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6張PPT)第15講 力學實驗題型1 力學基本儀器的使用與讀數題型2 紙帶類實驗綜合題型3 研究“平拋運動”類實驗題型4 “彈簧”“橡皮條”實驗題型5 力學其他實驗與創新實驗網絡構建備用習題【關鍵能力】掌握力學基礎實驗,熟悉新課標新增實驗.通過填空、畫圖、問答等方式加以考查,在備考中要立足教材基本實驗,弄透各種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實驗步驟、數據處理、誤差分析等基本實驗理論和實驗技能.在掌握基礎實驗上突出創新和變通, 新高考下實驗的考查更靈活,從研究對象、測量工具、實驗原理、實驗器材、處理實驗數據方法等方面改變常規實驗,創設新實驗情景,加強常規實驗的變式訓練.題型1 力學基本儀器的使用與讀數物理量 測量工具或測量方法力 ①彈簧測力計(不超量程;調零;會讀數)②力傳感器(調零)質量 天平(水平放置、調零;被測物體放左盤、砝碼放右盤;會讀數)長度 ①毫米刻度尺分度值,要估讀到②螺旋測微器分度值,要估讀到③游標卡尺(精度有、、 三種,不估讀)物理量 測量工具或測量方法時間 ①打點計時器用交變電流(電磁打點計時器接約為 交流電源,電火花計時器接交流電源),電源頻率為 時打點時間間隔為 ;②光電計時器記錄擋光時間③停表(精度 ,不估讀)(續表)物理量 測量工具或測量方法速度 ①打點紙帶:②頻閃照相:速度 ③光電門:瞬時速度為遮光片寬度④速度傳感器(續表)物理量 測量工具或測量方法加速度 ①打點紙帶:②頻閃照相:③光電門:或圖像: (斜率)(續表)【題組演練】1.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把細繩與橡皮筋的結點拉至處,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____ .5.0[解析] 彈簧測力計分度值為 ,故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 .2.[2024·奉化中學模擬] 刻度尺和三種精度的游標卡尺的示數如圖甲、乙、丙、丁所示,則讀數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252.081.22018.4[解析] 圖甲中,用毫米刻度尺測量時,讀數應讀到 ,即長度測量值為.圖乙中,50分度的游標卡尺的精度為 ,主尺讀數為,游標尺讀數為,所以讀數為 .圖丙中,20分度的游標卡尺的精度為,主尺讀數為 ,游標尺讀數為,游標卡尺的讀數為 .圖丁中,該游標卡尺為10分度的游標卡尺,根據讀數規則可知其讀數為.3.某同學利用螺旋測微器測量一金屬板的厚度.該螺旋測微器校零時的示數如圖甲所示,測量金屬板厚度時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圖甲所示讀數為_______,圖乙所示讀數為______,所測金屬板的厚度為______ .0.0106.8706.860[解析] 圖甲所示讀數為 ,圖乙所示讀數為 ,故金屬板的厚度.題型2 紙帶類實驗綜合1.打點計時器涉及的幾個實驗(1)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2)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3)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4)驗證動量守恒定律.2.紙帶的三大應用(1)由紙帶確定時間:要區別打點計時器打出的點與人為選取的計數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若每五個點取一個計數點,則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2)求解瞬時速度:利用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求打某一點時的瞬時速度.如圖甲所示,打點時的速度 .(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如圖乙所示,因為,, ,故.當位置間隔數是奇數時,應舍去位置間隔小的數據.3.解答“小車導軌”類實驗的技巧(1)要根據實驗原理來判斷是否需要補償阻力,知道正確補償阻力的方法.(2)要清楚槽碼(或沙桶)與小車質量之間的關系,并且要清楚在儀器創新或實驗原理創新的情形下,該條件是否需要調整.(3)要知道實驗數據、圖像的處理方法和運用數學知識解題的技巧.【題組演練】1.[2024·杭州模擬] 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A.需將導軌遠離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B.懸掛的槽碼質量應遠小于小車的質量C.小車運動結束后,先關閉打點計時器再取下紙帶[解析] 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時,只要小車做勻變速運動即可,不需要補償阻力,即不需要將導軌遠離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也不需要懸掛的槽碼質量遠小于小車的質量,故A、B錯誤;實驗結束時,應先關電源,然后再取下紙帶,即小車運動結束后,先關閉打點計時器再取下紙帶,故C正確.√(1) 該實驗中,下列操作步驟必要的是___.(2) 如圖乙所示,是某次正確操作后得到的紙帶,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源的頻率為,由此可測得紙帶上打 點時小車的速度為_________________ (保留兩位有效數字).[解析] 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源的頻率為 ,由圖可知,相鄰兩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打 點時小車的速度為.(3) 如圖丙所示,某同學將正確操作得到的紙帶每隔 剪斷,得到若干短紙條.