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六章 力和機械 檢測卷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鄂州中考)小光和小明上體育課時喜歡打羽毛球。有關羽毛球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小光揮拍將羽毛球擊出,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B. 小明擊球時只有球拍發(fā)生了形變C. 他倆穿的運動鞋,鞋底有花紋是為了減小摩擦D. 羽毛球在空中運動時不受重力作用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如圖所示為單擺的擺動過程,小球在A點位置向上擺動,不計空氣阻力,圖中所示的小球在A點的受力示意圖正確的是( C )第2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承德期末)如圖所示,一次性醫(yī)用口罩由罩體、耳掛繩和鋁條組成。戴口罩時,罩體緊貼面部,耳掛繩跨在兩耳耳根后,用手指緊壓鋁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覆蓋口鼻。關于該口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CA. 耳掛繩對耳根有力的作用,耳根對耳掛繩沒有力的作用B. 壓彎的鋁條發(fā)生的形變是彈性形變C. 耳掛繩發(fā)生彈性形變后會對耳根產生彈力的作用D. 耳掛繩被拉得越長,產生的彈力一定越大第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4. (日照中考)書法教育是對中小學生進行書法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和書法藝術欣賞,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如圖所示,在某次書法課上,小明同學在水平桌面上平鋪一張白紙,然后在白紙的左側靠近邊緣處放鎮(zhèn)紙,防止書寫過程中白紙在桌面上打滑。書寫“一”字時,在向右行筆的過程中鎮(zhèn)紙和白紙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 A )AA. 毛筆受到白紙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B. 鎮(zhèn)紙受到白紙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C. 白紙受到毛筆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D. 白紙只受到向左的摩擦力第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5. (衡陽中考)如圖所示為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若每個鉤碼的質量為50g,為了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取10N/kg)( D )A. 在A點掛4個鉤碼能使杠桿平衡B. 在B點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當示數(shù)為0.5N時,能使杠桿平衡C. 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拉,無論如何改變用力方向都要省力D. 用彈簧測力計在A點拉,無論如何改變用力方向都要費力第5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6. (煙臺中考)骨骼、肌肉和關節(jié)等構成了人體的運動系統(tǒng)(如圖),人體最基本的運動大多是由肌肉牽引骨骼繞關節(jié)轉動產生的。下列關于人體中的杠桿,說法正確的是( D )A. 圖甲:手托重物時,可視為省力杠桿B. 圖甲:手托重物時,肱二頭肌對前臂的牽引力是阻力C. 圖乙:踮腳時,可視為費力杠桿D. 圖乙:向上踮腳的過程中,腓腸肌對足部骨骼的牽引力是動力D第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7. (廣東中考)分別使用下列四種裝置勻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計滑輪重、繩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A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8. (北京中考)下列關于自行車的實例,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D )A. 車把上套了有花紋的橡膠套B. 遇到緊急情況時用力捏剎車閘C. 自行車輪胎上刻有花紋D. 車輪的軸承中裝有滾珠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9. (吉安模擬)把質量相等的A、B兩物體掛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下面,不計繩子、滑輪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 B )A. A上升,B上升 B. A下降,B上升C. A、B均靜止 D. A上升,B下降第9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0. 如圖所示為某工地施工時用于提升重物的滑輪組,工人用大小為160N的拉力,在10s內將重為400N的重物在豎直方向上勻速提升2m。若不計繩重及摩擦,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A.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6mB. 動滑輪的重力為80NC. 該滑輪組沒有改變拉力的方向D. 重物上升的速度為0.6m/s第10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8分)11. 如圖(a)所示,小朋友用球拍擊球時,如果以球為研究對象,施力物體是 球拍 ,受力物體是 球 。圖(b)反映了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大小 有關;圖(c)是同一彈簧兩次受力的情景,通過此實驗可以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方向 有關;另外力的作用效果還與力的作用點有關。球拍 球 大小 方向 第1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2. (懷化中考)體育課上,小強和同學進行足球比賽,一記頭球攻門十分精彩,在此過程中小強用頭將飛來的球頂入球門,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tài) ,同時他覺得頭疼,說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運動狀態(tài) 相互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3. (德州中考)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小強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使木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 1.8 N;當水平拉力增大到3N時,木塊受到的摩擦力 不變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第13題1.8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4. (天門中考)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兩端粗細不同的長桿AB,其重心為O,OA∶OB=2∶1,用豎直向上的力FA將長桿一端A微微抬離地面,F(xiàn)A為100N,長桿AB所受重力為 300 N,用豎直向上的力FB將長桿的另一端B微微抬離地面,F(xiàn)B為 200 N。第14題300 2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5. (百色中考)如圖所示,輕質細桿可繞豎直墻上的O點轉動,末端掛一個重為150N的物體,拉力F沿水平方向,當θ=45°時,拉力F= 150 N。若保持拉力沿水平方向,讓細桿順時針緩慢旋轉到圖中虛線位置,則拉力F將 變大 (選填“變大”或“變小”)。第15題150 變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6. (亳州渦陽期中)如圖裝置,物體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勻速直線運動了6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是 3.6 m;若物體在水平地面滑動時所受摩擦力為重力的,繩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20N,不計滑輪與繩的重力及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則可以拉動物體的最大重力是 300 N。