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測九年級語文參考答案一、積累與運用(滿分17分)1.A2.D3.D1-3題每題2分,計6分。4.(5分)(1)B2分(2)(注:只寫選擇結果,沒有理由不得分)計3分示例1:我選擇“鎮”。(1分)當武松的哥哥慘死,官府不予理睬的情況下,武松沉著鎮定,有條不紊的調查取證,為兄長報仇,最后又坦然報官(1分)。武松遇事沉著冷靜,信念堅定,不屈服于惡勢力的精神讓人感動。(1分)每點1分,計3分示例2:我選擇“振”。(1分)簡·愛離開桑菲爾德的時候,身無分文,落魄潦倒,但她堅持自食其力,不依賴他人,從而獲得大家的尊重。(1分)簡·愛無論遭遇什么樣的困境,都能夠振作起來重新開始的勇氣讓我深受感染。(1分)每點1分,計3分5.本題有錯別字不得分。每空1分,計6分。(1)賢者能勿喪耳(2)俗子胸襟誰識我?(3)贏得生前身后名。(4)懷舊空吟聞笛賦(5)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二、古詩文閱讀(滿分17分)(一)6.C3分(二)(14分)7.B3分8.然龜山蓋少年事/無垢乃晚年/尤難也(2分)9.計5分(1)(我)抄寫完畢,跑著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期限。(2分)(2)張無垢就拿著書本站在窗下,就著微弱的晨光讀書,像這樣過了十四年。(3分)10.計4分相同:都表達出學習需要勤奮刻苦的觀點。(2分)不同:甲文表達出要尊重老師、要謙遜的情感、觀點;(1分)乙文提出學習任何時候都不晚的觀點。(1分)【參考譯文】【乙】胡澹庵拜見楊龜山,龜山舉起兩肘給胡澹庵看,說道:“我的兩肘三十年不離桌案,然后才在學業上有所精進。”張無垢被貶滴到橫浦,寄宿在城西的寶界寺。在他的寢室里有一扇小窗,每天天剛亮,他就拿著書站在窗下,靠近微弱的晨光學習,像這樣做堅持了十四年。等到他回京城就職后,窗下的石板上,雙腳鞋印的痕跡隱約可見,到現在還留存著。前輩們做學問,就勤懇刻苦到這樣的程度。楊龜山是個少年,張無垢卻是老年人,做到這樣就更加難了。高適五十歲時才開始作詩,被杜甫推常。蘇洵三十歲才開始讀書,被歐陽修贊許。功夫到了就會有提高,沒有學習早晚的區別。有才學的人也是這樣,蘇東坡說:“貧家凈掃地,貧女巧梳頭。下士晚聞道,聊以拙自修。”朱熹常常借用這句話作為談論的話題,引導家境貧窮的學習起步晚的讀書人。三、現代文閱讀(滿分36分)(一)(7分)11.打比方。(1分)把一個竹節比作一個生長基地,把竹節間云集的大量的植物激素、糖、酶等比作駱駝的駝峰、汽車的油箱,既生動形象又通俗易懂的說明了竹子最有生命力、生長速度快的特點。(2分)計3分12.①居要有竹;竹是中國園林的經典景色。②對中國人來說,竹子是一種品格和精神。(2分)13.積極倡導“以竹代塑”的環保理念,把“以竹代塑”中國竹產品推向世界;在眾多替代塑料的材料中,利用竹資源的稟賦和生長特質的優勢,在技術加持下,讓竹子加快轉化為產業和市場優勢;關注竹子強大的吸碳固碳功能,充分利用我國閑置的竹子,大量減少碳排放。(答出其中2點即可)(2分)(二)(17分)14.①同情(1分)②惱火(1分)③愧疚(1分)計3分15.運用動作描寫(1分)、神態描寫(1分),生動形象地寫出男孩由起初難為情而小心翼翼到因饑餓而大口吞飯的情形,(1分),側面表現了大川的善良和愛心。(1分)。計4分16.承上啟下,由上文寫大川對男孩的同情,過渡到下文對男孩兒的懷疑,(1分)也推動了下文大川進一步了解男孩的情節,(1分)并且與下文大川發現男孩為乞丐送飯后內心感到羞愧形成對比,(1分)有力地表現了“行善”的主題。計3分17.①吃苦耐勞:到城里開飯館,賺錢供兒子讀書。②善良,富有同情心:給男孩碗底添加葷菜,并決定繼續幫男孩和流浪漢。③寬容大度:聽到男孩要吃米飯,雖有點不樂意,但還是答應了。④尊重知識:當聽說男孩是大學生,非常高興。(答出其中2點即可)計4分18.B(3分)(三)(12分)19.你的細節里,藏著你的成敗。2分20.舉例論證(1分)、對比論證;(1分)舉了一個北大學生回憶他的同學吃飯的事,突出了他的同學注重細節,節約時間,(1分)證明只有注重細節才能獲得成功,進而證明了中心論點。(1分)計4分21.不能調換,因為第(8)段寫整體和細節關系,(9)段寫講究細節、注重細節,(10)段寫要提升把握細節的能力,(1分)三段主要是按照主要到次要的邏輯順序排列的,(1分)這又與(7)段“一個人既能控好整體,又能把握好細節”相照應。(1分)所以不能調換。計3分22.①談學習失敗的原因不僅是態度問題,更是思維問題(1分),②運用吃魚最易刺到我們喉嚨的是細魚刺這一比喻,論證了忽視細節的危害,(1分)③概括出本段觀點,每個成功者都要具有這種縝密思維。(1分)計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