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八章 壓強和浮力素能測評一、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 下列日常用品,使用時有利于減小壓強的是( D )A. 逃生錘的錘頭 B. 剝皮器的刀片C. 錐子的錐尖 D. 圖釘的釘帽2. 下列與壓強有關的實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識表述正確的是( D )A. 注射器注射藥液——大氣壓強B. 高壓鍋——氣壓越大,沸點越低C. 安全線——氣體流速大壓強大D. 大壩上窄下寬——液體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D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如圖是托里拆利實驗,實驗中測得玻璃管內水銀面與槽內水銀面高度差為h,下列可以使這個高度差改變的做法是( B )A. 往槽內加入少許水銀 B. 把實驗移到高山上去做C. 換用更細一些的玻璃管 D. 使玻璃管傾斜一點第3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如圖所示,底面積和質量都相同的A、B兩容器,裝有等質量的不同液體,兩液面高度相同,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分別為FA、FB,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分別為pA、pB,則( A )A. FA<FB,pA=pB B. FA=FB,pA>pBC. FA>FB,pA>pB D. FA=FB,pA=pB第4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現將棱長為a、密度為ρ的正方體放在水平桌面上,則它對水平桌面的壓強( B )A. 一定等于ρga B. 可能大于ρgaC. 可能小于ρga D. 一定大于ρga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為了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老師準備了如圖所示的器材:① 用釘子做腿的小桌;② 海綿;③ 砝碼;④ 木板;⑤ 盛有適量水的礦泉水瓶;⑥ 裝有沙的容器供同學們選擇。同學所選的四組器材中,不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 B )A. ①③⑥ B. ③④⑤C. ②⑤ D. ②③④第6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如圖所示,物理小組利用體積為170cm3的潛水艇模型,探究潛水艇在水中如何實現上浮或下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取10N/kg)( C )A. 模型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17NB. 模型浸沒后繼續下沉的過程中受到的浮力變大C. 若要讓懸浮的模型上浮應將注射器活塞向上推D. 潛水艇能上浮或下沉是通過改變自身受到的浮力實現的第7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如圖所示是a、b兩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圖像,分別用a、b兩種物質制成體積相等的甲、乙兩實心物體,將兩物體浸沒在水中,松手穩定后( B )A. 甲漂浮,甲受到的浮力大B. 乙漂浮,乙受到的浮力小C. 乙下沉,甲受到的浮力小D. 甲下沉,乙受到的浮力大第8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一薄壁柱形容器重力為20N、底面積為200cm2,裝有104cm3的水。用體積和質量不計的細線將A、B連在一起,放入水中靜止如圖。水面上升了6.5cm,物體B的重力為6N、體積為400cm3。若把細線剪斷后,最終A、B處于靜止狀態。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g取10N/kg)( D )A. 物體A的體積為900cm3B. 細線剪斷后,水面又下降1cmC. 細線剪斷前,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6650PaD. 細線剪斷后,容器對桌面的總壓力變化了2N第9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如圖,在盛有鹽水的杯子內放置一冰塊,冰塊的下表面與杯底接觸,鹽水面正好與杯口相齊。當冰塊熔化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若冰塊的下表面對杯底沒有壓力,則冰塊熔化后鹽水不會溢出B. 若冰塊的下表面對杯底有壓力,則冰塊熔化后鹽水不會溢出C. 無論冰塊的下表面對杯底是否有壓力,冰塊熔化后鹽水都不會溢出D. 無論冰塊的下表面對杯底是否有壓力,冰塊熔化后鹽水都會溢出第10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4分)11. 如圖所示可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關系的是 甲 (選填“甲”“乙”或“甲和乙”);如果圖甲中鉛筆尖的面積是 0.5mm2,兩手指均用 2N 的力對壓鉛筆兩端,則筆尖對手指的壓強為 4×106 Pa。第11題甲 4×106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小北在勞動課上學到很多廚藝技能。將雞蛋磕碗的邊緣,蛋殼很容易就裂了,這是由于 受力面積 小,增大了對蛋殼的壓強。如圖所示,捏一下礦泉水瓶,然后瓶口對準蛋黃,一松手,在 大氣壓 的作用下,蛋黃就自己“跑進”瓶內,使蛋黃和蛋清分離。第12題受力面積 大氣壓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 棱長為10cm、質量為2kg的正方體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則正方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強是 2000 Pa;若只沿如圖甲的虛線去掉一半,則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是 1000 Pa;如果只沿如圖乙的虛線去掉一半,則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是 2000 Pa。(g取10N/kg)第13題2000 1000 20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若用內充氦氣、體積為10m3的氣球來懸掛標語。已知氣球皮重20N,空氣密度為1.29kg/m3,氦氣密度是0.18kg/m3。該氣球所受的浮力為 129 N,氣球能吊起 91 N的標語。(g取10N/kg)129 91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如圖所示是小明家盆景的自動供水裝置,其原理如下:裝滿水的瓶子倒置于盤中,瓶口恰好被水浸沒,此時瓶中的水 不會 (選填“會”或“不會”)下降,當盤中水位下降使瓶口露出水面時,空氣進入瓶中,瓶中水就流出,又使盤中水位升高,這樣盆景盤中水位始終保持一定高度,該裝置的原理是巧妙地利用了 大氣壓 ;如圖,瓶中水位上A處 不是 (選填“是”或“不是”)真空。第15題不會 大氣壓 不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如圖所示為一個底部帶有閥門K的容器,容器左右兩側形狀完全相同,分別裝有體積相同的鹽水和水,將兩個完全相同的實心小球A、B分別放入鹽水和水中,靜止時的情況如圖所示,此時小球A受到的浮力 等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打開閥門K后,兩個小球重新靜止后的狀態是 都漂浮 (選填“都漂浮”“都懸浮”或“一個漂浮一個懸浮”)。第16題等于 都漂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國慶假期,學校開展自制科學儀器的科學競賽,小明在學習完浮力后在家自制密度計(如圖甲),并在家完成了水的密度的標注。(1) 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明將密度計放在食用油中進行標注,則你認為食用油的刻度應該標在 p點 (選填“p點”或“q點”)。第17題p點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小明將密度計放在食用油中后發現密度計沉底(如圖乙所示),請你幫助小明,如何操作能讓密度計正常使用? 減輕密度計內配重(合理即可) (寫出一種方法即可)。(3) 小明對它能測的最小密度起了興趣,已知小明的密度計近似是一個圓柱體,用刻度尺量出標注水的密度距密度計底端長度為L1,整個密度計長度為L2,試用已知物理量推理出該自制密度計可以標刻的最小密度值為 ρ水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減輕密度計內配重(合理即可) ρ水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三、 作圖題(每小題3分,共6分)18. 畫出圖中液體對容器上A、B兩點的壓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如圖所示是乒乓球在水中上浮過程中的某一位置,作出此時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四、 實驗題(共21分)20. (6分)在學習液體壓強知識時,學習小組進行了以下實驗探究。(1) 如圖甲,若在使用壓強計前,發現U形管內水面已有高度差,可以通過 ② (選填序號)方法進行調節。① 從U形管內向外倒出適量水② 拆除軟管重新安裝③ 向U形管內添加適量水②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分析圖乙和圖丙,是為了探究液體壓強與 液體深度 的關系。(3) 在圖丙中保持探頭的位置不變,只改變探頭的方向,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將 不變 。(4) 若要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應選用 丙、丁 兩圖進行對比,可以得到當液體深度相同時,液體的 密度越大 ,壓強越大。液體深度 不變 丙、丁 密度越大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如圖戊,容器中間用隔板分成大小相同且互不相通的A、B兩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橡皮膜兩側壓強不相等時,會向壓強小的一側凸起,壓強相等時橡皮膜豎直。若在A、B兩側分別倒入水和某未知液體,當橡皮膜豎直時兩側液面如圖戊所示,可以得知該未知液體密度 大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大于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8分)小明利用圖甲中標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帽等器材,對大氣壓的值進行測量。(1) 該實驗還缺少的器材是 刻度尺 。第21題刻度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實驗時小明將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同組的小王發現注射器頂端裝針頭處,空氣無法排盡,這將使得測量結果比當天氣壓值 小 ,小王聯想到他在醫院打針時的場景,將小明的這一步驟加以改進: 在注射器里吸入水或植物油 ,然后將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小 在注射器里吸入水或植物油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如表是小明記錄實驗情況的表格:大氣壓力F/N 注射器容積V/mL ① 活塞面積S/cm2 大氣壓強p/Pa6.0 2.5 5.00 0.5 ②表中①是 全部刻度的長度/cm ;②是 1.2×105 。全部刻度的長度/cm 1.2×105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實驗結束后,同學小花又用塑料吸盤掛鉤對大氣壓的值進行測量,如圖乙。她將吸盤緊緊壓在厚玻璃上,測出吸盤的直徑為D,然后用彈簧測力計緩慢地拉塑料吸盤直至使其脫離玻璃,讀出拉開瞬間的拉力為F,算出大氣壓的值為 (用字母表示)。她發現測出的大氣壓值比真實值 偏小 (選填“偏大”或“偏小”)。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 吸盤內有殘余空氣 。 偏小 吸盤內有殘余空氣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7分)如圖,實驗小組用金屬塊研究浮力與哪些因素有關。(1) 金屬塊重為 2.7 N;浸沒在水中時,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是 1 N。(2) 比較 ABC(或ABD) 三圖可得出結論: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其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第22題2.7 1 ABC(或AB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比較 ACD 三圖可得出結論: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其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4) 由 E 圖可知,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排開水重為 1 N。