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教材七至九年級重要文言文篇目三輪能力通關七年級下冊第6篇 孫權勸學★教材 2011年版課標 2022年版課標 ★核心命題點:讀書學習,修身正己,以“話”塑人能力通關一 回歸課本命題源,梳理教材固基礎原文呈現 參考譯文 解讀初,權謂呂蒙曰:“①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③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① !”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托。孫權說:“② 。你說你軍中事務繁多,哪里能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多)呢 我經常讀書,自認為(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眳蚊捎谑情_始學習。等到魯肅經過尋陽(的時候),和呂蒙商討(事情),(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后)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地的阿蒙了!”呂蒙說:“③ !”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別。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文章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后寫魯肅“與蒙論議”,并與之“結友而別”。中心概括:本文通過孫權勸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大有長進后受到魯肅贊許的故事,表現了孫權善于現身說法來達到勸學的目的,也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告訴我們開卷有益,只要努力就會學有所成的道理。能力通關二 內容整合補缺漏,突出重點提能力(一)詞語過關1.卿今當涂掌事 當涂: 2.但當涉獵 但: 涉獵: 3.孰若孤 若: 4.及魯肅過尋陽 及: 5.卿今者才略 才略: 6.即更刮目相待 更: (二)內容過關孫權是怎樣勸說呂蒙學習的 (三)主旨過關1.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作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有什么作用 2.你從文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四)技法過關本文是怎樣以對話描寫表現人物形象的 能力通關三 閱讀類文悟異同,拓展新知強素養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甲】《孫權勸學》 【乙】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毖裕骸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睆膶W者云:“苦渴無日?!庇鲅裕骸爱斠浴唷!被騿枴叭唷敝狻S鲅远邭q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選自《三國志·王肅傳》,有刪改)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1)性質訥而好學( )(2)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2.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遇 言 冬 者 歲 之 余 夜 者 日 之 余 陰 雨 者 時 之 余 也3.兩文中,呂蒙和從學者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孫權和董遇是如何解決他們學習上的困難的 參考答案:第6篇 孫權勸學能力通關一①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 ②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傳授經書的學官嗎 只是(覺得你)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叟c讀書人分別三天,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長兄知曉這個道理怎么這么晚啊 能力通關二(一)1.當道,當權2.只,只是 粗略地閱讀3.比得上4.到,等到5.才干和謀略6.另,另外(二)孫權先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當呂蒙以“軍中多務”的理由推托時,孫權指出學習的目的和方法,即“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托,“乃始就學”。(三)1.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志趣相投。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2.示例:①孫權勸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②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③不能因為事務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④要善于聽取他人有益的建議或意見。⑤從任何時候開始學習都來得及。(四)本文注重以對話描寫表現人物形象。對話言簡義豐,生動傳神,富有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受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這情不自禁的贊嘆,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及他眼中呂蒙的變化,表現呂蒙因“學”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是全文最精彩的地方。能力通關三1.(1)木訥,不善言辭 (2)顯現2.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3.從“蒙辭以軍中多務”“苦渴無日”可知,呂蒙和從學者都認為自己沒有學習的時間。孫權通過舉出自己的例子來給呂蒙做榜樣,鼓勵他抽出時間粗略瀏覽了解歷史;董遇直接教導從學者在生活中擠出時間來學習,例如在冬天、晚上和陰雨天學習。第7篇 賣油翁★教材 2011年版課標 2022年版課標 ★核心命題點:生活智慧,勤學、謙遜能力通關一 回歸課本命題源,梳理教材固基礎原文呈現 參考譯文 解讀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①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當世沒有人比得上他,他也因此而自夸。