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七章 運動和力 全章習題課件(共9份打包)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七章 運動和力 全章習題課件(共9份打包)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簡介

(共35張PPT)
第七節 牛頓第一定律
第1課時 慣 性
第七章 運動和力
01
基礎過關
02
能力進階
03
思維拓展


1. 交通法明確規定:嚴禁貨車超載,這是因為超載的大貨車質量大,慣性  大 (選填“大”或“小”),行駛中的大貨車遇到突發事件緊急制動時,它的  運動狀態 較難改變,制動距離變長,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大 
運動狀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如圖,汽車發生“追尾”時,汽車B剎車后由于  慣性 仍然撞到汽車A,“追尾”后,B車駕駛員受  安全帶 (選填“安全帶”或“汽車頭枕”)保護未嚴重受傷。
第2題
慣性 
安全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關于物體的慣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物體只有運動時才具有慣性
B. 物體的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C. 物體只有受力的作用時才具有慣性
D. 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2024·西安新城期末)如圖,錘頭松了,只要把錘柄的一端在木板上撞擊幾下,就能使錘頭緊緊地套在錘柄上,這主要是利用了( B )
A. 錘柄的慣性
B. 錘頭的慣性
C. 錘柄的重力
D. 錘頭的重力
第4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日常生活中,慣性現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屬于防止慣性造成傷害的是( B )
A. “抖”落衣服上的灰塵
B. 汽車限速行駛
C. 跳遠運動員跳遠時助跑
D. 洗衣機的脫水過程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如圖所示,公交車上的乘客都站穩扶好了扶手,當車的運動狀態突然發生改變時,乘客都向前傾,產生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C )
A. 車由靜止突然向前啟動
B. 車勻速前行時突然加速
C. 車勻速前行時突然剎車
D. 車勻速前行時突然拐彎
第6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2024·河南)乘客乘坐汽車時系好安全帶,可以防止急剎車時,由于什么的慣性而受到傷害( C )
A. 汽車 B. 安全帶 C. 乘客 D. 座椅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立定跳遠是體育中考項目之一,其動作分解如圖所示。下列對運動員在立定跳遠過程中的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B )
A. 起跳時,沒有受到地面對他的作用力
B. 起跳后,能繼續往前是由于他具有慣性
C. 騰空到達最高點時,速度剛好減為零
D. 落地后站穩時,鞋底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后
第8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如圖,在水平向右行駛的小車車廂內,頂端用細線懸掛一小球,小車水平地板上放置一物塊A,從某時刻起,發現小球向右擺動,說明小車可能在向右做  減速 (選填“加速”或“減速”)運動,物塊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  左 (選填“左”或“右”)。
第9題
減速 
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一本靜止的書上方豎直放置一塊橡皮,當書突然向右運動時,橡皮由于  慣性 將會  向左傾倒 (選填“向左傾倒”“向右傾倒”或“保持靜止”),若書表面絕對光滑,則上述現象中橡皮將會  保持靜止 (選填“向左傾倒”“向右傾倒”或“保持靜止”)。
第10題
慣性 
向左傾倒 
保持靜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在校園安全提示牌設計比賽中,小明同學設計的“小心地滑”的圖片如圖所示。你認為該提示牌是否科學?  不科學 (選填“科學”或“不科學”),理由是  人走路踩到較滑的地面時,腳會突然向前滑動,下半身速度變大,而上半身由于慣性仍要保持原來較小的速度,人由于慣性會向后仰,而不是向前趴倒 。
第11題
不科學 
人走路踩到較滑的地面時,腳會突然向前滑
動,下半身速度變大,而上半身由于慣性仍要保持原來較小的速度,人
由于慣性會向后仰,而不是向前趴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如圖甲、乙所示為一輛小車駛向一彈簧的運動過程。小車碰到彈簧后最終會停止,表明了力能使物體的  運動狀態 發生改變,同時彈簧被壓縮表明了力能使物體發生  形變 。小車碰到彈簧后,車上的物體向前傾倒,表明物體具有一種  維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 的性質,物理學中把這種性質叫作  慣性 。
第12題
運動狀態 
形變 
維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 
慣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2024·威海二模)如圖為農用揚場機的示意圖,谷物脫粒后,谷粒、糠皮及少量碎石的混合物在快速轉動的轉輪W和皮帶B的帶動下被拋出,谷粒、糠皮、碎石落地的遠近不同,形成1、2、3三堆,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其中2是  谷粒 。它們分離的原因從慣性的角度來說是因為  不同物體的質量不同,它們的慣性大小不同 。
第13題
谷粒 
不同物體的質量不同,它們的慣性大小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小陽同學利用如圖的裝置做力學實驗。
 
第14題
(1) 如圖甲,讓載有橡皮泥的小車從斜面A處自由下滑,觀察到小車與固體障礙物碰撞后橡皮泥被拋出,橡皮泥繼續向前運動是因為它  具有慣性 ,橡皮泥落地后有明顯的形變,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形。
具有
慣性 
形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小陽讓載有相同橡皮泥的小車從圖甲中斜面的B處自由下滑,這樣做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觀察到小車與固體障礙物碰撞后,橡皮泥被拋落的水平距離  增大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變大 
增大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小陽用膠帶把相同的橡皮泥固定在小車上(如圖乙),讓小車從斜面B處自由滑下,與固體障礙物碰撞后橡皮泥沒有被拋出,則膠帶起到了  安全帶 (選填“安全帶”或“椅背上方的頭枕”)的作用。
安全帶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七節 牛頓第一定律
第2課時 牛頓第一定律
第七章 運動和力
01
基礎過關
02
能力進階
03
思維拓展


1. 如圖所示,小華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時,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可知:水平表面對小車的阻力越  小 (選填“大”或“小”),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速度減小得越慢。實驗結果表明,力  不是 (選填“是”或“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若水平表面絕對光滑,小車到達水平表面后將做  勻速直線 運動。
   
第1題
小 
不是 
勻速直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小明同學將皮球斜向上拋出,球落地后又彈起,它的部分運動軌跡如圖所示。小明猜想小球到達最高點P點時若突然失去一切外力,它將保持靜止。你認為他的猜想是  錯誤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你的理由是  小球到達最高點時水平方向上速度不為零,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它將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
第2題
錯誤 
小球到達最高點時水平方向上速度不為零,根據牛頓
第一定律它將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024·安慶期末)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只有不受力的物體,才能保持靜止狀態
B. 只有運動的物體才遵守牛頓第一定律
C. 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其運動狀態一定改變
D. 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2024·西安碑林校級段考)下列情景中,物體的運動狀態不發生改變的是( B )
A. 正在彎道上速滑的運動員
B. 水平桌面上靜止的物理書
C. 空中減速下落的降落傘
D. 發動汽車將汽車開出車站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體育運動中蘊含許多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被踢出的足球在飛行的過程中,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B. 被扣殺的排球飛向對方,說明力可以維持物體運動
C. 降落傘勻速下降,說明降落傘沒有受到力的作用
D. 被投出的籃球能繼續運動,是因為受到慣性作用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如圖所示,小文正在蕩秋千。假如她蕩到左邊最高點時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她將會( A )
A. 靜止不動 B. 向左上方運動
C. 向左下方運動 D. 豎直向下運動
第6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2024·濟寧模擬)如圖,輕質彈簧豎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點時彈簧恰好不發生形變。現將一小球放在彈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壓至圖中A位置后由靜止釋放,小球將豎直向上運動并脫離彈簧,不計空氣阻力,則小球( A )
A. 從A點向上運動到O點的過程中,它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B. 從A點向上運動到O點的過程中,在O點處速度達到最大值
C. 脫離彈簧以后,它的運動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D. 脫離彈簧運動到最高點時,撤去一切外力,將會做勻速直線運動
第7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2024·南京秦淮期末)如圖,在豎直平面內用輕質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將小球拉至A點,使細線處于拉直狀態,由靜止開始釋放小球,不計空氣阻力,小球可在A、C兩點間來回擺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若小球擺到B點時,重力突然消失,小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B. 若小球擺到B點時,所有力都突然消失,小球將勻速下落
C. 若小球擺到C點時,細線恰好斷開,小球將做勻速圓周運動
D. 若小球擺到C點時,所有力都突然消失,小球將保持靜止狀態
第8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2024·洛陽期中)鋼球沿圖中光滑弧形軌道從A點滑到O點,此過程中鋼球受到重力和  支持 力,鋼球所受力  一定不是 (選填“一定不是”“可能是”或“一定是”)平衡力。若鋼球從O點飛出后,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則小鋼球將沿路線  2 (選填“1”“2”“3”或“4”)運動。
第9題
支持 
一定不是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將籃球豎直向上拋出到達最高點時,籃球  不處于 (選填“處于”或“不處于”)平衡狀態,若此時重力突然消失,則籃球將  靜止 。將籃球斜向上拋出,若到達最高點時重力突然消失,則籃球將  做勻速直線運動 。(不計空氣阻力)
不處于 

