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課時 專題七 文體常識和文學 文化常識【課型】復習課 【課時】1課時【復習目標】知識目標: 了解常見的文學作品、作者相關知識。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能力目標: 判斷語文常識正誤的能力。分析語文常識的能力。有關語文常識的選擇與填空的能力。體驗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德育目標: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增強語文素養。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復習重點】了解作品的作者、國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重要的故事情節、主題思想。重點掌握的是:記敘的要素、人稱、順序、詳略;說明對象、特征、方法;議論的論點、論據、論證。文學常識重點掌握的是: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樣式的基本知識;課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化常識重點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日常生活經常應用的文化常識。【復習難點】 識記和分析【復習準備】復習課件 學生預習本課時內容【復習學法】知識點梳理法 例題解讀法 練習法【考情分析】1.分值與題型 文學常識已作為一種必考題型出現在中考語文試卷中,所占分值一般約在2分分。文學常識以客觀選擇題、判斷題為主,也有多種形式的主觀題、開放性試題。2.考點與考向 (1)與表達方式有關的文體常識;(2)把握作品的作者,作者的年代、國籍及作品的主題、特色等。文學常識仍然是中考的必考內容。對文學常識的考查,單調呆板的填空題越來越少,融綜合性、系統性于一體的綜合題逐年增多。3.誤區與警示(1)文學常識內容識記不扎實,模模糊糊,張冠李戴。(2)不能對材料進行冷靜細致的分析。【考點解讀】1.文體知識 文章體裁和文學體裁(樣式)可統稱為“文體”。文章體裁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文學體裁主要指四大文學形式:詩歌、小說、戲劇、散文。(1)小說:是一種通過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具體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藝術形象 情節:(序幕)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尾聲) 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2)散文 根據散文的表現內容和表達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為三類:記敘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當然也有將記敘、抒情和議論融為一體的。散文特征:(1)取材廣泛(2)形散神聚 (3)形式自由(4)富有文采 (5)情真意切(3)戲劇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它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戲劇的種類很多。根據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話劇、歌劇、舞劇、戲曲等。話劇以對話為主,如《雷電領》;歌劇以歌唱為主,如《白毛女》;舞劇以舞蹈為主,如《絲路花雨》;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包括昆曲、京劇和各種地方戲,以歌唱、舞蹈為主要表演手段。根據劇情的繁簡和結構的不同,戲劇又可分為多幕劇和獨幕劇。根據題材所反映的時代的不同,戲劇可分為歷史劇和現代劇。另外,根據矛盾沖突性質和表現手法的不同,戲劇還可以分為喜劇、悲劇和正劇。正劇兼有悲劇和喜劇的因素,在古今中外的戲劇作品中占的比重最大。(4)詩歌詩歌,是一切文學作品的開路先鋒。是具有強烈的感彩,最凝練、形象地反映生活,富于想象,構思精巧,有一定的節奏、韻律,常根據節奏和音頓分行排列的一種文學體裁。(1)樂府 樂府原指朝廷所設置的音樂機構。最早的樂府詩是配樂歌唱的,后來文人仿照這種體裁創作的樂府詩,不管配不配樂,都一律稱之為“樂府”。(2)歌行 歌行是古體詩的一種。(3)古體詩 古體詩有兩種含義。一指詩體名,也稱為古詩、古風。其表現形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雜言多種。二是對于古體詩歌的泛稱。又,南北朝時稱漢魏無名氏的詩為古詩。(4)近體詩 近體詩也稱“今體詩”、“律詩”。是唐代以后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 現代則多稱為格律詩。(5)四言詩 四言詩指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為主的詩體。(6)律詩 律詩是一種每首八句、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的格律非常嚴謹的詩。(7)絕句 絕句是律詩的一種。每首四句,等于律詩的一半,所以也稱“截句”、“斷句”。基本格式僅為四句,絕句有五言、六言、七言等幾種。(8)五言詩 五言詩是由五字句構成詩篇的一種詩體。(9)七言詩 七言詩是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為主的一種詩體。(10)雜言詩 雜言詩也是古風的一種,具有古風的一切特點,跟“五古”、“七古”惟一不同之處就是一個“雜”字。(11)詞 詞,詩歌的一種。是伴隨新興音樂而產生的一種新詩體,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兩宋。(12)小令 小令又稱“葉兒”,是散曲中產生最早的一種體式。2.文學常識的學習(復習)方法主要有:(具體內容見各冊教材梳理中的文學常識) (一)分類法。即把眾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現代、外國三方面進行歸納整理。 ?。ǘ┚W絡法。即對一個作家來說,將其名字——篇名——名句,形成一個知識網,對作品多的作家(課文中出現的)可將其作品羅列,涉及到文學常識方面的知識點加以歸納。 ?。ㄈ┍砀穹?。即對一大類作家、作品列表對照。如中國古代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簡記其姓名(字號)、朝代、集名、篇名、佳句……這三各種方法要相互配合使用。