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階段重點突破練(五)選擇題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共40分)1.下列關于有機物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含氫量:乙烷>乙烯>苯B.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屬于有機化合物C.碳原子之間既可以形成單鍵,又可以形成雙鍵和三鍵,還能成環D.碳原子數越多的烷烴其同分異構體數目也越多答案 B解析 乙烷、乙烯和苯的最簡式分別為CH3、CH2、CH,根據最簡式知,碳原子個數相等時,H原子個數越多其含氫量越大,所以含氫量:乙烷>乙烯>苯,故A正確;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機物,如CO、CO2等,故B錯誤;碳原子之間成鍵方式具有多樣性,碳原子與碳原子之間不僅可以形成共價單鍵,還可以形成雙鍵、三鍵,不僅可以形成碳鏈還可以形成碳環,故C正確;碳原子個數越多的烷烴,碳原子之間連接方式越多,所以其同分異構體越多,故D正確。2.含4個碳原子的烴分子結構中,碳原子相互結合的幾種方式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③④互為同系物 B.①②⑧均為飽和烴C.⑥⑦均含有碳碳三鍵 D.⑧⑨互為同分異構體答案 A解析?、邰艿姆肿邮蕉紴镃4H8,結構式不同,兩者互為同分異構體,A錯誤;①②是鏈狀烷烴,⑧是環烷烴,都為飽和烴,B正確;根據⑥⑦的碳骨架結構知,兩者均含有碳碳三鍵,C正確;⑧⑨的分子式都為C4H8,結構式不同,兩者互為同分異構體,D正確。3.某直鏈烷烴分子中有18個氫原子,它的分子式為 ( )A.C8H18 B.C9H18C.C10H18 D.C11H18答案 A解析 直鏈烷烴的分子通式為CnH2n+2,由題意得2n+2=18,解得n=8,該直鏈烷烴的分子式是C8H18。4.下列反應中,屬于取代反應的是 ( )A.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乙烯與水反應生成乙醇C.乙烯與溴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D.甲烷與氯氣反應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氫答案 D解析 A.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為氧化反應,A與題意不符;B.乙烯與水反應生成乙醇,產物唯一,發生加成反應,B與題意不符;C.乙烯與溴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產物唯一,為加成反應,C與題意不符;D.甲烷與氯氣反應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氫,為取代反應,D符合題意。5.1 mol某烷烴在氧氣中充分燃燒。需要消耗氧氣246.4 L(標準狀況),它在光照條件下與Cl2反應,生成4種不同的一氯代物。該烷烴的結構簡式是 ( )A.B.C.D.答案 A解析 由題意知,該有機物充分燃燒消耗O2物質的量n(O2)==11 mol,由烷烴燃燒通式CnH2n+2+()O2nCO2+(n+1)H2O,得=11,解得n=7,即該烷烴中有7個碳,即C7H16,它在光照條件下與Cl2反應,生成4種不同的一氯代物,即該有機物含4種氫,A符合。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聚氯乙烯(PVC),可用作食品包裝袋B.天然橡膠硫化后由線性結構變成網狀結構,強度和韌性增強C.大豆蛋白纖維不屬于化學纖維D.碳纖維是一種高強度的有機高分子材料答案 B解析 A.聚氯乙烯(PVC)有毒,不能用作食品包裝袋,A錯誤;B.天然橡膠利用硫與橡膠作用進行橡膠硫化,使線型高分子鏈之間通過硫原子形成化學鍵,產生交聯,變成網狀體型結構,使其具有更好的強度和韌性,B正確;C.大豆蛋白纖維屬于再生纖維,是用化學方法將天然高分子加工而成屬于化學纖維,C錯誤;D.碳纖維是無機非金屬材料,D錯誤。7.某單烯烴與氫氣的加成產物為(CH3)2CHCH2CH3,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產物的一氯代物有5種B.1 mol加成產物完全燃燒消耗7 mol氧氣C.原單烯烴只可能有3種不同結構D.原單烯烴與分子式是C3H6的烴一定互為同系物答案 C解析 1 mol異戊烷完全燃燒消耗8 mol氧氣,B項錯誤;采用逆向分析法,相鄰的碳原子各去掉一個氫原子,有3種結果,故原單烯烴只可能有3種不同結構,C項正確;C3H6有兩種結構,一種是丙烯,另一種是環丙烷,故不一定是烯烴,不一定與原烯烴互為同系物,D項錯誤。8.檸檬烯具有良好的鎮咳、祛痰、抑菌作用,其結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檸檬烯的說法正確的是 ( )A.1 mol檸檬烯只能與1 mol Br2發生加成反應B.能發生取代反應、加成反應和氧化反應C.屬于乙烯的同系物D.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答案 B解析 A項,1 mol檸檬烯能與2 mol Br2發生加成反應,錯誤;B項,檸檬烯能與氣態鹵素單質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也可以被O2、酸性KMnO4溶液氧化,正確;C項,一個檸檬烯分子中有兩個碳碳雙鍵,且分子中含有環狀結構,與乙烯的結構不相似,故其不屬于乙烯的同系物,錯誤;D項,檸檬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錯誤。9.下列反應屬于加成反應的是 ( )①CH2CH2+H-OH CH3—CH2—OH②H2+Cl22HCl③+H2 CH3—CH2—OH④CH3-CH3+2Cl2 CH2Cl-CH2Cl+2HCl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①碳碳雙鍵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單鍵,A正確;②該反應為化合反應,B錯誤;③碳氧雙鍵與氫原子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碳氧單鍵,C正確;④乙烷中的氫原子被氯原子所取代,該反應為取代反應,錯誤。10.丁腈橡膠()具有優良的耐油、耐高溫性能,合成丁腈橡膠的原料是 ( )①CH2==CH—CH==CH2 ②CH3—C≡C—CH3③CH2==CH—CN ④CH3—CH==CH—CN⑤CH3—CH==CH2 ⑥CH3—CH==CH—CH3A.①③ B.③⑥C.②③ D.④⑤答案 A解析 該高聚物屬于加聚產物,鏈節主鏈上存在碳碳雙鍵結構,有6個碳原子,單體為兩種。按如圖所示斷開然后打開雙鍵中的1個C—C,將半鍵閉合就得到高聚物單體:CH2==CH—CH==CH2和CH2==CH—CN,故選A。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11.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乙烯的產量通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水平。根據下面轉化關系回答下列問題:(1)乙烯的結構簡式為 。 (2)寫出乙烯和水反應生成B的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注明條件): , 反應類型為 。寫出反應⑥的化學方程式(注明條件): 。 (3)物質C的沸點為12.27 ℃,常用于局部冷凍麻醉應急處理。物質C可通過反應④和反應⑥制得,其中最好的方法是反應 (填“④”或“⑥”),理由為 。 答案 (1)CH2==CH2 (2)CH2==CH2+H2OCH3CH2OH 加成反應 CH3CH3+Cl2CH3CH2Cl+HCl(3)④ 乙烷與氯氣反應將得到多種氯代物的混合物,產物不純解析 (1)乙烯為平面四邊形結構,官能團為碳碳雙鍵,結構簡式為CH2==CH2。(2)乙烯和水發生反應生成乙醇,化學方程式為CH2==CH2+H2OCH3CH2OH,該反應為加成反應,反應⑥為乙烷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氯乙烷,反應方程式為CH3CH3+Cl2CH3CH2Cl+HCl。(3)氯乙烷可通過乙烯與氯化氫發生加成反應和乙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制得,最好的方法是加成反應④,因為乙烷與氯氣反應將得到多種氯代物的混合物,產物不純。12.有機物的種類和數目非常龐大,認識簡單的有機物是我們學習有機化學的開始?,F有如圖所示幾種有機物的結構: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結構中更能真實反映有機物存在狀況的是 (填正確答案標號) (2)E、F、G三者互為 。A、B、E三者互為 。 (3)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其反應類型為 。 (4)有機物H的分子式為 ,該分子中一定在同一平面的碳原子有 個,有機物H的一氯代物有 種。 (5)E是由某單烯烴和氫氣加成后得到的飽和烴,寫出該單烯烴所有可能的結構簡式(不考慮立體異構) 。 答案 (1)D (2)同分異構體 同系物(3)CH2==CH2+Br2CH2Br—CH2Br 加成反應 (4)C14H12 13 6(5)CH2==CH—CH2—CH2—CH3、CH3—CH==CH—CH2—CH3解析 由圖可知A為CH4,B為CH3CH3,C為CH2==CH2,D為,E為CH3CH2CH2CH2CH3,F為CH3CH2CH(CH3)2,G為C(CH3)4。(1)A為結構式,B、C、E、F、G為球棍模型,而D為空間填充模型,H為結構簡式,最能反映有機物存在狀況的是空間填充模型,即D;(2)E、F、G分別代表戊烷的三種同分異構體結構,即E、F、G互為同分異構體;A、B、E均為烷烴,且碳原子數不相同,互為同系物;(3)C表示的為乙烯,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是因為乙烯與溴單質發生加成反應,反應的方程式為CH2==CH2+Br2→CH2Br—CH2Br;(4)根據H的結構可知H的分子式為C14H12;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如圖,左邊苯環確定平面1,右邊苯環確定平面2,平面1、2共用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3個點,因此平面1、2一定共面,因此如上圖所示在同一平面的碳原子一定有13個;該分子如圖對稱,有6種等效氫,因此一氯代物有6種;(5)E為CH3CH2CH2CH2CH3,根據雙鍵存在的情況,對應的烯烴可能有兩種情況:CH2==CH—CH2—CH2—CH3、CH3—CH==CH—CH2—CH3。階段重點突破練五(分值:60分)選擇題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1.下列關于有機物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含氫量:乙烷>乙烯>苯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屬于有機化合物碳原子之間既可以形成單鍵,又可以形成雙鍵和三鍵,還能成環碳原子數越多的烷烴其同分異構體數目也越多2.含4個碳原子的烴分子結構中,碳原子相互結合的幾種方式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③④互為同系物①②⑧均為飽和烴⑥⑦均含有碳碳三鍵⑧⑨互為同分異構體3.某直鏈烷烴分子中有18個氫原子,它的分子式為 ( )C8H18 C9H18C10H18 C11H184.下列反應中,屬于取代反應的是 ( )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烯與水反應生成乙醇乙烯與溴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甲烷與氯氣反應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氫5.1 mol某烷烴在氧氣中充分燃燒。需要消耗氧氣246.4 L(標準狀況),它在光照條件下與Cl2反應,生成4種不同的一氯代物。該烷烴的結構簡式是 (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聚氯乙烯(PVC),可用作食品包裝袋天然橡膠硫化后由線性結構變成網狀結構,強度和韌性增強大豆蛋白纖維不屬于化學纖維碳纖維是一種高強度的有機高分子材料7.某單烯烴與氫氣的加成產物為(CH3)2CHCH2CH3,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該產物的一氯代物有5種1 mol加成產物完全燃燒消耗7 mol氧氣原單烯烴只可能有3種不同結構原單烯烴與分子式是C3H6的烴一定互為同系物8.檸檬烯具有良好的鎮咳、祛痰、抑菌作用,其結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檸檬烯的說法正確的是 ( )1 mol檸檬烯只能與1 mol Br2發生加成反應能發生取代反應、加成反應和氧化反應屬于乙烯的同系物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9.下列反應屬于加成反應的是 ( )①CH2CH2+H-OHCH3—CH2—OH②H2+Cl22HCl③+H2CH3—CH2—OH④CH3—CH3+2Cl2CH2Cl—CH2Cl+2HCl①② ②③①③ ②④10.丁腈橡膠()具有優良的耐油、耐高溫性能,合成丁腈橡膠的原料是 ( )①CH2CH—CHCH2?、贑H3—C≡C—CH3③CH2CH—CN?、蹸H3—CHCH—CN⑤CH3—CHCH2 ⑥CH3—CHCH—CH3①③ ③⑥②③ ④⑤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共20分)11.(9分)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乙烯的產量通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水平。根據下面轉化關系回答下列問題:(1)(1分)乙烯的結構簡式為 。 (2)(5分)寫出乙烯和水反應生成B的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注明條件): (2分),反應類型為 (1分)。寫出反應⑥的化學方程式(注明條件): (2分)。(3)(3分)物質C的沸點為12.27 ℃,常用于局部冷凍麻醉應急處理。物質C可通過反應④和反應⑥制得,其中最好的方法是反應 (1分)(填“④”或“⑥”),理由為 (2分)。12.(11分)有機物的種類和數目非常龐大,認識簡單的有機物是我們學習有機化學的開始。