止 
做勻速直線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如圖所示,將小球豎直向上拋出時,小球在A、B、C三點的速度分別為vA=4m/s,vB=2m/s,vC=0m/s。如果小球在經過B處時,重力突然消失,那么小球將  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其速度大小為  2m/s ;若小球在C處時,重力突然消失,則小球將  處于靜止狀態 。(不考慮空氣阻力)
第11題
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2m/s 
處于靜止狀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某同學在科技館參觀時發現這樣一個展品,在水平軌道上有一列小火車,車廂頂部有兩個孔P和Q,小火車在軌道上沿直線勻速運動,如圖所示,當小火車即將經過“∩”形框架的下方時,從P孔中豎直向上彈出一個小球。不計小球受到的空氣阻力,彈出的小球上升到前進最高點時,小球速度  不會 (選填“會”或“不會”)為零,小球的落點是  P (選填“P”或“Q”),是因為  小球 (選填“小球”或“小火車”)具有慣性。
不會 
P 
小球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3·聊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第13題
(1) 讓小車從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每次滑到水平面時的  速度 相同。
速度 
(2) 實驗通過觀察  A 來反映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A. 小車滑行的距離 B.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由實驗可知,小車在  木板 表面上運動時,速度減小得慢。
(4) 下列對此實驗的分析或推理正確的是  B 。 
A. 實驗中運動的小車會停下來,說明運動要靠力來維持
B. 如果小車在水平面運動時不受阻力,那么它就不會停下來
木板 
B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實驗完成后,同學們在一起討論運動和力的關系,其中觀點正確的是  D 。
A. 物體受力,運動狀態一定改變
B. 物體不受力,一定會保持靜止
C. 物體運動,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一定受力
D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共32張PPT)
第六節 摩 擦 力
第1課時 滑動摩擦力及影響因素
第七章 運動和力
01
基礎過關
02
能力進階
03
思維拓展


1. (2024·無錫)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木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此時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為  0.3 N;再將毛巾平鋪在木板上進行實驗,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接觸面粗糙程度 的關系;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的關系,你的做法
是  在木塊上加不同數量的砝碼重復實驗 。
0.3 
接觸面粗糙程度 
在木塊上加不同數量的砝碼重復實驗 
第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如圖所示,用手壓書本并抽出直尺,當手壓書本的力大小不同時,勻速抽出直尺過程中需要的力的大小  不同 。由此可推測,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壓力 的大小有關。
第2題
不同 
壓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如圖所示,某工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向不同的方向分別拉動物塊使其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甲的摩擦力大
B. 乙的摩擦力大
C. 甲、乙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D. 無法判斷
第3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2024·渭南期末)如圖所示,材料、粗糙程度和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物體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所受的拉力為Fa、F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拉力Fa大于拉力Fb
B. 甲的速度一定比乙的大
C. 甲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乙受到的摩擦力
D. 甲、乙受到的摩擦力一樣大
第4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2024·東營模擬)如圖甲所示,小朋友從滑梯上滑下去,請在圖乙中畫出小朋友(用方框代替,中間黑點為重心)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圖。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如圖所示,一長方體木塊,置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圖甲中的木塊豎放,圖乙中的木塊平放,圖丙中的木塊平放并在其上表面加一重物,在甲、乙、丙三種情況下,勻速拉動木塊所需的水平力分別為F甲、F乙、
F丙。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D )
第6題
A. F甲<F乙<F丙 B. F甲>F丙>F乙
C. F甲<F丙<F乙 D. F甲=F乙<F丙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2024·大連段考)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線勻速拖動牙刷時,刷毛發生了如圖所示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牙刷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 減慢拖動速度,刷毛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變
C. 手對牙刷的拉力大于牙刷受到的摩擦力
D. 刷毛彎曲越厲害說明牙刷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2023·南陽方城期中)一重為50N的物體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物體受到的支持力和  重力 是一對平衡力。如圖所示,當物體受到水平向右、大小為15N的拉力F時,物體剛好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15 N;當拉力F為18N時,物體向右做加速運動,此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15 N。
第8題
重力 
15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2024·泰州靖江段考)圖甲和圖乙實驗過程中所用器材完全一樣,則A物體兩次所受摩擦力的大小關系是fA甲  > (選填“>”“<”或“=”)fA乙,作出判斷的依據是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圖甲中A對水平面的壓力大于圖乙中A對水平面的壓力 。在操作無誤的情況下,若對比兩次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以初步驗證滑動摩擦力與  接觸面積 的關系。
  
第9題
>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圖甲中A對
水平面的壓力大于圖乙中A對水平面的壓力 
接觸
面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為了在體育中考項目中取得優異成績,小明想利用彈簧測力計和長木板,通過實驗從自己的A、B兩雙運動鞋中選出防滑性能較好的一雙。他從兩雙鞋子中分別取了一只,并把兩只鞋疊放在一起進行實驗(如圖所示),是為了控制  壓力大小 不變,小明先把B放在A上面,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A使鞋在長木板上做  勻速直線 運動,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然后  把A放在B上面 ,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B使鞋在長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彈簧測力計
的示數F2;如果觀察到  F1>F2 ,說明A鞋的防
滑性能更好。
壓力大小 
勻速直線 
把A放在B上面 
F1>F2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2023·青海)某興趣小組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時改進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第11題
(1) 該實驗裝置的優點在于:不需要勻速拉動木板A也能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原因是木塊B相對桌面始終處于靜止狀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木塊B受到的  摩擦 力的大小,該實驗的原理是  二 力平衡 (選填“二力平衡”或“受力不平衡”)。
摩擦 
二力平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實驗數據如表所示:
實驗次序 接觸面 壓力情況 彈簧測力計示數/N
1 木板面 木塊 3.3
2 木板面 木塊+砝碼 4.5
3 毛巾面 木塊 5.1
① 對比實驗1和2可知: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  越大 (選填“越大”或“越小”),滑動摩擦力越大。
越大 
② 對比實驗  1和3 可知:在接觸面所受的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  越大 (選填“越大”或“越小”)。
③ 本實驗除了轉換法,還使用的物理實驗方法是  控制變量法 。
1和3 
越大 
控制變量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同學們還想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是否有關,于是將木塊B沿豎直方向切去一半,這種做法不合理。請說明理由:  沒有控制壓力大小相同 。
沒有控
制壓力大小相同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六節 摩 擦 力
第2課時 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第七章 運動和力
01
基礎過關
02
能力進階
03
思維拓展


1. 拔河比賽中,運動員會戴上紗布手套,穿鞋底帶有花紋的鞋,這些措施都是通過增大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來增大摩擦;拔河時手要使勁握住繩子是通過增大  壓力 來增大摩擦。如果地面上有沙粒,運動員就很容易被拉動,這是因為沙粒將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使摩擦力變  小 。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壓力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2024·阜陽段考)如圖所示,體操運動員上器械前,會在手上涂一些防滑粉,這是為了  增大 (選填“增大”或“減小”)摩擦。在運動員進行體操表演時,握緊器械產生的摩擦屬于  有益 (選填“有害”或“有益”)摩擦。
第2題
增大 
有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2024·宿遷期中)自行車是人們“綠色出行”的首選工具。騎自行車時,下列摩擦應設法減小的是( C )
A. 腳與腳鐙之間的摩擦
B. 手與車把手之間的摩擦
C. 車輪的軸與軸承之間的摩擦
D. 自行車后車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下列各種現象中,不是利用摩擦力的是( C )
A. 人在地面上行走
B. 系鞋帶或打繩結
C.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靜止不動
D. 用干燥的黑板擦擦黑板上的字跡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2024·丹東模擬)如圖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操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
 
 
第5題
B
A. 如圖甲,當沿水平方向拉動物塊A做加速運動時,其受到的摩擦力變大
B. 比較甲、乙兩圖,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是否有關
C. 比較甲、丁兩圖,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是否有關
D. 如圖乙,物塊A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過程中,其上面的砝碼受到摩擦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下列摩擦中,屬于滑動摩擦的是( C )
A. 行進中的火車車輪與鐵軌之間的摩擦
B. 使用筷子夾菜時手和筷子之間的摩擦
C. 擦黑板時,黑板擦與黑板之間的摩擦
D. 喝水時,手和杯子之間的摩擦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2024·威海期末)小華和爸爸自駕游,汽車行至多沙山坡,車輪打滑無法前行,爸爸讓小明下車,便于爬坡,小明否定了爸爸的提議,邀請路邊的行人上車,車果然不再打滑,開上山坡,下列做法與小明的做法原理相同的是( D )
A. 給機器安裝滾動軸承
B. 給機器的軸承加潤滑劑
C. 給機器的傳送帶打蠟
D. 給機器的傳動皮帶張緊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2023·成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某班全體同學深入社區養老院,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如圖是小文打掃衛生時推移沙發的情景。當他推動沙發向左運動時,地面對沙發的摩擦力方向是向   右 的。小文覺得如果給沙發裝上輪子,那么推起來會更省力,他這樣思考的依據是在一般情況下,滾動摩擦  小于 滑動摩擦。
第8題
右 
小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小雪制作了一副“抓魚手套”,她在普通橡膠手套的著力處增加幾個尼龍搭扣的小勾面,這些密集而彎曲的勾面增大了接觸面的  粗糙程度 ,從而增大了  摩擦力 ,使人更容易把魚抓牢,抓魚時,小雪緊緊抓住魚,這是通過  增大壓力 來增大摩擦。
粗糙程
度 
摩擦力 
增大壓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2023·周口淮陽三模)如圖甲所示,小剛手持玻璃杯靜止,玻璃杯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  豎直向上 ;如圖乙所示,當用玻璃杯接水時,玻璃杯仍靜止在手中,則在接水過程中玻璃杯受到的摩擦力會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第10題
豎直向上 
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小明同學選用竹筷、玻璃杯、米,做“竹筷提米實驗”,如圖所示。
(1) 在杯中裝滿米,插入竹筷后將米壓緊,用力豎直向上慢慢提竹筷,“米被提起來了”。此過程使米和玻璃杯一起向上運動的力是  摩擦 力,壓緊米的目的是  增大壓力,從而增大摩擦力 。
第11題

