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檢測訓練(習題課件)(共7份打包)2024-2025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檢測訓練(習題課件)(共7份打包)2024-2025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簡介

(共33張PPT)
綜合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 物理學的發展歷程,離不開作出過大量貢獻的科學巨匠,以下選項中表述正確的是( B )
A. 亞里士多德認為,運動無需力維持
B. 哥白尼用“日心說”否定了影響人類達千年之久的“地心說”
C. 伽利略是實驗物理學的先驅,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D. 牛頓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理論,推動了物理學科新的發展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 如圖所示,戰斗機在“遼寧”號航母升空,說飛行員是靜止的,所選的參照物是( D )
A. 航母
B. 天空
C. 大海
D. 戰斗機
第2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 在下列實驗情景中,鋼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B )
A. 沿斜面滾下的鋼球 B. 靜止在金屬片上的鋼球
 
C. 在水中下沉的鋼球 D. 在空中自由下落的鋼球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B. 運動的小明比靜止的小明慣性大
C. 扔出去的球向前運動是因為受到慣性
D. 不接觸的物體間也能產生力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 如圖所示,兩塊完全相同的木塊A和B疊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用12N的水平力F拉著木塊B使它們一起做勻速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A、B之間的摩擦力為12N
B. B對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 A對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D. 地面對B的摩擦力為 12N
第5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6. 甲、乙兩名同學在同一條直線上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二人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
A. 通過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時間多
B. 相同時間內甲通過的路程比乙短
C. 運動6s后,甲、乙之間的距離一定是8m
D. 運動6s后,甲、乙之間的距離可能是8m
第6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7. 如圖所示,一個裝滿水的飲料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對底部的壓力為F1,壓強為p1;將飲料瓶倒放在桌面上后,水對底部的壓力為F2,壓強為p2。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B )
A. F1=F2,p1<p2 B. F1>F2,p1=p2
C. F1=F2,p1=p2 D. F1<F2,p1<p2
B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8.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講的是諸葛亮利用若干草船誘敵,最終“借”到了十萬余支箭。關于“草船借箭”的過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識,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 )
A. “借箭”前,草船受到的浮力小于其自身重力
B. “借箭”后,草船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開水的重力
C. “借箭”前后,草船排開水的體積保持不變
D. “借箭”后,草船底部受到水的壓力變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9. 如圖甲,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圓柱體,從盛水的燒杯上方某一高度緩慢下降,圓柱體浸沒后繼續下降,直到圓柱體底面與燒杯底部接觸為止,如圖乙所示是圓柱體下降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F隨圓柱體下降高度h變化的圖像。不計液面的變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
C
第9題
A. 圓柱體的重力為12N
B. 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8N
C. 圓柱體的高度為7cm
D. 圓柱體的密度為1.5g/cm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 奧運會的跳水運動引起了同學們探究的興趣。圖甲是同學們研究跳板的彈力變化的情況現場圖,跳板可簡化為圖乙所示的輕質杠桿,A為支點,跳板左側O點由一豎直輕桿OB將跳板固定在水平面上。設人到跳板左端O點距離為x,OA之間距離為xA,跳板總長為L,下列關于OB中彈力大小F與x的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C )
  
第10題
A B C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1. 如圖所示,三個底面積相等的圓柱形容器內分別盛有A、B、C三種液體,它們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現分別從三個容器內抽出相同質量的液體后,剩余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A、pB、pC的大小關系是( B )
   
第11題
A. pA>pB>pC B. pA=pB=pC
C. pA<pB<pC D. pA=pB>p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2. 如圖所示,材料相同、但橫截面積不同的兩個圓柱形木塊黏合在一起,較粗部分的橫截面積是較細部分的2倍,較細部分的高度是10cm,在水中漂浮時,較細部分有5cm露出水面,當把較細的部分都截掉后,較粗的部分有1cm露出水面,則此木塊的密度為( C )
A. 0.6g/cm3 B. 0.65g/cm3
C. 0.7g/cm3 D. 0.75g/cm3
第12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6分)
13. 如圖是電子水翼沖浪板的照片,沖浪板的上表面粗糙是為了  增大 摩擦力;為了能讓沖浪者和沖浪板露出水面向前運動,沖浪板的A處有類似飛機機翼的裝置,與下表面相比,其上表面所受水的壓強更   小 (選填“大”或“小”)。
第13題
增大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4. 陰霾天氣時空氣中含有大量的細顆粒物,稱為PM2.5,它的運動  不屬于 (選填“屬于”或“不屬于”)分子運動;學校工作人員常在教室里噴灑消毒藥水來消毒殺菌,我們會聞到一股刺激性的氣味,這是  擴散 現象。
不屬于 
擴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5. 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之稱,暑假小林一家乘坐竹筏游覽漓江,他們登上竹筏時,竹筏浸入水中的體積增大,竹筏受到的浮力    ;筏工向后撐竹竿使竹筏前進,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運 動狀 。
 
增大
運動狀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6. 有兩個同種材料做成的圓柱體A和B,A的高度是B的8倍,將A豎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豎直放在A上,如圖甲所示,這時A對地面的壓強與B對A的壓強之比為5∶1,則A與B的重力之比是  4∶1 ;若將A、B倒置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圖乙所示,則A對B的壓強與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是  8∶5 。
4∶1 
8∶5 
第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7. 汽車以10m/s的速度勻速直線前進,司機發現前方路口信號燈變為紅燈,經過0.5s的反應時間后開始剎車,汽車速度v隨時間t變化關系如圖所示,汽車開始剎車后第0.5s時,汽車速度為  5 m/s。圖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該車在對應時間內通過的  路程 。
第17題
5 
路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8. 小明在學校選修課《小牛頓實驗室》上做出了一個張拉結構——懸浮桌,圖中陰影部分A為桌面部分,B為桌子的底架,這兩部分之間僅靠豎直軟繩CD和EF相連。已知A重為40N且左右對稱、質量分布均勻。CD到A的豎直對稱軸以及EF的距離分別為l1=20cm和l2=40cm。經分析可知,軟繩EF對桌面A的作用力大小為  20 N,
方向向  下 (選填“上”或“下”),軟繩CD
對A的作用力大小為  60 N。
20 
下 
60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三、 作圖題(2分)
19. 如圖所示是安檢時傳送帶運行的示意圖,某乘客把一行李箱放在水平傳送帶上時,行李箱在傳送帶上先做加速運動,加速到與傳送帶速度相同時,行李箱隨傳送帶一起做勻速運動,請畫出行李箱做加速運動過程中的受力示意圖。
第19題 第19題答案
第19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四、 實驗探究題(共20分)
20. (8分)物理社團活動中,同學們用注射器做了三個小實驗。如圖甲,用注射器抽水,水在  大氣壓 的作用下被“吸入”注射器筒;如圖乙,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觀察到燒瓶內剛停止沸騰的水再次沸騰,這是因為瓶內氣壓減小,水的沸點  降低 ;如圖丙,用注射器向兩個漂浮在水中的乒乓球之間快速噴水時,兩個乒乓球會相互  靠近 (選填“靠近”或“遠離”);如圖丁,注射器里面裝有乙醚蒸氣,向左推動活塞會出現液態乙醚,乙醚蒸氣是通過  壓縮體積 的方式被液化的。
     