第16題3.6 3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三、 作圖與實驗題(共28分)17. (5分)(威海中考)小明利用椅子做俯臥撐,如圖所示。請畫出小明受到的重力和腳蹬水平地面時鞋底受到的摩擦力的示意圖。第17題第17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8. (5分)(巴中中考)如圖所示,輕質杠桿OMN上掛一重物,為使杠桿在圖中位置平衡,請在N端畫出最小力的示意圖。第18題第18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9. (8分)(涼山中考)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1) 實驗前,杠桿位置如圖甲所示,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右 (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第19題右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杠桿調節(jié)平衡后,小明在杠桿左邊B處掛2個相同的鉤碼(如圖乙所示),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A處掛 3 個相同的鉤碼。(3) 如圖丙所示,改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住杠桿,使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1.6 N,將拉力的方向逐漸向右傾斜如圖丁,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 1.6 變大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0. (10分)小智發(fā)現(xiàn)媽媽購買的防滑地墊的A面比B面更粗糙,為了比較A、B兩個面的防滑性,小智利用商家贈送的小塊地墊樣品和彈簧測力計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探究。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 如圖甲、乙,分別將B面、A面與同一水平地面接觸,用彈簧測力計水平 勻速直線 拉動小塊地墊,此時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2) 小智發(fā)現(xiàn)完成甲、乙兩次實驗測得的滑動摩擦力都很小,比較不出A、B兩個面的防滑性,于是又找來一個鐵塊,在原水平地面上進行了如圖丙所示的實驗。通過比較甲、丙兩次實驗,發(fā)現(xiàn)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 壓力 越大,滑動摩擦力越 大 。勻速直線 壓力 大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為了完成探究,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小智在圖丙實驗的基礎上只將 A、B兩個面對調 ,測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2.2N,通過與圖丙實驗測得的滑動摩擦力相比,選擇地墊 A (選填“A”或“B”)面鋪在地面上,能更有效地防止地墊在地面上滑動。A、B兩個面對調 A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四、 計算題(14分)21. (崇左寧明期末)如圖甲,為了保證起重機在吊起重物時不會翻倒,在起重機左邊配有一個質量m0=3×103kg的重物,已知AB=1m,BC=2m,CD=9m。現(xiàn)用起重機把貨物勻速提起,不計繩重、摩擦和起重機本身重力,g取10N/kg。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 起重機可吊起貨物的最大重力是多少?解:(1) 起重機可以看成一個杠桿,C點為支點,貨物對起重機的拉力是動力且F1=G,配重的重力G0為阻力,阻力臂AC=AB+BC=1m+2m=3m,動力臂CD=9m;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G×CD=G0×AC=m0g×AC,則G×9m=3×103kg×10N/kg×3m,解得G=1×104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起重機吊臂前端的滑輪組如圖乙所示(不考慮起重機傾倒),已知每個滑輪質量為200kg,若要勻速提起第(1)問中的貨物,則拉力F是多少?解:(2) 由圖乙可知,有3根繩子承擔物重,即n=3,不計繩重和摩擦,則拉力F=(G+G動)=(G+m動g)=×(1×104N+200kg×10N/kg)=4×103N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若繩子以0.1m/s的速度勻速收緊,則3min內可以把貨物提升多高?解:(3) 3min內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vt=0.1m/s×3×60s=18m,則貨物被提升的高度h===6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共25張PPT)第七章 運動和力 檢測卷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徐州中考)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魚,速度可達100km/h,下列運動速度與其最接近的是( C )A. 運動員在跑道上跑步 B. 人在非機動車道上騎自行車C.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 D. 飛機在高空飛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常州中考)將來,依托人工智能技術,我國研發(fā)的“忠誠僚機”FH-97A無人機將與有人駕駛殲-20戰(zhàn)斗機“比翼齊飛”(即相對靜止),如圖所示。若認為FH-97A無人機是靜止的,則選取的參照物是( A )A. 殲-20戰(zhàn)斗機 B. FH-97A無人機C. 地球 D. 太陽A第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坐在甲車上的小明看到乙車正在向東行駛,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若甲車向東行駛,則乙車一定靜止B. 若甲車靜止,則乙車可能向西行駛C. 若甲車向東行駛,則乙車一定也向東行駛D. 若兩車都向西行駛,則甲車行駛得較慢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恩施中考)如圖(a)所示,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時刻,甲、乙兩車相距s,經過ts后,兩車距離變?yōu)閟1(s1<s),兩車的s-t圖像如圖(b)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D )A. 圖(b)中的圖線Ⅱ表示的是甲車的運動情況B. 圖(b)中的t0s時刻表示甲、乙兩車此時的速度相等C. ts時刻一定在圖(b)中的t0s時刻之前D. ts時刻可能在圖(b)中的t0s時刻之前第4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山西中考)如圖所示,一輛公交車正在水平路面上勻速向右行駛,遇到突發(fā)情況緊急剎車時,下列能正確表示車內拉環(huán)情形的是( A )第5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安徽中考)如圖所示,A、B兩物塊疊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靜止。圖中分別給出了A、B的受力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F2與GA、F1兩個力的合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B. F1與F3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C. GA與F2是一對平衡力D. F2與F1是一對平衡力第6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呼倫貝爾中考)如圖所示,某同學將一把鐵鎖用繩子懸掛起來,把它拉到自己的鼻子附近,松手后鐵鎖來回擺動。在擺動過程中( C )A. 繩子對鐵鎖的拉力和鐵鎖對繩子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B. 繩子對鐵鎖的拉力保持不變C. 鐵鎖的運動狀態(tài)一定發(fā)生改變D. 若繩子突然斷開,則鐵鎖將做勻速直線運動第7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廣安中考)關于力和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 物體勻速轉彎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B. 