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題突破4 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及應用(分值:39分)選擇題1~13題,每題3分,共39分A卷1.(2024·天津南開一模)下列實驗中的顏色變化與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是( )A.SO2通入品紅溶液中,品紅褪色B.新制的氯水長期放置,溶液由黃綠色變為無色C.將稀硫酸加入K2CrO4溶液中,溶液由黃色變為橙色D.將盛滿NO2的密閉燒瓶浸入冰水中,氣體紅棕色變淺2.(2024·浙江麗水模擬)汽車尾氣中的NO和CO在催化劑作用下發生反應:2NO+2CO2CO2+N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A.生成1 mol CO2轉移電子的數目為2NAB.催化劑降低NO與CO反應的活化能C.NO是氧化劑,CO是還原劑D.N2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3.(2024·浙江諸暨二模)為避免硝酸生產尾氣中的氮氧化物污染環境,人們開發了溶液吸收、催化還原等尾氣處理方法。后者常采用NH3作還原劑,其反應之一為8NH3+6NO2===7N2+12H2O,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A.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質量比為3∶4B.生成1 mol水轉移電子的數目為2NAC.可使用Na2CO3溶液吸收氮氧化物D.氮氧化物的排放可形成酸雨4.(2024·浙江寧波二模)KNO3具有強氧化性,可發生反應:2KNO3+2NH4Cl2N2↑+O2↑+4H2O+2KCl。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A.N2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B.KNO3僅作氧化劑C.生成1 mol N2轉移電子的數目為5NAD.實驗室不可用加熱NH4NO3固體的方法制備NH35.用電石(主要成分為CaC2,含有CaS和Ca3P2等)制取乙炔時,常用CuSO4溶液除去乙炔中的雜質,其中與雜質PH3發生的反應為11PH3+24CuSO4+12H2O===3H3PO4+24H2SO4+8Cu3P↓。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CaC2中陰、陽離子數目之比為1∶1B.還原產物H2SO4與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相等C.1 mol PH3被氧化時有8 mol CuSO4反應D.用溴水檢驗乙炔時,PH3和H2S均須先除去6.(2024·浙江嘉興二模)在Pt-BaO催化下,NO的“儲存-還原”過程如圖1所示。其中“還原”過程依次發生反應Ⅰ和反應Ⅱ,各氣體的物質的量變化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NO2與BaO的反應中,N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B.反應Ⅰ為Ba(NO3)2+8H2===BaO+2NH3+5H2OC.反應Ⅱ中,最終生成N2的物質的量為0.2a molD.反應Ⅰ和Ⅱ中消耗的Ba(NO3)2的質量比是3∶57.(2024·山東淄博一模)從廢棄的聲光器件(TeO2,含Al、Cu、SiO2雜質)中提取粗碲的工藝流程如圖,已知TeO2性質與SO2相似,氧化沉碲得Na2TeO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濾渣的主要成分為CuB.濾液1和濾液2混合可能產生白色沉淀C.“氧化沉碲”中離子方程式為Te+ClO-===Te+Cl-D.“溶解還原”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8.(2024·浙江寧波模擬)Operando光譜和DFT計算明確了在負載WO3的CeO2上NH3(NH3-SCR)選擇性催化還原NO的還原氧化半循環的過程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步驟3、4都是氧化還原反應B.步驟2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1C.每生成1 mol N2理論上消耗0.25 mol O2D.上述過程的總反應方程式:6NO+4NH3===5N2+6H2OB卷9.(2024·湖北荊州二模)現有一種以“沸石籠”為載體對NO進行催化還原的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過程中O原子的成鍵數目保持不變B.Cu(NH3作催化劑,虛線內物質是中間體C.