第20題
大氣壓 
降低 
靠近 
壓縮體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1. (6分)小金同學在便利店看到店員打包湯料的過程:先將一個塑料袋套在紙杯里(近似看作一個圓柱形容器),如圖所示,然后在塑料袋中加入湯料,當在塑料袋中加入一定高度的湯料后,提起塑料袋,紙杯也隨塑料袋一起被提起靜止在空中。
第2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為了探究原因,他查閱資料后得知:當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存在相對運動趨勢時,接觸面之間會產生一個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個力就是靜摩擦力;物體間的靜摩擦力存在最大值,稱為“最大靜摩擦力”,其大小與接觸面材料和壓力大小有關,并找到如表數據:
接觸面材料 木板-木板 橡皮-鑄鐵 壓力大小/N 2 4 6 2 4 6
最大靜摩擦力/N 0.8 1.6 2.4 1.6 3.2 4.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分析比較表中最大靜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變化情況,可得到的初步結論是當接觸面材料相同時,  壓力越大,最大靜摩擦力越大 。
(2) 由圖可知,塑料袋對紙杯的靜摩擦力方向  豎直向上 。
壓力越大,最大靜摩擦力越大 
豎直向上 
接觸面材料 木板-木板 橡皮-鑄鐵 壓力大小/N 2 4 6 2 4 6
最大靜摩擦力/N 0.8 1.6 2.4 1.6 3.2 4.8
第2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 請結合所學知識及上述信息,分析當塑料袋內加入足夠高的湯料后,紙杯能被提起并靜止在空中的原因:  紙杯受到的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靜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 。
紙杯受到的豎直向下的重力
和豎直向上的靜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2. (6分)小亮在生活中發現木塊總浮在水面上,鐵塊卻沉入水底,由此他提出了兩個問題。
問題1:浸入水中的鐵塊是否受到浮力?
問題2: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為此他設計并完成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第2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圖(b)(c)中彈簧測力計示數均小于圖(a)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說明浸入水中的鐵塊  受到 (選填“受到”或“不受到”)浮力。
(2) 做  (a)(c)(d) (選填字母)三次實驗,是為了探究鐵塊浸沒在水中時所受浮力大小是否與深度有關。
(3) 做(a)(d)(e)三次實驗,是為了探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得到的結論是  在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物體所受浮力越大 。
受到 
(a)(c)(d) 
在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
物體所受浮力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五、 計算題(共16分)
23. (8分)如圖甲所示,用滑輪組勻速提起一個重為400N的物體,在豎直方向勻速上升了一定高度,人拉繩的力為250N。(不計繩重及各種摩擦)
(1) 若動滑輪自重為G動,物體重力為G,繩子拉力為F。請你以圖甲中的動滑輪為受力物體,在圖乙中畫出受力情況,并結合二力平衡知識推導出F和G、G動之間的關系式。
第2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解:如圖乙所示,動滑輪受到兩股繩子對它向上的拉力、向下的重力、向下的拉力的作用。在使用滑輪時,每股繩子所受的拉力都是相等的,由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F可知,動滑輪受到的向上的拉力的合力F合上=2F。將繩子與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因繩重忽略不計,物體所受的重力為G,所以當勻速提升動滑輪時,繩子對動滑輪向下的
拉力F拉=G,則動滑輪受到的向下的力的合力F合下=G+G動。
由二力平衡知識可知,F合上=F合下,即2F=G+G動,則F=
第23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 結合上面結論計算出圖甲中動滑輪的重力。
解:由F=可得,G動=2F-G=2×250N-400N=10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4. (8分)如圖所示,棱長為10cm的正方體塑料塊,漂浮在水面上時,有的體積露出水面,如圖甲所示。將塑料塊從水中取出擦干凈后放入另一種液體中,并在塑料塊表面上放一重為3N的石塊,靜止時,塑料塊上表面恰好與液面相平,如圖乙所示。(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g取10N/kg)
  
第2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圖甲中塑料塊靜止時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和塑料塊的重力分別是多少?
解:圖甲中塑料塊靜止時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p=ρ水gh=1.0×103kg/m3 ×10N/kg××10×10-2m=600Pa;圖甲中塑料塊排開水的體積V排=V=×(10×10-2m)3=6×10-4m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圖甲中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ρ水gV排=1.0×103kg/m3 ×10N/kg×6×10-4m3=6N,正方體塑料塊漂浮,G塑料=F浮=6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 圖乙中液體的密度是多少?
解:根據圖乙的狀態,則F浮'=G塑料+G石=6N+3N=9N,塑料塊恰好浸沒時,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V=(10×10-2m)3=1×10-3m3,由 F浮=ρ液gV排得,圖乙中液體的密度ρ液===0.9×103kg/m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共32張PPT)
第六章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 下列有關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 至少兩個物體才能產生力的作用
B. 一個物體也能產生力的作用
C. 力能脫離物體而存在
D. 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一定產生力的作用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2023年9月24日,中國隊員在賽艇女子輕量級雙人雙槳決賽中奪冠,斬獲杭州第19屆亞運會首金。如圖所示,賽艇的槳可視為杠桿,下列工具正常使用時,與槳屬于同類杠桿的是( A )
第2題
A
A. 筷子 B. 瓶起子
C. 核桃夾 D. 榨汁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構建思維導圖是整理知識的重要方法。如圖是小明復習摩擦力知識時構建的思維導圖,適合放在圖中②處的例子是( C )
A. 做引體向上時,要把手汗擦干
B. 運動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紋
C. 使用橡皮擦擦除字跡時要用力
D. 給機器設備滴加潤滑油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如圖所示,園藝工人在修剪枝條時,常把枝條盡量往剪刀的軸處靠近,這樣做是為了( D )
A. 增大動力臂,能夠省力 B. 增大阻力臂,方便使用
C. 減小動力臂,方便使用 D. 減小阻力臂,能夠省力
第4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 學校要舉辦陽光運動會,進行拔河比賽,關于本次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選力量大的同學,體重小不要緊
B. 運動員需要準備底面花紋比較深的鞋子
C. 手拉繩子的力大于繩子拉手的力
D. 輸贏雙方運動員受到地面摩擦力一樣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 如圖所示,該裝置處于靜止狀態。若不計滑輪重、繩重及一切摩擦,物體的重力分別為G1和G2,則G1∶G2等于( A )
A. 1∶2 B. 2∶1 C. 1∶1 D. 無法判斷
第6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 一根粗細均勻的鉛絲,將其右側對折,用線懸掛,恰好可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所示,此時懸點左側與右側鉛絲重力大小相比( B )
A. 左側更大 B. 右側更大
C. 一樣大 D. 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8. 如圖為用起子開瓶蓋,下列杠桿能正確解釋這一現象的是( B )
A B C D
第8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9. 同學們模仿中藥房的戥秤制作桿秤,用筷子做秤桿,用鉤碼做秤砣,用細線將秤盤系在A點。當不掛秤砣且秤盤上不放物體時,在O點提起提紐,秤桿水平平衡;當秤盤上放100g物體、秤砣移到B點時,秤桿再次水平平衡,如圖所示。在O到B兩條刻度線之間均勻地畫上49條刻度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自制桿秤的每一格約表示2.08g
B. 若稱一定量中藥時B點一端翹起,應減少中藥使秤桿恢復水平平衡
C. 如果秤砣磨損,那么測量結果會比真實質量小
D. 將提紐移到O點右側可以增大桿秤的量程
第9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0. 如圖所示,物體甲、乙疊放在水平地面上,在5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甲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5N
B. 甲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 乙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5N
D. 乙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第10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
11. 如圖所示,運動員對撐竿施力的同時,撐竿也對運動員施力,但這兩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前者改變了撐竿的  形狀 ,后者改變了運動員的  運動狀態 。
第11題
形狀 
運動狀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2. “嫦娥六號”探測器于2024年6月2日著陸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進行采樣,“嫦娥六號”探測器在降落月球實施制動減速時,要將發動機噴管朝向  前 (選填“前”或“后”)方,使探測器減速的施力物體是  燃氣 (選填“燃氣”或“噴嘴”)。
前 
燃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3. 彈簧測力計在使用前要注意觀察指針是否指在  零刻度線 上,來回拉動掛鉤無異常后,將石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靜止時如圖所示,掛鉤對彈簧的拉力大小是  3.6 N。
第13題
零刻度線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4. 工地上,某工人使用一個定滑輪勻速提升重為300N的建筑材料(不計繩重和摩擦),則工人的拉力為  300 N。
第14題
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5. 如圖所示,在某場冰壺比賽過程中,當運動員將冰壺推出去后,冰壺在向前滑行的過程中,若所接觸的冰面越來越粗糙,則冰壺滑行時所受的摩擦力將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第15題
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6. 如圖甲,媽媽和小明坐在蹺蹺板的兩側,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將其簡化成圖乙所示的杠桿,不計杠桿自重的影響,若小明的質量為15kg,則媽媽的質量為  60 kg。
第16題
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7. 桿秤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如今中藥房仍在使用。如圖所示,已測得刺五加藥材的質量是120g,其中OB=3OA,若不計秤桿自重,接下來要測30g的人參片,需要將秤砣向B點的   (選填“左”或“右”)側移動。
第17題
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三、 作圖題(4分)
18. 如圖所示,杠桿處于平衡狀態,畫出球A所受重力的示意圖(重心在球心處)和力F的力臂L。
第18題 第18題答案
第18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四、 實驗探究題(共28分)
19. (8分)物理興趣小組利用彈簧測力計、質量未知的鉤碼等器材,探究物體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第19題
(1) 用  托盤天平 測出鉤碼的質量。
(2) 測量鉤碼重力前,應將彈簧測力計
在  豎直 (選填“水平”或“豎直”)
方向調零。
托盤天平 
豎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把鉤碼懸掛在豎直的彈簧測力計上,當彈簧測力計和鉤碼都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等于 (選填“等于”或“不等于”)鉤碼所受的重力的大小。
(4) 實驗小組測出多個鉤碼的質量和重力
后,根據測量數據作出的G-m關系圖像如
圖所示。分析數據表明:物體所受的重力跟
它的質量成  正比 (選填“正比”或“反
比”)。
等于 
正比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0. (10分)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
(1) 請在圖甲中畫出F1的力臂L1。
第20題
(2) F2的力臂L2為  10.0 cm。當F2的大小為1N時,F1豎直向上拉杠桿,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F1=  0.5 N。
10.0 
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小明學過杠桿知識后自制了一根桿秤(自重不計),如圖乙所示。要想增大桿秤的測量范圍,你有哪些方法?  換用質量更大的秤砣(合理即可) (寫出一種方法即可)。小明猜想制作的桿秤刻度是均勻的,請你通過推理證實: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m1___________g·OA=m2g·OB,則有OB=·m1,因為OA和m2均為定值,所以OB和m1__成正比,因此制作的桿秤刻度是(寫出推理過程,
涉及的物理量用圖中字母表示)。
換用質量更大的秤砣
(合理即可)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m1g·OA= m2g·OB,
則有OB=·m1,因為OA和m2均為定值,所以OB和m1成正比,因此制
作的桿秤刻度是均勻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1. (10分)某同學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a: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猜想b: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壓力有關。
猜想c: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有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為了驗證猜想,該同學利用彈簧測力計、兩個完全相同的木塊、木板、玻璃板、細線等器材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4次操作。玻璃板和木板固定,每次操作均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度勻速向右拉動木塊,第1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3N,第2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6N,第3次和第4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均為1.2N。
 

