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 社戲【教學目標】1. 體會江南水鄉文化生活之美,并引導學生熱愛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2. 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人物描寫方法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體會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和抒情作用。3. 通過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 “我”與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理解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留戀之情。【學習重難點】體會江南水鄉文化生活之美并引導學生熱愛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預習作業】①了解作者、寫作背景、社戲②畫出一幅平橋村風景人物圖【學習過程】一、溫故 知新導入新課:童年,像—條七色的彩虹,時常引導我們走向夢的故鄉; 童年,像一首動聽的歌曲,伴我們在人生的舞臺上徜徉; 童年,像一瓶醇香的美酒,將我們純真的往事珍藏,并且愈釀愈香。相信同學們的童年生活一定是美好的、快樂的,童年的趣事也一定是歷歷在目,今天,我們來學習魯迅筆下的《社戲》,感受文中的童年樂趣。活動1. 介紹作者,寫作背景魯迅 ,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在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 ,雜文集《二心集》。文章寫于1922年。當時辛亥革命已經過去10余年,但由于革命不夠徹底,當時的中國仍處于封建軍閥的統治之下,戰亂依舊,民不聊生,社會混亂。目睹此情此景,魯迅深有感觸。在這期間,魯迅寫了不少回憶故鄉的作品,這些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通過可愛的故鄉與黑暗的社會的對比,表達自己對光明前景的向往和人與人之間淳樸關系的追求。《社戲》就是其中一篇。活動2. 交流所收集到的社戲的相關的故事二、研討·拓展師生共學(合作 展示)活動3. 展示作品——平橋村的風土人情畫,并用簡短的語言對畫面作介紹。活動4.就圖談談“我”喜愛平橋村的理由答案預設;1、人——純樸、熱情、人與人之間平等、自由的關系2、景——幽美(分析11段、22段景物描寫)3、民俗——純樸4、生活——幸福、自由活動5 . 你最喜歡小說中哪個人物 ?(分析雙喜、六一公公人物形象)(一) 雙喜:1.當“我”因為沒船不能去看社戲時,雙喜大悟似的提議。(聰明)2.當外祖母擔心一同去的都是孩子時,雙喜大聲打包票。(反應靈敏考慮周到)3.看戲時雙喜分析鐵頭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聰明、細心)4.①歸航偷豆時征求豆主人阿發的意見。②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③吃完豆,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考慮事情周到)總結:雙喜:聰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應靈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充滿自信,又有組織才能和號召力,是孩子們中的領袖。(二)六一公公 :1.“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知道孩子們偷豆卻不苛責,重在責備他們踏壞了豆。(善良、寬厚、愛惜勞動果實)2.“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楫,笑道,‘請客?——這是應該的。’”還問“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么?”“豆可中吃呢?”(淳樸、好客)3.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好強)4.六一公公送豆給母親和“我”吃。(淳樸、好客、熱誠)活動6.你最喜歡小說中哪處景物 ?(11段)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明確:從嗅覺、觸覺、視覺的角度描寫兩岸景象和月色,描繪出一幅江南水鄉的月夜美景圖,充滿詩情畫意。一個“撲”字,暗示了船行之快。3.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明確: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連山”比作“獸脊”,從視覺角度寫出了兒童眼里月色朦朧時連山的形態。“淡黑的”寫出夜間山巒的顏色,與“鐵”的顏色相似。“起伏”寫出山連著山且高低不平的形態。“踴躍”在這里是跳躍的意思,使得靜態的山呈現出動態,寫出了在行船上看山這一特定的情景。一個“跑”字,照應了第10段的“飛”字,從側面寫出了行船速度之快。“但我卻還以為船慢”表現出“我”盼望看社戲的迫切心情。(22段)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我疑心老旦已經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說再回去看。明確:從視覺角度突出月光下、燈火光中的戲臺的朦朧美,同來時看到的“仙境”相照應。“回望”一詞,表現出“我”的不舍之情。課堂總結:魯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說:“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看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后來,我在久別之后嘗到了,也不過如此;唯獨在記憶上,還有舊有的意味留存。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所以本文敘寫了“我”十一二歲時在平橋村同小伙伴們一起夜航到趙莊看社戲的經歷,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純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農村天地中自由歡樂的生活畫卷,是為了表達了表達自己對光明前景的向往和人與人之間淳樸關系的追求。三、提煉 反饋如果我們長大了離開了家鄉,我們會懷念故鄉嗎?會懷念故鄉的什么呢?歌曲欣賞有一種歲月靜好叫啟東——《可能》提示:(1)美食:呂四海鮮、面餅、蘆稷……(2)美景:呂四漁港、圓陀角、啟唐城、蝶湖……(3)人物:大禹、呂洞賓……(4)文化:呂四漁歌、啟東版畫……小練筆:任選一角度,寫寫我熱愛的家鄉——啟東(不少于200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