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上14我要的是葫蘆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我要的是葫蘆》是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篇寓言故事。本單元通過寓言故事民間故事讓學生初步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這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共有四個自然段。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眼里只有葫蘆,葉子上長了蟲子不管,也不聽鄰居的勸說,不去管理葉子上的蚜蟲,卻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葫蘆漸漸變黃,最終葫蘆都落了,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學情分析知識基礎方面,有一定識字與簡單閱讀能力,但對復雜字詞和長句把握不足。認知上以形象思維主導,雖會被課文插圖吸引,卻難以深入理解事物內在邏輯聯系。學習時積極參與互動,可自主學習耐心欠缺,小組合作意識初現但協作交流能力待培養。情感態度上,喜愛故事卻較難深刻領悟寓意,需教師引導聯系生活實際,助力其將故事道理轉化為自身感悟與正確價值觀。教學目標1.認識“葫、蘆”等11個生字,會寫“棵、謝”等10個字,會寫“從前細長”等8個詞語。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對比朗讀,體會反問句表達的強烈語氣。3.了解種葫蘆的人最后沒有得到葫蘆的原因,懂得看問題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的道理。教學重難點1.生字詞的掌握,及運用;2.重點句子讀出不同的語氣,體會情感;3.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板塊一:課題導入1.板書“我要的是葫蘆”,學生齊讀,讀好輕聲。今天我們學習第14課,請同學們一起齊讀課題:“我要的是葫蘆”,“葫蘆”這個詞再一起讀,這個詞合在一起要變成輕聲,這兩個字也是形聲字,草字頭與植物有關。2.了解葫蘆的用途、文化。同學們你們知道葫蘆有什么用途嗎?同學們說的很對,葫蘆不僅可以食用,還可以用來做器皿、工藝品、樂器等,它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吉祥物之一。3.老師范讀課文,學生圈出生字。【設計意圖】了解葫蘆,提升學生對課文的興趣,通過范讀,讓學生學習如何有情感地朗讀課文,如何讀出對話的語氣,并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對課文內容有整體把握,對生字有初步認識。板塊二:初讀正音 感知課文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讀順。我們先來看看文章講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自己讀自己的。2.指名讀:反饋評價3.識字讀完課文我們來看看本課的生字,哪位同學想來讀一讀?老師準備了一些識字卡片,當老師出示卡片的時候同學們快速的讀出這些字,好不好?反饋:我看同學們都很有信心,聲音洪亮,能快速地讀出生字說明你們提前做了功課,預習的很好,很棒,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篇課文。【設計意圖】趣味識字,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板塊三:深入研讀1.學習第一自然段(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反饋評價。(2).觀察插圖,結合第一自然段,明白葫蘆藤、葉子、小花、小葫蘆都是葫蘆的各部分之間的聯系。(3).植物的生長順序。師:同學們我們知道植物從發芽,到長出細長的葫蘆藤,長出綠葉,開出雪白的小花,最后花謝了才能結出果實,也就是長出小葫蘆,這是植物生長的?(預設學生答過程)。師:這里“花謝以后”,“謝”是什么意思呢?預設:“謝”是凋謝,掉了的意思。師:我們說花謝了才能結出一個個小葫蘆呢,看來植物有它自己的生長過程,能長出小葫蘆多不容易啊。讓我們來來夸夸這個小葫蘆吧。(4).找出種葫蘆的人關注小葫蘆的句子,體會種葫蘆的人對小葫蘆的喜歡和關注。“每天”“幾次”指導重音朗讀。同學們你們從哪可以看出這個人非常喜歡這個小葫蘆的呢?預設學生:那個人每天都要來看幾次【設計意圖】: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為下文引出總結道理做鋪墊,讓學生知道植物各部分之間互相聯系,息息相關,不可分割,知道植物生長有一個過程。2、讀順第二三自然段齊讀第二三自然段,讀順句子,讀出看不同的語氣。3、學習第四自然段(1).沒過幾天,葫蘆情況發生變化,葫蘆怎么了?同學們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看看最后一自然段。(2).齊讀最后一自然段。(3).看第二幅插圖,觀察兩幅圖的變化【設計意圖】:通過前后兩幅插圖,讓學生對最初葫蘆的樣子和葫蘆落了有直觀的認識,對結果產生思考。板塊四:學習生字 書寫指導1.學寫“棵、謝、次、盯、言、想”6個生字2.總結字的特點同學們注意前四個字是左窄右寬的字,“言”是獨體字,“想”注意書寫時上長下短。3.學生書寫并組詞4.作業展示,有問題的筆畫及時糾正。【設計意圖】:通過作業展示,讓學生知道哪里寫得好,哪里筆順需要改正,展示優秀作業,讓學生有認真書寫的意識,提升學生學習的信心。第二課時板塊一:回顧復習導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這棵葫蘆最開始長得怎么樣?