反應④涉及非極性鍵的斷裂和生成D.反應⑤中轉移3 mol電子時,有1 mol NO參與反應10.(2024·湖北黃岡二模)實驗室用MnO2等原料制取少量KMnO4的實驗流程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熔融”時,應先將MnO2和KClO3混合加熱一段時間后再加入KOHB.通入CO2“歧化”時,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C.“過濾”時,為加快分離速率可采用減壓過濾D.制得的KMnO4粗品可能會含有K2CO3,可以向粗品中滴加鹽酸觀察是否有氣泡來檢驗是否含有K2CO311.(2024·浙江溫州一模)藥物結構的修飾有助于新藥的開發與利用。青蒿素可以獲得雙氫青蒿素,其變化過程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若試劑①為NaH,其還原產物為H2OB.青蒿素中存在過氧鍵,具有強氧化性C.該過程若有1 mol青蒿素完全轉化,則轉移2 mol電子D.羥基的引入使得雙氫青蒿素分子擁有更多修飾與改造的可能12.(2024·山東泰安一模)Na4S2O3和CaOCl2均屬于混鹽(由一種陽離子與兩種酸根陰離子組成的鹽稱為混鹽)。已知向Na4S2O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時發生反應2Na4S2O3+4H2SO4===4Na2SO4+3S↓+SO2↑+4H2O。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Na4S2O3和足量稀硫酸反應時,每產生9.6 g S時,轉移0.6NA個電子B.1 mol Na4S2O3固體中共含有6NA個離子C.Na4S2O3與CaOCl2的水溶液均顯堿性D.向CaOCl2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會有Cl2產生,被氧化與被還原的原子數相等13.(2024·黑龍江哈爾濱模擬)連二亞硫酸鈉(Na2S2O4)俗稱保險粉,有強還原性,在空氣中極易被氧化。用NaHSO3還原法制備保險粉的流程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1說明酸性:H2SO3>H2CO3B.反應1結束后,可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檢驗NaHSO3是否被氧化C.反應2中消耗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D.反應2最好在無氧條件下進行選擇題突破4 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及應用1.B [A.SO2氣體通入品紅溶液,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說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沒有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錯誤;B.新制氯水久置后次氯酸分解轉化為鹽酸和氧氣,最終變為稀鹽酸,是氧化還原反應,正確;C.將稀硫酸加入K2CrO4溶液中,溶液由黃色變為橙色,說明平衡2Cr+2H+Cr2+H2O正向移動,不是氧化還原反應,錯誤;D.盛滿NO2的密閉燒瓶浸入冰水中,紅棕色變淺,發生的反應為2NO2N2O4,是非氧化還原反應,錯誤。]2.D [NO中N的化合價為+2價,降低為0價的N2,1個NO得2個電子,作氧化劑,發生還原反應,CO中C為+2價,化合價升高為+4價的CO2,失去2個電子,作還原劑發生氧化反應。A.根據分析,1 mol CO2轉移2NA的電子,正確;B.催化劑通過降低活化能,提高反應速率,正確;C.根據分析,NO是氧化劑,CO是還原劑,正確;D.根據分析,N2為還原產物,CO2為氧化產物,錯誤。]3.A [A.8NH3+6NO2===7N2+12H2O中NH3的N元素化合價上升發生氧化反應,NO2的N元素化合價下降發生還原反應,則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質量比為8∶6=4∶3,錯誤;B.8NH3+6NO2===7N2+12H2O中NH3的N元素化合價由-3價上升到0價,轉移24個電子生成12個H2O,生成1 mol水轉移電子的數目為2NA,正確;C.氮氧化物可以被堿性溶液Na2CO3溶液吸收,正確;D.大氣中氮氧化物積累過多,最終會生成硝酸,溶解在雨水中,形成酸雨,正確。]