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限時提分13+1(八)1. 下列有關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A. LiFePO4中基態Fe2+的電子排布式:[Ar]3d5B. 甲烷和三氧化硫都是極性鍵構成的非極性分子C. 單質硫和金剛石晶體類型不同D. 簡單氣態氫化物的熱穩定性:H2O>H2S2. 尿素CO(NH2)2是一種高效化肥,也是一種化工原料。反應CO2+2NH3CO(NH2)2+H2O可用于尿素的制備。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 NH3與CO(NH2)2均為極性分子B. N2H4分子的電子式為C. NH3的鍵角大于H2O的鍵角D. 尿素分子σ鍵和π鍵的數目之比為6∶13. 下列制取、凈化Cl2、驗證其氧化性并進行尾氣吸收的裝置和原理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制取 B. 除去HClC. 驗證Cl2的氧化性 D. 吸收尾氣4. 工業上利用反應KCl(l)+Na(l)NaCl(l)+K(g)制備K。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沸點:NaB. 離子半徑:r(K+)C. 堿性:NaOHD. 第一電離能:I1(Na)5. 鐵銨礬[NH4Fe(SO4)2·12H2O]常用于制備高鐵酸鹽。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 鐵銨礬溶液與氨水混合發生反應:Fe3++3OH-===Fe(OH)3↓B. 向鐵銨礬溶液中通入H2S氣體:2Fe3++H2S===2Fe2++S↓+2H+C. 在強堿溶液中,鐵銨礬與次氯酸鈉反應生成Na2FeO4:3ClO-+2Fe3++6OH-===2FeO+3Cl-+H2O+4H+D. 向鐵銨礬溶液中加入過量Ba(OH)2溶液:Fe3++2SO+2Ba2++3OH-===Fe(OH)3↓+2BaSO4↓6. 反應4NH3+3F2===NF3+3NH4F可用于NH4F的制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NH3為非極性分子B. F2的電子式為F∶FC. NF3中的N原子為sp2雜化D. NH4F屬于離子化合物7. 在指定條件下,下列有關汽車尾氣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的物質轉化能實現的是( )A. CO(g)H2CO3(aq)B. CH2===CH2(g)C. NO(g)NaNO3(aq)D. SO2(g)CaSO4(s)8. 已知反應:2CO(g)+2NO(g)N2(g)+2CO2(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反應的平衡常數可表示為K=B. 使用催化劑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減小反應的焓變C. 增大壓強能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D. 用E總表示鍵能之和,該反應的ΔH=E總(生成物)-E總(反應物)9. 異黃酮類化合物是藥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一種異黃酮Z的部分合成路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X、Y和Z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1 mol X中含有3 mol碳氧σ鍵B. Y與足量的H2加成,所得的有機物分子中含有2個手性碳原子C. Z在水中的溶解度比Y大D. X、Y、Z遇FeCl3溶液均能發生顯色反應10. 下圖為某微生物燃料電池凈化水的原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N極為負極,發生氧化反應B. 電池工作時,N極附近溶液pH減小C. M極發生的電極反應為(C6H10O5)n-24ne-+7nH2O===6nCO2↑+24nH+D. 處理0.1 mol Cr2O時,有1.4 mol H+從交換膜左側向右側遷移11. 