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期末壓軸題特訓 習題課件(共5份打包)2024-2025學年滬科版(2025)物理八年級下冊(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期末壓軸題特訓 習題課件(共5份打包)2024-2025學年滬科版(2025)物理八年級下冊(1)

資源簡介

(共25張PPT)
考向一 牛頓第一定律 慣性
期末壓軸題特訓
1. 下列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D )
A. 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憑空想象出來的
B. 物體只要運動,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 不受力的物體,只能保持靜止狀態
D. 如果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原來運動的物體將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
D
1
2
3
4
5
6
7
8
9
10
A. 若在a點剪斷細線,軌跡是豎直向下的直線;在b點剪斷細
線后,軌跡是豎直向下的直線
B. 若在a點剪斷細線,軌跡是豎直向下的直線;在b點剪斷細
線后,軌跡是曲線
C. 若在a點剪斷細線,軌跡是曲線;在b點剪斷細線后,軌跡是豎直向下的直線
D. 若在a點剪斷細線,軌跡是曲線;在b點剪斷細線后,軌跡是曲線
(第2題)
2. 如圖所示,一個小球系在細線上在豎直平面內繞O點運動(不計空氣阻力)。小球運動的最低點是a點,最高點是b點,則在突然剪斷細線后,小球在落地前的運動軌跡是( C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小軒很喜歡爸爸新買的數碼照相機,在旅途中拍下了火車內桌面上塑料杯不同狀態的瞬間,如圖所示,則下列關于火車運動狀態的判斷可能正確的是( A )
   
(第3題)
A
A. 圖甲中火車在勻速運動,圖乙中火車突然向左加速,圖丙中火車突然向左減速
B. 圖甲中火車在勻速運動,圖乙中火車突然向右加速,圖丙中火車突然向左加速
C. 圖甲中火車在減速運動,圖乙中火車突然
向左減速,圖丙中火車突然向右加速
D. 圖甲中火車在加速運動,圖乙中火車突然
向左加速,圖丙中火車突然向右減速
1
2
3
4
5
6
7
8
9
10
4. 我國國家航天局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意味著我國空間站又迎來3名航天員。火箭助推器的燃料燃燒完后會自動脫離火箭,當助推器脫離火箭后,助推器( D )
A. 靜止
B. 立即下落
C. 勻速直線運動
D. 先上升一段距離后下落
D
1
2
3
4
5
6
7
8
9
10
5. (2024·寧波模擬)如圖所示,公交車上的乘客都拉好了扶手,當車的運動狀態突然發生改變時,乘客都向東傾,產生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C )
A. 車由靜止突然向東啟動
B. 車勻速前行時突然加速
C. 車勻速前行時突然減速
D. 勻速倒車時突然減速
(第5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6. 如圖所示,汽車上配有安全帶和頭枕,司機和乘客都必須系好安全帶。當向前行駛的汽車分別出現突然加速、緊急剎車兩種狀況時,對乘車人員起主要保護作用的分別是( D )
A. 頭枕、頭枕 B. 安全帶、安全帶
C. 安全帶、頭枕 D. 頭枕、安全帶
(第6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7. (原創題)一個質量為500g的貨物,隨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升入太空。與發射前相比較,該貨物的質量  不變 ,慣性  不變 ,重力  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8. (2024·合肥包河期末)如圖所示,將一小球由A處釋放,沿光滑的弧形軌道運動到B處時,小球將沿著圖中的  b 軌跡運動;若此時小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則小球將沿著圖中的  c 軌跡運動。
不變 
不變 
變小 
b 
c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9. (2024·濟南模擬)伽利略通過斜面實驗發現(如圖所示):當小球從左側斜面的某一高度滾下時,無論右側斜面的坡度如何,它都會沿斜面上升到與下落點幾乎  同一高度 的地方。假如右側斜面變成水平放置且阻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小球將為了達到那個永遠無法達到的高度而一直  運動 下去。牛頓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總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  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
同一高度 
運動 
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
動狀態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2024·青島)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物體從斜面上滑下過程中速度的變化。
(第10題)
(1) 實驗中使斜面保持較小的坡度,是為了便于測量  時間 。
時間 
1
2
3
4
5
6
7
8
9
10
(2) AC段距離為80cm,B為AC中點,測得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的時間為1.4s,從A點運動到C點的時間為2.0s,根據以上數據可以判斷vAB  < vBC。
< 
(3) 為使測量更準確、數據更直觀,用位置傳感器進行實驗,得到的
v-t圖像為圖乙中的  (c) 。
(c)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4) 撤掉金屬片,讓小車從A點自由滑下,發現小車在水平木板上滑
行一段距離停止,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 。在木板上鋪上
薄玻璃板,讓小車仍從A點自由滑下,發現小車在玻璃面上滑行距離更  遠 。由此推理:若小車運動時不受阻力,它將做   勻速直線 運。
運動狀態 
遠 
勻速直線運動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考向二 二力平衡
期末壓軸題特訓
1. (2024·濟南高新區模擬)水平面上有甲、乙、丙、丁四輛小車,它們的運動圖像分別如圖所示,則處于平衡狀態的小車( B )
     
(第1題)
A. 只有甲、乙 B. 只有甲、乙、丁
C. 只有甲、丙 D. 只有甲、丁
B
1
2
3
4
5
6
7
8
9
10
2. 車站廣場上,常常看到人們將旅行包放在拉桿箱上,如圖所示,若地面和拉桿箱A的上表面均水平,拉桿箱A和旅行包B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空氣阻力,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 )
A. A對B的支持力和A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B. B的重力和A對B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 A的重力和地面對A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 B對A的壓力和B的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第2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如圖所示,有一重力不計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壓在豎直的墻面上處于靜止狀態,現緩慢地向容器內注水,直到將容器剛好盛滿為止,在此過程中容器始終保持靜止,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
A. 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變
B. 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漸增大
