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限時提分13+1(十)1. 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 N2的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于金屬焊接保護氣B. H2O2具有還原性,可用于處理含氰廢水C. FeCl3溶液顯酸性,可用于刻蝕覆銅板D. NaHCO3受熱易分解,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2. 實驗室常用加熱Ca(OH)2和NH4Cl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備NH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Ca(OH)2是弱電解質B. NH的空間結構為正四面體形C. NH3的電子式為D. 可用無水CaCl2干燥制得的NH33. 前四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位于p區,且基態X原子中成對電子數是未成對電子數的2倍,金屬元素Y的第一電離能比同周期相鄰元素的大,Z元素單質常溫下為黃綠色氣體,W與Y同主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簡單離子半徑:W>Z>YB. 化合物WX2中陰、陽離子個數之比為2∶1C. 工業上常用鋼瓶儲運Z單質D.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Y>W4. 實驗室制備水合肼(N2H4·H2O)溶液的反應原理為NaClO+2NH3===N2H4·H2O+NaCl,N2H4·H2O能與NaClO劇烈反應。下列裝置和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用裝置甲制取Cl2B. 用裝置乙制備NaClO溶液C. 用裝置丙制備水合肼溶液D. 用裝置丁分離水合肼和NaCl混合溶液5. MnO2-CeO2催化劑能催化NH3脫除煙氣中的NO,反應為4NH3(g)+4NO(g)+O2(g)===4N2(g)+6H2O(g),其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反應ΔS<0B. 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C. 步驟Ⅰ可描述為NH3吸附到MnO2表面與表面吸附氧反應生成—NH2和H2O,同時MnO2被還原為Mn2O3;煙氣中的NO和—NH2反應生成N2和H2OD. 該反應中每消耗1 mol O2,轉移電子的數目約為4×6.02×10236. 已知,N2H4(肼)的燃燒熱為624 kJ/mol。下列化學反應表示正確的是( )A. 肼的燃燒:N2H4(l)+3O2(g)===2NO2(g)+2H2O(l) ΔH=-624 kJ/molB. 次磷酸(H3PO2)與足量NaOH反應:H3PO2+NaOH===NaH2PO2+H2OC. Bi5+氧化AsO的離子方程式:Bi5++AsO+OH-===BiAsO4↓+H2OD. 鉛酸蓄電池放電時的負極反應:Pb-2e-===Pb2+7. 我國科學家研制的高效固體催化劑LDH,實現了在常溫常壓、可見光條件下“人工固氮”,其原理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 使用LDH,可降低反應的焓變B. 反應過程中存在共價鍵的斷裂與形成C. 反應過程中存在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D. 反應生成1.7 g NH3時,轉移0.3 mol電子8. 在指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均能實現的是( )A. NaCl(aq)Cl2(g)漂白粉(s)B. CuO(s)Cu(OH)2(s)Cu2O(s)C. Fe2O3(s)Fe(s)FeCl2(s)D. Cu(s)NO2(g)Ca(NO3)2(aq)9. 一種將CO2催化轉化為C2H4的電化學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裝置工作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B. 鉑電極發生的反應為2CO2+12H+-12e-===C2H4+4H2OC. 工作過程中玻碳電極區溶液的pH增大D. 每產生標準狀況下11.2 L O2時,理論上有2 mol H+通過質子交換膜10. 有機物Y具有增強免疫等功效,可由X制得。