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06 物質的量考點一 物質的量1、物質的量的概念: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7個基本的物理量分別為:長度、質量、時間、電流強度、發光強度、溫度、物質的量),它和“長度”,“質量”,“時間”等概念一樣,是一個物理量的整體名詞.其符號為n,單位為摩爾(mol),簡稱摩.物質的量是表示物質所含微粒數(N)(如:分子,原子等)與阿伏加德羅常數(NA)之比,即n=N/NA.它是把微觀粒子與宏觀可稱量物質聯系起來的一種物理量.其表示物質所含粒子數目的多少.2、注意事項:1)基本單元必須指明,基本單元可以是原子、分子、離子、電子、質子、中子等微粒,或它們的特定組合,但不能是宏觀物質.2)應該用化學式或規定的符號指明它們,而不能用中文名稱.1.標準狀況下,①6.72LNH3;②1.204×1023個H2S;③5.6gCH4;④0.5molHCl,下列關系不正確的是( )A.體積大小:④>③>①>② B.質量大小:④>③>②>①C.密度大小:④>②>①>③ D.原子數目:③>①>④>②【答案】B【解答】解:A.同溫同壓下,氣體體積和物質的量成正比,體積大小為④>③>①>②,故A正確;B.①6.72LNH3的質量為0.3mol×17g/mol=5.1g,②1.204×1023個H2S的質量為0.2mol×34g/mol=6.8g,③5.6gCH4,④0.5molHCl質量為0.5mol×36.5g/mol=18.25g,質量大小④>②>③>①,故B錯誤;C.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和摩爾質量成正比,①氨氣摩爾質量為17g/mol,②硫化氫摩爾質量為34g/mol,③甲烷的摩爾質量為16g/mol,④HCl的摩爾質量為36.5g/mol,密度大小:④>②>①>③,故C正確;D.原子數目①0.3mol×4=1.2mol,②0.2mol×3=0.6mol,③0.35mol×5=1.75mol,④0.5mol×2=1mol,原子數目:③>①>④>②,故D正確;故選:B。2.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1mol任何氣體所含有的分子數都相同B.1mol乙醇在標況下的體積約為22.4LC.摩爾質量為96gD.摩爾是國際單位制中的一個基本物理量【答案】A【解答】解:A.由N=nNA可知,1mol任何氣體所含有的分子數都相同,故A正確;B.乙醇標況下不是氣態,無法使用22.4L/mol計算氣體體積,故B錯誤;C.硫酸根離子的摩爾質量為96g/mol,故C錯誤;D.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的一個基本物理量,摩爾為物質的量的單位,故D錯誤;故選:A。考點二 阿伏伽德羅常數1、阿伏伽德羅常數:(1)概念: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定義值是指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數,約為6.02×1023,符號為NA.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數目。(2)單位:mol﹣1。2、阿伏伽德羅常數可用多種實驗方法測得,到目前為止測得比較精確的數據是6.0221367×1023 mol﹣1。3.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1molH2O含有的氧原子數為NA個B.CH4的摩爾質量為16gC.標準狀況下,0.5mol任何物質的體積均約為11.2LD.1mol/LNaCl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為1mol【答案】A【解答】解:A.每個H2O分子中含有1個O原子,1molH2O含有O原子的物質的量為1mol,故1molH2O含有氧原子數為NA個,故A正確;B.摩爾質量的單位為g/mol,CH4的摩爾質量為16g/mol,故B錯誤;C.標準狀況下,0.5mol任何物質的體積不都是均約為11.2L,氣體摩爾體積只適用于氣體,故C錯誤;D.1mol/LNaCl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不確定,因為沒有明確液體體積,故D錯誤;故選:A。4.設NA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1.7gNH3中含共用電子對的數目為0.4NAB.將2.24LSO3溶于水得到1L的溶液,該溶液的濃度為0.1mol/LC.常溫常壓下,16gO3中含質子數為8NAD.向10mL12mol/L鹽酸中加入足量MnO2并加熱,充分反應后產生Cl2的分子數為0.03NA【答案】C【解答】解:A.1.7gNH3中含共用電子對的數目為:×3×NAmol﹣1=0.3NA,故A錯誤;B.標況下三氧化硫不是氣體,不能使用氣體摩爾體積計算其物質的量,故B錯誤;C.常溫常壓下,16gO3中含質子數為:×8×NAmol﹣1=8NA,故C正確;D.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反應,與稀鹽酸不反應,向10mL12mol/L鹽酸中加入足量MnO2并加熱,隨著反應進行,鹽酸濃度降低,變為稀鹽酸,稀鹽酸與二氧化錳不反應,所以,充分反應后產生Cl2的分子數小于0.03NA,故D錯誤;故選:C。考點三 摩爾質量1、摩爾質量的概念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稱為摩爾質量,用符號M表示.(摩爾質量=式量,單位不同,數字相同)在數值上等于該物質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摩爾質量的單位為g/mol.2、物質的量(n)、物質的質量(m)和物質的摩爾質量(M)之間存在著下式所表示的關系:n=m/M.11.下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O2的摩爾質量為32g/molB.1mol O2的質量為98g/molC.O2的摩爾質量與O2的相對分子質量相等D.阿伏加德羅常數就是6.02×1023【答案】A【解答】解:A.以g/mol為單位,摩爾質量在數值上等于相對分子質量,因此O2的摩爾質量為32g/mol,故A正確;B.質量的單位為g,因此1mol O2的質量為32,故B錯誤;C.以g/mol為單位,摩爾質量在數值上等于相對分子質量,故C錯誤;D.阿伏加德羅常數是12g碳﹣12所含的原子個數,約為6.02×1023,故D錯誤;故選:A。6.某風景區被稱為天然氧吧,其原因是空氣中的自由電子附著在分子或原子上形成空氣負離子,被稱為“空氣維生素”.就是一種空氣負離子,其摩爾質量為( )A.32g B.33g C.32g mol﹣1 D.33g mol﹣1【答案】C【解答】解:比O2多一個電子,電子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故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2,所以的摩爾質量為32g/mol,故選:C。考點四 氣體摩爾體積1、氣體摩爾體積:(1)概念: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2)符號:Vm.(3)單位:L/mol(L mol﹣1).(4)計算公式:氣體摩爾體積(Vm)=氣體體積(V)/物質的量(n).(5)標況下(0℃、101kPa)氣體摩爾體積約為22.4L/mol,在25℃和101kPa條件下,氣體摩爾體積約為24.5L/mol.2、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1)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①物質粒子數的多少;②物質粒子本身的大小;③物質粒子之間距離的大小.2)決定氣體體積大小的因素:氣體分子間平均距離比分子直徑大得多,因此,當氣體的物質的量(粒子數)一定時,決定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間平均距離的大小.3)影響氣體分子間平均距離大小的因素:溫度和壓強.溫度越高,體積越大;壓強越大,體積越小.當溫度和壓強一定時,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大小幾乎是一個定值,故粒子數一定時,其體積是一定值.總結規律:①相同條件下,相同物質的量的不同物質所占的體積:固體<液體<氣體[水除外].②相同條件下,相同物質的量的氣體體積近似相等,而固體、液體卻不相等.物理量之間的關系:n=m/M=N/NA=V/Vm.7.決定氣體體積的因素是:①氣體分子的直徑 ②氣體的物質的量多少 ③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④氣體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答】解:氣體粒子間距離較大,遠大于粒子的直徑,所以粒子大小可以忽略不計,決定氣體體積的因素主要為構成物質的粒子數和粒子間的距離;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任何氣體粒子之間的距離可以看成是相等的,故選:C。8.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1mol固態物質或液態物質的體積主要取決于粒子的大小B.液體氣化后體積膨脹主要原因是粒子之間的距離增大C.粒子數相同的任何氣體都具有相同的體積D.25℃和101kPa的條件下,氣體摩爾體積約為24.5L/mol【答案】C【解答】解:A.對于固體和液體來講,微粒之間的間距小于微粒本身的直徑,故A正確;B.液體氣化后,分子間的距離增大,液體氣化后體積膨脹主要原因是粒子之間的距離增大,故B正確;C.氣體的體積除了和氣體粒子數有關,還與溫度與壓強有關,故C錯誤;D.25℃和101kPa的條件下,氣體摩爾體積約為24.5L/mol,故D正確;故選:C。9.下列有關氣體摩爾體積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就是氣體摩爾體積B.氣體摩爾體積一定是22.4L mol﹣1C.1mol氣體體積為22.4L,則一定是標準狀況D.相同物質的量的氣體的氣體摩爾體積也相同【答案】A【解答】解:A.根據氣體摩爾體積的定義,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有的體積是恒定不變的,這個體積被稱為氣體摩爾體積,在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Vm=22.4L mol﹣1,故A正確;B.氣體體積受溫度、壓強的影響,隨著條件的不同,氣體摩爾體積對應的數值有無數種,不一定是22.4 L mol﹣1,但在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Vm=22.4L mol﹣1,故B錯誤;C.非標準狀況通過調節溫度和壓強也可以使1 mol氣體體積達到22.4 L,不一定是標況下1mol氣體體積為22.4L,故C錯誤;D.氣體摩爾體積與物質的量無關,當條件不同時氣體摩爾體積不一定相同,故D錯誤;故選:A。10.同溫同壓下,決定氣體體積大小的因素是( )A.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B.氣體分子的自身大小C.氣體分子的數目D.氣體分子的數目和氣體分子的自身大小【答案】C【解答】解:影響氣體的體積的因素有:分子大小,數目以及分子之間的距離,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分之間距離相等,分子大小與分子之間的距離相比較可忽略,決定氣體體積的主要因素是氣體的分子數。故選:C。考點五 阿伏加德羅定律及推論1、阿伏伽德羅定律:同溫同壓下,體積相同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數即阿伏加德羅定律。2、阿伏伽德羅定律推論:我們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羅定律以及物質的量與分子數目、摩爾質量之間的關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論:(1)同溫同壓時:①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③同質量時:V1:V2=M2:M1(2)同溫同體積時:④P1:P2=n1:n2=N1:N2 ⑤同質量時:P1:P2=M2:M1(3)同溫同壓同體積時:⑥ρ1:ρ2=M1:M2=m1:m211.有兩個容積相同的密閉容器,一個盛有CH4氣體,另一個盛有H2和C2H2的混合氣體。在同溫同壓下,兩個容器內的氣體不可能具有相同的( )A.分子數 B.氫原子數 C.密度 D.碳原子數【答案】B【解答】解:A.根據阿伏加德羅定律,同溫、同壓、同體積的氣體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數,故A正確;B.1mol 甲烷分子有4mol 氫原子,1mol由氫氣和C2H2組成的混合氣體中含有2mol 氫原子,同溫同壓下等體積的H2和C2H2的混合氣體與CH4不可能具有相同的H原子數,故B錯誤;C.根據ρ=知,密度與其摩爾質量成正比,兩個容器中平均摩爾質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其密度不一定相等,故C正確;D.CH4只含一個C,C2H2含有2個C,故當氫氣與C2H2物質的量為1:1時,兩個容器內氣體的碳原子數相等,故D正確;故選:B。12.