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專題9專題知識體系構建與核心素養提升知識體系構建核心素養提升內容索引知識體系構建返回核心素養提升通過本專題的學習,結合真實情境中的應用實例和通過實驗探究,知道鐵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了解它們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能從物質分類、化合價的角度歸納鐵、鐵鹽、亞鐵鹽的相互轉化關系。能依據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提出物質間的轉化思路;能從多個方面對可能的轉化路徑進行優選;能運用變量控制方法設計轉化的實驗方案,根據實驗現象進行推理。能聯系合金的組成解釋合金性質,認識合金對人類社會的貢獻,能用簡單實驗控制反應的條件,制備Fe(OH)2,能設計簡單實驗檢驗Fe2+、Fe3+。(2021·河北,1)“灌鋼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鋼鐵冶煉技術的重大貢獻,陶弘景在其《本草經集注》中提到“鋼鐵是雜煉生鍒作刀鐮者”。“灌鋼法”主要是將生鐵和熟鐵(含碳量約0.1%)混合加熱,生鐵熔化灌入熟鐵,再鍛打成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鋼是以鐵為主的含碳合金B.鋼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C.生鐵由于含碳量高,熔點比熟鐵高D.冶煉鐵的原料之一赤鐵礦的主要成分為Fe2O3例1√鋼是含碳量低的鐵合金,故A正確;鋼的硬度和脆性與含碳量有關,隨著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大,故B正確;由題意可知,生鐵熔化灌入熟鐵,再鍛打成鋼,說明生鐵的熔點低于熟鐵,故C錯誤;赤鐵礦的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于冶煉鐵,故D正確。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離子反應 實驗結論A 在氯化亞鐵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淺綠色溶液變成棕黃色溶液 2Fe2++Cl2===2Fe3++2Cl- Fe2+具有氧化性B 在氯化亞鐵溶液中加入鋅片 淺綠色溶液變成無色溶液 Fe2++Zn===Fe+Zn2+ Fe2+具有氧化性C 在氯化鐵溶液中加入鐵粉 棕黃色溶液變成淺綠色溶液 Fe3++Fe===2Fe2+ 鐵單質具有還原性D 在氯化鐵溶液中加入銅粉 棕黃色溶液變成藍色溶液 2Fe3++Cu===2Fe2++Cu2+ Fe3+具有還原性為了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方案,其中符合實驗要求且正確的是例2√Fe2+具有還原性,在氯化亞鐵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Fe2+被氯水氧化生成Fe3+,溶液由淺綠色變成棕黃色,故A錯誤;Fe2+具有氧化性,Zn具有還原性,在氯化亞鐵溶液中加入鋅片,Zn與Fe2+發生置換反應生成Fe和無色的Zn2+,溶液由淺綠色變成無色,故B正確;氯化鐵溶液與鐵粉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Fe===3Fe2+,故C錯誤;氯化鐵溶液與銅粉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氯化銅,反應前氯化鐵溶液為棕黃色,反應后氯化亞鐵溶液為淺綠色,氯化銅溶液為淡藍色,氯化亞鐵和氯化銅的混合溶液為藍綠色,說明Fe3+具有氧化性,故D錯誤。(2021·廣東,10)部分含鐵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A.a可與e反應生成bB.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還原C.可將e加入濃堿液中制得d的膠體D.可存在b→c→d→e→b的循環轉化關系例3√Fe與Fe(Ⅲ)的鹽類物質可發生反應生成Fe(Ⅱ)的鹽類物質,如Fe+2FeCl3===3FeCl2,故不選A;Fe(Ⅱ)為鐵元素的中間價態,既有還原性又有氧化性,因此既可被氧化,也可被還原,故不選B;Fe(Ⅲ)的鹽類物質與濃堿液反應生成Fe(OH)3沉淀,制備Fe(OH)3膠體的操作為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飽和FeCl3溶液,繼續煮沸至溶液呈紅褐色,停止加熱,故選C;實驗序號 試劑及操作 現象Ⅰ 現象a:先生成白色沉淀,最終轉變為紅褐色沉淀現象b:……Ⅱ 現象c:溶液略呈黃色現象d:溶液呈血紅色實驗小組研究二價鐵的氧化反應,設計如下實驗。