C. 水平力F一定不變
D. 水平力F必須逐漸增大
(第3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4. 如圖甲所示,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受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從t=0開始,小兵每隔2s記錄的物體位置和時刻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第4題)
C
A. 0~4s內,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4N
B. 8~10s內,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6N
C. t=10s時,物體的速度一定小于5m/s
D. 若16s時撤去F,則物體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5. (新情境)某科技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支持力跟拉力的關系”。他們將調好的電子秤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一個棱長為10cm、質量為1.6kg的正方體合金塊放置在電子秤托盤中央,合金塊系有細線,用數字測力計沿豎直方向向上拉合金塊,下列判斷正確的是(g取10N/kg)( D )
D
(第5題)
A. 合金塊對電子秤的壓力和電子秤對合金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 當數字測力計拉力為4N時,合金塊在兩個力的作用下平衡
C. 當數字測力計拉力為4N時,合金塊受到電子秤的支持力為20N
D. 當數字測力計拉力為14.5N時,合金塊對電子秤產生的壓強為1.5×102Pa
1
2
3
4
5
6
7
8
9
10
6. 公園展示的“水上飛人”極限運動如圖所示。人利用腳上的裝置噴水產生的動力,可以實現在水面之上騰空而起;通過手動控制的噴嘴,用于穩定空中飛行姿態。若人和噴水裝置的總質量為150kg,人在空中靜止時所受動力大小是  1500 N,方向是  豎直向上 。(g取10N/kg)
(第6題)
1500 
豎直向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7. (2024·哈爾濱平房模擬)如圖所示,用一根細線拴一塊橡皮,甩起來使橡皮繞手做勻速圓周運動,則此過程中橡皮處于  非平衡 (選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若不計空氣阻力,松手后橡皮  不是 (選填“是”或“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
(第7題)
非平衡 
不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8. 一個物體受力的作用做直線運動。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如果分別以甲、乙、丙、丁四種狀態運動,如圖所示,其中物體受到平衡力的是狀態  甲和丁 ;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受到的力的方向  不一定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沿運動的方向。
(第8題)
甲和丁 
不一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9. (2024·臨沂)圖甲是天蒙山索道的吊廂隨鋼索向下方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景,圖乙是吊廂及吊廂內物體的簡圖。請畫出物體所受力的示意圖(力的作用點畫在物體的重心O上)。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如圖所示為小芳和小超利用木塊、卡片、滑輪和鉤碼等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
(第10題)
(1) 小芳的方案如圖甲所示,若卡片的重力對實驗造成了影響,主要影響的是二力平衡條件中力的  方向 (選填“大小”或“方向”)。
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小芳實驗中通過調整鉤碼個數來改變拉力的  大小 ,松手后她應該觀察卡片能否平衡。
(3) 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在圖甲所示情況下,小芳下一步操作是  把卡片剪成兩半 。
大小 
把卡片剪成兩半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4) 小超選擇了如圖乙的方案進行實驗,小芳認為圖甲的方案更好,是因為甲方案減小了  阻力 對實驗的影響。
(5) 在進一步實驗探究中,小芳將卡片轉過一個角度,松手后卡片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平衡,由此實驗步驟可知只有作用在  同一直線上 的兩個力才能平衡。
阻力 
不能 
同一直線上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共27張PPT)
考向三 壓強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期末壓軸題特訓
1. 如圖甲所示,一塊長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現用一水平力F1,向右緩慢地推木板,使木板的一小部分露出桌面,如圖乙所示,在推木板的過程中,木板對桌面的壓力F、壓強p和它受到的摩擦力f的變化情況是( B )
(第1題)
A. F、p不變,f變小 B. F、f不變,p變大
C. F變小,p、f變大 D. F、f不變,p變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2. (2024·臨沂沂南模擬)如圖所示,不同材料制成的實心圓柱體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之比hA∶hB=2∶1,底面積之比SA∶SB=1∶2,密度之比ρA∶ρB=1∶2,關于地面受到壓力和壓強關系正確的是( B )
A. FA∶FB=1∶1,pA∶pB=1∶1
B. FA∶FB=1∶2,pA∶pB=1∶1
C. FA∶FB=2∶1,pA∶pB=1∶1
D. FA∶FB=2∶1,pA∶pB=1∶2
(第2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如圖所示,甲、乙兩實心均勻正方體分別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它們對桌面的壓強相等,現分別在兩個正方體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
一部分,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D )
A. 若剩余的高度相等,則甲被切去的質量一定多
B. 若剩余的質量相等,則甲被切去的厚度可能多
C. 若切去的高度相等,則甲被切去的質量可能多
D. 若切去的質量相等,則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
(第3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4. (核心素養·模型構建)某同學在探究甲、乙兩種物質質量和體積關系時得到的圖像如圖所示。若用這兩種物質分別做成質量相等的A、B兩個實心正方體。把它們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則兩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pA∶pB為( B )
A. 8∶1
B. 4∶1
C. 2∶1
D. 1∶1
(第4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5. (2024·濟南萊蕪模擬)如圖,水平面上放置了質地均勻的甲、乙兩個實心圓柱體,它們的高度相同、質量相等,甲的底面積小于乙的底面積。為使甲對水平面的壓強小于乙對水平面的壓強,小海按不同方法把甲、乙兩物體分別切下一部分后,將切下部分疊加到對方剩余部分的上方。下列切法可能達到目的的是( B )
  
(第5題)
B
A. 沿水平方向切去質量相等的部分
B. 沿水平方向切去體積相等的部分
C. 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相等的部分