同溫同壓下,向兩個密閉容器中分別充入等質量的O2、O3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種氣體的體積之比為2:3B.兩種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2C.兩種氣體的分子數之比為1:1D.兩種氣體的密度之比是3:2【答案】B【解答】解:同溫同壓下,氣體摩爾體積相等,O2、O3的摩爾質量之比為32g/mol:48g/mol=2:3,根據n=知,相同質量時,O2、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2;A.根據”V=nVm“,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其物質的量之比,為3:2,故A錯誤;B.根據以上分析知,O2、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2,故B正確;C.根據”N=nNA“知,分子個數之比等于其物質的量之比,為3:2,故C錯誤;D.根據”ρ=“知,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爾質量之比,為2:3,故D錯誤;故選:B。13.某溫度下,向圖中所示a、b中分別通入等質量的CH4和O2(密封隔板Ⅰ、Ⅱ可自由滑動,且與容器內壁的摩擦忽略不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中通入的氣體是O2B.a和b中原子個數之比為2:5C.a和b中氣體密度之比是2:1D.a和b的體積比為1:2【答案】B【解答】解:由分析可知a為O2、b為CH4,,其原子個數比為:,又據阿伏加德羅推論知同溫同壓,兩氣體密度之比等于其摩爾質量之比,所以a和b中氣體密度之比為32:16=2:1,故選:B。考點六 物質的量濃度及有關計算1、物質的量濃度:(1)概念:溶質(用字母B表示)的物質的量濃度是指單位體積溶液中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用符號cB表示.(2)單位:常用單位為mol/L.(3)計算公式:cB=nB/V注意:其中V指的是溶液的體積,而不是溶劑的體積.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1)將溶質的質量分數換算成物質的量濃度時,首先要計算1L溶液中含溶質的質量,換算成相應物質的量,有時還需將溶液的質量換算成溶液的體積,最后才換算成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2)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換算成溶質的質量分數時,首先要將溶質的物質的量換算成溶質的質量,有時還將溶液的體積換算成質量,然后換算成溶質的質量分數.n=m/M=V ρ w 1000/Mc=n/Vc=(V ρ w/M)/V=V ρ w/MV[式中:ρ﹣溶液的密度,單位為g/mL或g/cm3,w﹣溶質的質量分數,M﹣溶質的摩爾質量,數值等于物質的式量].14.下列溶液中c(Cl﹣)相等的是( )A.20mL2.0mol L﹣1NaCl溶液與20mL2.0mol L﹣1KClO3溶液B.15mL2.0mol L﹣1BaCl2溶液與15mL2.0mol L﹣1AlCl3溶液C.10mL3.0mol L﹣1KCl溶液與10mL3.0mol L﹣1BaCl2溶液D.10mL1.5mol L﹣1NaCl溶液與25mL1.5mol L﹣1NH4Cl溶液【答案】D【解答】解:A.20mL2.0mol L﹣1NaCl溶液中c(Cl﹣)=2.0mol L﹣1,2.0mol L﹣1KClO3溶液中沒有Cl﹣,故c(Cl﹣)不相等,故A錯誤;B.15mL2.0mol L﹣1BaCl2溶液中c(Cl﹣)=4.0mol L﹣1,15mL2.0mol L﹣1AlCl3溶液中c(Cl﹣)=6.0mol L﹣1,故c(Cl﹣)不相等,故B錯誤;C.10mL3.0mol L﹣1KCl溶液中c(Cl﹣)=3.0mol L﹣1,10mL3.0mol L﹣1BaCl2溶液中c(Cl﹣)=6.0mol L﹣1,故c(Cl﹣)不相等,故C錯誤;D.10mL1.5mol L﹣1NaCl溶液中c(Cl﹣)=1.5mol L﹣1,25mL1.5mol L﹣1NH4Cl溶液中c(Cl﹣)=1.5mol L﹣1,c(Cl﹣)相等,故D正確;故選:D。15.下列溶液與10mL1mol L﹣1NaNO3溶液中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的是( )A.5mL1mol L﹣1Mg(NO3)2溶液B.2.5mL0.8mol L﹣1Al(NO3)3溶液C.5mL2mol L﹣1AgNO3溶液D.5mL0.5mol L﹣1Cu(NO3)2溶液【答案】D【解答】解:10mL1mol L﹣1NaNO3溶液中物質的量濃度為1mol/L;A.50mL1mol/LMg(NO3)2溶液中物質的量濃度為1mol/L×2=2mol/L;B.2.5mL0.8mol L﹣1Al(NO3)3溶液中物質的量濃度為0.8mol/L×3=2.4mol/L;C.5mL2mol L﹣1AgNO3溶液中物質的量濃度為2mol/L×1=2mol/L;D.5mL0.5mol L﹣1Cu(NO3)2溶液中物質的量濃度為0.5mol/L×2=1mol/L;故選:D。16.下表為某品牌礦泉水標簽的部分內容,則該礦泉水中鎂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最大值約為( )××礦泉水理化指標項目 含量(mg/100mL)偏硅酸 3﹣5溶解性總固體 3.5﹣10鉀 0.1﹣025鈉 0.2﹣0.68鈣化 0.4﹣1.0鎂 0.15﹣0.5A.0.2mmol/L B.0.02mmol/LC.0.06mmol/L D.0.006mmol/L【答案】A【解答】解:由信息可知鎂離子的濃度最大為0.5mg/100mL,物質的量濃度為c=mol/L=0.2×103mol/L=0.2mmol/L,故A正確,故選:A。17.將5mol L﹣1的Mg(NO3)2溶液amL稀釋至bmL,稀釋后溶液中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A. mol L﹣1 B. mol L﹣1C. mol L﹣1 D. mol L﹣1【答案】B【解答】解:將5 mol L﹣1的Mg(NO3)2溶液a mL稀釋至b mL,稀釋后前后的物質的量不變,則稀釋后溶液中的物質的量濃度為=mol/L,故選:B。1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將5.85gNaCl晶體溶入100mL水中,制得0.1mol/L的NaCl溶液B.將25g無水CuSO4溶于水制成100mL溶液,其濃度為1mol/LC.將w g a%的NaCl溶液蒸發掉 g水,一定得到2a%的NaCl溶液D.將1體積c1mol/L的硫酸用水稀釋為5體積,稀溶液的濃度為0.2c1mol/L【答案】D【解答】解:A、5.85gNaCl晶體的物質的量是0.1mol,將5.85gNaCl晶體溶入100mL水中,導致溶液的體積大于100mL,所以配制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小于0.1mol/L,故A錯誤。B、C===1.56mol/L,故B錯誤。C、若不析出氯化鈉得到2a%的NaCl溶液,若有氯化鈉析出,則得不到2a%的NaCl溶液,若為飽和溶液濃度不變,故C錯誤;D、令稀釋后稀硫酸的濃度為x,根據稀釋定律,稀釋前后溶質不變,所以1c1mol/L=5x,所以x=0.2c1mol/L,故D正確。故選:D。考點七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1、物質的量濃度:(1)概念:溶質(用字母B表示)的物質的量濃度是指單位體積溶液中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用符號cB表示.(2)單位:常用單位為mol/L.(3)計算公式:cB=nB/V注意:其中V指的是溶液的體積,而不是溶劑的體積.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1)將溶質的質量分數換算成物質的量濃度時,首先要計算1L溶液中含溶質的質量,換算成相應物質的量,有時還需將溶液的質量換算成溶液的體積,最后才換算成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2)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換算成溶質的質量分數時,首先要將溶質的物質的量換算成溶質的質量,有時還將溶液的體積換算成質量,然后換算成溶質的質量分數.n=m/M=V ρ w 1000/Mc=n/Vc=(V ρ w/M)/V=V ρ w/MV[式中:ρ﹣溶液的密度,單位為g/mL或g/cm3,w﹣溶質的質量分數,M﹣溶質的摩爾質量,數值等于物質的式量].19.用CuSO4 5H2O晶體配制500mL 濃度為1mol L﹣1的硫酸銅溶液時,正確的是( )A.用托盤天平稱取80.0g晶體用于配制溶液B.將正確稱取的晶體置于預先量取的500mL水中C.定容前先將燒杯中溶解得到的溶液小心地直接傾倒至500mL規格的容量瓶D.正確定容后,再將容量瓶塞蓋好,反復上下顛倒,搖勻【答案】D【解答】解:A.m(CuSO4 5H2O)=0.5L×1mol/L×250g/mol=125.0g,用托盤天平稱取125.0g晶體用于配制溶液,故A錯誤;B.因溶解后轉移、定容,則燒杯中水的體積要小于500mL,故B錯誤;C.不能直接傾倒至500mL規格的容量瓶,應冷卻后轉移,故C錯誤;D.正確定容后,再將容量瓶塞蓋好,反復上下顛倒,搖勻,操作合理,故D正確;故選:D。20.在實驗室中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有關操作中,正確的是( )A.配制0.1mol L﹣1NaOH溶液過程中,將NaOH固體放在濾紙上稱量B.配制0.1mol L﹣1的H2SO4溶液時,將量取的濃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釋C.配制0.1mol L﹣1的NaCl溶液時,最后用膠頭滴管加水至刻度線D.配制0.1mol L﹣1的HCl溶液時,要將量取濃鹽酸的量筒和溶解用的燒杯洗滌2~3次,并將洗滌液轉入容量瓶中【答案】C【解答】解:A.NaOH易潮解,具有腐蝕性,則NaOH應在小燒杯中稱量,故A錯誤;B.濃硫酸稀釋放出大量的熱,則將量取的濃H2SO4放在燒杯中稀釋,冷卻后轉移到容量瓶中,故B錯誤;C.定容時利用膠頭滴管滴加,則配制0.1mol L﹣1的NaCl溶液時,最后用膠頭滴管加水至刻度線,操作合理,故C正確;D.量筒不需要洗滌,將燒杯、玻璃棒洗滌2~3次,并將洗滌液轉入容量瓶中,故D錯誤;故選:C。21.為達到預期的實驗目的,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欲配制質量分數為10%的ZnSO4溶液,將10gZnSO4.7H2O 溶解在90g水中B.欲制備Fe(OH)3膠體,向盛有沸水的燒杯中滴加FeCl3飽和溶液并長時間煮沸C.欲配制0.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需要稱量Na2CO3固體21.2gD.欲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將4.0g NaOH溶解于lL水中【答案】C【解答】解:A.10gZnSO4.7H2O中硫酸鋅的質量小于10g,所以配制溶液質量分數小于10%,故A錯誤;B.長時間煮沸導致膠體產生聚沉,從而導致生成沉淀而得不到膠體,故B錯誤;C.實驗室沒有950mL容量瓶,有1000mL容量瓶,所以配制溶液應該是1000mL,稱量碳酸鈉固體質量=0.2mol/L×1L×106g/mol=21.2g,故C正確;D.4.0gNaOH的物質的量==0.1mol,C=中V指溶液體積,欲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將4.0g NaOH溶解于水中配制成1L溶液,故D錯誤;故選:C。22.下列各物質所含原子數目,按由大到小順序排列的是( )①0.5mol NH3 ②標準狀況下22.4L氦氣 ③4℃9mL水 ④0.2mol H3PO4.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答案】A【解答】解:①0.5molNH3含有的物質的量為0.5mol×4=2mol;②標準狀況下22.4L 氣的物質的量為=1mol,則所含原子的物質的量為1mol×1=1mol;③4℃9mL水的質量為9g,物質的量為=0.5mol,則所含原子的物質的量為0.5mol×3=1.5mol,④0.2mol H3PO4含有的物質的量為0.2mol×8=1.6mol;所以所含原子數目,按由大到小順序排列的是①④③②,故選:A。23.在0.25摩爾硫酸鈉中,含有的氧原子個數為( )A.1 B.0.25 C.6.02×1023 D.5×1023【答案】C【解答】解:由化學式可知,1mol Na2SO4中含4mol O,則0.25mol Na2SO4中,n(O)=0.25mol×4=1mol,含有的氧原子個數約為6.02×1023,故選:C。24.在0.25mol 硫酸鈉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約為( )A.1個 B.0.25個C.6.02×1023個 D.5×1023個【答案】C【解答】解:由構成可知,1molNa2SO4中含4molO,則0.25mol Na2SO4中,n(O)=0.25mol×4=1mol,含有的氧原子個數約為6.02×1023,故選C。25.