現有如圖所示幾種有機物的結構:回答下列問題:(1)(1分)上述結構中更能真實反映有機物存在狀況的是 (填正確答案標號) (2)(2分)E、F、G三者互為 。 A、B、E三者互為 。(3)(3分)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分), 其反應類型為 (1分)。 (4)(3分)有機物H的分子式為 ,該分子中一定在同一平面的碳原子有 個,有機物H的一氯代物有 種。 (5)(2分)E是由某單烯烴和氫氣加成后得到的飽和烴,寫出該單烯烴所有可能的結構簡式(不考慮立體異構) 。 (共24張PPT)階段重點突破練第七章有機化合物(五)選擇題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1.下列關于有機物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含氫量:乙烷>乙烯>苯B.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屬于有機化合物C.碳原子之間既可以形成單鍵,又可以形成雙鍵和三鍵,還能成環D.碳原子數越多的烷烴其同分異構體數目也越多B解析 乙烷、乙烯和苯的最簡式分別為CH3、CH2、CH,根據最簡式知,碳原子個數相等時,H原子個數越多其含氫量越大,所以含氫量:乙烷>乙烯>苯,故A正確;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機物,如CO、CO2等,故B錯誤;碳原子之間成鍵方式具有多樣性,碳原子與碳原子之間不僅可以形成共價單鍵,還可以形成雙鍵、三鍵,不僅可以形成碳鏈還可以形成碳環,故C正確;碳原子個數越多的烷烴,碳原子之間連接方式越多,所以其同分異構體越多,故D正確。2.含4個碳原子的烴分子結構中,碳原子相互結合的幾種方式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③④互為同系物 B.①②⑧均為飽和烴C.⑥⑦均含有碳碳三鍵 D.⑧⑨互為同分異構體A解析?、邰艿姆肿邮蕉紴镃4H8,結構式不同,兩者互為同分異構體,A錯誤;①②是鏈狀烷烴,⑧是環烷烴,都為飽和烴,B正確;根據⑥⑦的碳骨架結構知,兩者均含有碳碳三鍵,C正確;⑧⑨的分子式都為C4H8,結構式不同,兩者互為同分異構體,D正確。3.某直鏈烷烴分子中有18個氫原子,它的分子式為 ( )A.C8H18 B.C9H18C.C10H18 D.C11H18解析 直鏈烷烴的分子通式為CnH2n+2,由題意得2n+2=18,解得n=8,該直鏈烷烴的分子式是C8H18。A4.下列反應中,屬于取代反應的是 ( )A.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乙烯與水反應生成乙醇C.乙烯與溴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D.甲烷與氯氣反應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氫解析 A.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為氧化反應,A與題意不符;B.乙烯與水反應生成乙醇,產物唯一,發生加成反應,B與題意不符;C.乙烯與溴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產物唯一,為加成反應,C與題意不符;D.甲烷與氯氣反應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氫,為取代反應,D符合題意。D5.1 mol某烷烴在氧氣中充分燃燒。需要消耗氧氣246.4 L(標準狀況),它在光照條件下與Cl2反應,生成4種不同的一氯代物。該烷烴的結構簡式是 ( )A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聚氯乙烯(PVC),可用作食品包裝袋B.天然橡膠硫化后由線性結構變成網狀結構,強度和韌性增強C.大豆蛋白纖維不屬于化學纖維D.碳纖維是一種高強度的有機高分子材料B解析 A.聚氯乙烯(PVC)有毒,不能用作食品包裝袋,A錯誤;B.天然橡膠利用硫與橡膠作用進行橡膠硫化,使線型高分子鏈之間通過硫原子形成化學鍵,產生交聯,變成網狀體型結構,使其具有更好的強度和韌性,B正確;C.大豆蛋白纖維屬于再生纖維,是用化學方法將天然高分子加工而成屬于化學纖維,C錯誤;D.碳纖維是無機非金屬材料,D錯誤。7.某單烯烴與氫氣的加成產物為(CH3)2CHCH2CH3,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產物的一氯代物有5種B.1 mol加成產物完全燃燒消耗7 mol氧氣C.原單烯烴只可能有3種不同結構D.原單烯烴與分子式是C3H6的烴一定互為同系物解析 1 mol異戊烷完全燃燒消耗8 mol氧氣,B項錯誤;采用逆向分析法,相鄰的碳原子各去掉一個氫原子,有3種結果,故原單烯烴只可能有3種不同結構,C項正確;C3H6有兩種結構,一種是丙烯,另一種是環丙烷,故不一定是烯烴,不一定與原烯烴互為同系物,D項錯誤。C8.檸檬烯具有良好的鎮咳、祛痰、抑菌作用,其結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檸檬烯的說法正確的是 ( )A.1 mol檸檬烯只能與1 mol Br2發生加成反應B.能發生取代反應、加成反應和氧化反應C.屬于乙烯的同系物D.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解析 A項,1 mol檸檬烯能與2 mol Br2發生加成反應,錯誤;B項,檸檬烯能與氣態鹵素單質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也可以被O2、酸性KMnO4溶液氧化,正確;C項,一個檸檬烯分子中有兩個碳碳雙鍵,且分子中含有環狀結構,與乙烯的結構不相似,故其不屬于乙烯的同系物,錯誤;D項,檸檬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錯誤。9.下列反應屬于加成反應的是 ( )C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②③解析 ①碳碳雙鍵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單鍵,正確; ②該反應為化合反應,錯誤; ③碳氧雙鍵與氫原子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碳氧單鍵,正確; ④乙烷中的氫原子被氯原子所取代,該反應為取代反應,D錯誤。①CH2==CH—CH==CH2 ②CH3—C≡C—CH3③CH2==CH—CN ④CH3—CH==CH—CN⑤CH3—CH==CH2 ⑥CH3—CH==CH—CH3A.①③ B.③⑥C.②③ D.④⑤A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11.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乙烯的產量通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水平。根據下面轉化關系回答下列問題:(1)乙烯的結構簡式為 。 (2)寫出乙烯和水反應生成B的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注明條件): , 反應類型為 。寫出反應⑥的化學方程式(注明條件): 。 (3)物質C的沸點為12.27 ℃,常用于局部冷凍麻醉應急處理。物質C可通過反應④和反應⑥制得,其中最好的方法是反應 (填“④”或“⑥”),理由為 。 