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題目。(12分)】有答案不等于解決問題吳軍①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中,需要解決宇航員在太空中用筆書寫的問題,因為當時還沒有觸屏電腦,只能用紙和筆做記錄。但是,由于航天器在太空中處于失重的狀態,普通的鋼筆和圓珠筆里面的墨水根本出不來。為此,科學家們鉆研了好長時間,花費上百萬美元,也沒能造出一種符合要求的“墨水筆”。于是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全國范圍內征集解決方案,結果有一個小學生寄來一封信,內容只有一句話:“為什么不使用鉛筆?”②這個故事乍聽之下讓人覺得很痛快,而且它流傳很廣,有些人說這就是突破了思維的局限,甚至還有人因此覺得,民間科學家只要點子好,就能超越專業的科學工作者。③其實,在60年代最初的太空項目里,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都使用過木制鉛筆,這并不需要一個小學生來提醒。但是在失重環境下,鉛筆筆尖和紙摩擦產生的碎屑會懸浮在空中,不僅對宇航員來講是潛在的危險,而且碎屑還可能進入儀器中毀壞設備。再加上鉛筆在低溫下易碎且易撚,在太空環境中其實很危險,因此這個方案在航天探索的初期就已經被排除了。④最終幫助NASA解決這個問題的是菲舍爾公司,他們發明了一種可以在各種條件下使用的圓珠筆一無論是在失重的情況下還是有重力時,無論在任何角度,在水中或者任何其他液體中,甚至在真空中,這種筆都可以使用:而且它耐低溫也耐高溫,在一45℃和200℃的極端溫度下都可以正常工作。此外,這種筆上面的零部件也永遠不會脫落。研制這支筆花了大約100萬美元,但這筆錢花得很值,因為直到今天很多場合還需要用到這種筆。⑤很多時候,那些不費太多力氣就能想到的所謂的“好答案”,很可能只不過是別人早就考慮過的、淘汰掉的答案。⑤我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讀書的時候,從我的導師賈里尼克教授那里受益最多的,不是他告訴我“該怎么做”,而是他告訴我“不能怎么做”。很多時候遇到一個問題,我和同學都覺得想出了好的解決辦法,而他常常會告訴我們,這些辦法他們10多年前在公司時已經嘗試過了,不管用。那些那么多人都沒有想出答案的問題,不太可能存在靈機一動的答案。⑦在現實中,每一個細節問題都可能不得不安排一個專門的職位去解決,那些通過一些小手段就能解決的問題,常常只存在于很簡單的工作中。我一個朋友的孩子畢業后到了德國,進入某跨聞車企后做了很多年的機械工程師,幾年前有一次我和她聊到汽車發動機。她說,今天的發動機和100年前的完全不可相比,如果發動機研發中有1000個問題,你解決了其中20個,可能這個發動機就能工作了,但是它肯定不實用;你繼續研究,又解決了100個問題,覺得所有的問題應該都解決了吧,其實這才只是商用的開始。⑧我和我弟弟也談過類似的問題,他現在在做半導體芯片設計。他和我講,假如做出一款在市場上能夠取得成功的半導體芯片要走100步,那你其實走到第10步就能做出樣片了,很多人到這里就覺得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但其實還差得遠,接下來遇到的問題可能比想象中的多10倍。⑨從他們的話中我想到一,點:真實世界的復雜性要比大多數人想象中的高很多。很多人的努力,只是在前100個問題里轉圈,當他們解決了100個問題后還沒有成功,就轉而去做另一件事了,結果就是總在成功的圍墻外兜圈子。四今天有很多地方都會講一些所謂的應聘枝巧。應聘枝巧確實是有作用的,但它的作用是在有實力的基礎上錦上添花。用人單位錄用一個員工,最關鍵的因素其實只有一個一實力。沒有實力,學會再多的應聘技巧也是白費。①人有了實力,缺套衣服,那是很容易補上的。可是有再多套衣服,而沒有實力,卻無法彌【語文第4頁(共6頁)】+25-ZYCZ10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