再把這些紙條并排貼在一起,使這些紙條下端對齊,作為時間坐標軸,將紙條左上端點連起來,得到一條直線.則該直線___.A.可以表示小車位移—時間圖像B.可以表示小車速度—時間圖像C.與時間軸夾角的正切為速度大小D.與時間軸夾角的正切為加速度大小√[解析] 因為剪斷的紙帶所用的時間都是 ,所以紙帶的長度之比等于此段紙帶的平均速度之比,則該直線可以表示小車速度—時間圖像,故A錯誤,B正確;速度—時間圖線斜率表示加速度,但由于坐標軸的單位長度選取不同,該直線與時間軸夾角的正切不一定表示圖線的斜率,則不一定為加速度大小,故C、D錯誤.2.[2024·浙江1月選考] 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裝置.甲乙(1) 該實驗中同時研究三個物理量間關系是很困難的,因此我們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A.放大法 B.控制變量法 C.補償法[解析] 研究多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時,常常采用控制變量法,選項B正確.√2.[2024·浙江1月選考] 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裝置.甲乙(2) 該實驗過程中操作正確的是___.A.補償阻力時小車未連接紙帶B.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后釋放小車C.調節滑輪高度使細繩與水平桌面平行√[解析] 該實驗中,補償阻力時,不能掛槽碼,但需要安裝紙帶,通過紙帶上打點情況來判斷是否已平衡了阻力,選項A錯誤;為了充分利用紙帶,得到較多的打點,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后釋放小車,選項B正確;為使小車受到的合力等于細繩的拉力,應調節滑輪高度,使細繩與傾斜導軌平行,選項C錯誤.2.[2024·浙江1月選考] 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裝置.甲乙(3) 在小車質量________(選填“遠大于”或“遠小于”)槽碼質量時,可以認為細繩拉力近似等于槽碼的重力.上述做法引起的誤差為__________(選填“偶然誤差”或“系統誤差”).為減小此誤差,下列可行的方案是___.A.用氣墊導軌代替普通導軌,滑塊代替小車B.在小車上加裝遮光條,用光電計時系統代替打點計時器C.在小車與細繩之間加裝力傳感器,測出小車所受拉力大小遠大于系統誤差C[解析] 在平衡好摩擦力的基礎上,設槽碼質量為,小車質量為 ,對小車有,對槽碼有,聯立得加速度 ,細繩對小車的拉力,如果,則 ,所以該誤差屬于系統誤差.減小該誤差的方法是采用能夠直接測量拉力的儀器,例如傳感器等,選項C正確;選項A是用于減小阻力的,與題目要求無關,選項A錯誤;遮光條是用于測加速度的,與題目要求無關,選項B錯誤.2.[2024·浙江1月選考] 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裝置.甲乙(4) 經正確操作后獲得一條如圖乙所示的紙帶,建立以計數點0為坐標原點的軸,各計數點的位置坐標分別為0、、…、 .已知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為,則打計數點5時小車速度的表達式是 ______;小車加速度的表達式是___.A.B.C.A[解析] 根據紙帶及測瞬時速度的方法,打計數點5時小車的瞬時速度為,利用逐差法計算加速度,表達式可以是 ,或,或 ,選項A正確,B、C錯誤.3.某物理興趣小組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 為打出的第一個點,與刻度尺0刻度對齊,、、、 為依次打下的點.3.某物理興趣小組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 為打出的第一個點,與刻度尺0刻度對齊,、、、 為依次打下的點.(1) 紙帶中點對應的刻度尺讀數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可[解析] 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需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則讀數為;3.某物理興趣小組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 為打出的第一個點,與刻度尺0刻度對齊,、、、 為依次打下的點.(2) 以打點計時器打下 點時重物所在水平面為零勢能面,若重物的質量為,點在刻度尺上讀數為,點讀數為, 點讀數為,根據紙帶上的數據計算可知,打點計時器打 點時重物的速度大小為_____,打下 點時重物的重力勢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取 ,打點計時器所接電源頻率為,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字)1.78均可[解析] 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打點計時器打 點時重物的速度大小為,打下 點時重物的重力勢能為 .3.某物理興趣小組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 為打出的第一個點,與刻度尺0刻度對齊,、、、 為依次打下的點.(3) 該物理興趣小組還嘗試用光電計時器等器材做“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裝置的實物圖如圖丙,示意圖如圖丁.在滑塊上安裝一遮光板,把滑塊放在水平氣墊導軌上,并通過跨過定滑輪的細繩與鉤碼相連.測得鉤碼質量為,遮光板寬度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 .將滑塊在圖示位置由靜止釋放后,光電計時器記錄下遮光板先后通過兩個光電門的時間分別為、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3.