4.B [A.KNO3中N元素化合價由+5價變為0價,NH4Cl中N元素化合價由-3價變為0價,則N2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正確;B.KNO3中N元素化合價由+5價變為0價,O元素化合價由-2價變為0價,則KNO3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錯誤;C.KNO3中N元素化合價由+5價變為0價,反應消耗2 mol KNO3生成2 mol N2轉移10 mol電子,則生成1 mol N2轉移電子的數目為5NA,正確;D.由反應2KNO3+2NH4Cl2N2↑+O2↑+4H2O+2KCl可知,NH4NO3受熱分解可生成N2、O2和H2O,故實驗室不可用加熱NH4NO3固體的方法制備NH3,正確。]5.B [CaC2的電子式為Ca2+[︰C C︰]2-,CaC2中陰、陽離子數目之比為1∶1,A正確。由題給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知,PH3→H3PO4,P的化合價由-3升高為+5,發生氧化反應,H3PO4為氧化產物。CuSO4→Cu3P,Cu的化合價由+2降低為+1,發生還原反應,Cu3P為還原產物。故H2SO4既不是氧化產物,也不是還原產物,B錯誤。1 mol PH3被氧化時,失去8 mol電子,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得,有8 mol CuSO4發生還原反應,故有1 mol PH3被氧化成H3PO4時,消耗8 mol CuSO4,C正確。PH3和H2S均有還原性,可與溴水反應,故用溴水檢驗乙炔時須先除去PH3和H2S,防止干擾對乙炔的檢驗,D正確。]6.D [A.由圖可知NO和O2在Pt表面發生反應生成NO2,NO2和BaO反應生成Ba(NO3)2,與還原性氣體氫氣反應放出N2,則NO2中N由+4價變為+5價和0價,則N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正確;B.由圖可知,第一步反應氫氣與Ba(NO3)2作用生成NH3,方程式為Ba(NO3)2+8H2===BaO+2NH3+5H2O,正確;C.由圖可知,反應分兩步進行,第二步反應為NH3還原Ba(NO3)2生成BaO和N2等,則可知,相應的關系式為5NH3~4N2,圖中氨氣最大量為0.25a mol,則最終生成N2的物質的量為0.2a mol,正確;D.第二步反應為NH3還原Ba(NO3)2生成BaO和N2等,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知,10NH3~3Ba(NO3)2,再結合第一步反應Ba(NO3)2~2NH3,可知第一步為5Ba(NO3)2~10NH3,第二步為10NH3~3Ba(NO3)2,則反應Ⅰ和Ⅱ中消耗的Ba(NO3)2的質量比即物質的量之比是5∶3,錯誤。]7.C [聲光器件粉末用NaOH溶液充分堿浸,得到主要含有Na2TeO3、Na[Al(OH)4]、Na2SiO3的濾液,Cu不參與反應,則濾渣的主要成分為Cu,“氧化沉碲”時,Na2TeO3被NaClO氧化生成Na2TeO4沉淀,則濾液1主要含有Na[Al(OH)4]、Na2SiO3和NaCl,最后Na2TeO4溶于H2SO4后被SO2還原生成Te,濾液2主要含H2SO4、Na2SO4。A.由分析可知,濾渣的主要成分為Cu,正確;B.濾液1主要含有Na[Al(OH)4]、Na2SiO3和NaCl,濾液2主要含H2SO4、Na2SO4,則濾液1和濾液2混合時因[Al(OH)4]-、Si和H+反應可能產生白色的Al(OH)3和H2SiO3沉淀,正確;C.“氧化沉碲”時,Na2TeO3被氧化生成Na2TeO4沉淀,NaClO被還原生成NaC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Na++Te+ClO-===Na2TeO4↓+Cl-,錯誤;D.“溶解還原”時,Na2TeO4被還原生成Te,SO2被氧化為S,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得關系式:Na2TeO4~3SO2,Na2TeO4作氧化劑,SO2作還原劑,則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正確。]8.C [A.步驟3的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沒有變化,沒有氧化還原反應發生,錯誤;B.步驟2的方程式為O2+2H2O+4W6+O+4Ce3+===4Ce4+O—H…OW6+,氧化劑為O2,還原劑為Ce3+,物質的量之比為1∶4,錯誤;C.由題干反應歷程圖可知,上述過程的總反應方程式為4NO+4NH3+O2===4N2+6H2O,每生成1 mol N2理論上消耗0.25 mol O2,正確;D.由C項分析可知,上述過程的總反應方程式:4NO+4NH3+O2===4N2+6H2O,錯誤。]9.D [A.從反應過程②③可以看出O原子的成鍵數目改變,錯誤;B.Cu(NH3、虛線內物質都是中間體,錯誤;C.反應④只涉及非極性鍵的生成,沒有非極性鍵的斷裂,錯誤;D.反應⑤Cu(NH3+NO===N2+N+Cu(NH3+H2O中Cu、NO中的N共得到3 mol電子時,有1 mol NO參與反應,正確。]