喜樹中含有一種被稱為喜樹堿的生物堿,這種堿的相對分子質量在300~400之間,實驗分析得知其元素組成為:C占69.0%、O占18.4%,且O含量為H的4倍,其余為N,則一個喜樹堿分子中含有的原子總數為( )A.42 B.43 C.44 D.45【答案】A【解答】解:由O占18.4%,且O含量為H的4倍,則H元素的含量為4.6%,N元素的含量為1﹣69%﹣4.6%﹣18.4%=8%,則該物質中C、H、O、N的原子個數比為:::=10:8:2:1,則該物質的化學式為(C10H8O2N)n,又堿的相對分子質量在300~400之間,300<(12×10+1×8+16×2+14)×n<400,則n=2符合,即物質的化學式為C20H16O4N2,則1個分子中含有20+16+4+2=42個原子,故選:A。26.n g金屬溶于足量的鹽酸時生成 m mol H2,若該金屬的化合價為+2價,則該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A. B.C.g mol﹣1 D.g mol﹣1【答案】A【解答】解:n g金屬溶于足量的鹽酸時生成 m mol H2,若該金屬的化合價為+2價,設金屬為X,即:X+2HCl=XCl+H2↑,Mg 1molng mmol,=,M=(g/mol),摩爾質量以g/mol為單位,數值上與相對原子質量,所以其相對原子質量為:,故選:A。27.2.16gX2O5中含有0.1molO,則X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A.21.6 B.28 C.14 D.31【答案】C【解答】解:2.16gX2O5中含有0.1mol氧原子,則n(X2O5)==0.02mol,所以M(X2O5)==108g/mol,又摩爾質量與相對分子質量在數值上相等,設X的相對原子質量為x,則2x+16×5=108,解得x=14,故選:C。28.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若某氣體分子A2的摩爾質量是M g mol﹣1,則一個A原子的實際質量是( )A.M g B.g C.g D.g【答案】D【解答】解: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若某氣體分子A2的摩爾質量是M g mol﹣1,可知1molA2的質量為Mg,而1molA2的中含2molA原子,即含2NA個,故1個A原子的實際質量為m==g,故選:D。29.若612C原子的質量為a g,A原子的質量為b g,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則A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A. B. C.aNA D.不能確定【答案】D【解答】解:一個12C的質量是ag,某元素1個原子的質量是bg,則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1mol某元素原子的質量為bNAg,原子的摩爾質量和其相對原子質量數值相等,A的相對原子質量為bNA,由于一種元素可能含有多種原子,或bNA是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而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無法計算;故選:D。30.已知碳有三種常見的同位素:12C、13C、14C,氧也有三種同位素:16O、17O、18O,由這六種微粒構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其相對分子質量最多有( )A.18種 B.6種 C.7種 D.12種【答案】C【解答】解:碳的同位素:12C、13C、14C,氧的同位素:16O、17O、18O,這六種微粒構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有:12C16O2,相對分子質量為12+32=44;12C17O2,相對分子質量為12+34=46;12C18O2,相對分子質量為12+36=48;13C16O2,相對分子質量為13+32=45;13C17O2,相對分子質量為13+34=47;13C18O2,相對分子質量為13+36=49;14C16O2,相對分子質量為14+32=46;14C17O2,相對分子質量為14+34=48;14C18O2,相對分子質量為14+36=50;12C16O17O,相對分子質量為12+16+17=45;12C16O18O,相對分子質量為12+16+18=46;12C17O18O,相對分子質量為12+17+18=47;13C16O17O,相對分子質量為13+16+17=46;13C16O18O,相對分子質量為13+16+18=47;13C17O18O,相對分子質量為13+17+18=48;14C16O17O,相對分子質量為14+16+17=47;14C16O18O,相對分子質量為14+16+18=48;14C17O18O,相對分子質量為14+17+18=49;故相對分子質量有:44、45、46、47、48、49、50;故選:C。31.用過量的冷NaOH溶液吸收氯氣,可制得NaClO溶液(不含NaClO3),此時ClO﹣的濃度為c0mol L﹣1;加熱該溶液時NaClO轉化為NaClO3[3NaClO(aq)=2NaCl(aq)+NaClO3(aq)],測得t時刻溶液中ClO﹣濃度為ctmol L﹣1,該時刻溶液中Cl﹣濃度為(單位:mol L﹣1)( )A. B.(c0﹣ct)C.(3c0﹣5ct) D.(5c0﹣3ct)【答案】A【解答】解:用過量的冷NaOH溶液吸收氯氣,制得NaClO溶液(不含NaCl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2OH﹣=Cl﹣+ClO﹣+H2O,此時c(ClO﹣)=c0mol L﹣1,溶液中c(Cl﹣)=c(ClO﹣)=c0mol L﹣1,加熱時NaClO能轉化為NaClO3,測得t時刻溶液中c(ClO﹣)=ctmol L﹣1(不考慮加熱前后溶液體積的變化),c(ClO﹣)=(c0mol L﹣1﹣ctmol L﹣1),3NaClO2NaCl+NaClO3,得到生成c(Cl﹣)=mol/L,則溶液中c(Cl﹣)=mol/L+c0mol L﹣1=mol/L,故選:A。32.下列溶液中Cl﹣物質的量濃度最大的是( )A.10mL 0.1mol/L的AlCl3溶液B.20mL 0.2mol/L的CaCl2溶液C.20mL 0.5mol/L的KClO3溶液D.10mL 0.25mol/L的NaCl溶液【答案】B【解答】解:A.10mL 0.1mol/L的AlCl3溶液中,Cl﹣物質的量濃度為0.1mol/L×3=0.3mol/L;B.20mL 0.2mol/L的CaCl2溶液中,Cl﹣物質的量濃度為0.2mol/L×2=0.4mol/L;C.氯酸鉀電離出氯酸根離子和鉀離子,則20mL 0.5mol/L的KClO3溶液中Cl﹣物質的量濃度0;D.10mL 0.25mol/L的NaCl溶液中,Cl﹣物質的量濃度為0.25mol/L×1=0.25mol/L;根據分析可知,氯離子濃度最大的為B,故選:B。33.下列物理量與單位不正確的是( )A.物質的質量的單位:molB.物質的量濃度的單位:mol/LC.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單位:mol﹣1D.氣體摩爾體積的單位:L/mol【答案】A【解答】解:A.物質的質量的單位是g,物質的量的單位為mol,故A錯誤;B.物質的量濃度的單位為:mol/L,故B正確;C.阿伏加德羅常數單位為:mol﹣1,故C正確;D.氣體摩爾體積的單位為:L/mol,故D正確;故選:A。34.下列關于“物質的量”“摩爾”和“摩爾質量”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物質的摩爾質量等于其相對分子(原子)質量B.“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的一個基本單位C.“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D.1mol任何物質都含有約6.02×1023個原子【答案】C【解答】解:A.物質的摩爾質量以g/mol為單質,數值上等于其相對分子(原子)質量,故A錯誤;B.物質的量為物理量,是國際單位制中的一個物理量,故B錯誤;C.物質的量為物理量,是國際單位制中的一個物理量,單位為摩爾,故C正確;D.1mol氫氣含有2mol原子,個數為1.204×1024個,故D錯誤;故選:C。3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mol H2O的質量是18g mol﹣1B.Na+的摩爾質量為23g mol﹣1C.1mol Cl2的體積約為22.4LD.將58.5gNaCl溶于1L水,溶液中Cl﹣濃度為1mol L﹣1【答案】B【解答】解:A.質量的單位是g,1mol H2O的質量是18g,故A錯誤;B.Na+的摩爾質量為23g mol﹣1,故B正確;C.標準狀況下,氣體的摩爾體積是22.4L/mol,未告知氣體的狀態,故無法計算1mol Cl2的體積,故C錯誤;D.將58.5gNaCl溶于1L水中,溶液的體積已不是1L,故Cl﹣濃度無法計算,故D錯誤;故選:B。36.下列關于決定物質體積的因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物質的體積取決于粒子數目、粒子大小和粒子間距B.相同條件下,粒子數相同的任何氣體都具有相同體積C.同溫同壓下,1mol任何物質所占有的體積均相同D.等質量的H2,壓強越小、溫度越高,氣體所占體積越大【答案】C【解答】解:A.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有粒子數目、微粒之間的距離和粒子的大小,但氣體中氣體微粒之間距離越遠大于微粒直徑,所以微粒直徑大小可以忽略不計,物質的體積取決于粒子數目、粒子大小和粒子間距,故A正確;B.相同條件下,粒子數相同的任何氣體,微粒平均距離相同,所以都具有相同體積,故B正確;C.固體中微粒之間的距離很小,決定固體體積大小的因素是粒子數和粒子的大小,同溫同壓下,1 mol任何氣體所占有的體積均相同,故C錯誤;D.氣態方程分析,PV=nRT,等質量的H2,物質的量相同,壓強越小、溫度越高,氣體所占體積越大,故D正確;故選:C。37.下列溶液含Cl﹣的物質的量濃度最大的是( )A.250mL0.1mol L﹣1AlCl3溶液B.100mL0.5mol L﹣1NaCl溶液C.200mL0.3mol L﹣1MgCl2溶液D.300mL2mol L﹣1KClO3溶液【答案】C【解答】解:A.250mL0.1mol L﹣1AlCl3溶液中,Cl﹣物質的量濃度為:0.1mol/L×3=0.3mol/LB.100mL0.5mol L﹣1NaCl溶液中,Cl﹣物質的量濃度為:0.5mol/L×1=0.5mol/L;C.200mL0.3mol L﹣1MgCl2溶液中,Cl﹣物質的量濃度為:0.3mol/L×2=0.6mol/L;D.300mL2mol L﹣1KClO3溶液中,不存在Cl﹣;故溶液中含Cl﹣的物質的量濃度最大的是C,故選:C。38.標準狀況下有以下四種氣體:①13.44L CH4②1mol HCl分子③27.2gH2S④2.408×1023個NH3分子,下列對四種氣體的關系從大到小標識正確的是( )A.體積②>③>④>① B.密度:②>③>④>①C.質量:②>③>④>① D.H原子個數:①>③>②>④【答案】B【解答】解:標況下,氣體摩爾體積為22.4L/mol,這幾種氣體的物質的量分別為:①n(CH4)==0.6mol、②n(HCl)=1mol、③n(H2S)==0.8mol、④n(NH3)=mol=0.4mol,A.氣體物質的量②>③>①>④,由V=nVm知,標況下氣體體積與氣體物質的量成正比,所以氣體體積:②>③>①>④,故A錯誤;B.標況下氣體摩爾體積相同,由ρ=知,密度與摩爾質量成反比,摩爾質量:②>③>④>①,所以密度:②>③>④>①,故B正確;C.m=nM,①的質量=0.6mol×16g/mol=9.6g、②的質量=1mol×36.5g/mol=36.5g、③的質量為27.2g、④的質量=0.4mol×17g/mol=6.8g,所以質量:②>③>①>④,故C錯誤;D.N(H)=n(H)NA,①中n(H)=4×0.6mol=2.4mol、②中n(H)=1mol、③中n(H)=0.8mol×2=1.6mol、④中n(H)=0.4mol×3=1.2mol,則n(H):①>③>④>②,所以氫原子個數:①>③>④>②,故D錯誤;故選:B。39.同溫同壓下,分別用如圖所示的氣體吹出體積相等的甲、乙兩個氣球,則兩個氣球中的氣體,有關物理量之比正確的是( )A.氣體的質量之比:m(甲):m(乙)=3:1B.氣體的分子數之比:N(甲):N(乙)=1:2C.氣體的原子數之比:N(甲):N(乙)=3:1D.氣體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1:1【答案】D【解答】解:A.根據m=nM得乙烯和一氧化碳質量相同,質量比為1:1,故A錯誤;B.分子數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為1:1,故B錯誤;C.原子物質的量等于分子物質的量乘以一個分子中的原子數,所以二者原子總數之比為(1×2):(1×6)=1:3,故C錯誤;D.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之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則氣體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1:1,故D正確;故選:D。40.氣體滅菌法是常用的環境消毒法。常用的氣體消毒劑有環氧乙烷(C2H4O)、臭氧(O3)等。現有同溫同壓下等質量的環氧乙烷和臭氧兩種氣體,下列有關兩者的比值錯誤的是( )A.物質的量之比為12:11B.密度之比為11:12C.體積之比為11:12D.氧原子個數之比為4:11【答案】C【解答】解:A.由n═可知,所以二者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11,故A正確;B.