(5) 比較A、C、E三圖可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ACD E 1 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五、 計算題(13分)23. 竹筏漂流是許多景區的旅游項目之一。現有一竹筏,質量為64kg、體積為0.8m3。(g取10N/kg,水的密度ρ水=1×103kg/m3)(1) 求竹筏的重力。解:竹筏的重力G竹筏=m竹筏g=64kg×10N/kg=640N(2) 不載人時,竹筏漂浮于水中,下表面到水面的距離為8cm,求竹筏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和此時竹筏的浮力。解:竹筏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p=ρ水gh=1×103kg/m3×10N/kg×8×10-2m=800Pa;竹筏漂浮在水中,F浮=G竹筏=640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為安全起見,竹筏最多能有一半體積浸入水中,若乘客的重力均按500N計算,求該竹筏最多能承載的人數。解:竹筏一半的體積浸入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V排'=0.5V總=0.5×0.8m3=0.4m3,此時竹筏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0.4m3=4×103N,竹筏仍然漂浮,則人的總重力G總=F浮'-G竹筏=4×103N-640N=3360N;所以,該竹筏最多能載的人數n人===6.72,所以最多為6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六、 信息閱讀題(6分)24.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如圖甲是我國首艘“海上飛船”——翔州1。它的最大起飛質量為2.5t,巡航速度為140~160km/h,最大航速可達210km/h,最高能爬升至150m,可乘坐7人。它既可以在水中航行,又可以貼近水面飛行。該設計利用了“翼地效應”,即當運動的飛行器距離地面(或水面)很近時,氣流流過機翼后會向后下方流動,這時地面(或水面)將產生一股向上的反推力,使整個機體的上下壓力差增大,升力會陡然增加,阻力減小。第2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 翔州1在水面上飛行時,機翼 下 (選填“上”或“下”)表面受到的空氣壓強較大。“翼地效應”是氣流經過機翼后機體和地面(或水面)間形成氣壓 增大 (選填“增大”或“減小”)的區域,使升力增加的流體力學效應。下 增大 第2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翔州1在平靜的水面上由靜止開始運動,若運動過程中受到的阻力不變,水平方向獲得的動力F隨運動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t=50s后,翔州1以20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在0~50s內,翔州1的運動狀態是 加速 (選填“減速”“先加速后減速”或“加速”)運動。加速 第2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翔州1在空中飛行時,流過機翼上方的氣流速度 大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機翼下方的氣流速度。翔州1設計成“流線型”是為了 減小阻力 。(4) 翔州1靠岸后,有5名乘客登岸,則排開海水的體積減少 0.35 m3。(乘客的平均質量為70kg,ρ海水取1.0g/cm3,g取10N/kg)大于 減小阻力 0.35 第2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共34張PPT)期末素能測評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6分)1. 下列實例中,利用大氣壓強的是( A )A. 使用拔火罐吸濕 B. 攔河壩形狀上窄下寬C. 注射器推入藥液 D. 回水管的水阻隔臭氣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如圖所示的杠桿每小格的長度相等,質量不計,O為支點,物體A的重力為3N,此時杠桿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物體B的重力為5NB. 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大小相等,是等臂杠桿C. 若B處改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要使杠桿仍然水平平衡,測力計的示數為6ND. 物體A和B都遠離支點一格,杠桿仍能保持平衡第2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周末,小明和小華相約去爬山,他們同時從山下出發,結果體重更輕的小華先到達山頂,則( B )A. 小華做功一定多 B. 小明做功一定多C. 小華功率一定大 D. 小明功率一定大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如圖,在豎直平面內用輕質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將小球拉至A點,使細線處于拉直狀態,然后讓小球由靜止從A點開始運動,B點是小球運動軌跡中的最低點,不計摩擦和空氣阻力,小球能剛好擺到與A點等高的C點,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在B點時,若細線斷開,小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B. 在C點時,若所有的外力消失,小球將做斜向上的勻速直線運動C. 在C點時,若細線斷開,小球將豎直下落D. 小球剛好擺到C點時受平衡力第4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福建艦滿載排水量約為8萬噸,長約320m,飛行甲板寬約78m。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g取10N/kg)( A )A. 福建艦滿載時在海里所受浮力約為8×107NB. 福建艦從上海碼頭駛向深海時,所受浮力不變C. 航行的艦船不能近距離并排行駛,是由于水的流速越大壓強越小D. 當艦船上的艦載機起飛后,福建艦船底受到的海水壓強變小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如圖是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小車置于水平桌面,兩端的輕質細繩掛有等質量鉤碼。F1是小車受到的向左的拉力,F2是小車受到的向右的拉力,F1與F2在同一水平直線上。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 )A. 為了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小車應該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B. 判斷小車受平衡力的依據是小車處于靜止狀態C. 探究平衡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應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后釋放D. 將小車換成測力計,左右各掛5N的鉤碼,靜止時測力計的示數為10N第6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如圖所示,用四個完全相同的滑輪組成甲、乙兩個滑輪組,把質量相同的物體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用η甲、η乙表示甲、乙兩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W甲、W乙表示拉力所做的功(不計繩重和摩擦),則( D )A. 圖甲拉力做功多,圖甲的機械效率高B. 圖甲省力,圖甲、圖乙的機械效率一樣高C. 圖乙拉力做功多,圖乙的機械效率高D. 圖乙省力,圖甲、圖乙的機械效率一樣高D第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如圖所示是甲、乙兩支完全相同的試管內裝有兩種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甲試管豎直放置,乙試管傾斜放置,兩試管液面相平,若液體對兩試管底部壓強相等,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A. 液體的質量:m甲<m乙 B. 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C. 液體的體積:V甲>V乙 D. 試管對桌面的壓力:F甲=F乙第8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如圖(a)是甲、乙兩物質的質量與體積關系圖像,將體積V=1cm3的甲、乙兩物體分別放入盛滿水的相同溢水杯a和b中[如圖(b)所示],待兩物體靜止時,兩液面相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第9題CA. a溢水杯中的是甲物體,b溢水杯中的是乙物體B. 物體在b溢水杯內排開水的質量較大C. a、b兩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相等D. a、b兩溢水杯對地面的壓強相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一名建筑工人要把建筑材料運送到樓上,他使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升降,已知吊籃和材料的總質量為6kg。當人對繩子的拉力為20N時,吊籃靜止不動;當人對繩子的拉力為40N時,吊籃在拉力的作用下10s內勻速上升了3m,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g取10N/kg)( D )A. 動滑輪的重力為40NB. 當拉力為20N時,吊籃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20NC. 當勻速拉動吊籃時,拉力的功率大小為18WD. 勻速拉動吊籃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第10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1. 如圖甲為盛水的燒杯,上方有彈簧測力計懸掛的圓柱體,將圓柱體緩慢上提,直至將圓柱體全部提出,整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F與圓柱體上升高度h變化關系的圖像如圖乙所示,g取10N/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不考慮燒杯液面變化)( C )第11題CA. 圓柱體受到的重力是0.1NB. 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0.25NC. 圓柱體的密度是3.5×103kg/m3D. 當圓柱體剛好浸沒時,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為400P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如圖,當將重為1×104N的小車A從斜面底端沿斜面勻速拉至斜面頂端時,鋼繩對小車A施加的沿斜面的拉力F為5000N,已知斜面高為2m,斜面長為5m。在小車A從斜面底端被拖上救援車的過程中,不計鋼繩重和鋼繩與滑輪間的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拉力所做的功為2×104JB. 斜面的機械效率為60%C. 模型中的斜面和滑輪都可以省功D. 小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1000N第12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 填空題(每空1分,共16分)13. 火箭點火升空時,火箭向下噴出氣體,從而獲得向上的力,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還可以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 ;若火箭向不同的方向噴氣,飛船的運動方向不同,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方向 (選填“大小”或“方向”)有關。相互 運動狀態 方向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如圖所示,玻璃瓶中裝入適量帶顏色的水,從玻璃管吹入少量空氣,使管中水面高于瓶口。將該裝置由一樓拿到十樓,發現玻璃管中的液柱 升高 (選填“升高”或“降低”),說明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 減小 (選填“增大”或“減小”)。大風卷走屋頂,是因為屋頂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 小 (選填“小”或“大”)。第14題升高 減小 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如圖是加工“手撕鋼”的簡易示意圖,較厚的鋼材通過一對旋轉的軋輥間的縫隙,在軋輥壓力作用下變薄、變長成為薄如蟬翼的鋼板,說明“手撕鋼”的 延展性好 (選填“延展性好”或“硬度大”)。