10.C [A.MnO2作催化劑加熱KClO3時發生分解反應生成O2,降低了KClO3的利用率,所以“熔融”時應先將MnO2和KOH混合加熱一段時間后再加入KClO3,錯誤;B.通入CO2“歧化”時的反應為3Mn+2CO2===2Mn+MnO2+2C,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錯誤;C.“過濾”時,為加快分離速率可采用減壓過濾,正確;D.制得的KMnO4粗品可能會含有K2CO3,向粗品中滴加鹽酸即使沒有K2CO3也會產生氯氣,錯誤。]11.A [A.青蒿素反應過程中得氫,發生還原反應,得還原產物為雙氫青蒿素,錯誤;B.根據青蒿素結構可知,存在過氧鍵,具有強氧化性,正確;C.結合反應過程中物質轉化可知,若有1 mol青蒿素完全轉化,則轉移2 mol電子,正確;D.羥基可發生多種化學反應,使得雙氫青蒿素分子擁有更多修飾與改造的可能,正確。]12.A [A.根據混鹽定義判斷,Na4S2O3由Na+、S、S2-構成,2Na4S2O3+4H2SO4===4Na2SO4+3S↓+SO2↑+4H2O反應中,2個S化合價由-2升高為0,1個S化合價由+4降低為0,生成3 mol S轉移4 mol電子,每產生9.6 g S時轉移電子數=××NA mol-1=0.4NA,錯誤;B.Na4S2O3由Na+、S、S2-構成,1 mol Na4S2O3固體中共含有6NA個離子,正確;C.Na4S2O3由Na+、S、S2-構成,S、S2-水解使溶液呈堿性;CaOCl2由Ca2+、Cl-、ClO-構成,ClO-水解使溶液顯堿性,正確;D.CaOCl2由Ca2+、Cl-、ClO-構成,向CaOCl2中加入足量稀硫酸,Cl-、ClO-發生歸中反應生成氯氣,反應方程式為Cl-+ClO-+2H+===Cl2↑+H2O,被氧化與被還原的原子數相等,正確。]13.B [由題給流程可知,碳酸鈉溶液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鈉和二氧化碳,亞硫酸氫鈉溶液與鋅粉反應生成連二亞硫酸鈉和氫氧化鋅,連二亞硫酸鈉溶液結晶脫水得到連二亞硫酸鈉。A.由分析可知,反應1為碳酸鈉溶液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鈉和二氧化碳,由強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亞硫酸的酸性強于碳酸,正確;B.亞硫酸氫鈉溶液不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若亞硫酸氫鈉溶液被氧化,加入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會與硫酸根離子反應生成白色硫酸鋇沉淀,則反應1結束后,可用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檢驗亞硫酸氫鈉是否被氧化,但是不能用硝酸酸化,硝酸會氧化亞硫酸根生成硫酸根,錯誤;C.由分析可知,反應2為亞硫酸氫鈉溶液與鋅粉反應生成連二亞硫酸鈉和氫氧化鋅,反應中亞硫酸氫鈉為反應的氧化劑,鋅為還原劑,由得失電子數目守恒可知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正確;D.由題意可知,連二亞硫酸鈉有強還原性,在空氣中極易被氧化,則制備連二亞硫酸鈉時,反應2最好在無氧條件下進行,正確。](共27張PPT)選擇題突破4 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及應用第三篇 專項練增分提能選擇題重要考點強化練A卷1.(2024·天津南開一模)下列實驗中的顏色變化與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是( )A.SO2通入品紅溶液中,品紅褪色B.新制的氯水長期放置,溶液由黃綠色變為無色C.將稀硫酸加入K2CrO4溶液中,溶液由黃色變為橙色D.將盛滿NO2的密閉燒瓶浸入冰水中,氣體紅棕色變淺BA.生成1 mol CO2轉移電子的數目為2NAB.催化劑降低NO與CO反應的活化能C.NO是氧化劑,CO是還原劑D.N2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D解析 NO中N的化合價為+2價,降低為0價的N2,1個NO得2個電子,作氧化劑,發生還原反應,CO中C為+2價,化合價升高為+4價的CO2,失去2個電子,作還原劑發生氧化反應。A.根據分析,1 mol CO2轉移2NA的電子,正確;B.催化劑通過降低活化能,提高反應速率,正確;C.根據分析,NO是氧化劑,CO是還原劑,正確;D.根據分析,N2為還原產物,CO2為氧化產物,錯誤。3.(2024·浙江諸暨二模)為避免硝酸生產尾氣中的氮氧化物污染環境,人們開發了溶液吸收、催化還原等尾氣處理方法。后者常采用NH3作還原劑,其反應之一為8NH3+6NO2===7N2+12H2O,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A.