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第四節 宇宙速度與航天新課導入從古代嫦娥奔月的傳說,到如今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的有序開展,人類依據萬有引力定律等科學理論發展起來的航天技術,實現飛向太空的夢想,但是這種壯舉是如何實現的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一、宇宙速度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用一幅圖解釋了行星能保持在某軌道運行的原因。牛頓設想拋出的速度足夠大,被拋出的物體就不在掉下來。那么,拋出速度 多大時,物體將不在落會地面?牛頓的拋體運動示意圖根據牛頓第二定律:解得:第一宇宙速度若航天器環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設地球質量為 M ,航天器質量為m 、速度為v 、到地心的距離為r 。在地面附近發射航天器,如果速度等于 7.9 km/s,這一航天器只能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還不能脫離地球引力的束縛,飛離地球實現星際航行。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理論研究指出,在地面附近發射航天器,如果速度大于 7.9 km/s,又小于 11.2 km/s,它繞地球運行的軌跡就不是圓,而是橢圓。當航天器的速度等于或大于 11.2 km/s 時,它就會克服地球的引力,永遠離開地球。我們把 11.2 km/s叫作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達到第二宇宙速度的航天器還無法脫離太陽對它的引 力。在地面附近發射航天器,如果要使其掙脫太陽引力的 束縛,飛到太陽系外,必須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 16.7 km/s, 這個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認識人造衛星二、人造衛星地球同步衛星:位于地球赤道上方,相對于地面靜止不動,它的角速度跟地球的自轉角速度相同,廣泛應用于通信,又叫同步通信衛星。地球同步衛星的特點:人造地球衛星的軌道特點(1)衛星運動遵循的規律:衛星繞地球沿橢圓軌道運動時,地心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衛星的周期和半長軸的關系遵循開普勒第三定律。(2)衛星軌道的圓心:衛星繞地球沿圓軌道運動時,因為地球對衛星的萬有引力提供了衛星繞地球運動的向心力,而萬有引力指向地心,所以地心必定是衛星圓軌道的圓心。(3)衛星的軌道:衛星的軌道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內(如同步衛星),可以通過兩極上空(極地軌道衛星),也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一角度,如圖所示。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隨后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三、遨游太空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4月12日,宇宙飛船“東方1號”載著蘇聯宇航員加加林環繞地球一圈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將兩名宇航員送上月球,人類第一次登月1971年4月9日,蘇聯發射“禮炮1號”空間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