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中化學二輪復習 第三篇 專項練增分提能 選擇題突破5 物質的制備、檢驗、分離和提純(課件 練習)(共2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中化學二輪復習 第三篇 專項練增分提能 選擇題突破5 物質的制備、檢驗、分離和提純(課件 練習)(共2份打包)

資源簡介

選擇題突破5 物質的制備、檢驗、分離和提純
選擇題1~15題,每題3分,共45分
A卷
1.(2024·四川綿陽模擬)CaH2是重要的供氫劑,遇水或酸能引起燃燒。利用下列裝置制備氫化鈣固體(提供的實驗儀器不得重復使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裝置①在加入試劑前無需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儀器接口的連接順序為a→b→c→f→g→d→e
C.加熱裝置④之前必須檢查氣體的純度
D.裝置③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CO2、H2O(g)進入裝置④中
2.(2024·北京東城一模)實驗室制備如圖所示氣體所選用的發生裝置、制備試劑和除雜試劑均正確的是(  )
選項 氣體 發生裝置 制備試劑 除雜試劑
A NH3 a NH4HCO3固體 堿石灰
B Cl2 c MnO2、濃鹽酸 NaOH溶液、 濃硫酸
C CO2 b 大理石、稀硫酸 濃硫酸
D C2H4 c 無水乙醇、濃硫酸 NaOH溶液
3.(2024·黑龍江佳木斯一模)正溴丁烷可用于生產染料和香料,是稀有元素萃取的溶劑。某小組采用以下改進裝置(加熱和夾持裝置略)實現正溴丁烷粗產品的制備和蒸餾分離,其反應原理:
CH3CH2CH2CH2OH+NaBr(s)+H2SO4(濃)CH3CH2CH2CH2Br+NaHSO4+H2O
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燒杯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揮發出的溴單質和溴化氫
B.恒壓滴液漏斗可以用于接收蒸餾出的粗產品
C.反應開始時應先加熱三頸燒瓶一段時間,再滴入濃硫酸
D.粗產品可經水洗、NaOH溶液洗滌、水洗、干燥等步驟進一步提純
4.(2024·河南鄭州一模)下列各組物質中,只用蒸餾水(可用組內物質)無法檢驗的是(  )
A.無水硫酸銅、硫酸鈉、硫酸鋇
B.過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
C.碳酸鈉、氫氧化鈉、硫酸鉀
D.濃硫酸、NaOH溶液、苯
5.(2024·重慶涪陵模擬)下列實驗裝置及試劑的使用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除去SO2 中的HCl B.制備氫 氧化鐵膠體 C.分離乙酸乙酯 和乙醇 D.分離NH4Cl(s) 和NaCl(s)
6.(2024·浙江杭州二模)某興趣小組用CaS與MgCl2反應制備高純H2S,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裝置A內產生的H2S氣體中含有酸性氣體雜質)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裝置A中的反應利用了水解原理
B.為了簡化裝置,B可以省略
C.裝置C中的Ba(OH)2可以換成NaHS
D.為了快速排除體系內的空氣,可先斷開裝置F和裝置G的連接
7.(2024·廣東江門一模)實驗室用NaHCO3和FeSO4溶液制備碳酸亞鐵的裝置如圖所示(夾持裝置已省略),三頸燒瓶中產生白色沉淀及無色氣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裝置甲產生CO2可排除裝置中的空氣
B.裝置乙中盛裝的試劑為飽和Na2CO3溶液
C.裝置丙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Fe2++2HC===FeCO3↓+CO2↑+H2O
D.反應結束后,將丙中反應液靜置、過濾、洗滌、干燥,可得到碳酸亞鐵
8.(2024·湖南長沙二模)用濃氨水和堿石灰反應可制備NH3。下列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 B C D
制取氨氣 干燥氨氣 收集氨氣 吸收氨氣
9.(2024·安徽池州二模)實驗室制備某常見氣體的裝置如圖所示,其中①、②、③、④分別為制備、除雜(除非水雜質,如無必要可省略)、干燥和收集裝置,下列組合中可行的是(  )
選項 A B C D
氣體 氧氣 氯氣 氫氣 乙炔