某物理興趣小組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 為打出的第一個點,與刻度尺0刻度對齊,、、、 為依次打下的點.A.為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只需要測量兩光電門中心之間的距離B.本實驗中機械能守恒的表達式為C.若氣墊導軌左側高,系統動能增加量小于鉤碼重力勢能減小量D.若氣墊導軌右側高,系統動能增加量小于鉤碼重力勢能減小量√[解析] 滑塊經過光電門速度分別為, ,令兩光電門中心之間的距離為,滑塊的質量為,系統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為 ,系統動能的增加量 ,則機械能守恒的表達式為,故A、B錯誤;若氣墊導軌左側高,滑塊的重力勢能也轉化為系統的動能,所以系統動能增加量大于鉤碼重力勢能減小量,故C錯誤;若氣墊導軌右側高,滑塊的重力勢能增加,所以系統動能增加量小于鉤碼重力勢能減小量,故D正確.題型3 研究“平拋運動”類實驗1.固定斜槽時,要保證斜槽的末端水平,保證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水平.2.固定木板時,木板必須處在豎直平面內且與小球運動軌跡所在的豎直平面平行,固定時要用鉛垂線檢查坐標紙的豎線是否豎直.3.為使小球每次從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可在斜槽上某一位置固定一個擋板.4.要在斜槽上的適當高度處釋放小球,使它以適當的水平初速度拋出,從而使其軌跡由木板左上角到達右下角,減小測量誤差.5.坐標原點不是槽口的端點,而是小球出槽口時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點.6.計算小球水平拋出的初速度時,應選距拋出點稍遠一些的點為宜,以便測量和計算.【題組演練】1.[2023·浙江6月選考] 在“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實驗中:1.[2023·浙江6月選考] 在“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實驗中:(1) 用圖甲裝置進行探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A.只能探究平拋運動水平分運動的特點B.需改變小錘擊打的力度,多次重復實驗C.能同時探究平拋運動水平、豎直分運動的特點[解析] 圖甲裝置只能用于研究平拋運動豎直方向的運動特點,A、C錯誤;探究初速度大小是否影響豎直方向的運動,所以需改變小錘擊打的力度,B正確.√1.[2023·浙江6月選考] 在“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實驗中:(2) 用圖乙裝置進行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A.斜槽軌道 必須光滑且其末端水平B.上下調節擋板 時必須每次等間距移動C.小鋼球從斜槽 上同一位置靜止滾下[解析] 用圖乙實驗裝置進行實驗,斜槽末端必須水平,但軌道不必光滑,選項A錯誤;調節水平擋板 不需要等間距移動,只需上下移動,在白紙上能記錄多個鋼球經過的位置,選項B錯誤;為了保證小球平拋初速度相同,所以小球應該每次從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選項C正確.√1.[2023·浙江6月選考] 在“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實驗中:(3) 用圖丙裝置進行實驗,豎直擋板上附有復寫紙和白紙,可以記下鋼球撞擊擋板時的點跡.實驗時豎直擋板初始位置緊靠斜槽末端,鋼球從斜槽上點靜止滾下,撞擊擋板留下點跡0,將擋板依次水平向右移動 ,重復實驗,擋板上留下點跡 1、2、3、4.以點跡 0 為坐標原點,豎直向下建立坐標軸,各點跡坐標值分別為、、、,重力加速度為 .測得鋼球直徑為,則鋼球平拋初速度 為___.A. B.C. D.[解析] 小球在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由題意,計算水平位移時,要減去小球的半徑,根據 ,,可知 ,D正確.√2.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中,通過碰撞后做平拋運動測量速度的方法來進行實驗,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原理如圖乙所示.2.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中,通過碰撞后做平拋運動測量速度的方法來進行實驗,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原理如圖乙所示.(1) 實驗室有如圖所示的三個小球A、B、C,則進行實驗時入射小球應該選取___(填選項字母).A. B. C.√[解析] 為了保證入射小球碰撞后不反彈,入射球的質量要大于被碰球的質量,為了使兩球發生對心碰撞,則要求兩球的半徑相同,故入射球選擇直徑為、質量為的小球,被碰球選擇直徑為、質量為 的小球,故選B.(2) 小球釋放后落在復寫紙上會在白紙上留下印跡.多次實驗,白紙上留下了10個印跡,如果用畫圓法確定小球的落點 ,圖中畫的三個圓最合理的是___(填選項前的字母).A. B. C.[解析] 如果采用畫圓法確定小球的落點,應該讓所畫的圓盡可能把大多數落點包進去,且圓的半徑最小,這樣所畫圓的圓心即為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故選C.√2.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中,通過碰撞后做平拋運動測量速度的方法來進行實驗,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原理如圖乙所示.(3) 關于本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A.