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上第六單元《這兒真美》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習作的時候,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這是“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這一閱讀方法在習作中的運用,形成了由讀到寫的學習進階。因此本單元的習作與閱讀教學關聯非常緊密,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就要不斷幫助學生領悟表達方法,指導學生口語表達或是小練筆,在寫作時,以課文的典型段落引路,使學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依,降低習作難度。作為習作的起始階段,教材從“寫之前、寫的時候、寫好后”三個寫作的階段分別提出明確要求,“寫之前”的仔細觀察,“寫的時候”如何表達,“寫好后”怎樣修改,旨在完整引導學生初學習作的方法。在教學中,可以借助教材中的例句,指導學生圍繞“美”寫好關鍵句。再讓學生說說圍繞這個意思,打算介紹哪些景物。在范文、口頭交流中學習把景物特點介紹清楚的方法,把景物寫清楚,最后再有意識地運用積累的有新鮮感的詞句。學情分析:三年級是學生作文的起始階段,因此要注意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搭建習作支架,教給學生習作方法,引導學生使用積累的好詞佳句,保護學生的習作欲望。教學目標:能仔細觀察一處美景,發現這里景物的美,圍繞“這兒真美”這個意思寫好關鍵句;能圍繞關鍵句把景物寫清楚,用上有新鮮感的詞句。 教學重難點:1.引導學生根據例句寫好關鍵句;2.圍繞關鍵句表達的意思選取合適景物,把景物寫清楚,用上有新鮮感的詞句。教學準備:1.課前觀察單、課中習作單2.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流程:一、談話導入,引出情境1.出示樂山著名景點、公園、街道、校園,感受不同的美。板書“美”2.出示課題,齊讀。二、美景初分享1.搭建支架,分享美景課前學習單展示,分享學生觀察的美景及景物。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生活在樂山觀察到的美景。 我要介紹的是( )的( ),這是個( )的地方,這里有( )、( )、( )......2.出示習作要求怎樣把這樣的美景介紹給大家呢?在這個單元中,我們學習了《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美麗的小興安嶺》,作者是怎么做的呢?總結:這幾篇課文都分別圍繞著一個意思在介紹美景。3.指導圍繞“這兒真美”寫好關鍵句(1)教材引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呢?出示教材內容這三句話分別是怎樣寫美景的?①操場后面的小花園真美......總結:直接贊美。引導學生說四字詞語。用四字詞語連起來直接贊美。②秋天的樹林就像衣服色彩斑斕的圖畫......總結:說出景物的特點。③一到池塘邊,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總結:表達感受。看到美麗的景色你還會有哪些感受?(2)學生寫好關鍵句。用一句話表達“這兒真美”。 三、學習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1.圍繞關鍵句你最想介紹哪些景物?在學習單上圈出來。2.把景物介紹清楚第五單元,我們描繪了眼中繽紛的世界,我們知道還可以從哪些方面描寫事物呢?出示“觀察時不僅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可以用手摸,用鼻子聞,有時還可以嘗一嘗。”(1)學習用眼睛看:看外形、顏色、人的活動、動物的活動小城的公園更美。這里栽著許許多多榕樹。一棵棵榕樹就像一頂頂撐開的綠絨大傘,樹葉密不透風,可以遮太陽,擋風雨。樹下擺著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總是坐滿了人。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2)用耳朵聽聲音:聲音可以用擬聲詞寫,還可以用修辭手法寫。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西北風呼呼地刮過樹梢。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3)用鼻子聞味道:可以直接寫,積累寫香味的詞語。初夏,按樹葉子散發出來的香味,飄得滿街滿院都是。沁人心脾 香氣四溢 香氣撲鼻 芬芳馥郁 香飄十里3.學生寫清楚景物。4.鼓勵學生用上積累的詞語為了讓我們的描寫更美,我們還可以用上學過的詞句。(1)推薦詞語我們來讀一讀課文為我們推薦的詞語,看看有沒有詞語可以用來介紹你觀察的美景,請圈出來。你還想到了哪些詞語,可以補充在后面。盛開 飛舞 狂歡 閃閃發光 漂亮 優美 明朗 靜悄悄 粗壯 香甜 清涼 亮晶晶(2)學生交流詞語你還想用哪些詞語形容你介紹的美景?用上這些有新鮮感的詞語,更能讓人通過我們的文字,感受到這個地方的美。總結:用上積累的好詞,文章錦上添花。四、學生習作,集體評議孩子們,你們觀察的地方帶給你們怎樣的感受,這里又有哪些景物,這些景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大家寫一寫。(師出示評價標準,點評習作。)點評內容 評分圍繞一個意思 ★把景物寫清楚 ★有新鮮感的詞句 ★五、總結、布置作業。1.總結美景2.布置作業。(1)繼續完成習作,寫好后自己讀一讀,改正錯別字。然后讀給同學聽,和同學分享你發現的美景。(2)向樂山文旅投稿。六、板書設計(方框里形容美的詞語按學生表達來) 教學反思教學伊始,我以樂山本地的不同景色引入,大到著名的景點,小到公園、街道,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同時以不同的形容詞來修飾這些景點,讓學生感受不同的美。在教學時,我觀照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做到前后勾連。美景離不開觀察,這就聯系到第五單元《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的要點,觀察到的景物要呈現為文字,則運用本單元的例文來引導學生寫,將觀察所得轉化為文字。同時勾連第一單元積累有新鮮感的詞句,讓學生更好的積累運用文學語言。不足: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而不是始終以老師來引,課堂更應該交給學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