豎直下落的小球越來越快,小球的慣性越來越大C. 物體受到力運動狀態(tài)一定改變,不受力運動的物體很快會停下來D. 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所受的重力和它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自貢中考)如圖所示,用5N的水平拉力F拉動木板A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勻速運動,物體B相對地面靜止不動,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2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必須使木板A做勻速運動才能測出B受到的摩擦力B. A對B的摩擦力大小為2N,方向水平向右C. B對A的摩擦力大小為3N,方向水平向右D. 地面對A的摩擦力大小為3N,方向水平向右B第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如圖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xiàn)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和物體的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0~2s,物體沒有被推動,此時摩擦力等于推力B. 2~4s,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C. 2~4s,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3ND. 4~6s,物體受到的摩擦力與水平推力不是一對平衡力第10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6分)11. (德州中考)兩輛汽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時出發(fā),其路程s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甲車的速度 > (選填“>”“<”或“=”)乙車的速度,甲車的速度為 20 m/s,當t=40s時,甲、乙兩車相距 200 m。> 20 200 第1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近年來,同學們體育活動的時間增加了,小俊百米跑的成績提高到了13s,則他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 7.7 m/s(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小俊跑到終點不能立即停下來,是由于小俊具有 慣性 。7.7 慣性 13. 某次救援演習任務中,一架飛機要對地面上某一指定目標進行空投救災物資,則飛行員應在飛機到達目標 前 (選填“前”或“后”)進行空投,物資才能落到預定地點。投放救災物資后,整個飛機的慣性 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前 變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周口沈丘三模)學校舉行趣味運動會,其中一個項目是“夾球走”,其規(guī)則如圖所示,兩名同學背對背夾一氫氣球,朝著圖中箭頭方向行走,最先走完規(guī)定距離者獲勝。在此過程中,既要防止氣球被壓爆,又要防止氣球飛走,兩人背部必須保持豎直,此時氣球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豎直向下 (選填“豎直向上”或“豎直向下”);行進時,如果壓力變小,那么氣球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將 不變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豎直向下 不變 第1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南充中考)如圖甲所示,各個面粗糙程度相同的a、b兩個鐵塊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拉力F1=10N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則a受到的摩擦力為 0 N;如圖乙所示,將a、b并排放于同一桌面上,在水平推力F2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則F2= 10 N。第15題0 1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如圖所示,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向前行駛,車廂頂A處滴落的水滴最終落在靠前的B處。車廂地板上的木箱C始終相對于車靜止,則木箱C做 減速 (選填“加速”“減速”或“勻速”)運動,共受到 3 個力的作用。第16題減速 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 作圖與實驗題(共34分)17. (4分)(湘西中考)如圖所示為小麗同學站在某商場勻速向上運動的電動扶梯上的示意圖,請在圖中作出小麗所受力的示意圖(O點為小麗的重心)。第17題第17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14分)(樂山中考)小秋為探究“運動與力的關系”,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斜面實驗。讓同一小車滑到接觸面分別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 為了使小車滑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實驗時應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 同一高度 滑下,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是 控制變量 (選填“微小量放大”“模型”或“控制變量”)法。(2) 比較甲、乙、丙三次實驗,發(fā)現(xiàn)阻力越小,小車滑行的距離就越 遠 (選填“遠”或“近”),說明小車運動的速度改變得越 慢 (選填“快”或“慢”)。同一高度 控制變量 遠 慢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伽利略對實驗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推測: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車在運動時不受阻力,那么小車將在水平面上 做勻速直線運動 。這說明物體的運動 不需要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4) 牛頓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頓第一定律。該定律 C 。A. 能用實驗直接驗證B. 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所以不能確定這個定律是否正確C. 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概括得出的做勻速直線運動 不需要 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16分)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中,同學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第19題(1) 甲、乙兩種方案哪種更合理? 乙方案 ,其原因是這種方案能減小 摩擦力 對實驗的影響。乙方案 摩擦力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在兩個力的作用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兩個力是平衡力。“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是指物體處于 靜止 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靜止 (3) 在探究力的大小對二力平衡的影響時,若左右兩邊的鉤碼個數(shù)不相等,則小車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這說明兩個力必須大小 相等 (選填“相等”或“不相等”),才能使小車平衡。不能 相等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保持F3與F4相等,用手將小車扭轉到圖丙的位置,松手后,小車將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在此位置平衡。