他曾在自家的園子里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一旁,斜著眼看他射箭,很久也沒有離開。① 。 這篇文章的成功之處在于將“熟能生巧”這個大道理,用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加以闡釋,達到了發人深省、心領神會的目的。本文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寫陳堯咨因“善射”而“自矜”,賣油翁對他的高超射技只略表贊許;第二部分寫賣油翁與陳堯咨的對話以及賣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藝,闡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②無他, 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雹勰巳∫缓J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 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陳堯咨問道:“你也懂得射箭嗎 難道我射箭的技藝不精湛嗎 ”老翁說:“② 。”陳堯咨氣憤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③ 。老翁接著說:“我也沒有什么別的(奧妙),只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陳堯咨笑著讓老翁走了。 中心概括:本文通過寫賣油翁以嫻熟高超的酌油技藝告誡因“善射”而“自矜”的陳堯咨的故事,闡明了技藝專長全在于熟能生巧、精益求精,而不應恃技而驕的道理。能力通關二 內容整合補缺漏,突出重點提能力(一)詞語過關1.陳康肅公善射 善: 2.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jīn): 3.嘗射于家圃 嘗: 4.但微頷之 頷(hàn): 5.康肅忿然曰 忿然: 6.爾安敢輕吾射 安: 輕: 7.徐以杓酌油瀝之 徐: 瀝(lì): 康肅笑而遣之 遣: (二)內容過關1.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賣油翁對陳堯咨箭術的態度 哪些語句表現了陳堯咨的傲慢無禮 2.從文中你讀出了賣油翁怎樣的性格特點 (三)技法過關1.文章是通過哪些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的 請簡要分析。 2.文中為何略寫陳堯咨善射,而詳寫賣油翁酌油 能力通關三 閱讀類文悟異同,拓展新知強素養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甲】《賣油翁》 【乙】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 ” 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痹唬骸叭粍t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有刪改)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1)釋椎鑿而上( )(2)臣不能以喻臣之子( )2.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寡 人 讀 書 輪 人 安 得 議 乎 有 說 則 可 無 說 則 死3.《賣油翁》原文最后有一句:“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這里說的“解牛斫輪”指的是庖丁解牛、輪扁斫輪。查閱資料,你認為庖丁解牛與輪扁斫輪所說的道理果真如歐陽修所說的沒有差異嗎 請簡述理由。參考答案:第7篇 賣油翁能力通關一①(老翁)見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對他微微點頭?、跊]有別的(奧妙),只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塾谑?老翁)取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蓋住葫蘆口,慢慢地用勺子舀油(通過銅錢方孔)滴到葫蘆里,油從銅錢的孔中滴進去,卻沒有沾濕銅錢能力通關二(一)1.擅長,善于2.自夸3.曾經4.點頭5.氣憤的樣子。然,表示“……的樣子”6.怎么 輕視7.慢慢地 下滴8.打發(二)1.“睨之”“但微頷之”體現了賣油翁對陳堯咨的箭術不以為意,只略表贊許?!叭暌嘀浜?吾射不亦精乎 ”“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表現了陳堯咨的傲慢無禮。2.身懷絕技卻不張揚;懂得如何教育人,聰明謙虛;不卑不亢,從容自若。(三)1.文章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和語言描寫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如:“忿然”“爾安敢輕吾射”的描寫,使康肅公自矜傲慢之態溢于言表;賣油翁酌油時,“取”“置”“覆”“酌”“瀝”一系列連貫熟練的動作,寫出了他嫻熟的技能(或“技藝高超”),而“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平靜坦然的話語,則充分體現了他的樸實、沉穩、謙虛。2.因為文章的主角是賣油翁,要說明的道理是“熟能生巧”,并不是強調陳堯咨的“善射”,所以略寫陳堯咨的精湛射技,詳寫賣油翁酌油,這樣安排重點突出,有力地闡明了文章的主旨。能力通關三1.(1)放下 (2)明白地告訴2.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3.示例:有差異?!按伺c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表現了歐陽修一種反向的思考,他認為熟能生巧固然是一件好事,但生命也需要創新,并且如果萬事都能生巧,那便磨滅了人們最初行事的初衷?!拜啽忭捷啞碧N含的道理是實踐才能出真知(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古人思想上的精髓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扳叶〗馀!碧N含的道理則是熟能生巧,做人做事要順應自然規律?! ?br/>第8篇 陋室銘★教材 2011年版課標 2022年版課標 ★核心命題點:托物言志,高潔品性能力通關一 回歸課本命題源,梳理教材固基礎原文呈現 參考譯文 解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微谔凵想A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③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就成為神異的水了。