CH2==CH2CH2==CH2+H2O CH3CH2OH加成反應CH3CH3+Cl2 CH3CH2Cl+HCl④乙烷與氯氣反應將得到多種氯代物的混合物,產物不純12.有機物的種類和數目非常龐大,認識簡單的有機物是我們學習有機化學的開始?,F有如圖所示幾種有機物的結構: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結構中更能真實反映有機物存在狀況的是 (填正確答案標號) (2)E、F、G三者互為 。A、B、E三者互為 。 (3)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其反應類型為 。 (4)有機物H的分子式為 ,該分子中一定在同一平面的碳原子有_____個,有機物H的一氯代物有 種。 (5)E是由某單烯烴和氫氣加成后得到的飽和烴,寫出該單烯烴所有可能的結構簡式(不考慮立體異構) 。D同分異構體同系物CH2==CH2+Br2→CH2Br—CH2Br加成反應C14H12136CH2==CH—CH2—CH2—CH3、CH3—CH==CH—CH2—CH3階段重點突破練(六) 選擇題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1.1 mol乙酸(其中的氧元素都用18O標注),在濃硫酸存在條件下與足量的乙醇充分反應。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B.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88C.可能生成20 g的水和90 g的乙酸乙酯D.反應后的物質中含18O的只有水答案 A解析 酯化反應中乙酸提供—OH,乙醇提供—H,用18O標注乙酸,則生成的產物中乙酸乙酯中有18O,水分子中也含18O,故乙酸乙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90,1 mol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由于是可逆反應,生成的乙酸乙酯的質量小于90 g,水的質量小于20 g。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糖精屬于糖類B.可利用銀鏡反應證明纖維素在人體內水解的最終產物為葡萄糖C.米酒變酸的過程涉及氧化反應D.糖類都是高分子化合物答案 C解析 A.糖精是甜味劑,含有硫元素、氮元素,不屬于糖類,A錯誤;B.人體內沒有可以水解纖維素的酶,纖維素在人體內不能水解,B錯誤;C.米酒變酸的過程中涉及了醇羥基被氧化,最終生成羧基的過程,C正確;D.單糖和二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錯誤;綜上所述答案為C。3.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用銀氨溶液檢驗某病人是否患糖尿病B.酶不屬于蛋白質C.在植物油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D.在雞蛋白溶液中滴入濃HNO3,微熱會產生黃色物質答案 B解析 A.葡萄糖含有醛基,為還原性糖,在堿性、加熱條件下,能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并生成磚紅色沉淀,糖尿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的含量遠遠超出正常人水平,可以利用葡萄糖的特征檢驗是否患有糖尿病,A選項正確;B.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B選項錯誤;C.雞蛋白溶液遇濃硝酸發生顏色反應顯黃色,C選項正確;D.植物油中含有碳碳雙鍵,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所以可以使溴水褪色,D選項正確;答案選B。4.松油醇是一種調味香精,已知α 松油醇的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物質屬于不飽和烴B.該物質可發生酯化反應,且形成的酯中一定含18OC.該物質有7種處于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D.該物質的分子式為C10H20O答案 B解析 該物質含有氧元素,屬于烴的衍生物,A錯誤;該物質含有羥基,根據“酸脫羥基,醇脫氫”,可知形成的酯中一定含18O,B正確;該物質有8種處于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如圖所示),C錯誤;該物質的分子式C10H18O,D錯誤。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等能使蛋白質變性B.淀粉和纖維素均為多糖,二者不互為同分異構體C.將蔗糖溶于水,加入幾滴稀硫酸并加熱幾分鐘后,再加入銀氨溶液,水浴加熱,不能析出銀D.油脂在酸或堿催化條件下均可以水解,油脂的水解反應稱為皂化反應答案 D解析 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等能使蛋白質變性,故A正確;淀粉和纖維素的組成都可用(C6H10O5)n表示,但兩者的結構單元數目不同,分子式不同,不互為同分異構體,故B正確;檢驗蔗糖水解產物時,應該向水解液中加氫氧化鈉溶液中和硫酸至溶液呈堿性,若加入幾滴稀硫酸并加熱幾分鐘后,直接加入銀氨溶液,水浴加熱后不能在試管內壁形成光亮的銀鏡,故C正確;油脂在酸或堿催化條件下都可以水解,但只有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稱為皂化反應,常用此反應來制取肥皂,故D錯誤。6.科學家借助AI技術可以快速可靠地預測大多數蛋白質的三維形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α 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結構單元B.由兩個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形成二肽C.可利用氨基酸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性質對氨基酸進行分離D.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NH4)2SO4濃溶液,能使蛋白質變性答案 D解析 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NH4)2SO4濃溶液,蛋白質發生鹽析,D項錯誤。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植物油在酸性條件下水解得到的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和甘油B.豬油、奶油、花生油、大豆油都屬于油脂C.利用植物秸稈等生物質中的纖維素可以生產酒精,用作燃料D.向雞蛋清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可產生沉淀,加水后沉淀又會溶解答案 D解析 豬油、奶油、花生油、大豆油都是高級脂肪酸甘油酯,都屬于油脂,B項正確;纖維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可轉化為乙醇,所以利用植物秸稈等生物質中的纖維素可以生產酒精,用作燃料,C項正確;重金屬鹽能使蛋白質變性,蛋白質變性為不可逆過程,加水沉淀不會溶解,D項錯誤。8.下列實驗方案不合理的是 ( )A.