擦 
增大壓力,從而增大摩擦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增大竹筷插入米的深度,壓緊米,再提起米靜止時,此時的摩擦力將  不變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 將竹筷換為光滑的塑料筷,插入米中至較深的位置,發現無論怎樣壓緊米,均不能將米提起,此現象說明,提米的力與  筷子的粗糙程度 有關。
(4) 實驗過程中,注重應用  控制變量 法和  轉換 法等科
學實驗思想。
不變 
筷子的粗糙程
度 
控制變量 
轉換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為了驗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整個裝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兩木塊疊放在一起,兩個輕質彈簧測力計C、D的一端分別與兩木塊相連,另一端固定在鐵架臺E、F上,如圖甲所示。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在圖甲中,緩慢向兩側移動鐵架臺E和F,保持木塊A與B位置不動,整個裝置靜止后,木塊A所受摩擦力fA的方向向  左 ,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  D (選填“C”或“D”)的示數。
(2) 實驗中發現,彈簧測力計C的示數不等于彈簧測力計D的示數。經過討論,同學們完善了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放置細圓木條是為了減少  木塊B與桌面 之間的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
左 
D 
木塊B與桌面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同學們利用完善后的裝置重新進行實驗,整個裝置靜止后,彈簧測力計C的示數為2N,彈簧測力計D的示數如圖乙所示,為  2 N。
2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20張PPT)
小專題(三) 力的作圖
第七章 運動和力
類型一 一個力的問題
1. 在圖中畫出被拉長的彈簧對手指的彈力F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2024·新疆)請在圖中畫出小球受到的拉力F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2024·陜西)如圖,木塊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向右滑行,請畫出木塊所受摩擦力f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2024·吉林)如圖所示,O為雪人的重心,請畫出雪人受到重力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 (2023·大慶)如圖為某同學在進行立定跳遠測試過程中的某一瞬間,O點為重心,請畫出該同學的受力示意圖。(不計空氣阻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一小球沿弧形軌道下滑,畫出小球在圖中位置時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7. 如圖,物體隨傳送帶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作出物體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如圖是電工靜止在桿上某處檢修電路時的情景,請在圖中畫出電工所受的摩擦力的示意圖,O點為重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類型二 兩個力的問題
9. (2024·新鄉二模)勞動課上,小歡用銅片制作風鈴,來裝飾校園宣傳欄。如圖,將一個銅片懸掛于線下靜止,請畫出銅片受力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 (2024·臨沂)圖甲是天蒙山索道的吊廂沿鋼索向下方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景,圖乙是吊廂及吊廂內物體的簡圖。請在圖乙中畫出物體所受力的示意圖(力的作用點畫在物體的重心O上)。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2024·河南)如圖,手按壓水平桌面并向左滑動,可感受到桌面對手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請以A點為作用點,畫出桌面對手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 (2023·黃岡)如圖所示,斜面的正前方有一塊磁鐵,小鐵球從斜面滾落到水平桌面上,在靠近磁鐵時運動得越來越快。請畫出此時小鐵球在水平方向的受力示意圖。(O點為小鐵球的重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2024·福建)在圖中,畫出靜止在水平冰面上冰壺的受力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4. 如圖甲所示為運動員在高山滑雪比賽中由斜坡上自由滑下的情景。該情景抽象成圖乙,請在圖乙中畫出雪道對滑雪板作用力的示意圖。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5. (2024·聊城)如圖所示,把一個質量分布均勻的小球用繩子懸掛起來,將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穩定后松手。畫出小球在擺動過程中經過P點時所受力的示意圖。(忽略空氣阻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類型三 三個力的問題
16. 如圖,擋板B擋住了向下運動的球A,畫出球A的受力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7. (2023·通遼)如圖所示,物體A與彈簧連接(彈簧被壓縮),靜止在光滑的斜面上,請畫出物體A的受力示意圖。(O點為重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8. 如圖甲所示的避險車道內鋪有厚厚的碎石,失控車輛一旦沖入就會因陡坡、碎石摩擦而快速停下,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駕乘人員和車輛的安全。請在圖乙中畫出失控車輛沖入避險車道減速滑行時的受力示意圖。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 如圖甲所示的桌上書架由L形的書臺和支架構成,可緩解頸椎壓力。圖乙是它的簡易結構圖,若L形的書臺的表面絕對光滑,請以O為作用點,畫出書所受的力。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共18張PPT)
第二節 力的測量 彈力
第七章 運動和力
01
基礎過關
02
能力進階
03
思維拓展


1. 如圖所示,手壓氣球,氣球會變形,變形的氣球要  恢復 其原來的形狀,會對使它發生形變的手產生  彈力 的作用。
第1題
恢復 
彈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2024·東莞校級段考)如圖所示,跳水運動員站在跳板上,對跳板產生向  下 (選填“上”或“下”)的壓力,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發生  形變 。跳板彈起過程中,跳板推運動員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運動員的  運動狀態 發生改變。
第2題
下 
形變 
運動狀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024·榆林綏德期中)如圖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是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彈簧的伸長量越大 ;這個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  0~5N ,所測拉力F的大小是  3.2N 。
第3題
彈簧的伸長量越
大 
0~5N 
3.2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2024·孝感期末)如圖所示的四種情景,所受到的力不屬于彈力的是( D )
     
第4題
D
A. 圖甲:跳板對運動員的支持力
B. 圖乙:弦對箭的推力
C. 圖丙:竹子對熊貓的拉力
D. 圖丁:磁鐵對大頭針的吸引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關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
A. 彈簧測力計只能豎直放置,測豎直方向的力
B. 使用前必須檢查指針是否對準零刻度線
C. 使用中要使彈簧測力計的受力方向沿彈簧的軸線方向
D. 測量前,要輕輕拉動幾下彈簧,這是為了避免彈簧卡在外殼上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體育既能讓我們學會一些運動技能,增強身體素質,還能為我們帶來身心愉悅。幾名同學使用彈簧拉力器鍛煉身體,每名同學都可以將彈簧拉力器拉開至兩臂伸直,兩臂伸直時對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A )
A. 手臂最長的同學 B. 力氣最大的同學
C. 體重最大的同學 D. 幾名同學都一樣大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2024·宜賓期中)如圖甲所示,彈簧的一端掛在墻上,一人用5N的力F拉另一端,彈簧伸長了5cm;如圖乙所示,兩個人分別拉該彈簧的兩端,彈簧也伸長了5cm,則F1和F2的大小分別為( A )
A. 5N、5N B. 0、5N
C. 5N、0 D. 2.5N、2.5N
 