D. 沿豎直方向切去質量相等的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6. (2024·棗莊山亭期末)一名同學體重為600N,自然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壓力為  600 N,雙腳站立對地面的壓強比行走時  小 ;某沼澤地能承受的壓強為2×104Pa,這名同學與沼澤地的接觸面積至少為  0.03 m2,才不會陷入沼澤地。
600 
小 
0.03 
1
2
3
4
5
6
7
8
9
10
7. 如圖所示為質量為20kg的超市購物車。某同學在超市選購商品的過程中,發現用力推一下購物車,車就會自己向前運動一段距離,購物車“自己向前運動”是由于購物車具有  慣性 ;若他在購物車內放入質量為15kg的商品后,購物車靜止在水平地面上,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10cm2,此時購物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  3.5×105 Pa。(g取10N/kg)
慣性 
3.5×105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8. 如圖所示,正方體物塊甲和乙是用同一種材料制成的,它們的棱長分別為L甲、L乙,并且L甲=2L乙,將物塊乙放在物塊甲的上面的中央,物塊甲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甲對地面的壓強是9×103Pa,則乙對甲的壓強是  4×103Pa 。
(第8題)
4×103Pa 
1
2
3
4
5
6
7
8
9
10
9. 小強同學利用小桌、海綿及肥皂探究“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實驗探究過程如圖所示。
(第9題)
(1) 小強通過觀察海綿的  凹陷程度 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這里用的科學方法是  轉換法 。
(2) 比較  乙、丙 兩圖可知,  壓力 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凹陷程度 
轉換法 
乙、丙 
壓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如圖丁,小強將肥皂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發現無論是大塊還是小塊肥皂對海綿的作用效果與之前一樣,他經過分析、論證得到的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小強的方法是  錯誤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  沒有控制壓力大小相同 。
(4) 此實驗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用硬木板代替海綿,原因是  硬木板的形變不明顯 。
錯誤 
沒有控制壓力大
小相同 
不能 
硬木板的形變不明顯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2024·臨沂平邑模擬)小楊選擇了兩個高度分別為10cm和6cm,底面積SA∶SB=1∶3的實心均勻的圓柱體A、B進行工藝品搭建,A、B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圖甲所示。他從A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截取高為h的圓柱塊,并將截取部分平放在B的中央,則A、B對桌面的壓強隨截取高度h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求:(g取10N/kg)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 圓柱體A的密度。
解: 從A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截取高為h的圓柱塊,并將截取部分平放在B的中央,則A對桌面的壓強逐漸減小,B對桌面的壓強逐漸增加,由圖乙可以判斷A的最初壓強是2000Pa,均勻柱體對水平面的壓強p======ρgh,則圓柱體A的密度ρA===2×103kg/m3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從A截取h=6cm的圓柱塊平放在B的中央,B對桌面的壓強增加量。
解: 從A截取h=6cm的圓柱塊的重力ΔG=ρAgΔhASA,已知SA∶SB=1∶3,將圓柱塊平放在B的中央,B對桌面的壓強增加量Δp======400Pa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考向四 流體壓強
期末壓軸題特訓
1. 如圖,裝有兩種不同液體的燒杯置于水平面上,兩液體未混合。上層液體的高度為h,密度為0.7ρ;下層液體的高度為2h,密度為ρ。則液體對燒杯底部的壓強為( B )
A. 3ρgh B. 2.7ρgh
C. 1.4ρgh D. 1.3ρgh
(第1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在水平桌面上放有四個底面積均為0.01m2的薄壁空杯,當在其中一個空杯中裝入1kg的水后,水對杯底產生的壓強為900Pa,則這個杯子的形狀可能是(g取10N/kg)( B )
A. B. C.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如圖所示,小明將a、b兩張紙懸掛起來,把兩只吹風機分別置于紙的外側。當吹風機同時豎直向下吹風時,會發生的現象是( C )
A. a、b的下部同時向左側飄動
B. a、b的下部同時向右側飄動
C. a的下部向左側飄動,b的下部向右側飄動
D. a、b的下部同時向中間靠攏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4. 如圖所示,下列現象不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解釋的是( B )
 
(第4題)
B
A. 如圖甲所示,向兩張紙中間吹氣,紙張向中間靠攏
B. 如圖乙所示,裝密度不同、深度相同的液體,橡皮膜向左側凸起
C. 如圖丙所示,站臺邊,人必須站在安全線以外的區域候車
D. 如圖丁所示,飛機升力的產生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5. (新情境)如圖所示為我國國產飛機C919,關于C919客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 客機所在高空處的大氣壓強,比海平面附近的大氣壓
強更大
B. 客機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可以減小它受到的大氣壓強
C. 客機升空利用了“空氣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的原理
D. 當客機在空中沿直線勻速飛行時,受到的力是非平衡力
(第5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6. 將少量熱水倒入一空礦泉水瓶中(礦泉水瓶未變形),輕輕搖晃后將熱水倒出,立即擰緊瓶蓋,然后澆上冷水,可以看到礦泉水瓶變癟。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D )
A. 在所澆冷水的壓力作用下,礦泉水瓶被壓癟
B. 礦泉水瓶熱脹冷縮
C. 礦泉水瓶內熱氣將它吸進去了
D. 在大氣壓的作用下,礦泉水瓶被壓癟
D
1
2
3
4
5
6
7
8
9
10
7. (2024·濟南槐蔭模擬)如圖所示,質量為200g、底面積為20cm2的薄壁容器中盛有800g水。將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內水深h為30cm,則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  6 N,容器對地面的壓強為  5000 Pa。(ρ水=1.0×103kg/m3,g取10N/kg)
(第7題)
6 
5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8. 在“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實驗中:
(第8題)
(1) 用手指輕壓金屬盒橡皮膜,觀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是否有明顯變化,這是為了檢查壓強計的  氣密性 。
(2) 通過比較A、B、C三圖可知,在液體內部的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  相等 。
氣密性 