除雜試劑 氯化亞鐵溶液 飽和食鹽水 氫氧化鈉溶液 硫酸銅溶液
干燥劑 氯化鈣 生石灰 濃硫酸 堿石灰
B卷
10.(2024·江西南昌一模)能用如圖所示裝置完成氣體制備、尾氣處理(加熱和夾持等裝置略去)的是(  )
選項 氣體 制備試劑 燒杯中試劑
A NH3 堿石灰與濃氨水 H2SO4溶液
B CO2 大理石和硫酸 石灰水
C C2H2 電石與水 水
D Cl2 MnO2與濃鹽酸 NaOH溶液
11.(2024·廣東深圳一模)1943年,我國科學家發明了聯合制堿法,為我國化工行業發展和科學技術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此啟發下,某實驗小組利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其中難以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A.制取氨氣 B.制取CO2 C.除去CO2中混有的 少量HCl D.制取NaHCO3
                
12.(2024·山東煙臺一模)環己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實驗室制備流程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環己烯粗品有機相
A.可用酸性KMnO4溶液檢驗粗品中的環己烯
B.飽和食鹽水能降低環己烯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層
C.分液時,有機相應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D.操作a用到的儀器有酒精燈、直形冷凝管等
13.(2024·福建南平一模)實驗室由環己醇()制備環己酮()的過程如下:
已知:主反應為,該反應為放熱反應;環己酮可被強氧化劑氧化;環己酮的沸點為155.6 ℃,能與水形成沸點為95 ℃的共沸混合物;NaCl水溶液的密度比水的大,無水K2CO3易吸收水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分批次加入Na2Cr2O7溶液,可防止副產物增多
B.反應后加入少量草酸溶液的目的是調節pH
C.①、②、③分別是含有硫酸和Cr3+的水相、含NaCl的水相、K2CO3水合物
D.操作1為蒸餾,收集150~156 ℃的餾分;獲取③的操作為過濾
14.(2024·山東濟寧一模)一次性鑒別下列三種溶液,方法不可行的是(  )
A.乙酸、乙醛、苯酚三種溶液:濃溴水
B.NaOH、FeCl3、Na2SO4三種溶液:KHCO3溶液
C.KNO3、NH4Cl、Na2CO3三種溶液:飽和Ba(OH)2溶液,微熱
D.乙醇、溴苯和苯三種溶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15.(2024·江西九江二模)制備[Cu(CH3CN)4]ClO4裝置如圖。實驗步驟為將乙腈(CH3CN,易溶于水)、Cu(ClO4)2·6H2O、過量的銅粉混合于圓底燒瓶中,控制溫度85 ℃,磁力攪拌至反應完全,經過操作X、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得到白色固體[Cu(CH3CN)4]ClO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儀器a可以起到冷凝回流作用
B.b中加入的最佳傳熱介質是水
C.操作X的名稱是萃取、分液
D.加入過量的銅粉可提高產品的純度
選擇題突破5 物質的制備、檢驗、分離和提純
1.C [①是氫氣的發生裝置,③是氫氣的干燥裝置,同時可以除去揮發的氯化氫氣體,②為除水裝置,防止空氣中水進入④使得CaH2燃燒,④為CaH2的制備裝置,據此回答。A.裝置①為啟普發生器,在加入試劑前應先檢查裝置氣密性,然后再加入藥品,錯誤;B.由裝置①制取氫氣,由于鹽酸具有揮發性,故氫氣中混有HCl和水蒸氣,氫氣由導管a口通入到裝置③中除去HCl和水蒸氣,再將純凈、干燥的H2通入裝置④中與Ca在加熱時反應產生CaH2,為防止空氣中的H2O(g)進入裝置④中,最后要通過盛濃硫酸的洗氣瓶,故裝置接口連接順序為a→d→e→f(或g)→g(或f)→b→c,錯誤;C.為防止Ca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加熱前需先通入氫氣排盡裝置中的空氣,H2是可燃性氣體,為防止H2、O2混合氣體點燃爆炸,加熱裝置④之前必須檢查氣體的純度確認空氣是否排盡,正確;D.裝置③的主要作用是除去氫氣中混有的HCl和水蒸氣,錯誤。]