第2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 比較第2次和第3次操作,可驗證猜想  b 是否正確;比較第3次和第4次操作,可驗證猜想  c 是否正確。
(2) 該同學查閱資料發現,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壓力大小的比值反映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稱為動摩擦因數,則木塊與玻璃板間的動摩擦因數跟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之比為  1∶2 。
b 
c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小明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
示,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塊疊放在木板上,
細線一端連接木塊,另一端連接固定的拉力傳
感器。向右拉動木板,水平細線的拉力大小通
過拉力傳感器的示數顯示。
① 實驗過程中,  不需要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勻速拉動木板。
② 小明認為拉力傳感器的示數反映的是木板與桌面間的滑動摩擦力大小,你認為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不正確,拉力傳感器的示數反映的是木塊與木板間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
不需要 
不正確,拉力傳感器的示數反映
的是木塊與木板間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第2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五、 計算題(共18分)
22. (8分)工人用如圖所示裝置將質量為90kg的貨物勻速提升2m,此過程中拉力的大小為400N,機械中摩擦力及繩重忽略不計。(g取10N/kg)
(1) 求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及動滑輪的重力。
解:由圖可知,承擔貨物繩子的段數n=3,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3×2m=6m;貨物重力G=mg=90kg×10N/kg=900N,機械中摩擦力及繩重忽略不計,由F=(G+G動)可得,動滑輪的重力G動=nF-G=3×400N-900N=300N
第2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若工人自身質量是60kg,則用此裝置最多能提起多重的貨物?
解:工人的體重G人=m人g=60kg×10N/kg=600N,工人對繩端的最大拉力大小等于工人的重力大小,即F最大=G人=600N,所以用此裝置提起貨物的最大重力G最大=nF最大-G動=3×600N-300N=1500N
第2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3. (10分)一根粗細均勻的木棒AB斜靠在豎直墻壁上,墻壁光滑,地面粗糙。木棒受到的重力G=240N,墻壁對木棒的彈力為FA,如圖甲所示。
(1) 為求解FA的大小,請在圖甲中選擇合適的支點,確定動力和阻力,并作出動力和z阻力的力臂。
第23題 第23題答案
解:設木棒AB的中點為C,即為木棒的重心,選取B點為支點,G為動力,FA為阻力,動力臂L1和阻力臂L2如圖甲所示
第23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圖甲中OA=3m,OB=4m,求FA的大小。
解:由圖甲中幾何關系可知,L1=OB=×4m=2m,L2=OA=3m,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得,GL1=FAL2,則豎直墻壁對木棒的彈力FA===160N
第2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現讓木棒的傾斜程度改變一些,如圖乙所示,木棒仍能靜止斜靠在墻上。請分析墻壁對木棒的彈力大小的變化情況。
第23題 第23題答案
解:如圖乙,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得,GL1'=FA'L2',則豎直墻壁對木棒的彈力FA'===G××,當α減小時,OB'減小,OA'增大,則減小,即墻壁對木棒的彈力減小
第23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共31張PPT)
第七章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 “神舟十八號”飛船與核心艙對接完畢后,相對核心艙靜止的( A )
A. “神舟十八號”飛船
B. 在艙外太空行走的航天員
C. 月球上的“嫦娥五號”著陸器
D. 火星上的“祝融號”火星車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質量為0.4kg的電燈懸掛在電線上靜止不動,g取10N/k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 電燈受到的重力為4N
B. 電燈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體是電線
C. 電燈受到的重力和電線對電燈的拉力大小不相等
D. 電燈受到的重力和電燈對電線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小申坐電梯回家時,電梯勻速上升。若他對電梯的壓力為F1,電梯對他的支持力為F2,他受到的重力為G,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D)
A. F1>G B. F2>G
C. F1和F2是平衡力 D. F2和G是平衡力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關于力和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跳高運動員騰躍到最高點時,速度為零,所受合力也為零
B. 游泳運動員手臂向后撥水,獲得向前的推力,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被拋出的籃球仍能繼續向前運動,是因為受到慣性的作用
D. 被運動員舉起的杠鈴在空中靜止不動,杠鈴的重力和杠鈴對運動員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 如圖甲所示,風扇靜止掛在天花板上,不計吊桿的重,風扇和吊桿的受力示意圖如圖乙所示,則( B )
第5題
A. F1與F2是一對平衡力 B. F1與G是一對平衡力
C. F2與F3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 F3與G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 2023年9月24日,我國運動員在女子賽艇項目比賽中摘得杭州第19屆亞運會首枚金牌。如圖所示是她們比賽中奮力劃槳前行的一個畫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以地面為參照物,賽艇是運動的
B. 槳對水的力和水對槳的力是一對平衡力
C. 賽艇的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D. 連續劃槳使賽艇不停地前進,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第6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 在體育測試中,小明同學擲實心球的場景如圖所示,圖中a點是球剛離開手的位置。球從a點上升到最高點b后下落到地面c點,然后滾動到d點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球從a點上升到b點,是因為球受到手的推力作用
B. 球在b點的速度為零
C. 若球在b點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則球將做勻速直線
運動
D. 球從c點運動到d點停止,說明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第7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8. 甲、乙二人從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其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 )
A. 0~10min,甲通過的路程大于乙通過的路程
B. 0~30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 10~20min,以乙為參照物,甲是靜止的
D. 20~30min,甲、乙二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第8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9. 如圖所示,托架上有兩個磁環,同名磁極相對,上面的磁環懸浮著。托架靜止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若托架重為1N,每個磁環重為2N,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D )
A. 1N B. 3N C. 4N D. 5N
第9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0. 小明學了力學知識后,他用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F,拉動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如圖甲所示,并測出了物體的速度大小,繪制了乙、丙兩圖像,圖乙表示拉力F與時間t的關系,圖丙表示物體的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結合已知條件及兩圖像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D
第10題
A. 當t=0.5s時,物體靜止,拉力小于摩擦力
B. 當t=2s時,物體受力平衡
C. 當t=2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3N
D. 當t=3.5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2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4分)
11. 某導航衛星在進入地球同步軌道后,以地面為參照物,該衛星是靜止的,這說明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  相對 (選填“相對”或“絕對”)的。
相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2. 如圖所示,在一輛表面光滑且足夠長的小車上,有質量為m1和m2的兩個小球,兩個小球隨車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忽略空氣阻力,當小車突然停止時,兩小球  不會 (選填“會”或“不會”)相撞。
第12題
不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3. 質量相等的甲、乙兩同學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場上相對而立,甲用60N的力推乙,如圖所示。甲對乙的推力與乙對甲的推力是一對  相互作用力 (選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第13題
相互
作用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4. 某同學練習排球墊球時,排球離開胳膊后能夠繼續向上運動,是因為排球具有  慣性 ,排球的重力為2.7N,在豎直上升的過程中,某時刻所受空氣阻力大小為0.5N,方向豎直向下,此時排球所受合力大小為  3.2 N。
慣性 
3.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5. 某省開展“送教下鄉”活動,運送圖書、教具的貨車和教師乘坐的客車從同一地點沿同一路線前往同一目的地。客車比貨車晚出發0.5h,貨車速度為40km/h,客車速度為60km/h,兩車均做勻速運動,且同時到達,則貨車行駛的時間是  1.5 h。當貨車行駛時,以  貨車司機(合理即可) 為參照物,貨車是靜止的。
1.5 
貨車司機(合
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6. 如圖,兩棋子靜止疊放在水平面上,上方棋子受力  平衡 (選填“平衡”或“不平衡”)。用尺快速水平擊打下方棋子,由于上方棋子具有  慣性 ,其位置幾乎不變。當下方棋子飛出后,上方棋子受  重 力的作用而下落。
第16題
平衡 
慣性 
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7. 小明從家前往科技館,整個過程中有步行,也有騎行,其全程的s-t圖像如圖所示。已知騎行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大,則他騎行的路程為  3150 m,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3.75 m/s。
第17題
3150 
3.7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三、 實驗探究題(共28分)
18. (12分)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物體從斜面上滑下過程中速度的變化。

