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十二章復習第十二章 小粒子與大宇宙考點一 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典例1 (2024·濟南天橋期末)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μm的顆粒物,是造成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之一。把它和電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間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以下排列正確的是( B )BA. 分子、PM2.5、原子核、電子B. PM2.5、分子、原子核、電子C. 分子、原子核、PM2.5、電子D. 分子、原子核、電子、PM2.5跟蹤訓練1. 地球、太陽系、電子、原子按空間尺度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 D )A. 太陽系、地球、電子、原子B. 電子、原子、地球、太陽系C. 太陽系、電子、原子、地球D. 太陽系、地球、原子、電子D考點二 原子的核式模型典例2 大千世界,從宏觀到微觀,從天體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驚人的相同規律。如圖所示為太陽系模擬圖,行星們在各自的固定軌道上圍繞恒星太陽運轉,這與 盧瑟福 (選填“湯姆孫”或“盧瑟福”)建立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當于太陽,繞核運動的 電子 就相當于行星。(典例2圖)盧瑟福 電子 2. (2024·廣東)在如圖所示的原子模型中,a是( D )A. 原子核 B. 質子C. 中子 D. 電子(第2題)D跟蹤訓練考點三 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典例3 關于如圖所示的四種情景,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D )D(典例3圖)A. 如圖甲所示,注射器內水的體積很難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著斥力B. 如圖乙所示,兩個鉛塊沒有被重物拉開,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C. 如圖丙所示,將一定量水與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存在空隙D. 圖丁和圖丙實驗操作方法、實驗現象、實驗結論都相同3. 下列對圖中各個實驗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D )(第3題)D跟蹤訓練A. 圖甲中水與酒精混合后實際體積小于它們的體積之和,說明分子間有空隙B. 圖乙中兩塊表面干凈的鉛塊壓緊后能吊起一個重物,說明分子間存在著引力C. 圖丙中用力推活塞時,針筒中水的體積幾乎不變,說明分子間存在斥力D. 圖丁中把中間玻璃板抽掉后兩瓶顏色接近,說明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運動著考點四 物態的微觀模型及特點典例4 (2024·惠州惠東期末)如圖所示的示意圖形象地反映了物質的氣、液、固三態分子排列的特點,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B )(典例4圖)A. 甲是液態 B. 乙是固態C. 丙是氣態 D. 甲、乙、丙均是固態B提示本題考查物質三種狀態的微觀特征,要求記住三種不同狀態分子排列方式的不同特點。4. (2023·百色期末)在下列的物質中有一定體積但沒有一定的形狀的是( A )A. 水 B. 空氣 C. 木塊 D. 鐵A跟蹤訓練考點五 人類探究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典例5 (2024·無錫)如圖所示為能在火星上飛行的直升機——機智號,其質量為1.8kg,飛行時旋翼轉速達到每分鐘2400r,是地球上普通直升機旋翼轉速的8倍以上。地球上的直升機飛行時,旋翼在空氣中旋轉獲得相對氣流,從而獲得升力(火星表面g取4N/k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B(典例5圖)A. 火星表面沒有氣體B. 火星表面有稀薄的氣體C. 機智號在火星上重為18ND. 機智號從地球到火星質量減小5. (2024·泰州期末)關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認識中正確的是( B )A. 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太陽是宇宙的中心B. 盧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是關于原子結構的理論C. 銀河系、地球、質子、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的D. 根據銀河系的直徑大約為10萬光年,可知光年是時間單位B跟蹤訓練1. 2024年1月9日,我國發射了愛因斯坦探針衛星,用于探索變幻莫測的宇宙。下列星球中空間尺度最大的是( B )A. 地球 B. 太陽C. 火星 D. 月球B2. 關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在天文學中,用“光年”作為時間單位B. 地球繞太陽運動,說明太陽是宇宙的中心C. 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發現了電子,從而說明原子是可分的D. 病毒、分子、原子、質子、夸克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的D1234567891011123. (2024·鹽城)將兩個表面光滑的鉛塊相互擠壓,它們會粘在一起,不容易拉開。這一現象說明( D )A. 分子間有空隙B. 分子在運動C. 分子間有斥力D. 