實驗中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是探究二力平衡時,兩個力必須滿足 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5) 如果將木塊換成輕質彈簧測力計,左右兩邊各掛著重為5N的鉤碼,那么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B 。A. 10N B. 5N C. 0不能 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B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四、 計算題(10分)20. (肇慶期末)質量為2t的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從A地行駛到B地,汽車在前2min內做加速運動,行駛了1.8km,之后做勻速直線運動,10min到達B地,汽車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汽車勻速直線行駛時所受阻力為車重的,g取10N/kg。求: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 汽車在前2min內的平均速度。解:(1) 汽車在前2min內的平均速度v===15m/s(2) 汽車勻速直線行駛時發(fā)動機的牽引力。解:(2) 汽車的重力G=mg=2×103kg×10N/kg=20000N,汽車勻速直線行駛時發(fā)動機的牽引力F=f=G=×20000N=6000N(3) 2~10min內汽車行駛的路程。解:(3) 由圖可知,2~10min內汽車以 25m/s的速度勻速行駛,2~10min內汽車行駛的路程s'=v't'=25m/s×(10-2)×60s=12000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共28張PPT)第八章 壓強 檢測卷一、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 (宜昌中考)下列生產、生活實例中屬于減小壓強的是( A )A. 載重汽車有很多個寬大的車輪B. 冰刀鞋的刀刃做得很薄C. 破窗錘的敲擊端做成錐狀D. 切蛋器上的不銹鋼絲做得很細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如圖,圖釘尖的面積是5×10-8m2,圖釘帽的面積是1×10-4m2,松木能承受的最大壓強是5×106Pa。要讓圖釘尖進入松木,手指至少用力( D )A. 500N B. 50N C. 2.5N D. 0.25N第2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甘孜中考)裝有水的玻璃試管斜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試管內水柱的長度和高度如圖所示。g取10N/kg,ρ水=1.0×103kg/m3,則此時水對玻璃試管底部的壓強為( A )A. 1.0×103Pa B. 1.0×102PaC. 1.1×103Pa D. 1.1×102Pa第3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4. 如圖所示,密閉的奶茶飲料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將該飲料倒置過來放在桌面上,則( C )A. 杯子對桌面的壓力減小B. 杯子對桌面的壓強增大C. 杯內飲料對杯底的壓強減小D. 杯內飲料對杯底的壓強增大第4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5. (北京中考)如圖所示,兩個圓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底面積大于乙容器底面積,它們分別裝有體積相等的液體,甲容器中液體的密度為ρ甲,乙容器中液體的密度為ρ乙。液體內A、B兩點到容器底部的距離相等,其壓強分別為pA、pB。若兩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相等,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D )D第5題A. ρ甲<ρ乙,pA<pB B. ρ甲<ρ乙,pA>pBC. ρ甲>ρ乙,pA=pB D. ρ甲>ρ乙,pA<p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6. 下列實例中,利用連通器的原理進行工作的是( D )A. 攔河大壩 B. 活塞式抽水機 C. 液體壓強計 D. 船閘7. 關于如圖所示的四個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DBA. 實驗甲:將硬紙片蓋在裝滿水的玻璃試管口,倒置后水一定會流出來B. 實驗乙:將自制氣壓計從六樓拿到一樓,細玻璃管中的液柱會下降C. 實驗丙:將容器左側倒入鹽水,右側倒入水,當兩側液面相平時,橡皮膜會向左凸D. 實驗丁:從容器側壁上兩孔噴出的水流距離不同,說明液體壓強與液體質量有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8. 如圖所示為托里拆利實驗的裝置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將玻璃管稍微傾斜,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將變小B. 將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沒有離開液面,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將變大C. 向槽中繼續(xù)注入少量水銀,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將變小D. 換用更粗一些的等長玻璃管,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將不變D第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9. (新疆中考)正六邊形鋼質螺母的質量為7.9g,其空心圓的面積為正六邊形面積的,當螺母如圖甲所示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時,螺母對地面的壓強為p;當螺母如圖乙所示立放在水平地面上時,螺母對地面的壓強為4p。已知鋼的密度為7.9×103kg/m3,則正六邊形的邊長為( B )A. cm B. cm C. cm D. cm第9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0. 在測量大氣壓的實驗中,為消除活塞與注射器間的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某同學采用了圖示裝置,將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過水平細線與燒杯相連,向燒杯中緩慢加水,當活塞剛開始向左滑動時,測得杯中水的質量為880g;然后向外緩慢抽水,當活塞剛開始向右滑動時,測得杯中水的質量為460g,燒杯質量為100g,活塞面積為7×10-5m2,g取10N/kg,輪軸間的摩擦和細線重不計,則所測大氣壓的值應為( B )BA. 1.26×105Pa B. 1.10×105PaC. 1.01×105Pa D. 0.96×105Pa第1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8分)11. 光著腳走在鋪滿鵝卵石的小道上,會有按摩作用,但是有些時候也會感覺腳底痛,這是因為腳與鵝卵石的接觸面積 較小 ,腳底受到的壓強 較大 。(選填“較大”或“較小”)較小 較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2. (遼寧中考)如圖(a),向一個空純凈水瓶中倒入溫水,晃動幾下后將水倒出,迅速擰緊瓶蓋,過一會兒發(fā)現(xiàn)水瓶癟了,這是由于 大氣壓 的作用;如圖(b),剪掉瓶底并擰去瓶蓋,打開吹風機,紙條“主動”鉆進瓶口,這是由于空氣中流速大的位置壓強 小 。第12題大氣壓 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3. 如圖所示,A、B是用同種材料制成的兩個高度均為h的實心圓柱體,材料的密度為ρ,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上,則A對B產生的壓強大小為 ρgh (用字母表示)。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1.2ρgh,則A、B圓柱體的底面積之比為 1∶5 。第13題ρgh 1∶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4. (重慶中考B卷)甲、乙為兩個質量分布均勻的實心圓柱體,將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沿著水平方向切去上部分,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p與切去部分高度Δh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甲的密度為4.0×103kg/m3,則圓柱體甲的高度為 20 cm。