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質量比為3∶4B.生成1 mol水轉移電子的數目為2NAC.可使用Na2CO3溶液吸收氮氧化物D.氮氧化物的排放可形成酸雨A解析 A.8NH3+6NO2===7N2+12H2O中NH3的N元素化合價上升發生氧化反應,NO2的N元素化合價下降發生還原反應,則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質量比為8∶6=4∶3,錯誤;B.8NH3+6NO2===7N2+12H2O中NH3的N元素化合價由-3價上升到0價,轉移24個電子生成12個H2O,生成1 mol水轉移電子的數目為2NA,正確;C.氮氧化物可以被堿性溶液Na2CO3溶液吸收,正確;D.大氣中氮氧化物積累過多,最終會生成硝酸,溶解在雨水中,形成酸雨,正確。A.N2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B.KNO3僅作氧化劑C.生成1 mol N2轉移電子的數目為5NAD.實驗室不可用加熱NH4NO3固體的方法制備NH3B5.用電石(主要成分為CaC2,含有CaS和Ca3P2等)制取乙炔時,常用CuSO4溶液除去乙炔中的雜質,其中與雜質PH3發生的反應為11PH3+24CuSO4+12H2O=== 3H3PO4+24H2SO4+8Cu3P↓。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CaC2中陰、陽離子數目之比為1∶1B.還原產物H2SO4與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相等C.1 mol PH3被氧化時有8 mol CuSO4反應D.用溴水檢驗乙炔時,PH3和H2S均須先除去B解析 CaC2的電子式為Ca2+[︰C C︰]2-,CaC2中陰、陽離子數目之比為1∶1,A正確。由題給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知,PH3→H3PO4,P的化合價由-3升高為+5,發生氧化反應,H3PO4為氧化產物。CuSO4→Cu3P,Cu的化合價由+2降低為+1,發生還原反應,Cu3P為還原產物。故H2SO4既不是氧化產物,也不是還原產物,B錯誤。1 mol PH3被氧化時,失去8 mol電子,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得,有8 mol CuSO4發生還原反應,故有1 mol PH3被氧化成H3PO4時,消耗8 mol CuSO4,C正確。PH3和H2S均有還原性,可與溴水反應,故用溴水檢驗乙炔時須先除去PH3和H2S,防止干擾對乙炔的檢驗,D正確。6.(2024·浙江嘉興二模)在Pt-BaO催化下,NO的“儲存-還原”過程如圖1所示。其中“還原”過程依次發生反應Ⅰ和反應Ⅱ,各氣體的物質的量變化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NO2與BaO的反應中,N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B.反應Ⅰ為Ba(NO3)2+8H2===BaO+2NH3+5H2OC.反應Ⅱ中,最終生成N2的物質的量為0.2a molD.反應Ⅰ和Ⅱ中消耗的Ba(NO3)2的質量比是3∶5D解析 A.由圖可知NO和O2在Pt表面發生反應生成NO2,NO2和BaO反應生成Ba(NO3)2,與還原性氣體氫氣反應放出N2,則NO2中N由+4價變為+5價和0價,則N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正確;B.由圖可知,第一步反應氫氣與Ba(NO3)2作用生成NH3,方程式為Ba(NO3)2+8H2===BaO+2NH3+5H2O,正確;C.由圖可知,反應分兩步進行,第二步反應為NH3還原Ba(NO3)2生成BaO和N2等,則可知,相應的關系式為5NH3~4N2,圖中氨氣最大量為0.25a mol,則最終生成N2的物質的量為0.2a mol,正確;D.第二步反應為NH3還原Ba(NO3)2生成BaO和N2等,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知,10NH3~3Ba(NO3)2,再結合第一步反應Ba(NO3)2~2NH3,可知第一步為5Ba(NO3)2~10NH3,第二步為10NH3~3Ba(NO3)2,則反應Ⅰ和Ⅱ中消耗的Ba(NO3)2的質量比即物質的量之比是5∶3,錯誤。7.(2024·山東淄博一模)從廢棄的聲光器件(TeO2,含Al、Cu、SiO2雜質)中提取粗碲的工藝流程如圖,已知TeO2性質與SO2相似,氧化沉碲得Na2TeO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濾渣的主要成分為CuB.濾液1和濾液2混合可能產生白色沉淀C.“氧化沉碲”中離子方程式為Te+ClO-===Te+Cl-D.