下列關于檢驗樣品久置空氣中是否變質的實驗方法或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或操作A 檢驗Na2SO3樣品是否變質 將樣品溶解后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觀察是否產生白色沉淀B 檢驗KI溶液是否變質 向樣品溶液中滴入2~3滴淀粉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C 檢驗FeSO4樣品是否變質 將樣品溶解后滴加幾滴H2O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D 檢驗漂白粉是否變質 將漂白粉溶于水后,滴加濃鹽酸,觀察是否產生氣泡12. 已知:H2C2O4是一種二元弱酸。室溫下,通過下列實驗探究NaHC2O4溶液的性質。實驗 實驗操作和現象1 測得10 mL 0.1 mol/L NaHC2O4溶液的pH約為5.52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過量0.1 mol/L NaHC2O4溶液,溶液紫紅色褪去3 向0.1 mol/L NaHC2O4溶液中加入等體積0.1 mol/L Ba(OH)2溶液,溶液變渾濁4 向10 mL 0.1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少量0.1 mol/L NaOH溶液,無明顯現象若忽略溶液混合時的體積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依據實驗1推測:Kw<Ka1(H2C2O4)·Ka2(H2C2O4)B. 依據實驗2推測:NaHC2O4溶液具有漂白性C. 依據實驗3推測:Ksp(BaC2O4)>2.5×10-3D. 依據實驗4推測,反應后溶液中存在:c(Na+)=c(H2C2O4)+c(HC2O)+c(C2O)13. 草酸二甲酯[(COOCH3)2]催化加氫制乙二醇的反應體系中,發生的主要反應如下:反應Ⅰ. (COOCH3)2(g)+2H2(g)CH3OH(g)+CH3OOCCH2OH(g) ΔH1<0反應Ⅱ. (COOCH3)2(g)+4H2(g)2CH3OH(g)+HOCH2CH2OH(g) ΔH2<0一定壓強下,將(COOCH3)2、H2按一定比例、流速通過裝有催化劑的反應管,測得(COOCH3)2的轉化率及CH3OOCCH2OH、HOCH2CH2OH的選擇性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曲線B表示HOCH2CH2OH的選擇性隨溫度變化B. 190~198 ℃范圍內,溫度升高,(COOCH3)2的平衡轉化率增大C. 190~198 ℃范圍內,溫度升高,逐漸減小D. 192 ℃時,其他條件一定,加快氣體的流速可以提高(COOCH3)2的轉化率14. 實驗室利用含鈷廢催化劑制備CoCl2·2H2O,并利用其制備[Co(NH3)6]Cl3。已知:Fe(OH)3完全沉淀的pH為2.7,Al(OH)3完全沉淀的pH為4.2,Co(OH)2開始沉淀的pH為6.5,CoCl2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圖1 圖2(1)制備CoCl2·2H2O。①基態Co2+的電子排布式為 。②補充完整以含鈷廢催化劑(主要成分為CoO,少量Fe2O3和Al2O3)為原料制備CoCl2·2H2O的實驗方案: ,洗滌2~3次,低溫干燥,得到產品CoCl2·2H2O(實驗中須使用的儀器和試劑:pH計、1 mol/L HCl溶液、CoCO3固體)。(2)制備[Co(NH3)6]Cl3并測定Co含量。將CoCl2·2H2O和活性炭(催化劑)加入三頸瓶中(裝置見圖2),然后再依次通過滴液漏斗緩慢滴加NH4Cl和濃氨水混合溶液、H2O2溶液,控制溫度不超過60 ℃充分反應,冷卻后過濾。①三頸瓶中生成[Co(NH3)6]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②加入NH4Cl的作用是 。③在沒有活性炭存在時,能得到一種化學式為Co(NH3)5Cl3的純凈物。測得1 mol Co(NH3)5Cl3與足量的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2 mol AgCl,該配合物內界的化學式為 。④準確稱取7.080 0 g樣品于燒杯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應,微沸加熱至無NH3放出。冷卻至室溫后,加入過量的KI固體和鹽酸,充分搖蕩。將所得溶液定容至250 mL,然后取出25.00 mL溶液放入錐形瓶中,滴加少量淀粉溶液,用0.1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Na2S2O3溶液的體積為24.00 mL。