根據pM═ρRT可知,同溫同壓下密度之比═摩爾質量之比═44:48═11:12,故B正確;C.同溫同壓下體積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為12:11,故C錯誤;D.1個環氧乙烷中含有1個氧原子,1個臭氧中含有3個氧原子,則氧原子個數之比為12×1:11×3═4:11,故D正確;故選:C。41.如圖中兩條曲線分別表示1g C3H6、1g M氣體在相同體積的容器中壓強和溫度的關系,試根據圖判斷M氣體可能是( )A.C3H4 B.CO2 C.CO D.H2S【答案】C【解答】解:同溫同壓下,氣體的摩爾體積相等,在體積相等的容器中,氣體的物質的量越大,則壓強越大,1g C3H6的物質的量為mol,由圖象可知在溫度為50℃時,兩種氣體的壓強之比為1.2:0.8,則物質的量之比為1.2:0.8,設氣體M的相對分子質量為x,則:=0.8:1.2,x=28,只有C符合,故選:C。42.某溶液中(假定不考慮水解因素)僅含有K+、Mg2+、SO42﹣、NO3﹣四種離子,其中K+與Mg2+的個數之比為4:5,則NO3﹣與SO42﹣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一定不是( )A.8:3 B.3:2 C.1:3 D.2:3【答案】D【解答】解:設K+離子有4個,Mg2+離子有5個,總正電荷為1×4+2×5=14溶液顯電中性,所以負電荷數目也為14設NO3﹣離子個數為x,SO42﹣離子個數為y則x+2y=14,x=8時,y=3,故A成立;x=6時,y=4,故B成立;x=2時,y=6,故C成立;x=4時,y應該等于5,二者濃度之比為4:5x=10,y=2,二者濃度之比為5:1,故D不成立,故選:D。43.向濃度相等、體積均為100mL的A、B兩份NaOH溶液中,分別通入一定量的CO2在反應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鹽酸,產生CO2的體積(標準狀況)與所加鹽酸的體積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溶液通入CO2后的溶質是Na2CO3NaHCO3且物質的量之比為1:1B.A曲線中,消耗鹽酸體積從25mL到75m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H2O+CO2↑C.B溶液通入的CO2在標況下體積為3.36LD.原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075mol/L【答案】C【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A曲線代表的溶液中溶質為Na2CO3、NaHCO3,第一階段碳酸鈉轉化為碳酸氫鈉消耗25mL鹽酸,該部分碳酸氫鈉在第二階段又可以消耗25mL鹽酸,而第二階段碳酸氫鈉反應消耗鹽酸總體積為75mL﹣25mL=50mL,則吸收CO2后的溶液中NaHCO3消耗鹽酸體積為50mL﹣25mL=25mL,則A溶液通入CO2后的溶質是Na2CO3、NaHCO3且物質的量之比為25mL:25mL=1:1,故A正確;B.A曲線中,消耗鹽酸體積從25mL到75mL發生反應NaHCO3+HCl=NaCl+CO2↑+H2O,反應離子方程式為H++=H2O+CO2↑,故B正確;C.B曲線生成CO2消耗鹽酸的體積 (75﹣60)mL=15mL,由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n(CO2)=n(HCl),則所以通入的CO2在標況下體積應該是0.015L×0.1mol/L×22.4L/mol=0.0336L,故C錯誤;D.消耗75mL鹽酸時,溶液中溶質為NaCl,根據鈉離子、氯離子守恒有n(NaOH)=n(NaCl)=n(HCl)=0.075L×0.1mol/L=0.0075mol,故c(NaOH)==0.075mol/L,故D正確;故選:C。44.將2.7g鋁粉分別與體積均為100mL、濃度均為2mol/L的①硫酸溶液、②燒堿溶液、③鹽酸完全反應,放出氫氣的體積(相同條件)大小比較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②>①=③【答案】B【解答】解:n(Al)==0.1mol,n(H2SO4)=n(NaOH)=n(HCl)=0.1L×2mol/L=0.2mol,①由2Al+3H2SO4=Al2(SO4)3+3H2↑,可知0.1molAl和0.15mol硫酸恰好反應,硫酸有剩余,②由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燒堿過量,故①②反應生成生成H2的量相等,③由2Al+6HCl=2AlCl3+3H2↑,可知鋁過量,③反應生成的氫氣的量最少,綜上所述,放出氫氣的體積(相同條件)關系是:①=②>③,故選:B。45.已知6HCl+KClO3═KCl+3Cl2↑+3H2O,現將0.1molKClO3固體與10L0.6mol L﹣1鹽酸混合充分反應,假設反應后溶液體積仍為10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1:6B.在標準狀況下氧化產物的體積為5.6LC.該反應轉移電子數為0.6NAD.所得混合液中Cl﹣濃度為0.1mol L﹣1【答案】B【解答】解:A.KClO3是氧化劑,HCl是還原劑,參加反應的HCl中有作還原劑,另外的起酸性作用,故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1:5,故A錯誤;B.HCl為10L×0.6mol/L=6mol,KClO3有0.1mol,根據方程式可知0.1molKClO3完全反應消耗HCl為0.1mol×6=0.6mol<6mol,故HCl有剩余,KClO3完全反應,則n(Cl2)=3n(KClO3)=3×0.1mol=0.3mol,故V(Cl2)=0.3mol,其中氧化產物為0.3mol×=0.25mol,故標準狀況下氧化產物的體積為0.25mol×22.4L/mol=5.6L,故B正確;C.0.1molKClO3完全反應,轉移電子為0.1mol×5=0.5mol,即轉移電子數為0.5NA,故C錯誤;D.根據氯原子守恒,溶液中n(Cl﹣)=0.1mol+6mol﹣0.3mol×2=5.5mol,故所得混合液中Cl﹣濃度為=0.55mol L﹣1,故D錯誤;故選:B。46.將2.3g鈉投放到97.7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A.2.3% B.小于2.3% C.4% D.大于4%【答案】D【解答】解:設生成氫氧化鈉的質量為xg,生成氫氣的質量為yg,2Na+2H2O=2NaOH+H2↑46 80 22.3g x y,解得:x=4,y=0.1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4%,故選:D。47.下列有關溶液性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室溫時飽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卻到0℃時會放出一些二氧化碳氣體B.20℃,100g水可溶解34.2gKCl,此時KCl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為34.2%C.強電解質在水中的導電性一定大于弱電解質D.相同溫度下,把水面上的空氣換成相同壓力的純氧,100g水中溶入氧氣的質量增加【答案】D【解答】解:A.室溫時飽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由于溫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減小,則冷卻到0℃時不會放出CO2氣體,故A錯誤;B.因質量百分數=×100%=×100%=25.5%,故B錯誤;C.溶液導電性與離子濃度、離子所帶電荷有關,則強電解質在水中導電性不一定大于弱電解質,如硫酸鋇為強電解質,其在水溶液中的導電性較弱,故C錯誤;D.空氣中氧氣與溶解于水的氧氣之間存在溶解平衡,若換成純氧,氧氣濃度變大,促進氧氣的溶解,所以溶入的氧氣質量也增加,故D正確;故選:D。48.已知2Na+2H2O═2NaOH+H2,2Na2O2+2H2O═4NaOH+O2,往甲、乙、丙、丁四個燒杯內分別放入0.1mol的鈉、氧化鈉、過氧化鈉和氫氧化鈉,然后各加入100mL水,攪拌,使固體完全溶解,則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小順序是(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答案】B【解答】解:鈉、氧化鈉、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的方程式分別如下:Na+H2O=NaOH+H2↑,溶液增加的質量=m(Na)﹣m(H2)=2.3g﹣0.1g=2.2g;Na2O+H2O=2NaOH,溶液增加的質量=m(Na2O)=0.1mol×62g/mol=6.2g;Na2O2+H2O=2NaOH+O2↑,溶液增加的質量=m(Na2O2)﹣m(O2)=m(Na2O)=6.2g;將氫氧化鈉加入水中,溶液增加的質量為氫氧化鈉的質量=0.1mol×40g/mol=4g;所以溶液增加的質量大小順序為:鈉<氫氧化鈉<氧化鈉=過氧化鈉,根據鈉原子守恒知,0.1mol的鈉、氧化鈉、過氧化鈉、氫氧化鈉溶于水所得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分別為:0.1mol、0.2mol、0.2mol,0.1mol,質量分別為4g、8g、8g、4g;通過以上分析可知,0.1mol的鈉、氧化鈉、過氧化鈉、氫氧化鈉分別溶于水所得溶液的質量分數分別為:×100%、×100%、×100%、×100%,所以甲、乙、丙、丁的質量分數大小的順序是:乙=丙>甲>丁,故選:B。49.下列基本實驗操作方法,錯誤的是( )A.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硫酸溶液時,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濃硫酸后,要用水洗滌量筒2﹣3次,一起轉移入容量瓶中B.少量的鈉保存在煤油中,使用后多余的鈉塊放回原瓶中C.用托盤天平稱取5.2gNaOH固體時,不能把NaOH放在紙片上稱D.硅酸鈉溶液用帶橡膠塞的細口玻璃試劑瓶貯存【答案】A【解答】解:A.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硫酸溶液時,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濃硫酸后,不能用水洗滌量筒,否則會導致量取的硫酸的物質的量偏大,配制的溶液濃度偏高,故A錯誤;B.鈉密度小于煤油,所以少量的鈉保存在煤油中;鈉不會污染原試劑瓶中試劑,故使用后多余的鈉塊放回原瓶中,故B正確;C.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不能直接放在紙片上稱量,稱量時需要放在小燒杯中快速稱量,故C正確;D.硅酸鈉具有粘性,能夠將玻璃塞和玻璃瓶粘在一起,所以不能使用玻璃塞的試劑瓶盛放,可以使用橡膠塞的試劑瓶,故D正確;故選:A。50.在某溫度時,一定量的元素A的氫化物AH3在一定體積密閉容器中可完全分解成兩種氣態單質,此時密閉容器中氣體分子總的物質的量增加了75%.則A單質的一個分子中有 4 個A原子,AH3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AH3A4+6H2↑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解答】解:設分解后生成Am,則有2mAH32Am+3mH2,密閉容器中氣體分子總的物質的量增加了75%,則有=1+0.75,m=4,可得反應的方程式為4AH3A4↑+6H2↑,故答案為:4;4AH3A4↑+6H2↑.51.8.4g N2與9.6g某單質Rx,所含原子個數相同,且分子數之比為3:2,則R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16 ,x值為 3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解答】解:分子數之比為3:2,所以N2與RX相對分子質量之比:=7:12,而N2相對分子質量為28,所以Rx相對分子質量=28×=48,又因為兩者所含原子個數相同,即3×2=2x,得x=3,所以R的相對原子質量==16;故答案為:16;3;52.已知一個N2O3分子質量為a(kg),一個N2O5分子的質量為b(kg),若以氧原子質量的1/16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則NO2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解答】解:因1個N2O5分子比1個N2O3多兩個氧原子,所以其質量差恰好為2個氧原子的質量,也就是(b﹣a)kg.因此,一個氧原子的質量是kg,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即氧原子質量的1 16 )是kg×.又因1個NO2分子的質量恰好就是一個N2O3分子和一個N2O5分子的質量之和的,根據求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方法,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為=,故答案為:.53.(1)某校環保興趣小組在處理污水樣品時,需用質量分數為36.5%、密度為1.19g/cm3的濃鹽酸配制成250mL0.1mol/L的稀鹽酸。圖裝置Ⅱ是某同學轉移溶液的示意圖,圖Ⅱ中的錯誤有 容量瓶規格錯誤、未用玻璃棒引流 。(2)盛放濃鹽酸的試劑瓶標簽上應印有圖中警示標識中的 D 。