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2 狐假虎威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2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以及表演。
3.通過朗讀,了解狐貍狡猾的特點。
4.感悟本文的深刻道理:仰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都是沒有能力的表現。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掌握文中出現的多音字。
2.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理解成語“狐假虎威”的意思。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 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1.(出示狐貍和老虎的圖片)圖上畫的是什么動物?
2.狐貍和老虎之間會發生什么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板書課題)
3.指導讀題目中的生字,解釋意思。(假、威)
4.齊讀課題。
板塊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本課要求掌握的字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特別難讀的詞句,可以反反復復多讀幾遍。讀完后,想想課文的大概意思。
(2)檢查初讀情況。
①認讀字詞。(分組依次出示)讀一讀,說說你的發現。
第一組:扯 爪 神 豬 受 食
第二組:扯著嗓子 松開爪子 神氣活現 野豬 受騙 尋找食物
指名認讀第一組生字,注意讀準翹舌音。隨后出示第二組詞語,加以鞏固,同時強調讀好“嗓子、爪子”等輕聲的詞語。
第三組:一轉 納悶
第四組:搖頭擺尾 半信半疑 東張西望 撒腿就跑 信以為真
第三組詞語注意讀準多音字的字音,讓學生組詞,結合語境,體會多音字在不同的意義下讀音不同。“轉”表示改變方向或位置時,如“轉彎、轉身”,讀“zhuǎn”;表示圍繞一個中心運動時,如“轉圈子、轉筆刀”,讀“zhuàn”。“悶”表示心情不好時,如“納悶、煩悶”,讀“mèn”;表示不透氣,空氣不流通,不吭聲時,如“悶熱、悶聲悶氣”,讀“mēn”。讀第四組詞語,初步感受四字詞語的意思。
②讀好長句子。
·狐貍眼珠子骨碌碌一轉,扯著嗓子問老虎:“你敢吃我?”
·“老天爺派我來做你們百獸的首領,你吃了我,就是違抗了老天爺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膽子!”
·狐貍搖了搖尾巴,說:“我帶你到百獸面前走一趟,讓你看看我的威風。”
指三名學生依次讀狐貍說的幾句話,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尤其讀好問句、感嘆句,并關注狐貍的神態與動作。
2.說內容,知大意。
(1)指名分段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引導學生梳理故事的脈絡。
①故事的起因:老虎逮住了狐貍。
②故事的經過:狐貍蒙騙老虎。
③故事的結果:老虎信以為真。
(2)引導學生用串聯法說說故事的大意。然后從文中找出表示“狐假虎威”意思的一句話,用橫線畫出來。
根據回答出示句子,齊讀句子。
原來,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
【設計意圖】教育家張慶說:“書不讀熟不開講。”在整體感知環節,要盡可能地把字詞句讀準、讀通、讀順,這就需要教師對文中的字詞進行巧妙處理,歸類識記。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時候,要教給學生方法。
板塊三 品詞析句,感受“虎威”
1.從句子中感受老虎的威風。
原來,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動物們都嚇跑的。再讀課文,文中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老虎很厲害、很威風?用“______”畫出來。
(1)抓住描寫老虎動作的句子。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尋找食物。一只狐貍從老虎身邊竄過。老虎撲過去,把狐貍逮住了。
①課件出示句子,指名讀,說一說對“食物”的理解。指導書寫“食物”這個詞,“食”字是上下結構,“人”寬“良”窄。“物”字左窄右寬。
②你從這句話哪些詞語中感受到老虎的威風?用圓圈圈出來,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從老虎的動作“撲”“逮”中,可見老虎的兇猛,而且他非常餓,隨時會把狐貍吃掉。)相機引導學生看課文中的插圖,老虎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副兇狠的樣子。
③你能讀出老虎抓狐貍時的威風嗎?讓學生邊讀邊帶上動作,表演“撲”“逮”,感受老虎動作的敏捷,以及誰落到他手里,誰就會沒命的兇狠。
④你還從課文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虎的威風?
(2)抓住描寫狐貍害怕的詞。(竄)
①誰能給“竄”換個詞?(跑、逃)課文中為什么不用“跑”而用“竄”呢?
②出示“竄”字的字形演變。
體會狐貍看見老虎時嚇得魂飛魄散的樣子。
③指名學生帶上動作讀第1自然段,感受老虎的威風。
④你還從哪里看出老虎的威風?
