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內容要求 核心素養 考點 考情分析1.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 2. 理解中華民族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 3.踐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敬業樂群、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 4.感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1. 政治認同 (1)價值取向 (2)家國情懷 2. 道德修養 (1)個人品德 (2)社會公德 延續文化血脈 文化相關的考點是近五年山東中考的高頻考點,預測可能聯系感動中國模范人物事跡、最美少年事跡、國家或山東文化建設新成就、文化類優秀節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領導人新年賀詞、年度熱詞、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等,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都有涉及。關聯考點多為科技創新、自信自強、社會主要矛盾、共享發展、中國夢、中國和世界的關系等凝聚價值追求 內容要求 核心素養 考點 考情分析1.了解環境保護的法律規定,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2.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新變化,理解中國發展的歷史方位 1. 政治認同 (1)價值取向 (2)家國情懷 2.道德修養 (1)個人品德 (2)社會公德 3. 責任意識 (1)主人翁意識(2)擔當精神 正視發展挑戰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可持續發展是近五年山東中考的常考點之一,預測可能聯系關于生態文明的政策措施、生態領域的立法執法活動、雙碳最新戰略部署、生態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等情境材料,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有涉及,關聯考點多為共享發展、中國夢、中國方案、中國擔當、創新驅動發展等共筑生命家園 延續文化血脈中華文化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特點重要性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精神追求、精神標識、精神動力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原因做法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特點地位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內涵豐富、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精髓、道德資源民族志向、民族品格、民族理想、民族智慧、精神力量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凝聚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與時俱進,鮮明的先進性和時代性民族精神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創優;基本內容重要性要求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價值共識、價值標準、價值追求、價值導向、價值引領①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做到落細、落小、落實。②我們應自覺做到勤于學習、敏于思考,注重修養、勇于實踐,明辨是非、善于選擇,認真做事、踏實做人。內涵特點要求重要性強大的精神支柱、牢固的精神紐帶、不竭的精神動力建設美麗中國正視發展挑戰共筑生命家園人口問題環境問題我國是世界上人口眾多的國家人口現狀新特點增速趨緩、出生率低、生育率低、老齡化加劇、大量人口流動等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原因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綠色發展道路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限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資源問題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做法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資源現狀環境現狀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雖歷經滄桑仍薪火相傳、歷久彌新。2.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3. 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4.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5.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6.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7.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8.偉大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9.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10.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1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公民層面)。12.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突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13.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14.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15.人類可以開發和利用自然,但必須遵循自然規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16.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17.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18.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19.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20.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21.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堅持綠色惠民。22.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②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③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1.中華文化的特點是什么?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是什么?3.為什么要傳承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意義/價值 /重要性)①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②中華文化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4.為什么要堅定文化自信?①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③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④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5.怎樣堅定文化自信?怎樣傳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①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②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6.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特點是什么?①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②民族精神的特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并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7.為什么要弘揚民族精神?重要性?①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②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的民族精神,沒有堅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要性)③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重要性)8.愛國主義的意義和本質?①愛國主義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②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重點9.怎樣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①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②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無私奉獻;③在日常學習工作中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高揚民族精神。10.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偉大建黨精神具體內涵: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1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 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 自由、平等、 公正 、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13.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做到落細、落小、落實。②我們應自覺做到勤于學習、敏于思考,注重修養、勇于實踐,明辨是非、善于選擇,認真做事、踏實做人。12.為什么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地位)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地位)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重要性)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作用)14.我國的人口現狀、特點?