計算樣品中鈷元素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Co—59)。已知:[Co(NH3)6]3++3OH-Co(OH)3↓+6NH3↑,2Co(OH)3+2I-+6H+===2Co2++I2+6H2O,I2+2S2O===2I-+S4O。限時提分13+1(八)1. 下列有關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敘述錯誤的是(A)A. LiFePO4中基態Fe2+的電子排布式:[Ar]3d5B. 甲烷和三氧化硫都是極性鍵構成的非極性分子C. 單質硫和金剛石晶體類型不同D. 簡單氣態氫化物的熱穩定性:H2O>H2S【解析】 基態Fe2+的電子排布式:[Ar]3d6,A錯誤。2. 尿素CO(NH2)2是一種高效化肥,也是一種化工原料。反應CO2+2NH3CO(NH2)2+H2O可用于尿素的制備。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D)A. NH3與CO(NH2)2均為極性分子B. N2H4分子的電子式為C. NH3的鍵角大于H2O的鍵角D. 尿素分子σ鍵和π鍵的數目之比為6∶1【解析】 尿素分子結構為,含有6個單鍵和1個雙鍵,單鍵為σ鍵,雙鍵中含1個σ鍵,1個π鍵,故尿素分子中σ鍵和π鍵的數目之比為7∶1,D錯誤。3. 下列制取、凈化Cl2、驗證其氧化性并進行尾氣吸收的裝置和原理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C)A. 制取 B. 除去HClC. 驗證Cl2的氧化性 D. 吸收尾氣【解析】 二氧化錳與濃鹽酸需要在加熱的條件下才能反應制備Cl2,A錯誤;除去氯氣中混有HCl,應用飽和食鹽水,B錯誤;Cl2將S2-氧化成硫單質,溶液變渾濁,可驗證氯氣的氧化性,C正確;氯氣的尾氣吸收常用氫氧化鈉溶液,D錯誤。4. 工業上利用反應KCl(l)+Na(l)NaCl(l)+K(g)制備K。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A. 沸點:NaB. 離子半徑:r(K+)C. 堿性:NaOHD. 第一電離能:I1(Na)【解析】 根據化學方程式,生成的金屬鈉是液態,鉀為氣態,因此沸點:Na>K,A錯誤。5. 鐵銨礬[NH4Fe(SO4)2·12H2O]常用于制備高鐵酸鹽。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B)A. 鐵銨礬溶液與氨水混合發生反應:Fe3++3OH-===Fe(OH)3↓B. 向鐵銨礬溶液中通入H2S氣體:2Fe3++H2S===2Fe2++S↓+2H+C. 在強堿溶液中,鐵銨礬與次氯酸鈉反應生成Na2FeO4:3ClO-+2Fe3++6OH-===2FeO+3Cl-+H2O+4H+D. 向鐵銨礬溶液中加入過量Ba(OH)2溶液:Fe3++2SO+2Ba2++3OH-===Fe(OH)3↓+2BaSO4↓【解析】 一水合氨為弱堿,在離子方程式中不拆分為離子形式,A錯誤;在強堿溶液中,不能生成H+,且還應發生NH與OH-的反應,C錯誤;NH與OH-也要發生反應,D錯誤。6. 反應4NH3+3F2===NF3+3NH4F可用于NH4F的制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 NH3為非極性分子B. F2的電子式為F∶FC. NF3中的N原子為sp2雜化D. NH4F屬于離子化合物【解析】 NH3為極性分子,A錯誤;F2的電子式為,B錯誤; NF3中的N原子為sp3雜化,C錯誤。7. 在指定條件下,下列有關汽車尾氣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的物質轉化能實現的是(B)A. CO(g)H2CO3(aq)B. CH2===CH2(g)C. NO(g)NaNO3(aq)D. SO2(g)CaSO4(s)【解析】 CO與H2O不反應,A錯誤;乙烯可以發生聚合反應生成聚乙烯,B正確;NO與NaOH不反應,C錯誤;SO2與CaO反應生成的是CaSO3,D錯誤。8. 已知反應:2CO(g)+2NO(g)N2(g)+2CO2(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 反應的平衡常數可表示為K=B. 使用催化劑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減小反應的焓變C. 增大壓強能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D. 