某航天器太陽能電池基板面積為100m2,如果選用質量為11.85kg、厚度只有0.015mm的“手撕鋼”做基板,它的體積為 1.5×10-3 m3,該“手撕鋼”的密度為 7.9×103 kg/m3。延展性好 1.5×10-3 7.9×103 第1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用塑料瓶制成如圖的潛水艇模型懸浮于水中,此時模型受到的F浮 = (選填“>”“<”或“=”)G。當通過進、排氣管向瓶中打氣時,模型將 上浮 ,在沒有露出水面的過程中,模型受到的浮力將 不變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水對模型底部的壓強將 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第16題= 上浮 不變 變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如圖所示是書寫毛筆字的情景。向下行筆的過程中,毛筆對紙的摩擦力方向為 向下 ;手握毛筆豎直懸空時,毛筆所受重力與手對毛筆的摩擦力是一對 平衡力 ;鎮紙(壓紙用的東西)可以將翹起的紙壓平,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形狀 。第17題向下 平衡力 形狀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三、 作圖題(每小題3分,共6分)18. 如圖,某人正用手指在手機屏幕向下滑動。請畫出滑動過程中手指對手機屏幕施加的壓力F和摩擦力f的示意圖。(作用點O已標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如圖所示,身體可以看成以腳為支點O的杠桿,畫出運動員做斜身引體時受到重力的示意圖和拉力F的力臂L。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四、 實驗題(共19分)20. (5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小實驗。(1) 如圖(a)所示是小華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情景:當小卡片平衡時,小華將小卡片轉過一個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平衡,此實驗步驟是為了探究不在 同 一直線 (選填“同一直線”或“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是否平衡。 第20題不能 同一直線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如圖(b)所示,用尺子快速水平擊打蓋在杯口的硬紙片,雞蛋由于 慣性 并未隨紙片一起飛出,雞蛋最終落入杯子中,是因為受到 重力 的作用。(3) 如圖(c)所示,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中,甲、乙兩次實驗,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 受力面積 有關。慣性 重力 受力面積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7分)小林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所用的實驗器材有刻度均勻的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 第21題(1) 實驗開始時,杠桿靜止在圖甲所示位置,此時杠桿處于 平 衡 (選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平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林需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選填“左”或“右”)移動。右 (3) 將杠桿在水平位置調平衡后,小林在杠桿左側A位置掛上鉤碼,如圖乙所示,為使杠桿再次水平平衡,應該在B位置掛上 1 個相同的鉤碼。1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得到一組數據后,小林得到如下結論: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這個結論與杠桿的平衡條件不符,原因是實驗過程中沒有 B 。(選填字母)A. 改變力的大小 B. 改變力的方向C. 改變力的作用點B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為改變力的方向,小林在杠桿B點用彈簧測力計向下拉,如圖丙所示,當測力計由豎直方向逐漸向左轉,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測力計的示數將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變大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圖丁為小林利用杠桿平衡條件自制的桿秤(桿自重不計)。已知秤砣質量為0.5kg,當杠桿水平靜止時,待測物和秤砣到提紐O的距離分別為0.04m、0.2m,可估算出待測物質量為 2.5 kg;為提高桿秤的測量范圍,提紐應向 左 (選填“左”或“右”)移動。2.5 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7分)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 第22題(1) 當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 2 N。(2) 比較圖A、C、D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 液體的密度 有關。2 液體的密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比較圖A、B、 C 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V排有關。(4) 圖B中,水對杯底的壓強 大于 物體放入前水對杯底的壓強;比較圖A、C、D可知,水對燒杯底部的壓強 大于 液體對燒杯底部的壓強。(5) 通過以上實驗數據,可得D中液體的密度為 0.8×103 kg/m3。C 大于 大于 0.8×103 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如圖E所示是小明利用不同粗細的均勻吸管制成的密度計豎直漂浮在水中時的情形,其中密度計 ② (選填“①”“②”或“③”)在測量液體密度時結果更精確。② 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五、 計算題(共23分)23. (11分)如圖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輪組將一個重為900N的貨箱在6s內勻速提升3m。此過程中,繩子自由端所受的拉力為F,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1) 貨箱上升的速度是多少?解:貨箱上升的速度v===0.5m/s第23題(2) 有用功是多少?解:有用功W有用=Gh=900N×3m=2700J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拉力F是多少?解:由圖可知,有3段繩子拉著動滑輪,則n=3;根據η=×100%=×100%=×100%=×100%可知,拉力F===400N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12分)某水上飛機(如圖)機身長36.9m,翼展為39m,最大巡航時速為500km,最大航程為4500km,最大起飛質量可達53.5t,它能滿足應急救援、森林滅火、海上巡察等需求。當它以最大起飛重力漂浮在水面上時,求:(g取10N/kg)(1) 該飛機所受浮力。解:該飛機以最大起飛重力漂浮在水面上時,根據漂浮條件可得,水上飛機所受的浮力F浮=G=mg=53.5×103kg×10N/kg=5.35×105N第2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排開水的體積。解:由F浮=ρ液gV排可得,排開水的體積V排===53.5m3第24題(3) 浸入水中深度為2m、面積為1m2的起落架蓋板受到水的壓強和壓力。解:浸入水中深度為2m,蓋板受到水的壓強p=ρ水gh=1×103kg/m3×10N/kg×2m=2×104Pa;蓋板受到的壓力F=pS=2×104Pa×1m2=2×104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共38張PPT)第九章 機械和功 素能測評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下列屬于費力杠桿的工具是( C )A. 羊角錘 B. 起子 C. 鑷子 D. 鋼絲鉗2. 賽艇運動員用很長的船槳劃船,而不用手直接劃水。原因是使用船槳能( B )A. 省力 B. 省距離C. 獲得較大動力 D. 受到更大阻力C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足球運動員用150N的作用力,將重4.5N的足球踢出,足球沿水平場地向前運動的最大距離為20m,則運動員對足球所做的功為( D )A. 3000J B. 90J C. 3090J D. 無法確定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如圖是一種切甘蔗用的鍘刀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刀刃很薄可以增大壓力B. 鍘刀實質上是一種省力杠桿C. 手沿F1方向用力比沿F2方向更省力D. 甘蔗放在b點比a點更易被切斷第4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甲、乙兩臺機器,甲做的功是乙做的功的2倍,而乙所用的時間是甲所用的時間的2倍,則甲、乙兩臺機器的功率關系是( A )A. P甲∶P乙=4∶1 B. P甲∶P乙=1∶4C. P甲∶P乙=2∶1 D. P甲∶P乙=1∶1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與物重G物的關系,改變G物,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計算并繪出η與G物關系如圖乙所示,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第6題BA. 此滑輪組動滑輪的重力為 2NB. 當 G物=6N時,機械效率約為66.7%C. 同一滑輪組η隨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終將超過100%D. G物不變,改變圖甲中的繞繩方式,滑輪組機械效率將改變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分別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在100s內將重為400N的物體G勻速提升10m,每個滑輪的重均為20N。不計繩重及摩擦,此過程中( D )A. F甲做的功大于F乙做的功B. F甲做的功小于F乙做的功C. F甲做功的功率小于F乙做功的功率D. F甲做功的功率等于F乙做功的功率D第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如圖所示,在輕質杠桿上吊一重物G,在桿的中點施加一個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動力F,使杠桿緩慢地從OA轉至OB,則在轉動過程中( C )A. F不變,杠桿是省力杠桿B. F不變,杠桿是費力杠桿C. F變大,先是省力杠桿,后是費力杠桿D. F變小,先是費力杠桿,后是省力杠桿第8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農村電網改造活動中,需要將水泥電線桿埋入規定的地點以下1m深左右的土層中,因此需要挖坑,把長達10m、重為6000N的水泥電線桿放到坑口適當位置,再在電線桿上施力,將電線桿拉豎直。下面四幅設計的坑形狀、安放位置及電線桿上的施力情況中,最省力的操作是( B )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小明在用如圖裝置“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時,產生了以下兩個猜想:猜想A:可能與懸掛重物位置有關。猜想B: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為此設計了以下三個方案:(1) 在A處懸掛質量不同的鉤碼;(2) 在A、B兩處懸掛質量不同的鉤碼;(3) 在A、B兩處懸掛質量相同的鉤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1)方案能探究猜想AB. (2)方案能探究猜想BC. (3)方案能探究猜想AD. (3)方案能探究猜想B第10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 填空題(第17題4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11. 如圖所示,小明用手下壓筆桿將課本撬起。可將圖中的 B 點看作支點,小明下壓的這支筆相當于一個 費力 (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要想省力支點應 向A點移 (選填“向A點移”或“向C點移”)。第11題B 費力 向A點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在水平地面上,工人師傅用50N沿水平方向的力推著重200N的箱子勻速前進,10s內移動了5m,此過程中,地面對箱子的摩擦力為 50 N,重力所做的功為 0 J,推力做功的功率為 25 W。13. 