① ?!微凇 ?我)可以彈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③ ?!?它好比)諸葛亮隱居南陽住的草廬,揚子云在西蜀的屋舍。④ 這篇不足百字的文章,集描寫、抒情、議論于一體,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文章開篇運用類比立論,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繼而寫居室環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之雅,突出“陋室”不“陋”;最后以古人自況,說明“陋室”不“陋”。 中心概括:本文通過對簡陋居室的描寫,說明了“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能力通關二 內容整合補缺漏,突出重點提能力(一)詞語過關1.有龍則靈 靈: 2.斯是陋室 斯: 3.往來無白丁 白丁: 4.可以調素琴 調: 素琴: 5.無案牘之勞形 案牘: 勞: (二)內容過關本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陋室”不“陋”的 這表現了作者一種怎樣的品質 (三)主旨過關1.本文作者寫自己的“陋室”,為什么寫到“諸葛廬”和“子云亭” 2.作者開頭說“斯是陋室”,結尾又說“何陋之有”,這是否矛盾 為什么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睂τ谧髡哌@種交友方式,你怎么看 (四)技法過關 文章的標題是《陋室銘》,但作者并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山水寫起,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能力通關三 閱讀類文悟異同,拓展新知強素養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甲】《陋室銘》 【乙】有屋數間,有田數畝。用盆為池,以甕為牖①。墻高于肩,室大于斗。布被暖余,藜藿②飽后。氣吐胸中,充塞宇宙。筆落人間,輝映瓊玖③。人能知止以退④為茂我自不出何退之有 心無妄想,足無妄走。人無妄交,物無妄受。炎炎論之⑤,甘處其陋。綽綽言之⑥,無出其右。羲軒之書⑦,未嘗去手。堯舜之談,未嘗離口。譚中和天⑧,同樂易友。吟自在詩,飲歡喜酒。(選自《小窗幽記》,有刪改) 【注釋】①牖(yǒu):窗戶。②藜藿(lí huò):泛指粗劣的食物。③瓊玖:美玉。④退:隱退。⑤炎炎論之:(如果)以華美而論。⑥綽綽言之:(如果)以曠達而論。⑦羲軒之書:指上古時期的書。⑧譚中和天:談論的是儒家的中和之道。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1)心無妄想( )(2)未嘗去手( )2.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人 能 知 止 以 退 為 茂 我 自 不 出 何 退 之 有兩文都表達了作者 的節操、志趣;在語言方面,兩文文辭精練,多用四字短句,并 ,讀來朗朗上口。參考答案:第8篇 陋室銘能力通關一①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谔勐拥脚_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青色。(和我)說笑的是博學的人,(和我)來往的沒有平民 ③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芸鬃诱f:“有什么簡陋的呢 ”能力通關二(一)1.神異2.這3.平民,指沒有功名的人4.調弄 不加裝飾的琴5.指官府文書 使……勞累(二)從居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寫“陋室”不“陋”,表現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三)1.用諸葛廬、子云亭進行類比,暗示“陋室”不“陋”。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2.不矛盾。前面的“陋”是說居室簡陋,而“何陋之有”與前文“惟吾德馨”相呼應,意在表明因為“我”品德高尚,所以不覺得居室簡陋。兩者一個是說環境,一個是內心所想,故不矛盾。3.示例一:這種交友方式可取?!敖煺叱?近墨者黑。”我們就是要與那些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進步。示例二:這種交友方式不可取。作者不與“白丁”交往,可見其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四)①從山水寫起,自然地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點明文章的主旨;②以類比起興,構思新穎,對“陋室”起到渲染烘托的效果,也為后面歌頌“陋室”埋下了伏筆。能力通關三1.(1)虛妄,胡亂的 (2)離開2.人能知止/以退為茂/我自不出/何退之有3.高潔傲岸、安貧樂道 用韻(押韻)第9篇 愛蓮說★教材 2011年版課標 2022年版課標 ★核心命題點:高尚情操,托物言志能力通關一 回歸課本命題源,梳理教材固基礎原文呈現 參考譯文 解讀 ?、偎懖菽局?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③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佟 ?。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上(大多數)的人很喜歡牡丹。② ,(蓮的莖)內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香氣遠聞更加清芬,潔凈地挺立(在那里),③ 。 這篇文章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描寫蓮花的形象和品格,說明愛蓮的緣由;第二部分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以花喻人,表明自己不貪慕富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和在污濁的環境中堅貞不渝、保持正直操守的志向。 ④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⑤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④ ;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⑤ 對于牡丹的喜愛,應當人很多了。 中心概括:作者以“蓮”自喻,通過對蓮可貴品格的贊美,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既不愿消極避世,也不愿追逐功名富貴,而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能力通關二 內容整合補缺漏,突出重點提能力(一)詞語過關1.可愛者甚蕃 甚: 蕃: 2.