用E總表示鍵能之和,該反應的ΔH=E總(生成物)-E總(反應物)【解析】 化學平衡常數等于生成物的濃度冪之積除以反應物的濃度冪之積,即K=,A錯誤;催化劑可以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但不能改變反應的焓變,B錯誤;該反應為氣體分子數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反應速率越快,且平衡正向移動,可提高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C正確;ΔH=E總(反應物)-E總(生成物),D錯誤。9. 異黃酮類化合物是藥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一種異黃酮Z的部分合成路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X、Y和Z的說法不正確的是(B)A. 1 mol X中含有3 mol碳氧σ鍵B. Y與足量的H2加成,所得的有機物分子中含有2個手性碳原子C. Z在水中的溶解度比Y大D. X、Y、Z遇FeCl3溶液均能發生顯色反應【解析】 X分子中含有2個C—O、1個C===O,單鍵為σ鍵,雙鍵中含有1個σ鍵和1個π鍵,故1 mol X中含有3 mol碳氧σ鍵,A正確;連接4個不同原子或原子團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Y中苯環、羰基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如圖(標“*”碳原子為手性碳原子):,共有4個手性碳原子,B錯誤;Y、Z中都含有酚羥基,但Y中含有酯基,而Z中含有羧基,故Z在水中的溶解度比Y大,C正確;X、Y、Z中都含有酚羥基,三者都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 D正確。10. 下圖為某微生物燃料電池凈化水的原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 N極為負極,發生氧化反應B. 電池工作時,N極附近溶液pH減小C. M極發生的電極反應為(C6H10O5)n-24ne-+7nH2O===6nCO2↑+24nH+D. 處理0.1 mol Cr2O時,有1.4 mol H+從交換膜左側向右側遷移【解析】 由圖可知,有機物轉變為CO2,發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則M為負極,A錯誤;Cr2O在負極N極發生得電子的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Cr2O+6e-+14H+===2Cr3++7H2O,消耗H+,故N極附近溶液pH變大,B錯誤;M極發生的電極反應式為(C6H10O5)n-24ne-+7nH2O===6nCO2↑+24nH+,C正確;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知,4nCr2O~24ne-~(C6H10O5)n~24nH+,則處理0.1 mol Cr2O時,有0.6 mol H+從交換膜左側向右側遷移,D錯誤。11. 下列關于檢驗樣品久置空氣中是否變質的實驗方法或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B)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或操作A 檢驗Na2SO3樣品是否變質 將樣品溶解后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觀察是否產生白色沉淀B 檢驗KI溶液是否變質 向樣品溶液中滴入2~3滴淀粉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C 檢驗FeSO4樣品是否變質 將樣品溶解后滴加幾滴H2O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D 檢驗漂白粉是否變質 將漂白粉溶于水后,滴加濃鹽酸,觀察是否產生氣泡【解析】 稀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能將樣品Na2SO3氧化成Na2SO4,Na2SO4與Ba(NO3)2反應生成白色BaSO4沉淀,則無法證明原樣品是否變質,A錯誤;碘化鉀易被空氣中氧氣氧化生成碘單質,碘單質能使淀粉溶液變藍色,則向樣品溶液中滴入2~3滴淀粉溶液,溶液顏色發生變化,可證明KI溶液發生變質,B正確;Fe3+能使KSCN溶液變紅,加入的H2O2溶液會將Fe2+氧化為Fe3+,即無法證明原樣品是否變質,C錯誤;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lO-)能與濃鹽酸發生反應生成氯氣,即通過觀察是否產生氣泡不能確定漂白粉是否變質,D錯誤。