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6張PPT)2025廣東地理第二節 認識分區課時1 中國的地理差異◎運用地圖、圖像等資料,說明秦嶺—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線在地理分區中的意義。◎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某區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自然條件對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認識因地制宜的重要性。◎結合實例,描述不同區域的差異,說明區域聯系和協同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一階 基礎知識·自主學思維導圖知識點1四大地理區域 (省卷6年3考)四大地理區域青藏地區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地理差異顯著地理意義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秦嶺—淮河一線劃分人類活動差異:農業、人口、交通、經濟自然要素差異:氣溫、降水、地勢氣溫降水地 勢降 水一、地理差異顯著(一)自然地理要素1.氣溫:自南向北,緯度逐漸升高,氣溫逐漸降低。2.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距海越來越遠,降水逐漸減少。3.地勢:自西向東,我國地勢呈三級階梯狀分布,逐漸下降。知識梳理(二)人類活動1.農業分布:具有“東耕西牧”“南稻北麥”的特點。2.經濟發展水平:東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西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3.人口、城市、交通線分布:東密西疏。(自然地理要素影響人類活動)二、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注:“秦嶺—淮河一線”湘教表述為“秦嶺—淮河線0800半濕潤旱地南方亞熱三、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2023.30,2019.8)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地區農村生活景觀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地區農村生活景觀四、劃分: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將我國劃分為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和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1.4)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⑦~⑩可互換)五、界線(一)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大致與 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二)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以 ________(山脈名稱)——淮河一線為分界線。(三)青藏地區與其他地區分界線: _________山脈——祁連山脈—— ___________山脈。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點擊跳轉對應真題/習題400秦嶺昆侖橫斷知識點2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 (省卷2021.31)思維導圖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秦嶺—淮河一線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溫帶季風氣候為主耕地廣闊、旱地為主雨熱同期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航運發達濕熱環境水田連片水網密集民居臨河而建,屋頂坡度大旱作農業區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漁業資源豐富以水稻為主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影響影響影響華北平原黃土高原東北平原歷史文化悠久以南以北知識梳理一、北方地區(一)范圍:大體位于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一線以北,東臨渤海和①_________海。北方地區示意圖黃(二)自然環境1.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主要地形區有②______平原、③______高原、華北平原。2.氣候:以④_________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河流:有結冰期,水量較小,含沙量大(東北地區除外),徑流量季節變化大。北方地區示意圖黑土地黃土地植被覆蓋率高東北黃土溫帶季風(三)農業:耕地以⑤_______為主,長城以北作物一年一熟;長城以南作物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盛產⑥_______、玉米、甜菜、大豆等。(2021.31)(四)礦產與工業:北方地區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有⑦_________工業基地和京津唐工業基地。