(填序號)(3)在如圖所示儀器中,配制上述溶液一定不需要的是 C (填圖中相應儀器的序號)。(4)根據計算,本實驗需要量取濃鹽酸的體積為 2.1 mL(保留小數點后一位),本實驗應使用的量筒 A (填選項)。A.10mLB.100mLC.250mLD.500mL(5)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E (填選項)。A.使用容量瓶前檢查是否漏水B.容量瓶用水洗凈后,再用配好的稀HCl溶液潤洗C.配制溶液時,如果試樣是固體,把稱好的試樣用紙條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緩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線1~2cm處,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刻度線D.配制溶液時,若試樣是液體,用量筒取試樣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緩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線1~2cm處,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刻度線E.蓋好瓶塞,用食指頂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容量瓶底部,反復倒轉多次,搖勻(6)假設配制時其他操作均正確,只出現以下某一情況,試判斷對所配制的溶液濃度的影響(相比于要求的值,即0.1mol/L,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A.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 無影響 ;B.配制的溶液裝入潔凈的但有少量蒸餾水的試劑瓶中: 偏低 ;C.定容時俯視: 偏高 。【答案】(1)容量瓶規格錯誤、未用玻璃棒引流;(2)D;(3)C;(4)2.1;A;(5)AE;(6)A.無影響;B.偏低;C.偏高。【解答】解:(1)配制250mL0.1mol/L的稀鹽酸,需要使用的容量瓶規格為250mL,在圖Ⅱ中容量瓶規格為1000mL,圖Ⅱ中為移液的操作,在轉移溶液時應用玻璃棒引流,故答案為:容量瓶規格錯誤、未用玻璃棒引流;(2)濃鹽酸為強酸,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是常見的腐蝕品,故選:D;(3)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需要的儀器一般有托盤天平、容量瓶、玻璃棒、燒杯、膠頭滴管和量筒,不需要分液漏斗,故選:C;(4)根據物質的量與質量分數的公式,可知濃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c===11.9mol/L,根據濃溶液配制稀溶液的公式c1V1=c2V2,可知需要濃鹽酸的體積V1==≈2.1×10﹣3L=2.1mL,量取2.1mL應用10mL量筒,故答案為:2.1;A;(5)A.容量瓶在使用前應先檢漏,故A正確;B.容量瓶洗凈后對溶質的質量沒有影響,在定容時還會加入水,故用水洗凈對所配溶度沒有影響,若用配好的稀HCl溶液潤洗,會引起容量瓶中的溶質增多,導致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大,不能用稀HCl溶液潤洗,故B錯誤;C.若試樣是固體,應放入在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溶解,待溶液冷卻后再轉移至容量瓶中,而容量瓶不能用來溶解固體,則不能直接將固體試樣倒入容量瓶中,故C錯誤;D.若試樣是液體,用量筒取試樣后應先在燒杯中加入適量水進行稀釋,待溶液卻后再轉移至容量瓶中,而容量瓶不能用來稀釋溶液,故D錯誤;E.定容后,需搖勻,蓋好瓶塞,用食指頂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容量瓶底部,反復倒轉多次,故E正確;故選:AE;(6)A.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對溶質的質量沒有影響,在定容時還會加入水,故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對所配溶度沒有影響;B.配制好的溶液裝入有少量蒸餾水的試劑瓶,相當于溶劑的體積增大,導致溶液的濃度偏低;C.定容時俯視,會引起加入溶液的體積低于刻度線,導致所配溶液的濃度偏高;故答案為:A.無影響;B.偏低;C.偏高。54.實驗室用濃鹽酸(如圖為該試劑瓶上標簽的有關內容)配制稀鹽酸。鹽酸分子式:HCl相對分子質量:36.5密度:1.2g/cm3質量分數:36.5%(1)用該濃鹽酸配制0.20mol L﹣1的稀鹽酸450mL,量筒量取濃鹽酸的體積約為 8.3 mL,應選用的量筒規格為 10mL (填5mL、10mL、25mL、50mL)。(2)該實驗中必須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玻璃棒、燒杯、膠頭滴管、量筒、 500mL容量瓶 。(3)下列關于容量瓶的相關操作,正確的是 ①④ 。(4)配制上述溶液時,其它操作都準確,下列操作會導致所配溶液的濃度偏低的是 ae (填序號)。a.量筒、容量瓶洗滌后,未干燥即用來配制溶液b.量筒量取濃鹽酸時,仰視凹液面讀數c.量筒倒出濃鹽酸后,用蒸餾水洗滌量筒,并將洗滌液轉移至容量瓶中d.定容時,俯視凹液面讀數e.定容時水多、超過刻度線,用膠頭滴管吸出【答案】(1)8.3;10mL;(2)500mL容量瓶;(3)①④;(4)ae。【解答】解:(1)濃鹽酸的,根據c濃V濃=c稀V稀,,量筒選取采取“大而近”原則,選擇10mL量筒,故答案為:8.3;10mL;(2)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步驟:計算→稱量→溶解→冷卻→移液→洗滌→定容→搖勻→裝瓶,該實驗中必須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玻璃棒、燒杯、膠頭滴管、量筒和500mL容量瓶,故答案為:500mL容量瓶;(3)①移液時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伸入刻度線以下,①正確;②應塞上塞子搖勻,且搖勻不是上下振蕩,應該顛倒搖勻,②錯誤;③定容時距離刻度線1~2cm改用膠頭滴管滴加,③錯誤;④定容時,眼睛平視刻度線,④正確;⑤容量瓶中液體搖勻不是上下振蕩,應該顛倒搖勻,⑤錯誤;故答案為:①④;(4)a.量筒洗滌后,未干燥即用來配制溶液,會稀釋溶液,導致量取的溶液溶質偏小,濃度偏小;b.量筒量取濃鹽酸時,仰視凹液面讀數,導致濃鹽酸體積偏大,溶質偏多,最后配制溶液濃度偏大;c.量筒倒出濃鹽酸后,用蒸餾水洗滌量筒,并將洗滌液轉移至容量瓶中,對濃度無影響;d.定容時,俯視凹液面讀數,溶液體積偏小,濃度偏大;e.定容時水多、超過刻度線,用膠頭滴管吸出,溶質偏小,濃度偏小;故答案為:ae。55.溶液的濃度有多種表示方法,如:質量分數,物質的量﹣體積濃度(常用單位mol/L),質量﹣體積濃度(常用單位g/L)……Ⅰ.甲同學用如下標簽的濃硫酸配制250mL1.84mol/L的稀硫酸。硫酸 化學純(CP)(500mL)晶名:硫酸化學式:H2SO4相對分子質量:98密度:1.84g cm﹣3質量分數:98%(1)用量筒量取 25.0 mL濃硫酸,在溶液配制過程中用到的玻璃儀器除了量筒,還需要使用的帶刻度的玻璃儀器有 燒杯、250mL容量瓶 (填儀器名稱,下同),若需進一步提高實驗準確度,可將量筒換成 25mL移液管 。(2)對所配制的稀硫酸進行測定,發現濃度大于1.84mol/L,配制過程中下列操作能引起該誤差的有 AD (填序號)。A.用量筒量取濃硫酸時,仰視量筒刻度線B.容量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餾水C.定容時,仰視容量瓶刻度線D.用量筒量取濃硫酸時,量筒內壁有殘留,用蒸餾水洗滌,洗滌液并入燒杯中Ⅱ.乙同學用NaCl固體配制250克10%的NaCl溶液。(3)下列儀器中需要用到的有 ①③④ (填序號)。①天平②250mL容量瓶③燒杯④玻璃棒(4)若此溶液的密度為1.15g/mL,則質量﹣體積濃度為 115 g/L。【答案】(1)25.0;燒杯、250mL容量瓶;25mL移液管;(2)AD;(3)①③④;(4)115。【解答】解:(1)該濃硫酸的濃度c==18.4mol/L,要配制250mL1.84mol/L的稀硫酸,需要濃硫酸的體積為0.25L×1.84mol/L÷18.4mol/L=0.025L,因此用量筒量取25.0mL濃硫酸。在溶液配制過程中用到的玻璃儀器除了量筒,還需要使用的帶刻度的玻璃儀器有250mL容量瓶、燒杯。若需進一步提高實驗準確度,可將量筒換成25mL移液管,故答案為:25.0;燒杯、250mL容量瓶;25mL移液管;(2)A.用量筒量取濃硫酸時,仰視量筒刻度線,導致量取的濃硫酸的體積偏大,配制的稀硫酸濃度大于1.84mol/L,故A正確;B.容量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餾水,對配制溶液沒有影響,故B錯誤;C.定容時,仰視容量瓶刻度線,導致配制溶液的體積偏大,稀硫酸濃度應低于1.84mol/L,故C錯誤;D.用量筒量取濃硫酸時,量筒內壁有殘留,這是正常現象,不能用蒸餾水洗滌,否則會導致濃硫酸的量偏多,配制的稀硫酸濃度大于1.84mol/L,故D正確;故答案為:AD;(3)用NaCl固體配制250g10%的NaCl溶液,則需要稱取NaCl固體25g,需要用到天平,250g10%的NaCl溶液體積不是250mL,不需要使用250mL容量瓶,NaCl溶解等操作需要使用燒杯、玻璃棒等儀器,故需要用到的有①③④,故答案為:①③④;(4)此溶液的密度為1.15g/mL,則質量﹣體積濃度為g/L=115g/L,故答案為:115。56.漂白粉或“84消毒液”能有效殺滅新冠病毒,某同學購買了一瓶“威露士”牌“84消毒液”,其包裝說明:主要成分是NaClO,濃度為4.0mol/L。回答下列問題:(1)漂白粉能殺菌消毒的原理是 Ca(ClO)2+CO2+H2O=CaCO3+2HClO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該同學參閱該“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體配制500mL上述物質的量濃度的消毒液。如圖所示的儀器中,需要用到的儀器有 ③④⑤ (填序號),還缺少的玻璃儀器是 玻璃棒、膠頭滴管 。(3)“84消毒液”與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強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組人員用18.0mol/L的濃硫酸配制450mL物質的量濃度為0.2mol/L的稀硫酸用于增強“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①需要用量筒取 5.6 mL上述濃硫酸進行配制。②在配制過程中,下列實驗操作可能導致配制的硫酸溶液濃度偏高的是 ac (填序號)。a.濃硫酸在燒杯中加水稀釋后,未冷卻就向容量瓶中轉移b.定容后經振蕩、搖勻、靜置后,發現液面下降,再加適量的蒸餾水c.定容時俯視觀察d.容量瓶未干燥即用來配制溶液(4)用量筒量取濃硫酸后,開始稀釋溶解,請寫出操作方法: 向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將濃硫酸沿燒杯內壁慢慢倒入,邊倒邊攪拌 。【答案】(1)Ca(ClO)2+CO2+H2O=CaCO3+2HClO;(2)③④⑤;玻璃棒、膠頭滴管;(3)①5.6;②ac;(4)向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將濃硫酸沿燒杯內壁慢慢倒入,邊倒邊攪拌。【解答】解:(1)漂白粉能殺菌消毒的原理是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次氯酸,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lO)2+CO2+H2O=CaCO3+2HClO,故答案為:Ca(ClO)2+CO2+H2O=CaCO3+2HClO;(2)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一般步驟:計算、稱量、溶解、冷卻、移液、洗滌、定容、搖勻等,需要的儀器:托盤天平、藥匙、燒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膠頭滴管,如圖所示的儀器中,配制該溶液需要使用的是:托盤天平、燒杯、500mL容量瓶,還需要儀器玻璃棒、膠頭滴管,故答案為:③④⑤;玻璃棒、膠頭滴管;(3)①配制450mL物質的量濃度為0.2mol/L的稀硫酸,需要用到500mL的容量瓶,設需要VmL濃硫酸,根據稀釋前后溶質質量守恒得:18.0mol/L×VmL×10﹣3=0.2mol/L×500mL×10﹣3,解之得:V=5.6,故答案為:5.6;②a.濃硫酸在燒杯中加水稀釋后,未冷卻就向容量瓶中轉移,液體熱脹冷縮,定容后,恢復室溫,溶液體積偏小,則溶液濃度偏高,故a正確;b.定容后經振蕩、搖勻、靜置后,發現液面下降,少量液體殘留在瓶口與瓶塞之間,再加適量的蒸餾水,溶液體積偏大,則溶液濃度偏低,故b錯誤;c.定容時俯視觀察,液面在刻度線以下,溶液體積偏小,配制溶液濃度偏高,故c正確;d.需要加水定容,容量瓶未干燥即用來配制溶,對實驗無影響,故d錯誤;故答案為:ac;(4)由于濃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溶于水會放出大量的熱,配制過程中需先在燒杯中將濃硫酸進行稀釋,稀釋時操作方法是向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將濃硫酸沿燒杯內壁慢慢倒入,邊倒邊攪拌,故答案為:向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將濃硫酸沿燒杯內壁慢慢倒入,邊倒邊攪拌。