①人口國情: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國家,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情。②新的特點:人口增速趨緩、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老齡化加劇、大量的人口流動15.我國的資源國情或資源現狀?我國資源國情: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我國面臨的資源形勢非常嚴峻。16.我國面臨怎樣的環境形勢?原因及危害、對策是什么?①形勢:當前我國生態環境環境雖總體有所改善,但生態環境形勢仍不容樂觀,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類環境問題時有發生,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②原因:一些地方、一些領域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加上工業化進程加快、資源短缺、人口基數大等問題所產生的多重疊加效應。③危害:加劇自然災害的發生,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制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④對策:長期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17.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①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做出的智慧選擇。②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人類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③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④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18.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①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②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③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20.如何建設美麗中國①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②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③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處理好關系)④要堅持綠色富國和綠色惠民。⑤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細節中,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堅持方針、倡導方式)⑥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嚴守“一限”“兩線”)21.(補充)為了保護環境,國家、企業、青少年應該怎么做 ⑴國家:①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②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嚴懲破壞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③加大環境治理和宣傳力度,增強公民節能環保意識。⑵企業:①增強社會責任意識,落實節能減排政策。②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減少污染物的排放。③加大環保資金的投入力度。④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3)青少年:①積極學習環保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樹立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增強環保意識。②積極宣傳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倡導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③落實環保行動,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如:樹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養成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物的文明習慣。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產品,選購無包裝、簡易包裝、大容量包裝產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產品,選購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節約糧食,減少浪費,適量點餐,踐行“光盤行動”。綠色出行,盡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減少私家車出行,多騎自行車。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④敢于同破壞資源環境的行為作斗爭,就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等問題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1.(2024·河南·中考真題)“那年,你14歲/花朵一樣的年齡/喜歡做夢的年齡/你那稚氣的面龐/可否承載起苦難的表情……今年,我也14歲/可我常躺在母親懷里撒嬌/有時也會流淚/那是因為與朋友們鬧別扭/今天,我站在你的墓碑前/心頭一陣陣猛烈的震顫……”假如你是詩歌中的“我”,在革命烈士墓碑前立下的諍諍誓言是( )①強國有我,請您放心 ②傳承英烈精神,守護紅色江山③投筆從戎,保衛祖國 ④反對霸權主義,主導全球治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弘揚民族精神。①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革命烈士墓碑前立下的錚錚誓言應該是;強國有我,請您放心,表達自己為強國貢獻力量的決心,讓烈士們放心;傳承英烈精神,守護紅色江山,承諾繼承和發揚烈士的精神,保衛祖國的江山;故①②符合題意;③:投筆從戎,保衛祖國,這一誓言對于大多數14歲的青少年來說是不現實的,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故③錯誤;④:反對霸權主義與題干的主旨無關;我國主張的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而非主導;故④錯誤;故本題選A。2.(2024·湖北·中考真題)以下是各班根據學校要求設計的黑板報標題。由此推斷該校本期黑板報的主題是( )A.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 B.不斷與時俱進,共筑生命家園C.弘揚傳統美德,提升道德品質 D.關注民生問題,共享發展成果【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弘揚民族精神。A:分析題文,“以我之力追我所愿”體現了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初心不改奔流到海”表達了堅持初心追求目標的決心;“吾有所愛其名華夏”直接體現了愛國之情;“復興之夢夢在不息”強調了為實現國家復興的夢想不懈奮斗;因此,這些標題都側重于展現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濃厚的愛國情懷;故A符合題意;B:“不斷與時俱進,共筑生命家園”主要強調的是跟隨時代發展共建生命家園,與所給標題不符;故B不符合題意;C:“弘揚傳統美德,提升道德品質”重點在傳統美德和道德品質方面,與這些標題的主旨不同;故C不符合題意;D:“關注民生問題,共享發展成果”著重于民生和發展成果的共享,與所給標題的側重點不一致;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3.(2024·天津·中考真題)在已知的世界四大古文字體系中,尤以殷墟甲骨文為代表的中國古文字體系穿越時空,延續至今。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中華文化薪火相傳、歷久彌新③獨具特色的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④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中華文化。①②④:在已知的世界四大古文字體系中,中國古文字體系穿越時空,延續至今,中國古文字體系的悠久歷史和獨特魅力,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古文字體系能夠延續至今,說明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夠傳承和發展;中國古文字體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當弘揚并堅定文化自信;故①②④符合題意;③: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故③錯誤;故本題選B。4.(2024·四川樂山·中考真題)下列名人名言啟示我們要( )鞠躬盡力 死而后已 ——諸葛亮 位卑未敢忘憂國, 事定猶須待闔棺。 ——陸游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②尊重差異、理解不同,包容多樣文化③積極關切人類問題和世界局勢 ④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弘揚民族精神。①④:分析題文,這些名人名言都體現了強烈的愛國情懷和為國家、為民族不惜奉獻一切的精神;這啟示我們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這些名言能夠激勵我們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故①④正確;②:材料中的名言主要強調的是愛國精神,未涉及文化差異和包容多樣文化的內容,故②不符合題意;③:這些名言側重于表達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而非對人類問題和世界局勢的關切,故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5.(2024·山東煙臺·中考真題)“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上述語句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對應正確的是( )A.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B.愛國、自由、誠信、和諧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誠信、敬業、愛國、友善【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ABCD:“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強調誠信對于個人的重要性;“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歌頌了教師的敬業精神;“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表達了詩人的報國情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體現了尊老愛幼即友善待人的傳統美德。故D符合題意;ABC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6.