鑒定蔗糖水解產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B.鑒別織物成分是真絲還是人造絲:用灼燒的方法C.鑒別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用碳酸鈉溶液D.除去乙烷混有的乙烯:將氣體通入盛有溴水的洗氣瓶答案 A解析 鑒定蔗糖水解產物中有葡萄糖,應該先加入NaOH來中和催化劑硫酸,然后再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并加熱煮沸,若產生磚紅色沉淀,就證明含有葡萄糖,A方案不合理。9.甜橙醇的結構如圖。下列有關甜橙醇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分子式為C14H26O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D.1 mol甜橙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和2 mol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答案 C解析 該有機物含有碳碳雙鍵,能與溴發生加成反應,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正確;該有機物含有醇羥基,能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C錯誤;該有機物含有2個碳碳雙鍵,1 mol甜橙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和2 mol氫氣發生加成反應,D正確。10.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的結構簡式如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分子式為C9H8O4B.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酯基C.能和乙醇發生酯化反應D.是一種不飽和烴答案 D解析 A.根據乙酰水楊酸的結構簡式可知,1個該分子中含有9個C原子,8個H原子,4個O原子,故其分子式為C9H8O4,故A正確;B.該分子中含有羧基—COOH,和酯基—COO—,故B正確;C.該分子中含有羧基,可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故C正確;D.烴是指只含有C、H兩種元素的有機化合物,而該分子中還含有O元素,屬于烴的衍生物,故D錯誤。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11.有關催化劑的催化機理等問題可以從“乙醇催化氧化實驗”得到一些認識,某教師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夾持裝置等已省略),其實驗操作為:先按圖安裝好裝置,關閉活塞a、b、c,在銅絲的中間部分加熱片刻,然后打開活塞a、b、c,通過控制活塞a、b和c,而有節奏(間歇性)地通入氣體。在M處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試回答以下問題:(1)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B的作用是 ;C中熱水的作用是 。 (2)M處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從M管中可觀察到的現象為 , 從中可認識到該實驗過程中催化劑 (填“參加”或“不參加”)化學反應,還可以認識到催化劑起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 。 (4)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如果撤掉酒精燈,反應 (填“能”或“不能”)繼續進行,其原因是 。 答案 (1)2H2O22H2O+O2↑ 干燥O2 使D中乙醇變為蒸氣進入M參加反應(2)2CH3CH2OH+O22CH3CHO+2H2O(3)受熱部分的銅絲由于間歇性地鼓入氧氣和乙醇蒸氣而交替出現變黑、變紅的現象 參加 溫度(4)能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是放熱反應,反應放出的熱量能維持反應繼續進行解析 裝置中各部分作用:A為氧氣的簡易制備裝置;B的作用是干燥O2;C利用水浴加熱方式,使D中乙醇變為蒸氣進入M參加反應;在M中Cu的作用下,乙醇被O2氧化成乙醛,進入F試管中。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所以撤掉酒精燈后利用放出的熱量能維持反應繼續進行。12.糖類、油脂、蛋白質是人類生活必需的三大營養物質。(1)為探究蔗糖的某些化學性質,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三種實驗方案,下表是他們進行實驗后填寫的實驗報告中的部分內容。方案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A 向一支潔凈的試管中加入2 mL 20%的蔗糖溶液,放在水浴中加熱5 min,然后加入銀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熱 無明顯變化B 向一支潔凈的試管中加入2 mL 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后放在水浴中加熱5 min,然后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并加熱至沸騰 無磚紅色沉淀產生C 向一支潔凈的試管中加入2 mL 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后放在水浴中加熱5 min,然后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至溶液呈堿性,再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并加熱至沸騰 有磚紅色沉淀產生①A、B兩方案無明顯現象的原因分別是 。 ②確定某糖溶液是蔗糖而不是葡萄糖的方法是 。 (2)不同油脂在酸性和堿性條件下水解的共同產物是 ,油脂在 (填“酸”或“堿”)性條件下水解更徹底。 (3)在實驗中,有時手上不慎沾上少許濃硝酸,處理后沾過硝酸的部位可能出現的明顯現象是 ,原因是 。 答案 (1)①蔗糖不具有還原性;蔗糖水解后,催化劑稀硫酸與新制氫氧化銅發生中和反應 ?、谌≡撎侨芤哼m量,加入銀氨溶液并加熱,無現象說明它不是葡萄糖,再取該糖溶液適量按方案C進行操作,得到磚紅色沉淀,說明是蔗糖溶液(2)甘油(丙三醇) 堿(3)皮膚變黃 蛋白質與濃硝酸發生了顯色反應解析 (1)①方案A中,蔗糖沒有發生水解,其分子中不含醛基,故它不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方案B中,因水解后所得溶液中含硫酸而呈酸性,從而導致Cu(OH)2與硫酸反應,無磚紅色沉淀產生,因此在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前應先加堿把酸完全中和。②確定某糖溶液是蔗糖而不是葡萄糖的方法是:取該糖溶液適量,加入銀氨溶液并加熱,無現象說明它不是葡萄糖,再取該糖溶液適量按方案C進行操作,得到磚紅色沉淀,說明是蔗糖溶液。