2.A [A.NH4HCO3在加熱時發生反應NH4HCO3NH3↑+H2O↑+CO2↑,堿石灰可以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從而得到氨氣,正確;B.Cl2中會混有雜質HCl,需要用飽和食鹽水洗氣除雜,再用濃硫酸干燥氣體,而NaOH溶液會與Cl2反應,因此,錯誤;C.大理石與稀硫酸反應會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沉淀會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礙反應的進一步進行,因此應選用稀鹽酸,除雜試劑選用飽和NaHCO3溶液和濃硫酸,錯誤;D.無水乙醇與濃硫酸反應制備乙烯需要控制溫度在170 ℃,c裝置無溫度計,錯誤。]
3.B [A.NaOH溶液具有堿性,可以與酸性的溴化氫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同時,溴單質也可以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相應的溴化物和次溴酸鹽,故燒杯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揮發出的溴單質和溴化氫,正確;B.恒壓滴液漏斗主要用于向反應容器中滴加液體其特點是可以使滴加的液體與反應容器內的氣體壓強相等,從而使液體能夠順利滴下。然而,恒壓滴液漏斗并不適合用于接收蒸餾出的粗產品,粗產品在三頸燒瓶中,錯誤,C.加熱三頸燒瓶的目的是為了預熱反應體系,使其達到一個較為均勻的溫度狀態。這有助于后續反應的平穩進行,避免由于溫度突然升高而導致的副反應或實驗事故。如果先加入濃硫酸再進行加熱,可能會因為局部溫度過高而導致濃硫酸飛濺或引發其他不安全因素,正確。D.正溴丁烷粗產品的制備和蒸餾分離過程中,經過水洗、氫氧化鈉溶液洗滌、再次水洗以及干燥等步驟可以去除粗產品中的雜質,提高其純度,正確。]
4.C [A.加入蒸餾水,溶液呈藍色的是無水硫酸銅,不溶于水的是硫酸鋇,剩下的是硫酸鈉,不符合題意;B.過氧化鈉溶于蒸餾水,與水反應生成氣體有氣泡冒出;利用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溶解度不同,可區分,不符合題意;C.碳酸鈉、氫氧化鈉、硫酸鉀三者溶于水,均無明顯現象,不可檢驗,符合題意;D.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苯不溶于水;剩下的是NaOH溶液,不符合題意。]
5.D [A.亞硫酸鈉溶液能吸收SO2生成亞硫酸氫鈉,錯誤;B.制備氫氧化鐵膠體應該向沸水中滴加飽和FeCl3溶液,NaOH和FeCl3反應得到Fe(OH)3沉淀,錯誤;C.乙醇和乙酸乙酯為互溶的兩種液體,不能用分液的方法來分離,錯誤;D.已知NH4ClNH3↑+HCl↑,NH3+HCl===NH4Cl,NaCl受熱不分解,故能用圖示裝置分離NH4Cl(s)和NaCl(s),正確。]
6.B [A作為H2S的發生裝置,反應原理為CaS+MgCl2+2H2O===CaCl2+Mg(OH)2+H2S↑,裝置B為除去A中制備的H2S中含有的HCl,防止消耗裝置C中的Ba(OH)2,同時酸堿中和反應放熱,引起C中溶液升溫,由于不能驟冷,所以E、F都是冷卻H2S的裝置,D裝置干燥H2S,F冷卻并收集H2S,G作為平衡氣壓和尾氣處理裝置。A.由分析可知,裝置A中反應原理為CaS+MgCl2+2H2O===CaCl2+Mg(OH)2+H2S↑,故該反應利用了水解原理,正確;B.由分析可知,裝置B的作用為除去H2S中的酸性氣體(如HCl),故不能省略裝置B,錯誤;C.冰鹽冷浴中,Ba(OH)2溶解度小,堿性弱,只吸收殘余的HCl而不吸收H2S,故裝置C的作用為進一步除去H2S中的HCl,故C中的Ba(OH)2可以換成NaHS,正確;D.由分析可知,裝置G的作用為平衡氣壓和尾氣處理裝置,一開始裝置中的氣體中不含有毒有害的氣體H2S,故為了快速排除體系內的空氣,可以先斷開裝置F和裝置G的連接,正確。]
7.B [為防止氧化,制備碳酸亞鐵應在無氧環境中進行,裝置制備CO2經過乙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除去HCl,進入丙中驅趕裝置內的空氣,丙裝置中碳酸氫根與Fe2+反應生成FeCO3,丁用于吸收多余的CO2并避免空氣進入丙中氧化目標產物。A.裝置甲產生CO2可排除裝置中的空氣,開始時應先通一段時間CO2排盡裝置的空氣防止FeCO3被氧化,正確;B.CO2經過乙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除去HCl,而不是飽和碳酸鈉,錯誤;C.丙中NaHCO3與Fe2+反應生成FeCO3同時生成二氧化碳、水,Fe2++2HC===FeCO3↓+CO2↑+H2O,正確;D.丙中碳酸亞鐵為沉淀,故反應后將丙中反應液靜置、過濾、洗滌、干燥,可得到碳酸亞鐵,正確。]