如圖甲,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滑動,圖乙是他兩次拉動同一木塊得到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在相等的時間內,木塊兩次受到的拉力:F1 = F2;兩次拉力對木塊做的功:W1 > W2;兩次拉力對木塊做功的功率:P1 > P2。50 0 25 = > > 第1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如圖所示為某工人用獨輪車運送重物的情景,工人將車把慢慢抬起時,獨輪車相當于一個 省力 杠桿,若力F始終與車把垂直,則在抬起車把的過程中力F將 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獨輪車動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重物與車總重為1200N,工人豎直向上抬起車把的力為500N,則獨輪車的機械效率為 80% 。第14題省力 變小 8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如圖,斜面長s=10m,高h=4m,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將一個重為150N的物體由斜面底端勻速拉到頂端,運動過程中物體克服摩擦力做了200J的功。該過程中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20 N,斜面的機械效率η= 75% ;若減小斜面傾斜度,則斜面的機械效率 減小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第15題20 75% 減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用如圖的滑輪組將重為200N的物體在10s內豎直勻速提升4m,機械效率為80%,則有用功為 800 J,拉力的功率為 100 W,若增大所拉物體的質量,則滑輪組機械效率將 增大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第16題800 100 增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為什么汽車上坡時,司機經常用換擋的方法減小速度?為什么同樣一輛機動車,在滿載時的行駛速度一般比空載時小得多? 機動車發動機的最大功率是一定的。由 P=Fv 可知,牽引力的大小和運動速度成反比。汽車上坡時,需要增大牽引力,所以要減小速度。同樣一輛機動車,在滿載時需要的牽引力增大,則應該減小車輛的速度 。機動車發動機的最大功率是一定的。由 P=Fv 可知,牽引力的大小和運動速度成反比。汽車上坡時,需要增大牽引力,所以要減小速度。同樣一輛機動車,在滿載時需要的牽引力增大,則應該減小車輛的速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三、 作圖題(每小題3分,共9分)18. 畫出圖中杠桿OBA受到的阻力F2以及動力臂L1的示意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如圖所示,杠桿的B點掛一個重物G,在A點施加一個最小的動力使杠桿平衡。請畫出最小的動力F1和它的力臂L1以及杠桿受到的阻力F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如圖所示,有一個滑輪組,當用力F向下拉繩子時,繩端被拉下12m,重物G會上升4m,請畫出滑輪組的繞繩方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四、 實驗題(共22分)21. (8分)某小組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實驗步驟如圖所示。第21題(1) 杠桿在圖甲位置靜止,為使其在水平位置上平衡,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 (選填“左”或“右”)調節;在實驗過程中將杠桿調節到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 便于測量力臂,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左 便于測量力臂,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若每個鉤碼重1N,且杠桿上每格長度相等。如圖乙所示,同學們在杠桿上A點掛3個鉤碼,應該在B點懸掛總重為 2 N的鉤碼方可在此位置平衡。2 (3) 如表是該組某同學在實驗中記錄杠桿平衡的部分數據,表中空格處所缺的數據是☆= 20 。次 序 F1/N L1/cm F2/N L2/cm1 2 5 1 102 3 10 2 153 2 30 3 ☆2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如圖丙所示,若在刻度線A處掛3個鉤碼。在刻度線C處用調好的彈簧測力計按a豎直向下拉杠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1,再將彈簧測力計按b斜向右拉,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其示數為F2,則F2 > F1,這一操作可以加深對 力臂 (選填物理量名詞)的理解。> 力臂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實驗結束后,小王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他將支點調整在如圖丁所示位置進行探究,發現當杠桿水平平衡時,與之前得出的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原因可能是 杠桿自身重力對實驗有影響 。杠桿自身重力對實驗有影響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如圖戊(a)所示為用來提升重物的輪軸,是一種變形杠桿,圖戊(b)是它的杠桿示意圖。若R=4r,作用在D點重物的拉力F3=600N,作用在E點的動力F4=200N,則輪軸的機械效率η= 75% 。第21題戊7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7分)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小明用同一滑輪組進行了三次實驗如圖甲、乙、丙所示,實驗數據記錄如表。第22題實驗 次序 鉤碼 重G/N 鉤碼上升 距離h/cm 拉力F/N 繩端移動距離s/cm 機械效率/%1 2 10 0.8 30 83.32 4 10 1.5 30 ★3 6 10 2.2 30 90.9(1) 實驗中要豎直向上 勻速 拉動彈簧測力計。(2) 表格中★處數據應為 88.9 %。勻速 88.9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另一名同學改變動滑輪重,提升同一物體多次實驗,根據所測數據繪制出如圖丁所示的圖像,分析可知:被提升物體重力相同時,動滑輪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 低 (選填“高”或“低”)。(4) 通過分析表中數據可知,要提高同一滑輪組機械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增加提升重物的質量 。低 增加提升重物的質量 第22題實驗 次序 鉤碼 重G/N 鉤碼上升 距離h/cm 拉力F/N 繩端移動距離s/cm 機械效率/%1 2 10 0.8 30 83.32 4 10 1.5 30 ★3 6 10 2.2 30 90.9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知:使用該滑輪組提升重物,隨著物重的增大,克服動滑輪重所做的額外功在總功中的占比變小,你認為原因是 把重物提升一定高度,克服動滑輪所做的額外功不變,隨著物重增大,有用功增大,總功也增大 。把重物提升一定高度,克服動滑輪所做的額外功不變,隨著物重增大,有用功增大,總功也增大 第22題實驗 次序 鉤碼 重G/N 鉤碼上升 距離h/cm 拉力F/N 繩端移動距離s/cm 機械效率/%1 2 10 0.8 30 83.32 4 10 1.5 30 ★3 6 10 2.2 30 90.9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實驗中很難做到勻速拉動,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穩定。于是同學們想在靜止時測出拉力的大小。這樣做會導致測得的機械效率 偏大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7) 實驗中減少一個測量器材也能完成效率測量,所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表達式為η= ×100% 。偏大 ×100% 第22題實驗 次序 鉤碼 重G/N 鉤碼上升 距離h/cm 拉力F/N 繩端移動距離s/cm 機械效率/%1 2 10 0.8 30 83.32 4 10 1.5 30 ★3 6 10 2.2 30 90.9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7分)小明在“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中,提出了以下猜想:A. 同一個斜面,所推的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高;B. 斜面的機械效率可能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關。為了驗證猜想,小明用木板搭成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記錄數據如表。第23題實驗次序 斜面傾角 物重 G物/N 拉力F/N 斜面高度h/m 斜面長度s/m 有用功W有用/J 總功W總/J 斜面機械效率η1 30° 3 2.5 0.6 1.2 1.8 3 60%2 30° 5 3.8 0.6 1.2 3 4.563 42° 3 2.8 0.8 1.2 2.4 3.36 7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 在實驗過程中,應沿斜面向上 勻速直線 拉動木塊。(2) 第2次實驗中斜面的機械效率η= 66% 。勻速直線 66% 實驗次序 斜面傾角 物重 G物/N 拉力F/N 斜面高度h/m 斜面長度s/m 有用功W有用/J 總功W總/J 斜面機械效率η1 30° 3 2.5 0.6 1.2 1.8 3 60%2 30° 5 3.8 0.6 1.2 3 4.563 42° 3 2.8 0.8 1.2 2.4 3.36 71%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對比實驗1、2的數據可以用來驗證猜想 A ;細心的小明發現第2次實驗中的額外功大于第1次實驗中的額外功,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 摩擦力增大 ;第1次實驗中物體與斜面間的摩擦力是 1 N。A 摩擦力增大 1 實驗次序 斜面傾角 物重 G物/N 拉力F/N 斜面高度h/m 斜面長度s/m 有用功W有用/J 總功W總/J 斜面機械效率η1 30° 3 2.5 0.6 1.2 1.8 3 60%2 30° 5 3.8 0.6 1.2 3 4.563 42° 3 2.8 0.8 1.2 2.4 3.36 71%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請寫出小明驗證猜想B綜合分析數據的過程: 選擇1、3進行比較,且斜面傾角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物重相同時,斜面傾斜程度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選擇1、3進行比較,且斜面傾角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物重相同時,斜面傾斜程度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實驗次序 斜面傾角 物重 G物/N 拉力F/N 斜面高度h/m 斜面長度s/m 有用功W有用/J 總功W總/J 斜面機械效率η1 30° 3 2.5 0.6 1.2 1.8 3 60%2 30° 5 3.8 0.6 1.2 3 4.563 42° 3 2.8 0.8 1.2 2.4 3.36 71%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五、 計算題(共17分)24. (8分)質量為80kg的工人利用如圖甲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物,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所提升物體的重力如圖乙所示(不計繩重與摩擦,g取10N/kg)。(1) 求動滑輪的重力。解:η=×100%=×100%=×100%=×100%=60%,解得:G動=200N第2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求此過程中,工人對地面的壓力。解:工人的重力G人=m人g=80kg×10N/kg=800N,由圖甲可知,n=3,不計繩重與摩擦,滑輪組繩子的拉力F=(G+G動)=×(300N+200N)=N,F壓=F支=G人-F=800N-N≈633.3N第2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該工人豎直向下勻速拉繩子自由端運送貨物時,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最大值是多少?第24題解:F大=G人=800N,G大=nF大-G動=3×800N-200N=2200N,η大=×100%=×100%=×100%=×100%≈9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9分)用如圖所示的杠桿從水平位置開始提升重物,用F=30N的動力始終豎直向上,將重力G=60N的物體緩慢提升0.1m,已知OA∶OB=1∶3,OA∶OC=1∶4,支點處的摩擦不計。(1) 求杠桿自重G桿。