分子間有引力D1234567891011124. 將兩個分別裝有空氣和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玻璃瓶口對口對接,中間用玻璃板隔開。抽開玻璃板后,通過觀察瓶內顏色變化,推斷氣體分子是否運動。玻璃瓶的三種放置方式如圖所示,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第4題)AA. 圖甲放置方式合理B. 圖乙放置方式最合理C. 圖丙放置方式最不合理D. 乙、丙兩圖放置方式都不合理1234567891011125. 自湯姆孫發現了電子后,科學家開始研究原子內部結構,提出了許多原子結構的模型,在20世紀上半葉,最為大家接受的原子結構模型與下列選項最相似的是( A )A. 太陽系 B. 棗糕C. 蘋果 D. 西瓜A1234567891011126. (2024·新鄉獲嘉模擬)我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取得了巨大成就,時至今日,也從未停止對宇宙的探索。以下所述的航天器或星體中距離地球最遠的是( A )A. 天眼探測到的太陽系外的脈沖星B. 環月軌道飛行的鵲橋二號中繼星C. 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D. 在軌運行的天宮二號空間站A1234567891011127. (2024·福州連江期末)端午包粽子是中國民間傳統習俗。如果從物理分子動理論解釋,新鮮的粽子葉不粘水說明 分子間存在斥力 ;煮好的粽子剝開后,糯米很容易粘在粽葉上,說明 分子間存在引力 。8. 將紅墨水依次滴入冷水和熱水中,發現熱水很快變紅,冷水則較慢變紅,這說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與 溫度 有關;兩滴水靠近自動合成一滴較大的水滴,這說明分子間存在 引 力;1911年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繞核高速旋轉的帶負電的 電子 組成。分子間存在斥力 分子間存在引力 溫度 引 電子 1234567891011129.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核外電子 組成的。如圖所示為物質三種狀態下的物理模型,圖丙的物質處于 固體 狀態,物質由圖甲直接變成圖丙的過程叫做 凝華 (選填物態變化名稱);固體和液體都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 斥力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金箔鍛制的手工技藝可以讓金塊變金箔,這說明黃金的 延展 性好。核外電子 固體 凝華 斥力 延展 (第9題)12345678910111210. 把等量的紅墨水同時分別滴入質量相等的冷水、熱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象如圖所示,這個現象說明組成物質的分子處在 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 之中,且 溫度 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第10題)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 溫度 12345678910111211. (2024·呂梁文水三模)小蔡在家里熬粥時觀察到米粒在水里不停地翻滾,認為此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你認為小蔡的說法正確嗎? 不正確 ,并說明理由: 米粒在水里不停地翻滾,是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 。12. (2024·東莞校級二模)如圖所示是用來說明原子及原子核結構情況的示意圖。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帶 負 電的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內的 質子 帶正電, 中子 不帶電。不正確 米粒在水里不停地翻滾,是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 負 質子 中子 (第12題)123456789101112(共16張PPT)第三節 探索宇宙第十二章 小粒子與大宇宙1. 自16世紀后,哥白尼創立了“ 日心說 ”, 牛頓 (選填人名)創立了萬有引力理論。2. 如圖甲、乙所示分別為原子結構示意圖和太陽系模型,太陽系的中心是 太陽 ,若將太陽系類比為原子核式結構,我們居住的地球相當于原子結構中的 電子 。日心說 牛頓 太陽 電子 (第2題)123456783. 從“神舟”到“天宮”,從“嫦娥”到“天問”,我國一代代科學家為探索宇宙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下列對宇宙的認識正確的是( C )A. 在天文學中,用“光年”作為時間單位B. 宇宙的大小是固定的,不再改變C. 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D. 太陽是宇宙的中心C123456784. (2024·柳州期末)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過程中,16世紀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比托勒密的“地心說”簡潔、和諧。下列與“日心說”相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B )A. 哥白尼還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B. “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C. “日心說”是一個正確的科學理論D. “地心說”什么天文現象都解釋不了B123456785. 