(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題)近年來,“新中式”服裝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在款式、面料和工藝上,“新中式”服裝融合了傳統和現代元素,同時又吸納了西方服飾的設計元素,這種將傳統文化與當代審美、民族特色與國際潮流結合的設計風格,讓中國傳統服裝美學煥發出新的時尚活力。這表明堅定文化自信要( )①積極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②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③推進中外間文化交流,兼收并蓄,交流互鑒 ④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高揚民族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堅定文化自信。②③:分析題文,“新中式”服裝將傳統文化與當代審美、民族特色與國際潮流結合,這表明堅定文化自信要: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新中式”服裝在傳統服裝的基礎上融合現代和西方元素,對傳統文化進行了創新和發展;推進中外間文化交流,兼收并蓄,交流互鑒,吸納西方服飾的設計元素,體現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借鑒;故②③符合題意;①:材料主要說的是傳統服裝文化,未涉及革命文化;故①不符合題意;④:材料重點強調的是傳統文化在服裝領域的創新與交流,而非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7.(2024·山東菏澤·中考真題)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八號,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的鼓舞下,幾代航天人猶如捆綁式火箭,匯成托舉神舟飛天的強大力量。這種精神( )①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②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文化基因一脈相承③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 ④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和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中華民族精神的品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美德與中華文化的關系。②③:題文中描述的載人航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同時,載人航天精神與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文化基因一脈相承,都是中國人民在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創造和形成的。故②③符合題意;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故①說法錯誤;④: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8.(2024·山東濰坊·中考真題)一百多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偉大建黨精神。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內涵豐富、意境深遠,跨越時空、歷久彌新,下列偉大建黨精神與詩句內涵最接近的是( )①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②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③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④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弘揚民族精神。②③:分析題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體現了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天下人謀幸福,與“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內涵接近;“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表達了經歷無數磨難和打擊仍然堅韌,不管來自何方的風都毫不動搖,這與“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相契合,故②③正確;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描繪的是新生事物的嶄露頭角,與“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偉大建黨精神內涵不符,故①錯誤;④:“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強調的是物質基礎對道德規范的影響,與“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內涵不同,故④錯誤;故本題選C。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4·浙江·中考真題)浙江“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項目(見示意圖)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該項目符合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理由是( )①堅持創新發展,提高廢棄資源的利用效率②堅持綠色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③堅持共享發展,增進人民群眾的民生福祉④堅持開放發展,構建內外聯動的發展格局 【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建設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①②③:材料中,浙江“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項目充分利用了廢棄物,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這體現了堅持創新發展,提高廢棄資源的利用效率;堅持綠色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堅持共享發展,增進人民群眾的民生福祉,故①②③說法正確;④:這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來,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0.(2024·山東濰坊·中考真題)森林是天然的大糧庫。近年來,F省堅持森林食物開發與生態保護并重,探索林業分類經營機制,增強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守護好“林海糧倉”的生命線,保證多元化食物供給,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牢。該省的做法( )①踐行了大食物觀,能夠助力我國糧食安全 ②堅持節約優先,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③倡導低碳生活,讓群眾共享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④堅持綠色發展,有利于實現經濟與生態協同共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綠色發展。①④:分析題文,F省堅持森林食物開發與生態保護并重,守護好“林海糧倉”的生命線,保證多元化食物供給,這踐行了大食物觀,有助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該省的做法堅持了綠色發展,在開發森林食物資源的同時注重生態保護,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協同共進,故①④正確。②:材料主要強調的是開發與保護并重,未體現“節約優先”,故②不符合題意;③:“倡導低碳生活,讓群眾共享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在材料中沒有明確體現,故③不符合題意;本題選B。11.(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某校九(5)班開展了“鍛造新質生產力·萬億之城再出發”的探究活動。【萬眾一心促發展】2023年常州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同學們整理了三張資料卡。資料卡一:常州市委、市政府出臺發展新能源的10條政策、成立新能源集團、舉辦世界新能源博覽會……常州市新能源之都建設澎湃起勢。 資料卡二:常州市全社會研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3.4%左右,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8%。常州科教城成立6個產業學院,培訓新能源領域人才2.7萬人。 資料卡三:常州市制定全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多家企業入圍國家綠色制造名單。獲評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優良城市。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分享常州綠色低碳發展經驗。(1)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闡述上述資料之間的關系。【答案】(1)這三張資料卡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政策支持為產業發展創造條件,科技和人才投入提高了產業的效能和創新能力,而綠色低碳發展保障了發展的質量和可持續性,三者共同推動常州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萬億之城再出發】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同學們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我市聚焦高質量發展,還在“常有優學”“常有健康”等“六個常有”民生項目上再出發。(2)有同學認為:萬億之城再出發,應重點抓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民生問題可以緩行。請評析該同學的觀點。(2)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①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對于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它能夠提升城市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然而,民生問題同樣不能緩行。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重要目的,“常有優學”“常有健康”等民生項目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具體體現;解決好民生問題能夠為經濟發展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人民生活得到保障,能夠更安心地投入工作和生產,從而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③因此,萬億之城再出發,既要抓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要重視解決民生問題,實現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