小球每次都必須從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B.必須測量出斜槽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C.實驗中需要用到鉛垂線D.斜槽必須足夠光滑且末端保持水平√√[解析] 為了讓小球每次平拋的速度相等,實驗中必須讓小球每次都從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A正確;兩個小球下落時間相同,可以用位移表示初速度,故不需要求出時間,所以不需要測量高度,B錯誤;與重力方向一致的線叫鉛垂線,用鉛垂線保證桌腿與地面垂直,即桌面與地面水平,從而保證小球能做嚴格的平拋運動,C正確;小球每次從斜槽的同一位置滾下,不需要斜槽光滑,且為使小球做平拋運動,斜槽的末端需調成水平,D錯誤.2.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中,通過碰撞后做平拋運動測量速度的方法來進行實驗,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原理如圖乙所示.(4) 若兩球發生彈性碰撞,用刻度尺測得、、與 點間的距離分別為、、 ,及第(1)問結論,通過驗證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是否成立,從而驗證動量守恒定律.[解析] 入射小球碰撞前的速度為 ,碰撞后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速度分別為、 ,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聯立可得 .2.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中,通過碰撞后做平拋運動測量速度的方法來進行實驗,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原理如圖乙所示.(5) 若兩球發生彈性碰撞,則下列式子成立的是___(填選項前的字母).A. B. C.√[解析] 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因 ,再結合第(4)問中分析,整理可得, ,聯立可得 ,故A正確.題型4 “彈簧”“橡皮條”實驗“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實驗的注意事項(1)每次結點穩定時的位置必須保持不變.(2)記下每次各力的大小和方向.(3)畫力的圖示時應選擇適當的標度.【題組演練】1.[2023·浙江6月選考] 如圖所示,某同學把、 兩根不同的彈簧串接豎直懸掛,探究、 彈簧彈力與伸長量的關系.在彈簧下端依次掛上質量為 的鉤碼,靜止時指針所指刻度、 的數據如表.鉤碼個數 0 1 2 …7.75 8.53 9.30 …16.45 18.52 20.60 …鉤碼個數為1時,彈簧的伸長量_____,彈簧 的伸長量_____,兩根彈簧彈性勢能的增加量___(選填“”“ ”或“ ”).0.781.29[解析] 由表格中數據可知 ,.若豎直懸掛的彈簧在掛上鉤碼后由靜止釋放,被拉長至平衡位置時振子有速度(動能),而最終鉤碼在人手和空氣阻力作用下保持靜止,所以,彈簧的彈性勢能增加量小于振子的重力勢能減少量.技法點撥本題最后一小問容易出錯.2.在“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的實驗中:(1) 本實驗采用的主要科學方法是___(填選項前的字母).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解析] 合力與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所以本實驗采用的主要科學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A、C、D錯誤,B正確.√2.在“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的實驗中:(2) 實驗桌上已有的器材如圖所示,為完成該實驗還需要的器材是___(填選項前的字母).A.一根橡皮筋 B.兩個鉤碼 C.三角板一套 D.天平[解析] 除了實驗桌上已有的器材,在作力的圖示時,還需要一套三角板,故C正確,A、B、D錯誤.√2.在“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的實驗中:(3) 老師拍攝同學們實驗操作時的照片如圖所示,則操作正確的是___(填選項字母).A. B. C. D.√[解析] A圖中夾角和拉力較大,白紙的可利用部分較少,用作圖法求的合力誤差會比較大,故A錯誤;B圖中彈簧測力計與白紙不平行,故B錯誤;D圖中彈簧測力計和繩不在一條直線上,誤差較大,C中彈簧測力計與白紙平行,拉力和角度適中,故C正確,D錯誤.(4) 規范操作后,則圖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_____ .1.70[解析] 指針指在刻度,彈簧測力計需要估讀,則讀數為 .2.在“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的實驗中:(5) 實驗操作完成后作出__________(選填“力的示意圖”或“力的圖示”)來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力的圖示[解析]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是用作圖法尋找合力與分力的關系,要求力的大小和方向準確,所以需作出力的圖示.題型5 力學其他實驗與創新實驗1.力學創新實驗的特點(1)以基本的力學模型為載體,依托運動學規律和牛頓力學定律設計實驗.(2)將實驗的基本方法——控制變量法、處理數據的基本方法——圖像法、逐差法融入實驗的綜合分析之中.2.創新實驗題的解法(1)根據題目敘述的物理情景,提取相應的力學模型,明確實驗的理論依據和實驗目的,設計實驗方案.(2)進行實驗,記錄數據,應用原理公式或圖像法處理實驗數據,結合物體實際受力情況和理論受力情況對結果進行誤差分析.【題組演練】1.