例4(1)實驗所用的Fe(NO3)2溶液由Fe(NO3)3溶液和足量鐵粉反應制得,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2Fe3++Fe===3Fe2+Fe3+與Fe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Fe2+,離子方程式為2Fe3++Fe===3Fe2+。(2)實驗Ⅰ中白色沉淀轉變為紅褐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2+2H2O===4Fe(OH)3實驗Ⅰ中Fe(NO3)2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Fe(OH)2白色沉淀,迅速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逐步變為灰綠色,最終變為紅褐色,化學方程式為4Fe(OH)2+O2+2H2O===4Fe(OH)3。4Fe(OH)2+(3)現象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紅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棕黃色Fe(NO3)2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Fe(OH)2白色沉淀,被氧化變為紅褐色沉淀Fe(OH)3,加入H2SO4溶液后發生酸堿中和反應,紅褐色沉淀溶解,溶液變為棕黃色。(4)實驗小組對實驗Ⅱ中何種物質氧化Fe2+進行研究,提出兩種假設:ⅰ.酸性條件下,O2氧化了Fe2+;ⅱ.酸性條件下,_______________。①將假設ⅱ補充完整。②設計實驗,證實假設ⅰ不是實驗Ⅱ中氧化Fe2+的主要原因。將實驗方案和現象補充完整。步驟1:向1.0 mL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滴加1.5 mL 1.0 mol·L-1 H2SO4溶液;步驟2:向上述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③向步驟2所得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約為5,檢測到有Fe3+產生。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要證明氧化劑為氧氣,需要排除硝酸根離子的干擾,因此,可以改為向1.0 mL 0.1 mol·L-1 FeSO4溶液中滴加1.5 mL 1.0 mol·L-1 H2SO4溶液。0.1 mol·L-1 FeSO4溶液無明顯變化(5)綜合上述實驗,說明二價鐵的氧化反應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有關。根據實驗的過程和實驗現象可知,二價鐵的氧化反應與溶液的酸堿性、氧化劑種類及二價鐵的存在形式等因素有關。類及二價鐵的存在形式等溶液酸堿性、氧化劑種返回本課結束專題知識體系構建與核心素養提升通過本專題的學習,結合真實情境中的應用實例和通過實驗探究,知道鐵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了解它們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能從物質分類、化合價的角度歸納鐵、鐵鹽、亞鐵鹽的相互轉化關系。能依據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提出物質間的轉化思路;能從多個方面對可能的轉化路徑進行優選;能運用變量控制方法設計轉化的實驗方案,根據實驗現象進行推理。能聯系合金的組成解釋合金性質,認識合金對人類社會的貢獻,能用簡單實驗控制反應的條件,制備Fe(OH)2,能設計簡單實驗檢驗Fe2+、Fe3+。例1 (2021·河北,1)“灌鋼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鋼鐵冶煉技術的重大貢獻,陶弘景在其《本草經集注》中提到“鋼鐵是雜煉生鍒作刀鐮者”?!肮噤摲ā敝饕菍⑸F和熟鐵(含碳量約0.1%)混合加熱,生鐵熔化灌入熟鐵,再鍛打成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鋼是以鐵為主的含碳合金B.鋼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C.生鐵由于含碳量高,熔點比熟鐵高D.冶煉鐵的原料之一赤鐵礦的主要成分為Fe2O3例2 為了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方案,其中符合實驗要求且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離子反應 實驗結論A 在氯化亞鐵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淺綠色溶液變成棕黃色溶液 2Fe2++Cl2===2Fe3++2Cl- Fe2+具有氧化性B 在氯化亞鐵溶液中加入鋅片 淺綠色溶液變成無色溶液 Fe2++Zn===Fe+Zn2+ Fe2+具有氧化性C 在氯化鐵溶液中加入鐵粉 棕黃色溶液變成淺綠色溶液 Fe3++Fe===2Fe2+ 鐵單質具有還原性D 在氯化鐵溶液中加入銅粉 棕黃色溶液變成藍色溶液 2Fe3++Cu===2Fe2++Cu2+ Fe3+具有還原性例3 (2021·廣東,10)部分含鐵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A.a可與e反應生成bB.