下列有關X、Y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一定條件下,X可發生加成反應和消去反應B. 1 mol Y最多能與4 mol NaOH反應C. 生成Y的同時有CH3CH2OH生成D. X、Y分子中均不存在手性碳原子11. 室溫下,探究0.1 mol/L FeCl3溶液的性質,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 )選項 探究目的 實驗方案A 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向2 mL 0.1 mol/L FeCl3溶液滴加幾滴KSCN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B Fe3+是否具有氧化性 向2 mL 0.1 mol/L FeCl3溶液滴加適量Na2S溶液,觀察生成沉淀的顏色C Fe3+能否催化H2O2分解 向2 mL 5% H2O2溶液中滴加幾滴0.1 mol/L FeCl3溶液,觀察滴加FeCl3溶液前后氣泡產生情況D Fe3+與I-的反應是否存在限度 取2 mL 0.1 mol/L FeCl3溶液和1 mL0.1 mol/LKI溶液混合,充分反應后,再加2 mL CCl4,振蕩、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少量KSCN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12. 室溫下,通過下列實驗探究(NH4)2CO3溶液的性質。實驗 實驗操作和現象1 用pH試紙測定0.1 mol/L (NH4)2CO3溶液的pH。測得pH約為82 向 0.1 mol/L (NH4)2CO3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測得此時pH約為73 向 0.1 mol/L (NH4)2CO3溶液中滴加Ca(OH)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4 向 0.1 mol/L (NH4)2CO3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實驗1說明:Kb(NH3·H2O)<Ka2(H2CO3)B. 實驗2中存在:c(NH)=2c(CO)+c(HCO)C. 實驗3得到的白色沉淀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CaCl2溶液中的溶解度D. 實驗4所得溶液中存在:c(NH3·H2O)+c(NH)=2[c(CO)+c(HCO)+c(H2CO3)]13. 一碘甲烷(CH3I)熱裂解可制取乙烯等低碳烯烴化工原料。一碘甲烷(CH3I)熱裂解時主要反應有:反應Ⅰ. 2CH3I(g)C2H4(g)+2HI(g)ΔH1>0反應Ⅱ. 3C2H4(g)2C3H6(g)ΔH2<0反應Ⅲ. 2C2H4(g)C4H8(g)ΔH3<0向容積為1 L的密閉容器中起始投入1 mol CH3I(g),反應溫度對平衡體系中乙烯、丙烯和丁烯占所有氣體物質的量分數的影響如圖所示。已知:715 K時,CH3I的轉化率為8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曲線b表示反應溫度對平衡體系中乙烯物質的量分數的影響B. 由圖像可知,溫度越高,催化劑的活性越強C. 715 K時,C4H8(g)的平衡物質的量濃度為0.1 mol/LD. 400 K時使用活性更強的催化劑,可以提高曲線a、b對應物質的物質的量分數14. 工業上利用生產化肥的副產品高磷鎳鐵制備Ni2O3。 Ⅰ. 制備含Ni2+溶液部分實驗流程如下:高磷鎳鐵鎳鐵合金含Ni2+溶液已知:i. 高磷鎳鐵和鎳鐵合金中元素的百分含量(%)如下表:元素 Ni Fe P Co Cu高磷鎳鐵 4.58 70.40 16.12 0.22 0.34鎳鐵合金 52.49 38.30 5.58 1.73 1.52ii. 金屬活動性:Fe>Co>Ni>H>Cu(1)基態Ni2+核外電子排布式為 。(2)“轉爐吹煉”的主要目的是 。(3)“電解造液”時,用鎳鐵合金作陽極,H2SO4溶液作電解質溶液。電解一段時間后,需補充H2SO4溶液目的是 。(4)“電解造液”后所得“含Ni2+溶液”中鎳、銅元素質量之比遠大于“鎳鐵合金”中鎳、銅元素質量之比的原因是 。Ⅱ. 制備Ni2O3部分實驗流程如圖所示:(5)加Na2CO3之前,NaClO和Fe2+反應離子方程式是 。(6)已知:在空氣中煅燒NiCO3,其熱重曲線如圖所示。補充完整以“濾液3”(NiSO4溶液)制取Ni2O3的實驗方案: (可以選擇使用的試劑:1 mol/L Na2CO3溶液、1 mol/L HCl溶液、 1 mol/L BaCl2溶液,Ni—59)。限時提分13+1(十)1. 