第7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2024·菏澤期中)如圖所示,一名學生在蹦床上跳躍,關于蹦床所產生的彈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蹦床對人有彈力,人對蹦床沒有彈力
B. 人被彈到最高點時,受到蹦床的彈力最大
C. 人降到最低點時,受到蹦床的彈力最大
D. 人受到蹦床的彈力大小不變
第8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臺面上,一根輕質彈簧左端固定,右端連接一個金屬小球,O點是彈簧保持原長時小球的位置,開始時通過小球壓縮彈簧到A點(已知AO=OB),釋放小球,則( C )
A. A→O時,彈力方向向右、逐漸增大
B. A→O時,彈力方向向左、逐漸減小
C. O→B時,彈力方向向左、逐漸增大
D. O→B時,彈力方向向右、逐漸減小
第9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如圖甲是使用彈簧測力計測力時的情景,請指出其中存在的操作錯誤:  拉力方向沒有與彈簧軸線方向一致 。糾正錯誤后,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物體,如圖乙所示,當物體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2 N。若將此彈簧測力計和物體按如圖丙所示的方式進行測量,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與圖乙中相比將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拉力方向沒有與彈簧軸線方向一致 
2 
變大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如圖所示為一種常見的訂書機,固定在釘槽內右部的彈簧給訂書釘一個向  左 (選填“左”或“右”)的彈力,該力是由  彈簧 的形變產生的。在使用過程中,隨著訂書釘數量的減少,這個力將  減小 .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第11題
左 
彈簧 
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小京為了制作彈簧測力計,對一根彈簧進行了探究:將彈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記錄彈簧的長度與它受到的拉力之間的關系,如表所示。
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
彈簧長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
(1) 從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稱量是  1.5 N。
1.5 
(2) 若該彈簧測力計的最小刻度為0.1N,則相鄰刻度線之間的距離為  0.2 cm。
(3) 當該彈簧測力計受到0.75N的拉力時,彈簧將伸長  1.5 cm。
0.2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如圖所示,物體放置在豎直的彈簧上,畫出物體所受彈力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2024·益陽一模)在探究“橡皮筋所受拉力F與橡皮筋伸長量ΔL的關系”實驗中,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對A、B兩根粗細不同的橡皮筋進行研究。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單個重力均為0.5N,如圖甲所示),記錄橡皮筋所受拉力F和橡皮筋的長度L,根據多組測量數據作出的圖線如圖乙所示,圖線中PM、PN段為直線。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本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器材是  刻度尺 。
(2) 分析圖乙信息可知:A、B兩根橡皮筋的原長均為  5 cm;當掛2個鉤碼時,A橡皮筋的伸長量為  10 cm;實驗中收集多組數據且用兩根橡皮筋完成實驗的目的是  尋找普遍規律 ;分析數據可知,在一定范圍內橡皮筋的  伸長量ΔL 與橡皮筋所受拉力F成正比。
刻度尺 
5 
10 
尋找普遍規律 
伸長量ΔL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若用這兩根橡皮筋分別制成測力計,用橡皮筋  B (選填“A”或“B”)制成的測力計測量的精確程度高;橡皮筋A制成的測力計的最大稱量值為  1.5 N。
B 
1.5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29張PPT)
第四節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第七章 運動和力
01
基礎過關
02
能力進階
03
思維拓展


1. (2024·中山期末)豎直向上拋出重10N的籃球,若籃球在空中運動時所受的阻力大小恒為1N,則籃球在上升和下降過程中所受的合力大小分別為  11 N和  9 N,這兩個合力的方向  相同 (選填“相同”或“不同”)。
11 
9 
相同 
2. (2024·三明期末)小明幫媽媽提一袋重為100N的大米回家。當他用80N的力豎直向上提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米袋時,沒能提起,此時這袋米所受合力的大小為  0 N;他改用125N的力豎直向上提米袋時,米袋被提起,此時這袋米所受合力的大小為  25 N,合力方向  豎直 上 。
0 
25 
豎直向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024·寧德期末)小明用300N的力水平向前拉車,小芳用200N的力水平向前推車。這兩個力的合力大小是( B )
A. 100N B. 500N C. 300N D. 200N
B
4. (2024·臨沂期末)如圖所示,兩個人沿水平方向推一張桌子,F1的大小為120N,水平向右;F2的大小為100N,水平向左,則下列與這兩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D )
A. 220N,水平向右 B. 120N,水平向右
C. 100N,水平向左 D. 20N,水平向右
第4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4·榆林期末)下列關于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分力及其合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 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每一個分力的大小
B. 合力的大小一定等于各個分力大小之和
C. 若只增大某一個分力,合力可能會變小
D. 若同時減小兩個分力,合力一定會變小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探究“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沿同一直線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實驗過程中,部分情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
  
第6題
A
A. 實驗中,前后兩次同一根橡皮筋伸長的長度相同,這是采用了控制變量法
B. 根據實驗現象可以發現此情境下兩
個力的合力方向與任何一個力方向相同
C. 實驗中可以發現此情景下兩個力的合力大小大于任何一個力
D. 如果將F1、F2同時作用在橡皮筋上,而F作用在彈性繩上,那么無法完成實驗探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2024·昆明期末)F1和F2是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力,它們的合力大小為10N,方向向左。若F1的大小為15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F2的大小可能是13N
B. F2的大小一定是25N
C. F2的方向一定向右
D. F2的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2024·濟南期末)體育中考前,同學們在加強排球訓練。小明將排球豎直向上拋出,排球上升過程中依次經過如圖的A、B、C三點,到達最高點D。已知物體所受空氣阻力會隨著其運動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則在由A點運動到D點的過程中,排球所受合力最大的是( A )
A. A點 B. B點 C. C點 D. D點
第8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2024·濟寧期末)毽子在運動過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以下對毽子上下飛舞時所受合力的分析正確的是( D )
A. 上升過程合力方向向上
B. 最高點時合力為零
C. 最高點時合力最小
D. 上升過程合力大于下落過程合力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如圖,小明用100N的水平拉力,小紅用50N的水平推力共同作用在小車上,小車在平直道路上前進,則二人的合力是  150 N。一會兒,小明為了照顧小紅,增大水平拉力到120N,這時小紅只需要用  3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使小車保持前進。
第10題
150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在北京某科技館內,有一個風洞實驗室。一架模型飛機固定在托盤測力計上(如圖)。無風時,托盤測力計示數為12N;當迎面吹飛機的風速達到20m/s時,托盤測力計的示數為7N。可以判定飛機受到了一個新的力,根據你的分析,飛機受到的該力的大小為  5 N,方向為  豎直向上 。
第11題
5 

直向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如圖所示,某同學將一質量為0.4kg的小球拋出,在最高點,它的速度  不是 (選填“是”或“不是”)0m/s,若小球在空中所受空氣阻力和風力的共同作用為1N(方向豎直向上),則小球下落過程中所受合力大小為  3 N,方向為  豎直向下 。(g取10N/kg)
第12題
不是 
3 
豎直向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4·南京鼓樓期末)某中學八年級同學在探究同一直線二力合成的實驗中,把一根輕質彈簧的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用尼龍細線固定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每次實驗時,他們都將彈簧由A拉伸到B位置。研究過程及實驗數據如圖所示,請
仔細觀察圖中的裝置、操作及現象,
然后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比較實驗(a)與(b)或(a)與(c)可知,此探究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的是  等效替代法 。
(2) 由實驗(a)(b)(c)表明:力F的作用效果和力F1、F2(或F3、F4)的作用效果是  相同 (選填“相同”或“不同”)的。
等效替代法 
相同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分析比較實驗(a)與(b)中拉力的方向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得出的結論是在同一直線上,方向  相同 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這兩個分力之和 ,合力的方向  與分力方向相同 。
(4) 分析比較實驗(a)與(c)中拉力的方向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得出的結論是在同一直線上,方向  相反 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兩個力大小之差 ,合力的方向  與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
相同 
這兩個分力之和 
與分力方向相同 
相反 
兩個力大小之差 
與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力平衡與摩擦的綜合應用
類型一 摩擦力的平衡力
1. (2024·東營模擬)如圖所示,現在教室大多使用磁性黑板擦,使用完成后黑板擦可以吸在豎直懸掛的黑板上靜止不動,下列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A. 黑板擦受到的重力和黑板對黑板擦的吸引力大小相等
B. 黑板擦受到的重力和黑板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C. 用垂直于黑板擦的力壓黑板擦時,黑板擦受到的摩擦力變大
D. 黑板擦吸引黑板的吸引力和黑板對黑板擦的吸引力是一對平衡力
第1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某同學在做家務勞動時,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力推沙發,但沙發沒有被推動。在上述過程中( C )
A. 人對沙發的推力小于地面對沙發的摩擦力
B. 人對沙發的推力與沙發對人的推力是一對平衡力
C. 人對沙發的推力與地面對沙發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D. 沙發受到的重力與地面對沙發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如圖,杯子和水總重為4N,用手握住杯子處于靜止狀態,則手對杯子的摩擦力與杯子和水的總重力是一對  平衡 力,故手對杯子的摩擦力大小為  4 N,方向  豎直向上 。將杯中的水倒出少許,手用更大的力緊握杯子不動,則杯子所受摩擦力將  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第3題
平衡 
4 
豎直向上 
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類型二 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4. (2024·濰坊期中)“自動擦窗機器人”解決了人們高層擦窗、室外擦窗難的問題。如圖所示,“自動擦窗機器人”在豎直玻璃板上向下勻速直線運動的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的變化情況和方向為( C )
A. 變小、豎直向上 B. 變大、豎直向下
C. 不變、豎直向上 D. 不變、豎直向下
第4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如圖所示,在某次書法課上,小明同學在水平桌面上平鋪一張白紙,然后在白紙的左側靠近邊緣處放鎮紙,防止書寫過程中白紙在桌面上打滑。書寫“一”字時,在向右行筆的過程中鎮紙和白紙都處于靜止狀態,則( A )
A. 毛筆受到白紙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B. 鎮紙受到白紙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C. 白紙受到毛筆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D. 白紙只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第5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2024·承德期末)如圖所示,一個箱子重為100N,放在水平面上,用6N的水平推力向右推箱子,箱子未動,這時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6 N;當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時,箱子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箱子受到的摩擦力為  10 N;當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時,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10 N。
第6題
6 
10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如圖所示,A、B兩個物體疊放在水平地面上,同時有F=2N的兩個水平力分別作用于A、B兩物體上,使A、B兩個物體處于靜止狀態,則A對B的摩擦力為  2 N,方向  水平向左 ;地面給B的摩擦力為  0 N。
第7題
2 
水平向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類型三 摩擦力的綜合
8. 如圖所示,兩塊完全相同的木塊A和B疊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用12N的水平拉力F拉著木塊B使它們一起向右做勻速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B對A的摩擦力為12N
B. A對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C. B對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D. 地面對B的摩擦力為12N
第8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疊放著A、B兩個物體,現用10N的拉力F水平向右拉A,但是A、B均保持靜止。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B )
A. 地面對B的摩擦力為0
B. B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為10N
C. B對A的摩擦力為0
D. B對A的摩擦力為5N
第9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2024·武漢段考)如圖所示,利用16N拉力F拉動重4N木塊勻速向下運動,此時木塊所受摩擦力為f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木塊受到摩擦力f1=12N
第10題
B. 若撤去16N拉力后木塊只受重力和摩擦力作用
C. 若撤去16N拉力后木塊靜止時所受摩擦力為f2,則f1=f2
D
D. 若改用24N方向豎直向上的拉力拉動木塊,木塊將向上勻速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如圖,鐵塊A重為2N,吸附在豎直放置的
第11題
磁性黑板上。將重為1N的銅塊B放在鐵塊A上面,當A和B沿著黑板緩慢勻速下滑時,A受到的摩擦力是  3 N,B受到的摩擦力是  0 N。取走銅塊B,用豎直向上的拉力F使鐵塊A勻速向上運動,則F=  5 N。
3 
0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類型四 摩擦力的坐標圖像
12. (2024·十堰期末)小明沿水平方向推箱子前行,推力為F,如圖甲所示。推箱子過程中,其F-t和v-t的圖像分別如圖乙、丙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D )
   