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還原C.可將e加入濃堿液中制得d的膠體D.可存在b→c→d→e→b的循環轉化關系例4 實驗小組研究二價鐵的氧化反應,設計如下實驗。實驗序號 試劑及操作 現象Ⅰ 現象a:先生成白色沉淀,最終轉變為紅褐色沉淀 現象b:……Ⅱ 現象c:溶液略呈黃色 現象d:溶液呈血紅色(1)實驗所用的Fe(NO3)2溶液由Fe(NO3)3溶液和足量鐵粉反應制得,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Ⅰ中白色沉淀轉變為紅褐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現象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實驗小組對實驗Ⅱ中何種物質氧化Fe2+進行研究,提出兩種假設:ⅰ.酸性條件下,O2氧化了Fe2+;ⅱ.酸性條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將假設ⅱ補充完整。②設計實驗,證實假設ⅰ不是實驗Ⅱ中氧化Fe2+的主要原因。將實驗方案和現象補充完整。步驟1:向1.0 mL________溶液中滴加1.5 mL 1.0 mol·L-1 H2SO4溶液;步驟2:向上述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向步驟2所得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約為5,檢測到有Fe3+產生。(5)綜合上述實驗,說明二價鐵的氧化反應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有關。專題知識體系構建與核心素養提升通過本專題的學習,結合真實情境中的應用實例和通過實驗探究,知道鐵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了解它們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能從物質分類、化合價的角度歸納鐵、鐵鹽、亞鐵鹽的相互轉化關系。能依據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提出物質間的轉化思路;能從多個方面對可能的轉化路徑進行優選;能運用變量控制方法設計轉化的實驗方案,根據實驗現象進行推理。能聯系合金的組成解釋合金性質,認識合金對人類社會的貢獻,能用簡單實驗控制反應的條件,制備Fe(OH)2,能設計簡單實驗檢驗Fe2+、Fe3+。例1 (2021·河北,1)“灌鋼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鋼鐵冶煉技術的重大貢獻,陶弘景在其《本草經集注》中提到“鋼鐵是雜煉生鍒作刀鐮者”?!肮噤摲ā敝饕菍⑸F和熟鐵(含碳量約0.1%)混合加熱,生鐵熔化灌入熟鐵,再鍛打成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鋼是以鐵為主的含碳合金B.鋼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C.生鐵由于含碳量高,熔點比熟鐵高D.冶煉鐵的原料之一赤鐵礦的主要成分為Fe2O3答案 C解析 鋼是含碳量低的鐵合金,故A正確;鋼的硬度和脆性與含碳量有關,隨著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大,故B正確;由題意可知,生鐵熔化灌入熟鐵,再鍛打成鋼,說明生鐵的熔點低于熟鐵,故C錯誤;赤鐵礦的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于冶煉鐵,故D正確。例2 為了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方案,其中符合實驗要求且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離子反應 實驗結論A 在氯化亞鐵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淺綠色溶液變成棕黃色溶液 2Fe2++Cl2===2Fe3++2Cl- Fe2+具有氧化性B 在氯化亞鐵溶液中加入鋅片 淺綠色溶液變成無色溶液 Fe2++Zn===Fe+Zn2+ Fe2+具有氧化性C 在氯化鐵溶液中加入鐵粉 棕黃色溶液變成淺綠色溶液 Fe3++Fe===2Fe2+ 鐵單質具有還原性D 在氯化鐵溶液中加入銅粉 棕黃色溶液變成藍色溶液 2Fe3++Cu===2Fe2++Cu2+ Fe3+具有還原性答案 B解析 Fe2+具有還原性,在氯化亞鐵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Fe2+被氯水氧化生成Fe3+,溶液由淺綠色變成棕黃色,故A錯誤;Fe2+具有氧化性,Zn具有還原性,在氯化亞鐵溶液中加入鋅片,Zn與Fe2+發生置換反應生成Fe和無色的Zn2+,溶液由淺綠色變成無色,故B正確;氯化鐵溶液與鐵粉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Fe===3Fe2+,故C錯誤;氯化鐵溶液與銅粉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氯化銅,反應前氯化鐵溶液為棕黃色,反應后氯化亞鐵溶液為淺綠色,氯化銅溶液為淡藍色,氯化亞鐵和氯化銅的混合溶液為藍綠色,說明Fe3+具有氧化性,故D錯誤。