第18題
(1) 實驗中使斜面保持較小的坡度,是為了便于測量  時間 。
時間 
(2) AC段距離為80cm,B為AC中點,測得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的時間為1.4s,從A點運動到C點的時間為2.0s,根據以上數據可以判斷vAB  < vB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為使測量更準確、數據更直觀,用位置傳感器進行實驗,得到的v-t圖像與圖乙中  ③ 相似。

第18題
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撤掉金屬片,讓小車從A點自由滑下,發現小車在水平木板上滑行一段距離停止,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 。在木板上鋪上薄玻璃板,讓小車仍從A點自由滑下,發現小車在玻璃板上滑行的距離更  遠 。由此推理:若小車運動時不受阻力,它將做
 勻速直線 運動。
運動狀態 
遠 
勻速直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9. (10分)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車。
(1) 實驗時要固定斜面,并將小車從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目的是  使小車在滑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 。
使小車在滑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分析圖中運動情況可知:小車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離最短,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減小得越  快 (選填“快”或“慢”)。
  
第19題
(3) 從實驗現象可推理,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運動的小車將在水平面上做  勻速直線運動 。
快 
勻速直線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如圖丙,若實驗中小車僅在木板上滑行時滑出了右端,則  不需要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重做本實驗以獲取可靠的證據。
第19題
(5) 在本實驗中,“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反映的是  B 。
A. 小車所受阻力值的大小
B. 阻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情況
C. A、B選項均正確
不需
要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0. (6分)為研究作用在物體上的兩個力滿足什么條件時,才能使物體處于平衡狀態,進行如下實驗。
(1) 選用輕薄塑料片代替小車作為實驗研究對象的原因是  減小研究對象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
減小研究
對象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將圖中靜止的研究對象轉到虛線位置,松手后發現研究對象發生轉動。據此可以得出結論:作用在物體上的兩個力需要滿足的條件是
 在同一直線上 ,物體才處于靜止狀態。
第20題
(3) 實驗中通過改變  鉤碼的質量 來驗證力的大小相等是否為力的平衡的條件。
在同一直線上 
鉤碼的質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四、 計算題(共18分)
21. (6分)某汽車的重力是1.6×104N,在一次測試中,該汽車在平直的路面上1min內勻速行駛了1800m,受到的阻力是車重的。求:(g取10N/kg)
(1) 汽車運動的速度大小。
解:汽車運動的速度v===30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汽車受到的牽引力大小。
解:汽車受到的阻力f=G=×1.6×104N=1.6×103N,因為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所以汽車受到的牽引力等于阻力,F=f=1.6×103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2. (4分)如圖,用水平向左的力F把物塊推靠在豎直的墻壁上靜止,請推證:豎直墻面受到的壓力F'等于推力F,即:F'=F。
第22題
解:物塊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F與豎直墻面對物塊的彈力F彈是一對平衡力,F=F彈;豎直墻面受到的壓力F'與豎直墻面對物塊的彈力F彈是一對相互作用力,F'=F彈,故F'=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3. (8分)某司機駕車在直線道路上勻速前行,發現正前方30m處突發事故,司機經0.4s反應后踩下剎車,剎車后車繼續向前滑行2s,在事故點前9m的位置停下。汽車全過程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圖像如圖所示。
(1) 求在反應時間內汽車通過的路程。
解:由圖可知,汽車勻速前行的速度v=15m/s,在反應時間內汽車通過的路程s=vt=15m/s×0.4s=6m
第23題
(2) 求從踩下剎車到車停下,汽車的平均速度。
解:從踩下剎車到車停下,汽車行駛的路程s'=30m-6m-9m=15m,汽車的平均速度v'===7.5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若司機飲酒導致反應時間是平時的3倍,通過計算說明他能否在事故點前停車。
解:若司機飲酒導致反應時間是平時的3倍,則t″=3t=3×0.4s=1.2s,在反應時間內汽車通過的路程s″=vt″=15m/s×1.2s=18m;反應時間內汽車通過的路程,再加剎車距離s總=s″+s'=18m+15m=33m>30m,所以他不能在事故點前停車
第2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共30張PPT)
第十章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 寒冷的冬天即將過去,春天來了,鮮花怒放。“花氣襲人知驟暖”說明( C )
A. 分子間存在引力 B. 分子間存在斥力
C. 分子的熱運動與溫度有關 D. 分子間存在空隙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如圖所示,關于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第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A. 圖甲:墨水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擴散得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
B. 圖乙: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0mL,說明分子間只有引力沒有斥力
C. 圖丙:讓注射器吸入適量的水,堵住注射器口,用力推活塞,發現水很難被壓縮,說明液體分子間沒有空隙
D. 圖丁:讓注射器吸入適量的空氣,堵住注射器口,用力推活塞,發現容易壓縮,說明氣體分子間沒有作用力
答案: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如圖所示,粒子a由粒子b、c構成,各粒子的帶電情況如表所示,則b是( A )
第3題
粒 子 a b c
帶電情況 帶正電 帶正電 不帶電
A. 質子 B. 原子 C. 電子 D. 原子核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下列說法符合盧瑟福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的是( A )
A. 電子繞原子核高速旋轉
B. 原子核內的質子帶負電
C. 原子核幾乎占據了整個原子的體積
D. 核外電子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如圖,甲、乙、丙三個相同的燒杯中盛有等量、等溫的水,用一支滴管分別在水面、水中、水底滴一滴紅墨水,記錄整杯水變紅所用的時間。這項活動要探究的問題是紅墨水擴散快慢是否( B )
     
第5題
B
A. 與墨水滴的大小有關 B. 與滴墨水的位置有關
C. 與燒杯的容積有關 D. 與水的溫度有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 原子結構和太陽系很相似,如果將二者類比,那么太陽系中和電子相對應的是( C )
A. 空間站 B. 太陽
C. 地球 D. 月球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 下列示意圖中,能反映宇宙、銀河系、太陽系之間大小關系的是( C)
A B C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已知某病毒的直徑約為10-7m,原子的直徑約為10-9m。下列微粒由大到小排列正確的是( C )
A. 病毒 原子 夸克 原子核 中子
B. 原子 病毒 中子 原子核 夸克
C. 病毒 原子 原子核 中子 夸克
D. 原子 中子 原子核 夸克 病毒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關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認識中正確的是( B )
A. 將綠豆和小米混合后總體積變小,是因為分子間存在空隙
B. 物理學家湯姆孫發現了電子從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C. 根據銀河系的直徑大約為8萬光年,可知光年是時間單位
D. 宇宙自形成起就有固定結構,不會隨時間膨脹和演化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 20世紀初,科學家在探索物質結構的歷程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最終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驗證了以下哪個原子結構模型( C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4分)
11. 中國的茶文化在古代已名揚世界。如圖所示,泡一杯茶,我們能聞到淡淡的茶香,這屬于  擴散 現象;用開水泡茶出茶色更快,這是因為分子的  熱 運動快慢與溫度有關。
第11題
擴散 
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2. 圖中氣體容易被壓縮,說明氣體分子間空隙較  大 (選填“大”或“小”),但壓到一定程度就壓不動了,說明分子間存在  斥力 。
第12題
大 
斥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3. 如圖所示為分子間作用力與距離關系的圖像,r0表示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時分子間的距離,F斥表示斥力曲線,F引表示引力曲線,F合表示合力曲線。當r>r0時,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  引力 。
第13題
引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 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常用來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但小亮覺得也可能是大氣壓力把兩塊鉛柱擠壓在一起使之難以分開,于是他想在真空罩內重做這個實驗,如圖乙所示。當逐漸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氣時,若兩塊鉛柱被重物拉開了,則說明兩塊鉛柱難以分開是因為它們受到了  大氣壓力 的作用;若兩塊鉛柱仍然沒有被重物拉開,則說明它們難以分開是因為它們受到了  分子間引力 的作用。
第14題
大氣
壓力 
分子間引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 如圖所示,向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滿酒精,封閉管口。反復翻轉玻璃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觀察到水和酒精的總體積變小,說明構成物質的分子間存在  空隙 ;加注酒精過程中,能明顯聞到酒精的氣味,說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
第15題
空隙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6. 我們生活在廣袤的宇宙空間里,太陽是  銀河系 中千億顆恒星中的一顆,人類生活的地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  3 條軌道上運行。目前太陽系發現的有  八 大行星。
銀河系 
3 
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 實驗探究題(共26分)
17. (10分)如圖所示為同學們在學習分子動理論時做過的一些實驗。
第17題
圖c:將紅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擴散開來。
圖d:將兩個底面干凈、平整的鉛塊緊壓在一起,兩個鉛塊就會結合在一起,下面吊一個較重的物體也不會將它們拉開。
圖a:濃硫酸銅溶液與清水的初始界面十分
清晰,幾天之后,兩種液體混合均勻了。
圖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觸水面,發現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圖a和圖c兩個實驗的實驗現象的形成原因相同,實驗表明:分子處在  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中 。圖a為盡快達到實驗目的,實驗過程中  不可以 (選填“可以”或“不可以”)攪動量筒里的液體。
(2) 圖b和圖d兩個實驗的實驗現象的形成原因相同,實驗表明:分子之間存在  引力 。
(3) 圖c為盡快達到實驗目的,可以用
 熱 (選填“冷”或“熱”)水進行
實驗,原因是分子的熱運動與   溫度 
有關。
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中 
不可以 
引力 
熱 
溫度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8. (10分)在“走進分子世界”探究選擇一種分子模型的活動中,張老師向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染成紅色的酒精直至充滿,可以觀察到分層現象[圖(a)]。用食指堵住管口,將玻璃管反復翻轉,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發現剛開始時管內出現大量小“氣泡”逐漸聚集成一個大“氣泡”,“氣泡”上升時會越來越大[圖(b)]。最后張老師松開手,發現玻璃管被“吸”掛在食指上[圖(c)]。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將酒精染成紅色,是為了  便于觀察實驗現象 。
(2) “氣泡”越來越大,說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總體積  小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總體積;此實驗  能 (選填“能”或“不能”)說明分子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
便于觀察實驗現象 
小于 
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為了便于學生了解分子模型,張老師分別用細顆粒小米和大顆粒鷹嘴豆分別裝滿兩個杯子[圖(d)],接著將小米和鷹嘴豆混合后再分裝,發現裝不滿兩杯[圖(e)],該實驗  模擬 (選填“模擬”或“證明”)了分子之間有空隙,這里張老師運用了  類比 (選填“控制變量”“轉換”或“類比”)的方法。
模擬 
類比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9. (6分)(1) 在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特點時,某同學觀察到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現象,圖  甲 (選填“甲”或“乙”)是水沸騰時氣泡上升過程大小變化的情況。
   