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氣候雨熱同期;制約條件:熱量、水源旱地小麥遼中南二、南方地區(一)范圍:大體位于青藏高原以東,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黃海、東海和⑧______海。南方地區示意圖南(二)自然環境1.地形:地形復雜多樣,東西差異明顯,西部以⑨_______和盆地為主(⑩________盆地、 ________高原);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__________平原、東南丘陵),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2.氣候:以 _____________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3.河流:無結冰期,水量較大,徑流量季節變化較大。主要河流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瀾滄江。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季風影響墻體薄,屋頂坡度大高原四川云貴長江中下游亞熱帶季風長江(珠江)珠江(長江)(三)農業1.特點:耕地以 ________為主,農作物一年兩熟至三熟;盛產 _______、甘蔗、油菜、柑橘、香蕉等。2.發展條件:氣候濕熱,水熱條件優越,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條件良好,水田集中連片。(四)礦產與工業: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豐富,有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和 _____________工業基地。熱量居民喜食米飯水田水稻珠江三角洲知識點3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省卷6年4考)思維導圖西北地區干旱深居內陸,山脈阻擋溫帶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蒸發量大草場廣布著色好綠洲農業畜牧業農產品品質好糖分積累多高山冰雪融水灌溉農業年降水少發展雪山連綿地高天寒耐寒高山草甸分布廣泛高寒牧業雪域高原南部河谷熱量相對充足河谷農業拉薩——“日光城”遠看是山,近看是川海拔高,太陽輻射強夏季冰雪融水豐富大江大河發源地青藏地區一、西北地區(一)范圍:大體位于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以北。知識梳理(二)自然環境1.自然環境特征:①_____。2.地形:以高原、②_____為主。主要地形有③______高原、④______盆地、準噶爾盆地。3.氣候:以⑤_____________為主,冬暖夏熱,降水稀少,晝夜溫差大。[2020.31(2)]蒸發量大西北地區地形圖遠離海洋,山脈阻擋,濕潤氣流難以達到干旱盆地內蒙古塔里木溫帶大陸性氣候4.河流:多為季節性河流,汛期出現在夏季,補給水源以⑥____________為主,水量較小,多為內流河(⑦_________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5.景觀變化:自然景觀自西向東依次為荒漠—荒漠草原—草原。(2022.22)(三)資源:石油、稀土、天然氣、風能、太陽能等資源豐富。能源礦產開采、光伏產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受降水影響高山冰雪融水塔里木河(四)農業1.特點:畜牧業發達;種植業以灌溉農業、綠洲農業為主,主要種植小麥、棉花。2.主要牧區:⑧__________、內蒙古牧區。主要畜種有細毛羊、三河牛、三河馬、灘羊。(2021.15~16)(五)工業:礦產資源豐富,如石油、煤等;鄂爾多斯現已成為中國新興的特大型能源生產基地。(六)傳統民居:蒙古包、平頂屋。長絨棉新疆牧區二、青藏地區(一)范圍:位于我國西南部,橫斷山脈以西,昆侖山脈—祁連山脈以南,南至國界。(二)自然環境1.自然環境特征:⑨_____。2.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青藏地區地形圖高寒3.氣候:獨特的高寒氣候,冬寒夏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4.河流:含沙量小,汛期在夏季;補給形式, 以高山冰雪融水為主。主要河流有⑩________河、 ________江、雅魯藏布江、瀾滄江等。5.湖泊: ________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黃長青海湖(三)主要能源:太陽能、地熱能和水能資源豐富。(2019.8)(四)農業1.特點:種植業以 ________農業為主,主要種植 ________、小麥等。2.主要牧區:青海牧區、西藏牧區。主要畜種有 ________、藏綿羊、藏山羊。(五)居民服飾:藏袍。“高原之舟”適應氣候環境點擊跳轉對應真題/習題河谷青稞牦牛二階 練講重難·提能力(2023省卷29~30題)大型紀錄片《航拍中國》跨越我國大江南北,從東北林海雪原到西北胡楊大漠,從青藏雪域高原到江南魚米之鄉,記錄了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絢爛多姿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書寫了祖國恢宏壯闊的山河史詩。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分布圖,完成1~2題。【中國區域差異主題】重難點1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省卷6年3考)1. 首都北京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 )A. 南方地區 B. 北方地區C. 青藏地區 D. 西北地區2. 