第12題
D
A. 0~3s,箱子受到摩擦力大小為6N
B. t=5s時,箱子受到摩擦力大小為3N
C. 3~9s,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先變大后變小
D. 9~12s,箱子受到摩擦力大小為6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4·新鄉期末)小秋用水平壓力F將一重5N的長方體木塊壓在豎直木板上,如圖甲所示,壓力F和木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分別為圖乙和圖丙。第8s時,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  5 N。若將木塊壓在豎直黑板上,小秋需要用6N的力才能讓木塊剛好勻速下滑,則表面更光滑的是  黑板 (選填“木板”“黑板”或“無法判斷”)。
第13題
5 
黑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共22張PPT)
第三節 重 力
第七章 運動和力
01
基礎過關
02
能力進階
03
思維拓展


1. (2024·梅州期末)墻體的豎直性是房屋質量的重要指標,在建造房屋時,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圖所示的  重垂線 檢測墻體是否豎直,這是運用了重力的方向是  豎直向下 的,圖中所示的墻體向  左 (選填“左”或“右”)傾斜。
第1題
重垂線 
豎直向下 
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下列物品中,重約為0.5N的是( B )
A. 一枚壹圓硬幣 B. 一只普通雞蛋
C. 一枚回形針 D. 一張實驗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不倒翁不容易傾倒,主要原因是( B )
A. 不倒翁受到的重力較小
B. 不倒翁的重心較低
C. 不倒翁的制作材料特殊
D. 不倒翁左右搖晃時,支撐面積變大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如圖,湯匙放在手指尖上保持靜止,請在圖中畫出湯匙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2023·長沙)小明用家里的器材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如圖甲、乙所示,小明用布袋裝著質量不同的米,用電子秤測其質量,用液晶屏拉力器測其重力,實驗數據記錄如表。
  
第5題
實驗次序 1 2 3 4 5
電子秤的示數/g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拉力器的示數/N 0.98 1.96 2.94 3.92 4.90
(1) 圖乙中,當米袋靜止時,拉力器的示數與這袋米所受重力的大小  相等 。
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分析表中數據可得: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  正比 ,下列數據處理方法可以得到此結論的是  A 。
A. 計算每一次實驗中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比值
B. 計算每一次實驗中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乘積
正比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2024·長沙二模)以下是跳臺滑雪比賽中運動員空中滑翔時的場景。此時運動員所受重力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D )
A B C 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2024·樂山期末)關于重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根據g=9.8N/kg可知:1kg=9.8N
B. 利用重力垂直向下的方向可以檢查相框是否掛正
C. 物體的質量越大,受到重力也越大,所以重力是由物體的質量產生的
D. 若地球上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突然消失,河水將不再向低處流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若航天員在天宮空間站內進行體育鍛煉,則下列活動中可采用的是( D )
A. 舉啞鈴 B. 做俯臥撐
C. 做引體向上 D. 用彈簧拉力器健身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2024·無錫錫山期中)田徑比賽中的跳高項目,經歷了“跨越式”“剪式”“滾式”“俯臥式”“背越式”5次技術性的革命。目前運動員普遍采用“背越式”技術(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采用“背越式”技術,目的是使起跳時人體重心可以高
出橫桿很多
B. “背越式”跳高時,人躍起后不再受重力
C. “背越式”掌握得好的運動員,過桿時重心可以低于橫桿
D. “背越式”掌握得好的運動員,過桿時重心一定在運動員身上
第9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2023·赤峰)小明在科技博覽閱讀中,查閱了不同星球上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通過圖像可知,在甲、乙兩個星球上,重力與質量都成  正比 。一物體質量為10kg,它在甲星球上受到的重力為  150 N。
第10題
正比 
1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向空杯中逐漸注水,直到注滿,杯子與水的整體重心將  先降低后升高 。
12. 如圖所示,請畫出小球沿斜面向下滾動時所受重力G的示意圖。
先降低后
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如圖所示,重為6N的籃球正在空中下落,請作出籃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圖。(O點為重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2024·畢節期中)一輛自重是4.0×104N的卡車,裝著24箱貨物,每箱貨物的質量是300kg,行駛到一座立有限重標志(如圖所示)的橋前。(g取10N/kg)
(1) 卡車質量是多少千克?
解:由G=mg可得,卡車的質量m車==
=4×103kg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這輛卡車總重為多少牛?
解:24箱貨物的總質量m貨=24×300kg=7200kg,這些貨物的總重力G貨=m貨g=7200kg×10N/kg=7.2×104N,則這輛卡車總重G總=G貨+G車=7.2×104N+4.0×104N=1.12×105N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要想安全過橋需要卸下幾箱貨物?
解:這輛卡車的總質量m總===1.12×104kg,限重質量m限=10t=1×104kg,則超載的質量m超=m總-m限=1.12×104kg-1×104kg=1200kg,故需要卸下貨物的箱數n===4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某小組在探究重力G與質量m關系的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不同鉤碼受到的重力,記錄在表格中。
實驗次序 m/kg G/N ①
1 0.1 1
2 0.2 2
3 0.3 3
4 0.4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如圖甲,利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重力時,使測力計內彈簧伸長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秤鉤連桿 (選填“地球”“鉤碼”或“秤鉤連桿”)。
  
第15題
秤鉤連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表格中①處應填寫  /(N·kg-1) ,利用表中數據作出G-m圖像,如圖乙,可得出物體所受重力與質量成  正比 的結論。
/(N·kg-1) 
正比 
實驗次序 m/kg G/N ①
1 0.1 1
2 0.2 2
3 0.3 3
4 0.4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小組同學又利用天平和彈簧測力計測出某一蘋果的質量和重力,并將其數據標在了G-m圖像中,則  b (選填“a”“b”或“c”)最有可能是正確的數據。
b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共33張PPT)
本章整合提升
第七章 運動和力
01
考點突破
02
素養提升


考點一 力與彈力
1. (2024·安慶期末)小明在家積極幫媽媽做家務。媽媽準備做西紅柿炒雞蛋,他先幫媽媽打好雞蛋,將雞蛋放在碗沿撞擊,雞蛋破裂,碗完好無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撞擊時,只有雞蛋受到力的作用
B. 撞擊時,只有碗受到力的作用
C. 使雞蛋破裂的施力物體是小明的手
D. 雞蛋對碗的作用力與碗對雞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 (2024·棗莊)在兩輛靠得較近的小車上分別放一塊磁體甲和乙,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第2題
A. 甲對乙的作用力大于乙對甲的作用力
B. 甲先對乙施力,然后乙才對甲施力
C. 甲對乙的作用力和乙對甲的作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 由于甲、乙兩磁體沒有接觸,因此甲、乙之間沒有力的作用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 (2024·棗莊)嫦娥六號探測器于2024年6月2日著陸月球背面進行采樣,嫦娥六號探測器在降落月球實施制動減速時,要將發動機噴管朝向  前方 (選填“前方”“側方”或“后方”),使探測器減速的施力物體是  燃氣 (選填“燃氣”或“噴嘴”),此現象可以說明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前方 
燃氣 