(3)抓住小動物們的表現。
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獸嚇得撒腿就跑。
①怎樣跑叫“撒腿就跑”?(沒命地跑、飛快地跑、一個勁兒地跑)
②“呀”,是誰在驚叫?想象一下,百獸們見到老虎時的表情會是怎樣的?會尖叫些什么?做些什么?(大吃一驚,嚇得魂飛魄散,飛快地逃命)
③指多名學生反復朗讀這兩句話,感受老虎的威風。
2.借助插圖感受老虎的威風。
(1)出示課文插圖1與第1自然段,圖文對照讀。
(2)出示課文插圖2與第8自然段,圖文對照讀。
【設計意圖】插圖與文本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老虎的威風。再加上在閱讀中識字,在識字中理解,抓住關鍵詞來感受,讓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習”,使理解更加深入。
板塊四 觀察生字,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本節課要求會寫的字“爺、爪、豬”,指名認讀,并練習組詞。
2.學生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相互交流記住生字的辦法,并說說書寫時,應該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爺”與“食”的區別:“爺”的第二筆是點,“食”的最后一筆是長點。
“爪”是獨體字,中間是一豎,不要寫成“瓜”。
“豬”的偏旁是反犬旁,不要寫成提手旁,反犬旁的字一般與動物有關,拓展寫帶有反犬旁的字,如狗、貓等。
3.教師范寫“爪”,邊范寫邊講解。
4.學生進行區別,臨摹。(注意書寫的姿勢及字的美觀)
5.投影儀展示學生第一遍的書寫成果,組織交流反饋,再寫第二遍。
6.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食物、身邊、為什么、爪子、面前、神氣活現、野豬、往常、身后、信以為真。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的識字方式,引導學生個性化識字,在觀察交流中讓學生掌握字的結構及多種識字方法,教師的示范指導側重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食物、身邊”等10個詞語,會寫“就、神、活”3個字。
2.分角色表演故事,并試著把“神氣活現、搖頭擺尾”等詞語的意思表現出來。
3.理解成語“狐假虎威”的意思,體會寓意,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回顧課文,復習鞏固
1.聽寫詞語。同桌相互檢查,改正錯誤的地方,齊讀詞語。
食物 身邊 為什么 爪子 面前 神氣活現 野豬 往常 身后 信以為真
2.回顧課文內容: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說一說:你心目中的老虎是什么樣子的?那狐貍呢?
【設計意圖】一開課便鞏固了上節課所學的詞語,落實了本課詞語書寫的要求。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回顧及對老虎與狐貍的評價,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板塊二 解讀對話,感受“狐猾”
1.學習第2~6自然段,體會狐貍的狡猾。
面對饑餓、兇猛的老虎,狐貍的生命危在旦夕。他被老虎逮住以后怎么樣了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6自然段。
(1)學生輕聲讀第2~6自然段,思考:這一部分,狐貍一共講了幾次話?(三次)應該怎么讀?
(2)品讀第一處。
狐貍眼珠子骨碌碌一轉,扯著嗓子問老虎:“你敢吃我?”
①“眼珠子骨碌碌一轉”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學生做這個動作,想象此時狐貍在干什么。
②聯系生活想象“扯著嗓子”說話時聲音的大小,狐貍為什么要“扯著嗓子問”?教師范讀,引導學生朗讀時把音量放大,把音調提高,把每個字拉長,讀出狐貍虛張聲勢、嚇唬別人的語氣。
③指名讀,齊讀。
(3)品讀第二處。
“老天爺派我來做你們百獸的首領,你吃了我,就是違抗了老天爺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膽子!”
①這句話是在說什么?(狐貍在講老虎為什么不能吃他的理由)引導學生理解狐貍是在用“老天爺”嚇唬老虎。
②指導朗讀:緊扣“老天爺”“派我”“違抗”“命令”“多大的膽子”等關鍵詞。
③邊讀邊想象狐貍說話時的神情與動作,帶上動作再讀。
④指名學生表演讀,教師評議。
⑤指導書寫“就”字。
(4)品讀第三處。
狐貍搖了搖尾巴,說:“我帶你到百獸面前走一趟,讓你看看我的威風。”
①指導朗讀:聯系“搖了搖尾巴”猜測狐貍此時的心理,讀出狐貍得意的語氣。
②比較用詞的準確性。
狐貍搖了搖尾巴,說:“我帶你到百獸面前走一趟,讓你看看我的威風。”
狐貍搖了搖尾巴,說:“我跟你到百獸面前走一趟,讓你看看我的威風。”
為什么不用“我跟你”而用“我帶你”?(更加表現出狐貍拿出百獸首領的架勢,氣派很大,威風凜凜)
③指名讀,師生評議,齊讀。
第三處講狐貍故作鎮靜,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不怕,那你就吃吧!(讓學生想一想,狐貍用什么樣的語氣才能把老虎鎮住、蒙住、騙住)
(5)帶上動物的頭飾,分角色朗讀第2~6自然段。
2.引導學生再找出描寫老虎的話語及動作,感受老虎對狐貍的態度變化。
(1)再讀全文,找出描寫老虎的話語與動作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2)課件出示句子,教師描述故事情節,學生接讀描寫老虎的句子。
·老虎撲過去,把狐貍逮住了。
·“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老虎被蒙住了,松開了爪子。
·老虎跟著狐貍朝森林深處走去。
·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
·老虎信以為真。
(3)思考:老虎為什么會“一愣”?(體會老虎的納悶和遲疑,指導讀出老虎疑惑的語氣)
(4)“老虎被蒙住了,松開了爪子。”發揮你的想象,想一想:這時老虎心里會想些什么?
