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上冊第3單元《化石的奧秘》考點與訓練考點梳理1.(1677年),一名英國牧師偶然間發現了一塊巨大的腿骨化石,把它稱為“巨人的遺骨”。(1823年),恐龍化石再度被發現,并輾轉到了英國古生物學家威廉姆·巴克蘭的手上。巴克蘭對這塊化石進行了詳盡的研究,發表了一篇有關巨齒龍的論文。2.恐龍是距今(2.35億年前—6500萬年前)的一種爬行動物的統稱,存在時間長達(1.6億)年。3.化石是在(地層巖石)中保存(幾百萬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殘?。┗颍ㄟz跡),如:(骨骼、外殼、葉子、腳?。┑取?br/>4.從化石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像(小盜龍、猛犸象、魚龍、大地懶)等生物已經滅絕。發現馬經歷了始祖馬、漸新馬、中新馬、現代馬的進化過程,在進化過程中,馬的體型越來越大,馬的趾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始祖馬前足4趾,后足3趾?,F代馬前后足都只有中趾著地,便于飛快奔跑。發現現代的(螳螂、銀杏、鱟)等與以前變化不大,被稱為活化石。5.1870年,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說:(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古生物學家們在世界各地陸續發現了許多像鳥一樣的恐龍化石,充分證實了鳥類起源于某種恐龍的假說。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于1912年正式提出的。20世紀60年代初發現的另一個證據——地殼之下緩慢移動的巖漿導致大陸板塊的移動,使大陸漂移說得以正式確立。6.(1859)年,達爾文出版了震驚學術界的巨著(《物種起源》)。他認為,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發展而來的,現存的各種生物擁有共同的祖先。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而不適應者則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正是通過自然選擇,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如此發展著、進化著。 7.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生物進化經歷:藻類時代—無脊椎動物時代—魚類時代—蕨類植物與兩棲動物時代—裸子植物與爬行動物時代—被子植物與哺乳動物時代—約700萬年前人類起源。 專項訓練一、選擇題1.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或古生物活動所留下的遺跡是( )。A.化石 B.巖石 C.巖漿2.中華龍鳥化石作為證據資料,充分證明了( )的科學假說。A.大陸漂移說 B.鳥類起源于恐龍 C.生物進化論3.德國氣象學家( ),于1912年正式提出了大陸漂移說。A.伽利略 B.魏格納 C.列文虎克4.中國科學家通過對云南曲靖等地4億多年前古魚化石的深入研究發現:人類的中耳最早起源于魚類用來呼吸的鰓,人耳雖然不能呼吸,但依然跟口腔相通,因為它曾經是魚類的呼吸器官。這個結論最重要的證據是( )。A.活魚的鰓 B.古魚化石 C.人的耳朵5.大猩猩、蝙蝠、鯨,三種毫不相似之處的生物,它們的( )結構上相似。A.前肢骨 B.眼睛 C.四肢6.恐龍蛋化石的發現可以使我們知道( )。A.鳥類起源于恐龍 B.恐龍是肉食性動物 C.恐龍是卵生動物7.和魚龍最相似的現存生物是( )。A.海豚 B.鱷魚 C.鳥類8.化石可能存在于( )。A.巖漿巖 B.沉積巖 C.變質巖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恐龍是智慧動物 B.恐龍是中國傳說的龍C.恐龍的形體大小不一10.科幻片里有一些已經滅絕的生物形象,來源于( )。A.人們的幻想 B.神話傳說 C.化石的研究11.小濤在某山體巖層中發現史前在海洋中生存的三葉蟲的化石,說明以前這里是( )。A.茂密的森林 B.遼闊的平原 C.汪洋大海12.有關生物進化的規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由植物到動物 B.由簡單到復雜 C.由低級到高級二、填空題13.古生物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一些生物與它們的祖先相比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稱它們為()。14.《物種起源》的作者是(),該書于1859年出版,并提出了生物進化是()的結果。15.澄江動物化石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絕大多數()祖先的化石,它們生活的時代為5.3億年前的()。 16.根據化石,科學家發現馬經歷了()、()、()、()的進化過程。17.鼻子上長有一只短角、額頭上長有兩只長角的恐龍叫()。18.化石能證明鳥類是由()演化而來的。19.魚類的化石出現在比較()的地層中,哺乳動物的化石出現在比較()的地層中。三、判斷題20.古生物的腳印不屬于化石。()21.現代科學界普遍認為鳥類是恐龍的后代。()22.恐龍是古生物學家根據恐龍化石復原出來的。()23.化石就是古生物的骨骼。()24.恐龍是卵生動物。()25.大熊貓、白鰭豚等生物幾千萬年以來沒有多大變化,說明進化規律并不適合所有物種。()四、連線題26.已滅絕的古生物與相似的現代生物連線。小盜龍 樹懶猛犸象 海豚魚龍 大象大地懶 鳥五、簡答題27.列舉一些你知道的被稱為“活化石”的生物。 28.化石是如何證明大陸漂移說的?29.簡述自然界中的化石是怎樣形成的?30.印度洋南部有一個島嶼上經常刮暴風,那里生長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貼著地面生長,你能用達爾文的進化觀點對此現象進行解釋嗎?六、綜合題31.科學閱讀。袋獅是兇猛且帶有極大破壞性的遠古猛獸。它是所有已滅絕的哺乳動物中咬勁最強的。它的下頜具有強大的咬噬力量,頭顱上長有巨大成對的前門齒,還有長而厚實具有剪切作用的裂齒,身體粗壯,前肢極度強壯,有鋒利的爪子。成年的袋獅肩高75厘米,長1.5米,它們平均重101-130公斤,體型差不多像雌獅,但從親角度分析跟獅子關系不大。作為有袋類,它與袋鼠的關系倒是更近些。(1)袋獅屬于哺乳動物,我還知道哺乳動物有()、()。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征是()。(2)根據資料,推測袋獅是()(填“草食性”或“肉食性”)動物,你的依據是什么?()(3)如今袋獅已經滅絕,科學家們通過遺留在巖層中袋獅的化石了解其身體結構特征。你能談談對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有什么重要意義嗎?(至少寫2點)①()。 ②()。參考答案: 1.A。2.B。3.B。4.B。5.A。6.C。7.B。8.B。9.C。10.C。11.C。12.A。13.活化石。14.達爾文;自然選擇。15.無脊椎動;寒武紀。16.始祖馬、漸新馬、中新馬、現代馬。17.三角龍。18.恐龍。19.古老;較晚。20.×。21.√。22.√。23.×。24.√。25.×。26.27.蟑螂、銀杏、鱟、大熊貓、白鰭豚、中華鱘等。28.大西洋兩岸的古老生物化石相吻合可以證明大陸漂移說。29.古生物遺體、遺物和它們的生活遺跡被埋在沉積物中,經過數百萬年的演變,就形成了化石。30.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由于島上經常刮風暴,那些高大的植物就容易倒伏甚至折斷,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只有那些矮小的植物才能生存下來并繁衍后代。這樣一代一代積累下來就,就形成了這種現象。31.(1)狗;羊;恒溫、胎生、哺乳。(2)肉食性;它的下頜具有強大的咬噬力量,頭顱上長有巨大成對的前門齒,還有長而厚實具有剪切作用的裂齒,身體粗壯,前肢極度強壯,有鋒利的爪子。(3)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通過將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與觀察到的現在生物特征進行比較,可以推測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