解: 杠桿水平放置時,杠桿自重的力臂L3=OC;設OA=L0,則OB=3L0,OC=4L0,故L3=OC=×4L0=2L0;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F·OB=G·OA+G桿L3;F×3L0=60N×L0+G桿×2L0;故3F=60N+2G桿;解得G桿=15N第25題25(2) 求杠桿提升重物的機械效率η。解: 因為OA∶OB=1∶3,故B點上升的高度是A點的3倍,故機械效率η=×100%=×100%=×100%≈66.7%第25題25(3) 若將動力作用點從B點移到C點,其他條件不變,杠桿的機械效率怎么變化?解:若將動力作用點從B點移到C點時,因為OA∶L3=1∶2,所以杠桿重心上升的高度是物體上升高度的2倍;由η'=×100%=×100%=×100%可知,機械效率不變第25題25(共36張PPT)第七章 運動和力素能測評一、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 下列與力相關的知識中,說法正確的是( B )A. 兩物體只有接觸才會產生力B. 常用鉛垂線來檢查墻是否砌得豎直C. 重力的作用點一定在物體上D. 滑動摩擦力大小跟接觸面大小有關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關于質量、慣性、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一瓶礦泉水從廣州帶到北京重力變大是因為質量變大B. 質量相同的鋁塊與銅塊所含物質的多少不同C. 重力和慣性的大小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D. 物體只有在運動時才具有慣性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下列現象中和慣性無關的是( D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小華發現,有時候墊毛巾更容易擰開罐頭蓋。下列改變摩擦的方法與之相同的是( D )A. 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 B. 使勁擦黑板擦得更干凈C. 裝滾輪的儲物箱更易推動 D. 凹凸花紋的地磚更防滑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乒乓球被稱為中國的“國球”,深受同學們喜歡。關于乒乓球運動中蘊含的力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乒乓球在空中飛行時受到了向前的推力B. 乒乓球的質量小,所以容易被快速抽殺C. 空中飛行的乒乓球,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將立即停止D. 球拍擊球時,只能改變乒乓球的運動方向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為了強身健體,小軒同學每天都要用啞鈴鍛煉。如圖所示,小軒同學平舉手臂,靜止拿著啞鈴。以下受力分析正確的是( D )A. 當感覺肌肉酸軟時,是因為啞鈴給手的摩擦力大小增大了B. 啞鈴所受重力和手對啞鈴的摩擦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C. 啞鈴所受重力和手對啞鈴的作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 啞鈴所受重力和手對啞鈴的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第6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在實驗時,小明將一個正常的鐵制外殼測力計的掛鉤掛在鐵架臺上,靜止時示數如圖所示。接著,他把這個測力計像圖中乙那樣,上下各掛一個0.5N的鉤碼,并掛到甲測力計下,則甲、乙兩測力計的示數分別是( C )A. 1.0N、1.5NB. 1.0N、0.5NC. 2.0N、1.5ND. 2.0N、1.0N第7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如圖所示,大小適中的實心木球,球面有兩個小孔在某條直徑的兩端,兩孔在球內相通。用一根比孔細的繩子穿過兩孔,在豎直方向上用手拉繩的兩端,球會靜止在繩上,減小拉力球會向下運動。對此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球靜止時,繩兩端的拉力是平衡力B. 通過拉力的調節,球可以勻速下滑C. 繩子下端突然松手,球就勻速下滑D. 通過手的運動和拉力調節,球不可能從繩的下端移到上端第8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如圖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物體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丙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C ) 第9題CA. t=1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零B. 2~4s內物體所受摩擦力逐漸增大C. t=3s時,物體所受摩擦力是2ND. t=6s時,將F撤掉,物體立刻靜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如圖甲,水平桌面上有物體A、B,B在F1的作用下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乙,A、B用輕繩水平連接后,在F1和F2共同作用下一起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水平拉力F1=3N,F2=10N,關于圖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第10題A. B與桌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 A與桌面的摩擦力為4NC. B與桌面的摩擦力為7N D. 輕繩的拉力為10N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42分)11. 滑板是中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用力向后蹬地,滑板會沿地面向前運動,這是運用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 ,蹬地時,地面對腳的支持力是由 地面 形變產生的;當腳不再蹬地,由于 慣 性 滑板還會繼續向前運動一段距離。滑板下面安裝了4個滑輪為了 減 小 (選填“增大”或“減小”)摩擦力。運動狀態 地面 慣性 減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為了豐富校園生活,某校舉行了一場班級拔河比賽,兩班比賽時,雙方處于相持靜止階段時,繩子受到 平衡力 (選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某班在組隊時挑選體重較大的同學參加比賽,這是通過 增大壓力 的方式增大腳與地面的摩擦力的,同時在比賽時隊員應該穿鞋底花紋較 深 (選填“深”或“淺”)的鞋。平衡力 增大壓力 深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 豎直向上拋出一只小球,小球到達最高點時處于 非平衡 (選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此時該小球 有 (選填“有”或“沒有”)慣性。如果小球在最高點時,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那么它將 靜止 。非平衡 有 靜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重為0.3N的磁性黑板擦吸附在豎直的黑板上,此時黑板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0.3 N;若對磁性黑板擦施加一個豎直向上、大小為0.8N的推力時,它恰好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此時黑板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0.5 N。0.3 0.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汽車在水平地面上靜止時,地面對車的支持力和 汽車的重力 是一對平衡力,有一種汽車“漂移”方法如下:當汽車疾駛過程中突然剎車,由于汽車具有 慣性 ,仍要向前運動,此時轉動方向盤,汽車會急轉彎,整個過程中摩擦力改變了汽車的 運動狀態 。汽車的重力 慣性 運動狀態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1) 如圖甲、乙所示,用同樣的卡車分別滿載同質量的鋼材和棉花, 乙 圖的車容易翻車。這是因為 乙車的重心高,穩定性低 。(2) 如圖丙所示為橋頭限重標志牌,一輛自重為1.5×105N的卡車上裝有6×104kg的鋼材。若g取10N/kg,則這輛卡車總重為 7.5×105 N。這輛卡車通過該橋是否違章? 是 。第16題乙 乙車的重心高,穩定性低 7.5×105 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小月設計了一個名為“過山車保齡球”的游戲,如圖所示,游戲規則是在A點水平推出小球,只要小球最終停在D處的凹陷里即為獲勝。但由于整條軌道過于光滑,小月多次嘗試后發現很難獲得勝利。請你推測她看到的失敗現象可能是小球通過C點后, 沿軌道CD滑向另一側,隨后返回C點,滾到軌道AB上 ,若想更容易獲勝,可以將軌道 CD (選填“AB”“BC”或“CD”)段變粗糙一些。第17題沿軌道CD滑向另一側,隨后返回C點,滾到軌道AB上 C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三、 作圖題(每小題2分,共4分)18. 如圖所示,瓶子在手中保持靜止,請畫出瓶子受到的摩擦力示意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如圖所示,滑塊被固定在粗糙斜面底端的壓縮彈簧彈出,離開彈簧后滑塊沿斜面向上運動,經過P點時,請將其受力補畫完整,不考慮空氣阻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四、 實驗題(共25分)20. (8分)下圖是小明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1) 實驗過程中,為了能夠測量出物體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需要使物體在水平面上做 勻速直線 運動,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測力計示數大小,其原理是 二力平衡 。第20題勻速直線 二力平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小明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了實驗,發現F2>F1,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當 壓力大小 相同時,接觸面越 粗糙 ,滑動摩擦力越大。(3) 當進行丙實驗后,小明發現F3>F1,于是得出結論,壓力越大,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越大。他得出結論的方法正確嗎? 不正確 。因為沒有控制 壓力大小 相同。壓力大小 粗糙 不正確 壓力大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小明想進一步探究:物體受到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之間的具體數量關系。他利用圖甲的裝置和鉤碼完成了實驗,并得出了如表所示的數據。壓力F/N 1 2 3 4摩擦力f/N 0.2 0.4 0.6 0.8由表中數據可知:當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物體A所受摩擦力與壓力大小成 正比 。當物體A對木板表面的壓力為8N時,物體A所受摩擦力為 1.6 N。正比 1.6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8分)如圖所示是甲、乙、丙三名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裝置。第21題(1) 實驗中,甲同學通過調整 砝碼的數量 來改變作用在木塊上的拉力的大小。砝碼的數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實驗時,甲同學發現當向左盤和右盤同時加入一個等重的砝碼時,木塊處于靜止狀態。甲同學再把右盤中的砝碼換成一個較重的砝碼時,發現木塊仍然處于靜止狀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木塊受到了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這時木塊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平衡 (選填“平衡”或“不平衡”)。木塊受到了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平衡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實驗中,乙同學保持F1與F2大小相等,用手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松手后小車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保持靜止不動。