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專題17 富強與創新2025年中考道德與法治一輪復習課件(統編版)上123456點擊關鍵詞構建思維導圖鞏固核心知識教材知識梳理知識課時串講學考對接練習點擊關鍵詞改革開放共同富裕創新教育構建思維導圖鞏固核心知識1.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正信心百倍推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2.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3.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4.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5.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6.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7.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鞏固核心知識8.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9.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10.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11.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12.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13.創新的目的是增進人類福祉,讓生活更美好。14.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15.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教材知識梳理1.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富強之路的 ①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飽經苦難的中華民族終于站起來了。②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發展富強、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③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2.改革開放的意義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改革開放3.改革開放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影響/重要性)①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推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②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③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4.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騰飛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②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我國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人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③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5.中國的騰飛證明了什么道理 (改革開放的結論)①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②我國過去4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③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6.為什么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改革的原因)①我國過去40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②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③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④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⑤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7.我國改革的措施:(1)黨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解決重大矛盾,進行新的偉大斗爭,將改革進行到底。 (2)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3)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4)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8.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1.為什么要堅持共享發展成果 (1)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面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2)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攜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3)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4)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2.為了共享發展成果,黨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②黨和政府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人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③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共同富裕1.怎樣正確認識創新 (1)生活處處有創新。生活中的點滴創新不僅讓我們眼前為之一亮,而且改變著我們對生活的慣常看法。(2)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3)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獲得成就感。(4)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創新,也都可以創新。(5)創新讓生活更美好。2.為什么要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1)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源泉。(2)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3)時代發展呼喚創新。當前,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4)創新發展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國運所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第一軸力,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5)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創新3.改革開放與創新的關系①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更加呼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改革創新推動中國走向富強。②國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釋放更多創新活力,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創新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4.我國目前的科技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①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②不足:同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我國要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任重道遠。創新5.怎樣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①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②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③必須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④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創新6.為什么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①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②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③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7.如何激發創新活力?(1)我們要有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勇于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自力更生、自主創新)(2)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企業的創新能力)(3)時代需要弘揚創新精神。(弘揚創新精神)(4)創新的時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又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創新活力8.我國為什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教育的重要性)(1)一個民族創新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百年大計,教育為本。(2)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3)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9.怎樣對待知識產權?創新時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又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創造,保護創新。當知識產權收到侵犯時,我們要善于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教育知識產權知識課時串講改革開放中國騰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崇尚法治精神共建法治社會我國科技創新現狀創新重要性結合需要實現共同富裕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共享發展成果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弘揚創新精神大力發展教育保護知識產權必須學考對接練習1.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們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深化改革開放,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持續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這是因為( )①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②改革開放解決了發展中存在的所有問題③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結合能助推經濟發展④改革開放讓人民過上了美好幸福生活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C2.1978—2023,滾滾向前的改革春潮,造就了蓬勃發展的今日中國。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這彰顯了( )①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是長期不變的②改革開放是中國發展的第一動力③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④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C3.2024年是改革開放46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這是因為改革開放是( )A. 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B. 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C. 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D. 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D4.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我們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戰略舉措,要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主動把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由此可見( )①改革開放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②我國實行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③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④對外開放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動經濟全球化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5.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長春市及時出臺2024年“開門紅”26條政策措施,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實現1 534.4億元,同比增長7.1%。這一成績( )①表明我市經濟建設取得新突破②意味著我市率先實現了高質量發展③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④標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6.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廣州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2023年,廣州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增至1.3萬家、2.1萬家;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7.1%、43.8%。這說明( )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②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③創新需要良好文化氛圍 ④產業轉型升級離不開科技支撐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B7.2024年,為期40天的春運中,有90億人次出行。從綠皮車到動車“陸地艦隊”,從辛苦排隊買票到網絡購票,從“摩托大軍”到自駕新能源汽車……變化的春運,印證著時代的步伐,映照著人們的團圓情愫。春運背后折射出( )①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現實挑戰②改革開放促進了人民生活改善,解決了社會主要矛盾③中國經濟持續向好,迸發出旺盛的生機和活力④我國滿足人民出行需求,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D8.自5月威海市政府開展六大民生領域百日攻堅行動以來,20項重點民生實事、18個補短板事項年度任務高質量完成,貼近群眾需求辦理民生“微實事”525項。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這一舉措( )A. 能消除人民收入差距,早日實現共同富裕B. 解決了社會主要矛盾,美好生活已然實現C. 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增進民生福祉D. 有助于民主意識提升,保障人民當家作主C9.右圖漫畫表明我國政府( )A. 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增進民生福祉B. 尊重和保障人權,擴大了公民的基本權利C. 推進公正司法,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D.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實現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A10.近年來,黔東南州各地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庭院美化、道路凈化、村莊綠化等行動,不斷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一幅幅宜居宜業的和美城鄉畫卷隨處可見。和美城鄉的美麗畫卷生動表明( )A. 改善民生是我國當前的中心工作B. 謀民生之利要滿足群眾所有需求C.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D. 我國民生問題已經得到徹底解決C11.在當今“處處相連、物物相通、事事網辦、業業創新”的數字化時代,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這說明( )①創新是第一生產力,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②數字化應用有助于豐富日常生活,推動社會進步③數字化應用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④數字技術是我們獲取新知、購買物品、休閑娛樂的主要平臺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D12.新疆多地在戈壁荒漠中采用“海鮮陸養”模式,養殖出多種鮮活的蝦品,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了,節日的餐桌豐富起來了。這說明①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讓生活更美好②知識的創新為我們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③制度的創新促進公平正義、推動社會進步④技術的創新促進生產力發展、增加社會財富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C1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指出:“區域發展協同聯動、積厚成勢,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相互融合、同頻共振。……”這表明我國( )A.堅持共享發展成果,推動城鄉平衡發展B.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建設科技強國C.堅持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D.促進依法治港治澳,構建全面開放格局A14.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指出:“家家戶戶都盼著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養老服務,年輕人能有更多發展機會。這些樸實的愿望,就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要一起努力,不斷提升社會建設和治理水平,持續營造和諧包容的氛圍,把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讓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這是因為( )①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③解決民生問題是當前我國最重要的任務④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15.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指出“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我們要一起努力,不斷提升社會建設和治理水平,持續營造和諧包容的氛圍,把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讓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下列古語與上述觀點相一致的是( )①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②扶正祛邪,揚公抑私③大道之行,天下為公④不憂一家寒,所憂四海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C16.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家家戶戶都盼著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養老服務,年輕人能有更多發展機會。這些樸實的愿望,就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要一起努力,不斷提升社會建設和治理水平,持續營造和諧包容的氛圍,把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讓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2024年12月31日新年賀詞(1)材料一中“老百姓走盼著......”,說明我國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為什么說“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3)請你為解決老百姓盼望的事情為政府建言獻策。【答案】(1)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2)①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④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⑤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⑥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⑦我國尊重和保障人權。(3)①提高就業發展質量,人民收入水平。②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健康中國戰略。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④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⑤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根本發展目的,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等。14.習近平總書記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提到:我們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相涌現,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號首次月背采樣,夢想號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南極秦嶺站崛起冰原,展現了中國人逐夢星辰大海的豪情壯志。(1)2024年我國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說明了什么?(2)為推動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我們青少年應該怎么做 【答案】(1)①我國深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顯著成效。②我國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此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歲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③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科技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④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2)①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②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③向科技工作者學習,敢于質疑,敢于向傳統、權威挑戰,積極參加些創新實踐活動;④把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需要結合起來,放飛夢想、報效祖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