如圖甲所示為向心力演示儀,可探究小球做圓周運動所需向心力的大小與質量、角速度 和半徑之間的關系.長槽的、處和短槽的 處到各自轉軸中心距離之比為 .1.如圖甲所示為向心力演示儀,可探究小球做圓周運動所需向心力的大小與質量、角速度 和半徑之間的關系.長槽的、處和短槽的 處到各自轉軸中心距離之比為 .(1) 下列實驗中采用的實驗方法與本實驗相同的是___.A.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B.伽利略對自由落體的研究C.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量的關系D.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解析] 在探究向心力的大小與質量、角速度 和半徑 之間的關系時,用到的方法為控制變量法.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用的物理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A錯誤;伽利略對自由落體的研究用的是邏輯推理方法,故B錯誤;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量的關系用的是控制變量法,故C正確;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時,速度的測量用的是極限法,故D錯誤.1.如圖甲所示為向心力演示儀,可探究小球做圓周運動所需向心力的大小與質量、角速度 和半徑之間的關系.長槽的、處和短槽的 處到各自轉軸中心距離之比為 .(2) 當傳動皮帶套在兩塔輪半徑不同的輪盤上,套有皮帶的塔輪邊緣處的________(選填“線速度”或“角速度”)大小相等.線速度[解析] 當傳動皮帶套在兩塔輪半徑不同的輪盤上時,皮帶傳動,套有皮帶的塔輪邊緣處質點,相等時間內轉過的弧長相等,線速度大小相等.1.如圖甲所示為向心力演示儀,可探究小球做圓周運動所需向心力的大小與質量、角速度 和半徑之間的關系.長槽的、處和短槽的 處到各自轉軸中心距離之比為 .(3) 在某次實驗中,把兩個質量相等的鋼球放在、 位置,將傳動皮帶調至左、右變速塔輪半徑之比為 ,此操作探究的是向心力大小與______的關系;半徑[解析] 由題意可知兩個小球質量相等,轉動的角速度相等,轉動半徑不相等,探究的是向心力大小與半徑 的關系.(4) 在另一次實驗中,把兩個質量相等的鋼球放在、 位置,轉動手柄,塔輪勻速轉動時,左、右兩標尺露出的格子數之比約為,那么圖乙中左、右變速塔輪半徑之比_____.[解析] 根據題意可知,兩個鋼球的向心力之比為,質量相等,半徑相等,根據,可知角速度之比為 ,根據可知左、右變速塔輪半徑之比 .(5) 方案二:如圖丙所示裝置,裝置中豎直轉軸固定在電動機的轉軸上(未畫出),光滑的水平直桿固定在豎直轉軸上,能隨豎直轉軸一起轉動.水平直桿的左端套上滑塊,用細線將滑塊 與固定在豎直轉軸上的力傳感器連接,細線處于水平伸直狀態,當滑塊隨水平直桿一起勻速轉動時,細線拉力的大小可以通過力傳感器測得.水平直桿的右端邊緣安裝了寬度為 的擋光條,擋光條到豎直轉軸的距離為 ,光電門可以測出擋光條經過光電門所用的時間(擋光時間). 滑塊 與豎直轉軸間的距離可調.回答以下問題:(5) 方案二:如圖丙所示裝置,裝置中豎直轉軸固定在電動機的轉軸上(未畫出),光滑的水平直桿固定在豎直轉軸上,能隨豎直轉軸一起轉動.水平直桿的左端套上滑塊,用細線將滑塊 與固定在豎直轉軸上的力傳感器連接,細線處于水平伸直狀態,當滑塊隨水平直桿一起勻速轉動時,細線拉力的大小可以通過力傳感器測得.水平直桿的右端邊緣安裝了寬度為的擋光條,擋光條到豎直轉軸的距離為 ,光電門可以測出擋光條經過光電門所用的時間(擋光時間).滑塊 與豎直轉軸間的距離可調.回答以下問題:① 若某次實驗中測得擋光條的擋光時間為,則滑塊 的角速度表達式為_____;[解析] 擋光條的線速度為,又因為 ,聯立解得滑塊的角速度表達式為② 實驗小組保持滑塊質量和運動半徑不變,探究向心力與角速度 的關系,作出圖線如圖丁所示,若滑塊運動半徑 ,細線的質量和滑塊與桿的摩擦可忽略,由 圖線可得滑塊質量_____ (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0.30[解析] 根據向心力大小公式有,所以 圖線的斜率為,解得滑塊質量為 .2.[2024·湖北卷] 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測量重力加速度大小 的實驗方案,所用器材有: 砝碼若干、托盤1個、輕質彈簧1根、米尺1把、光電門1個、數字計時器1臺等.具體步驟如下:①將彈簧豎直懸掛在固定支架上,彈簧下面掛上裝有遮光片的托盤,在托盤內放入一個砝碼,如圖甲所示.②用米尺測量平衡時彈簧的長度 ,并安裝光電門.③將彈簧在彈性限度內拉伸一定長度后釋放,使其在豎直方向振動.④用數字計時器記錄30次全振動所用時間 .⑤逐次增加托盤內砝碼的數量,重復②③④的操作.該同學將振動系統理想化為彈簧振子.已知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 ,其中為彈簧的勁度系數, 為振子的質量.(1) 由步驟④,可知振動周期 ___.[解析] 30次全振動所用時間為,則振動周期 .2.[2024·湖北卷] 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測量重力加速度大小 的實驗方案,所用器材有: 砝碼若干、托盤1個、輕質彈簧1根、米尺1把、光電門1個、數字計時器1臺等.具體步驟如下:①將彈簧豎直懸掛在固定支架上,彈簧下面掛上裝有遮光片的托盤,在托盤內放入一個砝碼,如圖甲所示.②用米尺測量平衡時彈簧的長度 ,并安裝光電門.③將彈簧在彈性限度內拉伸一定長度后釋放,使其在豎直方向振動.④用數字計時器記錄30次全振動所用時間 .⑤逐次增加托盤內砝碼的數量,重復②③④的操作.該同學將振動系統理想化為彈簧振子.已知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 ,其中為彈簧的勁度系數, 為振子的質量.(2) 設彈簧的原長為,則與、、的關系式為 ________.[解析] 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可得振子的質量 ,振子平衡時,根據平衡條件有,可得,則與、、 的關系式為 .2.