第19題
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如圖丙所示,某同學用滴管向一個裝有水的燒杯中滴入一滴紅墨水,一段時間后,可以看到  紅墨水在水中擴散 ,這屬于擴散現象。
第19題
紅墨水在水中擴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四、 簡答題(共20分)
20. (6分)做作業時,為什么使用透明膠帶能把錯誤的地方粘去?操作時往往要用力把膠帶抹一下使之與紙緊貼,這樣能粘得干凈些,為什么?
解:膠帶能把錯誤的地方粘去,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抹一下是使膠帶與紙分子間距離變小,相互作用力變大,能粘得干凈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1. (6分)我國自主研發的“嫦娥號”和“祝融號”已分別成功登陸月球和火星。未來人們對宇宙的探索會不斷深入,假如你是航天員,你想登陸宇宙中的哪顆星球,并希望發現什么?(舉出一例即可)
解:假如我是航天員,我想登陸火星,探索火星表面附近大氣壓的大小(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8分)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帶正電)轟擊金箔實驗。結果發現: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角度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
(1) 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原子核 ,該結構帶  正 電。
原子核 
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  B 。
A. 原子的質量是均勻分布的
B. 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C. 原子內部有一個體積特別大的中心結構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究經歷了三個過程,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你認為原子結構為下列中的  C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共31張PPT)
階段素能測評(第六~八章)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 下列工具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A )
A. 鑷子 B. 天平 C. 瓶起子 D. 核桃夾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 寧揚城際鐵路將于2026年全線通車,全長約58km,快車全程用時約30min,則快車全程平均速度約為( C )
A. 54km/h B. 77km/h
C. 116km/h D. 190km/h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 下列關于力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D )
A.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離開物體就沒有力
B. 一個受力物體同時也一定是施力物體
C. g=9.8N/kg表示質量為1kg的物體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是9.8N
D. 一只手就可以施力,說明一個物體也可以產生力的作用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 搭乘扶梯上行時,如果以扶梯為參照物,下列說法中不恰當的是( C)
A. 地面是運動的 B. 站立的人是靜止的
C. 扶梯是運動的 D. 急行的人是運動的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 如圖所示,力F作用在A點,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現將F從Fa位置逐漸轉到Fb位置,并保持杠桿始終在水平位置平衡,則F的大小在這個過程中的變化是( D )
A. 一直增大 B. 一直減小
C. 先增大后減小 D. 先減小后增大
第5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6. 如圖,小球從A點靜止釋放,擺動至B點時,此刻速度為0。若小球運動到B點瞬間,細繩突然斷裂且小球受到的所有力都消失,小球將( D )
A. 沿軌跡1運動 B. 沿軌跡2運動
C. 沿軌跡3運動 D. 在B點靜止不動
第6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7. 如圖所示,利用流體中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的原理的是( C )
     
第7題
A. 圖甲:將氣球按壓在釘板上,氣球沒有破裂
B. 圖乙:將氣球放在里面有熱氣的瓶口上,氣球被吞了進去
C. 圖丙:向氣球中間吹氣,兩球靠攏
D. 圖丁:打開氣球口向后噴氣,氣球向前運動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8. 如圖所示,圖(a)是小車甲運動的s-t圖像,圖(b)是小車乙運動的v-t圖像,由圖像可知( B )
 
第8題
B
A. 甲、乙都由靜止開始運動
B. 甲、乙都以2m/s的速度勻速運動
C. 甲、乙兩車運動5s所通過的路程不同
D. 甲車速度越來越大,乙車速度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9. 小敏利用如圖甲所示的高腳玻璃杯做實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C)
 
第9題
C
A. 紙片被擊打后迅速飛出,雞蛋卻落入杯中,這是因為雞蛋具有慣性
B. 輕敲杯口,聽到聲音的同時看到水面出現波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C. 改變杯內水量,敲擊杯子發聲時的音調改變,這是由于杯壁的振幅改變引起的
D. 用裝滿水的玻璃杯做如圖乙所示的“覆杯實驗”,可以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 在“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實驗中,實驗現象如圖所示,U形管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表示探頭所在位置的液體壓強越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第10題
A
A. 比較甲、乙兩圖,可得出結論:在
同種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B. 比較甲、丙兩圖,可得出結論:在
不同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C. 比較乙、丙兩圖,可得出結論:液體密度越小,壓強越大
D. 比較甲、丙兩圖,可得出結論: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1. 如圖是兩邊管子粗細相同、足夠高的連通器,其水平細管足夠長,中間有一個可無摩擦移動的活塞。剛開始活塞固定不動,兩管液面相平,左管液體是煤油,右管液體是水。現松開活塞,重新穩定后(ρ煤油=0.8×103kg/m3,ρ水=1.0×103kg/m3)( A )
A. 右管液面下降1cm
B. 右管液面下降2cm
C. 右管液面比左管低3cm
D. 左右液面一樣高
第11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2. 如圖所示,將重為150N的甲物體用細繩掛在輕質杠桿的A端,杠桿的B端懸掛乙物體,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乙物體所受重力為30N,AO∶OB=1∶3,甲物體的底面積為0.2m2,g取10N/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甲物體對杠桿的拉力為10N
B. 杠桿對甲物體豎直向上的拉力為60N
C. 甲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750Pa
D. 水平地面對甲物體的支持力為60N
第12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6分)
13. 拔火罐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疼痛等功效。如圖所示,拔火罐時,用火加熱玻璃罐內部后迅速扣在皮膚上,玻璃罐在  大氣壓 的作用下“吸”在皮膚上。請列舉一個生產、生活中應用該原理的實例:  用吸管吸飲料(合理即可) 。
第13題
大氣壓 
用吸管吸飲料(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4. 小雅將兩個完全相同的橡膠吸盤對接后用力擠壓,排出里邊的空氣,用力很難將它們拉開,說明吸盤外部大氣壓強  大于 (選填“大于”或“小于”)吸盤內部氣壓,小雅想要將兩吸盤分開,請你為小雅提供一條可行的建議:  在吸盤上戳一個小孔(合理即可) 。
大于 
在吸盤上戳一個小孔(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5. 如圖,底面積不同的圓柱形容器A、B放在水平桌面上,兩容器中水的深度相等,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則pA  = pB;已知B容器底面積為50cm2,總重為8N,B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  1600 Pa。
第15題
= 
16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6. 如圖,用6N的力握住總重為1.5N的水杯,使水杯在豎直方向上靜止不動,若握力增大到8N,則手與水杯之間摩擦力的大小為  1.5 N。
第16題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7. 芳芳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探究(不計彈簧測力計的重力)。當水平向左的拉力F=10N時,物體B水平向左勻速運動(B足夠長),彈簧測力計示數為4N且保持不變,此時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4 N,物體B對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為  6 N。
第17題
4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8. 健身步道上的坐式劃船訓練器如圖所示。人坐在座板上,用始終與把手垂直的力緩慢向后將把手拉至身體兩側,此過程中,拉力大小變化情況是  變小 。若要增加訓練強度,應將配重盤向  a (選填“a”或“b”)端移。
第18題
變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9. 如圖所示為一個水滴(用黑點表示)下落過程的示意圖,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B位置,所用的時間為0.2s,依據公式v=   可計算出這個過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為  100 cm/s。
第19題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三、 作圖題(2分)
20. 如圖所示,輕質杠桿OA能繞O點轉動,請在杠桿中的A端畫出使輕質杠桿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F及其力臂的示意圖(要求保留作圖痕跡)。
第20題 第20題答案
第20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四、 實驗探究題(共16分)
21. (4分)如圖所示,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選擇如下器材:長木板、棉布、木塊、砝碼、彈簧測力計等進行實驗。
     