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A)A. N2的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于金屬焊接保護氣B. H2O2具有還原性,可用于處理含氰廢水C. FeCl3溶液顯酸性,可用于刻蝕覆銅板D. NaHCO3受熱易分解,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解析】 H2O2處理含氰廢水時,體現的是氧化性,B錯誤;FeCl3溶液刻蝕覆銅板,體現的是氧化性,C錯誤;NaHCO3能與HCl反應,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與熱穩定性無關,D錯誤。2. 實驗室常用加熱Ca(OH)2和NH4Cl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備NH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A. Ca(OH)2是弱電解質B. NH的空間結構為正四面體形C. NH3的電子式為D. 可用無水CaCl2干燥制得的NH3【解析】 Ca(OH)2屬于強電解質,A錯誤;NH3是N與H形成的共價化合物,其電子式為,C錯誤;無水CaCl2與氨氣相互反應生成CaCl2·8NH3,不能用無水CaCl2干燥制得的NH3,D錯誤。3. 前四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位于p區,且基態X原子中成對電子數是未成對電子數的2倍,金屬元素Y的第一電離能比同周期相鄰元素的大,Z元素單質常溫下為黃綠色氣體,W與Y同主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 簡單離子半徑:W>Z>YB. 化合物WX2中陰、陽離子個數之比為2∶1C. 工業上常用鋼瓶儲運Z單質D.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Y>W【解析】 由題給信息推知,四種元素依次為C元素、Mg元素、Cl元素、Ca元素。離子半徑:Cl->Ca2+>Mg2+,A錯誤;CaC2由Ca2+和C構成,陰、陽離子個數之比為1∶1,B錯誤;金屬性:Ca>Mg,故堿性:Ca(OH)2>Mg(OH)2,D錯誤。4. 實驗室制備水合肼(N2H4·H2O)溶液的反應原理為NaClO+2NH3===N2H4·H2O+NaCl,N2H4·H2O能與NaClO劇烈反應。下列裝置和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B)A. 用裝置甲制取Cl2B. 用裝置乙制備NaClO溶液C. 用裝置丙制備水合肼溶液D. 用裝置丁分離水合肼和NaCl混合溶液【解析】 二氧化錳與濃鹽酸需要在加熱的條件下才能反應制備Cl2,A錯誤;氯氣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可得到次氯酸鈉,B正確;因N2H4·H2O能與NaClO劇烈反應,故將NH3通入NaClO溶液得不到N2H4·H2O,應將NaClO溶液緩慢注入氨水中,C錯誤;水合肼和NaCl溶液混合不會出現分層,無法用分液方法分離,因N2H4·H2O沸點較低,可采取蒸餾的方法提純,D錯誤。5. MnO2-CeO2催化劑能催化NH3脫除煙氣中的NO,反應為4NH3(g)+4NO(g)+O2(g)===4N2(g)+6H2O(g),其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 該反應ΔS<0B. 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C. 步驟Ⅰ可描述為NH3吸附到MnO2表面與表面吸附氧反應生成—NH2和H2O,同時MnO2被還原為Mn2O3;煙氣中的NO和—NH2反應生成N2和H2OD. 該反應中每消耗1 mol O2,轉移電子的數目約為4×6.02×1023【解析】 該反應是氣體分子數增加的反應,故該反應ΔS>0,A錯誤;化學平衡常數的表達式為各生成物濃度的化學計量數次冪的乘積與各反應物濃度的化學計量數次冪的乘積之比,即該平衡常數K=,B錯誤;如圖所示,步驟 Ⅰ 可描述為NH3吸附到MnO2表面與表面吸附氧反應生成—NH2和H2O,同時MnO2被還原為Mn2O3,煙氣中的NO和—NH2反應生成N2和H2O,C正確;該反應中,NO、O2作氧化劑,NH3作還原劑,每消耗1 mol O2,就有4 mol NH3反應,轉移電子的數目約為12×6.02×1023,D錯誤。6. 已知,N2H4(肼)的燃燒熱為624 kJ/mol。下列化學反應表示正確的是(B)A. 肼的燃燒:N2H4(l)+3O2(g)===2NO2(g)+2H2O(l) ΔH=-624 kJ/molB. 次磷酸(H3PO2)與足量NaOH反應:H3PO2+NaOH===NaH2PO2+H2OC. Bi5+氧化AsO的離子方程式:Bi5++AsO+OH-===BiAsO4↓+H2OD. 