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滬科·八年級下冊第十二章 小粒子與大宇宙第四節 跨學科:弘揚科學家精神課堂教學展示本節要點了解我國“兩彈一星”的成就,知道我國科學家的杰出貢獻和愛國情懷,能為他們的勇于奉獻的精神所感動,具有探索大自然的執著追求,具有科技強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堂教學展示新課導入今天,我國科技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向世界彰顯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科學家的精神氣質。那么,我國科學家身上蘊藏了哪些優秀的科學精神呢 【點擊播放視頻】課堂教學展示進行新課知識點1 科學家有祖國新中國成立初期,科技事業百廢待興,一批科學家義無反顧地投入祖國建設中,他們用行動體現了“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的家國情懷。錢學森鄧稼先趙忠堯錢學森(1911-2009)即便受到重重阻撓,仍不改初心,堅持回國效力。他憑借力學、系統科學、航天技術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鄧稼先(1924-1986)為新中國核事業隱姓埋名 28年,帶領團隊成功研制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被譽為中國的“兩彈元勛”。“做好了這件事,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點擊圖片觀看“一生經歷許多坎坷,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國繁榮昌盛,科學發達。”趙忠堯(1902-1998) 不僅在核物理研究領域取得突出成就,還十分關注核物理教育工作,為我國核物理科學事業的發展、為培養核物理科學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點擊圖片觀看知識點2 執著追求,勇于奉獻近年來,我國科技事業迅猛發展,這離不開科學家們執著追求、勇于奉獻的精神品質。南仁東黃旭華北斗衛星團隊南仁東(1945-2017)以總工程師的身份帶領團隊自主研發,創造設計,精進工藝,建成現今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如果天眼有一點瑕疵,我們對不起國家。”科學書屋“中國天眼”不容有瑕疵【點擊圖片播放視頻】為讓中國擁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我國科學家攻克160余項技術難關,耗時26年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覆蓋度、精準度、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有一天,我們也會老,但是中國的北斗事業永遠年輕,我們把青春獻給北斗,這一生都做北斗人!”黃旭華(1926- )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代核潛艇,是我國核潛艇事業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當祖國需要我沖鋒陷陣的時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當祖國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的時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知識點3 探索自然,始于志趣自古以來,科學家們的志趣常常是他們追求真理、潛心研究的動力之源。張衡郭守敬孫家棟東漢科學家張衡(78-139)幼時曾癡迷觀星而徹夜不睡,后來提出了“渾天說”,改良了渾天儀,為我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元天文學家郭守敬(1231-1316)少年時曾動手制作渾天儀來觀測天文,為官期間主持了眾多天文觀測項目,參與了《授時歷》的編制,為我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國當代航天技術領域的科學家孫家棟(1929- )從小立志投身科技事業來報效祖國,長大后在飛機、導彈、衛星等多個領域作出貢獻,踐行科學報國的志向。長江后浪推前浪,在這些科學家的基礎上,新時代的年輕人也會有探索自然的執著追求,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全人類的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1.他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被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他潛心技術攻關,為國家利益隱姓埋名三十年,為核潛艇研制和跨越式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獲 2019 年度“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是著名的科學家( )A.趙忠堯 B.錢學森 C.鄧稼先 D.黃旭華D課堂教學展示隨堂練習2.了解鄧稼先、南仁東、孫家棟等科學家的杰出貢獻,他們身上分別體現了哪些科學精神?完成一篇相關的論文。3.以論文、詩歌、散文、獨幕話劇或舞蹈等方式,創作歌頌我國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及科學精神的作品。4.查閱資料,了解我國還有哪些杰出科學家為國家發展、民族強盛作出了卓越貢獻。完成一篇相關論文,弘揚我國科學家的科學精神。課堂教學展示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國古代科學家及其成就.mp4 中國天眼.mp4 中國高度.mp4 他們才是最該追的星: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mp4 南仁東:“中國天眼”之父.mp4 第四節 跨學科:弘揚科學家精神.pptx 趙忠堯.mp4 鄧稼先.mp4 錢學森.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