57.取15.80gKMnO4,加熱分解后剩余固體14.52g。該剩余固體與足量的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充分反應,生成單質氣體A,產物中錳元素以Mn2+存在。請計算:(1)寫出KMnO4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2)KMnO4的分解率 80% 。(3)氣體A的物質的量 0.17mol 。【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2)80%;(3)0.17mol。【解答】解:(1)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K2MnO4+MnO2+O2↑,故答案為:2KMnO4K2MnO4+MnO2+O2↑;(2)取15.80g KMnO4,加熱分解后剩余固體14.52g,減少的質量為氧氣的質量,m(O2)=15.80g﹣14.52g=1.28g,2KMnO4K2MnO4+MnO2+O2↑316 32m 1.28gm==12.64g,KMnO4的分解率為×100%=80%,故答案為:80%;(3)在反應后的殘留固體中加入足量的濃鹽酸,繼續加熱,收集到氣體為氯氣,根據電子轉移守恒,整個過程中,Mn元素獲得電子等于O元素、Cl元素失去的電子;設氯氣的物質的量為xmol,n(KMnO4)═0.1mol,電子轉移守恒可得:0.1mol×(7﹣2)=4n(O2)+2(Cl2),即0.1mol×(7﹣2)=4×mol+2x,解得:x=0.17mol;故答案為:0.17mol。58.實驗室中存放著一批已經變質的氫氧化鈉固體(其雜質為碳酸鈉),通過下列方法測定其變質程度:取不同質量樣品,先加適量的水溶解,然后逐滴加入100mL某濃度稀鹽酸,所得氣體的體積(已換算為標準狀況)與加入樣品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不考慮氣體溶解、反應)。(1)標況下112mL的該氣體含有原子數量約為 0.015NA ;(2)經計算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物質的量比為 2:1 ;(3)該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0.55 mol/L。【答案】(1)0.015NA;(2)2:1;(3)0.55。【解答】解:(1)生成的氣體為CO2,n(CO2)==0.005mol,則N(CO2)=0.005mol×NAmol﹣1=0.005NA,每個CO2分子含有3個原子,則含有的原子總數為3×0.005NA =0.015NA,故答案為:0.015NA;(2)最高點之前鹽酸有剩余,最高點之后鹽酸完全反應,加入樣品0.93g時,生成CO2為112mL,根據碳原子守恒有n(Na2CO3)=n(CO2)=0.005mol,m(Na2CO3)=0.005mol×106g/mol=0.53g,故n(NaOH)==0.01mol,則氫氧化鈉與碳酸鈉的物質的量之比為0.01mol:0.005mol=2:1,故答案為:2:1;(3)加入樣品2.79g時,生成CO2為224mL,結合(2)中計算可知2.79g樣品中n(NaOH)=×0.01mol=0.03mol、n(Na2CO3)=×0.005mol=0.015mol,根據碳原子守恒可知,反應后溶液中n(NaHCO3)=n(Na2CO3)﹣n(CO2)=0.015mol﹣=0.005mol,根據鈉離子守恒有n(NaCl)=n(NaOH)+2n(Na2CO3)﹣n(NaHCO3)=0.03mol+2×0.015mol﹣0.005mol=0.055mol,根據氯離子守恒有n(HCl)=n(NaCl)=0.055mol,則c(HCl)==0.55mol/L,故答案為:0.55。59.過氧化鈣(CaO2)是一種安全無毒的物質,帶有數量不等的結晶水,通常還含有部分CaO。(1)稱取5.42g過氧化鈣樣品,灼熱時發生如下反應:2CaO2 xH2O2CaO+O2↑+2xH2O得到O2的質量為0.48g,該樣品中CaO2的物質的量為 0.03 mol。(2)另取同一樣品5.42g,溶于適量的稀鹽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將溶液中Ca2+全部轉化為CaCO3沉淀,得到干燥的CaCO34.0g。①樣品中CaO的質量為 0.56 g;②樣品中CaO2 xH2O的x值為 5 。【答案】(1)0.03;(2)①0.56;②5。【解答】解:(1)n(O2)==0.015mol,由方程式可知:n(CaO2)=2n(O2)=2×0.015mol=0.03mol,故答案為:0.03;(2)①n(CaCO3)==0.04mol,根據鈣離子守恒有:n(CaO)=n(CaCO3)﹣n(CaO2)=0.04mol﹣0.03mol=0.01mol,則m(CaO)=0.01mol×56g/mol=0.56g,故答案為:0.56;②由(1)可知n(CaO2)=0.03mol,而n[CaO2 xH2O]=n(CaO2)=0.03mol,由①可知m(CaO)=0.56g,則0.03mol×(72+18x)g/mol+0.56g=5.42g,解得:x=5,故答案為:5。60.向200mL某濃度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得到溶液A。向溶液A中逐滴加入1mol/L的鹽酸,在標準狀況下產生CO2的體積(不考慮氣體溶解)與所加鹽酸的體積如圖所示。請計算:(1)產生CO2的物質的量是 0.03 mol。(2)原NaOH溶液物質的量濃度是 0.35 mol/L。(3)所得溶液A中溶質的成分及其物質的量是 n(NaOH)=0.01mol,n(Na2CO3)=0.03mol 。【答案】(1)0.03;(2)0.35;(3)n(NaOH)=0.01mol,n(Na2CO3)=0.03mol。【解答】解:(1)672mL二氧化碳氣體的物質的量為,故答案為:0.03;(2)滴入70mL鹽酸即0.07L×1mol/L=0.07mol鹽酸時,溶質為氯化鈉,依據元素守恒,n(Na)=n(Cl)=0.07mol=n(NaOH),,故答案為:0.35;(3)NaOH溶液中緩慢通入一定量的CO2,發生反應為2NaOH+CO2=Na2CO3+H2O;當NaOH完全反應后,繼續通入CO2,發生反應為Na2CO3+CO2+H2O=2NaHCO3;最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質可能為:NaOH與Na2CO3的混合物,Na2CO3,Na2CO3與NaHCO3的混合物,NaHCO3滴加鹽酸后,首先發生的反應為NaOH+HCl=NaCl+H2O,然后發生反應Na2CO3+HCl=NaHCO3+NaCl,最后發生反應NaHCO3+HCl=NaCl+H2O+CO2↑;由圖中信息可以看出NaHCO3+HCl=NaCl+H2O+CO2↑,消耗鹽酸30mL;則Na2CO3+HCl=NaHCO3+NaCl,消耗鹽酸也為30mL;n(Na2CO3)=n(HCl)=30×10﹣3L×1mol/L=0.03mol;圖中信息顯示生成氣體前消耗鹽酸40mL,故(40﹣30)mL用于與氫氧化鈉的反應,則溶質為NaOH與Na2CO3的混合物;n(NaOH)=n(HCl)=10×10﹣3L×1mol/L=0.01mol,故答案為:n(NaOH)=0.01mol,n(Na2CO3)=0.03mol。考點清單習題精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06 物質的量考點一 物質的量1、物質的量的概念: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7個基本的物理量分別為:長度、質量、時間、電流強度、發光強度、溫度、物質的量),它和“長度”,“質量”,“時間”等概念一樣,是一個物理量的整體名詞.其符號為n,單位為摩爾(mol),簡稱摩.物質的量是表示物質所含微粒數(N)(如:分子,原子等)與阿伏加德羅常數(NA)之比,即n=N/NA.它是把微觀粒子與宏觀可稱量物質聯系起來的一種物理量.其表示物質所含粒子數目的多少.2、注意事項:1)基本單元必須指明,基本單元可以是原子、分子、離子、電子、質子、中子等微粒,或它們的特定組合,但不能是宏觀物質.2)應該用化學式或規定的符號指明它們,而不能用中文名稱.1.標準狀況下,①6.72LNH3;②1.204×1023個H2S;③5.6gCH4;④0.5molHCl,下列關系不正確的是( )A.體積大小:④>③>①>② B.質量大小:④>③>②>①C.密度大小:④>②>①>③ D.原子數目:③>①>④>②2.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1mol任何氣體所含有的分子數都相同B.1mol乙醇在標況下的體積約為22.4LC.摩爾質量為96gD.摩爾是國際單位制中的一個基本物理量考點二 阿伏伽德羅常數1、阿伏伽德羅常數:(1)概念: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定義值是指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數,約為6.02×1023,符號為NA.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數目。(2)單位:mol﹣1。2、阿伏伽德羅常數可用多種實驗方法測得,到目前為止測得比較精確的數據是6.0221367×1023 mol﹣1。3.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1molH2O含有的氧原子數為NA個B.CH4的摩爾質量為16gC.標準狀況下,0.5mol任何物質的體積均約為11.2LD.1mol/LNaCl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為1mol4.設NA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1.7gNH3中含共用電子對的數目為0.4NAB.將2.24LSO3溶于水得到1L的溶液,該溶液的濃度為0.1mol/LC.常溫常壓下,16gO3中含質子數為8NAD.向10mL12mol/L鹽酸中加入足量MnO2并加熱,充分反應后產生Cl2的分子數為0.03NA考點三 摩爾質量1、摩爾質量的概念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稱為摩爾質量,用符號M表示.(摩爾質量=式量,單位不同,數字相同)在數值上等于該物質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摩爾質量的單位為g/mol.2、物質的量(n)、物質的質量(m)和物質的摩爾質量(M)之間存在著下式所表示的關系:n=m/M.11.下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O2的摩爾質量為32g/molB.1mol O2的質量為98g/molC.O2的摩爾質量與O2的相對分子質量相等D.阿伏加德羅常數就是6.02×10236.某風景區被稱為天然氧吧,其原因是空氣中的自由電子附著在分子或原子上形成空氣負離子,被稱為“空氣維生素”.就是一種空氣負離子,其摩爾質量為( )A.32g B.33g C.32g mol﹣1 D.33g mol﹣1考點四 氣體摩爾體積1、氣體摩爾體積:(1)概念: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2)符號:Vm.(3)單位:L/mol(L mol﹣1).(4)計算公式:氣體摩爾體積(Vm)=氣體體積(V)/物質的量(n).(5)標況下(0℃、101kPa)氣體摩爾體積約為22.4L/mol,在25℃和101kPa條件下,氣體摩爾體積約為24.5L/mol.2、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1)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①物質粒子數的多少;②物質粒子本身的大小;③物質粒子之間距離的大小.2)決定氣體體積大小的因素:氣體分子間平均距離比分子直徑大得多,因此,當氣體的物質的量(粒子數)一定時,決定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間平均距離的大小.3)影響氣體分子間平均距離大小的因素:溫度和壓強.溫度越高,體積越大;壓強越大,體積越小.當溫度和壓強一定時,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大小幾乎是一個定值,故粒子數一定時,其體積是一定值.總結規律:①相同條件下,相同物質的量的不同物質所占的體積:固體<液體<氣體[水除外].②相同條件下,相同物質的量的氣體體積近似相等,而固體、液體卻不相等.物理量之間的關系:n=m/M=N/NA=V/Vm.7.決定氣體體積的因素是:①氣體分子的直徑 ②氣體的物質的量多少 ③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④氣體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8.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1mol固態物質或液態物質的體積主要取決于粒子的大小B.液體氣化后體積膨脹主要原因是粒子之間的距離增大C.粒子數相同的任何氣體都具有相同的體積D.25℃和101kPa的條件下,氣體摩爾體積約為24.5L/mol9.下列有關氣體摩爾體積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就是氣體摩爾體積B.