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3) 通過比較D、E兩圖可知,在液體內部的同一深度,液體的  密度 越大,壓強越大。
(4) 通過比較圖B與圖  D 可知三峽大壩設計成上窄下寬的原因。
密度
 
D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9. 小明在空玻璃杯中盛滿開水,將水倒掉后,杯中有很多水蒸氣。迅速將杯口倒扣在一個氣球上,一段時間后慢慢拿起杯子,發現氣球被杯子緊緊地“吸住”(如圖所示)。請你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氣球被杯子“吸住”的原因。
(第9題)
解:小明在空玻璃杯中盛滿開水,將水倒掉后,杯中有很多水蒸氣,水蒸氣液化成水,杯中氣體減少,壓強減小,大氣壓將氣球壓入杯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2024·莆田模擬)如圖,水平地面上放有一個棱長為30cm的正方體箱子,箱子重50N,其頂部有一根長20cm、橫截面積為4cm2豎直的管子與箱子相通,管子重10N,管子和箱子都灌滿水。求:(g取10N/kg)
(1) 箱內頂部受到水的壓強。
解: 箱內頂部到水面的深度h1=20cm=0.2m,箱內頂部受到水的壓強p1=ρ水gh1=1.0×103kg/m3×10N/kg×0.2m=2×103Pa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2) 箱內底部受到水的壓力。
解: 箱內底部到水面的深度h2=30cm+20cm=50cm=0.5m,箱內底部受到的水的壓強p2=ρ水gh2=1.0×103kg/m3×10N/kg×0.5m=5×103Pa;箱內底部的面積S=30cm×30cm=900cm2=0.09m2,由p=可得,箱內底部受到的水的壓力F=p2S=5×103Pa×0.09m2=450N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共25張PPT)
考向五 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
期末壓軸題特訓
1. (2024·成都)小李同學想估算空氣對自己的浮力大小,采集的數據有自己的體重、自己的密度(與水接近,約為1.0×103kg/m3)、空氣的密度(約為1.3kg/m3)。則空氣對小李的浮力大小約為( B )
A. 0.006N B. 0.6N C. 60N D. 600N
B
1
2
3
4
5
6
7
8
9
(第2題)
A. V銅=V鐵 B. V銅>V鐵
C. F銅=F鐵 D. F銅<F鐵
2. 如圖所示,在圖甲中,用細線將一實心鐵球浸沒在水中靜止,圖乙中將一實心銅球浸沒在煤油中靜止。鐵球所受重力為G鐵,體積為V鐵;銅球所受重力為G銅,體積為V銅。鐵球和銅球所受細線的拉力大小相等,所受浮力分別為F鐵和F銅,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煤油的密度為ρ油,且ρ油<ρ水<ρ鐵<ρ銅,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D )
D
1
2
3
4
5
6
7
8
9
3. 底面積為100cm2的燒杯中裝有適量水。當金屬塊浸沒在水中靜止時,如圖甲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3.4N,水對杯底的壓強為p1;當金屬塊總體積的露出水面靜止時,如圖乙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2(未畫出),水對杯底的壓強為p2;若p1、p2之差為50Pa,g取10N/kg,則( C )
C
(第3題)
A. 金屬塊的體積V金是2×10-3m3
B.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是5.4N
C. 金屬塊的密度是2.7×103kg/m3
D. 金屬塊受到的重力是6.8N
1
2
3
4
5
6
7
8
9
4. 在一個足夠深的容器內有一定量的水,將一個高為10cm、橫截面積為50cm2的圓柱形實心塑料塊掛于彈簧測力計上,當塑料塊底面剛好接觸水面時(塑料塊沒有離開水面),彈簧測力計示數為4N,如圖甲所示。已知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彈簧受到1N的拉力時伸長1cm,g取10N/kg。若往容器內緩慢加水,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N時,水面升高6cm。此過程中水面升高的高度ΔH與所加水的體積V的關系如圖乙所示。根據以上信息,能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 )
A
A. 所加水的體積至1400cm3時,彈簧測力計示數恰為零
B. 塑料塊的密度為0.6×103kg/m3
C. 容器的橫截面積為125cm2
D. 加水1000cm3時,塑料塊受到的浮力為1N
(第4題)
1
2
3
4
5
6
7
8
9
5. (2024·重慶江北期末)一體積為1×10-4m3的實心鐵塊,用細線系好,緩慢放入盛有水的溢水杯中,當其浸沒在水中并穩定后,經測量,從杯中溢出0.06kg的水,則實心鐵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1 N。若水對鐵塊底部的壓力大小為1.6N,則水對鐵塊頂部的壓力大小為  0.6 N。(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 
0.6 
1
2
3
4
5
6
7
8
9
6. (2024·濟寧高新區期末)容器中裝有一定量的水,水中有一木塊由細線系著與容器底部相連,如圖所示。木塊的體積為4×10-3m3,此時木塊所受浮力為  40 N,細線所受拉力為  16 N。(ρ木=0.6×103kg/m3,g取10N/kg)
40 
16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7. 一游泳愛好者在河邊游泳后從水的較深處走向越來越淺的岸邊,由于岸邊都是不規則的鵝卵石,該游泳愛好者感覺河底越來越“扎腳”,請利用你學過的物理知識解釋這個現象。
解:根據F浮=ρ液V排g,人在水中由深水走向淺水時,ρ液不變,由于人排開水的體積減小,故人所受浮力減小,再由 F支=G-F浮;因浮力減小,重力不變,故支持力增大,根據p=,腳的受力面積不變,腳受到鵝卵石的壓強變大,所以人的腳將越來越疼
1
2
3
4
5
6
7
8
9
8. (2024·潮州湘橋期末)小剛同學用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金屬塊、兩個相同的燒杯(分別裝有一定量的水或酒精),對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進行了探究。如圖所示為探究過程及有關數據。(g取10N/kg)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9
(1) 當金屬塊浸沒在水中后,逐漸增加浸入深度,則金屬塊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將  不變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 分析①②③④,說明浮力大小跟  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
不變 
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9
(3) 分析  ①④⑤ ,說明浮力大小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4) 金屬塊浸沒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2.4 N。
(5) 根據圖中的實驗數據,該金屬塊的密度約是  3.33×103 kg/m3。
(6) 該實驗用到的實驗方法是  控制變量法 。
①④⑤ 
2.4 
3.33×103 
控制變量法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9
9. (核心素養·科學論證)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薄壁圓柱形容器重為4N,底面積為100cm2,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掛著重為10N的物塊,現將物塊浸沒在水中,容器內水面由16cm上升到20cm。求:(g取10N/kg)
(1) 物塊未放入水中時,容器底受到的水的壓強。
(第9題)
解: 物塊未放入水中時,容器底受到的水的壓強
p=ρgh=1.0×103kg/m3×10N/kg×0.16m=1.6×103Pa 
1
2
3
4
5
6
7
8
9
(2) 物塊的密度。
