隊禮讓、文明出行、愛護公物、綠色上網、健康陽光十個方面,對全市中小學生提出要求。此舉有利于( )①優化文明有禮行為養成機制②培養中小學生文明有禮的好習慣③夯實中小學生各學科的基礎④推進文明素養提升行動不斷深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題干這一舉措主要側重于學生的文明素養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而非學科知識的學習。2.(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這表明( )①我們要注重儀表整潔、舉止端莊②自我評價是認識自己的唯一途徑③他人評價是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④我們要重視書本知識更注重實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自我評價不是認識自己的唯一途徑,我們還可以通過他人評價、與他人的比較等途徑認識自己。題干中的話語未涉及重視書本知識更注重實踐的內容。3.(2024·山東臨沂·中考真題)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溝通橋梁。也許好好說話不一定會直接讓事情變好,但一定不會讓事情變壞,是選擇雪中送炭還是雪上加霜,有時就是一句話的事。從中我們可以領悟到(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B.人之相知,貴在知心C.孤則易折,眾則難摧D.良言一句,溫暖如春D與題干主旨不符。重點在于相互了解,而非關于語言的作用。與題干語言的重要性無關。4.材料解析題: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很多人都會選擇出國旅游。但是隨著出境旅游的人數越來越多,我們從各種新聞報道中也可以看到,對于中國人的負面報道也越來越多。主要表現是:在旅游景點大,喧嘩,不排隊,不遵守秩序,過馬路闖紅燈,在景區刻字留名等不文明行為。有些外國景點甚至用中書寫了“不得大聲喧嘩”“不得在店內吃東西”的提示牌。(1)你認為中國游客中的不文明行為讓你感到最心痛的是什么?(2)有人說:“是否文明禮貌是個人私事,無足輕重。”這種說法對嗎?請簡要說明。(3)對“中國式不文明旅游”說“不”,青少年應該如何做?(1)損害國家的形象和民族的尊嚴。(2)說法錯誤。因為文明有禮是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3)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賞他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