冬季,廣州綠樹成蔭、哈爾濱冰天雪地,造成兩地景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地勢 B. 海陸位置C. 緯度位置 D. 人類活動BC解題技巧1. 四大地理區域劃分依據區域劃分→分界線→界線兩側區域特征→對比得出最顯著差異→劃分主導因素2. 景觀差異的影響因素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氣候差異→景觀差異學法指導四大地理區域界線及劃分的主導因素和差異(2023.30,2021.4,2019.8)點擊返回知識點重難點2西北、青藏地區的農業類型、分布及發展條件(省卷6年2考)(2019省卷17~19題)河西走廊是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要道,也是我國最大的玉米種植基地,被稱為“種子繁育黃金走廊”。每年玉米收獲后,戈壁灘成為天然晾曬場,晾曬使玉米種子在短時間內快速脫水干燥。讀河西走廊示意圖,完成3~5題。【區域特色農業主題】3. 該地成為“種子繁育黃金走廊”的有利條件是 ( )A. 海拔較高,氣溫較低B. 氣候干燥,光照充足C. 經濟發達,科技先進D. 交通便利,離市場近4. 該地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水源是 ( )A. 祁連山冰雪融水 B. 內蒙古高原地下水C. 大氣降雨 D. 引黃河水BA學法指導1. 西北和青藏地區的農業類型及分布(2021.15~16,2019.17~19)農業類型 分布 灌溉水源 限制因素灌溉農業 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 黃河水和祁連山冰雪融水 水源綠洲農業 塔里木盆地邊緣和準噶爾盆地邊緣的綠洲 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河谷農業 雅魯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河流水) 熱量5. 河西走廊是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要道,對它描述正確的是 ( )①有亞歐大陸橋經過②氣候相對兩側濕潤③地形相對兩側低平④灌溉農業發展基礎好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D【解析】本題考查河西走廊地理概況。河西走廊有亞歐大陸橋經過,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相對兩側干燥,地形相對兩側較為低平,高山冰雪融水充足,灌溉農業發展基礎好。(2024珠海模擬)芒康縣已有200多年葡萄種植歷史,該地河谷分布著大片優質葡萄園。近年來,該縣通過“政府扶持+種植戶種植+企業收購”的運營模式,葡萄酒產業成為當地致富的“紫色名片”。讀芒康縣位置示意圖,完成6~8題。【農業+鄉村振興主題】6. 芒康縣葡萄園多分布在河谷地帶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熱量B. 降水C. 光照D. 植被A【解析】本題考查芒康縣葡萄園多分布在河谷地帶的主要影響因素。讀圖可知,芒康縣地處青藏高原,屬于高原山地氣候,具有高寒的自然環境特征,河谷地帶海拔較低,氣溫較高,熱量較充足,土壤肥沃,發展農業生產的條件較好;降水、光照、植被不是主要影響因素。7. 芒康縣成為優質葡萄產區的有利自然條件有 ( )①海拔高,晝夜溫差大②種植歷史悠久③光照好,空氣潔凈④灌溉用水品質好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C【解析】本題考查芒康縣成為優質葡萄產區的有利自然條件。讀圖可知,芒康縣地處青藏高原,海拔高、光照好、空氣潔凈,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累積,灌溉用水品質好,種植的葡萄優質;種植歷史悠久屬于社會經濟條件。8. 為提高芒康縣葡萄酒市場競爭力,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A. 增施化肥,提高產量B. 專注營銷,降低成本C. 保護生態,縮小規模D. 規范改進釀造技術D【解析】本題考查提高芒康縣葡萄酒市場競爭力的措施。增施化肥會影響葡萄品質;專注營銷需結合擴展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會增加成本;縮小生產規模會降低供應能力進而影響競爭力;改進種植釀造技術,可以提高葡萄酒的質量,提高競爭力。解題技巧思路分析西北和青藏地區農業發展條件分析第一步:明確農業生產要素→溫度、光照、地形、水源、土壤等;第二步:分析特色農業(因地制宜)對應滿足的關鍵條件;①灌溉農業、綠洲農業→水源限制→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有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的綠洲;②河谷農業→熱量不足→氣溫→海拔較低→河谷。解題模板內陸地區農業發展條件及可持續發展(1)有利條件①西北地區農業發展條件: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利于農作物營養物質的積累。②青藏地區農業發展條件:日照時間長,利于作物光合作用;生長周期長,晝夜溫差大,質量好;病蟲害少;草甸廣布,適宜畜牧業發展。(2)制約條件內陸地區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水資源短缺、土地資源有限、氣候條件惡劣、農業科技水平低等。