(5)學生合作討論: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老虎對狐貍的態度有了怎樣的變化?
預設:從想吃狐貍,到“一愣”遲疑,再到“被蒙住了,松開了爪子”,接下來“半信半疑”,最后是“信以為真”,說明狐貍的謊言產生了很好的效果,老虎受騙了。
(6)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
(7)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入情入境地朗讀。
【設計意圖】抓住狐貍的語言,為學生搭建自主閱讀的平臺。帶領學生在語言文字間多走幾個來回,通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自讀自悟,以讀代講,邊讀邊想象,邊讀邊揣摩,從而感受狐貍的狡猾。
板塊三 抓住神態,情景表演
1.表演“狐假虎威”的情景。
(1)默讀第7~8自然段,想一想:下列哪些詞語是寫狐貍的?哪些詞語是寫老虎的?哪些詞語是寫百獸的?
神氣活現 半信半疑 東張西望 都很納悶
搖頭擺尾 撒腿就跑 大搖大擺
①分類后讀一讀。(“半信半疑、東張西望”說明老虎上當受騙了;“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大搖大擺”表現出了狐貍的裝腔作勢和欺騙老虎成功后的得意;“都很納悶、撒腿就跑”是動物們看到老虎后感到害怕的反應。)
②指導書寫“神”和“活”。“神”和“活”都是左窄右寬,提醒學生“神”的偏旁是示字旁,而不是衣字旁。
③“納悶”是什么意思?(疑惑不解)“悶”是多音字,這里讀四聲。百獸為什么納悶?它們納悶的原因是:過去狐貍可沒有這么威風啊,今天他怎么會這么神氣活現起來?走起路來也跟往常很不一樣。
(2)指名表演:請五位同學戴上頭飾,分別扮演狐貍、老虎、兔子、野豬、小鹿。先演一演這7個詞語,再連起來表演這個故事。其他的小朋友當評委,看看他們表演得怎么樣。
(3)教師現場采訪表演的學生。
①你這只狐貍,你為什么要神氣活現、搖頭擺尾?
②你這只老虎,你在東張西望什么?
③兔子,你跑得那么快干什么?你怕誰呀?
2.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1)說一說:課題“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解釋。
出示課件,填空。
原來,狐貍是( 借著 )老虎的( 威風 )把百獸嚇跑的。
(2)明確“假”的意思。(借著、借助)
(3)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設計意圖】本環節很好地落實了課后兩個習題。尤其是學生的角色表演和教師的現場采訪,很好地將詞語理解、詞語感受與表演推向了高潮。
板塊四 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1.回顧整個故事,說一說:百獸害怕的究竟是狐貍還是老虎?
2.揭示寓意。
原來,百獸害怕的是老虎。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
(1)原來,受騙的不只是老虎,還有百獸,他們為什么會上當呢?我們來看:
老虎被蒙住了,松開了爪子。其實他受騙了。原來,__狐貍并沒有什么威風,狐貍騙了他__。
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其實他受騙了,原來,__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__。
狐貍大搖大擺地走過來,跟往常很不一樣,動物們都很納悶。其實他們都受騙了,原來,__狐貍只是故意在老虎面前虛張聲勢,老虎不是來吃他們的__。
(2)“狐假虎威”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人。
3.結合實際說說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狐假虎威”的人。
4.學了這個故事,說說你有哪些收獲。(不要隨便輕信別人的話,也不要隨便欺騙別人,更不要借著別人的勢力去欺壓他人。)
5.課后延伸。
(1)請把課文中解釋“狐假虎威”的句子抄寫下來。
(2)課外閱讀其他的寓言故事或成語故事,想一想自己從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設計意圖】不僅要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對文本的感悟能力,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本環節的教學,就很好地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完成對應課時作業。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