的作用是相互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 (2024·梅州期末)如圖所示,在跳水比賽中,運動員對跳板施力的同時,跳板也對運動員施了力,這說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但這兩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前者改變了跳板的  形狀 ,后者改變運動員的  運動狀態 。
第4題
相互 
形狀 
運動狀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 某同學在探究彈簧的特點時,得出了彈簧受到的拉力與彈簧的長度的關系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第5題
(1) 這根彈簧的原長是  2 cm。
(2) 彈簧在受到6N的拉力時,彈簧比原長伸長了  3 cm,此時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變。
2 
3 
(3) 分析圖像及有關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
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考點二 重力
6. (2024·惠州期末)下列數據估測中,明顯不符合實際的是( D )
A. 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約為1N
B. 一名中學生的體重約為500N
C. 一本物理教材所受的重力約為3N
D. 一份物理試卷所受的重力約為10N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7. (2024·南通啟東二模)若地球上的引力突然消失,下列情形不可實現的是( A )
A. 騎車前行更加輕便
B. 火焰的形狀是球形的
C. 瀑布將消失
D. 用彈簧拉力器健身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8. (2024·吉林校級期末)用天平和彈簧測力計分別在地球和月球上測同一物體,天平測得的結果  相同 ,彈簧測力計測得的結果  不相同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
相同 
不相
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9. (2024·連云港灌南期中)如圖所示,在燒杯中盛入一定量的水,水面靜止時就是一個水平面,若在緩慢改變木板傾角的過程中,讓小球始終位于燒杯內的水中,用量角器即可測量出懸線AO與水平面的夾角始終為  90° ,由此即可判定懸線在  豎直 方向,此時還需判斷重力方向向下,我們只要  剪斷懸線,看小球下落的方向 。
第9題
90° 
豎直 
剪斷懸線,看小球下落的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 小明在探究物體所受重力與物體質量的關系時,實驗數據記錄如表一所示。
表 一
次 序 1 2 3 4
質量m/kg 0.1 0.2 0.3 0.4
重力G/N 1 2 3 4
表 二
被測物體 形 狀 重 力
橡皮泥 正方體 2.5N
球 2.5N 三角錐形 2.5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有  彈簧測力計 和天平。
(2) 請你根據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在圖中作出重力隨質量變化的圖像。
彈簧測力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 由圖像可得出結論:  物體受到的重力與質量成正比 。
(4) 同組的小敏又探究了“物體重力的大小跟物體形狀的關系”,她用橡皮泥作為實驗對象,將橡皮泥捏成各種形狀進行實驗,實驗數據如表二所示。
(5) 分析上述的實驗數據,小敏得出實驗結論:物體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  無關 (選填“有關”或“無關”)。
物體受到的重力與質量成正比 
無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考點三 摩擦力
11. (2024·菏澤)下列常見現象中,為了增大摩擦的是( B )
A. 收納箱底部裝有輪子
B. 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紋
C. 游樂場的滑梯表面光滑
D. 給自行車車軸加潤滑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2. 人在正常走路,蹬地時使人向前運動的動力是( B )
A. 鞋底受到的向后的滑動摩擦力
B. 鞋底受到的向前的靜摩擦力
C. 地面受到的向后的滑動摩擦力
D. 地面受到的向前的靜摩擦力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3. 如圖,兩個重為20N的相同物塊A、B疊放在一起,B受到1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A、B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B受到的摩擦力為  10 N,A受到的摩擦力為  0 N。(空氣阻力忽略不計)
第13題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考點四 二力平衡
14. (2024·上海)小申坐電梯回家時,電梯勻速上升。若他對電梯的壓力為F1,電梯對他的支持力為F2,他受到的重力為G,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D )
A. F1>G B. F2>G
C. F1和F2是平衡力 D. F2和G是平衡力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5. (2024·鹽城)下列情形中,松手后紙片還能保持平衡的是( A )
A B C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考點五 力與運動
16. (2024·揚州)坐在轎車后排的市民也應自覺系上安全帶。下列情況發生時,系安全帶可減小對乘客的傷害的是( C )
A. 快速啟動 B. 勻速行駛
C. 緊急剎車 D. 緩慢加速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7. (2024·煙臺)關于乒乓球運動中蘊含的力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乒乓球在空中飛行時受到了向前的推力
B. 乒乓球的質量小,慣性小,所以容易被快速抽殺
C. 空中飛行的乒乓球,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將立即停止
D. 球拍擊球時,只能改變乒乓球的運動方向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8. (2024·湖南)如圖所示,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保持同一小車每次從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只改變水平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小車在水平木板上運動過程中只受摩擦力的作用
B. 小車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木板表面滑行的距離相同
C. 水平木板表面越粗糙,該小車在水平木板上運動時所受的摩擦力越大
D. 該實驗能直接驗證當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時,物體將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
第18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9. (2024·鎮江)如圖,一摞棋子靜止疊放在水平面上,上方棋子受力  平衡 (選填“平衡”或“不平衡”)。用尺快速水平擊打下方棋子,由于上方棋子具有  慣性 ,其位置幾乎不變。當下方棋子飛出后,上方棋子受  重 力的作用而下落。
第19題
平衡 
慣性 
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 (2024·鹽城)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未掛重物時指針在零刻度線下方。在使用它測量鉤碼重力之前,應該先( D )
A. 把掛鉤向下拉 B. 把掛鉤向上托
C. 把面板向上移 D. 把面板向下移
第20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1. (2024·襄陽期末)讓小球從斜面上滾下,沿著它的運動方向放一個磁體,觀察小球運動速度的變化,通過如圖的實驗可以研究出的知識是( B )
A. 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
B.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C.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第21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2. (2024·北京段考)F1和F2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它們的合力大小為30N,方向向左。已知F1的大小為40N,關于F2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F2的大小一定是70N
B. F2的大小一定是10N
C. F2的方向一定向左
D. F2的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3. (2024·濰坊)在水平路面上玩滑板車,蹬地后人站在車上,如圖甲所示,滑板車速度會減小;再次蹬地,如圖乙所示,滑板車速度又會增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第23題
A
A. 滑板車速度減小是因為受到阻力
B. 滑板車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C. 蹬地過程,人和車的慣性增大
D. 蹬地過程,蹬地腳受到的摩擦力是阻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4. 在下列實驗情景中,鋼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B )
A. 沿斜面滾下的鋼球
B. 靜止在金屬片上的鋼球
C. 在水中加速下沉的鋼球
D. 在空中自由下落的鋼球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24·南通)哈爾濱冰雪節的滑雪項目吸引了很多南方游客,他們戴的滑雪手套較粗糙,是為了增大手套與滑雪桿之間的  摩擦 ;滑雪時,滑雪桿向后撐地使人向前滑行,說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自由滑行時,由于受到阻力,人的滑行速度逐漸變小,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 ;滑到終點時人不會立即停下來,是因為人具有   慣。
摩擦 
相互的 
運動狀態 
慣性
25
26
27
28
29
26. 無人機送快遞是低空經濟的一種重要形式。無人機起飛時,吹向下方的風量增加,使無人機上升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空氣 ;若無人機下方用一根繩子懸掛快遞,不考慮空氣阻力,則在無人機斜向右上方勻速直線飛行過程中,懸掛快遞的繩子  不會 (選填“會”或“不會”)偏離豎直方向。
空氣 
不會 
25
26
27
28
29
27. (2024·揚州校級模擬)金屬球用細線掛在車廂內,并相對于車靜止,位置如圖甲。車若是由東向西運動,則是做  勻速 (選填“勻速”或“加速”)直線運動。在此狀態下若將細線剪斷,則小球下落的位置是  b (選填“a”“b”或“c”)處,若小車由甲狀態變成乙狀態,則說明車是處于  減速 (選填“加速”或“減速”)狀態。
第27題
勻速 
b 
減速 
25
26
27
28
29
28. (2024·揚州邗江期末)如圖甲所示,水平面上的物體在力F1、F2的作用下向右做直線運動,力F1、F2及物體的速度v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a)(b)(c)所示,物體在t1~t2時間內所受摩擦力大小為  4 N,物體在t2~t3時間內所受摩擦力大小為  4 N,方向向  左 (選填“左”或“右”)。
 第28題甲
4 
4 
左 
第28題乙
25
26
27
28
29
29. (2024·南陽二模)一輛帶有支架且表面粗糙的小車上放置著物塊B,支架前端O點處用細線懸掛著小球A,它們一起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做直線運動。當小球A處于如圖所示的狀態時,請畫出物塊B所受力的示意圖。
25
26
27
28
29(共30張PPT)
第五節 二力平衡
第七章 運動和力
01
基礎過關
02
能力進階
03
思維拓展