(2)油脂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高級脂肪酸和甘油,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生成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其共同產物是甘油,其在酸性條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更徹底。(3)蛋白質遇濃硝酸發生顯色反應而變黃,所以皮膚上沾上少許濃硝酸會變黃。階段重點突破練六(分值:60分)選擇題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1.1 mol乙酸(其中的氧元素都用18O標注),在濃硫酸存在條件下與足量的乙醇充分反應。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88可能生成20 g的水和90 g的乙酸乙酯反應后的物質中含18O的只有水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糖精屬于糖類可利用銀鏡反應證明纖維素在人體內水解的最終產物為葡萄糖米酒變酸的過程涉及氧化反應糖類都是高分子化合物3.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用銀氨溶液檢驗某病人是否患糖尿病酶不屬于蛋白質在植物油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在雞蛋白溶液中滴入濃HNO3,微熱會產生黃色物質4.松油醇是一種調味香精,已知α 松油醇的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該物質屬于不飽和烴該物質可發生酯化反應,且形成的酯中一定含18O該物質有7種處于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該物質的分子式為C10H20O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等能使蛋白質變性淀粉和纖維素均為多糖,二者不互為同分異構體將蔗糖溶于水,加入幾滴稀硫酸并加熱幾分鐘后,再加入銀氨溶液,水浴加熱,不能析出銀油脂在酸或堿催化條件下均可以水解,油脂的水解反應稱為皂化反應6.科學家借助AI技術可以快速可靠地預測大多數蛋白質的三維形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α 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結構單元由兩個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形成二肽可利用氨基酸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性質對氨基酸進行分離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NH4)2SO4濃溶液,能使蛋白質變性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植物油在酸性條件下水解得到的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和甘油豬油、奶油、花生油、大豆油都屬于油脂利用植物秸稈等生物質中的纖維素可以生產酒精,用作燃料向雞蛋清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可產生沉淀,加水后沉淀又會溶解8.下列實驗方案不合理的是 ( )鑒定蔗糖水解產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鑒別織物成分是真絲還是人造絲:用灼燒的方法鑒別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用碳酸鈉溶液除去乙烷混有的乙烯:將氣體通入盛有溴水的洗氣瓶9.甜橙醇的結構如圖。下列有關甜橙醇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分子式為C14H26O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不能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1 mol甜橙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和2 mol氫氣發生加成反應10.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的結構簡式如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分子式為C9H8O4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酯基能和乙醇發生酯化反應是一種不飽和烴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共20分)11.(11分)有關催化劑的催化機理等問題可以從“乙醇催化氧化實驗”得到一些認識,某教師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夾持裝置等已省略),其實驗操作為:先按圖安裝好裝置,關閉活塞a、b、c,在銅絲的中間部分加熱片刻,然后打開活塞a、b、c,通過控制活塞a、b和c,而有節奏(間歇性)地通入氣體。在M處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試回答以下問題:(1)(4分)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分), B的作用是 (1分);C中熱水的作用是 (1分)。 (2)(2分)M處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3分)從M管中可觀察到的現象為 , 從中可認識到該實驗過程中催化劑 (填“參加”或“不參加”)化學反應,還可以認識到催化劑起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 。(4)(2分)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如果撤掉酒精燈,反應 (填“能”或“不能”)繼續進行,其原因是 。12.(9分)糖類、油脂、蛋白質是人類生活必需的三大營養物質。(1)(4分)為探究蔗糖的某些化學性質,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三種實驗方案,下表是他們進行實驗后填寫的實驗報告中的部分內容。方案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A 向一支潔凈的試管中加入2 mL 20%的蔗糖溶液,放在水浴中加熱5 min,然后加入銀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熱 無明顯變化B 向一支潔凈的試管中加入2 mL 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后放在水浴中加熱5 min,然后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并加熱至沸騰 無磚紅色沉淀產生C 向一支潔凈的試管中加入2 mL 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后放在水浴中加熱5 min,然后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至溶液呈堿性,再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并加熱至沸騰 有磚紅色沉淀產生①A、B兩方案無明顯現象的原因分別是 。 ②確定某糖溶液是蔗糖而不是葡萄糖的方法是 。 (2)(2分)不同油脂在酸性和堿性條件下水解的共同產物是 ,油脂在 (填“酸”或“堿”)性條件下水解更徹底。 (3)(3分)在實驗中,有時手上不慎沾上少許濃硝酸,處理后沾過硝酸的部位可能出現的明顯現象是 (1分),原因是 (2分)。(共24張PPT)階段重點突破練第七章有機化合物(六)選擇題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1.1 mol乙酸(其中的氧元素都用18O標注),在濃硫酸存在條件下與足量的乙醇充分反應。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B.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88C.可能生成20 g的水和90 g的乙酸乙酯D.反應后的物質中含18O的只有水A解析 酯化反應中乙酸提供—OH,乙醇提供—H,用18O標注乙酸,則生成的產物中乙酸乙酯中有18O,水分子中也含18O,故乙酸乙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90,1 mol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由于是可逆反應,生成的乙酸乙酯的質量小于90 g,水的質量小于20 g。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糖精屬于糖類B.可利用銀鏡反應證明纖維素在人體內水解的最終產物為葡萄糖C.米酒變酸的過程涉及氧化反應D.糖類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解析 A.糖精是甜味劑,含有硫元素、氮元素,不屬于糖類,A錯誤;B.人體內沒有可以水解纖維素的酶,纖維素在人體內不能水解,B錯誤;C.米酒變酸的過程中涉及了醇羥基被氧化,最終生成羧基的過程,C正確;D.單糖和二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錯誤;綜上所述答案為C。3.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用銀氨溶液檢驗某病人是否患糖尿病B.酶不屬于蛋白質C.在植物油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D.在雞蛋白溶液中滴入濃HNO3,微熱會產生黃色物質B解析 A.葡萄糖含有醛基,為還原性糖,在堿性、加熱條件下,能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并生成磚紅色沉淀,糖尿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的含量遠遠超出正常人水平,可以利用葡萄糖的特征檢驗是否患有糖尿病,A選項正確;B.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B選項錯誤;C.雞蛋白溶液遇濃硝酸發生顏色反應顯黃色,C選項正確;D.植物油中含有碳碳雙鍵,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所以可以使溴水褪色,D選項正確;答案選B。A.該物質屬于不飽和烴B.該物質可發生酯化反應,且形成的酯中一定含18OC.該物質有7種處于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D.該物質的分子式為C10H20OB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等能使蛋白質變性B.淀粉和纖維素均為多糖,二者不互為同分異構體C.將蔗糖溶于水,加入幾滴稀硫酸并加熱幾分鐘后,再加入銀氨溶液,水浴加熱,不能析出銀D.油脂在酸或堿催化條件下均可以水解,油脂的水解反應稱為皂化反應D解析 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等能使蛋白質變性,故A正確;淀粉和纖維素的組成都可用(C6H10O5)n表示,但兩者的結構單元數目不同,分子式不同,不互為同分異構體,故B正確;檢驗蔗糖水解產物時,應該向水解液中加氫氧化鈉溶液中和硫酸至溶液呈堿性,若加入幾滴稀硫酸并加熱幾分鐘后,直接加入銀氨溶液,水浴加熱后不能在試管內壁形成光亮的銀鏡,故C正確;油脂在酸或堿催化條件下都可以水解,但只有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稱為皂化反應,常用此反應來制取肥皂,故D錯誤。6.科學家借助AI技術可以快速可靠地預測大多數蛋白質的三維形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α 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結構單元B.由兩個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形成二肽C.可利用氨基酸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性質對氨基酸進行分離D.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NH4)2SO4濃溶液,能使蛋白質變性解析 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NH4)2SO4濃溶液,蛋白質發生鹽析,D項錯誤。D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植物油在酸性條件下水解得到的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和甘油B.豬油、奶油、花生油、大豆油都屬于油脂C.利用植物秸稈等生物質中的纖維素可以生產酒精,用作燃料D.向雞蛋清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可產生沉淀,加水后沉淀又會溶解D解析 豬油、奶油、花生油、大豆油都是高級脂肪酸甘油酯,都屬于油脂,B項正確;纖維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可轉化為乙醇,所以利用植物秸稈等生物質中的纖維素可以生產酒精,用作燃料,C項正確;重金屬鹽能使蛋白質變性,蛋白質變性為不可逆過程,加水沉淀不會溶解,D項錯誤。8.下列實驗方案不合理的是 ( )A.鑒定蔗糖水解產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B.鑒別織物成分是真絲還是人造絲:用灼燒的方法C.鑒別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用碳酸鈉溶液D.除去乙烷混有的乙烯:將氣體通入盛有溴水的洗氣瓶A解析 鑒定蔗糖水解產物中有葡萄糖,應該先加入NaOH來中和催化劑硫酸,然后再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并加熱煮沸,若產生磚紅色沉淀,就證明含有葡萄糖,A方案不合理。9.甜橙醇的結構如圖。