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上9《古詩三首》-《雪梅》課堂實錄教學目標:1. 學習“吟誦”的誦讀方式,通過吟誦感悟古詩韻味,想象畫面,理解《雪梅》詩中之意、詩中之事;2. 運用“聯想”策略,拓展《雪梅》其二,理解兩首詩詩中之理,聯系自我生活進行創意表達;教學重難點:1.學習“吟誦”的誦讀方式,通過吟誦感悟古詩韻味,想象畫面,理解《雪梅》詩中之意、詩中之事;2.運用“聯想”策略,拓展《雪梅》其二,理解兩首詩詩中之理,聯系自我生活進行創意表達;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師:清晨,春雪隨風飛舞,一樹梅花在雪中悄然綻放。雪潔白無暇,梅暗香浮動。白雪包裹梅花,梅花映襯白雪。如此有雪、有梅的情境,你想起了哪首詩?生:《雪梅》過渡語:對,今天讓我們走近《雪梅》,進入別樣的詩詞世界。【設計意圖】:創設詩意情境,引導學生進入雪梅的境界中去。二、讀進去,詩之韻1. 了解平仄規律。請同學們先讀一讀。學生朗讀。師:古人是怎樣讀詩的呢?請同學們聽老師讀一遍,師讀。師:聽了老師的朗讀,你發現了什么?生發言師評師:這些符號叫平仄。橫線表示平聲,一般是聲調中的一聲和二聲,豎線表示仄聲,一般是三聲四聲。還有一種入聲字,不遵循我們的聲調規則,現在不多。古詩誦讀的規則就是平長仄短。請同學們根據這個平仄規律來試著讀一讀。(生讀)生讀預設評價語一:你注意到了平仄規律,抓得很準。(也可以做相應指導:某某字可以讀得再長一些,仄聲字不用特意加重語氣。)預設評價語二:你注意到了誦讀“白”字要短促有力,有韻味。師:讓我們一起來誦讀一遍。生齊誦。評價:同學們的誦讀注意到仿佛讓我看到飄飄揚揚的大雪。2.嘗試學習吟誦。師:有學者研究古人讀書除了這樣注重平仄規律誦讀,還有一種是吟誦,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師:你聽到了什么樣的聲音?生:有曲調,就像唱歌一樣。師:聲音婉轉悠揚,曲調優美。師:老師特別喜歡這種曲調,也學習了這首詩的吟誦,我來試一試。師:同學們發現了嗎?老師的吟誦也注意到了平仄的規律,讓我們一起學一學吧。師:請同學們齊聲吟誦。預設評價語一:同學們的吟誦清亮悅耳,韻律優美。PPT出示:吟誦具有極大的作用,當你拖長了聲音來吟誦的時候,就會讓你更富有聯想能力。”請同學們再來吟誦一遍。【設計意圖】:吟誦,是古人的讀書方法,學習吟誦,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韻律之美。三、講出來:詩之意1、抓住“梅雪爭春”發揮想象過渡語:同學們吟完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雪,怎樣的梅?生發言。生寫板書。師:同學們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了雪和梅爭相展現自己最美的姿態,她們仿佛在爭論誰才是報春的使者。師:他們怎么爭春的呢?這位雪同學,你會對梅說什么?生表達:雪對梅說:___________師:這位梅同學,你會對雪說什么?梅對雪說: ___________同學發言。2、抓住“閣筆”發揮想象師:這兩位梅花和兩位雪花爭相展現自己,爭論誰才是報春的使者,同學們有定論嗎?誰更勝一籌呢?生:不能,各有各的好吧。師:那詩人能輕易地評判嗎?生:不能。師:你是如何知道的?生:詩中寫“騷人閣筆費評章”師:“費評章”指的是什么意思?生:我知道“費評章”指的是不容易評價。生:你是怎么知道的?師:你很會讀書,利用注釋理解關鍵詞的意思。師:是啊,確實不容易,不容易到詩人“閣筆”,“閣筆”是——生:停下筆。師:詩人為什么停下筆,可能是因為——生:他聞到了梅花香。生:他看到了雪花飄落。師:所以他停下筆來去干什么?生:他可能走到窗邊走看風景。生:他可能轉頭看向雪中的梅花。3、整體想象,講述詩人賞花的經歷。師:現在請你當一當詩人,把這段賞梅的經歷講給大家聽聽吧。清晨,我坐在窗邊讀書寫詩,這時,_________,我停下筆,__________。只見________,此情此景,我不禁吟出“梅_________,雪__________”。請同學們小組交流,講給同學們聽一聽。生:表達師評價:美妙的情境,美妙的畫面,令人神往。4、聯系古詩,以詩解詩師過渡語:詩人吟出“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以此作為定論,遜、輸是什么意思?