鉛酸蓄電池放電時的負極反應:Pb-2e-===Pb2+【解析】 表示肼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中的產物應為N2(g)和H2O(l),A錯誤;該反應中電荷、原子均不守恒,C錯誤;鉛酸蓄電池放電時的負極反應式為Pb-2e-+SO===PbSO4,D錯誤。7. 我國科學家研制的高效固體催化劑LDH,實現了在常溫常壓、可見光條件下“人工固氮”,其原理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A. 使用LDH,可降低反應的焓變B. 反應過程中存在共價鍵的斷裂與形成C. 反應過程中存在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D. 反應生成1.7 g NH3時,轉移0.3 mol電子【解析】 LDH為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但不改變焓變,A錯誤;反應過程中斷裂了N≡N和O—H,形成了N—H和O===O,故反應過程中存在共價鍵的斷裂與形成,B正確;該過程吸收太陽能,故存在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C正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2+6H2O4NH3+3O2,生成4 mol 氨氣時,轉移12 mol電子,則反應生成1.7 g (即0.1 mol)NH3時,轉移0.3 mol電子,D正確。8. 在指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均能實現的是(D)A. NaCl(aq)Cl2(g)漂白粉(s)B. CuO(s)Cu(OH)2(s)Cu2O(s)C. Fe2O3(s)Fe(s)FeCl2(s)D. Cu(s)NO2(g)Ca(NO3)2(aq)【解析】 Cl2應與石灰乳反應制取漂白粉,A錯誤;CuO與水不反應,B錯誤;Fe在Cl2中燃燒得到的是FeCl3,C錯誤。9. 一種將CO2催化轉化為C2H4的電化學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 該裝置工作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B. 鉑電極發生的反應為2CO2+12H+-12e-===C2H4+4H2OC. 工作過程中玻碳電極區溶液的pH增大D. 每產生標準狀況下11.2 L O2時,理論上有2 mol H+通過質子交換膜【解析】 由圖可知,CO2催化轉化為C2H4的同時水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氣,則反應中電能轉化為化學能,A錯誤;鉑電極上,二氧化碳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乙烯,發生的反應為2CO2+12H++12e-===C2H4+4H2O,B錯誤;工作過程中玻碳電極反應為2H2O-4e-===4H++O2↑,反應生成氫離子,玻碳電極區溶液的pH減小,C錯誤;每產生標準狀況下11.2 L(即0.5 mol)O2時,玻碳電極區生成2 mol 氫離子,故理論上有2 mol H+通過質子交換膜,D正確。10. 有機物Y具有增強免疫等功效,可由X制得。下列有關X、Y的說法正確的是(D)A. 一定條件下,X可發生加成反應和消去反應B. 1 mol Y最多能與4 mol NaOH反應C. 生成Y的同時有CH3CH2OH生成D. X、Y分子中均不存在手性碳原子【解析】 X中的羥基均為酚羥基,不能發生消去反應,A錯誤;Y分子中含有3個酚羥基和1個酚酯基,故1 mol Y最多能與5 mol NaOH反應,B錯誤;X→Y發生取代反應,還有CH3OH生成,C錯誤:X、Y分子中均不存在手性碳原子,D正確。11. 室溫下,探究0.1 mol/L FeCl3溶液的性質,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D)選項 探究目的 實驗方案A 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向2 mL 0.1 mol/L FeCl3溶液滴加幾滴KSCN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B Fe3+是否具有氧化性 向2 mL 0.1 mol/L FeCl3溶液滴加適量Na2S溶液,觀察生成沉淀的顏色C Fe3+能否催化H2O2分解 向2 mL 5% H2O2溶液中滴加幾滴0.1 mol/L FeCl3溶液,觀察滴加FeCl3溶液前后氣泡產生情況D Fe3+與I-的反應是否存在限度 取2 mL 0.1 mol/L