解: 物塊的質量m===1kg,物塊浸沒水中,所以物塊的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即V=V排=SΔh=100×10-4m2×(0.2m-0.16m)
=4×10-4m3,所以物塊的密度ρ===2.5×103kg/m3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3) 物塊受到的浮力。
解: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物塊受到的浮力
F浮=ρgV排=1.0×103kg/m3×10N/kg×4×10-4m3=4N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考向六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期末壓軸題特訓
1. (核心素養·模型構建)如圖甲所示,一個實心圓柱體金屬塊在細繩豎直向上的拉力的作用下,從水面下一定深度開始豎直向上以0.1m/s的速度勻速直線運動,上升到離水面一定的高度處(假設水面不動)。如圖乙所示為繩子的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結合圖像中的信息,下列判斷正確的是(g取10N/kg)( C )
 
C
(第1題)
A. 該金屬塊的重力為20N
B. 金屬塊的密度為2×103kg/m3
C. 金屬塊的底面積是25cm2
D. 浸沒在水中時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大小是30N
1
2
3
4
5
6
7
8
2. 小明同學利用飲料瓶和薄壁小圓柱形玻璃瓶制作了“浮沉子”,玻璃瓶在飲料瓶中的情況如圖所示(玻璃瓶口開著并倒置),玻璃瓶的橫截面積S=1.5cm2,此時玻璃瓶內外水面高度差h1=2cm,飲料瓶內水面到玻璃瓶口高度差h2=8c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不計飲料瓶和小玻璃瓶中氣體的重力,g取10N/kg,ρ水=1×103kg/m3)( B )
B
(第2題)
① 用力擠壓飲料瓶,發現玻璃瓶仍然漂浮在水面,此過程中
h1減小、h2不變。 ② 用力擠壓飲料瓶,發現玻璃瓶仍然漂
浮在水面,此過程中h1不變、h2增大。 ③ 空玻璃瓶的質量
為3g。 ④ 空玻璃瓶的質量為13g。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3. 網上流傳著一種說法,雞蛋能否沉入水底可以鑒別其是否新鮮。為了驗證其真實性,小亮買了些新鮮雞蛋,并拿其中一顆進行實驗。第一天放入水中的雞蛋沉入水底(如圖甲),取出雞蛋擦干放置50天后,再放入水中時雞蛋漂浮在水面(如圖乙),看來網傳是真的。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 )
(第3題)
B
A. 雞蛋兩次所受的浮力一樣大
B. 圖甲中雞蛋排開水的重力大
C. 圖乙中雞蛋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D. 放置50天后的雞蛋密度變大
1
2
3
4
5
6
7
8
4. 如圖所示,金屬塊A通過輕繩系于木塊C的下方,靜止在水中;金屬塊B平放在木塊D的上表面,靜止在水面上。已知長方體木塊C和D密度、體積、形狀均完全相同,密度是水密度的一半,它們的上表面均正好與水面相平;金屬塊A和B的體積、形狀完全相同,它們各自的體積是單個木塊體積的一半,則A、B的密度之比為( B )
A. 3∶1 B. 2∶1
(第4題)
B
C. 6∶1 D. 4∶1
1
2
3
4
5
6
7
8
5. 裝有水的圓柱形容器(底面積為200cm2,不計容器壁厚度)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棱長均為10cm的正方體物體A和B,用細線相連,放入容器中,呈如圖甲所示狀態,物體A露出水面高度為2cm;剪斷細線后如圖乙,物體B沉入水底,物體A露出水面高度為4cm,則(g取10N/kg)( B )
 
B
(第5題)
A. 物體A的密度為0.8×103kg/m3
B. 物體B的密度為1.2×103kg/m3
C. 圖甲中細線對物體A的拉力為4N
D. 剪斷細線后水面下降2cm
1
2
3
4
5
6
7
8
6. (新情境)(2024·棗莊山亭二模)利用筆芯自制密度計,同款的新筆芯和用了一半油墨的舊筆芯,應該選用  舊 (選填“新”或“舊”)筆芯。將所選筆芯放入水中,它能  豎直漂浮 在水中,在筆芯上標出水面的位置E,將筆芯放入酒精中,仍可使用,標出液面的位置C,如圖所示,已知實驗中鹽水的密度約為1.2g/cm3,酒精的密度為0.8g/cm3,若筆芯漂浮在鹽水中,則液面對應的位置可能是  A (選填“A”“B”或“D”)。
舊 
豎直漂浮 
A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7. (2024·濰坊壽光期末)我國制造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是一種多型多用途飛機,能在水面上進行起降,可進行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工作,最大起飛質量為53.5t。當它在水中汲滿水達到最大起飛質量時,排開水的體積為  53.5 m3,受到水的浮力為  5.35×105 N。
(ρ水=1.0×103kg/m3,g取10N/kg)
53.5 
5.35×105 
1
2
3
4
5
6
7
8
8. (2024·曲靖期末)如圖所示,某同學想測量一種液體的密度。他將適量的待測液體加入圓柱形平底玻璃容器里,然后一起緩慢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當容器下表面所處的深度h1=20cm時,容器處于直立漂浮狀態,如圖甲。(已知容器的底面積S=25cm2,ρ水=1.0×103kg/m3,g取10N/kg)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1) 水對容器下表面的壓強是多少?
解: 容器放在水槽中,容器下表面所處的深度h1=20cm=0.2m,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p=ρ水gh1=1.0×103kg/m3×10N/kg×0.2m=2×103Pa 
(2) 容器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解: 在圖甲中,容器排開水的體積V排=Sh1 =25×10-4m2×0.2m=5×10-4m3,容器受到水的浮力F浮 =ρ水gV排 =1.0×103kg/m3×10N/kg×5×10-4m3=5N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3) 從容器中取出100cm3的液體后,當容器下表面所處的深度h2=16.8cm時,容器又處于直立漂浮狀態,如圖乙,求液體的密度。
解: 從容器中取出100cm3的液體后,容器下表面所處的深度h2=16.8cm=0.168m,容器減少的浮力ΔF浮=ρ水gΔV排=ρ水gS(h1-h2)=1.0×103kg/m3×10N/kg×25×10-4m2×(0.2m-0.168m)=0.8N,容器處于漂浮狀態,由漂浮條件可知,減小的浮力等于減小的重力,即ΔG=ΔF浮=0.8N,由G=mg=ρVg可得,液體的密度
ρ液===0.8×103kg/m3
(第8題)
1
2
3
4
5
6
7
8(共21張PPT)
考向九 機械能的轉化及應用
期末壓軸題特訓
1. (核心素養·模型構建)如圖甲是投擲實心球的場景。若不計空氣阻力,實心球自脫手至落地的過程中,圖乙中關于其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大小分別隨時間變化的圖線中,正確的是( D )

D

(第1題)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2. 如圖所示為冬奧會的一些運動項目,關于這些項目中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D )
跳臺滑雪 短道速滑 冰壺 冰球
(第2題)
① 跳臺滑雪運動員在空中下落的過程中,重力勢能不變。
② 短道速滑運動員在轉彎滑行的過程中,運動狀態不變。
③ 冰壺運動員擲出去的冰壺能繼續向前運動,是由于冰壺具有慣性。
D
④ 冰球運動員用球桿推著冰球使其水平滑動的過程中,冰球所受重力沒有做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3. (跨學科融合·體育)小紅在操場上將一皮球拋出,皮球被拋出后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a、c兩點處于同一高度。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C )
A. 皮球由a到b時,動能逐漸增大
B. 皮球在b點時的機械能最大