第21題
(1) 比較圖中  甲、乙 兩次實驗可知,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2) 實驗中發現圖丙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比圖甲中的大,由此得出結論:當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  粗糙 ,滑動摩擦力越大。
甲、乙 
粗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2. (6分)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第22題
(1) 讓小車從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滑下,實驗通過觀察  小車滑行的距離 來反映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 由實驗現象可知,小車在  木板 (選填“棉布”或“木板”)表面上運動時,速度減小得慢。
小車滑行的
距離 
木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 下列對此實驗的分析或推理正確的是  B 。
A. 實驗中運動的小車會停下來,說明運動要靠力來維持
B. 如果小車在水平面運動時不受阻力,它就不會停下來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3. (6分)學習“液體壓強”時,老師展示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輝輝同學觀察實驗后,得出結論:深度越大,水的壓強越大,水噴出的最遠距離就越大。下課后,輝輝將自己的結論告訴老師,老師表揚了輝輝愛思考的好習慣,然后和輝輝一起到了實驗室,另找一個礦泉水瓶,在側邊扎了兩個小圓孔C和D(圓
孔A、B、C、D的直徑相同),
并進行了以下實驗:觀察得到
sC<sD。
第2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現已知hC<hD,則pC  < pD。
(2) sC'和sD'分別為現在噴在木板上的最遠距離,sC'  > sD'。
(3) 輝輝同學的結論是否正確?請說出你的判斷和理由:  不正確;沒有控制水流下落高度相同,不能通過噴出的距離顯示壓強的大小,不能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 。
< 
> 
不正確;
沒有控制水流下落高度相同,不能通過噴出的距離顯示壓強的大小,不
能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五、 計算題(共20分)
24. (9分)如圖所示是一款輕質懸掛式晾衣桿,OA為
晾衣桿,AB為懸線,已知懸線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20N,
在懸線拉力F1的作用下,晾衣桿保持水平平衡。已知OA
=1m,OC=0.5m,在C點懸掛衣物的質量為2kg。求:
(g取10N/kg)
(1) 懸掛衣物的掛鉤對杠桿的作用力FC。
解:衣物的重力G=mg=2kg×10N/kg=20N,懸掛衣物的掛鉤對杠桿的作用力FC=G=20N
第2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 懸線拉力F1的大小。
第24題答案
解:力臂是指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畫出F1和FC的力臂,如圖所示 由數學知識可知,拉力F1的力臂L1=OA=×1m=0.5m,杠桿水平平衡,因為FC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其力臂等于OC的長,即LC=OC=0.5m,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F1×L1=FC×LC,即F1×0.5m=20N×0.5m,則F1=20N
第2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1分)“蛟龍”號在探測海洋時,從水面開始沿豎直方向勻速下潛,第20s時潛至300m的深度并懸停在此處。這時“蛟龍”號向海底發射一束超聲波,經過3.8s后收到信息。(超聲波在海水中的速度取1500m/s,海水密度ρ海水取1.0×103kg/m3,g取10N/kg)
(1) 求“蛟龍”號下潛的速度。
解: “蛟龍”號下潛的速度v===15m/s
25
(2) 海底處液體壓強是多少?
解:由v=可知,超聲波3.8s傳播的路程s1=v聲t1=1500m/s×3.8s=5700m,此時“蛟龍”號與海底的距離s2=s1=×5700m=2850m,海底的深度h=s2+s=2850m+300m=3150m,海底處液體壓強p=ρ海水gh=1.0×103kg/m3×10N/kg×3150m=3.15×107Pa
25
(3) 若“蛟龍”號在300m深度處水平前進一段距離后,又以原來的下潛速度勻速下潛并同時發射超聲波,經過3.6s接收到回聲信號,請計算該處的深度。
解:由v=可知,超聲波3.6s傳播的距離s3=v聲t2=1500m/s×3.6s=5400m,“蛟龍”號3.6s下潛的距離s4=vt2=15m/s×3.6s=54m,發射超聲波時“蛟龍”號到海底的距離h'===2727m,該處的深度h總=s+h'=300m+2727m=3027m
25(共32張PPT)
第九章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 下列情境中的物體,不受浮力的是( D )
A. 水中下沉的石塊 B. 空中上升的氣球
C. 海中航行的輪船 D. 遨游太空的衛星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重6N的鐵球浸沒在裝滿水的杯中后,溢出了4N的水,則鐵球受到的浮力是( C )
A. 10N B. 6N C. 4N D. 2N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如圖所示,體積相同的兩圓錐體浸入水中,則兩圓錐體受到的水的壓力差相比( C )
A. 底面朝下時受到的壓力差較大
B. 底面朝上時受到的壓力差較大
C. 底面朝上和朝下時受到的壓力差一樣大
D. 無法比較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高速鐵路動車組的速度可達250km/h。當動車組高速列車經過時,若人離鐵軌太近容易被吸進鐵軌,應特別注意安全。從物理學的角度看,這是因為高速行駛的列車與人之間的( B )
A. 空氣流速增大,壓強增大 B. 空氣流速增大,壓強減小
C. 空氣流速減小,壓強增大 D. 空氣流速減小,壓強減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如圖所示,新鮮雞蛋沉在盛有純水的燒杯底部,若要其上浮,則可加(已知ρ酒精<ρ植物油<ρ純水<ρ濃鹽水)( D )
A. 酒精 B. 植物油
C. 純水 D. 濃鹽水
第5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 甲、乙兩相同的燒杯中裝有體積相等的兩種液體,靜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將同種材料制作的實心物體A、B分別放入兩燒杯中,靜止時液面等高,如圖所示,則( A )
第6題
A
A. A的重力大于B的重力
B. A受到的浮力小于B受到的浮力
C. 甲杯中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杯中液體的密度
D. 甲杯和乙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 質量為m0的杯子,裝入適量的水后放在水平的電子秤上,如圖甲;接著把草莓輕放入水中,草莓漂浮,如圖乙;然后用細針將草莓輕壓入水中,如圖丙;水均未溢出,電子秤示數依次為m1、m2、m3,不計細針體積。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C )
     
第7題
C
A. 圖甲中,水對杯底的壓力為(m1-m0)g
B. 圖乙中,草莓的質量為m2-m1-m0
C. 圖丙中,草莓排開水的體積為
D. 圖丙中,細針對草莓的壓力為(m3-m2-m0)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宋朝的懷丙利用浮船打撈鐵牛,展現了我國古人的智慧。如圖為打撈過程示意圖,先將陷在河底的鐵牛和裝滿泥沙的船用繩索系在一起,再把船上的泥沙鏟走,鐵牛就被拉起,然后把船劃到岸邊,解開繩索卸下鐵牛,就可將鐵牛拖上岸。船在圖中甲、乙、丙三個位置所受浮力分別為F甲、F乙、F丙,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 )
A. F甲=F乙=F丙
B. F甲>F乙>F丙
C. F甲=F乙>F丙
D. F甲<F乙<F丙
第8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在傳統農耕文化中,勞動人民一般采用“鹽水選種”的方法挑選種子,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種子上浮過程中鹽水對種子的壓強變大
B. 漂浮的種子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C. 下沉的種子密度比鹽水的密度大
D. 沉底的種子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
第9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 將新鮮度不同的甲、乙兩雞蛋放入盛有水的杯中,靜止時的狀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若甲、乙體積相等,甲受到的浮力小
B. 若甲、乙質量相等,甲受到的浮力小
C. 向杯中加鹽水后,乙受到的浮力變大
D. 向杯中加酒精后,乙受到的浮力變大
第10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6分)
11. 我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萬米深處多次成功坐底,標志著我國在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奮斗者”號在水下5000m時,潛水器上0.1m2的表面上受到海水的壓力為  5_.5×106 N(ρ海水=1.1×103kg/m3,g取10N/kg)。如果繼續下潛,潛水器所受浮力將  不變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5.5×106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2. 如圖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懸掛一個實心柱體,將它浸入水中靜止時,其上表面恰好與水面相平。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N,柱體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2N,則柱體受到的浮力為   N,其密度是  2___.0
kg/m3。(ρ水=1.0×103kg/m3,g取10N/kg)
第12題
2 
2.5×1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3. 如圖,一長方體物塊漂浮在水面上時,物塊露出水面的體積是總體積的;當它漂浮在另一液面上時,浸入液體的體積是總體積的。水和液體對物塊下表面的壓強分別為p1和p2,則p1  = (選填“>”“<” 或“=”)p2,杯中液體的密度是  1.2×103 kg/m3。(物塊質量分布均勻,且不吸水和另一液體)
第13題
= 
1.2×1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 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制作了一個簡易密度計,分別放入盛有不同液體的兩個容器中,靜止時液面相平,如圖所示,密度計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F甲  = F乙,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甲  < p乙。(選填“>” “<”或“=”)
 