設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證明相互平衡的兩個力必須要 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不能 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丙同學選擇小紙片的目的是 不考慮 (選填“考慮”或“不考慮”)小紙片的重力,實驗過程中丙同學用剪刀將小紙片從中間剪開,兩個鉤碼都落到了地上,這說明相互平衡的兩個力必須要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不考慮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同學們認為丙同學的實驗優于甲、乙同學的實驗,其主要的原因是 A 。A. 減少了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B. 小紙片是比較容易獲取的材料C. 容易讓小紙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 小紙片容易扭轉A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9分)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時,讓小車從斜面滑下,觀察小車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使用的器材如圖所示。第22題(1) 實驗時固定好斜面,將同一小車從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其目的是 控制小車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控制小車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實驗中小明通過 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 來改變小車在水平面所受阻力的大小;阻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是通過 小車通過的距離 來體現的。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 小車通過的距離 (3) 三次實驗觀察到小車在水平面上的運動情況如圖所示。分析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 小 (選填“大”或“小”),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越 遠 (選填“遠”或“近”)。小 遠 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由實驗現象可以進一步推理:如果小車運動時受到的阻力為零,小車將做 勻速直線 運動,由此可見物體的運動 不需要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勻速直線 不需要 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其他組同學進行實驗時,小紅連續進行3次實驗,小車都滑出了水平面,很難比較阻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請寫出一條改進措施 降低小車從斜面靜止下滑的高度 ;小華在實驗時小車僅在木板表面上滑行時滑出了右端,是否需要重做本實驗以獲取可靠的證據?答: 不需要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降低小車從斜面靜止下滑的高度 不需要 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五、 計算題(共9分)23. (5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快遞行業開始使用無人機快遞包裹。如圖為某型號的無人機,該無人機自身質量為5kg,能提供的最大升力為200N。求:(不計空氣阻力,g取10N/kg)(1) 該無人機的重力。解:根據G=mg可得,該無人機的重力G機=m機g=5kg×10N/kg=50N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該無人機懸停時,需要的升力。解:該無人機懸停時,受到的重力和升力是一對平衡力,其大小相等,因此需要的升力F=G機=50N第23題(3) 該無人機懸停時,能吊起貨物的最大質量。解:當無人機裝載貨物懸停時,貨物和無人機的總重力與升力是平衡力,其大小相等,即F升=G機+G貨物,由于升力最大為200N,因此最多能吊起貨物的重力G貨物=F升-G機=200N-50N=150N,根據G=mg可得,最多能吊起的貨物質量m貨物===15kg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4分)如圖所示,一個質量為8kg的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2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g取10N/kg)(1) 求運動過程中物體受到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解: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而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f=F=20N第2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我們知道,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是由物體接觸面間的壓力F壓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決定的。物理學中用動摩擦因數μ表示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則有關系式f=μF壓成立。求圖中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解: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則物體對地面的壓力F壓=F支=G=mg=8kg×10N/kg=80N。由f=μF壓得μ===0.25第2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共34張PPT)期中素能測評一、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 鉆機打鉆的地質條件復雜;面臨超深、超高溫、超高壓等挑戰。鉆機的鉆頭不需要具備的物理屬性是( D )A. 耐磨性好 B. 硬度大C. 熔點高 D. 彈性好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甲、乙、丙是三個底面積相同,形狀不同的容器。將質量相等的硫酸、水和煤油分別注入三個容器內,液面恰好相平,如圖所示。已知ρ硫酸=1.8×103kg/m3,ρ煤油=0.8×103kg/m3,由此可知盛硫酸、水和煤油的容器分別是( C )A. 甲、乙、丙B. 甲、丙、乙C. 乙、丙、甲D. 丙、乙、甲第2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小向同學陪媽媽去超市買廚房用品,他發現超市中同一品牌、同一種類的醬油,有兩種規格:第一種是袋裝450mL,售價5元;第二種是瓶裝500g,售價6元。已知袋裝醬油的密度均為1.2g/mL。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兩種包裝的醬油質量相同,袋裝醬油更便宜B. 兩種包裝的醬油質量不同,瓶裝醬油更便宜C. 兩種包裝的醬油密度相同,袋裝醬油更便宜D. 兩種包裝的醬油密度不同,瓶裝醬油更便宜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下列各種情況中會造成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小的是( D )A. 調節天平平衡時,游碼沒有撥至稱量標尺左側零刻度線處B. 調節天平的橫梁平衡時,指針偏向平衡標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便停止了調節C. 稱量時所用的砝碼已磨損D. 使用粘有臟東西的砝碼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下列力的作用效果與其他不同的是( A )A. 跳水運動員將跳板壓彎B. 在力的作用下小鐵球做曲線運動C. 在繩子拉力的作用下,物體做圓周運動D. 運動員用頭頂球后,球的運動方向發生改變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小華用細棉線把裝滿水的盒子豎直懸掛起來,在不同側面的同一高度處打上直徑相同的兩個小孔,發現水快速流出時,盒子轉動。他認為轉動的方向可能與孔的位置有關,從上面觀察,噴水時可使盒子逆時針轉動的開孔方案是( C )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如圖所示,下列情況受力分析正確的是(不計空氣阻力)( C )第7題CA. 甲圖為物塊沿粗糙斜面勻速下滑B. 乙圖為被彈簧彈起的小球向上運動C. 丙圖為物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恰好沿豎直墻面勻速下滑D. 丁圖為物塊豎立在小車上,隨小車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如圖所示,向西勻速運動的列車車廂內,在水平桌面上A處靜止的小球,突然沿虛線運動到B處,該過程中列車( A )A. 減速行駛,向南轉彎B. 減速行駛,向北轉彎C. 加速行駛,向南轉彎D. 加速行駛,向北轉彎第8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如圖甲所示,物體A始終只受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F1、F2的作用。F1、F2的大小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在t1時間內,下列對物體A所受的合力的分析正確的是( C )第9題CA. 先變大后變小,合力方向始終與F2相同B. 先變小后變大,合力方向始終與F2相同C. 先變大后變小,合力方向始終與F2相反D. 先變小后變大,合力方向始終與F2相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如圖所示是運動員在空中滑行時的頻閃照片。如果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他在空中做曲線運動,是重力改變了他的運動狀態B. 他在空中到達最高點時,如果外力消失,他將靜止C. 靜止站立在斜坡上,他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對他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 他從最高點落地后,由于受到慣性作用,會繼續滑行一段距離第10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1. 小宇和爸爸掰手腕,爸爸很容易就把小宇的手壓在桌面上,若爸爸對小宇的作用力為F1,小宇對爸爸的作用力為F2,則( C )A. F1比F2先施加 B. F1比F2更大C. F1與F2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 F1與F2是一對平衡力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如圖甲,小車在水平方向受到兩個拉力F1和F2的作用,拉力F1和F2的大小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和丙,小車的運動狀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丁,根據圖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 ) 第12題BA. t=1s時,小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3N,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 t=3s時,小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3N,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C. t=7s時,小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2N,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D. 在4~6s內,若桌面變得絕對光滑,小車將勻速直線運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4分)13. 測鐵塊質量,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稱量標尺 零刻度線 處,指針靜止時如圖。直接測量會使結果 偏小 (選填“偏大”或“偏小”)。為了使橫梁平衡,這時應進行的操作是 將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動 。測量時右盤加入一定量的砝碼后,天平的指針仍如圖,這時鐵塊的質量 小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取走5g的砝碼后,指針偏向左側。接下來的操作是 向右移動游碼 ,直至天平平衡后讀數。零刻度線 偏小 將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動 小于 向右移動游碼 第1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由同種材料制成的A、B兩個金屬球,其中有一個是實心的,它們的質量分別是280g、64g,體積分別是50cm3、8cm3。