例3 (2021·廣東,10)部分含鐵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A.a可與e反應生成bB.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還原C.可將e加入濃堿液中制得d的膠體D.可存在b→c→d→e→b的循環轉化關系答案 C解析 Fe與Fe(Ⅲ)的鹽類物質可發生反應生成Fe(Ⅱ)的鹽類物質,如Fe+2FeCl3===3FeCl2,故不選A;Fe(Ⅱ)為鐵元素的中間價態,既有還原性又有氧化性,因此既可被氧化,也可被還原,故不選B;Fe(Ⅲ)的鹽類物質與濃堿液反應生成Fe(OH)3沉淀,制備Fe(OH)3膠體的操作為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飽和FeCl3溶液,繼續煮沸至溶液呈紅褐色,停止加熱,故選C;b→c→d→e→b的轉化如FeCl2Fe(OH)2Fe(OH)3FeCl3FeCl2,故不選D。例4 實驗小組研究二價鐵的氧化反應,設計如下實驗。實驗序號 試劑及操作 現象Ⅰ 現象a:先生成白色沉淀,最終轉變為紅褐色沉淀 現象b:……Ⅱ 現象c:溶液略呈黃色 現象d:溶液呈血紅色(1)實驗所用的Fe(NO3)2溶液由Fe(NO3)3溶液和足量鐵粉反應制得,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Ⅰ中白色沉淀轉變為紅褐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現象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實驗小組對實驗Ⅱ中何種物質氧化Fe2+進行研究,提出兩種假設:ⅰ.酸性條件下,O2氧化了Fe2+;ⅱ.酸性條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將假設ⅱ補充完整。②設計實驗,證實假設ⅰ不是實驗Ⅱ中氧化Fe2+的主要原因。將實驗方案和現象補充完整。步驟1:向1.0 mL________溶液中滴加1.5 mL 1.0 mol·L-1 H2SO4溶液;步驟2:向上述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向步驟2所得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約為5,檢測到有Fe3+產生。(5)綜合上述實驗,說明二價鐵的氧化反應與______因素有關。答案 (1)2Fe3++Fe===3Fe2+ (2)4Fe(OH)2+O2+2H2O===4Fe(OH)3 (3)紅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棕黃色 (4)①NO氧化了Fe2+ ②0.1 mol·L-1 FeSO4 溶液無明顯變化 (5)溶液酸堿性、氧化劑種類及二價鐵的存在形式等解析 (1)Fe3+與Fe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Fe2+,離子方程式為2Fe3++Fe===3Fe2+。(2)實驗Ⅰ中Fe(NO3)2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Fe(OH)2白色沉淀,迅速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逐步變為灰綠色,最終變為紅褐色,化學方程式為4Fe(OH)2+O2+2H2O===4Fe(OH)3。(3)Fe(NO3)2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Fe(OH)2白色沉淀,被氧化變為紅褐色沉淀Fe(OH)3,加入H2SO4溶液后發生酸堿中和反應,紅褐色沉淀溶解,溶液變為棕黃色。(4)①在酸性條件下,NO具有氧化性,可將Fe2+氧化,因此假設ⅱ為酸性條件下,NO氧化了Fe2+。②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要證明氧化劑為氧氣,需要排除硝酸根離子的干擾,因此,可以改為向1.0 mL 0.1 mol·L-1 FeSO4溶液中滴加1.5 mL 1.0 mol·L-1 H2SO4溶液。(5)根據實驗的過程和實驗現象可知,二價鐵的氧化反應與溶液的酸堿性、氧化劑種類及二價鐵的存在形式等因素有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