(3)農業可持續發展①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②推進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強土地保護和治理;③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適應內陸地區氣候條件的作物品種,提高農業生產效益;④發展內陸地區特色農業,提高農業產業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點擊返回知識點請完成分層作業本P76~80習題微專題8 我國西部地區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分析及治理(省卷6年2考)思路分析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區,由于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而引起生態系統的破壞,使原來非沙漠地區出現了類似沙漠環境的變化。我國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土地荒漠化問題嚴重。近年來,我國堅持治山、治水、治沙相配套,封山、育林、育草相結合,禁牧、休牧、輪牧相統一,積極推進荒漠化防治。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沙區植被狀況持續向好。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環境保護主題】甘肅民勤位于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綠洲上曾經植被茂密、水草豐美。隨著人口增長、耕地擴大,修建眾多水庫,幾乎攔截全部河水,民勤縣地表水驟減,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導致胡楊、沙棗林等植被大面積死亡,風沙肆虐。近年通過水源涵養區生態修復與保護、水資源管理、產業結構調整等,減少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使用量,治理荒漠。通過“林光互補”(在光伏發電場地內植樹種草)開發沙漠光伏的同時進行生態環境治理,但有專家總結治理經驗提出,防沙治沙轉為以農業管水節水為主要措施才能實現由治標向治本的轉變。遷移訓練右圖為民勤降水量、地下水位、羊存欄量和耕地面積的年際變化圖及民勤位置圖。(1)歸納民勤荒漠化加劇的社會經濟原因。(6分)【答案】①人口增加,用水量增加;②過度放牧和墾荒,地表植被破壞;③上游修建水庫,攔截水源。(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2)說出民勤為治理荒漠采取的措施。(4分)【答案】①植樹種草;②對水源涵養區進行修復和保護;③地表水資源管理調配;④減少地下水開采;⑤采用“林光互補”模式,在光伏發電場地種植草木。(每點2分,滿分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3)簡述“林光互補”模式治理荒漠化的優點。(6分)【答案】①光伏電板的遮陰作用減少強光對地表照射,降低地表溫度,減少地表水分蒸發;②清潔光伏電板的用水可以補充地表和地下水,有利于植被生長;③光伏電板的阻擋作用可以降低風速,減少風沙流動;④光伏發電的收入可以用于荒漠化治理,形成治理與發展并進;⑤種植草木為畜牧業發展提供飼料,促進畜牧業發展。(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4)簡述民勤將農業管水節水作為防沙治沙主要措施的合理性。(4分)【答案】①民勤地處干旱區,農業用水量大,管水節水首先必須抓住農業;②民勤深居內陸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必須從節水出發防沙治沙。(每點2分,滿分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微專題9 我國灌溉農業區土地鹽堿化的原因分析及治理(省卷6年2考)思路分析土壤鹽堿化是指土壤底層或地下水的鹽分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后,使鹽分積累在表層土壤中的過程。簡單說,就是土壤里面含有太多鹽分。我國鹽堿化地區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地區,需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治理鹽堿化的措施。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農業+生態治理主題】引黃灌溉是指通過工程與非工程措施把黃河水引到農田,形成灌區,發展農業生產。寧夏平原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但蒸發量達1 600毫米,2023年引黃灌區累計行水210天,面對歷史性高溫極值天氣,各大供水工程經受住了大流量、高水位、長時間運行考驗,確保大旱之年供水無虞,為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提供了堅實水利保障。遷移訓練寧夏大量引水灌溉,容易產生土壤鹽堿化,大水漫灌過后含農藥、化肥的灌溉廢水注入黃河,使得黃河水體富營養化或污染大,且大量引水,不合理灌溉,浪費水資源,導致黃河下游缺水,甚至局部斷流。右圖為黃河流域簡圖。(1)歸納寧夏引黃灌溉所產生的環境問題。(4分)【答案】①土壤鹽堿化;②污染黃河水質;③黃河下游缺水嚴重,甚至斷流。(每點2分;滿分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2)簡述引黃灌溉對寧夏農業發展的有利影響。(6分)【答案】①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②促進農業經濟發展;③保障地區糧食安全。(每點2分;滿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3)分析引黃灌溉區易產生土壤鹽堿化的原因。(4分)【答案】①溫度大陸性氣候,氣候干旱,降水量少;②光照強,地表蒸發量大,大量鹽分留在土壤表層;③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每點2分;滿分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