12. 已知:H2C2O4是一種二元弱酸。室溫下,通過下列實驗探究NaHC2O4溶液的性質。實驗 實驗操作和現象1 測得10 mL 0.1 mol/L NaHC2O4溶液的pH約為5.52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過量0.1 mol/L NaHC2O4溶液,溶液紫紅色褪去3 向0.1 mol/L NaHC2O4溶液中加入等體積0.1 mol/L Ba(OH)2溶液,溶液變渾濁4 向10 mL 0.1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少量0.1 mol/L NaOH溶液,無明顯現象若忽略溶液混合時的體積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 依據實驗1推測:Kw<Ka1(H2C2O4)·Ka2(H2C2O4)B. 依據實驗2推測:NaHC2O4溶液具有漂白性C. 依據實驗3推測:Ksp(BaC2O4)>2.5×10-3D. 依據實驗4推測,反應后溶液中存在:c(Na+)=c(H2C2O4)+c(HC2O)+c(C2O)【解析】 實驗1測得10 mL 0.1 mol/L NaHC2O4溶液的pH約為5.5,說明HC2O的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即Ka2(H2C2O4)>,KwN(“C2O4”),故反應后溶液中存在:c(Na+)>c(H2C2O4)+c(HC2O)+c(C2O),D錯誤。13. 草酸二甲酯[(COOCH3)2]催化加氫制乙二醇的反應體系中,發生的主要反應如下:反應Ⅰ. (COOCH3)2(g)+2H2(g)CH3OH(g)+CH3OOCCH2OH(g) ΔH1<0反應Ⅱ. (COOCH3)2(g)+4H2(g)2CH3OH(g)+HOCH2CH2OH(g) ΔH2<0一定壓強下,將(COOCH3)2、H2按一定比例、流速通過裝有催化劑的反應管,測得(COOCH3)2的轉化率及CH3OOCCH2OH、HOCH2CH2OH的選擇性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 曲線B表示HOCH2CH2OH的選擇性隨溫度變化B. 190~198 ℃范圍內,溫度升高,(COOCH3)2的平衡轉化率增大C. 190~198 ℃范圍內,溫度升高,逐漸減小D. 192 ℃時,其他條件一定,加快氣體的流速可以提高(COOCH3)2的轉化率【解析】 由曲線A知,CH3OOCCH2OH的選擇性為50%時,曲線C表示HOCH2CH2OH的選擇性恰好也為50%,故曲線C表示HOCH2CH2OH的選擇性隨溫度變化,A錯誤;兩個反應均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故190~198 ℃范圍內,溫度升高,(COOCH3)2的平衡轉化率減小,B錯誤;190~198 ℃范圍內,反應還未達到平衡狀態,先以反應Ⅰ為主,后以反應Ⅱ為主,CH3OH增加的幅度大于HOCH2CH2OH,故逐漸減小,C正確;192 ℃時,其他條件一定,加快氣體的流速,氣體在反應管中的時間縮短,反應物(COOCH3)2的轉化率降低,D錯誤。14. 實驗室利用含鈷廢催化劑制備CoCl2·2H2O,并利用其制備[Co(NH3)6]Cl3。已知:Fe(OH)3完全沉淀的pH為2.7,Al(OH)3完全沉淀的pH為4.2,Co(OH)2開始沉淀的pH為6.5,CoCl2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圖1 圖2(1)制備CoCl2·2H2O。①基態Co2+的電子排布式為 1s22s22p63s23p63d7或[Ar]3d7 。②補充完整以含鈷廢催化劑(主要成分為CoO,少量Fe2O3和Al2O3)為原料制備CoCl2·2H2O的實驗方案: 用1 mol/L HCl溶液溶解含鈷廢催化劑,加CoCO3固體調節pH,用pH計控制4.2≤pH<6.5,過濾,濾液加熱濃縮、冷卻到50~90 ℃,結晶析出CoCl2·2H2O,過濾 ,洗滌2~3次,低溫干燥,得到產品CoCl2·2H2O(實驗中須使用的儀器和試劑:pH計、1 mol/L HCl溶液、CoCO3固體)。