FeCl3溶液和1 mL0.1 mol/LKI溶液混合,充分反應后,再加2 mL CCl4,振蕩、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少量KSCN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解析】 Fe3+能使KSCN溶液變紅,A正確;根據反應:2Fe3++S2-===2Fe2++S↓,有黃色沉淀產生,可說明Fe3+具有氧化性,B正確;H2O2溶液在未加入FeCl3溶液之前,產生氣泡緩慢,加入FeCl3溶液之后,產生氣泡速率明顯加快,則可說明Fe3+對H2O2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C正確;根據反應:2Fe3++2I-===I2+2Fe2+,2 mL 0.1 mol/L FeCl3溶液和1 mL 0.1 mol/L KI若完全反應后,FeCl3溶液是過量的,則滴加KSCN溶液,溶液顯紅色,不能證明Fe3+和I-反應存在限度,該實驗中KI溶液應該過量,D錯誤。12. 室溫下,通過下列實驗探究(NH4)2CO3溶液的性質。實驗 實驗操作和現象1 用pH試紙測定0.1 mol/L (NH4)2CO3溶液的pH。測得pH約為82 向 0.1 mol/L (NH4)2CO3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測得此時pH約為73 向 0.1 mol/L (NH4)2CO3溶液中滴加Ca(OH)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4 向 0.1 mol/L (NH4)2CO3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 實驗1說明:Kb(NH3·H2O)<Ka2(H2CO3)B. 實驗2中存在:c(NH)=2c(CO)+c(HCO)C. 實驗3得到的白色沉淀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CaCl2溶液中的溶解度D. 實驗4所得溶液中存在:c(NH3·H2O)+c(NH)=2[c(CO)+c(HCO)+c(H2CO3)]【解析】 0.1 mol/L的(NH4)2CO3溶液呈堿性,說明碳酸根離子的水解程度大于銨根離子的水解程度,則>,因此Kb(NH3·H2O)>Ka2(H2CO3),A錯誤;實驗2溶液的pH=7,呈中性,則c(H+)=c(OH-),由電荷守恒知,c(H+)+c(NH)= c(OH-)+2c(CO)+c(HCO)+c(Cl-),則存在:c(NH)=2c(CO)+c(HCO)+c(Cl-),B錯誤;(NH4)2CO3與CaCl2溶液反應生成CaCO3沉淀和NH4Cl,由同離子效應知,CaCO3在CaCl2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小,C正確;未通入CO2之前,(NH4)2CO3溶液中存在元素質量守恒:c(NH3·H2O)+c(NH)=2[c(CO)+c(HCO)+c(H2CO3)],D錯誤。13. 一碘甲烷(CH3I)熱裂解可制取乙烯等低碳烯烴化工原料。一碘甲烷(CH3I)熱裂解時主要反應有:反應Ⅰ. 2CH3I(g)C2H4(g)+2HI(g)ΔH1>0反應Ⅱ. 3C2H4(g)2C3H6(g)ΔH2<0反應Ⅲ. 2C2H4(g)C4H8(g)ΔH3<0向容積為1 L的密閉容器中起始投入1 mol CH3I(g),反應溫度對平衡體系中乙烯、丙烯和丁烯占所有氣體物質的量分數的影響如圖所示。已知:715 K時,CH3I的轉化率為8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 曲線b表示反應溫度對平衡體系中乙烯物質的量分數的影響B. 由圖像可知,溫度越高,催化劑的活性越強C. 715 K時,C4H8(g)的平衡物質的量濃度為0.1 mol/LD. 400 K時使用活性更強的催化劑,可以提高曲線a、b對應物質的物質的量分數【解析】 反應Ⅰ為吸熱反應,反應Ⅱ、Ⅲ均為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反應Ⅰ正向移動,反應Ⅱ、Ⅲ逆向移動,都會導致乙烯含量增加,故曲線a表示反應溫度對平衡體系中乙烯物質的量分數的影響,A錯誤;催化劑需要一定的活性溫度,不是溫度越高越好,B錯誤;715 K時,CH3I的轉化率為80%,此時丁烯、丙烯的物質的量分數均為8%,乙烯的物質的量分數為4%,設此時C4H8的物質的量為a,則C3H6的物質的量為a,C2H4的物質的量為,由C原子守恒知,4a+3a+a=80%×1 mol,a=0.1 mol,則c(C4H8)==0.1 mol/L,C正確;400 K時使用活性更強的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速率,但不能使平衡移動,因此不能提高曲線a、b對應物質的物質的量分數,D錯誤。