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理解課文內容。2.通過學習本文,明確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知道他們說法不一致的原因,并能體會故事寓意。教學重點:能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好對話。教學難點:1.通過學習本文明確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知道他們說法不一致的原因。2.體會“坐井觀天”這一故事的寓意。課時安排:第二課時板塊一:復習導入,鞏固舊知。(5分鐘)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坐井觀天”這一課。那老師要考考大家看看你們還認不認識這些老朋友呢?1.PPT出示生字詞,生讀。2.師點評:同學們讀的真準確,真有精氣神,看來同學們對上節課的知識掌握得很牢固。那這節課老師要繼續考驗你們,看看你們能不能過五關、斬六將?(設計意圖:復習生字詞,檢查上節課學習效果,也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打好基礎。)板塊二,研讀課文,理解寓意。(20分鐘)1.第一關: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生回答;師點評:對,課文講了青蛙和小鳥的故事,真不錯,這個問題一看就有點小兒科,老師就知道難不倒你們,那我們來看看第二關。2.第二關:你能把青蛙和小鳥貼在合適的位置嗎?并說說你的理由。請學生上臺演示貼法,并說理由。師總結:看樣子你們都明白,青蛙住在井里,小鳥從天上飛來,落在井沿上。井沿就是指井口的邊。3.第三關:這個有趣的故事,是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展開的。那誰能來回答老師它們倆一直在爭論什么?(1)根據學生發言并板書:天有多大?并引導:真棒,你一下子就抓住了課文的關鍵啦!(2)提問:那誰能告訴老師,他們的觀點又分別是什么?如果你能用課文的話來回答,就更準確了。根據學生發言板書:井口那么大、無邊無際。(3)再提問:那你們知道“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嗎?根據學生回答總結并引導:“無邊無際”就是沒有盡頭,沒有邊,那我們的教室有邊嗎?對,四周的墻壁把我們的教室擋住了,而天空被什么擋住了嗎?所以它沒有邊界,也沒有盡頭,大的很,所以小鳥說它無邊無際。4.第四關:它們倆的觀點不一樣,你是有主見的孩子,你的觀點呢?你贊同誰的觀點?(1)生回答,師總結并引導:看樣子你們都贊同小鳥的觀點,那為什么只有青蛙它的觀點不一樣呢?青蛙為什么認為天只有井口這么大?(2)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瞧,我們的青蛙住在井里,那這四周的井壁就擋住了它的視線,難怪它看到天只有井口這么大。同學們,位置就決定了它的見識,你們真了不起,這么多關都沒攔住你們,那老師要來一個最難的,敢挑戰嗎?5.第五關:你能讀好它們的對話嗎?(1)第一次對話。①指名讀②讀書指導:青蛙先生,你一天到晚都在井里,今天突然來了一只小鳥到你家做客,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請學生帶著心情再讀一遍。學生朗讀后師點評:這次就有了高興的語氣了,同學們讀書就要這樣,要想把對話讀好,我們就要用心去體會它們的心情,再把它們的心情讀出來。這就叫讀好了,明白嗎?請你們用剛剛老師講的方法,好好體會小鳥的心情,誰再來讀一讀?③師點評并講解一百多里有多遠:一里等于五百米,一百多里那是五萬米,相當于學校的操場兩百圈。(2)第二次對話。①指名讀,生互評。②提問:青蛙先生,你的“大話”是什么意思?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青蛙的意思就是說,小鳥根本沒飛這么遠,它在吹牛。可小鳥是見過天空的呀,它天天在天空中飛,很確定天無邊無際,所以它很自信的說:“天無邊無際,大的很吶!”③引導:那我們來一起看看第三段對話,看看青蛙又怎么說?(3)第三次對話。①男女分角色朗讀,師讀旁白。②提問:青蛙的笑是怎樣的笑?它笑的時候是怎么想的?③師引導:同學們,我們都知道青蛙對不對,但它卻固執的認為自己是對的。這就是一種自以為是,愚蠢的行為。(板書:自以為是)④提問:小鳥也笑了,它又在笑什么?⑤師引導:所以小鳥跟青蛙說的話,它聽不聽得進去?小鳥對青蛙沒有辦法,對吧?所以小鳥非常的無奈。(板書:無奈)⑥再讀;再讀要求:讀出青蛙的自以為是,小鳥的無奈,講不通道理的心情。6.讀書總結。通過這三段對話的學習,我們知道要讀好對話容易嗎?不容易,那需要我們好好體會心情,帶上感情,加上表情、動作,這才叫讀好!(設計意圖:請學生上臺貼青蛙、小鳥的位置,形象又直觀,注重開發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感;闖關式教學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使學生既能掌握知識又有獲得感;步步設疑,培養學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多次朗讀,給學生創設朗讀機會,把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板塊三:角色扮演,深化理解。(10分鐘)分角色表演“坐井觀天”1.明確要求:邊演邊講,帶上表情、動作,把動物心情表現出來。2.同桌互演,組成二人小組表演。3.抽取一組表演得比較好的,全班展示。4.師生共同評價。