下列有關甜橙醇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分子式為C14H26O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D.1 mol甜橙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和2 mol氫氣發生加成反應C解析 該有機物含有碳碳雙鍵,能與溴發生加成反應,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正確;該有機物含有醇羥基,能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C錯誤;該有機物含有2個碳碳雙鍵,1 mol甜橙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和2 mol氫氣發生加成反應,D正確。10.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的結構簡式如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分子式為C9H8O4B.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酯基C.能和乙醇發生酯化反應D.是一種不飽和烴D解析 A.根據乙酰水楊酸的結構簡式可知,1個該分子中含有9個C原子,8個H原子,4個O原子,故其分子式為C9H8O4,故A正確;B.該分子中含有羧基—COOH,和酯基—COO—,故B正確;C.該分子中含有羧基,可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故C正確;D.烴是指只含有C、H兩種元素的有機化合物,而該分子中還含有O元素,屬于烴的衍生物,故D錯誤。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11.有關催化劑的催化機理等問題可以從“乙醇催化氧化實驗”得到一些認識,某教師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夾持裝置等已省略),其實驗操作為:先按圖安裝好裝置,關閉活塞a、b、c,在銅絲的中間部分加熱片刻,然后打開活塞a、b、c,通過控制活塞a、b和c,而有節奏(間歇性)地通入氣體。在M處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試回答以下問題:(1)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B的作用是 ; C中熱水的作用是 。 (2)M處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從M管中可觀察到的現象為 ,從中可認識到該實驗過程中催化劑_______ (填“參加”或“不參加”)化學反應,還可以認識到催化劑起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 。 干燥O2使D中乙醇變為蒸氣進入M參加反應受熱部分的銅絲由于間歇性地鼓入氧氣和乙醇蒸氣而交替出現變黑、變紅的現象參加溫度(4)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如果撤掉酒精燈,反應 (填“能”或“不能”)繼續進行,其原因是 。能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是放熱反應,反應放出的熱量能維持反應繼續進行解析 裝置中各部分作用:A為氧氣的簡易制備裝置;B的作用是干燥O2;C利用水浴加熱方式,使D中乙醇變為蒸氣進入M參加反應;在M中Cu的作用下,乙醇被O2氧化成乙醛,進入F試管中。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所以撤掉酒精燈后利用放出的熱量能維持反應繼續進行。12.糖類、油脂、蛋白質是人類生活必需的三大營養物質。(1)為探究蔗糖的某些化學性質,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三種實驗方案,下表是他們進行實驗后填寫的實驗報告中的部分內容。方案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A 向一支潔凈的試管中加入2 mL 20%的蔗糖溶液,放在水浴中加熱5 min,然后加入銀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熱 無明顯變化B 向一支潔凈的試管中加入2 mL 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后放在水浴中加熱5 min,然后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并加熱至沸騰 無磚紅色沉淀產生C 向一支潔凈的試管中加入2 mL 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后放在水浴中加熱5 min,然后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至溶液呈堿性,再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并加熱至沸騰 有磚紅色沉淀產生①A、B兩方案無明顯現象的原因分別是 。②確定某糖溶液是蔗糖而不是葡萄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油脂在酸性和堿性條件下水解的共同產物是 ,油脂在 (填“酸”或“堿”)性條件下水解更徹底。 蔗糖不具有還原性;蔗糖水解后,催化劑稀硫酸與新制氫氧化銅發生中和反應取該糖溶液適量,加入銀氨溶液并并加熱,無現象說明它不是葡萄糖,再取該糖溶液適量按方案C進行操作,得到磚紅色沉淀,說明是蔗糖溶液甘油(丙三醇)堿解析 (1)①方案A中,蔗糖沒有發生水解,其分子中不含醛基,故它不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方案B中,因水解后所得溶液中含硫酸而呈酸性,從而導致Cu(OH)2與硫酸反應,無磚紅色沉淀產生,因此在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前應先加堿把酸完全中和。②確定某糖溶液是蔗糖而不是葡萄糖的方法是:取該糖溶液適量,加入銀氨溶液并加熱,無現象說明它不是葡萄糖,再取該糖溶液適量按方案C進行操作,得到磚紅色沉淀,說明是蔗糖溶液。(2)油脂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高級脂肪酸和甘油,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生成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其共同產物是甘油,其在酸性條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更徹底。(3)在實驗中,有時手上不慎沾上少許濃硝酸,處理后沾過硝酸的部位可能出現的明顯現象是 ,原因是 。皮膚變黃蛋白質與濃硝酸發生了顯色反應解析 (3)蛋白質遇濃硝酸發生顯色反應而變黃,所以皮膚上沾上少許濃硝酸會變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階段重點突破練(五).pptx 階段重點突破練(六).pptx 階段重點突破練(五)(原卷版).docx 階段重點突破練(五)(解析版).docx 階段重點突破練(六)(原卷版).docx 階段重點突破練(六)(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