宇宙是一個 有 (選填“有”或“無”)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天體之間相距遙遠,天文學中常用 光年 做長度單位;截至2021年1月3日6時,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約163天,飛行里程突破4億千米,火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 行 (選填“恒”“行”或“衛”)星。有 光年 行 12345678A. 對微觀世界的探索是由大到小不斷深入的B. 電子的發現說明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微粒組成的C. “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使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越來越遠D. 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6. 人類對物質世界兩極的探索從未停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 )B123456787. (新情境)(2024·貴港期末)中國空間站連續有航天員在軌值守700多天,下列關于航天員在空間站的探究,描述正確的是( C )A. 在空間站里水平拋出“冰墩墩”落到地面B. 在空間站內浸沒水中的乒乓球,浮到水面上C. 中國空間站內的氣壓約為標準大氣壓D. 中國空間站外的氣壓約為標準大氣壓C123456788. 我國自主研發的嫦娥號和祝融號已分別成功登陸月球和火星。未來人們對宇宙的探索會不斷深入,假如你是航天員,你想登陸宇宙中的哪顆星球,并希望發現什么?(寫出一例即可)解:假如我是航天員,我想登陸火星,探索火星地面附近大氣壓的大小(合理答案均可)12345678第四節 跨學科:弘揚科學家精神第十二章 小粒子與大宇宙1. “國家需要,我就去做。航天是我的興趣愛好,搞一輩子也不會覺得累。”是科學家 孫家棟 說的。2. (原創題)新中國成立初期,科技事業百廢待興,一批科學家義無反顧地投入祖國建設中,他們用行動體現了“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的家國情懷。這期間回國的火箭專家是( D )A. 錢三強 B. 鄧稼先C. 趙忠堯 D. 錢學森孫家棟 D1234567893. 科學家精神的核心內涵包括( A )A. 勇于創新、嚴謹求實、淡泊名利、團結協作B. 敢于質疑、追求真理、鍥而不舍、愛國奉獻C. 勇于探索、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無私無畏D. 開拓創新、精益求精、持之以恒、集體主義A1234567894. (原創題)截至2024年7月,我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科學家是 屠呦呦 。她因發現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而獲獎。5. 南仁東 是“中國天眼”500m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的發起者和奠基人。他為FAST工程的選址、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等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我國在射電天文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屠呦呦 南仁東 1234567896. (原創題)為了中國的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三十年,與家人親友斷絕聯系,為中國核潛艇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就是我國科學家( B )A. 南仁東 B. 黃旭華C. 孫家棟 D. 張衡B1234567897. (2024·濟南歷城二模)趙忠堯(1902-1998),我國杰出物理學家,在1930年第一次發現了“正電子”的存在,是人類物理學史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已知“正電子”帶正電荷,質量、體積和電子相當,是電子的反粒子。下列粒子中最大的是( B )A. α粒子 B. 原子C. 質子 D. 正電子B1234567898. 科技是強國的支撐,以下所列我國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說法不正確的是( A )A. 東漢時期《論衡》一書中所記載的“司南”,其在水平面自由靜止時長柄指向北方B. 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授課中用實驗表明,太空艙中水里的乒乓球不會受到浮力作用C. “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畢生致力于核能開發,為我國國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的核技術原理也應用于當代的核能發電D. 醫學專家鐘南山對新冠病毒流行病學進行科學調查,發現飛沫、氣溶膠流動會傳播病毒;強調“戴好口罩”,口罩中的熔噴布具有靜電吸附作用A1234567899. (核心素養·科學態度與責任)自古以來,科學家們的志趣常常是他們追求真理、潛心研究的動力之源。作為當代中學生,現在我們應該怎么做?解:我們應該:培養興趣,學好課程,注重實踐。積極參加科技競賽和社團,關注前沿,培養創新思維和科學態度,加強交流合作,勇于提出想法,在探索中進步(合理答案均可)123456789(共15張PPT)第一節 走進微觀第十二章 小粒子與大宇宙1. (2024·昭通巧家二模)在探索微小粒子的歷程中,科學家發現原子是可分的。如圖所示,其中原子核是 A ,帶負電的微粒是 B 。(選填“A”或“B”)(第1題)A B 1234562. 20世紀初,科學家在探索物質結構的歷程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最終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驗證了原子結構模型為( C )A. 