C. 皮球由c到d時,機械能一直減小
D. 皮球在a、c兩點時動能相等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4. 如圖所示,無人機勻速下降的過程中( D )
A. 重力不做功 B. 動能減小
C. 重力勢能不變 D. 機械能減小
(第4題)
D
1
2
3
4
5
6
7
8
9
5. (新情境)蹦床是集藝術性和競技性于一身的運動,是杭州第19屆亞運會的比賽項目之一,也是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的健身運動。如圖為蹦床運動的簡化示意圖,O點是運動員由最高點開始自由落下的起始位置,A點是蹦床不發生形變時的原位置,B點是運動員受到的重力與蹦床對運動員的彈力相等處,C點是運動員到達的最低點。若整個過程忽略空氣阻力,則( B )
B
A. 從O點到A點的過程中,運動員的機械能增大
B. 從A點到C點的過程中,運動員的重力勢能一直減小
C. 從A點到C點的過程中,蹦床的彈性勢能一直減小
D. 從O點到C點的過程中,在C點處運動員的動能最大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6. (2023·河北)在離桌邊約20cm的地方放一枚硬幣,在硬幣前10cm左右放置一個高度約2cm的木塊,在硬幣后放置一本與硬幣厚度相當的筆記本。如圖所示,在硬幣上方沿著與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氣,硬幣跳過木塊。實驗結果表明,在氣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  小 ,跳起的硬幣在上升過程中重力勢能越來越  大 ,下降過程中動能越來越  大 。
(第6題)
小 
大 
大 
1
2
3
4
5
6
7
8
9
7. 如圖所示為游樂園過山車的軌道示意圖,過山車從高處加速滑下的過程中,軌道對車的支持力  不 (選填“不”或“要”)做功。下滑過程中,過山車動能  增大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重力勢能  減小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第7題)
不 
增大 
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8. 如圖是離手后的籃球在空中的運動軌跡,若B點和D點等高,則籃球在B點的機械能  大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D點的機械能。整個過程機械能的總量  不守恒 (選填“守恒”或“不守恒”)。
(第8題)
大于 
不守恒 
1
2
3
4
5
6
7
8
9
9. (物理學與社會發展)人造衛星沿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如圖所示為衛星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動的過程。當衛星運行到近地點時,它的動能最  大 ,勢能最  小 。(選填“大”或“小”)
(第9題)
大 
小 
1
2
3
4
5
6
7
8
9
考向十 分子動理論
期末壓軸題特訓
1. (物理學與社會發展)(2024·青島市南期末)“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2024年6月2日,我國的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如圖),標志著我國在深空探測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月球表面是真空環境,月球對它表面附近的物體產生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 )
A
A. 在月球上可以進行托里拆利實驗
B. 在月球上也可以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C. 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用天平測質量,研究月球上的物體受到的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D. 地球上的大海產生潮汐現象,這是月球引力對地球水體產生的作用效果
(第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 用銼刀銼鐵件時,得到很多細小的鐵粉,每一粒鐵粉就是一個鐵分子
B. 地面上靜止的石塊速度為零,所以其內部分子的速度也為零
C. 打開消毒液瓶蓋,一會兒教室內到處彌漫著消毒液的味道,這是分子運動引起的
D. 鐵絲很難被拉斷,說明鐵分子間只有引力;用氣筒打氣時很費力,說明氣體分子間只有斥力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經典詠流傳》用“和詩以歌”的形式將傳統詩詞經典與現代流行相融合,其中傳唱和鑒賞了王安石的《梅花》詩,詩句中與“分子熱運動”有關的是( D )
A. 墻角數枝梅 B. 凌寒獨自開
C. 遙知不是雪 D. 為有暗香來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如圖是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冠狀病毒的照片。該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徑在75~160nm之間,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病毒分子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 溫度越高,構成冠狀病毒的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C. 冠狀病毒隨飛沫傳播不是機械運動
D. 溫度越低,構成冠狀病毒的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第4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下列不同現象中,說明分子間有引力的現象是( C )
A. 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小于100mL
C
B. 注射器里的水
很難被壓縮
C. 帶有細線的鐵絲圈上的肥皂液膜
一側被弄破時,細線被拉到另一側
D. 墨水在熱水中擴散得比在冷
水中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分子動理論是人們用來解釋熱現象的初步知識,下列針對四幅圖片的解釋或實驗操作說明中,不正確的是( D )
A. 驟暖花香,引來長喙天蛾——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D
B. 電子顯微鏡下看到金原子相距很
近,排列很整齊——固體分子間
的作用力很大
C. 上瓶裝空氣,下瓶裝密度較大的二氧化氮演示擴散現象——避免重力對實驗造成影響
D. 削平底面的兩個鉛塊壓在一起能
吊起一個很重的鉤碼——分子間有空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從“天宮”建站到“嫦娥”奔月,從“天問”探火到“羲和”追日,中國航天在探索宇宙的偉大征程中越走越遠。下列各項中,按照空間尺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確的是( D )
A. 太陽系、銀河系、地球、生物體、原子核、分子、夸克
B. 銀河系、太陽系、地球、生物體、原子核、分子、夸克
C. 太陽系、銀河系、地球、生物體、分子、原子核、夸克
D. 銀河系、太陽系、地球、生物體、分子、原子核、夸克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如圖所示的三種模型示意圖中,最能體現氣體分子群存在形態的是( C )
(第8題)
A. 甲 B. 乙 C. 丙 D. 甲和丙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2024·臨沂沂南期末)物理學拓展了人類對微觀世界和宏觀宇宙的認識。研究發現,常見的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粒子——分子、  原子 構成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是  盧瑟福 提出的。