[2024·湖北卷] 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測量重力加速度大小 的實驗方案,所用器材有: 砝碼若干、托盤1個、輕質彈簧1根、米尺1把、光電門1個、數字計時器1臺等.具體步驟如下:①將彈簧豎直懸掛在固定支架上,彈簧下面掛上裝有遮光片的托盤,在托盤內放入一個砝碼,如圖甲所示.②用米尺測量平衡時彈簧的長度 ,并安裝光電門.③將彈簧在彈性限度內拉伸一定長度后釋放,使其在豎直方向振動.④用數字計時器記錄30次全振動所用時間 .⑤逐次增加托盤內砝碼的數量,重復②③④的操作.該同學將振動系統理想化為彈簧振子.已知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 ,其中為彈簧的勁度系數, 為振子的質量.(3) 由實驗數據作出的圖線如圖乙所示,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數字,取 .均可[解析] 根據,整理可得,則 圖像的斜率,由圖像可知,解得 .2.[2024·湖北卷] 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測量重力加速度大小 的實驗方案,所用器材有: 砝碼若干、托盤1個、輕質彈簧1根、米尺1把、光電門1個、數字計時器1臺等.具體步驟如下:①將彈簧豎直懸掛在固定支架上,彈簧下面掛上裝有遮光片的托盤,在托盤內放入一個砝碼,如圖甲所示.②用米尺測量平衡時彈簧的長度 ,并安裝光電門.③將彈簧在彈性限度內拉伸一定長度后釋放,使其在豎直方向振動.④用數字計時器記錄30次全振動所用時間 .⑤逐次增加托盤內砝碼的數量,重復②③④的操作.該同學將振動系統理想化為彈簧振子.已知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 ,其中為彈簧的勁度系數, 為振子的質量.(4) 本實驗的誤差來源包括_____.A.空氣阻力B.彈簧質量不為零C.光電門的位置稍微偏離托盤的平衡位置[解析] 實驗時光電門應對齊彈簧振子振動過程中的平衡位置,這樣托盤通過平衡位置時遮光條擋光時間才最短,計時才最準確,若光電門的位置稍微偏離托盤的平衡位置,則計時準確度變低,造成測量彈簧振子振動周期出現偶然誤差,C正確;光電門是固定的,它對齊的是彈簧振子未振動√√時振子所在的平衡位置,若存在空氣阻力,則會導致彈簧振子向上振動和向下振動過程中平衡位置發生變化,所以光電門記錄的不再是平衡位置,造成測量彈簧振子振動周期出現系統誤差,A正確;根據第(2)問解析中的公式可知,質量是聯系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 和系統靜止時彈簧伸長量的中間量,建立起和的關系后就與 無關了,所以彈簧質量不為零導致變化時,和 兩者都會相應變化,但兩種之間滿足的關系式不變,不會對實驗造成誤差,B錯誤.3.恢復系數是反映碰撞時物體形變恢復能力的參數,它只與碰撞物體的材料有關.兩物體碰撞后的恢復系數為,其中、和、 分別為質量為的小球1和質量為 的小球2碰撞前后的速度.某同學利用如下實驗裝置測定小球1和小球2碰撞后的恢復系數.實驗步驟如下:①按圖示安裝好實驗器材,將斜槽 固定在桌邊,使槽的末端切線水平,將一斜面 連接在斜槽末端.②先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頂端 處由靜止開始滾下,記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重復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有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③將小球2放在斜槽末端,讓小球1從斜槽頂端 處由靜止開始滾下,使它們發生碰撞,分別記下小球1和2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重復多次,并使用與②同樣的方法分別標出碰撞后兩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④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個平均落點到斜槽末端點的距離.圖中、、 點是該同學記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到點的距離分別為、、 .根據該同學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 兩小球的質量關系為___(填“ ”“”或“ ”).[解析] 為了防止兩球碰后出現反彈現象,入射球的質量一定要大于被碰球的質量.3.恢復系數是反映碰撞時物體形變恢復能力的參數,它只與碰撞物體的材料有關.兩物體碰撞后的恢復系數為,其中、和、 分別為質量為的小球1和質量為 的小球2碰撞前后的速度.某同學利用如下實驗裝置測定小球1和小球2碰撞后的恢復系數.實驗步驟如下:①按圖示安裝好實驗器材,將斜槽 固定在桌邊,使槽的末端切線水平,將一斜面 連接在斜槽末端.②先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頂端 處由靜止開始滾下,記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重復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有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③將小球2放在斜槽末端,讓小球1從斜槽頂端 處由靜止開始滾下,使它們發生碰撞,分別記下小球1和2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重復多次,并使用與②同樣的方法分別標出碰撞后兩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④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個平均落點到斜槽末端點的距離.