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一單元 少年有夢第二課 正確認識自我第1課時 認識自己學習目標1. 知道正確認識自己的重要性;知道正確認識自己的途徑;學會重視他人的態度和評價;學會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的優缺點,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2. 學會科學、合理地分析自己。3. 養成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我的觀念,形成客觀、完整的自我觀念。4. 能不斷發掘自我,全面的認識自我,發掘自身潛力樹立動態認識自我的觀念。新課導入姬無命是被什么問題問倒的?人世間最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認清自己。我們要學會認識自己。那么如何正確認識自己呢?讓我們走進本課時。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認識自己的途徑有哪些?123如何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曾子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都是智慧,而要看到自己,則需要有以他人為鑒的能力。所以了解自己要比了解他人要難,了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勝一籌。自畫像每個人拿一張白紙,用文字或圖畫等形式描繪自己,然后折起來,收集在一起猜一猜每個人從中抽出一張折疊的自畫像,猜一猜這是誰的自畫像并說明理由。談談你對這位同學的印象和看法,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生活觀察你對自己了解多少?你的自畫像被同學們猜出來了嗎?為什么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出,認識自己的重要性是什么?正確認識自己,可以促進自我發展。一、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為什么要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準確把握自己的稟賦和特性,有助于我們增強自信,促進自我發展,促進與他人的交往,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從而更好地認識和改造外部世界。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為什么要正確認識自己?)筆記我們可以從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等方面來認識自己。二、認識自己的途徑有哪些?我是一個帥氣的男孩我是一個高個子我是一個身體很棒的人我是一個能言善道的人我是一個愛好音樂的人我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我是一個聰明的人我是一個受同學歡迎的人我是一個七年級的學生我是爸爸媽媽的開心果······個性心理特征社會關系身體特征和生理狀況以上是甲、乙兩位同學通過 評的方式來認識自己。他們對自己的評價恰當嗎?甲:我是同學甲 乙:我是同學乙甲:我頭腦靈活 乙:我思維單一甲:我的學習好 乙:我的成績差甲:我身體強壯 乙:我身弱體虛甲:我開朗合群 乙:我寂寞孤僻甲:我十全十美 乙:我一無是處甲:我驕傲,我看自己是一朵花 乙:我自卑,我看自己豆腐渣同學甲和同學乙自他2.這是甲、乙兩位同學通過 評的方式來認識自己。甲:我覺得你也挺好的 乙:我卻覺得你浮夸我們可以通過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你特別樂于助人!你籃球打得真棒!他人評價意義:他人評價有助于我們形成對自己更為客觀、完整、清晰的認識。我的球技最棒,你們都不如我,應該由我來當隊長。小斌的球技雖然比你差點兒,但是大家都愿意讓他來當隊長。那這次比賽我不參加了!你如何看待小剛對自己的認識?這樣的認識給他帶來怎樣的影響?小剛與隊友學習、勞動、人際交往等生活實踐,能夠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不斷證明自己、檢視自己,對自己的認識更加準確,自我形象也更加清晰。在生活實踐中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一生去踐行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視野的開闊,我們對自己的認識逐步深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發展自己、完善自己。①通過對自我的全面分析來認識自己。②通過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③在生活實踐中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途徑有哪些?筆記 不同的人對“我”的評價各不相同,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 “我”該如何對待這些評價?在不同人的眼里,我有所不同。數學老師說我是個思維敏捷的學生,語文老師認為我學習很用功;有同學說我性格內向,也有同學說我性格外向;在鄰居眼里我勤快又禮貌、在家人眼里我卻有點小懶惰,還有些小脾氣;爸爸說我已經長大,媽媽卻說我還小。在這么多的評價里,我無法確定哪個才是真正的“我”。探究與分享三、如何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 “我”該如何對待這些評價?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是走向成熟的表現。我們要客觀冷靜地對待他人的評價,既不盲從也不輕視。態度方法A.用心聆聽 B.注重溝通C.勇于面對 D.理性應對我的確時常在解剖別人,但卻更嚴格地解剖自己。——魯迅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善于聽從大臣的批評和見解,魏征直諫200多次直陳他的過失。唐太宗在晚年也反省自己過度奢侈糜爛的錯誤。他人評價自我評價筆記如何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他人的評價是我們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有助于我們形成對自己更為客觀、完整、清晰的認識。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是走向成熟的表現。我們要客觀冷靜地對待他人的評價,既不盲從也不輕視。課堂總結認識自己促進自我發展促進與他人的交往怎樣正確認識自己(途徑)如何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自我的全面分析他人評價生活實踐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重視、客觀冷靜用心聆聽、注重溝通、勇于面對、理性應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