(2)制備[Co(NH3)6]Cl3并測定Co含量。將CoCl2·2H2O和活性炭(催化劑)加入三頸瓶中(裝置見圖2),然后再依次通過滴液漏斗緩慢滴加NH4Cl和濃氨水混合溶液、H2O2溶液,控制溫度不超過60 ℃充分反應,冷卻后過濾。①三頸瓶中生成[Co(NH3)6]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Co2++H2O2+10NH3·H2O+2NH===2[Co(NH3)6]3++12H2O 。②加入NH4Cl的作用是 NH4Cl抑制氨水電離,防止生成Co(OH)2沉淀 。③在沒有活性炭存在時,能得到一種化學式為Co(NH3)5Cl3的純凈物。測得1 mol Co(NH3)5Cl3與足量的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2 mol AgCl,該配合物內界的化學式為 [Co(NH3)5Cl]2+ 。④準確稱取7.080 0 g樣品于燒杯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應,微沸加熱至無NH3放出。冷卻至室溫后,加入過量的KI固體和鹽酸,充分搖蕩。將所得溶液定容至250 mL,然后取出25.00 mL溶液放入錐形瓶中,滴加少量淀粉溶液,用0.1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Na2S2O3溶液的體積為24.00 mL。計算樣品中鈷元素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Co—59)。已知:[Co(NH3)6]3++3OH-Co(OH)3↓+6NH3↑,2Co(OH)3+2I-+6H+===2Co2++I2+6H2O,I2+2S2O===2I-+S4O。答案:20%(計算過程見解析)【解析】 (1)②用鹽酸溶解含鈷廢催化劑得到含有Co2+、Al3+、Fe3+的溶液,根據Co(OH)2開始沉淀的pH為6.5,加碳酸鈷調節pH為4.2~6.5,將Al3+、Fe3+轉變為氫氧化鐵、氫氧化鋁沉淀,從而除去Fe3+、Al3+,過濾,根據CoCl2的溶解度曲線,濾液加熱濃縮、冷卻到50~90 ℃,結晶析出CoCl2·2H2O。(2)②NH4Cl溶液顯酸性,可抑制氨水電離,防止生成Co(OH)2沉淀。③1 mol Co(NH3)5Cl3與足量的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2 mol AgCl,說明外界只有2個氯離子,該配合物內界的化學式為[Co(NH3)5Cl]2+ 。④根據已知信息可得關系式:2[Co(NH3)6]3+~2Co(OH)3~I2~2Na2S2O3,則樣品中n(Co)=0.1 mol/L×0.024 L×=0.024 mol,樣品中鈷元素的質量分數=×100%=20%。(共26張PPT)第二篇限時微模擬(30 min)限時提分13+1(八)1. 下列有關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A. LiFePO4中基態Fe2+的電子排布式:[Ar]3d5B. 甲烷和三氧化硫都是極性鍵構成的非極性分子C. 單質硫和金剛石晶體類型不同D. 簡單氣態氫化物的熱穩定性:H2O>H2S【解析】 基態Fe2+的電子排布式:[Ar]3d6,A錯誤。AA. NH3與CO(NH2)2均為極性分子C. NH3的鍵角大于H2O的鍵角D. 尿素分子σ鍵和π鍵的數目之比為6∶1D3. 下列制取、凈化Cl2、驗證其氧化性并進行尾氣吸收的裝置和原理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制取B. 除去HClC. 驗證Cl2的氧化性D. 吸收尾氣C【解析】 二氧化錳與濃鹽酸需要在加熱的條件下才能反應制備Cl2,A錯誤;除去氯氣中混有HCl,應用飽和食鹽水,B錯誤;Cl2將S2-氧化成硫單質,溶液變渾濁,可驗證氯氣的氧化性,C正確;氯氣的尾氣吸收常用氫氧化鈉溶液,D錯誤。A. 沸點:NaB. 離子半徑:r(K+)C. 堿性:NaOHD. 第一電離能:I1(Na)【解析】 根據化學方程式,生成的金屬鈉是液態,鉀為氣態,因此沸點:Na>K,A錯誤。A5. 鐵銨礬[NH4Fe(SO4)2·12H2O]常用于制備高鐵酸鹽。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 鐵銨礬溶液與氨水混合發生反應:Fe3++3OH-===Fe(OH)3↓B. 向鐵銨礬溶液中通入H2S氣體:2Fe3++H2S===2Fe2++S↓+2H+B6. 