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9 古詩二首 同步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9 古詩二首 同步教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19 古詩二首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能背誦這兩首古詩。
4.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課文。
3.想象畫面,感受山寺的高聳入云和草原的高遠遼闊。
第1課時
《夜宿山寺》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導入新課,理解詩題
1.同學們,老師帶大家走進一段視頻。(出示課件1:懸空寺的視頻)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看出這是建在什么地方的樓嗎?
2.這座樓就是山西懸空寺的藏經樓,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這兒游玩,寫下了一首詩:《夜宿山寺》。(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指導讀“宿、寺”兩個字。
4.(再讀課題)你從課題中明白了什么?(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廟里。)
板塊二 初讀古詩,隨文識字
1.自讀要求。
(1)第一次讀:自讀古詩,圈畫出詩中的6個生字,讀準字音。
(2)第二次讀:同桌互讀古詩,一人讀,一人聽,聽字音是否讀正確,詩句是否讀通順,不正確的互相教一教。
(3)第三次讀:同桌合作讀,一人讀前2個字,一人讀后面3個字,試著讀出節奏。
2.展示讀,指名讀,強調易錯字音。
(1)辰:翹舌音、前鼻音。帶有“辰”這個部件的字,大多都帶有“en”的音,如“晨、震”。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2)驚:后鼻音,形聲字。根據部首理解字義;擴詞:吃驚、驚嚇、驚慌。
3.教師范讀,讀出五言詩的節奏與韻律。
4.學生再次練習朗讀,讀出恰當的停頓。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5.指名朗讀,師生評價。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學生自讀、互讀等,充分發揮學習共同體的優勢,使學生的學習更富有主動性。在識字環節,利用規律歸類識字,強化認識形聲字的特點。
板塊三 想象畫面,了解詩意
1.觀察課文插圖。
說一說:山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畫面感受“樓之高,人之小,天之近”。
2.學習第1、2句。
(1)隨文識記“?!?。
①我們在哪些地方看見過這個字?(出示各種帶有“危”字的標識牌、警示語等圖片)
學生讀一讀,了解“危”現在大多指“危險”的意思。
②出示“?!钡男∽中危荷厦鏋椤叭恕保虚g是“山崖”,下面呈腿骨節形,整個字形代表著人站在山崖上,“?!北玖x表示“高”?!拔恰奔础案邩恰?。
③借助小篆字形記憶“?!?,并指導書寫:危,斜刀頭居上居中,“廠”橫畫在橫中線上方,不要寫成橫鉤,里邊筆畫橫折鉤的鉤尖抵在豎中線上。
④學生描紅,練寫,教師展評。
(2)理解“高百尺”。(板書)朗讀詩句,全班交流:哪些詩句讓你感受到了山中寺廟的樓之高?
①引發質疑:1米等于3尺,這座樓真的有33米、差不多11層樓那么高嗎?
②討論小結:“百尺”是虛指,這里運用夸張的手法,形容樓很高。
③詩句拓展:結合李白其他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白發三千丈”來理解“高百尺”。
④指導朗讀:請看著畫面,讀出寺廟高聳入云的感覺。(強調“危”和“高”)
(3)理解“摘星辰”。(板書)
①理解:“星辰”的“辰”是日、月、星的總稱。(課件出示夜晚的天空)
②想象畫面:假如此刻你也站在這高樓上,放眼遠眺,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③情境描述:詩人站在“危樓”之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李白的想象是多么奇妙。
④表演讀:誰能帶著動作讀讀這句?指名表演讀,教師指導:強調讀“高、可”時聲音響亮些,突出樓的高聳入云和摘星辰的輕而易舉。
3.學習第3、4句。
(1)繼續體會“樓之高”。(出示不敢語、恐驚天人)
①提問:在一個繁星點點的夜晚,站在高聳入云的樓上,看到美妙的景色,詩人本該詩興大發,大聲吟誦,為何卻“不敢高聲語”?從這兩句詩中,你又體會出什么?