氣體摩爾體積一定是22.4L mol﹣1C.1mol氣體體積為22.4L,則一定是標準狀況D.相同物質的量的氣體的氣體摩爾體積也相同10.同溫同壓下,決定氣體體積大小的因素是( )A.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B.氣體分子的自身大小C.氣體分子的數目D.氣體分子的數目和氣體分子的自身大小考點五 阿伏加德羅定律及推論1、阿伏伽德羅定律:同溫同壓下,體積相同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數即阿伏加德羅定律。2、阿伏伽德羅定律推論:我們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羅定律以及物質的量與分子數目、摩爾質量之間的關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論:(1)同溫同壓時:①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③同質量時:V1:V2=M2:M1(2)同溫同體積時:④P1:P2=n1:n2=N1:N2 ⑤同質量時:P1:P2=M2:M1(3)同溫同壓同體積時:⑥ρ1:ρ2=M1:M2=m1:m211.有兩個容積相同的密閉容器,一個盛有CH4氣體,另一個盛有H2和C2H2的混合氣體。在同溫同壓下,兩個容器內的氣體不可能具有相同的( )A.分子數 B.氫原子數 C.密度 D.碳原子數12.同溫同壓下,向兩個密閉容器中分別充入等質量的O2、O3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種氣體的體積之比為2:3B.兩種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2C.兩種氣體的分子數之比為1:1D.兩種氣體的密度之比是3:213.某溫度下,向圖中所示a、b中分別通入等質量的CH4和O2(密封隔板Ⅰ、Ⅱ可自由滑動,且與容器內壁的摩擦忽略不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中通入的氣體是O2B.a和b中原子個數之比為2:5C.a和b中氣體密度之比是2:1D.a和b的體積比為1:2考點六 物質的量濃度及有關計算1、物質的量濃度:(1)概念:溶質(用字母B表示)的物質的量濃度是指單位體積溶液中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用符號cB表示.(2)單位:常用單位為mol/L.(3)計算公式:cB=nB/V注意:其中V指的是溶液的體積,而不是溶劑的體積.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1)將溶質的質量分數換算成物質的量濃度時,首先要計算1L溶液中含溶質的質量,換算成相應物質的量,有時還需將溶液的質量換算成溶液的體積,最后才換算成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2)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換算成溶質的質量分數時,首先要將溶質的物質的量換算成溶質的質量,有時還將溶液的體積換算成質量,然后換算成溶質的質量分數.n=m/M=V ρ w 1000/Mc=n/Vc=(V ρ w/M)/V=V ρ w/MV[式中:ρ﹣溶液的密度,單位為g/mL或g/cm3,w﹣溶質的質量分數,M﹣溶質的摩爾質量,數值等于物質的式量].14.下列溶液中c(Cl﹣)相等的是( )A.20mL2.0mol L﹣1NaCl溶液與20mL2.0mol L﹣1KClO3溶液B.15mL2.0mol L﹣1BaCl2溶液與15mL2.0mol L﹣1AlCl3溶液C.10mL3.0mol L﹣1KCl溶液與10mL3.0mol L﹣1BaCl2溶液D.10mL1.5mol L﹣1NaCl溶液與25mL1.5mol L﹣1NH4Cl溶液15.下列溶液與10mL1mol L﹣1NaNO3溶液中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的是( )A.5mL1mol L﹣1Mg(NO3)2溶液B.2.5mL0.8mol L﹣1Al(NO3)3溶液C.5mL2mol L﹣1AgNO3溶液D.5mL0.5mol L﹣1Cu(NO3)2溶液16.下表為某品牌礦泉水標簽的部分內容,則該礦泉水中鎂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最大值約為( )××礦泉水理化指標項目 含量(mg/100mL)偏硅酸 3﹣5溶解性總固體 3.5﹣10鉀 0.1﹣025鈉 0.2﹣0.68鈣化 0.4﹣1.0鎂 0.15﹣0.5A.0.2mmol/L B.0.02mmol/LC.0.06mmol/L D.0.006mmol/L17.將5mol L﹣1的Mg(NO3)2溶液amL稀釋至bmL,稀釋后溶液中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A. mol L﹣1 B. mol L﹣1C. mol L﹣1 D. mol L﹣11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將5.85gNaCl晶體溶入100mL水中,制得0.1mol/L的NaCl溶液B.將25g無水CuSO4溶于水制成100mL溶液,其濃度為1mol/LC.將w g a%的NaCl溶液蒸發掉 g水,一定得到2a%的NaCl溶液D.將1體積c1mol/L的硫酸用水稀釋為5體積,稀溶液的濃度為0.2c1mol/L考點七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1、物質的量濃度:(1)概念:溶質(用字母B表示)的物質的量濃度是指單位體積溶液中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用符號cB表示.(2)單位:常用單位為mol/L.(3)計算公式:cB=nB/V注意:其中V指的是溶液的體積,而不是溶劑的體積.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1)將溶質的質量分數換算成物質的量濃度時,首先要計算1L溶液中含溶質的質量,換算成相應物質的量,有時還需將溶液的質量換算成溶液的體積,最后才換算成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2)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換算成溶質的質量分數時,首先要將溶質的物質的量換算成溶質的質量,有時還將溶液的體積換算成質量,然后換算成溶質的質量分數.n=m/M=V ρ w 1000/Mc=n/Vc=(V ρ w/M)/V=V ρ w/MV[式中:ρ﹣溶液的密度,單位為g/mL或g/cm3,w﹣溶質的質量分數,M﹣溶質的摩爾質量,數值等于物質的式量].19.用CuSO4 5H2O晶體配制500mL 濃度為1mol L﹣1的硫酸銅溶液時,正確的是( )A.用托盤天平稱取80.0g晶體用于配制溶液B.將正確稱取的晶體置于預先量取的500mL水中C.定容前先將燒杯中溶解得到的溶液小心地直接傾倒至500mL規格的容量瓶D.正確定容后,再將容量瓶塞蓋好,反復上下顛倒,搖勻20.在實驗室中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有關操作中,正確的是( )A.配制0.1mol L﹣1NaOH溶液過程中,將NaOH固體放在濾紙上稱量B.配制0.1mol L﹣1的H2SO4溶液時,將量取的濃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釋C.配制0.1mol L﹣1的NaCl溶液時,最后用膠頭滴管加水至刻度線D.配制0.1mol L﹣1的HCl溶液時,要將量取濃鹽酸的量筒和溶解用的燒杯洗滌2~3次,并將洗滌液轉入容量瓶中21.為達到預期的實驗目的,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欲配制質量分數為10%的ZnSO4溶液,將10gZnSO4.7H2O 溶解在90g水中B.欲制備Fe(OH)3膠體,向盛有沸水的燒杯中滴加FeCl3飽和溶液并長時間煮沸C.欲配制0.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需要稱量Na2CO3固體21.2gD.欲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將4.0g NaOH溶解于lL水中22.下列各物質所含原子數目,按由大到小順序排列的是( )①0.5mol NH3 ②標準狀況下22.4L氦氣 ③4℃9mL水 ④0.2mol H3PO4.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23.在0.25摩爾硫酸鈉中,含有的氧原子個數為( )A.1 B.0.25 C.6.02×1023 D.5×102324.在0.25mol 硫酸鈉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約為( )A.1個 B.0.25個C.6.02×1023個 D.5×1023個25.喜樹中含有一種被稱為喜樹堿的生物堿,這種堿的相對分子質量在300~400之間,實驗分析得知其元素組成為:C占69.0%、O占18.4%,且O含量為H的4倍,其余為N,則一個喜樹堿分子中含有的原子總數為( )A.42 B.43 C.44 D.4526.n g金屬溶于足量的鹽酸時生成 m mol H2,若該金屬的化合價為+2價,則該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A. B.C.g mol﹣1 D.g mol﹣127.2.16gX2O5中含有0.1molO,則X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A.21.6 B.28 C.14 D.3128.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若某氣體分子A2的摩爾質量是M g mol﹣1,則一個A原子的實際質量是( )A.M g B.g C.g D.g29.若612C原子的質量為a g,A原子的質量為b g,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則A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A. B. C.aNA D.不能確定30.已知碳有三種常見的同位素:12C、13C、14C,氧也有三種同位素:16O、17O、18O,由這六種微粒構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其相對分子質量最多有( )A.18種 B.6種 C.7種 D.12種31.用過量的冷NaOH溶液吸收氯氣,可制得NaClO溶液(不含NaClO3),此時ClO﹣的濃度為c0mol L﹣1;加熱該溶液時NaClO轉化為NaClO3[3NaClO(aq)=2NaCl(aq)+NaClO3(aq)],測得t時刻溶液中ClO﹣濃度為ctmol L﹣1,該時刻溶液中Cl﹣濃度為(單位:mol L﹣1)( )A. B.(c0﹣ct)C.(3c0﹣5ct) D.(5c0﹣3ct)32.下列溶液中Cl﹣物質的量濃度最大的是( )A.10mL 0.1mol/L的AlCl3溶液B.20mL 0.2mol/L的CaCl2溶液C.20mL 0.5mol/L的KClO3溶液D.10mL 0.25mol/L的NaCl溶液33.下列物理量與單位不正確的是( )A.物質的質量的單位:molB.物質的量濃度的單位:mol/LC.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單位:mol﹣1D.氣體摩爾體積的單位:L/mol34.下列關于“物質的量”“摩爾”和“摩爾質量”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物質的摩爾質量等于其相對分子(原子)質量B.“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的一個基本單位C.“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D.1mol任何物質都含有約6.02×1023個原子3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mol H2O的質量是18g mol﹣1B.Na+的摩爾質量為23g mol﹣1C.1mol Cl2的體積約為22.4LD.將58.5gNaCl溶于1L水,溶液中Cl﹣濃度為1mol L﹣136.下列關于決定物質體積的因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物質的體積取決于粒子數目、粒子大小和粒子間距B.相同條件下,粒子數相同的任何氣體都具有相同體積C.同溫同壓下,1mol任何物質所占有的體積均相同D.等質量的H2,壓強越小、溫度越高,氣體所占體積越大37.下列溶液含Cl﹣的物質的量濃度最大的是( )A.250mL0.1mol L﹣1AlCl3溶液B.100mL0.5mol L﹣1NaCl溶液C.200mL0.3mol L﹣1MgCl2溶液D.300mL2mol L﹣1KClO3溶液38.標準狀況下有以下四種氣體:①13.44L CH4②1mol HCl分子③27.2gH2S④2.408×1023個NH3分子,下列對四種氣體的關系從大到小標識正確的是( )A.體積②>③>④>① B.密度:②>③>④>①C.質量:②>③>④>① D.H原子個數:①>③>②>④39.同溫同壓下,分別用如圖所示的氣體吹出體積相等的甲、乙兩個氣球,則兩個氣球中的氣體,有關物理量之比正確的是( )A.氣體的質量之比:m(甲):m(乙)=3:1B.