有著細長的葫蘆藤,綠葉和雪白的小花,以及結出了一個個翠綠綠的小葫蘆,可是最后葫蘆一個一個都掉了。這節課我們就化身偵探,來找一找葫蘆掉落的原因。1.最開始葫蘆是什么樣的,沒過幾天葫蘆發生了什么變化?【出示課件】( )的葫蘆藤 預設:細長的,綠綠的...( )的葉子 預設:綠綠的,翠綠的,枯黃的( )的小花 預設:雪白的,潔白的,美麗的,可愛的...( )的小葫蘆 預設:可愛的,翠綠的...2.思考:種葫蘆的人想要葫蘆,為什么最后一個也沒有得到?帶著思考我們來學習二、三自然段。【設計意圖】:回顧課文內容,讓學生知道本節課的重點,回歸課文探究葫蘆掉落的原因。板塊二:探究葫蘆掉落的原因1.學習第二自然段(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2).種葫蘆的人非常喜歡小葫蘆,當他看到葉子上長了蚜蟲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指導朗讀: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提問:從這句話你能體會到種葫蘆的人對葉子上的蚜蟲是什么樣的態度啊?預設:不在乎,不害怕,不屑等等提問: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預設:有幾個蟲子不可怕總結:這是種葫蘆的人心里想的,他對蟲子毫不在意,所以我們要讀出不屑、不在乎的語氣。(3).朗讀句子,讀出語氣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有幾個蟲子不可怕。師:同學們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句子,首先這兩個句子意思一樣嗎 這兩個句子的語氣一樣嗎 老師總結:陳述句語氣比較平緩,感嘆句語氣要重一些。指導朗讀。同學們讀完你們覺得哪個句子更能讓你體會到種葫蘆的人對蟲子的那種毫不在意,不在乎的情感呢 預設:第一個句子。【設計意圖】: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內心活動,讓學生通過讀句子體種葫蘆的人的情感,從而更好地讀出句子的語氣。(4).觀察插圖,假如你就是種葫蘆的這個人,你會怎樣的看著小葫蘆,種葫蘆的人他在怎樣地觀察小葫蘆的呢?(5)隨文識字“盯”,指導理解字義,觀察字形。(6).看到葉子上的蚜蟲他不在意,他說了什么話?提問:通過他說的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預設:喜愛,著急,期待“抓住反復的語言“快長啊,快長啊”,指導朗讀,讀出種葫蘆的人期待小葫蘆快快長大的心情。同學們如果你是種葫蘆的這個人,你希望你的葫蘆快點長大嗎 指導朗讀【設計意圖】:圖文結合去理解盯,正是因為種葫蘆的人只盯著葫蘆,最后什么也沒有得到;自言自語等詞語的理解,聯系生活幫助學生更好地讀出句子的語氣2.學習第三自然段(1)齊讀第三自然段。(2)鄰居看到葉子上長了蚜蟲說了什么?畫出鄰居說的話。提問:鄰居在干嘛 預設:勸說提問:鄰居說這句話的時候是什么樣的語氣?預設:著急指導重音朗讀:“別光盯著,快治一治吧”,體會鄰居著急的心情。(3).種葫蘆的人聽了鄰居話為什么感到奇怪?他有沒有聽鄰居的勸告,他是怎么回答的,用直線畫出來。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提問:這兩個句子意思一樣嗎?預設:意思一樣,語氣不同指導朗讀。(4).演一演,體會情感這塊的對話老師想請同學來演一演,誰想試一試,一個是種葫蘆的人,一個是鄰居,一位同學來讀旁白,同學們注意我們要像說話一樣,想一下他們各自說話時的神情,動作和語氣時什么樣子的。【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分角色讀讓學生理解鄰居的著急和種葫蘆的人的不解。板塊三:比較變化 發現寓意1、思考為什么種葫蘆的人一個葫蘆也沒有得到?2、第二插圖,種葫蘆的人表情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你們覺得他此刻是怎樣的心情?預設:傷心.3、指導學生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葫蘆藤、綠葉、小花和小葫蘆都是植物的一部分,他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總結寓意:所以我們說事物之間都是有密切聯系的,不能只看結果,不考慮其他,這樣到頭來可能什么也得不到。【設計意圖】:回到最開始在第一課時講過的植物各部分的聯系,聯系生活,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明白道理,并梳理清蚜蟲、葫蘆和葉子的關系。板塊四:書寫指導(1).學習”呢、鄰、治、怪“四個左右結構的生字,注意“鄰”是左右等寬,左高右低。例:鄰這個字是左右結構,部首是 預設:右耳旁,寫的時候注意左窄右寬,右邊的要長一些,可以怎么組詞 預設:鄰居,鄰里,相鄰...(2)展示學生的作業,給與反饋。【設計意圖】:通過分類識字、優秀作業展示等方式提升學生對生字學習的興趣。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葫蘆的故事,相信大家對《我要的是葫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展開想象: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掉了,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講給老師、同學、或者家長聽一聽。板書設計14我要的是葫蘆葉長蚜蟲 不在乎鄰居勸告 不肯聽事物之間有聯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