14. 工業上利用生產化肥的副產品高磷鎳鐵制備Ni2O3。 Ⅰ. 制備含Ni2+溶液部分實驗流程如下:高磷鎳鐵鎳鐵合金含Ni2+溶液已知:i. 高磷鎳鐵和鎳鐵合金中元素的百分含量(%)如下表:元素 Ni Fe P Co Cu高磷鎳鐵 4.58 70.40 16.12 0.22 0.34鎳鐵合金 52.49 38.30 5.58 1.73 1.52ii. 金屬活動性:Fe>Co>Ni>H>Cu(1)基態Ni2+核外電子排布式為 [Ar]3d8或1s22s22p63s23p63d8 。(2)“轉爐吹煉”的主要目的是 富集鎳元素,除去部分鐵元素和磷元素 。(3)“電解造液”時,用鎳鐵合金作陽極,H2SO4溶液作電解質溶液。電解一段時間后,需補充H2SO4溶液目的是 補充H+,防止Ni2+在陰極上得電子 。(4)“電解造液”后所得“含Ni2+溶液”中鎳、銅元素質量之比遠大于“鎳鐵合金”中鎳、銅元素質量之比的原因是 金屬活動性:Fe>Ni>Cu,電解時,Fe、Ni先于Cu失去電子轉化為離子 。Ⅱ. 制備Ni2O3部分實驗流程如圖所示:(5)加Na2CO3之前,NaClO和Fe2+反應離子方程式是 ClO-+2Fe2++2H+===Cl-+2Fe3++H2O 。(6)已知:在空氣中煅燒NiCO3,其熱重曲線如圖所示。補充完整以“濾液3”(NiSO4溶液)制取Ni2O3的實驗方案: 向濾液3中加入過量1 mol/L Na2CO3,過濾,干燥,將所得濾渣在空氣中煅燒(控制溫度在380~400 ℃),得到Ni2O3 (可以選擇使用的試劑:1 mol/L Na2CO3溶液、1 mol/L HCl溶液、 1 mol/L BaCl2溶液,Ni—59)。【解析】 Ⅰ. (2)原料為高磷鎳鐵,得到鎳鐵合金,由表中高磷鎳鐵和鎳鐵合金中元素的百分含量分析可知,該步驟的目的是富集鎳元素,除去部分Fe和P元素。(3)根據電解原理,鎳鐵合金作陽極,金屬性強的金屬先放電,H2SO4溶液作電解質溶液,陰極上H+得電子,生成氫氣,若溶液中c(H+)過低時,繼續電解時,有可能Ni2+放電,轉化成Ni,因此需要不斷補充硫酸。(4)金屬活動性:Fe>Co>Ni>Cu,電解時,Fe、Ni先失去電子轉化為離子進入溶液,而Cu需要等Fe、Ni先失去電子,才能放電,導致所得溶液中Cu2+是少量,而Ni是全部轉化為Ni2+,因此所得“含Ni2+溶液”中鎳、銅元素質量之比遠大于“鎳鐵合金”中鎳、銅元素質量之比。 Ⅱ. 含鎳離子的溶液,加入次氯酸鈉將亞鐵離子被氧化為鐵離子,碳酸鈉調節pH,除去鐵元素,濾液1含有鎳離子、銅離子和鈷離子,加入硫化氫沉淀除銅,加入NiOOH沉淀鈷離子,過濾獲得硫酸鎳溶液。(6)碳酸鎳轉化成Ni2O3的關系式:2NiCO3~Ni2O3,該NiCO3的質量為100克,則煅燒生成Ni2O3 的質量為=69.7 g,根據熱重圖可知,控制溫度在380~400 ℃,可得到Ni2O3。(共28張PPT)第二篇限時微模擬(30 min)限時提分13+1(十)1. 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 N2的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于金屬焊接保護氣B. H2O2具有還原性,可用于處理含氰廢水C. FeCl3溶液顯酸性,可用于刻蝕覆銅板D. NaHCO3受熱易分解,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解析】 H2O2處理含氰廢水時,體現的是氧化性,B錯誤;FeCl3溶液刻蝕覆銅板,體現的是氧化性,C錯誤;NaHCO3能與HCl反應,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與熱穩定性無關,D錯誤。A2. 實驗室常用加熱Ca(OH)2和NH4Cl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備NH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Ca(OH)2是弱電解質B3. 前四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位于p區,且基態X原子中成對電子數是未成對電子數的2倍,金屬元素Y的第一電離能比同周期相鄰元素的大,Z元素單質常溫下為黃綠色氣體,W與Y同主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簡單離子半徑:W>Z>YB. 化合物WX2中陰、陽離子個數之比為2∶1C. 工業上常用鋼瓶儲運Z單質D.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Y>WC4. 實驗室制備水合肼(N2H4·H2O)溶液的反應原理為NaClO+2NH3===N2H4·H2O+NaCl,N2H4·H2O能與NaClO劇烈反應。