晉陶淵明獨愛菊 獨: 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 4.濯清漣而不妖 濯: 妖: 5.不蔓不枝 蔓: 枝: 6.香遠益清 益: 7.亭亭凈植 植: 8.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 9.陶后鮮有聞 鮮: 10.宜乎眾矣 宜: (二)內容過關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獨”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2.文末作者以“噫”引出感嘆的內容,請談談你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 (三)主旨過關作者稱蓮為“花中君子”,從文中對蓮的贊美來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 (四)技法過關1.文中三次寫到菊和牡丹,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有何作用 2.作者為什么在篇末將前文菊、牡丹、蓮的寫作順序改為了菊、蓮、牡丹 能力通關三 閱讀類文悟異同,拓展新知強素養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甲】《愛蓮說》 【乙】竹似賢,何哉 竹本①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②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③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④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選自白居易《養竹記》,有刪改) 【注釋】①本:根。②體:體悟。③虛受:虛心接受。④砥礪:磨煉,鍛煉。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1)竹本固( )(2)夫如是( )2.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竹 性 直 直 以 立 身 君 子 見 其 性 則 思 中 立 不 倚 者3.甲、乙兩文都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結合原文分析,贊美了君子、賢士的哪些品質 參考答案:第9篇 愛蓮說能力通關一①水中、陸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值得喜愛的很多 ②我只喜愛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經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賞玩啊?、芪艺J為菊,是花中的隱士?、莅?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能力通關二(一)1.非常,很 多2.只3.沾染(污穢)4.洗 艷麗5.名詞用作動詞,指橫生藤蔓 名詞用作動詞,指旁生枝莖6.更加7.豎立8.親近而不莊重9.少10.應當(二)1.表現出作者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2.這幾句是作者對“愛”做出的評價,并運用感嘆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作者一嘆愛菊花的人,即真正的隱士太少;二嘆愛蓮的人,即生活中像“我”一樣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高潔操守的人非常少;三嘆愛牡丹的人,即世間追名逐利的人太多,進而表現了作者潔身自好的高潔品質,以及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厭惡。(三)不慕名利,潔身自好,堅持自己的操守,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不隨波逐流,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正直,豁達,大度,等等。(四)1.作者三次寫到菊和牡丹,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第一次,表明自己愛好的與眾不同;第二次,突出了蓮的君子形象;第三次,用菊和牡丹襯托蓮,諷刺了當時追名逐利的世態,贊美了如蓮一般潔身自好的品質。2.前文將菊、牡丹放在前面,是為了突出蓮的品質;篇末將牡丹移至最后,是為了突出作者對當時追名逐利的世態的諷刺,深化文章主旨。能力通關三1.(1)穩固 (2)像這樣2.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3.運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都贊美了君子、賢士處事正直、為人虛心、有氣節、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意志堅定等美德。 第10篇 活板★教材 2011年版課標 2022年版課標 ★核心命題點:活板印刷過程,科技創新能力通關一 回歸課本命題源,梳理教材固基礎原文呈現 參考譯文 解讀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用雕版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大規模地做這件事。從馮瀛王時才開始(用雕版)印刷五經,以后的經典文獻,都采用雕版印刷了。 第1段交代活板發明之前用雕版印刷的時間和使用情況,既表明活板印刷對于雕版印刷的繼承關系,也為下文重點介紹活板印刷做鋪墊。 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①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②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 宋朝慶歷年間,有個叫畢昇的平民,又發明了活板(印刷)。它的方法: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銅錢的邊緣,每個字刻一個字模,用火燒使它堅硬。① 。想要印刷時,就把一個鐵模子放在鐵板上面,在鐵模內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滿了一鐵模就成為一塊印板,拿它靠近火烘烤;② (續表)原文呈現 參考譯文 解讀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③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④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如果只印兩三本,不能算是簡便;如果印幾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極其快速。