(設計意圖:體現整體感悟,通過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演的過程,也進一步加深了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豐富了體驗,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板塊四:總結提升,揭示寓意。(5分鐘)1.說一說。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對誰說些什么?生思考;師指名并總結。2.想一想。假如青蛙跳出井后……師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想象。3.什么是寓言?揭示寓意。像這樣在一則故事里講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要像青蛙那樣自以為是,要像小鳥那樣見多識廣,像這樣的故事,我們叫它寓言,同學們可千萬不要學井底的小青蛙呀,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了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井底之蛙”呀!(設計意圖:通過交流,擴展學生思維,加深對寓意的理解。續編故事,拓展知識,激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說話、思考能力。)教學反思:如何讓學生從內心深處體會到這則故事的寓意,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于是,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特別設置了這樣-個環節,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讓他們通過朋讀來感悟故事的寓意,剛開始,大那分學生聲音很小,而且讀不出青蛙和小鳥對話時爭論的話氣,后來,我在旁引導,并鼓勵他們。為了進一步體會“坐井觀天”的寓意,我這時引導,出示兩幅圖—青娃眼中的天和小鳥眼中的天。學生便從中悟出道理,知道了故事的寓意:認識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某一部分,最后我又歸納補充“生井觀天”的寓意:我們看問題或者認識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日光短淺、固執己見,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樣一來,學生的體會進一步加深了,本課的教學重點也由此取得了突破,不足之處:對課文的朗讀指導有些少。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朗讀指導很重要,今后應多多關注。教學環境設施建設情況:教學環境設施建設是學校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應該注重更新換代、不斷完善建設,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首先,我們來看看教室建設。教室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所以教室內的環境設施建設是必須的。好的教室應該光線明亮、通風良好、安全舒適,而且應該配備齊全,如黑板、桌椅、講臺、電子投影等設施,以更好地促進教與學的有效交流。總之,學校應該注重環境設施建設,不斷更新換代,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體驗,為他們的未來鋪平道路。課程建設情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課堂也漸漸地發生著變化。在教學中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創新思維,巧妙地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注重課堂之源——生活。在《坐井觀天》的教學中,教師以文本教材為載體,讓課堂教學貼近于生活,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賦予課堂以生命和活力,讓語文課堂因生活而精彩。教學實施情況及教學效果:《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對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說,學寓言應該讓課堂充滿童趣,還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讓唯一,標準的寓意來框定學生的思想。案例中教師對教學的處理體現了我對童心的珍愛,童趣的珍視。教學成果、推廣情況:在此案例中教師沒有按照我們“想當然”的觀點去框定學生的思維,而是給了學生思維的空間,想象的余地,肯定了學生的見解,珍視學生的發現,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中受到鼓舞,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獲得了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也閃耀著創造的光輝,師生都能感覺到生命力的涌動,使我們感到語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語文而燦爛。其他說明:《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