第14題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 小明洗菜時發現體積較大的土豆沉入水底,體積較小的西紅柿浮于水面,土豆受到的浮力  大于 西紅柿受到的浮力;他想測量土豆的密度,用細線將土豆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示數為2.4N,再將其浸沒在水中,測力計示數為0.4N,則土豆的密度是  1.2 g/cm3。
大于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6. 如圖甲所示,使圓柱體緩慢下降,直至其全部沒入水中,整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F與圓柱體下降高度h變化關系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則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2 N;圓柱體剛好浸沒時,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是  1000 Pa,圓柱體受到的浮力是  2 N。(g取10N/kg,忽略圓柱體下降過程中液面高度的變化)
第16題
2 
1000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 實驗探究題(共22分)
17. (4分)小芳發現家中的一串珍珠項鏈能沉在水底,樂于探索的她想測量這串項鏈的密度。受到“曹沖稱象”故事的啟發,她利用如圖所示的器材和足量的水(含取水工具,水的密度為ρ0)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如下:
① 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記下體積V1。
② 將項鏈浸沒在量筒的水中,記下體積V2。
③ 往大水槽中加入適量的水,使裝有項鏈
的小桶漂浮在水槽的水面上,并標記水面
在小桶上的位置。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請你幫小芳完成實驗:
(1) 寫出步驟③之后的實驗步驟和需要測量的物理量:④   取 出項鏈,往小桶中加水使桶外水面達到所標記位置,用量筒測出小桶中水的體積V3 。
(2) 珍珠項鏈的密度:ρ項鏈=  (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
取出項
鏈,往小桶中加水使桶外水面達到所標記位置,用量筒測出小桶中水的
體積V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8. (8分)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明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金屬塊的重力如圖A所示,然后將金屬塊緩慢浸入液體中不同深度(液體均未溢出),并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第18題
(1) 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1 N。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分析比較圖A、B、C、D可知,浮力大小與物體  排開液體的體積 有關。分析比較圖A、E、F可知,浮力的大小還與  液體密度 有關。
(3) 分析實驗數據可知,F中液體密度  小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排開液體
的體積 
液體
密度 
小于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D、E兩圖,彈簧測力計示數不變,說明  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
(5) 實驗中選用不同液體進行了多次實驗,其目的是  尋求普遍規律 (選填“尋求普遍規律”或“多次實驗求平均值減小誤差”)。
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
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尋求普遍規律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9. (10分)為了探究浮力的相關規律,小明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探究:
         
第19題
(1) 通過比較  ABCD 四幅圖的數據,可知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AB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在圖C的操作中,如果將石塊的位置緩慢下降一些,使其浸沒在水中的深度增加且不觸底,石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  不變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 另一小組在圖C的操作中,將石塊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驟操作正確,則  能 (選填“能”或“不能”)得到與(1)相同的結論。
不變 
能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結合圖中信息可知,圖F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2.2 N,圖E中鹽水的密度為  1.2×103 kg/m3。
2.2 
1.2×103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四、 計算題(共22分)
20. (6分)小明測量某金屬塊的密度時,用托盤天平測量金屬塊的質量,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a)所示;用量筒和水測量金屬塊的體積,相關信息如圖(b)所示。求:(g取10N/kg,ρ水=1.0×103kg/m3)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金屬塊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解:金屬塊體積V=60mL-40mL=20mL=20cm3=2×10-5m3;由阿基米德原理知,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1.0×103kg/m3×10N/kg ×2×10-5m3=0.2N
(2) 金屬塊的密度。
解:據圖(a)可知,此天平標尺的分度值是0.2g,故此時金屬塊的質量m=50g+20g+10g+5g+1.6g=86.6g=0.0866kg,其密度ρ===4.33×103kg/m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1. (8分)實心的鋼鐵會沉在水底,而鋼鐵造的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針對這種現象,同學們使用橡皮泥進行了探究。如圖甲所示,把一塊質量為90g、體積為60cm3的橡皮泥投入水中,橡皮泥沉底;如圖乙所示,把橡皮泥捏成一艘小船,橡皮泥小船漂在水面。求:(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 這塊橡皮泥沉入水中時所受的浮力。
解:橡皮泥沉入水中時所受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60×10-6m3=0.6N
第2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橡皮泥小船漂浮時排開水的體積。
解:橡皮泥小船漂浮時受到的浮力F浮'=G總=mg=90×10-3kg×10N/kg =0.9N;橡皮泥小船漂浮時排開水的體積V排'== =9×10-5m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根據上面的計算,說一說用鋼鐵造的船能浮在水面上的道理。
解:用鋼鐵造的船是空心的,增大了排開水的體積,增大了浮力,使船能浮在水面上
第2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8分)大西洋、印度洋海水的密度關系為ρ大西洋>ρ印度洋;若有一艘體積為5000m3的潛艇,從印度洋駛向大西洋。(ρ大西洋=1.05×103kg/m3,g取10N/kg)
(1) 此潛艇在大西洋20m深處有一個50cm2的觀察口,求觀察口玻璃受到海水的壓力。
解: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可知,觀察口玻璃受到海水的壓強p=ρ大西洋gh=1.05×103kg/m3×10N/kg×20m=2.1×105Pa,根據p=得,觀察口玻璃受到海水的壓力F=pS=2.1×105Pa×50×10-4m2=1.05×103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求此潛艇在大西洋潛伏時,受到的海水的浮力F浮。
解: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該潛艇在大西洋潛伏時受到的浮力F浮= G排=ρ大西洋gV排=1.05×103kg/m3×10N/kg×5000m3=5.25×107N
(3) 請你利用所學知識推導說明:該潛艇從印度洋潛航至大西洋,其浮力的變化情況。
解:由題知,該潛艇從印度洋潛航至大西洋,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F浮=G排=ρ液gV排,潛艇在海水中的體積不變,又ρ大西洋>ρ印度洋,所以,潛艇從印度洋潛航至大西洋,浮力逐漸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共28張PPT)
第八章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 如圖所示是修筑公路的壓路機,下列措施為了增大壓強的是( A )
A. 碾子質量很大 B. 輪胎很寬
C. 用橡膠制作輪胎 D. 向轉軸加潤滑油
第1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關于壓力和壓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 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B. 物體對支撐面的壓力越大,壓強一定越大
C. 壓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D. 壓力的大小總等于物體重力的大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如圖,把木板放在海綿上,木板上放一裝有水的水杯,靜止時木板保持水平。若水和水杯的總重為G1,木板重為G2,水杯底面積為S1,木板底面積為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水杯對木板的壓力就是水和水杯受到的重力
B. 水杯對木板的壓力和木板對水杯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 水杯對木板的壓強為
D. 木板對海綿的壓強為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 下列有關大氣壓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C )
A. 馬德堡半球實驗有力地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B. 空氣有流動性,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C. 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氣壓強也越大
D. 晴天、陰雨天等天氣變化也會影響大氣壓強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 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關于壓強的描述錯誤的是( C )
 