下列裝置和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用裝置甲制取Cl2B. 用裝置乙制備NaClO溶液C. 用裝置丙制備水合肼溶液D. 用裝置丁分離水合肼和NaCl混合溶液B【解析】 二氧化錳與濃鹽酸需要在加熱的條件下才能反應制備Cl2,A錯誤;氯氣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可得到次氯酸鈉,B正確;因N2H4·H2O能與NaClO劇烈反應,故將NH3通入NaClO溶液得不到N2H4·H2O,應將NaClO溶液緩慢注入氨水中,C錯誤;水合肼和NaCl溶液混合不會出現分層,無法用分液方法分離,因N2H4·H2O沸點較低,可采取蒸餾的方法提純,D錯誤。5. MnO2-CeO2催化劑能催化NH3脫除煙氣中的NO,反應為4NH3(g)+4NO(g)+O2(g)===4N2(g)+6H2O(g),其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6. 已知,N2H4(肼)的燃燒熱為624 kJ/mol。下列化學反應表示正確的是( )A. 肼的燃燒:N2H4(l)+3O2(g)===2NO2(g)+2H2O(l) ΔH=-624 kJ/molB. 次磷酸(H3PO2)與足量NaOH反應:H3PO2+NaOH===NaH2PO2+H2OB7. 我國科學家研制的高效固體催化劑LDH,實現了在常溫常壓、可見光條件下“人工固氮”,其原理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 使用LDH,可降低反應的焓變B. 反應過程中存在共價鍵的斷裂與形成C. 反應過程中存在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D. 反應生成1.7 g NH3時,轉移0.3 mol電子A8. 在指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均能實現的是( )【解析】 Cl2應與石灰乳反應制取漂白粉,A錯誤;CuO與水不反應,B錯誤;Fe在Cl2中燃燒得到的是FeCl3,C錯誤。D9. 一種將CO2催化轉化為C2H4的電化學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裝置工作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B. 鉑電極發生的反應為2CO2+12H+-12e-===C2H4+4H2OC. 工作過程中玻碳電極區溶液的pH增大D. 每產生標準狀況下11.2 L O2時,理論上有2 mol H+通過質子交換膜D【解析】 由圖可知,CO2催化轉化為C2H4的同時水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氣,則反應中電能轉化為化學能,A錯誤;鉑電極上,二氧化碳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乙烯,發生的反應為2CO2+12H++12e-===C2H4+4H2O,B錯誤;工作過程中玻碳電極反應為2H2O-4e-===4H++O2↑,反應生成氫離子,玻碳電極區溶液的pH減小,C錯誤;每產生標準狀況下11.2 L(即0.5 mol)O2時,玻碳電極區生成 2 mol 氫離子,故理論上有2 mol H+通過質子交換膜,D正確。10. 有機物Y具有增強免疫等功效,可由X制得。下列有關X、Y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一定條件下,X可發生加成反應和消去反應B. 1 mol Y最多能與4 mol NaOH反應C. 生成Y的同時有CH3CH2OH生成D. X、Y分子中均不存在手性碳原子D【解析】 X中的羥基均為酚羥基,不能發生消去反應,A錯誤;Y分子中含有3個酚羥基和1個酚酯基,故1 mol Y最多能與5 mol NaOH反應,B錯誤;X→Y發生取代反應,還有CH3OH生成,C錯誤:X、Y分子中均不存在手性碳原子,D正確。11. 室溫下,探究0.1 mol/L FeCl3溶液的性質,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 )選項 探究目的 實驗方案A 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向2 mL 0.1 mol/L FeCl3溶液滴加幾滴KSCN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B Fe3+是否具有氧化性 向2 mL 0.1 mol/L FeCl3溶液滴加適量Na2S溶液,觀察生成沉淀的顏色C Fe3+能否催化H2O2分解 向2 mL 5% H2O2溶液中滴加幾滴0.1 mol/L