通常是做兩塊鐵板,這一塊在印刷,那一塊已另外在排字了,這塊印刷才完,第二塊板已經準備(好了),③ 。每一個字都有好幾個印模,像“之”“也”等字,每個字有二十多個印模,用來準備同一板內有重復的字。不用時,就用紙來標記活字,每個韻部做一個標簽,用木格(分別)貯存這些活字。④ 。不用木料制作字模,是因為木頭的紋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會變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會和混合物粘在一起,(拆板時)拿不下來,不像用膠泥燒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混合物熔化,用手輕輕一撣,那些字模就會自己掉下來,根本不會被混合物弄臟。 第2段中“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交代了活板印刷術發明的時間、發明人及其身份。接著,文章按照印刷工藝流程,詳細介紹了活字印刷術的制作流程。在介紹活板印刷術時緊扣“活”的特征來說明。 第3段交代活板字模的下落,并與開頭“布衣畢昇,又為活板”相照應。 昇死,⑤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 畢昇死后,⑤ 。 中心概括:文章通過介紹宋代發明家畢昇創造的活板印刷術,反映了我國古代科技的偉大成就和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及卓越的創造精神。能力通關二 內容整合補缺漏,突出重點提能力(一)詞語過關1.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已: 2.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冒: 3.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 范: 4.持就火煬之 就: 5.一板已自布字 自: 6.瞬息可就 就: 7.則以紙帖之 帖: 8.每韻為一帖 帖: 9.再火令藥镕 火: (二)內容過關1.文中介紹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個步驟,用自己的話分別把各個步驟的名稱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設置鐵板→ →板上放置鐵模子→ → →按平板面2.文章介紹活板印刷的過程是按 順序加以說明的,還補充說明了活板使用中應注意的事項,如一字多印、奇字旋刻、 等。3.用“燔土”做字印的優點有哪些 4.文中哪些短語突出了“活板”的“活”的特征 請找出來。 (三)技法過關1.文章在介紹活板之前,先簡述雕版印刷的歷史有什么作用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及其表達作用。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能力通關三 閱讀類文悟異同,拓展新知強素養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甲】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V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選自《后漢書·列傳·宦者列傳》,有刪改) 【乙】以磁石磨針鋒,則銳處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同。如夏至鹿角解,冬至麋角解。南北相反,理應有異,未深考耳。(選自《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有刪改) 【丙】凡火藥以硝石、硫黃為主,草木灰為輔。硝性至陰,硫性至陽,陰陽兩神物相遇于無隙可容之中,其出也。硝性主直,直擊者硝九而硫一。硫性主橫,爆擊者硝七而硫三。其佐使之灰,則青楊、枯杉之類,燒使存性,而其中箬葉為最燥也。(選自《天工開物·下篇·佳兵》,有刪改)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1)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 )(2)自是莫不從用焉( )(3)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4)硝性至陰(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其佐使之灰 花之隱逸者也B.倫乃造意 乃取一葫蘆置于地C.以磁石磨針鋒 俯身傾耳以請D.爆擊者硝七而硫三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3.閱讀文章,結合相關句子,探究我國古代科技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完成下面的表格。相關句子 探究原因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 ① 以磁石磨針鋒,則銳處常指南 ② ③ 善于研究,配方合理參考答案:第10篇 活板能力通關一①先設置一塊鐵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蠟混合著紙灰這一類東西覆蓋好?、诘辱F板上的藥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平得就像磨刀石?、蹆蓧K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苡龅狡綍r沒有準備的生僻字,隨即刻制,用草燒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 ⑤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兒們得到,到今天還珍藏著能力通關二(一)1.同“以”2.覆蓋3.模子4.靠近5.另自,另外6.完成7.用標簽標出8.標簽9.用火烤(二)1.用松脂、蠟混合紙灰覆蓋好 在鐵模內密密排好字?!】拷鸷婵?br/>2.工藝流程(或“時間”) 分類貯存3.便于取用;刻字方便;質地均勻,表面平滑,不易變形;不易粘連,容易拆卸。4.示例:“每字為一印”說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說明版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數印”說明字印的數目是活的。(三)1.既表明活板印刷對于雕版印刷的繼承關系,也為下文重點介紹活板印刷做了鋪墊。2.列數字、作比較。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優點,印得越多越快。能力通關三1.(1)叫作 (2)沒有 (3)都 (4)最2.B3.①善于思考,改進了造紙術?、谏朴谟^察,發現規律③硝性主直,直擊者硝九而硫一。硫性主橫,爆擊者硝七而硫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