第5題
A. 圖甲:用吸管喝牛奶利用了大氣壓強
B. 圖乙:泰山山頂的大氣壓強比山腳下的小
C. 圖丙:潛水員在水中上升過程受到的壓強越來越大
D. 圖丁:飛機機翼是利用氣體流速大壓強小的原理設計的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6. 如圖所示,兩端開口的U形玻璃管豎直放置,底部帶有一個閥門K,右管的橫截面積是左管的兩倍,當閥門K關閉時,左、右管中水面的高度分別為2h和h,現將閥門K打開,液面穩定時,右管水面上升的距離是( A)
A. B. C. D. h
第6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7. 某居民樓水塔液面與各樓層水龍頭的豎直距離如圖所示,若ρ水=1.0× 103kg/m3,g取10N/kg,則水龍頭關閉時,c處所受水的壓強為( D )
A. 3.0×104Pa B. 9.0×104Pa
C. 1.0×105Pa D. 1.3×105Pa
第7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8. 一個質量分布均勻的立方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沿圖中虛線將其分割成體積相等的a、b兩部分,并取走a部分。剩下的b部分(未傾倒)對水平地面產生的壓強最大的是( D )
A B C 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9. 黃海海平面是中國高程系統唯一基準面。在青島的黃海海濱矗立著一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零點”雕塑,標志著“高度從這里開始”。這座雕塑高6m,質量約為10t,它的四個支腳處在同一水平面上,每個支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約為250cm2,它對地面的壓強大約是(g取10N/kg)( B )
A. 4×106Pa B. 1×106Pa
C. 1×102Pa D. 1×105Pa
第9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0. 如圖所示,一下部為圓柱形的玻璃瓶,深度為20cm,內封閉有質量為0.30kg的水。將玻璃瓶正放在水平面上時,水對玻璃瓶底部的壓強為900Pa;將玻璃瓶倒放在水平面上時,水對玻璃瓶蓋的壓強為1400Pa。若該玻璃瓶內裝滿密度為0.8×103kg/m3的酒精,則酒精的質量為(g取10N/kg)( B )
A. 0.36kg B. 0.40kg
第10題
B
C. 0.44kg D. 0.48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6分)
11. 如圖所示,甲、乙兩支完全相同的試管內分別裝有質量相等的不同液體,甲試管傾斜、乙試管豎直,兩試管內液面相平。甲試管內的液體密度為ρ甲,液體對試管底部的壓強為p甲,乙試管內的液體密度為ρ乙,液體對試管底部的壓強為p乙,則ρ甲  < ρ乙,p甲  < p乙。(選填“>”“<”或“=”)
第11題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2. 生活中常用如圖所示的吸盤掛鉤來掛毛巾,使用時排盡吸盤內的空氣,吸附在  平整 (選填“平整”或“不平整”)的墻面上,以防止漏氣。若吸盤的橫截面積為2×10-3m2,外界大氣壓為1×105Pa,則排盡空氣后的吸盤受到的大氣壓力為  200 N,吸盤掛鉤不會掉落是因為受到墻壁對它豎直向上的  摩擦 力。
第12題
平整 
200 
摩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3. 如圖甲是裝有自動供水裝置的盆景,在  大氣壓 的作用下可使盆景盤中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圖乙是創意氣壓計,A為玻璃管且上端與大氣相通,B為密閉的厚空心玻璃球,A與B下部相通,該氣壓計  不屬于 (選填“屬于”或“不屬于”)連通器。
   
第13題
大氣壓 
不屬
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4. 如圖甲,向一個空礦泉水瓶中倒入溫水,晃動幾下后將水倒出,迅速擰緊瓶蓋,過一會兒發現瓶變癟了,這是由于  大氣壓 的作用;如圖乙,剪掉瓶底并擰去瓶蓋,打開吹風機在瓶底吹氣,紙條“主動”鉆進瓶口,這是由于空氣中流速大的位置壓強  小 。
   
第14題
大氣壓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5. 取一個瓶子,裝入適量紅色的水,再取一根兩端開口的細玻璃管,在它上面畫上刻度,使玻璃管穿過橡皮塞插入水中,從玻璃管上端吹入少量氣體,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這樣就制成了一個氣壓計,如圖甲。小麗將該氣壓計從5樓帶到1樓的過程中,觀察到玻璃管內水面  下降 ;如圖乙,她又去掉橡皮塞,待水面靜止時,用一支吸管,將管口靠近玻璃管上端,通過吸管向右吹氣,觀察到玻璃管內水面  上升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第15題
下降 

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6. 質量分布均勻的實心正方體A、B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圖甲。將B沿水平方向截取高為h的柱體,并將該柱體疊放在A上,A、B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p隨截取高度h的變化關系如圖乙,則B的密度為  600 kg/m3,A的重力為  6 N。(g取10N/kg)
  
第16題
600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三、 實驗探究題(共26分)
17. (8分)如圖所示,琴琴同學探究壓強與受力面積的關系,得出了一個錯誤的結論。
  
第17題
(1) 誰的壓力大?  兩個相等 。誰的受力面積大?  海綿的大 。(選填“海綿的大”“沙坑的大”或“兩個相等”)
(2) 改進這兩個實驗的意見:  選擇海綿(或沙坑)做實驗 。
兩個相等 
海綿的大 
選擇海綿(或沙坑)做實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對比圖甲,下面的  A 可用來對比探究壓強和壓力大小的關系。
A B C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8. (8分)小明用2mL的注射器、量程為0~10N的彈簧測力計和刻度尺粗略測量大氣壓的值,本實驗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p=   。
步驟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驟二:按如圖所示安裝好器材,水平向右緩慢拉
動注射器筒,當注射器中的活塞  剛被拉動 時,
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5.2N。
第18題
步驟三: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  有刻度部分的 長度為4.00cm。
 
剛被拉動 
有刻度部分的 
步驟四:算出大氣壓強值為  1.04×105 Pa。
1.04×1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同組的小華分析了影響實驗結果的可能因素后,對實驗進行了如下改進:
① 將步驟一改為:先將注射器內抽滿水,再豎直向上推動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這樣便于  排空注射器內的空氣 。
② 取下橡皮帽,重復步驟二的操作,讀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3N,由此可知,此時活塞所受的  摩擦力 (選填“摩擦力”或“大氣壓力”)為0.3N。
小華根據改進后測得的數據,重新計算了大氣壓的值。
排空注射器
內的空氣 
摩擦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9. (10分)在“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因素”實驗中:
(1) 實驗中使用的壓強計如圖甲所示。使用前用手指按壓橡皮膜,是為了檢查壓強計的  氣密性 。實驗中,通過U形管兩側液面的  高度差 來反映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
第19題
氣密性 
高度
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比較乙、丙兩圖,可得結論:不同液體的相同深度處,  液體密度 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第19題
液體密
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① 根據圖丁中1、2和3號管的現象,可得液體壓強大小與  液__體深度 有關。
② 為了探究液體長度對液體壓強有無影響,用4號管和5號管進行實驗。由圖示實驗現象可知,液體壓強與液體長度  無關 。
第19題
液體深度 
無關 
(3) 換用五根一端蒙有相同橡皮膜的玻璃管(粗細相同),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管中加入適量的水,如圖丁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四、 計算題(共18分)
20. (9分)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逐漸提高,在小麥收割的季節里,通常采用如圖所示的收割機。當某農民駕駛空載的收割機在麥田中行駛時,對麥田的壓強為5.3×104Pa,已知該收割機和農民的總重力為1.06×104N。
(1) 求收割機與麥田的接觸面積。
解:收割機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等于自身重力與農民重力之和,即F=G=1.06×104N,收割機與麥田的接觸面積S===0.2m2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由于小麥在夏季收割,為了之后能夠正常播種秋季作物,麥田不能被過分壓實,該收割機在麥田中行駛時對麥田的壓強不能超過1.2×105Pa,則收割機中最多可以裝多少小麥?
解:收割機在麥田中行駛時對麥田的壓強最大為1.2× 105Pa,則收割機對麥田的最大壓力Fmax=pmaxS=1.2× 105Pa×0.2m2=2.4×104N;此時壓力大小等于收割機、農民和小麥的重力之和,則最多可以裝的小麥重力G小麥=Fmax-G=2.4×104N-1.06×104N=13400N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1. (9分)如圖,薄壁容器的底面積為100cm2,質量為0.5kg的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內裝有4.5kg的水,水的深度為40cm。求:(g取10N/kg)
(1) 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解:由p=ρgh可知,水對容器底的壓強p容器底=ρ水gh=1×103kg/m3×10N/kg×0.4m=4×103Pa
第2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
解:由p=可知,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5×103Pa
第2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南省| 海城市| 张家界市| 密山市| 铜鼓县| 澄城县| 福州市| 沙河市| 将乐县| 日土县| 神木县| 龙陵县| 文登市| 西青区| 万宁市| 安丘市| 聂拉木县| 图木舒克市| 曲麻莱县| 炉霍县| 阜宁县| 彝良县| 新巴尔虎左旗| 高雄县| 许昌市| 萨迦县| 赤峰市| 东山县| 荣成市| 莱芜市| 樟树市| 慈溪市| 密山市| 湘西| 浪卡子县| 鹤山市| 育儿| 南丰县| 道孚县| 保亭|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