FeCl3溶液,觀察滴加FeCl3溶液前后氣泡產生情況D Fe3+與I-的反應是否存在限度 取2 mL 0.1 mol/L FeCl3溶液和1 mL0.1 mol/LKI溶液混合,充分反應后,再加2 mL CCl4,振蕩、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少量KSCN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D【解析】 Fe3+能使KSCN溶液變紅,A正確;根據反應:2Fe3++S2-===2Fe2++S↓,有黃色沉淀產生,可說明Fe3+具有氧化性,B正確;H2O2溶液在未加入FeCl3溶液之前,產生氣泡緩慢,加入FeCl3溶液之后,產生氣泡速率明顯加快,則可說明Fe3+對H2O2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C正確;根據反應:2Fe3++2I-===I2+2Fe2+,2 mL 0.1 mol/L FeCl3溶液和1 mL 0.1 mol/L KI若完全反應后,FeCl3溶液是過量的,則滴加KSCN溶液,溶液顯紅色,不能證明Fe3+和I-反應存在限度,該實驗中KI溶液應該過量,D錯誤。12. 室溫下,通過下列實驗探究(NH4)2CO3溶液的性質。實驗 實驗操作和現象1 用pH試紙測定0.1 mol/L (NH4)2CO3溶液的pH。測得pH約為82 向 0.1 mol/L (NH4)2CO3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測得此時pH約為73 向 0.1 mol/L (NH4)2CO3溶液中滴加Ca(OH)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4 向 0.1 mol/L (NH4)2CO3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O2C13. 一碘甲烷(CH3I)熱裂解可制取乙烯等低碳烯烴化工原料。一碘甲烷(CH3I)熱裂解時主要反應有:A. 曲線b表示反應溫度對平衡體系中乙烯物質的量分數的影響B. 由圖像可知,溫度越高,催化劑的活性越強C. 715 K時,C4H8(g)的平衡物質的量濃度為0.1 mol/LD. 400 K時使用活性更強的催化劑,可以提高曲線a、b對應物質的物質的量分數C14. 工業上利用生產化肥的副產品高磷鎳鐵制備Ni2O3。 Ⅰ. 制備含Ni2+溶液部分實驗流程如下:已知:i. 高磷鎳鐵和鎳鐵合金中元素的百分含量(%)如下表:元素 Ni Fe P Co Cu高磷鎳鐵 4.58 70.40 16.12 0.22 0.34鎳鐵合金 52.49 38.30 5.58 1.73 1.52ii. 金屬活動性:Fe>Co>Ni>H>Cu(1)基態Ni2+核外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轉爐吹煉”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電解造液”時,用鎳鐵合金作陽極,H2SO4溶液作電解質溶液。電解一段時間后,需補充H2SO4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電解造液”后所得“含Ni2+溶液”中鎳、銅元素質量之比遠大于“鎳鐵合金”中鎳、銅元素質量之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r]3d8或1s22s22p63s23p63d8富集鎳元素,除去部分鐵元素和磷元素補充H+,防止Ni2+在陰極上得電子金屬活動性:Fe>Ni>Cu,電解時,Fe、Ni先于Cu失去電子轉化為離子Ⅱ. 制備Ni2O3部分實驗流程如圖所示:(5)加Na2CO3之前,NaClO和Fe2+反應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lO-+2Fe2++2H+===Cl-+2Fe3++H2O(6)已知:在空氣中煅燒NiCO3,其熱重曲線如圖所示。補充完整以“濾液3”(NiSO4溶液)制取Ni2O3的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選擇使用的試劑:1 mol/L Na2CO3溶液、1 mol/L HCl溶液、 1 mol/L BaCl2溶液,Ni—59)。向濾液3中加入過量1 mol/L Na2CO3,過濾,干燥,將所得濾渣在空氣中煅燒(控制溫度在380~400 ℃),得到Ni2O3謝謝觀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限時提分13+1(十).pptx 限時提分13+1(十)(學生版).doc 限時提分13+1(十)(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