當它們被切去的高度均為12cm,將各自被切去部分放置在另一個圓柱體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時,甲剩余部分和乙切去部分的組合體對桌面的壓強為p1,乙剩余部分和甲切去部分的組合體對桌面的壓強為p2,且p1∶p2=3∶2,則甲、乙圓柱體的底面積之比為 4∶9 。(g取10N/kg)20 4∶9 第1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5. 隨著汽車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遵守交通規(guī)則是減少交通事故最有效的方法。如不幸遭遇車落水時,我們應該立刻想辦法離開汽車,因為隨著汽車入水越深,車門受到的壓強越 大 (選填“大”或“小”),在強大的壓力作用下,我們很難打開車門。緊急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如圖所示的安全錘的 A (選填“A”或“B”)端敲擊車窗的四個角。第15題大 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6. (蘭州中考)如圖所示,質量為120g的平底燒瓶內裝有300mL的水,靜止放在水平面上,燒瓶底面積為30cm2,測得水的深度為5cm,則水對瓶底的壓強為 500 Pa,燒瓶對桌面的壓強為 1.4×103 Pa。(ρ水=1.0×103kg/m3,g取10N/kg)第16題500 1.4×10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7. (賀州中考)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甲、乙兩容器底面積均為0.01m2,甲容器內盛有體積為3×10-3m3的水,乙容器內盛有深度為0.35m的酒精,則甲容器內水的質量為 3 kg;從甲、乙兩容器內抽出 0.1 m相同高度的液體后,液體對兩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ρ酒精取0.8×103kg/m3)第17題3 0.1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三、 實驗題(共26分)18. (14分)(齊齊哈爾中考)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實驗中,實驗小組利用小桌、砝碼、海綿、沙子等器材在水平臺面上進行探究,如圖所示。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 實驗中壓力的作用效果是通過海綿 凹陷程度 來體現(xiàn)的, 不可以 (選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木板代替海綿來完成實驗。(2) 比較圖甲、圖乙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將小桌分別正立放在海綿上,這樣做是為了控制 受力面積 相同,改變壓力的大小,可以得出結論: 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凹陷程度 不可以 受力面積 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比較圖乙、圖丙所示實驗的現(xiàn)象可以得出另一結論,下列實例中,可用此結論解釋的是 A 。A. 書包的背帶做得很寬 B. 嚴禁貨車超載(4) 圖丙中桌面對海綿的壓強為p1,小航將圖丙中的小桌、砝碼平放在表面平整的沙子上,靜止時如圖丁所示,桌面對沙子的壓強為p2,則p1 = (選填“>”“<”或“=”)p2。A =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5) 小彬選用質地均勻的長方體物塊A代替小桌進行探究,如圖戊所示,將物塊A沿豎直虛線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部分。將左邊部分移開后,發(fā)現(xiàn)剩余部分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沒有發(fā)生變化,由此他得出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 沒有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 。沒有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9. (12分)某同學用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第19題(1) 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是通過壓強計U形管左右兩側液面產生的 高度差 反映的。高度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比較甲、乙兩圖,可以得到,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 深度 有關;比較 甲、丙 兩圖,可以得到,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 密度 有關。(3) 以上實驗探究過程中,運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是 控制變量法 和轉換法。深度 甲、丙 密度 控制變量法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4) 該同學與其他同學交流后又設計了如圖丁所示的裝置,也可以用來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在隔板兩側分別加入相同深度的液體A、B,根據(jù)橡皮膜的凹凸情況,得出:ρA < (選填“>”“<”或“=”)ρB。<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四、 計算題(共26分)20. (12分)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的電熱水壺壺身和底座的總質量為0.7kg,底座與水平桌面的接觸面積為1.5×10-2m2,壺底的面積為1.2×10-2m2,在水壺內裝入重為11N的水后,水的深度為9cm。g取10N/kg,求: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 水對壺底的壓力。解:(1) 水對壺底的壓強p=ρgh=1.0×103kg/m3×10N/kg×0.09m=900Pa,水對壺底的壓力F=pS內底=900Pa×1.2×10-2m2=10.8N(2) 裝水后水壺對水平桌面的壓強。解:(2) 壺身和底座的重力G壺=m壺g=0.7kg×10N/kg=7N,水壺對水平桌面的壓力F'=G水+G壺=11N+7N=18N,水壺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1200P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1. (14分)某玻璃廠用圓形低壓吸盤搬運玻璃。如圖所示,E為圓形吸盤,其直徑為0.3m,ABCD為一正方形平板玻璃,邊長為1m,重為125.6N。若吸盤能將該平板玻璃吸住并勻速提升,求:(g取10N/kg,π取3.14)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 平板玻璃的質量。解:(1) m===12.56kg(2) 吸盤內外氣壓之差。解:(2) S=π≈3.14×≈0.07m2,p外=p內+,p外-p內==≈1.79×103P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共27張PPT)第九章 浮力 檢測卷一、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 (吉林期中)下列物體中不受浮力作用的是( A )A. 深入河底的橋墩 B. 沉入湖底的石頭C. 漂浮在水面的木頭 D. 站在岸上的人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 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跳水項目女子雙人10m跳臺比賽中,中國組合奪得冠軍。如圖為運動員從入水到露出水面的過程,其中運動員受到水的浮力不斷增大的階段是( A )A. ①→② B. ②→③C. ③→④ D. ④→⑤A第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 把等質量的實心鐵球和鋁球分別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并浸沒于水中,則(ρ鐵>ρ鋁)( A )A. 掛鐵球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較大B. 掛鋁球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較大C. 兩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一樣大D. 無法判斷哪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4. (泰州中考)用硬質塑料瓶、透明膠帶、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制作如圖所示的潛艇模型(不計進、排氣管體積),然后將模型放入水中,使其上浮或下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當模型漂浮于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B. 