8.C [A.堿石灰是粉末狀固體,不是塊狀固體,且濃氨水與堿石灰反應生成極易溶于水的氨氣時會放出大量的熱,所以不能用啟普發生器制取氨氣,錯誤;B.氨氣會與無水氯化鈣反應生成八氨氯化鈣,所以不能用無水氯化鈣干燥氨氣,錯誤;C.氨氣的密度小于空氣,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并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氨氣與空氣形成對流而逸出,正確;D.氨氣直接與硫酸溶液接觸會發生倒吸,所以不能用裝置D吸收氨氣,錯誤。]
9.D [A.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應該使用向上排空氣方法收集,錯誤;B.氯氣密度比空氣大,應該使用向上排空氣方法收集,錯誤;C.U形管內不可放置液體干燥劑,錯誤;D.實驗室制備C2H2時會產生雜質H2S和PH3,CuSO4溶液會吸收雜質而不與C2H2反應,C2H2可以利用堿石灰干燥并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正確。]
10.D [A.濃氨水滴入固體堿石灰上,生成NH3,氨氣尾氣吸收時不能將導管直接通入H2SO4溶液中,會引起倒吸,錯誤;B.不能用硫酸與大理石制備CO2,生成的硫酸鈣會附著在大理石上,阻礙反應進行,錯誤;C.電石與飽和食鹽水反應生成C2H2,尾氣應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吸收,錯誤;D.MnO2與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制取Cl2,為了防止污染空氣,過量的Cl2用NaOH溶液吸收,正確。]
11.D [A.濃氨水與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氨氣,反應放熱有利于氨氣逸出,不符合題意;B.碳酸鈣與濃鹽酸反應可制CO2,不符合題意;C.HCl可溶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中而CO2不溶,可以達到除雜的目的,不符合題意;D.氨氣極易溶于水,將氨氣通入飽和食鹽水中,導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CO2溶解度不大,為了增大碳酸氫鈉產量,通CO2時導管應該插入液面以下,符合題意。]
12.A [A.環己烯中的碳碳雙鍵使高錳酸鉀褪色,環己醇也能使高錳酸鉀褪色,錯誤;B.飽和食鹽水的作用是降低環己烯的溶解度,便于溶液分層,正確;C.環己烯密度小于水的,所以分液后有機相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正確;D.操作a為蒸餾的步驟,用到的儀器有酒精燈、直形冷凝管、溫度計等,正確。]
13.B [由題給流程可知,向硫酸酸化的環己醇溶液中分批次加入重鉻酸鈉溶液,將環己醇氧化為環己酮;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草酸溶液,除去過量重鉻酸鈉溶液防止環己酮被氧化;將反應后的溶液在95 ℃條件下加熱蒸餾,收集得到環己酮和水的共沸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鈉固體,降低環己酮的溶解度使環己酮析出,分液得到粗環己酮;向粗環己酮中加入碳酸鉀固體除去有機物的水分,過濾得到濾液;濾液蒸餾收集得到環己酮。A.由分析可知,分批次加入重鉻酸鈉溶液的目的是防止環己酮被氧化,導致產品中副產物增多,正確;B.由分析可知,加入少量草酸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過量重鉻酸鈉溶液防止環己酮被氧化,錯誤;C.由分析可知,95 ℃蒸餾的目的是得到環己酮和水的共沸混合物、加入氯化鈉固體的目的是降低環己酮的溶解度使環己酮析出、加入碳酸鉀固體的目的是除去有機物的水分,則流程中①、②、③分別是含有硫酸和鉻離子的水相、含氯化鈉的水相、碳酸鉀水合物,正確;D.由分析可知,向粗環己酮中加入碳酸鉀固體的目的是除去有機物的水分,過濾得到濾液;環己酮的沸點為155.6 ℃,濾液蒸餾收集150~156 ℃的餾分目的是收集得到環己酮,正確。]
14.B [A.乙酸、乙醛、苯酚三種溶液分別與濃溴水混合現象為:互溶、溴水褪色、生成白色沉淀,現象不同,可以鑒別,正確;B.NaOH、FeCl3、Na2SO4三種溶液分別與KHCO3溶液混合現象為:無現象、紅褐色沉淀、無現象,氫氧化鈉和硫酸鈉都是無現象,不能鑒別,錯誤;C.KNO3、NH4Cl、Na2CO3三種溶液分別與飽和Ba(OH)2溶液混合并微熱的現象為:無現象、產生刺激性氣體、白色沉淀,現象不同,可以鑒別,正確;D.乙醇、溴苯和苯三種溶液分別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混合現象為: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且不分層、分層且有機層在下層、分層且有機層在上層,現象不同,可以鑒別,正確。]