“溶解還原”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C解析 聲光器件粉末用NaOH溶液充分堿浸,得到主要含有Na2TeO3、Na[Al(OH)4]、Na2SiO3的濾液,Cu不參與反應,則濾渣的主要成分為Cu,“氧化沉碲”時,Na2TeO3被NaClO氧化生成Na2TeO4沉淀,則濾液1主要含有Na[Al(OH)4]、Na2SiO3和NaCl,最后Na2TeO4溶于H2SO4后被SO2還原生成Te,濾液2主要含H2SO4、Na2SO4。A.由分析可知,濾渣的主要成分為Cu,正確;B.濾液1主要含有Na[Al(OH)4]、Na2SiO3和NaCl,濾液2主要含H2SO4、Na2SO4,則濾液1和濾液2混合時因[Al(OH)4]-、Si和H+反應可能產生白色的Al(OH)3和H2SiO3沉淀,正確;C.“氧化沉碲”時,Na2TeO3被氧化生成Na2TeO4沉淀,NaClO被還原生成NaC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Na++Te+ClO-===Na2TeO4↓+Cl-,錯誤;D.“溶解還原”時,Na2TeO4被還原生成Te,SO2被氧化為S,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得關系式:Na2TeO4~3SO2,Na2TeO4作氧化劑,SO2作還原劑,則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正確。8.(2024·浙江寧波模擬)Operando光譜和DFT計算明確了在負載WO3的CeO2上NH3(NH3-SCR)選擇性催化還原NO的還原氧化半循環的過程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步驟3、4都是氧化還原反應B.步驟2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1C.每生成1 mol N2理論上消耗0.25 mol O2D.上述過程的總反應方程式:6NO+4NH3===5N2+6H2OC解析 A.步驟3的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沒有變化,沒有氧化還原反應發生,錯誤;B.步驟2的方程式為O2+2H2O+4W6+O+4Ce3+===4Ce4+O—H…OW6+,氧化劑為O2,還原劑為Ce3+,物質的量之比為1∶4,錯誤;C.由題干反應歷程圖可知,上述過程的總反應方程式為4NO+4NH3+O2===4N2+6H2O,每生成1 mol N2理論上消耗0.25 mol O2,正確;D.由C項分析可知,上述過程的總反應方程式:4NO+4NH3+O2===4N2+ 6H2O,錯誤。B卷9.(2024·湖北荊州二模)現有一種以“沸石籠”為載體對NO進行催化還原的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過程中O原子的成鍵數目保持不變B.Cu(NH3作催化劑,虛線內物質是中間體C.反應④涉及非極性鍵的斷裂和生成D.反應⑤中轉移3 mol電子時,有1 molNO參與反應D解析 A.從反應過程②③可以看出O原子的成鍵數目改變,錯誤;B.Cu(NH3、虛線內物質都是中間體,錯誤;C.反應④只涉及非極性鍵的生成,沒有非極性鍵的斷裂,錯誤;D.反應⑤Cu(NH3+NO===N2+N+Cu(NH3+H2O中Cu、NO中的N共得到3 mol電子時,有1 mol NO參與反應,正確。10.(2024·湖北黃岡二模)實驗室用MnO2等原料制取少量KMnO4的實驗流程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熔融”時,應先將MnO2和KClO3混合加熱一段時間后再加入KOHB.通入CO2“歧化”時,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C.“過濾”時,為加快分離速率可采用減壓過濾D.制得的KMnO4粗品可能會含有K2CO3,可以向粗品中滴加鹽酸觀察是否有氣泡來檢驗是否含有K2CO3C解析 A.MnO2作催化劑加熱KClO3時發生分解反應生成O2,降低了KClO3的利用率,所以“熔融”時應先將MnO2和KOH混合加熱一段時間后再加入KClO3,錯誤;B.通入CO2“歧化”時的反應為3Mn+2CO2===2Mn+MnO2+2C,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錯誤;C.“過濾”時,為加快分離速率可采用減壓過濾,正確;D.制得的KMnO4粗品可能會含有K2CO3,向粗品中滴加鹽酸即使沒有K2CO3也會產生氯氣,錯誤。11.(2024·浙江溫州一模)藥物結構的修飾有助于新藥的開發與利用。青蒿素可以獲得雙氫青蒿素,其變化過程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若試劑①為NaH,其還原產物為H2OB.青蒿素中存在過氧鍵,具有強氧化性C.