向瓶中充氣時,瓶內氣體壓強變大,模型將下沉C. 從瓶中抽氣時,模型會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將變小D. 讓原本在較淺處懸浮的模型下潛至更深處懸浮,應使瓶內的水先增加后減少第4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5. (婁底中考)如圖甲所示,將一圓柱體木塊用細線拴在沒有水的容器底部,然后向容器中逐漸加水。圖乙是木塊所受浮力隨容器中水的深度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取10N/kg)( B )第5題B① 木塊的重力為10N ② 木塊的底面積為100cm2 ③ 木塊剛好浸沒時,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1600Pa ④ 木塊的密度為0.8×103kg/m3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6. (常德中考)甲、乙兩個相同的容器中裝有體積相等的兩種液體,靜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將同種材料制成的實心物體A、B分別放入兩容器中,靜止時液面等高,如圖所示,則( B )A. A的重力小于B的重力B. A受到的浮力大于B受到的浮力C. 甲容器中液體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體的密度D. 甲容器和乙容器的底部受到的壓強相等第6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7. 用彈簧測力計測得容器和水的總重為5N(如圖甲)。將體積為10cm3的物體A全部沒入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為0.4N(如圖乙)。若將容器、水和浸沒在水中的物體A用彈簧測力計一起測量(如圖丙),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2,則(g取10N/kg)( A )A. 浸沒在水中的物體A所受浮力為0.1NB. 浸沒在水中的物體A所受浮力為0.4NC.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2為5.4ND.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2為5.1NA第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8. 用手將一個密度為 0.9×103kg/m3的實心小球,先后浸沒在水和酒精中,松手后,小球靜止時,排開水和酒精的體積分別為V1和V2,小球在水和酒精中所受的浮力分別為F1和F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ρ酒精=0.8×103kg/m3)( C )A. V1∶V2=1∶1、F1∶F2=5∶4B. V1∶V2=4∶5、F1∶F2=1∶1C. V1∶V2=9∶10、F1∶F2=9∶8D. V1∶V2=8∶9、F1∶F2=10∶9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9. (福建中考)質量為m0的杯子,裝入適量的水后放在水平的電子秤上,如圖甲;接著把草莓輕放入水中,草莓漂浮,如圖乙;然后用細針將草莓輕壓入水中,如圖丙;水均未溢出,電子秤示數(shù)依次為m1、m2、m3,不計細針體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CA. 圖甲中,水對杯底的壓力為(m1-m0)gB. 圖乙中,草莓的質量為m2-m1-m0C. 圖丙中,草莓排開水的體積為D. 圖丙中,細針對草莓的壓力為(m3-m2-m0)g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0. (新疆中考)一個盛有足夠多水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往溢水杯中投入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A,從溢水杯中溢出的水的質量為20g,再往溢水杯中投入一個質量為2m的小球B,從溢水杯中再次溢出的水的質量為80g,此時小球A、B受到的總浮力為F浮,水對溢水杯底部產生的壓力比兩小球投入溢水杯前增加了ΔF。已知小球A、B的密度均小于水的密度,則(g取10N/kg)( A )A. F浮 =1.2N,ΔF=0.2N B. F浮 =1.2N,ΔF=1.2NC. F浮 =1.0N,ΔF=1.0N D. F浮 =1.0N,ΔF=0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4分)11. (內江中考)一只輕質極薄的小塑料袋,袋內裝滿水(袋內無空氣)且水的質量為200g,將其浸沒在水中,靜止時如圖所示,則此時盛水的小塑料袋受到了豎直向上的 浮力 作用,其大小為 2 N。(g取10N/kg)第11題浮力 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2. (隴南禮縣期末)“遼寧”號航空母艦在平靜的海面航行時,它所受的浮力 等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總重力;當航空母艦上的艦載飛機起飛后,母艦排開水的體積 減小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一艘船從長江駛入大海,船身要 上浮 (選填“上浮”或“下沉”)一些。等于 減小 上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3. (石家莊裕華校級一模)在一次抗洪救災行動中,一名質量為70kg的武警戰(zhàn)士登上一艘質量為530kg的沖鋒舟準備搶險救災,若沖鋒舟滿載時排開水的體積為1.5m3,則滿載時沖鋒舟受到的浮力是 15000 N,滿載時它最多還能裝載質量為 900 kg的人和物資。(ρ水=1.0×103kg/m3,g取10N/kg)15000 9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4. (齊齊哈爾中考)有甲、乙兩個溢水杯,甲溢水杯中盛滿酒精,乙溢水杯中盛滿某種液體。將一個不吸收任何液體的小球輕輕地放入甲溢水杯中,小球浸沒在酒精中,溢出酒精的質量是80g;將小球從甲溢水杯中取出后擦干,再輕輕地放入乙溢水杯中,溢出液體的質量是80g,小球露出液面的體積與浸入液體中的體積之比為1∶2。已知ρ酒精=0.8×103kg/m3,則小球的密度是 0.8×103 kg/m3;乙溢水杯中液體的密度是 1.2×103 kg/m3。(g取10N/kg)0.8×103 1.2×10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5. 如圖甲所示為盛水的燒杯,上方有彈簧測力計懸掛的圓柱體,將圓柱體緩慢下降,直至將圓柱體逐漸浸入水中。整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與圓柱體下降高度h變化關系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則圓柱體受到的重力是 12 N,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8 N,圓柱體的密度是 1.5 g/cm3。(ρ水=1.0×103kg/m3,g取10N/kg)12 8 1.5 第1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三、 實驗題(共28分)16. (14分)學校給各班準備了一些瓶裝的75%消毒酒精。小明所在的物理興趣小組圍繞這些消毒酒精開展下列活動。(1) 把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先將 游碼歸零 ,再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接著小明用天平測出一瓶酒精的總質量為96.2g,再將部分酒精倒入量筒中,液面如圖甲所示;最后用天平測出剩余酒精和瓶的總質量,測量結果如圖乙所示,天平的示數(shù)為 61.2 g,75%消毒酒精的密度為 0.875 g/cm3。游碼歸零 61.2 0.875 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 如圖丙所示為小明用粗細均勻的吸管制成的簡易密度計,豎直漂浮在水中時,水面位于圖中A處,圖中AB間距離為10.5cm,則A處應標為 1 g/cm3。再將該密度計漂浮在75%消毒酒精中,此時所受的浮力 等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它浸入酒精中的深度h為 12 cm。1 等于 12 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 如圖丁所示為三名同學用粗細不同的均勻吸管制成的密度計豎直漂浮在水中時的情形,其中密度計 ② (選填“①”“②”或“③”)在測量其他液體密度時結果更精確。② 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7. (14分)(包頭中考)興趣小組利用彈簧測力計、物塊、溢水杯、小桶、鐵架臺等器材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如圖所示。