10. (跨學科融合·語文)“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人們能聞到花香,這是由于芳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無規則運動 。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總體積小于混合前總體積,此現象說明組成物質分子之間有  空隙 。但是用力壓縮液體,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存在  斥力 。
原子 
盧瑟福 
無規則運動 
空隙 
斥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小明去家門口的早餐店買油條時能聞到油條散發出來的香味,這是   擴散 現象。將油條裝入塑料袋內,過了一段時間,油條中的油會滲出塑料袋,這說明分子間存在  空隙 。
12. 圖甲滴入熱水中的紅墨水在水中很快擴散開,說明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圖乙將兩個表面光滑的鉛塊相互緊壓會粘在一起,這個現象證實了  分子間存在引力 ;通過比較混合前后水和酒精的總體積會發生變化,說明  分子間存在空隙 。
(第12題)
擴散 
空隙 
分子在不停地
做無規則運動 
分子間存在引力 
分子間存在空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28張PPT)
考向七 杠桿動態問題分析
期末壓軸題特訓
1. (2024·臨沂平邑模擬)用圖示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保持左側的鉤碼個數和位置不變,使右側彈簧測力計的作用點A固定,改變測力計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動力臂l也隨之改變,所作出的“F-θ”圖像和“F-l”圖像中,正確的是( D )
(第1題)
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2. (新情境)乒乓球、保齡球等表面都是光滑的,為什么高爾夫球的表面上布滿小坑呢?經有關科學家研究發現:兩個等大的球,一個表面布滿小坑,另一個光滑,在空中高速飛行時,表面布滿小坑的球受到的空氣阻力較小。現將質量與體積均相等的兩個小球A(表面布滿小坑)與B(表面光滑)分別利用細繩懸掛在等臂杠桿的兩端,使杠桿水平平衡,如圖所示。當從兩球正下方同時以相同速度(足夠大)的風對準它們豎直向上吹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
(第2題)
A. 杠桿左端下降
B. 杠桿右端下降
C. 杠桿仍然在水平方向處于平衡狀態
D. 無法判斷杠桿的轉動情況
1
2
3
4
5
6
7
8
9
3. 小明找到一根均質的、粗細均勻的長木桿,在桿中間安裝了水平轉軸(忽略阻力),做成一個等臂的杠桿。小明又找了兩個相同的厚壁氣球及不計質量的細線,將充入空氣后的氣球分別掛在杠桿兩端離轉軸等距的地方,杠桿保持水平平衡。一段時間后左側氣球因緩慢漏氣癟了,如圖所示。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C )
A. 杠桿仍將保持水平平衡
B. 右側氣球受到空氣的浮力較大,所以杠桿會向
左傾斜
C. 若想讓杠桿再次水平平衡,可將右側氣球的懸點向左移動
D. 若僅降低右側氣球內氣體的溫度,可能讓杠桿再次水平平衡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4. 如圖所示,質量分布不均勻的木條AB重24N,A、B是木條兩端,O、C是木條上的兩個點,AO=BO,AC=OC,此時彈簧測力計乙的示數是6N。現將彈簧測力計甲的位置從A點平移到C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 此時彈簧測力計乙的示數變小,大小是0
B. 此時彈簧測力計乙的示數變小,大小是2N
C. 此時彈簧測力計甲的示數變大,大小是16N
D. 由于木條質量分布不均勻,無法判斷彈簧測力計甲、乙示數的變化
(第4題)
A
1
2
3
4
5
6
7
8
9
5. 如圖,小明用一輕質杠桿自制簡易密度秤的過程中,在A端的空桶內分別注入密度已知的不同液體,改變物體M懸掛點B的位置,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在M懸掛點處標出相應液體的密度值。下列關于密度秤制作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每次倒入空桶的液體質量相同
B. 密度秤的刻度不均勻
C. 增大M的質量,秤的量程會減小
D. 懸點O適當左移,秤的量程會增大
(第5題)
D
1
2
3
4
5
6
7
8
9
6. (2024·昆明盤龍期末)如圖所示是古代護城河上的一座吊橋。轉軸O為支點,設吊橋的重力的力臂為l1,繩子拉吊橋的力為F,拉力F的力臂為l2。如果繩重、摩擦及空氣阻力不計,那么在守橋士兵將吊橋由水平位置緩慢拉至圖中虛線豎直位置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l1不變,l2增大,F減小
B. l1減小,l2增大,F減小
C. l1減小,l2不變,F不變
D. l1增大、l2減小、F增大
(第6題)
B
1
2
3
4
5
6
7
8
9
7. 如圖所示,OB為一輕質杠桿,O為支點,OA=0.3m,OB=0.4m,將重30N的物體懸掛在B點,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在A點至少需加  40 N的拉力,這是一個  費力 (選填“省力”或“費力”)杠桿。拉力方向與杠桿始終垂直,在拉起物體且杠桿勻速轉動的過程中,拉力的大小  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第7題)
40 
費力 
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8. 如圖所示,人的頭顱也可以看成杠桿,當頭顱低下時,頸部肌肉會產生一定的拉力。A點為頭顱模型的重心,B點為肌肉拉力的作用點,拉力的方向始終垂直于OB,低頭過程中,拉力逐漸  增大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若頭顱質量為4.5kg,OA∶OB=5∶1,當他低頭角度θ=30°時,肌肉對B點的拉力是  112.5 N。(g取10N/kg)
(第8題)
增大 
112.5 
1
2
3
4
5
6
7
8
9
9. 如圖所示為一輕質杠桿,重為50N的物體掛在杠桿的中點,在a位置時拉力F的大小為  25 N,若拉力F始終與杠桿保持垂直,那么,將杠桿從a位置拉到b位置的過程中,拉力F的大小將  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第9題)
25 
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考向八 功、功率、機械效率的計算
期末壓軸題特訓
1. 如圖所示,有一長方體實心鐵塊沉在粗糙的水池底部,某工程隊利用汽車將鐵塊從水中豎直打撈上來。若汽車以恒定速度v向右行駛,則鐵塊從池底升至水面上方一定高度的過程中,繩子拉力的功率P隨鐵塊上升高度h變化關系的圖像是( D )
(第1題)
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如圖甲所示,小明用彈簧測力計先后兩次沿同一水平木板拉木塊,圖乙是他兩次拉動該木塊的距離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第2題)
C
A. 第1次拉動木塊,拉力做功較少
B. 第1次拉動木塊的拉力較大
C. 第1次拉動木塊,拉力做功較快
D. 木塊第2次受到的摩擦力較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024·德州)如圖甲所示,虛線框內是兩個滑輪連成的滑輪組,工人利用該滑輪組,用200N豎直向上的拉力F,將物體勻速提高3m,物體和繩子自由端的運動情況如圖乙所示,已知動滑輪重120N,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第3題)
C
A.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0.5m/s
B. 工人做的有用功為360J
C. 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D. 拉力F的功率為100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如圖所示,重為12N的物體A放在足夠長的水平桌面上,通過輕質細繩與滑輪相連,不計繩重與滑輪間的摩擦,動滑輪重為2N,重為6N的物體B通過滑輪拉動物體A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A的速度為0.2m/s,2min后,物體B著地,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D )
A. 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3N