實心球是 B 球,密度為 8 g/cm3,空心球的空心部分體積是 15 cm3。B 8 1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在“測量物質的密度”實驗中,用相同的容器分別裝兩種不同液體,先后測量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m),液體體積(V),共測得三組數據,并在m-V坐標系上畫了出來,如圖所示,可以判定 A C (選填“AB”“AC”或“BC”)是同種液體。A點對應的液體密度是 0.9 g/cm3,另一種液體的密度為 0.6×103 kg/m3。第15題AC 0.9 0.6×10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如圖甲所示,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如圖乙,用手向上拉彈簧,說明力能使物體發生 形變 。如圖丙,用手向下壓彈簧,要想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則要使F1與F2的大小 相等 (選填“相等”或“不相等”);圖丙中手對彈簧的力是 手 (選填“手”或“彈簧”)形變產生的。第16題形變 相等 手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如圖所示,行李托運時,行李箱隨水平傳送帶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行李箱相對于傳送帶是 靜止 的,行李箱在水平方向 不受 (選填“不受”或“受”)力的作用;當傳送帶突然減速時,行李箱受到傳送帶水平向 左 的摩擦力。(不考慮空氣阻力)第17題靜止 不受 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三、 作圖題(每小題2分,共4分)18. 如圖所示是網球拍在擊球的瞬間,請在圖中畫出此時網球所受力的示意圖(忽略空氣阻力和摩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如圖甲所示是跳水運動員起跳前用力踏板的情景,圖乙為其簡化的示意圖,運動員重心為A點。請在乙圖中畫出運動員此時所受各力的示意圖。(所有力均以重心A為作用點)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四、 實驗題(共17分)20. (6分)為了測量某液體的密度,小李進行了如下實驗。(1) 如圖甲所示,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調節天平時應先將游碼移到稱量標尺的 零刻度線 處,若指針靜止時位置如圖乙所示,則應再將平衡螺母向 右 (選填“左”或“右”)端調節。第20題零刻度線 右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在燒杯中裝入適量待測液體,用天平正確測量其總質量。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丙所示,其總質量為 128 g。(3) 將燒杯中的部分液體倒入量筒,圖丁中讀數視線正確的是 ② (選填“①”“②”或“③”),量筒中液體的體積為 30 mL。(4) 測出燒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量為104g,則液體的密度為 0.8 g/cm3。128 ② 30 0.8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6分)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二力平衡條件”的探究。第21題(1) 小組將相同質量的砝碼放在左右兩盤后,把小車轉過一個角度,然后松手,觀察到小車轉動一定角度后恢復到靜止狀態,說明兩個力必須作用在 同一條直線上 才能平衡。同一條直線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某次實驗中,當左盤砝碼質量大于右盤時,小車兩邊的拉力大小 不相等 (選填“相等”或“不相等”),但小車仍處于靜止狀態。此時小車受到的 是 (選填“是”或“不是”)平衡力,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小車受到 摩擦力 的影響。不相等 是 摩擦力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為盡量減少以上影響,小敏提出將甲裝置中的小車換成小卡片,如圖乙所示。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小敏下一步操作是 B 。A. 左右各加一個鉤碼 B. 把卡片剪成兩半C. 把卡片扭轉一個角度B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若將小車換成輕質彈簧測力計,如圖丙所示,在左右兩盤各放入重4N的砝碼,忽略盤重和繩重,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4 N。4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5分)某同學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a: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猜想b: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壓力有關。猜想c: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有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為了驗證猜想,該同學利用彈簧測力計、兩個完全相同的木塊、木板、玻璃板、細線等器材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4次操作。玻璃板和木板固定,每次操作均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度勻速向右拉動木塊,第1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3N,第2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6N,第3次和第4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均為1.2N。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 比較第2次和第3次操作,可驗證猜想 b 是否正確;比較第3次和第4次操作,可驗證猜想 c 是否正確。(選填“a”“b”或“c”)(2) 該同學查閱資料發現,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壓力大小的比值反映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稱為動摩擦因數,則木塊與玻璃板間的動摩擦因數跟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之比為 1∶2 。b c 1∶2 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小明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示,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塊疊放在木板上,細線一端連接木塊,另一端連接固定的拉力傳感器。向右拉動木板,水平細線的拉力大小通過拉力傳感器的示數顯示。① 實驗過程中, 不需要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勻速拉動木板。② 小明認為拉力傳感器的示數反映的是木板與桌面間的滑動摩擦力大小,你認為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不正確;拉力傳感器的示數反映的是木塊與木板間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不需要 不正確;拉力傳感器的示數反映的是木塊與木板間的滑動摩擦力 第22題大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五、 計算題(共21分)23. (9分)小寧在根雕展上看到一個實心香樟木雕刻成的作品,質量為5t。(1) 小寧找來一個同樣材料制成的實心小球,測得質量為6.4g,體積為8cm3,求香樟木的密度。解:香樟木的密度ρ===0.8g/cm3=0.8×103kg/m3(2) 求該根雕作品的總體積。解:根雕總質量m總=5t=5×103kg,由ρ=可得,該根雕作品的總體積V總===6.25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小寧家有一個香樟木擺件,測得質量為1.6kg,體積為2.1dm3。請通過計算判斷此擺件是實心還是空心?若空心,求空心部分的體積。解:香樟木擺件的質量為1.6kg,則擺件中所含香樟木的體積(實心部分的體積)V實===2×10-3m3,已知擺件的體積V擺件=2.1dm3=2.1×10-3m3,因為V實<V擺件,所以,該擺件是空心的,其空心部分的體積V空=V擺件-V實=2.1×10-3m3-2×10-3m3=1×10-4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12分)書包的總重不得超過體重的10%,書包過重會影響脊椎健康。已知中學生的質量約為50kg,一本物理書的體積為470cm3,密度為2g/cm3。(g取10N/kg)(1) 中學生的體重約為多少?解:中學生的體重G學生=m學生g=50kg×10N/kg=500N(2) 一本物理書的質量為多少千克?解:一本物理書的質量m書=ρ書V書=2g/cm3×470cm3=940g=0.94kg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假如空書包的質量為0.3kg,最多可以裝幾本這樣的書?解:書包的總重不超過G書包=10%G學生=10%×500N=50N,書包的總質量不超過m書包===5kg,假如空書包的質量為0.3kg,最多可以裝書m書'=m書包-m空=5kg-0.3kg=4.7kg,n==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共32張PPT)第六章 質量和密度 素能測評一、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 一粒普通櫻桃的質量約為( A )A. 10g B. 50gC. 50mg D. 0.1kg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有關天平的使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 從砝碼盒中取砝碼時,必須用鑷子夾取B. 在稱量物體的質量時,向右移動游碼相當于向右盤中加小砝碼C. 在稱量過程中,通過加減砝碼后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左邊,此時應該向右調節平衡螺母D. 稱量物體質量時,通過加減砝碼后橫梁仍然左端下沉,此時應向右移動游碼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關于質量和密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 科考隊員把巖石標本從南極帶回北京,標本的質量變小B. 將注射器封口,往里推活塞,注射器內氣體的質量變大,密度變大C. 蠟的密度是0.9×103kg/m3,表示1m3蠟的質量是0.9×103kg/m3D. 影視劇中用塑料泡沫作場景中的“落石”是因為其密度小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某種特種工程塑料的密度為1.35g/cm3,具有無毒、機械強度高、耐高溫、硬度高、熱穩定性好等優點。這種材料適合制作( D )A. 手套 B. 氣球C. 皮筋 D. 筷子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用如圖所示的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一小石塊的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第5題BA. 調平時指針在分度盤的位置如圖甲,接下來應該在左盤上放石塊B. 稱量時若加上最小的砝碼后,指針的位置如圖甲,則接下來應該向右撥動游碼C. 稱量結束砝碼如圖乙所示,待測石塊的質量是48.8gD. 待測石塊的密度是1.21g/c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小明利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鹽水的密度,部分操作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第6題DA. 量筒中液體的體積是40cm3B. 鹽水的密度是1.16×103kg/m3C. 按照乙、甲、丙的順序實驗,會使測量結果偏大D. 按照甲、丙、乙順序操作,則測得鹽水密度偏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某設計師在優化飛機設計時,為了減輕飛機自重,使用了大量新型合金材料。飛機上某個零件原來為鋁合金材質,該零件的質量為26kg,改用新型合金材料后,其質量減輕了15kg。那么這種新型合金材料的密度為(鋁合金的密度取2.6×103kg/m3)( C )A. 1.5×103kg/m3 B. 1.5×105kg/m3C. 1.1×103kg/m3 D. 1.1×105kg/m3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如圖所示是甲和乙兩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甲物質的密度隨體積增大而增大B. 