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上21大自然的聲音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聲音》是統編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我與自然”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圍繞“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分別描寫了“風”“水”和“動物”的聲音,本文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的聯想、富有韻味的語言,將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樂家,把它們發出的聲音描繪成各種美妙的音樂,向我們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教學目標1. 認識“妙、奏”等9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呢”,會寫“奏”等13個字,會寫“美妙、音樂家”等15個詞語。2. 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關鍵句并填寫在圖表中,借助圖表說出課文寫了大自然的哪些聲音。3. 能借助關鍵詞體會風聲的美妙,積累美妙語句。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自然段。教學重難點1.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關鍵句并填寫在圖表中,借助圖表說出課文寫了大自然的哪些聲音。2.能借助關鍵詞體會風聲的美妙,積累美妙語句。教學過程一、單元導入,引出課題(一)篇章頁導入:大自然就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總能賜給我們許多寶貴的禮物。(二)單元導覽,揭示課題。(三)板書課題,質疑提問。1.齊讀課題,學生質疑2.以學生問題為抓手,走進課文【設計意圖】本環節從篇章頁導入,引導學生進入大自然這一單元學習情境,結合課前歌曲《森林狂想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學生問題為抓手,驅動課堂教學。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結構過渡:那我們就走進課文,看看課文中到底寫了哪些大自然的聲音?(一)出示學習提示一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聲音,完成語文作業本第3題。(二)結合語文作業本,明確第一部分“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三)勾連舊知,回顧關鍵句。1.反饋交流,展示學生答案2.詢問妙招,回顧關鍵句的作用3.借助導圖,說說課文寫了大自然的哪些聲音(四)說說感受,理解“美妙”。1.回憶《森林狂想曲》,談談感受。2.引出“美妙”,理解意思小結:美妙就是美好、奇妙。【設計意圖】本環節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借助語文作業本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鞏固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的方法,從而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此外,引導學生先從歌聲中體悟說感受,再結合課文對照找“美妙”,理解“美妙”意思,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三、學習第二自然段,感受“風聲”的美妙過渡:課文中的聲音,真的是這么美妙嗎?那我們先走進風這位大自然的音樂家。(一)出示學習提示二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用“--”畫出你認為風聲美妙的句子。學習第一處:“當微風拂過,那聲音輕輕柔柔的,好像呢喃細語,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柔;當狂風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動起來,合奏出一首雄偉的樂曲,那聲音充滿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二)感受微風的“美妙”。1.圈畫關鍵詞,尋找“美妙”之處(順勢板貼:“輕輕柔柔”“呢喃細語”)2.讀好詞語,通過語氣理解“呢喃”意思3.讀準多音字,從字形猜測“呢喃”意思4.聯系生活,說說“呢喃細語”5.指名朗讀,感受溫柔6.結合圖片,想象“呢喃細語”畫面小結: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就一個“輕輕柔柔”,一個“呢喃細語”,我們就看到了那么多,想到了那么多,你們真能干!(三)感受狂風的“美妙”1.圈畫關鍵詞,尋找“美妙”之處(順勢板貼:“雄偉的樂曲”“充滿力量”)2.聯系生活,說說“雄偉的充滿力量的聲音”3.播放視頻,感受狂風的雄偉。4.朗讀句子,感受威力。小結:剛剛我們就是抓住了“雄偉的樂曲”“充滿力量”,感受到了狂風帶給我們的威力。(四)合讀句子,感受風聲的“美妙”。過渡:剛剛我們就是通過圈一圈關鍵詞,想一想畫面,再讀一讀句子這樣的方法來感受風這位大自然音樂家帶給我們的美妙。能不能請你也用這樣的方法,再去讀讀這個自然段。(五)出示學習提示三◎白學:畫出其它句子,通過圈一圈詞語,想一想畫面,再讀一讀的方法,感受風聲的美妙。◎共學:和組內同學交流,由組長填寫好學習單。◎展學:小組代表上臺交流。1.學生自學2.小組交流,組長完成學習單3.小組代表展示順勢學習四個“不一樣”①找四個“不一樣”②聽一聽變化多端的風聲音頻③感受風聲的多變與美妙。4.小組賽讀(六)配樂朗讀第二自然段,感受“美妙”1. 看音視頻,欣賞風這位大自然的音樂家2. 配樂朗讀【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通過對微風和狂風的導學,幫助學生掌握“圈一圈、想一想、讀一讀”的學習方法,感受風聲的美妙;并引導學生運用習得的方法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完成第2自然段中其它句子的學習,進一步感受風聲美妙,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四、背誦摘抄,積累分享“美妙”(一)挖空背誦,積累“美妙”。(二)出示摘抄范例。1.歸類摘抄2.有感受的摘抄3.注明出處的摘抄小結:像這樣的方法我們還會遇到很多,這樣我們會學得更好!(三)學生自主摘抄。(四)展評,分享“美妙”。【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勾連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在學習伙伴的引導下巧變板書為歸類摘抄,并出示其它摘抄范例,為學生摘抄提供不同方法,既培養學生摘抄積累的意識,又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發現美、記錄美,涵養對語言文字的審美意識。板書設計21.大自然的聲音美妙 風 輕輕柔柔 呢喃細語 雄偉的樂曲 充滿力量教學反思一、以讀促思,涵養審美能力在精準把握單元訓練目標的基礎上,我緊扣文眼“美妙”一詞錨定讀這一核心教學策略,在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中讀出理解、讀出畫面、讀出感受,將單元語文要素落到實處。在初讀課文品美妙時引導學生自由暢讀,通過圈畫關鍵詞句,呈現學生的閱讀感受與個性思考。接著我重點抓住“呢喃細語”這個詞語,順勢進入品讀環節,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品悟,聯結文本與生活體悟美妙。在合作學習環節學生通過合作研讀,借助生生互評、教師點評等方式,以評促讀,涵養審美體驗。而最后的配樂誦讀,則助力學生內化文本,積累語句,提升學生審美創造能力。二、問題驅動,推進思辨過程在本課教學的第三環節中,我以“你從哪幾個地方感受到了風聲的美妙?”這樣的核心問題驅動學生文本閱讀。在教學第一處時,我引導學生圈畫“輕輕柔柔、呢喃細語、雄偉的樂曲、充滿力量”這四個關鍵詞,通過辨析語氣、聯結生活、視頻感知、想象畫面和對比朗讀等方式,發現與感受風聲的多變與美妙。同時借助狂風的視頻和小花小草的圖片等,讓學生在視聽聯動中深切體會美妙。順勢學習其它美妙的句子,我由扶到放,從個人閱讀到小組合學,讓學生對習得的方法進行遷移運用,最后大膽分享。以一個主問題貫穿教學,使得整個學習進程步步推進、層層深入,學生在結構化的學習過程中積累語言,感受美妙。三、范例導引,落實摘抄積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提出“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指向積累的學習任務群,單元交流平臺里的四句話都告訴學生摘抄積累的方法。在本節課的最后環節,我借助學習伙伴的摘抄語音提示,為學生呈現了三種摘抄范例:巧化學習單為歸類摘抄卡,學生輕易直觀地發現這些詞語都是描寫風聲美妙的;將對于“呢喃細語”的生活感受記錄下來,變為有感受的摘抄;出示注明課題的摘抄。在具象化的范例呈現中,為學生搭設摘抄支架,讓學生對摘抄看得見、說得出、做得到,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