生:比不上師:誰來說說對這兩句詩的理解。生:梅花比雪少一點白,但雪卻比梅花少一點香氣。師:三分白、一段香具體是多少呢?師出示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師:你發現這些數量詞表達的都是——生:一點點、很少(生也可能會說多,這里要引導。)過渡語:原來都是一點點的意思。四、想開去:詩之生發1、聯系生活,思辨解詩師:詩人最后認為“雪只比梅多一點點,梅比雪多一點點”, 你覺得他更喜歡誰?或者兩者都喜歡?生:我覺得他兩者都喜歡,因為梅和雪都各自有各自的優點。生:我覺得他喜歡梅花,因為詩人說梅只是比不上雪的白,而說梅是贏了雪的。師:你見解獨特,非常棒。師:梅有梅的優點,雪有雪的好處。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沒有辦法說你就一定比別人優秀,也不能說你就一定比別人差。師:原來,詩人是在借梅和雪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生齊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應該正確看待自身的優缺點。師:但是如果你覺得詩人僅僅只是借雪梅表達這樣的道理,那就太小瞧他了。他還有另外一首《雪梅》,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2.拓展《雪梅》其二,理解詩中理師:出示《雪梅》其二,讓我們也用平仄規律來讀一讀。生齊讀師:你還讀出了什么?生1:沒有雪,梅就不精神了。師:為什么梅在雪中反而顯得更有精神?生:因為雪本來就寒冷,在寒冷之中還能開放,更顯得梅花堅強不屈的品格。生:沒有雪,梅就不可愛了。生:沒有梅,雪太單調了。師:原來,梅與雪是缺一不可的,只有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這十分的春色。(板書:十分春)此時,你又明白了怎樣的道理?生:講述其中的道理。3.拓展生活中的情境。師:是呀,梅和雪各有自己的特色,梅有梅香,雪有雪白。梅花之香氣因雪而愈發悠長,才能展現梅之品格,雪因梅的點綴才顯活潑。二者合一才能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引發詩人的詩情畫意,詠詩展現美好景色。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在生活中,我們只有團結協作,相互協調,共同努力,才能共同創造一個完美的世界。你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過詩中的情境?示例1:班上某某同學會彈鋼琴,但唱歌不好聽;某某同學擅長唱歌,于是六一兒童節上,他們倆一彈一唱,表演了一場好節目。這真是“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示例2:爸爸和媽媽共同養育我,但是爸爸雖不注重細節,卻重在對我的毅力的培養,媽媽重在對我生活的照顧,正是“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生發言五:寫下來:詩之運用師:詩人的創作來源于生活,我們也和詩人有共同的經歷,那就讓我們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寫一寫吧,照例子這樣寫,展現自己生活中的啟發與收獲。生寫,展示與發言。評價:令人印象深刻。思想深邃。很有哲理。文筆優美。情真意切。六:拓展提升,豐富“梅”文化師:同學們知道嗎?梅和雪都作為詩人最喜歡的事物留存于古詩之中,尤其是梅花,在嚴寒中,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它已不僅是一種花卉,已成為了一種文化意象,以它高潔、堅強的品格,代表了一種傳統文化精神。師:在不同人眼中,梅花的形象是不同的:盧鉞借梅雪爭春展現自然之美、理趣之美;生齊讀古詩《雪梅》王安石借梅花香氣表達品格之美、志向之美;生齊讀古詩《梅》毛澤東借梅花的行動表達情感之美、奉獻之美。生齊讀詞《詠梅》請同學們在課下古詩詞學習中,積累梅花身上豐富的文化內涵,在積累中獲得美的感悟、美的收獲。板書設計雪梅雪白梅香 互有短長雪梅映襯 互相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