1. 靜止在桌面上的水杯和勻速直線行駛的列車,都處于  平衡 狀態。若水杯重為2N,則它受到的支持力是  2 N。
2. 起重機的吊臂以0.2m/s的速度將重為2×104N的重物豎直向上勻速提起,這時鋼絲繩對重物的拉力為  2×104 N,方向  豎直向上 。
平衡 
2 
2×104 
豎直向上 
3. 下列物體受力示意圖中,物體能處于平衡狀態的是( C )
A B C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2024·蚌埠模擬)如圖所示是小亮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塊重力時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C )
A. 使彈簧伸長的力就是物塊的重力
B. 物塊所受的重力和測力計對物塊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
C. 當物塊靜止時,測力計對物塊的拉力和物塊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D. 測力計對物塊的拉力和物塊對測力計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第4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如圖,甲、乙兩物體均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請在圖中分別畫出另一個力F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下列物理情景中的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的是( C )
A. 飛過來的足球被頭頂回去
B. 短道速滑運動員勻速轉彎
C. 跳傘運動員勻速直線下降
D. 關閉發動機后火車越來越慢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2023·樂山)茶杯靜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對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 A )
A. 茶杯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對茶杯的支持力
B. 茶杯所受的重力和茶杯對桌面的壓力
C. 茶杯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茶杯的支持力
D. 桌子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對桌子的支持力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小明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他用照相機拍攝了一組照片。下面是用照相機拍攝(每0.1s拍攝一次)小球在四種不同運動狀態下的照片,其中受力平衡的是( B )
A B C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2024·梅州期末)人騎在馬背上,人和馬均處于靜止狀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地面對馬的支持力和馬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B. 馬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馬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 馬對人的支持力和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 地面對馬的支持力和馬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2024·揚州模擬)將重為G的物體掛于測力計下,使它們以大小為v1的速度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后以大小為v2的速度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且v1>v2。已知前后兩次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F1、F2,若不計空氣阻力,則( D )
A. F1可能大于G B. F1可能小于G
C. F1一定大于F2 D. F1一定等于F2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小孫發現案秤指針偏轉角度與所測物體的質量成正比。如圖所示為他用案秤稱量一架模型直升機的情形,操作臺是水平的。此刻指針指向250g。該模型直升機此刻受到案秤對它的支持力為  2.5 N,方向  豎直向上 。當模型直升機懸停在案秤托盤正上方時,案秤示數   大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g取10N/kg)
第11題
2.5 

直向上 
大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如圖,在某節目里,挑戰者在一分鐘內讓三個雞蛋豎立在只有1mm2的針尖上!其實只要細心操作你也能成功。雞蛋能豎立在針尖上主要是利用了  二力平衡 原理,之所以“細心操作”是為了滿足原理中  重力和支持力在同一條直線上 的條件。
第12題
二力平衡 

力和支持力在同一條直線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2024·鐵嶺模擬)如圖所示,小車支架的桿子上固定一鐵球,畫出小車在水平路面上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鐵球的受力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為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小楊在一塊輕紙片上固定兩個繩套,用力傳感器分別水平向左、向右拉紙片上的繩套,先使紙片靜止,如圖甲所示,將觀察到的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的次序1中。接下來改變紙片兩側的拉力大小后,發現紙片突然向某一側方向加速運動,將觀察到的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的次序2中。最后小楊計算并記錄了這兩次數據
的合力F大小,實驗中的部分數據如表。
第14題
實驗次序 F1/N F2/N F/N
1 11.4 11.4 0
2 14.0 15.6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上述實驗主要是為了探究能使得物體靜止的同一直線的兩個力  A 。
A. 大小是否相等
B. 方向是否相反
C. 是否作用在同一物體
(2) 次序2中F的大小為  1.6 N,方向為  水平向右 。
A 
1.6 
水平向右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小浦用一塊重為0.4N的木板替換紙片,用力傳感器分別豎直向上、向下拉木板上的繩套,使木板靜止,如圖乙所示,觀察到兩力傳感器的示數不同,其中一個傳感器的示數為12.0N。另一個傳感器的示數可能是  11.6 N或  12.4 N。
11.6 
12.4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重點實驗突破
類型一 探究影響彈力大小的因素
1. 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對銅彈簧A和鐵彈
簧B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大小的關系”進行了對比探究
。實驗中在兩根彈簧下逐個增加規格相同的鉤碼,同時
用刻度尺測出懸掛鉤碼后彈簧的總長度,下表是實驗時記錄的部分數據。
  
第1題
所掛鉤碼的重力/N 1 2 3 4 5 6
彈簧A總長度/cm 9.0 12.0 15.0 21.0 24.0
彈簧B總長度/cm 7.5 9.0 10.5 12.0 13.5 15.0
1
2
3
4
5
所掛鉤碼的重力/N 1 2 3 4 5 6
彈簧A總長度/cm 9.0 12.0 15.0 21.0 24.0
彈簧B總長度/cm 7.5 9.0 10.5 12.0 13.5 15.0
分析表中數據可知:
(1) 表格中漏記的數據為  8.0 ,A彈簧不掛鉤碼時的長度為  .0 cm。
18.0 
6.0 
  
第1題
1
2
3
4
5
(2) 從表中數據可以得出結論: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的拉力大小成  正比 。
(3) 若伸長相同的長度,彈簧A受到的拉力比彈簧B受到的拉力要  小 (選填“大”或“小”)。
(4) 小明用A、B兩彈簧分別制作了如圖乙所示的a、b兩測力計,它們的外殼相同,刻度線分布情況相同。對比分析A、B兩彈簧的數據可知,量程較大的是  b 測力計,精度較高的是  a 測力計。(選填“a”或“b”)
正比 
小 
b 
a 
1
2
3
4
5
類型二 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2024·內江)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實驗中:
(1) 如圖甲,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長方體木塊在長木板上做  勻速 直線運動,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F的大小。
  
第2題
勻速 
1
2
3
4
5
(2) 在圖甲實驗中發現,很難保持木塊在(1)中的運動,且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穩定。于是同學們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示,將彈簧測力計水平固定,通過拉力F'拉動長木板進行實驗,測量數據記錄如表所示。
實驗次序 木塊放置情況 彈簧測力計示數/N
1 平放 1.2
2 測放 1.2
3 豎放 1.2
1
2
3
4
5
(3) 根據實驗數據可以得出: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大小應為  1. N,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面積  無關 (選填“有關”或“無關”)。
圖乙與圖甲相比,圖乙裝置的優點之一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更   穩定 
(選填“穩定”或“不穩定”)。
1.2 
無關 
穩定 
  
第2題
1
2
3
4
5
3. (2024·四平期末)如圖所示是小華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情景。
第3題
(1) 小華將系于小卡片兩對角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并通過調整  鉤碼個數 來改變力的大小。
鉤碼個數 
類型三 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1
2
3
4
5
(2) 當小卡片平衡后,小華將卡片轉過一定的角度后松手,觀察卡片的狀態。設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探究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是否平衡 。
(3) 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在如圖的情況下,小華下一步該進行的操作是  將卡片從中間剪開 。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是否
平衡 
將卡片從中間剪開 
第3題
1
2
3
4
5
類型四 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4. (2024·長春期末)如圖,小明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第4題
(1) 讓小車每次從同一斜面的  相同 高度處由靜止開始滑下,目的是使小車  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 。
相同 
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 
1
2
3
4
5
(2) 實驗發現: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得越  遠 ,進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小車將  做勻速直線運動 。
(3) 在此實驗基礎上通過推理可知觀點  A 是正確的。
A. 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B. 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遠 
做勻速直線運動 
A 
   
第4題
1
2
3
4
5
5. (2024·百色期末)小明在探究“牛頓第一定律”時,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將彈簧一端與墻壁相連,當彈簧處于自然狀態時,其自由端位于O點,用手向左推動木塊壓縮彈簧自由端至A處(木塊與彈簧不相連),松手后,木塊將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離后停下。木塊分別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停止時位置如圖所示。
第5題
1
2
3
4
5
(1) 每次都將彈簧自由端壓縮到A點,靜止后才釋放木塊的目的是使木塊每次經過O點時  速度大小相同 。
(2) 為了改變阻力的大小,需要在水平面上先后鋪上毛巾和棉布,鋪上的毛巾或棉布要鋪在水平面上  O點右側 (選填“AO段”“O點右側”或“整個A點右側”)。
速度大小相同 
O點右側 
第5題
1
2
3
4
5
(3) 分析實驗現象可知:木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  慢 。進一步推理:如果運動的物體不受力,它將  做勻速直線運動 ;由此得出力與運動的關系:力是  改變 (選填“改變”或“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慢 
做勻速直線運動 
改變 
第5題
1
2
3
4
5(共40張PPT)
第一節 力
第1課時 力及其作用效果
第七章 運動和力
01
基礎過關
02
能力進階
03
思維拓展


