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六章 力和機械第1節 課 時 1 力 及 其 作 用 效 果攀巖者僅靠手腳靈活運用抓、撐、蹬等動作,用“力”實現身體的平衡。什么是力呢?有參加過攀巖活動的同學嗎?根據自己的經歷或者觀看攀巖者的攀爬過程,能說一說攀巖者是怎樣維持身體平衡的嗎?新知導入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體對物體的相互作用。2.認識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學習目標請你觀察下列各現象,體會物體之間的作用。人拉彈簧推土機推土起重機提集裝箱磁鐵吸引鐵釘運動員舉杠鈴人推車1. 力的概念知識點一:力新知學習人施加了力,車受到了力手施加了力,杠鈴受到了力人施加了力,彈簧受到了力推土機施加了力,土受到了力起重機施加了力,集裝箱受到力磁鐵施加了力,鐵釘受到了力人對車有 推 的作用運動員對杠鈴有 舉 的作用人 拉 彈簧推土機 推 土起重機 提 集裝箱磁鐵對鐵釘有 吸 的作用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在物理學中常把生活中所說的“推”“拉”“提”“壓”“吸引”等概括為“作用”。情景分析(1)力的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用F 表示。(2)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由于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故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當發生作用的兩個物體,一個是施力物體,另一個是受力物體。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同時存在。例如,馬拉車時,施力物體是馬,受力物體是車;腳蹬自行車踏板時,施力物體是腳,受力物體是踏板。①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例如:在水平面上,兩個籃球剛好接觸靜止,它們之間沒有力的作用。②不接觸的物體可能有力的作用,例如:地球對它表面及其附近的物體有吸引力的作用。想一想: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間一定有力的作用嗎?不接觸的物體有力的作用嗎?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表示。2. 力的單位(1)國際單位(2)感知一些力的大小一只螞蟻的拉力約 0.001N手托兩個雞蛋的力約 1N打開易拉罐的力約 20 N大型拖拉機的拉力約35 000 N我國“長征八號”火箭的推力約 4.8×106 N思考:力作用在物體上會產生什么效果呢?橡皮泥、彈簧的形狀發生改變現象: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結論:知識點二:力的作用效果(1)用力捏橡皮泥;(2)用力拉伸或壓縮彈簧。做一做結論: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弓的形狀發生了形變竿子發生了形變海綿發生了形變跳板發生了形變形變:包括形狀和體積的改變演示實驗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如圖(a)所示,將小鐵球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用磁鐵靠近小鐵球,會觀察到什么現象?如圖(b)所示,讓小鐵球做直線運動,將磁鐵放在小鐵球運動路徑的一側,又會觀察到什么現象?(a)(b)實驗步驟:結論: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1)圖(a)中,磁鐵使靜止的小鐵球運動了(2)圖 (b)中,磁鐵使做直線運動的小鐵球發生了偏轉運動狀態改變實驗現象:(a)(b)【實驗視頻】綜上歸納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使物體伸長、縮短、彎曲、扭曲。力可以使物體由動到靜,由靜到動;由快到慢,由慢到快;運動方向改變。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1.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我們前面討論了許多“力”的現象,既然都是用了“力”,它們之間應該有一些共同的特點。2.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3.不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也能產生力的作用。力及其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的作用效果力力的概念力的單位:牛頓(N)力的定義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課堂小結1.關于力的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個物體也能產生力的作用B.兩個不接觸的物體之間,一定沒有力的作用C.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D.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體,但可以沒有受力物體C 課堂練習2.下面關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了,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形狀一定改變C.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一定改變D.物體的形狀改變了,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A3.下圖中,可以說明力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是 ,說明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是 。(A)(B)(C)(D)(E)B C EA D4.某人拿著系著繩子的水桶從深井中打水,在把水提上來的過程中,手也感受到一個向下的拉力,對手施加拉力的物體是( )A.水桶 B.繩子C.手 D.地球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