實心球模型 B. 西瓜模型C. 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D. 分層繞核模型C1234563. (2024·惠州惠陽期末)在探索微觀世界的歷程中,1897年湯姆孫發現陰極射線是由高速的帶負電的粒子組成,這種粒子是 電子 ;1911年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原子 核式 結構模型,人們又發現原子核是由 質子 和中子組成的……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電子 核式 質子 123456A. 電子是湯姆孫發現的,電子的發現說明了分子是可分的B. 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的存在,證明中子是帶負電的粒子C. 蓋爾曼提出了夸克的設想,并且建立了原子的行星模型D. 盧瑟福發現了質子的存在,質子是帶正電的粒子4. 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過程。下列關于近代科學家在原子結構方面的重大發現的說法正確的是( D )D1234565. 物質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構成的,如圖所示是原子內部結構的示意圖,下列選項中,按尺度從大到小排序的是( C )A. 原子、夸克、原子核B. 電子、原子、原子核C. 原子、原子核、夸克D. 夸克、原子核、原子(第5題)C1234566. 從太陽發出的帶電粒子流在地球兩極與地磁場相互作用,使高層大氣分子或原子激發,就會形成絢麗多彩的極光現象,如圖。則引起極光現象的微粒中一定不會是( C )A. α粒子(氦原子核) B. 質子C. 中子 D. 電子(第6題)C123456第二節 看不見的運動第十二章 小粒子與大宇宙1. “一園風光半園水,一湖荷花兩岸柳”是臨沂人對五洲湖公園的美譽。雨過天晴,公園內池塘荷葉上的水珠隨荷葉拂動而滾動,相遇時能匯合成較大的一滴,這說明 分子間存在引力 ;荷花飄香是分子 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的結果。分子間存在引力 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12345678A. 用肉眼觀察海綿,發現海綿內部有許多空隙B. 將等體積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總體積變小C. 用鉛筆畫出連續直線,用放大鏡觀察到碳粒間有空隙D. 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血細胞涂片,發現細胞間有空隙2. 以下實驗能說明分子間存在空隙的是( B )B123456783. 用手指碰破棉線一側的肥皂液膜,棉線會被拉到另一側(如圖)。這一現象表明了( C ) (第3題)A. 分子間是有空隙的B. 物質由大量分子組成C. 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D. 分子在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C123456784. 將底面削平、削干凈的鉛柱A、B壓緊后能吊起質量為200g的大鉤碼,若每個鉛柱的質量為100g,則鉛柱B對鉛柱A的引力為 3 N;此時鉛柱A、B間 存在 (選填“存在”或“不存在”)斥力。(g取10N/kg)3 存在 5. (2024·成都)成都別稱芙蓉城、蓉城,這座以花為名的城市自古與花結緣,大詩人陸游魂縈夢牽的詩中美景“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依舊是成都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詩人聞到花香屬于 擴散 現象。詩句“花氣襲人知驟暖”所蘊藏的物理知識是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與 溫度 有關。擴散 溫度 123456786. 如圖,將紅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擴散開來,下列現象中與上述實驗現象的原理相同的是( B )B(第6題)A. 春天柳絮飛舞B. 夏天荷花飄香C. 秋天紅葉飄落D. 冬天雪花飛舞123456787. (2024·常州)端午節煮粽子時,廚房飄滿了粽子的清香,這說明( C )A. 分子間存在引力B. 分子間存在斥力C. 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D. 液體分子連續分布,氣體分子間有空隙C123456788. ★科學研究需要進行實驗,得到事實,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區分事實與推論,則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A )① 將兩個表面光滑的鉛塊相互緊壓,它們會粘在一起。② 在液體擴散實驗中,紅墨水滴入熱水,熱水很快變紅。③ 鉛塊粘在一起證明了分子間存在引力。④ 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AA. ①②是事實,③④是推論 B. ①②④是事實,③是推論C. ①是事實,②③④是推論 D. ③④是事實,①②是推論1234567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1走進微觀+12.2看不見的運動(課件)2024-2025學年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12.3探索宇宙+12.4跨學科:弘揚科學家精神(課件)2024-2025學年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第十二章 小粒子與大宇宙 復習(課件)2024-2025學年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