圖中、、 點是該同學記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到點的距離分別為、、 .根據該同學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2) 在不放小球2時,小球1從斜槽頂端 處由靜止開始滾下,1的落點在圖中的___點,把小球2放在斜槽末端,小球1從斜槽頂端 處由靜止開始滾下,使它們發生碰撞,碰后小球1的落點在圖中的___點.[解析] 由圖可知,兩小球打在斜面上,根據平拋運動規律可知,下落的高度,水平方向的位移,設斜面的傾角為 ,則,所以,可得 ,則可知,三次平拋運動中,水平速度越大,水平方向的位移越大;由碰撞規律可知,碰后被碰球的速度最大,故其落點最遠,而碰后入射球速度最小,其落點最近,則可知,在不放小球2時,小球1從斜槽頂端點由靜止釋放,1的落點在圖中的 點,而碰后小球1落到 點.3.恢復系數是反映碰撞時物體形變恢復能力的參數,它只與碰撞物體的材料有關.兩物體碰撞后的恢復系數為,其中、和、 分別為質量為的小球1和質量為 的小球2碰撞前后的速度.某同學利用如下實驗裝置測定小球1和小球2碰撞后的恢復系數.實驗步驟如下:①按圖示安裝好實驗器材,將斜槽 固定在桌邊,使槽的末端切線水平,將一斜面 連接在斜槽末端.②先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頂端 處由靜止開始滾下,記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重復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有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③將小球2放在斜槽末端,讓小球1從斜槽頂端 處由靜止開始滾下,使它們發生碰撞,分別記下小球1和2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重復多次,并使用與②同樣的方法分別標出碰撞后兩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④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個平均落點到斜槽末端點的距離.圖中、、 點是該同學記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到點的距離分別為、、 .根據該同學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3) 利用實驗中測量的數據表示小球1和2碰撞后的恢復系數為 _ _______.[解析] 設水平位移是時,到點的距離為,則 ,可得,圖中、、 點是該同學記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到點的距離分別為、、,可解得 ,,,代入恢復系數表達式可得 .3.恢復系數是反映碰撞時物體形變恢復能力的參數,它只與碰撞物體的材料有關.兩物體碰撞后的恢復系數為,其中、和、 分別為質量為的小球1和質量為 的小球2碰撞前后的速度.某同學利用如下實驗裝置測定小球1和小球2碰撞后的恢復系數.實驗步驟如下:①按圖示安裝好實驗器材,將斜槽 固定在桌邊,使槽的末端切線水平,將一斜面 連接在斜槽末端.②先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頂端 處由靜止開始滾下,記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重復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有落點圈在里面,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③將小球2放在斜槽末端,讓小球1從斜槽頂端 處由靜止開始滾下,使它們發生碰撞,分別記下小球1和2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重復多次,并使用與②同樣的方法分別標出碰撞后兩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④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個平均落點到斜槽末端點的距離.圖中、、 點是該同學記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到點的距離分別為、、 .根據該同學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4) 若利用天平測量出兩小球的質量分別為、 ,則滿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兩小球碰撞前后動量守恒;若滿足 ____表示兩小球碰撞前后動量和機械能均守恒.(計算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1.0[解析] 若滿足動量守恒,則一定有 ,代入所求速度,然后化簡可得 ;若滿足機械能守恒,則有,代入求出的速度,然后化簡可得 .1.用刻度尺測量遮光條寬度,示數如圖所示,其讀數為 cm. 1.50(1.49~1.51均可)[解析] 讀數時要注意分度值是1 mm,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某班同學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實驗:(1)打點計時器是一種 (選填“計時”或“測位移”)儀器,如圖甲是實驗室一種常用的打點計時器——電火花計時器,該打點計時器所用的電源是圖乙中的 (選填“A”或“B”). 甲乙計時B[解析] 打點計時器是一種計時儀器,電火花計時器使用220 V交流電源,故選B.(2)劉同學采用的是電磁打點計時器,實驗時他發現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有如圖所示的兩種穿法,感到有點猶豫.