1. (2024·漢中期末)如圖,運動員用力向后劃水,船飛速前進,這既說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又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 。使船前進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水 。
第1題
相互 
運動狀態 
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俗話說“孤掌難鳴”,這句話包含的物理道理是  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一個物體不能產生力 ;兩手用力鼓掌時,雙手都會感到疼,說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鼓掌時,雙手感到疼的程度相同,又說明了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
力是物體間的相
互作用,一個物體不能產生力 
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 (2024·泰州海陵期末)如圖所示為球拍擊打網球瞬間的照片,發現網球拍表面出現凹陷,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形狀 ,使網面凹陷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網球 。仔細觀察發現,網面和網球同時發生了形變,說明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第3題
形狀 
網球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下列關于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A. 一個物體也能產生力的作用
B. 力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
C. 施力物體不會受到力的作用
D. 兩個物體不接觸,一定沒有力的作用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下列選項中都涉及一個“力”字,你認為屬于物理學中力的范疇的是( C )
A. 小李同學的智力較好
B. 小宇同學上課時的注意力較集中
C. 提起一桶水,需要對桶施加較大的力
D. 小張同學在長跑時,耐力較強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 如圖所示的比賽中,力所產生的作用效果與其他不同的是( B )
           
第6題
A. 圖甲:拳擊比賽中拳頭對臉的力
B. 圖乙:乒乓球比賽中球拍對球的力
C. 圖丙:撐竿跳比賽中手對竿的力
D. 圖丁:跳遠比賽中人對沙坑的力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 (2024·撫順期末)如圖所示,物理課上,老師先將一個氣球吹脹并用夾子夾緊,再用細繩穿過吸管,用膠布將氣球固定在吸管上,將繩子兩端拉直,松開夾子,在氣流的作用下,氣球會飛出去,該實驗( D )
A. 此時氣球正向右運動
B. 氣球只受力不施力
C. 說明力只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D. 模擬了噴氣式飛機的工作原理
第7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 如圖所示,質量相等的甲、乙兩同學站在滑板上,相對而立,若甲用60N的力推乙,則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D )
A. 甲先對乙施加推力,乙再對甲施加力
B. 乙對甲的推力小于60N
C. 乙后退的過程中,始終受到60N推力的作用
D. 甲推乙,兩人都后退,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8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2024·南通通州期末)詩句“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描繪的是兒童放飛風箏的畫面。如圖所示,放風箏時,沒有對風箏施力的物體是( C )
A. 線 B. 地球
C. 手 D. 空氣
第9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 (2024·涼州期末)下列排球場上的情形中,不屬于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是( B )
A. 發球手用力把排球發出去
B. 被踩在裁判腳下的排球變形了
C. 二傳手墊起飛來的球
D. 主攻手在最高點將球大力扣出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 旅游時我們用雙槳在水中劃船,為了使船頭向左轉,應該采用的劃水方式為( D )
A. 左、右槳同時向后劃水
B. 左、右槳同時向前劃水
C. 左槳向后劃水,右槳向前劃水
D. 左槳向前劃水,右槳向后劃水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 (2024·菏澤)如圖所示,滑旱冰時小明用力推墻,他便向后退,說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使小明后退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墻 。
第12題
相互 
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 (2024·榆林米脂期末)在跳板跳水運動中(如圖),運動員對跳板向下施力的同時,也受到跳板向  上 的作用力。跳板受到的力是由  運動員 發生形變產生的。運動員離開跳板上升過程中  不受 (選填“受到”或“不受”)跳板的作用力。
第13題
上 
運動員 
不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 (2024·武漢期末)古人用成語“以卵擊石”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卵”擊“石”后破損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形狀 ,撞擊過程中,“卵”對“石”的力的大小  等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石”對“卵”的力的大小。
形狀 
等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十起事故九次快,十起追尾十次快”。追尾事故大部分都是行車過快,使司機短時間內反應不過來剎車減速造成的。如圖所示是轎車追尾的情景。
(1) 用力學知識回答,在追尾過程中,為什么前車尾部和后車頭部都會凹陷?
解:當轎車發生追尾時,兩車相碰,兩車之間有力的作用,由于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前車尾部對后車有力的作用,后車車頭對前車有力的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所以前車尾部對后車的力使得后車頭部凹陷,后車頭部對前車的力使得前車尾部凹陷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從行車安全的角度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
解:行車時需保持車距(合理即可)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如圖所示,在斯諾克臺球比賽中,由于目標球被障礙球阻擋,有時運動員會用特殊的“扎桿”打法使白球高速旋轉打出漂亮的“弧線球”,從而繞過障礙球擊中目標球,則使白球在水平桌面上做曲線運動的施力物體是( D )
A. 球桿 B. 地球 C. 白球 D. 桌面
第16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一節 力
第2課時 力的三要素與力的圖示
第七章 運動和力
01
基礎過關
02
能力進階
03
思維拓展


   第1題
1. 你注意到灑水壺有兩個把手嗎?如圖,當用灑水壺提水時,應該用  A 把手;當用灑水壺灑水時,應該用  B 把手。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力的作用點 有關。
A 
B 
力的作用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如圖所示,力作用在  A (選填“A”“B”或“C”)點開門更容易,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  作用點 有關;向外推關門,向內拉開門,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方向 有關。
第2題
A 
作用點 
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 如圖所示,分別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壓同一彈簧,說明彈簧受力產生的效果與力的( B )
A. 大小有關 B. 方向有關
C. 作用點有關 D. 以上因素都有關
第3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 比較如圖所示兩個力的大小,可得出的結論是( C )
A. F1>F2 B. F1<F2
C. F1=F2 D. 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第4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 (2024·武漢期中)如圖所示,使一薄鋼條的下端固定,分別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發生如圖所示的各種形變。如果F1=F3=F4>F2,那么能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點有關的圖是( D )
     
第5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 如圖所示是一正在擺動的小球,請作出繩子對小球的拉力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7. 如圖所示,小明用沿水平方向的力F輕推瓶子底部時,瓶子沿桌面平穩地移動;當用大小相同的水平力F輕推瓶蓋時,瓶子會向前傾倒。在此過程中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 C )
A. 大小
B. 方向
C. 作用點
D. 以上三者都有
第7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8. 小孩和運動員拉同樣的拉力器,小孩一根彈簧也拉不開,而運動員很容易拉開三根彈簧,這說明( B )
A. 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
B. 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
C. 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D. 上述三種說法都正確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 如圖所示是用扳手擰螺母的情景,順時針擰會把螺母擰緊,逆時針擰會把螺母擰松,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 D )
A. 與力的大小有關
B. 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C. 與力的作用時間有關
D. 與力的方向有關
第9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0. 如圖所示,足球運動員在發任意球時,能使足球由靜止繞過人墻鉆入球門。該現象發生的原因是( D )
A. 力的作用方向不同,產生的效果不同
B. 力的大小不同,產生的效果不同
C. 力的作用點不同,產生的效果不同
D. 力的作用點和方向不同,產生的效果不同
第10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 如圖,室內天花板上靜止懸掛著一盞吊燈,燈繩對吊燈施加一個拉力,同時吊燈對燈繩也施加一個拉力,則這兩個力的三要素 ( C )
A. 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相同
B. 大小和方向都相同,作用點不同
C. 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點都不同
D. 作用點相同,大小和方向都不同
第11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2. (2024·無錫江陰期中)在生活中用扳手擰螺絲(如圖所示),擰不動時應將手往扳手的  B (選填“A”或“B”)點移動,這是通過改變力的三要素中的力的  作用點 來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第12題
B 
作用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3. 用力的三要素完成下列填空。
(1) “力拔山兮氣蓋世”是說項羽的力的  大小 。
(2) 中國武術中的“點穴之法”是說力的  作用點 。
(3) “請把門關上”的“關”是指力的  方向 。
大小 
作用點 
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4. 如圖,球受到繩子的拉力F大小為10N。用力的圖示法畫出拉力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5. 用與地面成30°角的100N的力在A點向右上方拉小車,畫出該力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6. (2024·濮陽期中)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為了探究這個問題,小華設計了下面的實驗,如圖所示。
     
第16題
(1) 用一個彈性較好的鋼片固定在桌邊,在鋼片上用細線掛鉤碼,通過鋼片受力而發生的  形變 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形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通過比較甲和丙兩圖,可以發現: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大小 有關。
(3) 通過比較乙和丙兩圖,能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與某個因素有關嗎?  不能 。
大小 
不能 
     
第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 若要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的關系,應選擇  甲 、乙 兩圖。
(5) 本實驗的器材能否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的關系?   不。
甲、乙 
不能
     
第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 力的三要素影響著力的作用效果,下列描述與此無關的是( C )
A. 上課了老師推門而入,隨后反手關門
B. 打開課本老師是翻書的邊沿,而不是內側
C. 在草地上滾動的足球慢慢停了下來
D. 黑板上老師用力寫字,字跡明顯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庆市| 庆城县| 叙永县| 蓬莱市| 固安县| 呼图壁县| 平顺县| 册亨县| 余姚市| 微山县| 新兴县| 错那县| 鄂州市| 罗定市| 锡林浩特市| 郎溪县| 南涧| 双峰县| 阜阳市| 黄龙县| 松江区| 措勤县| 侯马市| 郴州市| 广水市| 灌南县| 万州区| 岚皋县| 东乌珠穆沁旗| 舟曲县| 关岭| 平定县| 宝坻区| 桑日县| 那曲县| 光山县| 云林县| 千阳县| 镇江市| 新兴县| 长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