反應4NH3+3F2===NF3+3NH4F可用于NH4F的制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NH3為非極性分子B. F2的電子式為F∶FC. NF3中的N原子為sp2雜化D. NH4F屬于離子化合物D7. 在指定條件下,下列有關汽車尾氣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的物質轉化能實現的是( )【解析】 CO與H2O不反應,A錯誤;乙烯可以發生聚合反應生成聚乙烯,B正確;NO與NaOH不反應,C錯誤;SO2與CaO反應生成的是CaSO3,D錯誤。BB. 使用催化劑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減小反應的焓變C. 增大壓強能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D. 用E總表示鍵能之和,該反應的ΔH=E總(生成物)-E總(反應物)C9. 異黃酮類化合物是藥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一種異黃酮Z的部分合成路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X、Y和Z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1 mol X中含有3 mol碳氧σ鍵B. Y與足量的H2加成,所得的有機物分子中含有2個手性碳原子C. Z在水中的溶解度比Y大D. X、Y、Z遇FeCl3溶液均能發生顯色反應B10. 下圖為某微生物燃料電池凈化水的原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N極為負極,發生氧化反應B. 電池工作時,N極附近溶液pH減小C. M極發生的電極反應為(C6H10O5)n-24ne-+7nH2O===6nCO2↑+24nH+C11. 下列關于檢驗樣品久置空氣中是否變質的實驗方法或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或操作A 檢驗Na2SO3樣品是否變質 將樣品溶解后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觀察是否產生白色沉淀B 檢驗KI溶液是否變質 向樣品溶液中滴入2~3滴淀粉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C 檢驗FeSO4樣品是否變質 將樣品溶解后滴加幾滴H2O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D 檢驗漂白粉是否變質 將漂白粉溶于水后,滴加濃鹽酸,觀察是否產生氣泡B【解析】 稀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能將樣品Na2SO3氧化成Na2SO4,Na2SO4與Ba(NO3)2反應生成白色BaSO4沉淀,則無法證明原樣品是否變質,A錯誤;碘化鉀易被空氣中氧氣氧化生成碘單質,碘單質能使淀粉溶液變藍色,則向樣品溶液中滴入2~3滴淀粉溶液,溶液顏色發生變化,可證明KI溶液發生變質,B正確;Fe3+能使KSCN溶液變紅,加入的H2O2溶液會將Fe2+氧化為Fe3+,即無法證明原樣品是否變質,C錯誤;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lO-)能與濃鹽酸發生反應生成氯氣,即通過觀察是否產生氣泡不能確定漂白粉是否變質,D錯誤。12. 已知:H2C2O4是一種二元弱酸。室溫下,通過下列實驗探究NaHC2O4溶液的性質。實驗 實驗操作和現象1 測得10 mL 0.1 mol/L NaHC2O4溶液的pH約為5.52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過量0.1 mol/L NaHC2O4溶液,溶液紫紅色褪去3 向0.1 mol/L NaHC2O4溶液中加入等體積0.1 mol/L Ba(OH)2溶液,溶液變渾濁4 向10 mL 0.1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少量0.1 mol/L NaOH溶液,無明顯現象若忽略溶液混合時的體積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依據實驗1推測:Kw<Ka1(H2C2O4)·Ka2(H2C2O4)B. 依據實驗2推測:NaHC2O4溶液具有漂白性C. 依據實驗3推測:Ksp(BaC2O4)>2.5×10-3A13. 