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高一語文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C(“之所以說一些搞宜傳工作的同志像癟三”錯,文章并未說一些犒宜傳工作的同志像癟三,而是說他們的宜傳和文章中使用的語言像癟三。)2.B(“必然會起不到任何效果”錯。這樣做的結果或者效果甚微,或者會起到反作用,或者沒有任何效果。)3.D(“前者側重在行為方面,后者側重在思想方面”錯,應為“前者側重在思想方面,后者側重在行為方面”。)4,①材料二的觀點是:我們要運用腦隨,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即對待文化問題要采用拿來主義的態度。(2分)②材料一在論述語言學習的問題中,體現了拿來主義的觀點,強調要下苦功去學習民間的、外國的、古人的語言中有用的東西,才能成為優秀的宣傳家。(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5.①相同點:都形象、幽默,都有很強的諷刺性。②不同點:材料一的語言富有口語化的特點,材料二的語言較含蓄。(每點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6.B(“又暗含了對水果販打破了寧靜的不滿”不正確,林海音對水果販的描寫,體現的是熱鬧的人間煙火氣,感情基調是懷念和喜愛,沒有不滿。)7.A(“深沉悲涼的感情基調”錯,本文的感情基滿不是“深沉悲涼”的,而是“深情懷念”的。)8.①空間上的線索是北平這個讓人難以忘懷的地點。②時間上的線索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③情感上的線索是作者對北平的苦苦懷念與深深喜愛。④人物上的線索是“我”這個從小在北平長大的人的行蹤。(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9.①林海音寫夏季,在公園中閑坐喝茶,“我們”說明這場逸事有同伴一起,體現出對有同樣雅趣的志同道合的同伴的懷念。②郁達夫寫秋季,在租的院子中閑坐喝茶。先用第二人稱“你”,讓讀者產生代入其中看天色、聽鴿聲、數日光的體驗感,如同與讀者當面對話,顯得更真切自然;再用第一人稱“我”陳述對牽牛花的顏色、陪襯的偏愛,體現作者本身的文人意趣。(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0.BDF(句意:我開始發奮讀書來懲戒自己,對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聰明卻已經衰竭許多了,幾乎不如過去時候的十分之一二。)(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11.A(意思不同,后者意思是“借給”,)12.B(“只運用了比喻論證”表述有誤,除了比喻論證,還有對比論證。)13.(1)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因為它心思專一。(“上”“下”“一”各1分,定語后置句1分)(2)但是(我卻)依仗這放縱自己,喜歡和巧言善辯、嗜好飲酒的人交往游樂,十天或一個月中,沒有兒天在閱覽書卷。(“自放”“滑稽飲酒者”“旬朔”各1分,句意1分)14.①受《齊史》中孫搴答邢詞的啟發:②暗示他所選的對寫文章是有用的,是精華。(每點1分,答出兩點給3分,意思對即可)15.B(“頸聯從小處人筆,以點帶面”錯誤,根據“乾坤墊裂三分在”,可知這里是從大處入筆,從面上概述,選項解讀與文本相悖。)16.①前者側重于與友人的共鳴,表達出詩人與友人同病相憐之感,在離別之際,更多了一份對彼此命運的嘆息和無奈。②后者更多是個人身世之悲與家國之憂的交織,著重體現詩人年老多病、孤獨漂泊的凄涼心境,充滿了對人生滄桑、壯志未酬的悲愴感慨。(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7.(1)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2)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3)纖云弄巧飛星傳恨(每空1分)【高一語文參考答案第1頁(共2頁)】25334A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高一語文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遠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宇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內容:必修上冊。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題。材料一:黨八股的第三條罪狀是:無的放矢,不看對象。早幾年,在延安城墻上,曾經看見過這樣一個標語:“工人農民聯合起來爭取抗日勝利。”這個標語的意思并不壞,可是那工人的工宇第二筆不是寫的一直,而是轉了兩個彎子,寫成了“互”字。人字呢?在右邊一筆加了三城,寫成了“人”字。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學士的學生是無疑的了,可是他卻要寫在抗日時期廷安這地方的墻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大概他的意思也是發誓不要老百姓看,否則就很難得到解釋。共產黨員如果真想做宣傳,就要看對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說、談話、寫字是給什么人看、給什么人聽的,否則就等于下決心不要人看,不要人聽。許多人常常以為自己寫的講的人家都看得很懂,聽得很懂,其實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為他寫的和講的是黨八股,人家哪里會懂呢?“對牛彈琴”這句話,含有譏笑對象的意思。如果我們除去這個意思,放進尊重對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譏笑彈琴者這個意思了。為什么不看對象亂彈一頓呢?何況這是黨八股,簡直是老鵝聲調,卻偏要向人民群眾哇哇地叫。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說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眾嗎?我們和無論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東西,能夠做成知心朋友嗎?做宣傳工作的人,對于自己的宣傳對象沒有調查,沒有研究,沒有分析,亂講一頓,是萬萬不行的。黨八股的第四條罪狀是:語言無味,像個癟三。上海人叫小癟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們的黨八股,干驄得很,樣子十分難看。如果一篇文章,一個演說,顛來倒去,總是那幾個名詞,一套“學生腔”,沒有一點生動活潑的語言,這豈不是語言無味,面目可情,像個癟三嗎?一個人七歲入小學,十幾歲入中學,二十多歲在大學畢業,沒有和人民群眾接觸過,語言不豐富,單純得很,【高一語文第1頁(共8頁)】25334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一語文.pdf 高一語文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