3.文化常識 文化常識是指古代稱謂習慣、歷法、節氣、職官定位、地理、禮儀、古代音律、科舉制度、宗法等文化內容的統稱。如歷法中細分為紀年法、紀月法、紀日法、紀時法。【例題精講】例題1 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br/>A.“征蓬出漢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飄飛的蓬草”,古詩中常用“征蓬”比喻遠行之人。B.《周亞夫軍細柳》選自《史記 絳侯周勃世家》,作者是東漢司馬遷。C.《回憶我的母親》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的作者是開國元勛朱德。D.“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魔”白居易、“詩佛”王維、“詩鬼”李賀等都是唐代著名詩人。【答案】B 解析:司馬遷所屬朝代是西漢而非東漢。例題2 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回憶我的母親》作者是史鐵生,此文敘述了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現了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B.《呂氏春秋》又稱《呂覽》,由戰國末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共同編寫而成,我們所學的《穿井得一人》《杞人憂天》都是選自這本著作。C.《大雁歸來》是一篇富有文學色彩的科學觀察筆記,字里行間充盈著對大雁的喜愛之情。此文選自《沙鄉年鑒》,作者利奧波德,美國生態學家。D.安徒生是美國十九世紀的童話大師,他的代表作品除了我們學過的《皇帝的新裝》,還有《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丑小鴨》等。【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解答此類問題時,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時的課本學習中做好積累,準確記憶相關知識點,另一方面答題時要注意仔細審題,認真辨析。【解析】A.《回憶我的母親》的作者是朱德,文章通過回憶母親的事跡,表達了朱德對母親的深切懷念,不是史鐵生。B.《穿井得一人》選自《呂氏春秋》,《杞人憂天》選自《列子 天瑞》,不是都選自《呂氏春秋》。D.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童話大師,不是美國。例題3 下面關于文化常識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br/>A.《三峽》節選自《水經注校正》。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了南北方一千多條河流以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B.“陰”“陽”二字在和山水名稱相連時,多指和山水相關的方位,我國很多城鎮名稱就是這樣得來的。洛陽在洛河的北面,衡陽在衡山的南面,華陰在華山的北面。C.《周亞夫君細柳》選自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D.律詩是近體詩的一種,通常每首八句,每兩句成一聯,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讹嬀啤贰洞和贰堆汩T太守行》《赤壁》都是律詩。【答案】D【解析】 《飲酒》《雁門太守行》是古體詩,《赤壁》是絕句。【考點微練】1.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br/>A.散文詩,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詩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現力。B.《世說新語》是劉義慶組織編寫的志怪小說集,從言談、逸事方面反映社會生活。C.“不惑”代稱三十歲,“而立”代稱四十歲,“知天命”代稱五十歲。D.童話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多用諷刺手法,給人以啟示。2. 下列說法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兩表酬三顧,一對定千秋”,說的是諸葛亮和周瑜的事。 B.襲人是《紅樓夢》中的人物,嚴監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C.《復活》是莎士比亞的著名劇作,西施是春秋時吳國的美女。 D.科舉考試中,在縣里或府里參加鄉試,考取的人叫“舉人”。3. 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br/>A.《藤野先生》作者是魯迅,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課文選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B.《回憶我的母親》選自《朱德選集》,作者朱德,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C.《列夫 托爾斯泰》節選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D.《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他是散文家、詩人、學者。答案:1.A 【解析】B.《世說新語》是劉義慶組織編寫的志人小說集。C. “不惑”代稱四十歲,“而立”代稱三十歲。D. “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多用諷刺手法,給人以啟示”的是寓言。2.B 解析:A項中“兩表”指諸葛亮的前后《出師表》,“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拜見孔明之事, “一對”指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策或指《隆中對》一文。 與周瑜有關。C項中《復活》是俄國列夫。托爾斯泰的著名長篇小說,西施則是春秋時越國的美女;D項中考“舉人”的鄉試應在省里舉行,在縣或府里舉行的是院試,考取的人叫“秀才”。3.C 解析:茨威格是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不是英國的。【作業布置】中考模擬(參見《語文中考復習》本課時對應的內容)【復習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