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下24詩詞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部編版教材九年級下冊的一首詩歌,是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在輪臺任西安北庭節度判官期間所作的名篇,因詩句中所蘊含的景奇、意深、情濃而成為千古名篇。這首七言古詩,共18句,前10句僅扣文題中的“白雪”二字,后8句緊扣文題中的“送歸”兩字展開,奇雪映別情,內涵豐富,意境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教學目標】1.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詩歌的音韻美,通過想象感受本詩的畫面美。2.結合詩人的生平和詩歌的創作背景,抓住景“奇”的特點,理解詩人寄寓的情感。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詩歌的音韻美,通過想象感受本詩的畫面美。【教學難點】結合詩人的生平和詩歌的創作背景,抓住詩歌景色“奇”的特點,理解詩人寄寓的情感。【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賞析: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系列)師問:同學們,認真賞析這首詩歌,有沒有發現不合理的地方?(學生暢談看法)展示大數學家華羅庚對此詩的評價:北方大雪時,群雁早南歸。月黑雁飛高,怎得見雁飛?----華羅庚帶著疑問學習《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從中感受詩歌之奇。二、導學(一)解題及背景補充1.解題:請同學們仔細讀標題,從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生品讀并回答。明確(1)“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點明環境是下雪之日。“歌”,可看出這是一首歌行體古詩。微信公眾號“彭波語文工介紹體裁:歌行體又稱樂府歌行體,是古體詩的一種,常以“歌”“行”或“歌行”來命名。如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它的篇幅可長可短,多為七言,有些以七言為主,穿插三、五、九言,句式靈活。它的聲律、韻腳比較自由,平仄不拘,中途可以換韻。它的表達方式類似于古樂府的敘事方法,將刻畫人物、記錄言談、發表議論、抒發感慨融為一體,內容充實而生動。明確(2)“送武判官歸京”,意味著作者送別友人,而自己未返回京城。2.背景補充。作者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這首詩的?資料鏈接: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今新疆地區)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臺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明確:這是一首送別詩,也是一首邊塞詩。(二)誦讀——感受詩歌之韻【自主學習活動一】自讀詩歌,讀準字音,讀清停頓。要求:1.讀準字音。 2.讀清停頓。 3.讀出韻味。引導:1.想讀出詩的味道,還要注意拖音押韻,第三聲四聲急促些,一聲二聲聲調音拖長試試——讀。 2.經典跟讀,然后齊讀詩歌。(三)賞讀——感知雪景之奇【自主學習活動二】過渡語:邊塞詩的內容之一,就是描繪邊塞奇異風光。偉大的詩人杜甫曾評價:“岑參兄弟皆好奇。”問題一:在“好奇者”岑參的眼里,邊塞風景“奇”在哪里呢?活動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以圈點、勾畫、批注的形式,結合文下注釋,說說邊塞風景“奇”在哪里呢?學生思考展示。預設:雪大風急 入冬奇早 滿天飛雪 雪花奇美 胡天奇寒 將士奇苦 風力奇強 景色奇麗 風雪奇大 行路艱難 雪天送友 依依不舍小結:胡地的冬天——奇寒、奇美、奇麗、奇特。(四)悟讀——體會離情之奇【自主學習活動三】從哪些句子能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請找出來,并作分析。預設: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小結:表現出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和思鄉之情。【自主學習活動四】請大家展開想象,化身為詩人,說說:當你站在冰天雪地里望著友人漸漸遠去的身影,除了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心中還會有怎樣的情感?作室”資料鏈接一:參,相門子。五歲讀書,九歲屬文,十五隱于嵩陽,二十獻書闕下。……國家六葉,吾門三相矣。……參年三十,未及一命。昔一何榮矣,今一何悴矣。——岑參《感舊賦并序》資料鏈接二:唐天寶年間,隨著李唐王朝國力的不斷強大,與西北少數民族之間的戰爭日漸增多。立功塞外被視為仕途失意的文人求取功名的新途徑。岑參就是其中一位。他兩度出塞,前后在邊疆軍營中生活了六年。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十三載后,又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他曾在詩中寫到:“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丈夫以英雄。”資料鏈接三:唐朝天寶年間,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許多文人也紛紛投入軍人幕府,尋求個人發展。岑參懷著建功立業的志向,久佐戎幕,前后度過了六年艱苦的軍旅生活,《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他第二次出塞期間,在輪臺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時所寫。資料鏈接四:據南師大教授孫植的考究“武判官”乃肅宗朝宰相武元衡的父親,武就。此詩正是岑參送武就升遷離開時所作。明確:作者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和積極向上的樂觀情懷。三、拓展延伸(一)拓讀——認識作者之奇【自主學習活動五】從詩人其他作品中感受他的豪情和樂觀。再識岑參,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行》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銀山磧西館》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上馬帶吳鉤,翩翩度隴頭。--《送人赴安西》學生自讀并展示。小結:我們從剛才所學的詩歌及課外幾首詩歌中,認識到岑參是一個熱愛國家、有強烈報國之志的人,他渴望建立一番功業,實現遠大的人生抱負,他心胸開闊,氣概豪邁。(二)再讀詩歌,明確主旨理解詩歌情感后,我們再把這首詩歌朗讀一遍,注意語調、語速、重音、停頓的變化。彭波語文工作室”,私7A)學生齊讀。明確:全詩以雪景襯托別情,情景交融,詩人描繪邊塞八月奇麗壯觀的景象,更能襯托出詩人送別朋友的無限悵然之情,以及他開闊的心胸和豪邁的氣概。(三)課堂小結全詩以雪景起,以雪景結;由雪而發,兼及詠雪與送別兩個方面。詩中描繪了典型的具有邊塞特征的景物,組成了一幅壯闊奇麗的萬里邊疆風雪圖,它既是餞別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寫雪景襯托送別,又在送別中寫雪景,表達了作者真摯而復雜的感情,對北國風光的贊美,別友之惆悵,對故鄉之思念,建功立業之豪情全部寄托在這壯麗的雪景中。(四)作業布置聯讀《使至塞上》和《漁家傲·秋思》,再次感受邊塞詩歌的魅力。【教學反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內容涉及“詠雪”、“送別”兩個方面,和學生以往學習的唐詩相比,篇幅長了,內容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難度。我所帶的九年級8班學生整體語文素養較高,鑒于此,我在這節課的設計上重在分析詩歌“奇景”、“奇情”兩個點上,有這一主線,沒有把過多時間放在疏通文意上,重在讓學生學會賞析整體內容和感受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但在本節課上還有諸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是朗讀活動較少,學生沒有真正在讀的過程中賞析到詩歌的主要內容;二是由于本首詩篇幅較長,內容較多,時間沒有合理安排,導致出現前松后緊現象;三是對需要延伸的內容挖掘不夠,對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提升有待加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