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三單元《計量時間》4.機械擺鐘雖然像日晷、燃香、水鐘、沙漏等一些簡易的時鐘,已經可以讓我們知道大概的時間,但是人們還是渴望能出現更精確的鐘表。聚焦伽利略惠更斯制造出了擺鐘探索鐘面擺繩擺錘擺擺鐘觀察:擺鐘有哪些基本結構 探索觀察:擺鐘是如何計時的?利用擺的連續擺動帶動鐘面上指針來計時。探索擺繩擺錘擺幅簡化模型探索活動一:觀察鐘擺運動的特點鐘擺每秒擺動幾次?1分鐘呢?探索怎樣算擺動一次?擺動1次:鐘擺來回往返一次(從起點回到起點)最后一次如果沒擺回來就不計入次數起點探索活動一:觀察鐘擺運動的特點起點鐘擺1分鐘擺動次數記錄表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擺動次數發現:鐘擺相同時間內擺動次數相同等時性探索活動二:自制一個擺,觀察擺運動的特點材料:鐵架臺、棉線、螺母探索活動二實驗步驟第一步:將棉線一段系上擺錘材料,另一端固定在鐵架臺上,做成一個簡單的擺。探索活動二實驗步驟第二步:拉直擺繩,松手讓擺自由擺動。探索活動二實驗步驟第三步:重復測量3次擺在1分鐘內的擺動次數,并做好記錄。溫馨提示1、擺動幅度要小(≈5°)2、擺錘自然下落,不要推動3、擺錘不要碰到鐵架臺,碰到則重新實驗。4、精準計時計數,未滿1次不計數5、分工合作、及時記錄組號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各組自制擺10秒擺動次數匯總表 第1組第2組第3組第4組第5組第6組第7組第8組第9組20 cm20 cm25 cm20 cm25 cm25 cm30 cm30 cm30 cm繩子長度短中長1、在相同時間內,同一個擺的擺動次數相同。2、不同擺在相同時間內的擺動次數不同。3、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有:擺繩長度橫縱長結論:在相同時間內,同一個擺的擺動次數相同。1、擺的等時性:2、不同擺在相同時間內的擺動次數不同。3、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有:擺繩長度可以將自制擺的次數調整成每分鐘60次嗎?科學家的故事伽利略想到可以利用單擺的等時性制造鐘表,發明出比水鐘更精確的計時工具,并且讓他的兒子設計了制造鐘表的圖紙,然而由于反動教會的種種阻撓,使他的設想未能實現。直到1656年,荷蘭科學家惠更斯經過頑強不懈的努力,終于將伽利略制造鐘表的設想變為現實,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座機械擺鐘。機械擺鐘的發明大大提高了計量時間的精確度。惠更斯是根據伽利略發現的擺的原理而造成鐘表的,因此,人們把伽利略稱為“鐘表之父”。科學家的故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