你認為 (選填“a”或“b”)的穿法效果更好. b[解析] 在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時,紙帶應放在復寫紙的下方,故b的效果更好.(3)劉同學將實驗器材組裝后,如圖所示為釋放小車前瞬間的情景.在接通電源進行實驗之前,請你指出圖中的錯誤或不妥之處(寫出一處即可): .電源用的是干電池(或小車離打點計時器過遠)[解析] 電源用的是干電池,打點計時器應使用交流電源;釋放小車前,小車應靠近打點計時器.(4)如圖所示是劉同學在某次實驗中獲得的一條紙帶,在所打的點中,取A、B、C、D、E為計數點,相鄰兩個計數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標出,打點計時器每隔0.02 s打一個點.若已知s1=1.20 cm、s2=3.40 cm、s3=5.60 cm、s4=7.80 cm,則打下C點時小車的速度v= m/s(保留2位有效數字). [解析] 打下C點時小車的速度vC=×10-2 m/s=0.45 m/s.0.45(5)如圖所示為劉同學從兩次實驗中得到數據后畫出的小車運動的v-t圖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選項前的字母). A.第一次實驗中處理紙帶時,舍掉了開頭一些密集的打點B.第二次實驗中處理紙帶時,舍掉了開頭一些密集的打點C.第一次的實驗誤差比第二次的大D.第一次的實驗誤差比第二次的小BC[解析] 第一次的圖像過坐標原點,說明t=0時速度為0,分析紙帶時沒有舍掉開頭一些密集的點跡,第二次的圖像不過坐標原點,說明t=0時速度不為0,分析紙帶時舍掉了開頭一些密集的點跡,故A錯誤,B正確;第一次的圖中的一些點偏離了直線,第二次的圖中的點幾乎都在一條直線上,故第一次的實驗誤差比第二次的大,故C正確,D錯誤.3. “探究向心力大小F與物體的質量m、角速度ω和軌道半徑r的關系”實驗中:(1)下列實驗與本實驗所采用的實驗探究方法相同的有 . A.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B.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C.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D.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量的關系BD[解析] 在本實驗中,利用控制變量法來探究向心力的大小與質量、角速度、半徑之間的關系.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例如兩球同時落地,兩球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效果相同,應用了等效思想,故A錯誤;當一個物理量與多個物理量相關時,應采用控制變量法,探究該物理量與某一個量的關系,在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的實驗中,保持原線圈輸入的電壓U1一定,探究副線圈輸出的電壓U2與匝數n1、n2的關系,故B正確;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即兩個分力與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思想,故C錯誤;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量的關系是通過控制變量法研究的,故D正確.(2)某同學用向心力演示器進行實驗,實驗情景如甲、乙、丙所示.①三個情景中,圖 (選填“甲”“乙”或“丙”)是探究向心力大小F與質量m關系. 丙[解析] 根據F=mrω2可知,要探究向心力大小F與質量m關系,需控制小球的角速度和半徑不變,由圖可知,兩側采用皮帶傳動,所以兩側具有相等的線速度,根據皮帶傳動的特點可知,應該選擇兩個塔輪的半徑相等,而且運動半徑也相同,選取不同質量的小球,故圖丙正確.②在甲情景中,若兩鋼球所受向心力的比值為1∶9,則實驗中選取兩個變速塔輪的半徑之比為 . 3∶1[解析] 兩個球的質量相等,半徑相同,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mω2R,F'=mω'2R,已知F∶F'=1∶9,所以ω∶ω'=1∶3,兩個塔輪邊緣的線速度相等,v=v',由v=ωr=ω'r',知兩個變速塔輪的半徑之比為r∶r'=3∶1.(3)某物理興趣小組利用傳感器進行探究,實驗裝置原理如圖丁所示.裝置中水平光滑直槽能隨豎直轉軸一起轉動,將滑塊套在水平直槽上,用細線將滑塊與固定的力傳感器連接.當滑塊隨水平光滑直槽一起勻速轉動時,細線的拉力提供滑塊做圓周運動需要的向心力.拉力的大小可以通過力傳感器測得,滑塊轉動的角速度可以通過角速度傳感器測得.小組同學先讓一個滑塊做半徑r為0.14 m的圓周運動,得到圖戊中①圖線.然后保持滑塊質量不變,再將運動的半徑r分別調整為0.12 m、0.10 m、0.08 m、0.06 m,在同一坐標系中又分別得到圖戊中②、③、④、⑤四條圖線.對①圖線的數據進行處理,獲得了F-x圖像,如圖己所示,該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圖像橫坐標x代表的是 .對5條F-ω圖線進行比較分析,得出ω一定時,F∝r的結論.請你簡要說明得到結論的方法: . ω2(或mω2、rω2、mrω2)見解析[解析] 小組同學先讓一個滑塊做半徑r為0.14 m的圓周運動,得到圖戊中①圖線,由①圖線知F與ω不成正比,通過分析①圖線中數據可知F與ω2成正比,即F與ω2的關系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即x可以是ω2,又因ω變化時,滑塊質量與運動半徑都不變,所以x也可以是mω2或rω2、mrω2.探究F與r的關系時,要先控制m和ω不變,因此可在F-ω圖像中找到同一個ω對應的向心力,根據5組向心力F和半徑r的數據,在F-r坐標系中描點作圖,若得到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說明F與r成正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