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滬科·八年級下冊第九章 浮力章末復習知識點一 認識浮力1.概念:無論是液體還是氣體,對浸入其中的物體都有豎直向上的作用力,物理學中把這個作用力叫做浮力。2.方向:___________3.大小:F浮=______稱重法測浮力G-F'4.產生原因: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壓力差,即F浮=__________F向上-F向下壓力差法測浮力豎直向上課堂教學展示復習回顧例1 如圖所示,A、B是能夠自由移動的物體,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現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物體一定受浮力作用B.B物體一定受浮力作用C.C部分一定受浮力作用D.D部分一定受浮力作用C例2 如圖所示,將長方體物塊A浸沒于水中,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10 N。若物塊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力分別為 18 N 和23N。則物塊A 的質量是______kg。(g 取 10 N/kg)1.5知識點二 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1.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僅與液體的______有關,還與物體_________________有關,與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______。2.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_____。密度排開液體的體積無關大方法思想浮力大小可能跟多個因素有關,探究浮力大小是否與某一個因素有關,以及有什么樣的關系時,要保證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相同,這里用到的主要探究方法為控制變量法。例3 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過程中,經過討論提出如下猜想:猜想 1: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的深度有關;猜想 2: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猜想 3: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小組同學分別對以上猜想進行探究,以下是他們的實驗過程。(1)小凌根據A、B、C三圖,認為猜想1是正確的;同組的小果根據 A、C、D三圖,認為猜想1是錯誤的。通過深入分析上述現象,小組同學一致認為浮力的大小隨物體浸入液體體積的增大而______,與物體浸沒在液體的深度無關。增大(2)根據_________三圖,可驗證猜想 2是正確的;物體浸沒在鹽水中所受的浮力為______N。(3)為了驗證猜想3,小組同學找來兩個完全相同的薄鋁片、一個燒杯和適量的水等器材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如下:A、D、E2.2①將一個薄鋁片放入盛有適量水的燒杯中,觀察到鋁片下沉至杯底;②將另一薄鋁片彎成“碗狀”也放入該燒杯中,觀察到鋁片漂浮在水面上。根據以上現象,小麗得出猜想 3是正確的。她的結論不可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沒有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知識點三 阿基米德原理1.內容: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大小。2.公式:F浮 = G排 = ρ液 gV排G排 = m排 g浮力(N)液體密度(kg/m3)9.8N/kg排開液體體積(m3)適用于液體或氣體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大小,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浸沒部分浸入浸沒時:V排=V浸=V物,此時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即F浮=G液=ρ液gV排=ρ液gV浸=ρ液gV物部分浸入時: V排=V浸<V物F浮=ρ液gV排=ρ液gV浸<ρ液gV物V排=V浸=V物V排=V浸<V物“浸入”包含兩層含義例4 小紅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1)實驗的最佳順序是____________。(2)圖乙中物體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通過實驗可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甲乙丙1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大小(3)為了得到更普遍的結論,下列繼續進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A.用原來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測量取平均值B.用原來的方案將水換成酒精進行實驗C.用原來的方案將石塊換成體積與其不同的鐵塊進行實驗(4)小紅利用上述實驗中的器材和木塊,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實驗過程中______選填“甲”“乙”“丙”或“丁”)步驟不需要彈簧測力計。A乙例5 如圖所示,一個底面積為 800 cm2的薄壁圓柱形容器中裝有某種液體,將一棱長為 10cm 的正方體木塊輕放入該容器中,木塊靜止時露出液面的高度為2cm,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了 80 Pa。該木塊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為_____Pa,木塊受到的浮力為______N。(g取10 N/kg)6406.4知識點四 物體的浮與沉1.浮沉條件狀 態 上 浮 下 沉 懸 浮 漂 浮 沉底物體受力分析浮力和重力 比較液體密度和物體密度比較運動狀態 F浮 >GF浮 <GF浮 =GF浮 =G運動狀態不斷改變靜止狀態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F浮+F支=Gρ液<ρ物上浮和下沉都屬于運動狀態,此時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 漂浮是上浮的最終結果,沉底是下沉的最終結果,兩者都屬于靜態,此時物體受平衡力作用。物體懸浮時可以停留在液體中的任何深度,受平衡力作用。根據物體的浮沉情況判斷物體密度時,所說密度是物體的平均密度(若物體為均勻實心的,則等于物質密度;若物體是空心的,則小于物質密度)。2.應用密度計潛水艇熱氣球鹽水選種輪船原理:物體漂浮時,F浮=G特點:刻度上小下大,上疏下密靠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上浮和下潛熱氣球的升降與熱氣球體積及其內部氣體的密度變化有關干癟的種子密度比鹽水小會上浮,飽滿的種子密度比鹽水大會下沉將鋼鐵做成空心的,可以排開更多的水,漂浮在水面上,排水量:m船+m貨= m排例6 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兩相同電子秤,上面分別放有相同的圓柱形容器,容器中裝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將體積相等的A、B兩個小球分別放入液體中靜止時,A球沉底、B球漂浮,此時液體深度 h甲<h乙,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強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體密度 ρ甲< ρ乙B.兩小球受到的浮力FA=FBC.兩電子秤示數相等D.將A、B兩個小球取出后(忽略帶出的液體),左側電子秤示數變化較大D稱重法壓力差法公式法平衡法浮力等于物體的重力G減去物體浸在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即F浮=G-F′浮力等于液體對物體向上、向下的壓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計算物體漂浮或懸浮時,由二力平衡條件得,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知識點五 浮力的計算例7 從高處掉入水里的蘋果(如圖),最終會漂浮在水面上。設蘋果的質量 m=150g,蘋果密度均勻,其密度ρ蘋=0.6×103kg/m3,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 10 N/kg。求:(1)蘋果漂浮在水面上時受到的浮力大小。(2)蘋果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大小。解:(1)蘋果的重力 G=mg=150×10-3kg×10N/kg=1.5N,蘋果漂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F浮=G=1.5 N。(2)蘋果的密度ρ蘋=0.6×103kg/m3=0.6 g/cm3,則蘋果的體積 ,蘋果浸沒在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V排=V=2.5×10-4m3,受到的浮力F浮′= 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5×10 -4 m3=2.5 N。課堂教學展示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