(細線的質量和體積均忽略不計)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 使用彈簧測力計前,要將指針調在 零刻度線 位置。(2) 實驗中所用物塊的重力為 4 N。(3) 同學們發(fā)現(xiàn)溢水杯中未裝滿水,如圖甲所示,這樣實驗會使測得溢出水的重力 偏小 (選填“偏大”或“偏小”)。(4) 溢水杯裝滿水后,將物塊浸沒在水中,如圖乙所示,物塊受到的浮力為 1 N,物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它排開水所受的重力大小 相等 。零刻度線 4 偏小 1 相等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5) 繼續(xù)實驗,將物塊浸沒在裝滿酒精的溢水杯中,如圖丙所示,發(fā)現(xiàn)F5>F3,說明物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 液體密度(或液體種類) 有關。換用酒精再次實驗的目的是 尋找普遍規(guī)律 (選填“減小誤差”或“尋找普遍規(guī)律”)。液體密度(或液體種類) 尋找普遍規(guī)律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四、 計算題(共28分)18. (14分)小金把家里景觀水池底部的鵝卵石取出清洗。如圖,他先使重為10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將池底的鵝卵石撈出放置在桶內,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慮撈出過程中帶出的水,ρ水=1.0×103kg/m3,g取10N/kg)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 求空桶漂浮在水面時所受浮力大小。解:(1) 空桶漂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桶=10N(2) 鵝卵石撈出放置在桶內時,水池水面高度與鵝卵石未撈出時相比會 上升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若此時桶排開水的體積為6.0×10-3m3,求桶內鵝卵石的質量。解:(2) 鵝卵石撈出放置在桶內時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6.0×10-3m3=60N,桶內鵝卵石的重力G石=F浮'-G桶=60N-10N=50N,鵝卵石的質量m石===5kg上升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9. (14分)小明同學有一塊質量是600g的奇特的小石頭,他學習了浮力的知識后,想測出這塊小石頭的密度。小明的做法如下:他用細繩系住小石頭,把小石頭慢慢放入深為8cm的盛滿水的容器中,直到浸沒,如圖所示,同時有部分水從容器中溢出,他用天平測出了溢出的水質量為300g。請你幫他計算:(g取10N/kg;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 小石頭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解:(1) 小石頭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300×10-3kg×10N/kg=3N(2) 小石頭的體積有一半浸入水中時,細繩的拉力。解:(2) 細繩的拉力F拉=G石-=m石g-=600×10-3kg×10N/kg-=4.5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 小石頭的密度。解:(3) 小石頭浸沒在水中時,小石頭的體積V石=V排===3×10-4m3,小石頭的密度ρ===2×103kg/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共25張PPT)第十章 從粒子到宇宙 檢測卷一、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 (濟南萊蕪模擬)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蓋爾曼以夸克模型,預言了中子、質子之類亞原子粒子是由更基本的單位夸克構成的。由此可知構成物質的下列粒子中,最小的是( C )A. 分子 B. 質子 C. 夸克 D. 原子核2. 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 A )A. 分子 B. 質子 C. 電子 D. 原子核C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 (宜賓中考)下列描述中屬于擴散現(xiàn)象的是( A )A. 桂花花香四溢 B. 雪花漫天飄舞C. 灰塵空中飛揚 D. 江面霧氣彌漫4. (徐州中考)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金片和鉛片緊壓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把它們分開,可以看到它們相互進入約1mm。這個實驗說明( B )A.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B. 分子是運動的C. 分子間存在引力 D. 分子間存在斥力A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5. (唐山豐南二模)如圖所示是實現(xiàn)“碳中和”的途徑之一,該技術通過將CO2壓入地下實現(xiàn)CO2的封存,CO2封存后( C )A. 分子的數(shù)目減少 B. 分子的體積變小C. 分子間的空隙變小 D. 分子的質量減小第5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6. (隨州中考)初三總復習階段,善于思考的樂樂同學結合生活現(xiàn)象對分子動理論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其中說法錯誤的是( D )A. 春雨潤萬物,冬雪披素衣。由于水分子間空隙不同表現(xiàn)為雨、雪不同物態(tài)B. 5月的街頭,楊花飛絮隨風舞,好似雪花滿天飛,這不屬于分子熱運動C. 臨近中午,食堂菜香四溢,香味分子跑到空氣分子的空隙中去了D. 樂樂看著照片中滿池的荷花,仿佛嗅到了荷花的芬芳,這屬于擴散現(xiàn)象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7. 運用分子動理論可以對一些熱現(xiàn)象作出合理的解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 )A. 液體的蒸發(fā)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外逃”到空氣中的速度就越快B. 冰直接變成水蒸氣屬于升華現(xiàn)象,冰塊內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運動,一段時間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氣中了C. 氣體能夠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空隙D. 通常液體分子之間的距離比固體的大,且沒有固定的體積和形狀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8. (天水段考)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C )A. 墨水滴入水中,我們看到了墨水分子的擴散現(xiàn)象B. 黃豆和小米混合后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有空隙C. 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有空隙D. 當物體被拉長時,分子間只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9. 關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在天文學中,用“光年”作為時間單位B. 自然界中,無論是宏觀的天體,還是微觀的粒子都處于永恒的運動之中C. 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陽的一顆行星D.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0. 下列關于粒子和宇宙的認識,正確的是( B )A. 雪花漫天飛舞,說明分子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B. 太陽是銀河系中普通的一顆恒星C. 質子、中子和電子就像行星繞太陽運動一樣在繞原子核運動D.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觀粒子的歷程中,人們首先發(fā)現(xiàn)了質子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44分)11. 物質是由 分子 構成的,分子由 原子 構成。