草酸二甲酯[(COOCH3)2]催化加氫制乙二醇的反應體系中,發生的主要反應如下:A. 曲線B表示HOCH2CH2OH的選擇性隨溫度變化B. 190~198 ℃范圍內,溫度升高,(COOCH3)2的平衡轉化率增大D. 192 ℃時,其他條件一定,加快氣體的流速可以提高(COOCH3)2的轉化率C14. 實驗室利用含鈷廢催化劑制備CoCl2·2H2O,并利用其制備[Co(NH3)6]Cl3。已知:Fe(OH)3完全沉淀的pH為2.7,Al(OH)3完全沉淀的pH為4.2,Co(OH)2開始沉淀的pH為6.5,CoCl2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圖1圖2(1)制備CoCl2·2H2O。①基態Co2+的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補充完整以含鈷廢催化劑(主要成分為CoO,少量Fe2O3和Al2O3)為原料制備CoCl2·2H2O的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滌2~3次,低溫干燥,得到產品CoCl2·2H2O(實驗中須使用的儀器和試劑:pH計、1 mol/L HCl溶液、CoCO3固體)。1s22s22p63s23p63d7或[Ar]3d7用1 mol/L HCl溶液溶解含鈷廢催化劑,加CoCO3固體調節pH,用pH計控制4.2≤pH<6.5,過濾,濾液加熱濃縮、冷卻到50~90 ℃,結晶析出CoCl2·2H2O,過濾(2)制備[Co(NH3)6]Cl3并測定Co含量。將CoCl2·2H2O和活性炭(催化劑)加入三頸瓶中(裝置見圖2),然后再依次通過滴液漏斗緩慢滴加NH4Cl和濃氨水混合溶液、H2O2溶液,控制溫度不超過60 ℃充分反應,冷卻后過濾。①三頸瓶中生成[Co(NH3)6]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加入NH4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沒有活性炭存在時,能得到一種化學式為Co(NH3)5Cl3的純凈物。測得 1 mol Co(NH3)5Cl3與足量的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2 mol AgCl,該配合物內界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2Co2++H2O2+10NH3·H2ONH4Cl抑制氨水電離,防止生成Co(OH)2沉淀[Co(NH3)5Cl]2+④準確稱取7.080 0 g樣品于燒杯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應,微沸加熱至無NH3放出。冷卻至室溫后,加入過量的KI固體和鹽酸,充分搖蕩。將所得溶液定容至250 mL,然后取出25.00 mL溶液放入錐形瓶中,滴加少量淀粉溶液,用 0.1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Na2S2O3溶液的體積為24.00 mL。計算樣品中鈷元素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Co—59)。2Co(OH)3+2I-+6H+===2Co2++I2+6H2O,答案:20%(計算過程見解析)【解析】 (1)②用鹽酸溶解含鈷廢催化劑得到含有Co2+、Al3+、Fe3+的溶液,根據Co(OH)2開始沉淀的pH為6.5,加碳酸鈷調節pH為4.2~6.5,將Al3+、Fe3+轉變為氫氧化鐵、氫氧化鋁沉淀,從而除去Fe3+、Al3+,過濾,根據CoCl2的溶解度曲線,濾液加熱濃縮、冷卻到50~90 ℃,結晶析出CoCl2·2H2O。(2)②NH4Cl溶液顯酸性,可抑制氨水電離,防止生成Co(OH)2沉淀。③1 mol Co(NH3)5Cl3與足量的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2 mol AgCl,說明外界只有2個氯離子,該配合物內界的化學式為[Co(NH3)5Cl]2+ 。④根據已知信息可得關系式:2[Co(NH3)6]3+~2Co(OH)3~I2~2Na2S2O3,謝謝觀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限時提分13+1(八).pptx 限時提分13+1(八)(學生版).doc 限時提分13+1(八)(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