②隨文識記“恐”“驚”。
引導發現:這兩個字偏旁之間有怎樣的聯系?課件出示“心”的篆體,加深理解心字底與豎心旁都跟人的心情有關。
③理解:恐驚——擔心驚動。天上人——天上的神仙。
小結:這句詩更加說明樓很高,似乎與天相連。(板書:不敢語、恐驚天人)
④比較詩中出現的兩個“高”所表達的情感。
“危樓高百尺”中的“高”形象地描繪了寺廟高樓的高聳入云,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說明寺廟高樓的高度;“不敢高聲語”中的“高”描寫詩人說話時聲音的大小,不敢大聲說話,恐怕驚動了天上的神仙,進一步說明樓高與天近。
(2)指導朗讀。模仿詩人此時的神態,抓住“不敢、恐驚”,輕聲朗讀,語調要輕、要低,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4.指導方法,背誦古詩。
(1)教師說詩意,學生讀相應的詩句。
(2)借助板書背誦:“高百尺、摘星辰、不敢語、驚天人”寫出了山寺“危樓”的高,抓住這些詞語,對照插圖試著背一背整首詩。
(3)想象背誦:把自己想象成詩人,身在山寺的高樓上,想象畫面背誦。
(4)學生練習背誦,指名背誦,全班齊誦。
5.小結:一個普通的夜晚,一座普通的高樓,在李白的筆下,變得那么巧妙而生動,這就是想象的魅力。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圖和文的結合,聯系生活經驗和字理落實“隨文識字”。緊抓主題“樓之高”理解詩意,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初步感知夸張的手法和李白詩作浪漫的特色。
板塊四 觀察漢字,指導書寫
1.多媒體播放“敢、驚”的書寫動畫,引導觀察:一看結構,二看比例,三看字的筆順、關鍵筆畫及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引導交流。
敢:左右寬窄相當,左低右高,反文旁首筆的撇尖落在豎中線上,底部撇高捺低。注意與“取”的區別。
驚:左窄右寬,“口”在橫中線部位,第六筆豎在豎中線上。
3.教師范寫,提示書寫要點。
4.學生描紅,練寫,教師展評。
【設計意圖】寫字要逐步變“老師教”為“學生學”,寫前的觀察要指導學生觀察的方向,寫后的對照要緊扣之前觀察和提醒的要點,在“看”和“寫”的實踐中提高書寫能力。
板塊五 課外拓展,實踐探究
1.背誦古詩。把《夜宿山寺》背給家人或朋友聽。
2.根據自己對詩意的理解,想象畫面,畫一幅簡筆畫,并將《夜宿山寺》抄寫在旁邊。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繪畫表現對詩意的理解,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檢查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同時很好地體現了語文的綜合性、實踐性。
板書設計
夜宿山寺
樓高 高百尺 摘星辰
危樓               想象
夜靜 不敢語 驚天人
第2課時
《敕勒歌》
課時目標
1.認識“似、廬”等6個生字,會寫“蒼、?!钡?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敕勒歌》。
3.結合插圖,想象畫面,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草原高遠遼闊的意境。
教學過程
板塊一 情境導入,走進意境
1.視頻出示草原風光,配上背景音樂《天堂》。
2.引導交流:你能用一兩句話描述看到的景色嗎?(天真藍,草原真遼闊,牛羊成群,多美的畫卷?。。?br/>3.教師介紹: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北方草原上有一個游牧民族叫敕勒族,他們以草原為家,以放牧為生。我們今天要學的《敕勒歌》是他們民族的一首民歌,也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給我們描繪了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歌。
4.板書詩題“敕勒歌”,齊讀。
【設計意圖】從草原風光導入新課,讓學生直觀感受草原之闊、物產之豐,為后面學習詩歌奠定感情基礎。同時作品的簡要介紹,有助于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板塊二 初讀古詩,感知意境
1.讀詩歌。
(1)自由讀:自讀古詩,圈畫出詩中的6個生字,讀準字音。
(2)合作讀:同桌互讀古詩,一人讀,一人聽,聽字音是否讀正確,詩句是否讀通順,不正確的互相教一教。
(3)示范讀:教師范讀,學生注意聽,說說聽出了怎樣的節奏。(出示課件)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4)指名讀:學生練讀后,指名朗讀。(相機糾正字音和停頓)
①強調易錯字音:“似、蒼”讀平舌音,“廬、籠”讀邊音。
②見:讀“xiàn”,教師引導學生看注釋,簡單了解古代沒有“現”,“見”就是“現”,在這里是“出現、顯露”的意思,不讀“jiàn”。
③教讀“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注意讀好停頓。
(5)齊讀:讀出節奏,讀出停頓。
2.知大意。
(1)再讀詩文: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用圓圈圈畫出來。
(2)古詩填空,相機理解詞語。
敕勒( 川 ),( 陰山 )下,天似( 穹廬 ),( 籠蓋 )四野。
天( 蒼蒼 ),野( 茫茫 ),風吹草低( 見 )牛羊。
(3)相機理解和識記字詞。
①川:平地。敕勒川: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
②陰山:山脈的名稱,敕勒族牧民居住的草原就在陰山腳下?!瓣帯钡姆戳x詞為“陽”。
③穹廬:圓圓的氈帳大屋頂。(出示圖片)你能用換偏旁的方法識記“廬”嗎?
