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上25《王戎不取道旁李》課堂實錄一、教學目標1.認識“戎、諸”等4個生字,會寫“戎、競”等5個字。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4.能解釋“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學習王戎善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品質。二、教學重難點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背誦課文。2.用自己的話講述《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并理解“樹在路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三、教學活動設計:創設情境:1.師:在這一單元,我們將識歷史人物,講人物故事,做文化傳承人???!學校名人故事會正招募“歷史故事傳承人”。老師這兒有三條錦囊妙計,你只要把它們收入囊中,就可以獲得“歷史故事傳承人”的勛章。大家加油吧!師:看看這兩幅圖,他們是什么故事?故事名稱有什么相同之處?生: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師:對,題目是由人物、事件組成的。該怎么讀呢?師:被你發現了,要在人物后面停頓。師:那現在你會讀今天的課題嗎? 師:你很聰明,在人物后面停頓是讀文言文的好方法。我們再來讀一讀。活動一:我是朗讀者,讀王戎(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師:誰用這個方法讀讀這幾句話?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師:大家真會學以致用。在人物后面停頓能幫我們讀好文言文。師:這個長句子,你能讀準確嗎? (出示: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后面的男生請你讀。師:讀得準確。 “多子折枝”是什么意思。預設:李樹上結了很多李子,枝條都被壓彎了。師:說得很準確,你是怎么知道的?師:你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借助插圖就理解了意思。這兒“折”是?師:這就是據義定音的好方法。我們一起再來讀讀。(生讀)師:大家很會學習,在事物后面停頓也能幫助我們讀好文言文。(二)讀出停頓,讀出節奏師:那我們讀好文言文就可以借助節奏線讀出停頓。大家試著讀讀。(生讀)師:好,你來試一試。師1:讀準了停頓,讀出了節奏。你再來。(生讀)師2:讀得有進步。要讀得更好,還要讀出聲斷氣連,讀出韻味。(3)讀出節奏,讀出韻味1.師:(范讀)聽老師讀。你能像老師這樣再來讀一讀嗎?請你來試一試。(生讀)師評價:讀得有點味道了,這就是進步。師:古代的文章都是豎著寫的,(出示)像這樣從右往左讀,請你讀。(生讀)師評價:大家讀出了文言文的韻味。師:沒有標點,你還會讀嗎?誰來挑戰。我們一起讀一讀。(配樂朗誦)(生讀)師評價:對照標準,大家自評,你可以得幾顆星?恭喜得到三顆星的同學,順利收獲一條錦囊妙計,得到一顆朗讀李。活動二:我是故事王,講王戎師:同學們,咱們不僅要讀好文言文,還要讀懂文言文?;貞浺幌?,你記得哪些讀懂文言文的好方法?(看注釋、聯系上下文、結合插圖、聯系生活)看來大家積累了不少好方法。師:現在請同學們借助這些方法疏通文意,嘗試自己讀懂它。時間為2分鐘。師:你最勇敢,你來展示。生講。師:你用上這些方法基本疏通了文意,很了不起。這里解釋得不準確,(有一個地方老師發現你解釋得很精彩)我們一起看看。(出示:人問之)“之”是什么意思?師:你還原情境,聯系上文,理解“之”是指王戎不去摘李子這件事。師:文中還出現過,你找到了嗎?每次意思相同嗎?生:“取之”中指摘李子。師:你是用什么辦法理解的呢?師評價:你聯系上下文,知道了都代指李子。師:文言文中,“之”用途廣泛,可以代指人,可以代指事物,也可以代指一件事。小小文言文中藏著許多奧秘,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皣L”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曾經、看注釋。師:“嘗”現在是什么意思?(品嘗)師:像“嘗”一樣,隨著時代變遷,字的意思發生變化,這就是古今異義字。文中還有一個古今異義字,你發現了嗎?生:走。師:“走”現在是指什么?(走路)古代是什么意思?(跑)你是怎理解的?生1:諸兒競走取之。你結合注釋知道是“跑”的意思。生2 :你聯系舊知,知道文言文中“走”的意思是跑。師:同學們,現在我們理解了文意,那你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生展示講。師:結合注釋把故事講完整了。如何將這個故事講得既具體形象,又讓人聽了過耳不忘。你有什么好辦法?(板貼:看注釋,講完整)請你說。你來補充。師:當諸兒看到“多子折枝”時,會怎么說,怎么做呢?請你。(生1:這李子這么大,大家快來摘啊?。┠阕プ×巳宋锏恼Z言。你再來:(生2: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地跑過來摘李子。)你抓住人物的動作。師:而戎會想什么?師過渡:看,大家想象人物的動作、語言還有心理,就這樣補充故事的情節就可以讓我們的故事講得更生動。致敬先賢,傳承文化。下面請大家借助連環畫和評價標準,同桌兩人互相講一講,評一評。(4分鐘)師:誰來展示?指名講,誰來評價?你的評價很有道理。和他一樣獲得三顆星的請舉手,恭喜你們,順利拿到第二條錦囊妙計,摘得故事李子。(板貼:補情節,講生動)活動三:我是思辨家,議王戎師:王戎七歲就見識不凡,當諸兒競走取之時,王戎是怎么做的?生:唯戎不動。師:他為什么沒有摘李子?請你找到這句話讀一讀。生: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師:王戎沒有嘗過李子,為什么判斷它是苦李呢?我們借助思維導圖,再結合學習伙伴的提示用上關聯詞一起來推理推理。生說。師:那你能學著古人說話的方式說一說嗎?生1:若是甘李,則人競相取之,則樹上無子。師:爾乃思維敏捷者也! 生2:樹上多子折枝,是因為無人取之,此必苦李。師:你表達流暢,思路清晰,爾乃聰慧者也! 師:王戎是用了哪種推理方式?對比兩種推理方式,你發現了什么?生說:逆向推理很精彩(倒著推理的),這也是王戎的過人之處。師:王戎觀察到“多子折枝”,就能思考出來來往往這么多人卻沒有人摘,進而推斷出這是苦李。推理過程環環相扣,那王戎是個怎樣的孩子?生:善觀察/勤思考/會推理(板書)師:你們在本環節中大膽思考,學著推理,恭喜你們摘得思辨李子。師:我們認識了這樣的小王戎。(師手指著)正因為如此,長大以后他才學過人,被人們稱為“竹林七賢”之一,青史留名。寫字:“戎”字是寓意深厚。我們看看視頻了解一下?!径虣M豎撇代表著鎧甲的意思,“戈”代表著兵器,合起來表示武器、軍隊的意思。軍裝可以說:戎裝。】師:你能像王戎學習,好好觀察一下寫這個字我們應當注意些什么?你說,你再說。老師總結了三句口訣。下面我們一起來寫一下。請你在學習單上寫一寫,注意書寫姿勢。請對照標準自評,同桌互評。寫得不規范的請修改。這節課就接近尾聲了。課上收獲三個李子的請舉手,恭喜你們收獲三條妙計,成為“歷史故事傳承人”,獲得榮譽勛章。作業設計:師:一個王戎讓我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在我們中國歷史長河中就是有那么多從小就散發著智慧的人,熠熠生輝。致敬先賢,傳承文化。希望同學們以本節課為起點,閱讀古籍,學先賢智慧,增強文化自信。課下請同學們完成課后拓展單并閱讀《世說新語》。課堂總結同學們,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五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這篇古文,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通過閱讀課文,學習了王戎的優秀品質。板書設計25王戎不取道旁李諸小兒 競走取之 王戎 不動善于觀察冷靜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