當甲和乙兩物質的質量相同時,乙物質的體積較大C. 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是4∶1D. 體積為5cm3的乙物質,質量為10g第8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我國科學家研發的固體浮力材料已成功用于萬米深海探測,為深潛器提供浮力,技術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固體浮力材料的核心是“微球”(直徑很小的空心玻璃球)。若用質量為60g,密度為2.4×103kg/m3的玻璃制成“微球”后和黏合劑黏合制成一塊固體浮力材料,其內部結構的放大示意圖如圖所示。黏合劑的密度為1.2×103kg/m3,黏合劑體積占固體浮力材料總體積的20%,制成后的固體浮力材料密度為0.48×103kg/m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CA. 這塊固體浮力材料中黏合劑的質量為60gB. 這塊固體浮力材料的總體積是250cm3C. 這塊固體浮力材料中空心部分的體積為200cm3D. 這塊固體浮力材料中所用玻璃的體積是25cm3第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小紅同學根據表中提供的幾種物質的密度(常溫常壓下),得出以下四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B )物 質 密度/(kg·m-3) 物 質 密度/(kg·m-3)水 1.0×103 冰 0.9×103酒精 0.8×103 鋁 2.7×103水銀 13.6×103 銅 8.9×103BA. 體積相同的實心鋁塊和冰塊,冰塊質量是鋁塊的3倍B. 一定質量的水結成冰,體積比原來大C. 把200g酒精倒掉100g,剩下酒精的密度變小D. 質量相同的兩個實心銅塊和鋁塊,銅的體積較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44分)11. 按要求填空。(1) 300mL= 0.3 dm3。(2) 1.8×103kg= 1.8 t。(3) 2.7kg/dm3= 2.7 g/cm3。0.3 1.8 2.7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用天平測量一石塊的質量,天平平衡時所用砝碼及游碼如圖甲所示,則石塊的質量為 29.2 g。將該石塊放入盛有30mL水的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圖乙所示,圖中讀數時視線正確的是 b (選填“a”“b”或“c”)。石塊的密度是 2.92×103 kg/m3。第12題29.2 b 2.92×10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 由不同材料組成的a、b、c三個實心物體,它們的體積與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密度最大的是 c (選填“a”“b”或“c”)物體,它的密度是 2 g/cm3;相同體積的a、b兩種物質的質量之比為 1∶2 。第13題c 2 1∶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小明測量某種礦石的密度,他先用天平測量礦石的質量,當天平平衡時,放在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在稱量標尺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礦石的質量為 52 g。他用量筒測量礦石的體積如圖乙所示,則礦石的體積為 20 cm3,則礦石的密度為 2.6 g/cm3。若將礦石放入量筒中,不慎將水濺到量筒上,礦石的密度的測量結果將 偏大 (選填“偏大”或“偏小”)。52 20 2.6 偏大 第1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氣凝膠的密度僅為0.16mg/cm3,“0.16mg/cm3”表示的物理含義是 每立方厘米氣凝膠的質量為0.16mg 。一塊10cm3的氣凝膠的質量為 1.6 mg。氣凝膠還是吸油能力最強的材料之一,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質量900倍的有機溶劑,則10cm3的“全碳氣凝膠”最多能吸收的有機溶劑質量為 1.44 g。每立方厘米氣凝膠的質量為0.16mg 1.6 1.4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第16題16. 用燒杯盛放某種液體,測得液體與燒杯總質量m,液體體積為V,它們的關系如圖所示,則燒杯的質量為 30 g,該液體的密度是 1.5g/cm3,當液體與燒杯總質量為75g時,液體的體積為 30 cm3。30 1.5 3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查閱資料可知酒精度的含義是“表示酒中含酒精的體積百分比”,如酒精度“50% vol”的酒,表示100mL的酒中有酒精50mL。則酒精度“53% vol”的酒密度要比“50% vol”的酒 小 (選填“大”或“小”)。現有酒精度“60% vol”和酒精度“20% vol”的酒液若干,用酒精度“60% vol”和酒精度“20% vol”這兩種酒液進行勾兌,獲得了2000mL酒精度“52% vol”的酒液,則所用酒精度“60% vol”酒液的質量為 1408 g。若勾兌后酒液的密度是0.91g/cm3,則該酒的度數為 45 度。(不考慮酒液混合后體積減少,ρ水=1g/cm3,ρ酒=0.8g/cm3)小 1408 4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三、 作圖題(每小題2分,共4分)18. 物質A密度為0.5g/cm3,在圖中畫出物質A的m-V圖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如圖所示,將質量相同的水、濃鹽水和酒精分別裝入A、B、C三支完全相同的足夠長的試管中,A中已將水的液面位置標出,請在B、C中大致畫出濃鹽水和酒精的液面位置。(已知ρ酒精<ρ水<ρ鹽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四、 實驗題(共16分)20. (5分)小西做“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構”實驗時,得到如表數據。實驗次序 物 體 m/g V/cm3 /(g·cm-3)1 鋁塊1 54 20 2.72 鋁塊2 108 40 2.73 松木1 108 216 0.54 松木2 10 20 0.5(1) 比較 1、2(或3、4) 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 相同 (選填“相同”或“不同”)的;比較2、3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 不同 (選填“相同”或“不同”)的。1、2(或3、4) 相同 不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由上述實驗我們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見,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質量和體積 無關 (選填“無關”或“有關”)。(3) 在“研究物體的質量跟體積的關系”實驗中,經常需要進行多次測量,有的是為了從不同情況中找到普遍規律;有的是為了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下列實驗中多次測量的目的與本實驗目的相同的是 C 。A. 用刻度尺測課本的寬度 B. 用ρ=測定某種物質的密度C. 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D. 測量某物體運動的速度無關 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6分)實驗課上,小華同學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石塊的密度,圖甲是他使用的天平砝碼盒中的所有砝碼,請完成以下問題。第21題【進行實驗】(1) 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對天平進行調平,如圖乙所示,他操作中存在的錯誤是 游碼沒移到稱量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上 。游碼沒移到稱量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改正錯誤后正確操作。用天平測量石塊的質量,將石塊放在天平的左盤中,在右盤按 從大到小 的順序添加砝碼,小華測出石塊的質量是48.8g。老師指出其數據造假,依據是 圖甲中沒有5g砝碼,無法測出石塊的質量是48.8g 。(3) 在老師的幫助下,改變測量方法,測出石塊的質量為47.6g。接著測量石塊的體積,如圖丙所示,則石塊的體積為 20cm3 ,石塊的密度是 2.38 g/cm3。從大到小 圖甲中沒有5g砝碼,無法測出石塊的質量是48.8g 20cm3 2.38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分析交流】若石塊具有吸水性,則用上述方法測得的石塊密度與真實值相比 偏大 (選填“偏大”或“偏小”)。偏大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5分)農忙時節,小明根據學過的物理知識配制鹽水幫媽媽篩選農作物種子。要篩選出品質優良的種子,鹽水的密度應該略小于飽滿種子的密度。為了知道所配制出的鹽水密度是否合適,小明通過如下的實驗進行測量。(1) 調節天平平衡: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撥到稱量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發現天平橫梁左高右低,應將平衡螺母向 左 (選填“左”或“右”)調節。(2) 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得空燒杯的質量m。左 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如圖甲所示,把適量的鹽水倒入量筒中,測得鹽水體積V。(4) 如圖乙所示,把量筒中的鹽水倒入燒杯中,測得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2。請把下面記錄測量數據的表格填寫完整。空燒杯質量m1/g 鹽水體積V/mL 燒杯和鹽水總質量m2/g 鹽水密度ρ/(g·cm-3)30 40 76 1.15761.15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按照以上方法,小明測出的鹽水密度值可能 小于 (選填“大于”或“小于”)鹽水密度真實值,原因是 量筒內的鹽水無法完全倒入燒杯中 。小于 量筒內的鹽水無法完全倒入燒杯中 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五、 計算題(共16分)23. (8分)低海拔地區的人員進入西藏,容易患上高原病,吸氧是最有效緩解高原病癥狀的治療手段。西藏生產的一種容量為1000cm3的吸氧瓶,裝有16g氧氣,可供人吸氧200次。(1) 一個還未使用過的吸氧瓶內氧氣的密度是多少?解:容量為1000cm3的吸氧瓶,裝有16g氧氣,吸氧瓶內氧氣的密度ρ===0.016g/cm3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若每次吸取的氧氣量是一樣的,則吸取50次后,瓶內大約還剩下多少克氧氣?剩余氧氣的密度是多少?解:容量為1000cm3的吸氧瓶,裝有16g氧氣,可供人吸氧200次,一次吸氧的質量m1==0.08g;吸取50次后,瓶內大約還剩下的氧氣質量m'=16g-50×0.08g=12g;氧氣瓶體積不變,剩余氧氣的密度ρ'===0.012g/cm3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8分)已知鋁的密度為2.7×103kg/m3,小明的父親外出時買了一個用鋁材料制造的球形藝術品,用天平測得此球的質量是540g,體積為300cm3。(1) 請通過計算說明此球是實心還是空心的。(2) 若是空心的,則空心部分的體積為多少?解:ρ鋁=2.7×103kg/m3=2.7g/cm3;由ρ=得540g鋁的體積V鋁===200cm3<300cm3;由V鋁<V球可知,此球是空心的解:空心部分的體積V空=V球-V鋁=300cm3-200cm3=100c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若在空心部分注滿某種液體后,球的總質量為620g,請參考下列部分物質的密度表,該液體可能是什么?物 質 水銀 酒精 植物油密度/(kg·m-3) 13.6×103 0.8×103 0.9×103解:球中液體的質量m液=m總-m鋁=620g-540g=80g;液體的體積V液=V空=100cm3;所以液體的密度ρ液===0.8g/cm3=0.8×103kg/m3。對照表格數據,可能是酒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期中素能測評(課件)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期末素能測評(課件)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第七章 運動和力素能測評(課件)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第九章 機械和功 素能測評(課件)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第八章 壓強和浮力 素能測評(課件)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第六章 質量和密度素能測評(課件)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