B. 1min內拉力對物體A做功為36J
C. 2min內物體B的重力做功為144J
D. 若用一個向左的拉力F使A向左勻速運動,則F=8N
(第4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跳繩看起來似乎很簡單,然而親自跳起來就會感到運動量是相當大的。有名同學對此進行了專門的研究:跳繩者的質量m=50kg,跳繩者的重心高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根據所給條件可估算出此跳繩者在1min內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為(g取10N/kg)( B )
A. 168.75W B. 135W
C. 75W D. 67.5W
(第5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質量為1300kg的叉車托著質量為1000kg的貨物,在25s時間內沿水平方向行駛了100m,如圖甲所示;接著在10s內把貨物勻速豎直提升1m,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取10N/kg)( D )
(第6題)
D
A. 叉車水平行駛時地面對叉車的支持力為1.3×104N
B. 叉車水平行駛時地面對叉車的支持力做功的功率為9.2×104W
C. 叉車提升貨物的過程中,克服貨物重力做功為1.0×103J
D. 叉車提升貨物的過程中,克服貨物重力做功的功率為1.0×103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2024·泉州晉江期末)將規格完全相同的滑輪,用繩子繞成圖中的甲、乙滑輪組。使用甲、乙滑輪組勻速提升重力分別為G1、G2的兩物體,升高相同的高度。繩自由端施加的拉力大小F1=F2,不計繩重和摩擦。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 )
A. 物重關系為G1<G2
B. 甲滑輪組所做的有用功較多
C. 甲滑輪組所做的額外功較多
D. 乙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較高
B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如圖所示,OA為質量分布均勻的金屬桿,O點通過鉸鏈固定在墻上,桿可以繞O點無摩擦地轉動,C點為金屬桿OA的中點,D點為CA段的中點,將一重物懸掛于C點,在A端施加豎直向上的力,使金屬桿繞O點緩慢向上轉動一小段距離,該過程中,機械效率為80%;若將重物懸掛于D點,仍然在A端施加豎直向上的力,使金屬桿繞O點緩慢向上轉動同樣的距離,則金屬桿的機械效率約( C )
A. 75% B. 80%
C. 85.7% D. 88.2%
(第8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如圖甲所示,A是重10N的空吊籃,繩子B和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別為100N和60N。質量為50kg的同學小張將A提升到高處,施加的拉力F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A上升的速度v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丙所示。忽略繩重及摩擦。下列結論正確的是(g取10N/kg)( C )
① 動滑輪的重力為9N。
② 1~2s內拉力F做的功為4J。
③ 1~2s內拉力F的功率為4W。
④ 用此裝置提升重物的最大機械效率約為81.8%。
C
(第9題)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2023·錦州)如圖所示,重100N的物體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1m/s的速度勻速運動10s,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0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拉力F所做的功是  40 J,拉力F的功率是  4 W,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是  32 N。(不計繩重、滑輪重和裝置摩擦)
(第10題)
40 
4 
3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建筑工地上某工人用獨輪車搬運石塊,所用獨輪車的有關尺寸如圖甲所示。獨輪車車斗和車內的石塊總重G為1200N,此重力作用于A點,車軸為支點。將車把抬起時,作用在車把上豎直向上的力F1為  3 00 N。如圖乙所示,工地上起重機將重為9×103N的重物在10s內勻速提升了5m,若拉力F2為4000N,則起重機對重物做的功為  4.5×104 J,機械效率為  75% 。
(第11題)
300 
4.5×104 
7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如圖甲所示,正方體金屬塊在鋼絲繩拉力作用下,從水中勻速緩慢上升,直至完全離開水面(金屬塊上所帶水的重力可忽略不計,完全離開水面后速度不變)。圖乙是鋼絲繩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求:(g取10N/kg)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金屬塊底面在深度為2m時受到水的壓強。
解: 金屬塊底面在深度為2m時受到水的壓強
p=ρgh=1.0×103kg/m3×10N/kg×2m=2×104Pa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金屬塊的體積。
解: 由題意知,整個過程中,金屬塊做勻速運動,由圖乙知,金屬塊完全離開水面時,鋼絲繩的拉力和金屬塊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則G=F=2.7×104N,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鋼絲繩的拉力F1=1.7×104N,金屬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1=2.7×104N-1.7×104N=104N。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知,金屬塊的體積V=V排===1m3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金屬塊完全離開水面后拉力的功率。
解: 由圖乙知,金屬塊的上表面剛露出水面到金屬塊完全露出水面的時間為100s。正方體金屬塊的棱長a===1m,那么金屬塊勻速運動的速度v===0.01m/s。完全離開水面后拉力的功率
P=Fv=2.7×104N×0.01m/s=270W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4·龍巖模擬)工人需把重600N的木箱A搬到高h=2m,長L=5m的斜面頂端。如圖,工人站在斜面頂端,沿斜面向上用時20s將木箱A勻速直線從斜面底端拉到斜面頂端,已知拉力F為320N。求:
(1) 拉力F的功率大小。
解: 拉力F做的總功W總=FL=320N×5m=1600J,拉力做功的功率P===80W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該斜面的機械效率。
解: 克服木箱重力做的有用功W有=Gh=600N×2m=1200J,該斜面的機械效率η=×100%=×100%=75% 
(第13題)
(3) 木箱A在斜面上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
解: 此過程中,克服摩擦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1600J-1200J=400J,由W額=fL可得,木箱A在斜面上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
f===8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土县| 正宁县| 大田县| 百色市| 精河县| 开原市| 禹城市| 泰兴市| 澜沧| 庆元县| 和龙市| 兴宁市| 洪湖市| 哈尔滨市| 大兴区| 北碚区| 通许县| 柏乡县| 蒲江县| 固阳县| 安福县| 司法| 禹州市| 临高县| 叶城县| 天祝| 古浪县| 博湖县| 神木县| 奇台县| 恩平市| 泸溪县| 武强县| 荔波县| 建湖县| 玛曲县| 普宁市| 和田县| 松溪县| 深圳市| 江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