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上25灰雀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的生字詞,會寫“郊”“粉”等生字。2.能找出描寫灰雀的句子,體會列寧和男孩對灰雀的喜愛。3.能帶著問題,邊默讀邊揣摩列寧和男孩對灰雀不同的愛。并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列寧對男孩的尊重與呵護,以及男孩的誠實與天真。4.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對話。教學重難點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內心想法,體會列寧對兒童的尊重和呵護。教學過程活動一:初讀課文,讀清案情1.出示“灰雀”圖片。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鳥嗎?(灰雀)2.介紹灰雀。小型鳴禽,體形如雀,羽色多樣,鳴聲悅耳。群棲在河谷、溪流、樹林中。食物為樺樹、榆樹、柳樹的嫩葉和種子。本文中說的灰雀是紅腹灰雀。在我國東北小興安嶺、烏蘇里江一帶和遼寧、河北等部分地區都能見到。3.引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灰雀”,教師板書課題。4.課前同學們都做了預習,那么誰知道課文寫的是關于誰的故事呢?(列寧和男孩的故事)簡介列寧:列寧(1870—1924),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主義創始人,蘇聯共產黨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主要締造者,領導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當選為第一屆蘇維埃政府即人民委員會的主席。5.按要求讀文。6.詞語檢測。或者 惹火 誠實 胸脯 谷粒 可惜 列寧 仰望 豆渣活動二:厘清課文,了解灰雀失蹤1.默讀課文,勾畫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2.完成灰雀失蹤調查表。學生默讀課文,完成調查表填空。匯報:特點 深紅色胸脯 失蹤地點 郊外的公園里數量 一只 失蹤時間 某年冬天的一天相關人物 列寧、小男孩案件經過有一年冬天 列寧看見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 一只是深紅的。一天 列寧發現胸脯是深紅色的灰雀不見了。一個小男孩說他沒看見。第二天 列寧又看見那只胸脯是深紅色的灰雀飛回來啦活動三:精讀課文,探究失蹤真相1.默讀課文,用橫線勾畫出小男孩說的話,用波浪線勾畫出列寧說的話。2.讀一讀,想一想,他們心里在想些什么。3.小組合作:默讀課文,找出出幫助你探究灰雀失蹤真相的語句。匯報范例:“我找到的句子是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 ,所以我認為灰雀失蹤的真相是 。”的句式說說。預設1:男孩說:“沒……我沒看見。”(1)男孩話語的省略表明什么?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預設:此處的省略號表示說話斷斷續續,表明男孩說話吞吞吐吐。從中能感受到灰雀的失蹤與男孩有關。(2)猜一猜男孩此時的心情怎樣。男孩擔心列寧會責怪他,想說又不敢說。(3)給小男孩的話加上提示語,把這種心情表現出來。男孩(吞吞吐吐地)說:“沒……我沒看見。”男孩(心里有些緊張地)說:“沒……我沒看見。”從中,我可以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抓走了。預設2:那個男孩本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男孩內心是矛盾的。預設3: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引導學生體會男孩的心情:列寧對灰雀的擔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觸動,于是,男孩鼓起勇氣、下定決心,一定要放回灰雀。預設4: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男孩很內疚。4.從哪里能看出列寧喜愛灰雀?預設1: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1)這句話體現了列寧對灰雀怎樣的情感?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這句話體現了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每次”“都要”“仰望”寫出了列寧對三只灰雀的喜愛程度之深。列寧不僅欣賞灰雀,還給它們帶來了食物,進一步寫出了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2)猜一猜列寧此時的想法。多么可愛的小灰雀啊!愿自由快樂永遠伴隨著它們。多么惹人喜愛的小灰雀啊!但愿它們不要受到傷害。預設2: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3)啟發想象:“找遍了”,列寧可能到哪里去找小灰雀呢?預設:紅松樹下、灌木叢邊、草叢里……(4)猜想心情:找了那么多的地方,找了那么長的時間,都沒有找到灰雀,此時他的心情如何呢?預設:列寧擔心小灰雀,心里很緊張。(5)引導:列寧的擔心也是喜愛小灰雀的一種表現。指導朗讀:讀出緊張、擔心的心情。預設3: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問:“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6)猜猜列寧此時心情怎么樣?心里很著急,列寧擔心小灰雀受到傷害。(7)你能通過給列寧的話加提示語來表現這種心情嗎?學生回答,教師相機出示,引導體會。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 )問:“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焦急地、迫不及待地、滿懷期待地)預設4: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8)你從列寧的話中體會到了什么?(對灰雀的擔心。)(9)引導給列寧的話加提示語。(擔心地)預設5: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預設:列寧的“自言自語”表面上是說給自己聽的,實際上是說給男孩聽的。討論:列寧為什么要這樣說?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列寧的話充滿了對灰雀的擔心和惋惜。他之所以這樣說,是想用自己的情緒感染男孩,引導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把灰雀放回來。此時的想法:我要是直接讓男孩把灰雀放了,揭露了他的謊言,會傷到他的自尊心。5.從哪里能看出小男孩喜愛灰雀?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引導學生體會男孩的心情:列寧對灰雀的擔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觸動,于是,男孩鼓起勇氣、下定決心,一定要放回灰雀。活動四:揣摩心理,感受人物品質1. 列寧知道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嗎? 默讀課文第2-13自然段,找出列寧知道真相的證據。抓住“低著頭”體會男孩的不好意思與慚愧。列寧看在眼里,知道男孩已經知道錯了。他不直接問男孩是因為他希望保護男孩的自尊心,體現了列寧對男孩的尊重與愛護。2.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導朗讀。(1)把列寧和男孩在對話中的想法隱藏起來,朗讀時要把人物的語氣和心情表達出來。(2)讀出列寧看破不說破,想幫助男孩改正錯誤的用意。(3)讀出男孩由最初的不敢說,到后來被感動,下定決心要改正錯誤。課堂總結孩子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智慧的列寧和誠實改錯的小男孩組成的一個溫暖的故事。通過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我們明白了列寧和小男孩兩個人不同的做法都源自對灰雀的喜愛。下課!板書設計25灰雀帶著問題默讀列寧 灰雀 小男孩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