該過程若有1 mol青蒿素完全轉化,則轉移2 mol電子D.羥基的引入使得雙氫青蒿素分子擁有更多修飾與改造的可能A解析 A.青蒿素反應過程中得氫,發生還原反應,得還原產物為雙氫青蒿素,錯誤;B.根據青蒿素結構可知,存在過氧鍵,具有強氧化性,正確;C.結合反應過程中物質轉化可知,若有1 mol青蒿素完全轉化,則轉移2 mol電子,正確;D.羥基可發生多種化學反應,使得雙氫青蒿素分子擁有更多修飾與改造的可能,正確。12.(2024·山東泰安一模)Na4S2O3和CaOCl2均屬于混鹽(由一種陽離子與兩種酸根陰離子組成的鹽稱為混鹽)。已知向Na4S2O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時發生反應2Na4S2O3+4H2SO4===4Na2SO4+3S↓+SO2↑+4H2O。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Na4S2O3和足量稀硫酸反應時,每產生9.6 g S時,轉移0.6NA個電子B.1 mol Na4S2O3固體中共含有6NA個離子C.Na4S2O3與CaOCl2的水溶液均顯堿性D.向CaOCl2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會有Cl2產生,被氧化與被還原的原子數相等A解析 A.根據混鹽定義判斷,Na4S2O3由Na+、S、S2-構成,2Na4S2O3+4H2SO4 ===4Na2SO4+3S↓+SO2↑+4H2O反應中,2個S化合價由-2升高為0,1個S化合價由+4降低為0,生成3 mol S轉移4 mol電子,每產生9.6 g S時轉移電子數=××NA mol-1=0.4NA,錯誤;B.Na4S2O3由Na+、S、S2-構成,1 mol Na4S2O3固體中共含有6NA個離子,正確;C.Na4S2O3由Na+、S、S2-構成,S、S2-水解使溶液呈堿性;CaOCl2由Ca2+、Cl-、ClO-構成,ClO-水解使溶液顯堿性,正確;D.CaOCl2由Ca2+、Cl-、ClO-構成,向CaOCl2中加入足量稀硫酸,Cl-、ClO-發生歸中反應生成氯氣,反應方程式為Cl-+ClO-+2H+===Cl2↑+H2O,被氧化與被還原的原子數相等,正確。13.(2024·黑龍江哈爾濱模擬)連二亞硫酸鈉(Na2S2O4)俗稱保險粉,有強還原性,在空氣中極易被氧化。用NaHSO3還原法制備保險粉的流程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1說明酸性:H2SO3>H2CO3B.反應1結束后,可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檢驗NaHSO3是否被氧化C.反應2中消耗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D.反應2最好在無氧條件下進行B解析 由題給流程可知,碳酸鈉溶液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鈉和二氧化碳,亞硫酸氫鈉溶液與鋅粉反應生成連二亞硫酸鈉和氫氧化鋅,連二亞硫酸鈉溶液結晶脫水得到連二亞硫酸鈉。A.由分析可知,反應1為碳酸鈉溶液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鈉和二氧化碳,由強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亞硫酸的酸性強于碳酸,正確;B.亞硫酸氫鈉溶液不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若亞硫酸氫鈉溶液被氧化,加入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會與硫酸根離子反應生成白色硫酸鋇沉淀,則反應1結束后,可用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檢驗亞硫酸氫鈉是否被氧化,但是不能用硝酸酸化,硝酸會氧化亞硫酸根生成硫酸根,錯誤;C.由分析可知,反應2為亞硫酸氫鈉溶液與鋅粉反應生成連二亞硫酸鈉和氫氧化鋅,反應中亞硫酸氫鈉為反應的氧化劑,鋅為還原劑,由得失電子數目守恒可知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正確;D.由題意可知,連二亞硫酸鈉有強還原性,在空氣中極易被氧化,則制備連二亞硫酸鈉時,反應2最好在無氧條件下進行,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選擇題突破4 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及應用 練習(含解析).docx 選擇題突破4 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及應用.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