④“籠蓋”的近義詞是什么?(籠罩)這個詞你們會用什么方法來識記?(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識記,如做手勢等)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倍嘈问降睦首x,更便于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同時,讀中識字、釋義,為詩歌的理解掃清了障礙。
板塊三 文圖結合,感悟意境
1.學習第1、2行詩句。
(1)出示“敕勒川,陰山下”,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如果讓你來畫“敕勒川”與“陰山”的位置,你會怎么畫?(緊扣“下”一詞)
(2)“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想象理解,體會情感。
①你能給“似”換個意思相近的詞語嗎?
似:好像、像、如。天似穹廬,或天像穹廬、天如穹廬。
②“似”是個多音字,它的另一個讀音為“shì”,組詞:似的。
③結合“穹廬”的圖片,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天空像牧民們居住的圓圓的氈帳大屋頂,籠罩著四面的原野。
④體會情感:敕勒族人用自己最親近的生活居所來比喻天空,從中你體會到什么?(他們對自己家園的熱愛)
(3)指導朗讀:讓學生做手勢模仿穹廬籠蓋四野的樣子,帶上動作讀,體會大草原的遼闊。
2.學習第3、4行詩。
(1)體會“天蒼蒼,野茫茫”。
①(課件出示草原圖)提問:你會想到課本上的哪一句詩?(天蒼蒼,野茫茫)
理解:天蒼蒼指天藍藍的,晴空萬里。野茫茫指草原無邊無際。
②識記“蒼、茫”。
發現特點:2個字都是草字頭、上下結構。
注意要點:“蒼”下面是“倉”不是“侖”;“茫”要注意“氵”一定被“艸”覆蓋住。
同音字的區分:“?!迸c“忙”“芒”的辨析組詞。
③聯系生活實際,借助圖片復現“蒼、茫”,體會“蒼蒼、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時的不同含義。
天蒼蒼——天空藍藍的?!    ∫懊C!盁o邊無際。
白發蒼蒼——頭發白白的。 大海茫?!蠛o邊無際。
松柏蒼蒼——松柏綠綠的。 云海茫?!旗F濃厚看不清楚。
(2)理解“風吹草低見牛羊”。
①和同桌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②你從表示動作的詞中感受到什么?(草很高,很茂盛,牛羊成群,草原很富饒)
③引導學生感受這句話的靈動之美?!按?、低、見”讓安靜的畫面變得鮮活、生動起來。
3.配樂,讓學生閉眼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歌中描繪的美景。
【設計意圖】“隨文識字”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利用詞語復現的方式強化生字字形的識記,并理解字義。學生通過想象畫面,理解詩意,從而感受到草原的遼闊富饒,體會到敕勒族牧民的自豪。
板塊四 書寫指導,升華意境
1.觀察漢字,指導書寫。
(1)分類書寫“陰、似、野、蒼、茫”。
左右結構的字:陰、似、野。
上下結構的字:蒼、茫。
(2)多樣書寫。
①教師范寫“蒼、?!保龑W生觀察:“艸”窄、扁,兩個字高度相同?!吧n”的“人”寬、大,橫折鉤的鉤在豎中線上,豎彎鉤不出捺的范圍。“?!弊⒁恻c的位置,豎折的豎段在豎中線上。
②同桌交流“野”的書寫。尤其注意“里”最后一筆橫變為提。
③學生獨立書寫“陰、似”。
(3)集體點評:展示優秀書寫;出示問題個例,糾正;學生再次練寫。
2.播放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對照板書,分男女生誦讀古詩,進一步感受草原的美,體會敕勒族牧民對自己家園的熱愛。
【設計意圖】抓有聯系的“蒼、?!眱蓚€字加以指導,放手讓同桌交流“野”字的書寫,獨立書寫“陰、似”兩個字,根據“指導一扶一放”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最后的誦讀,既是對詩文理解的一種檢查,更升華了古詩的意境。
板書設計
敕勒歌
作業設計
完成對應課時作業。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沟县| 荆州市| 伊宁县| 图木舒克市| 电白县| 太和县| 墨脱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宜良县| 潼南县| 吉木萨尔县| 农安县| 长沙市| 阜南县| 孟村| 绥江县| 岑溪市| 南昌市| 松桃| 石阡县| 定陶县| 清徐县| 周口市| 景谷| 浮梁县| 金阳县| 台中县| 陈巴尔虎旗| 秦皇岛市| 娄底市| 兴山县| 偃师市| 吉林市| 邯郸市| 盘锦市| 贵阳市| 珲春市| 永善县| 大港区| 茂名市|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