氣體的分子數之比:N(甲):N(乙)=1:2C.氣體的原子數之比:N(甲):N(乙)=3:1D.氣體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1:140.氣體滅菌法是常用的環境消毒法。常用的氣體消毒劑有環氧乙烷(C2H4O)、臭氧(O3)等。現有同溫同壓下等質量的環氧乙烷和臭氧兩種氣體,下列有關兩者的比值錯誤的是( )A.物質的量之比為12:11B.密度之比為11:12C.體積之比為11:12D.氧原子個數之比為4:1141.如圖中兩條曲線分別表示1g C3H6、1g M氣體在相同體積的容器中壓強和溫度的關系,試根據圖判斷M氣體可能是( )A.C3H4 B.CO2 C.CO D.H2S42.某溶液中(假定不考慮水解因素)僅含有K+、Mg2+、SO42﹣、NO3﹣四種離子,其中K+與Mg2+的個數之比為4:5,則NO3﹣與SO42﹣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一定不是( )A.8:3 B.3:2 C.1:3 D.2:343.向濃度相等、體積均為100mL的A、B兩份NaOH溶液中,分別通入一定量的CO2在反應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鹽酸,產生CO2的體積(標準狀況)與所加鹽酸的體積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溶液通入CO2后的溶質是Na2CO3NaHCO3且物質的量之比為1:1B.A曲線中,消耗鹽酸體積從25mL到75m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H2O+CO2↑C.B溶液通入的CO2在標況下體積為3.36LD.原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075mol/L44.將2.7g鋁粉分別與體積均為100mL、濃度均為2mol/L的①硫酸溶液、②燒堿溶液、③鹽酸完全反應,放出氫氣的體積(相同條件)大小比較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②>①=③45.已知6HCl+KClO3═KCl+3Cl2↑+3H2O,現將0.1molKClO3固體與10L0.6mol L﹣1鹽酸混合充分反應,假設反應后溶液體積仍為10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1:6B.在標準狀況下氧化產物的體積為5.6LC.該反應轉移電子數為0.6NAD.所得混合液中Cl﹣濃度為0.1mol L﹣146.將2.3g鈉投放到97.7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A.2.3% B.小于2.3% C.4% D.大于4%47.下列有關溶液性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室溫時飽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卻到0℃時會放出一些二氧化碳氣體B.20℃,100g水可溶解34.2gKCl,此時KCl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為34.2%C.強電解質在水中的導電性一定大于弱電解質D.相同溫度下,把水面上的空氣換成相同壓力的純氧,100g水中溶入氧氣的質量增加48.已知2Na+2H2O═2NaOH+H2,2Na2O2+2H2O═4NaOH+O2,往甲、乙、丙、丁四個燒杯內分別放入0.1mol的鈉、氧化鈉、過氧化鈉和氫氧化鈉,然后各加入100mL水,攪拌,使固體完全溶解,則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小順序是(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49.下列基本實驗操作方法,錯誤的是( )A.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硫酸溶液時,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濃硫酸后,要用水洗滌量筒2﹣3次,一起轉移入容量瓶中B.少量的鈉保存在煤油中,使用后多余的鈉塊放回原瓶中C.用托盤天平稱取5.2gNaOH固體時,不能把NaOH放在紙片上稱D.硅酸鈉溶液用帶橡膠塞的細口玻璃試劑瓶貯存50.在某溫度時,一定量的元素A的氫化物AH3在一定體積密閉容器中可完全分解成兩種氣態單質,此時密閉容器中氣體分子總的物質的量增加了75%.則A單質的一個分子中有 個A原子,AH3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1.8.4g N2與9.6g某單質Rx,所含原子個數相同,且分子數之比為3:2,則R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x值為 。52.已知一個N2O3分子質量為a(kg),一個N2O5分子的質量為b(kg),若以氧原子質量的1/16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則NO2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53.(1)某校環保興趣小組在處理污水樣品時,需用質量分數為36.5%、密度為1.19g/cm3的濃鹽酸配制成250mL0.1mol/L的稀鹽酸。圖裝置Ⅱ是某同學轉移溶液的示意圖,圖Ⅱ中的錯誤有 。(2)盛放濃鹽酸的試劑瓶標簽上應印有圖中警示標識中的 。(填序號)(3)在如圖所示儀器中,配制上述溶液一定不需要的是 (填圖中相應儀器的序號)。(4)根據計算,本實驗需要量取濃鹽酸的體積為 mL(保留小數點后一位),本實驗應使用的量筒 (填選項)。A.10mLB.100mLC.250mLD.500mL(5)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填選項)。A.使用容量瓶前檢查是否漏水B.容量瓶用水洗凈后,再用配好的稀HCl溶液潤洗C.配制溶液時,如果試樣是固體,把稱好的試樣用紙條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緩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線1~2cm處,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刻度線D.配制溶液時,若試樣是液體,用量筒取試樣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緩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線1~2cm處,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刻度線E.蓋好瓶塞,用食指頂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容量瓶底部,反復倒轉多次,搖勻(6)假設配制時其他操作均正確,只出現以下某一情況,試判斷對所配制的溶液濃度的影響(相比于要求的值,即0.1mol/L,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A.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 ;B.配制的溶液裝入潔凈的但有少量蒸餾水的試劑瓶中: ;C.定容時俯視: 。54.實驗室用濃鹽酸(如圖為該試劑瓶上標簽的有關內容)配制稀鹽酸。鹽酸分子式:HCl相對分子質量:36.5密度:1.2g/cm3質量分數:36.5%(1)用該濃鹽酸配制0.20mol L﹣1的稀鹽酸450mL,量筒量取濃鹽酸的體積約為 mL,應選用的量筒規格為 (填5mL、10mL、25mL、50mL)。(2)該實驗中必須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玻璃棒、燒杯、膠頭滴管、量筒、 。(3)下列關于容量瓶的相關操作,正確的是 。(4)配制上述溶液時,其它操作都準確,下列操作會導致所配溶液的濃度偏低的是 (填序號)。a.量筒、容量瓶洗滌后,未干燥即用來配制溶液b.量筒量取濃鹽酸時,仰視凹液面讀數c.量筒倒出濃鹽酸后,用蒸餾水洗滌量筒,并將洗滌液轉移至容量瓶中d.定容時,俯視凹液面讀數e.定容時水多、超過刻度線,用膠頭滴管吸出55.溶液的濃度有多種表示方法,如:質量分數,物質的量﹣體積濃度(常用單位mol/L),質量﹣體積濃度(常用單位g/L)……Ⅰ.甲同學用如下標簽的濃硫酸配制250mL1.84mol/L的稀硫酸。硫酸 化學純(CP)(500mL)晶名:硫酸化學式:H2SO4相對分子質量:98密度:1.84g cm﹣3質量分數:98%(1)用量筒量取 mL濃硫酸,在溶液配制過程中用到的玻璃儀器除了量筒,還需要使用的帶刻度的玻璃儀器有 (填儀器名稱,下同),若需進一步提高實驗準確度,可將量筒換成 。(2)對所配制的稀硫酸進行測定,發現濃度大于1.84mol/L,配制過程中下列操作能引起該誤差的有 (填序號)。A.用量筒量取濃硫酸時,仰視量筒刻度線B.容量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餾水C.定容時,仰視容量瓶刻度線D.用量筒量取濃硫酸時,量筒內壁有殘留,用蒸餾水洗滌,洗滌液并入燒杯中Ⅱ.乙同學用NaCl固體配制250克10%的NaCl溶液。(3)下列儀器中需要用到的有 (填序號)。①天平②250mL容量瓶③燒杯④玻璃棒(4)若此溶液的密度為1.15g/mL,則質量﹣體積濃度為 g/L。56.漂白粉或“84消毒液”能有效殺滅新冠病毒,某同學購買了一瓶“威露士”牌“84消毒液”,其包裝說明:主要成分是NaClO,濃度為4.0mol/L。回答下列問題:(1)漂白粉能殺菌消毒的原理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該同學參閱該“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體配制500mL上述物質的量濃度的消毒液。如圖所示的儀器中,需要用到的儀器有 (填序號),還缺少的玻璃儀器是 。(3)“84消毒液”與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強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組人員用18.0mol/L的濃硫酸配制450mL物質的量濃度為0.2mol/L的稀硫酸用于增強“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①需要用量筒取 mL上述濃硫酸進行配制。②在配制過程中,下列實驗操作可能導致配制的硫酸溶液濃度偏高的是 (填序號)。a.濃硫酸在燒杯中加水稀釋后,未冷卻就向容量瓶中轉移b.定容后經振蕩、搖勻、靜置后,發現液面下降,再加適量的蒸餾水c.定容時俯視觀察d.容量瓶未干燥即用來配制溶液(4)用量筒量取濃硫酸后,開始稀釋溶解,請寫出操作方法: 。57.取15.80gKMnO4,加熱分解后剩余固體14.52g。該剩余固體與足量的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充分反應,生成單質氣體A,產物中錳元素以Mn2+存在。請計算:(1)寫出KMnO4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2)KMnO4的分解率 。(3)氣體A的物質的量 。58.實驗室中存放著一批已經變質的氫氧化鈉固體(其雜質為碳酸鈉),通過下列方法測定其變質程度:取不同質量樣品,先加適量的水溶解,然后逐滴加入100mL某濃度稀鹽酸,所得氣體的體積(已換算為標準狀況)與加入樣品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不考慮氣體溶解、反應)。(1)標況下112mL的該氣體含有原子數量約為 ;(2)經計算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物質的量比為 ;(3)該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59.過氧化鈣(CaO2)是一種安全無毒的物質,帶有數量不等的結晶水,通常還含有部分CaO。(1)稱取5.42g過氧化鈣樣品,灼熱時發生如下反應:2CaO2 xH2O2CaO+O2↑+2xH2O得到O2的質量為0.48g,該樣品中CaO2的物質的量為 mol。(2)另取同一樣品5.42g,溶于適量的稀鹽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將溶液中Ca2+全部轉化為CaCO3沉淀,得到干燥的CaCO34.0g。①樣品中CaO的質量為 g;②樣品中CaO2 xH2O的x值為 。60.向200mL某濃度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得到溶液A。向溶液A中逐滴加入1mol/L的鹽酸,在標準狀況下產生CO2的體積(不考慮氣體溶解)與所加鹽酸的體積如圖所示。請計算:(1)產生CO2的物質的量是 mol。(2)原NaOH溶液物質的量濃度是 mol/L。(3)所得溶液A中溶質的成分及其物質的量是 。考點清單習題精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06 物質的量(知識清單 習題訓練)——2024-2025學年高一化學期末復習(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原卷版).doc 專題06 物質的量(知識清單 習題訓練)——2024-2025學年高一化學期末復習(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