原子由 電子 和原子核構成,原子核由 質子 和 中子 構成,但它們又是由被稱為 夸克 的更小的粒子構成的。12. 如圖所示為物質三種狀態(tài)下的分子模型,圖 丙 是氣體分子模型,初中物理課本中還有哪些物理模型,請再舉一例: 原子結構模型 。分子 原子 電子 質子 中子 夸克 丙 原子結構模型 第1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3. (河南中考)從微觀世界到無垠宇宙,人們一直在探索著自然的奧秘,1897年,物理學家湯姆孫發(fā)現(xiàn)了電子,揭示了 原子 是可分的。物理學家 牛頓 在前人的研究積累上,發(fā)現(xiàn)日月星辰的運轉與蘋果下落有著某些相似,建立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原子 牛頓 14. (無錫二模)“黃河文化大會”上,一名學習中醫(yī)的學生正在通過聞和嘗分辨中藥,她能聞到中藥的氣味是因為分子 在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拿完中藥的手上依然會殘留藥的味道,這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 引力 。在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引力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5. 從分子動理論的觀點來看,單個分子碰撞器壁的沖力是短暫的,但是大量分子頻繁地碰撞器壁,就對器壁產生持續(xù)、均勻的壓力,所以氣體的壓強就是大量氣體分子作用在器壁單位面積上的平均作用力,且氣體分子速度越大,對器壁的壓力越大。據(jù)此可推測:某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微觀上同一時刻容器器壁內表面各處受到的氣體壓強是 相等 (選填“相等”或“不相等”)的;在溫度降低時氣體壓強會 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相等變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6. (宜昌中考)如圖所示,把干凈的玻璃板吊在彈簧測力計的下面,讀出測力計的示數(shù)。使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原因是 分子間存在引力 。第16題變大 分子間存在引力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7. (西安碑林校級段考)在探索微小粒子的歷程中,人們首先發(fā)現(xiàn)了電子,進而認識到 原子 (選填“原子”或“原子核”)可以再分。科學家對其結構進行猜想和實驗,如圖所示能反映盧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的圖是 B 。在探索宇宙的歷程中,20世紀20年代科學家發(fā)現(xiàn)星系的光譜向長波方向偏移(譜線“紅移”),這一現(xiàn)象說明星系在 遠離 (選填“遠離”或“靠近”)我們。第17題原子 B 遠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8. 2018年3月,現(xiàn)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逝世,引發(fā)全球悼念,他證明了宇宙起源于“大爆炸”,說明宇宙是一個 有 (選填“有”或“無”)起源的天體結構系統(tǒng),天體之間相距遙遠,天文學中常用 光年 作為長度單位;宇宙也是有層次的,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 行 (選填“恒”“行”或“衛(wèi)”)星。有 光年 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三、 實驗題(共22分)19. (8分)電子帶負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內存在著帶正電荷的部分,它們是均勻分布還是集中分布的呢?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實驗做法如圖甲所示:絕大多數(shù)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shù)α粒子卻發(fā)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shù)α粒子的偏轉角度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猜想與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fā)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釋與結論】(1) 大多數(shù)α粒子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原因是 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 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shù)α粒子就 不會 (選填“會”或“不會”)發(fā)生大角度偏轉。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原子核 。不會 原子核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 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究經歷了三個過程,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你認為原子結構為圖乙中的 C 。第19題乙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0. (8分)請你觀察下列四幅小實驗的圖片,按要求填空。(1) 圖甲中A集氣瓶中應該裝空氣,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 重力 對實驗造成影響。(2) 圖乙中,紅墨水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擴散得快,分子運動劇烈程度與 溫度 有關。重力 溫度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 圖丙中將兩個鉛塊壓在一起,下面能夠懸掛一個鉤碼,說明分子之間存在 引 力。(4) 圖丁中在注射器里裝入一些空氣,用手可以推動活塞將空氣壓縮,說明分子之間存在 空隙 。引 空隙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1. (6分)(泰州靖江期末)小金同學為了探究分子的性質,做了如圖的實驗:第21題(1) 向容積為250mL的細頸玻璃儀器A中加水至虛線處,再滴幾滴紅墨水,一段時間后,A中的現(xiàn)象是整瓶水都變紅了,說明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 繼續(xù)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處正好與刻度線相切,塞緊玻璃塞,將A中液體倒轉搖勻,重復2次。靜置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A中的液面位置降低,說明 分子間有空隙 。儀器A細頸部的作用是 便于觀察液面的變化 。分子間有空隙 便于觀察液面的變化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四、 綜合應用題(共14分)22. (7分)同學們做作業(yè)時,常常會用透明膠帶把錯處揭去,但操作時往往要把膠帶用力抹一下,使之與紙緊貼,才能揭得干凈,這是什么原因?解:把膠帶用力抹一下,使膠帶與紙緊貼,膠帶分子與紙分子間的距離變小,分子間的引力大于紙內分子間的引力,紙的表面一層就被揭下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 (7分)一湖面面積是192km2,現(xiàn)在湖面上鋪上一層厚度為單個分子直徑的單分子薄油層,請估算鋪滿湖面需要多少體積的油。(油分子的直徑d=10-10m)解:湖面的面積S=192km2=1.92×108m2,油分子的直徑d=10-10m,油層的體積V=Sd=1.92×108m2×10-10m=1.92×10-2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七章 運動和力 檢測卷(課件)2024-2025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第九章 浮力 檢測卷(課件)2024-2025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第八章 壓強 檢測卷(課件)2024-2025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第六章 力和機械 檢測卷(課件)2024-2025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第十章 從粒子到宇宙 檢測卷(課件)2024-2025學年滬粵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