15.C [乙腈、Cu(ClO4)2·6H2O、過量銅粉混合于圓底燒瓶,控溫85 ℃、磁力攪拌,至反應完全,過濾除去過量的銅,分離出濾液、蒸發濃縮、冷卻結晶得到晶體、過濾、洗滌、干燥得到產品。A.儀器a為球形冷凝管,作用是冷凝回流,正確;B.控溫85 ℃進行反應,溫度低于水的沸點,故b中應加入水作為最佳傳熱介質,正確;C.結合上述分析操作X的名稱是過濾,錯誤;D.銅具有還原性,加入過量銅粉能將反應中可能生成的二價銅還原為一價銅,提高產物純度,正確。](共33張PPT)
選擇題突破5 物質的制備、檢驗、分離和提純
第三篇 專項練增分提能
選擇題重要考點強化練
A卷
1.(2024·四川綿陽模擬)CaH2是重要的供氫劑,遇水或酸能引起燃燒。利用下列裝置制備氫化鈣固體(提供的實驗儀器不得重復使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裝置①在加入試劑前無需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儀器接口的連接順序為a→b→c→f→g→d→e
C.加熱裝置④之前必須檢查氣體的純度
D.裝置③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CO2、H2O(g)進入裝置④中
C
解析 ①是氫氣的發生裝置,③是氫氣的干燥裝置,同時可以除去揮發的氯化氫氣體,②為除水裝置,防止空氣中水進入④使得CaH2燃燒,④為CaH2的制備裝置,據此回答。A.裝置①為啟普發生器,在加入試劑前應先檢查裝置氣密性,然后再加入藥品,錯誤;B.由裝置①制取氫氣,由于鹽酸具有揮發性,故氫氣中混有HCl和水蒸氣,氫氣由導管a口通入到裝置③中除去HCl和水蒸氣,再將純凈、干燥的H2通入裝置④中與Ca在加熱時反應產生CaH2,為防止空氣中的H2O(g)進入裝置④中,最后要通過盛濃硫酸的洗氣瓶,故裝置接口連接順序為a→d→e→f(或g)→g(或f)→b→c,錯誤;C.為防止Ca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加熱前需先通入氫氣排盡裝置中的空氣,H2是可燃性氣體,為防止H2、O2混合氣體點燃爆炸,加熱裝置④之前必須檢查氣體的純度確認空氣是否排盡,正確;D.裝置③的主要作用是除去氫氣中混有的HCl和水蒸氣,錯誤。
2.(2024·北京東城一模)實驗室制備如圖所示氣體所選用的發生裝置、制備試劑和除雜試劑均正確的是(  )
A
選項 氣體 發生裝置 制備試劑 除雜試劑
A NH3 a NH4HCO3固體 堿石灰
B Cl2 c MnO2、濃鹽酸 NaOH溶液、濃硫酸
C CO2 b 大理石、稀硫酸 濃硫酸
D C2H4 c 無水乙醇、濃硫酸 NaOH溶液
3.(2024·黑龍江佳木斯一模)正溴丁烷可用于生產染料和香料,是稀有元素萃取的溶劑。某小組采用以下改進裝置(加熱和夾持裝置略)實現正溴丁烷粗產品的制備和蒸餾分離,其反應原理:
A.燒杯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揮發出的溴單質和溴化氫
B.恒壓滴液漏斗可以用于接收蒸餾出的粗產品
C.反應開始時應先加熱三頸燒瓶一段時間,再滴入濃硫酸
D.粗產品可經水洗、NaOH溶液洗滌、水洗、干燥等步驟進一步提純
B
解析 A.NaOH溶液具有堿性,可以與酸性的溴化氫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同時,溴單質也可以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相應的溴化物和次溴酸鹽,故燒杯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揮發出的溴單質和溴化氫,正確;B.恒壓滴液漏斗主要用于向反應容器中滴加液體其特點是可以使滴加的液體與反應容器內的氣體壓強相等,從而使液體能夠順利滴下。然而,恒壓滴液漏斗并不適合用于接收蒸餾出的粗產品,粗產品在三頸燒瓶中,錯誤,C.加熱三頸燒瓶的目的是為了預熱反應體系,使其達到一個較為均勻的溫度狀態。這有助于后續反應的平穩進行,避免由于溫度突然升高而導致的副反應或實驗事故。如果先加入濃硫酸再進行加熱,可能會因為局部溫度過高而導致濃硫酸飛濺或引發其他不安全因素,正確。D.正溴丁烷粗產品的制備和蒸餾分離過程中,經過水洗、氫氧化鈉溶液洗滌、再次水洗以及干燥等步驟可以去除粗產品中的雜質,提高其純度,正確。
4.(2024·河南鄭州一模)下列各組物質中,只用蒸餾水(可用組內物質)無法檢驗的是(  )
A.無水硫酸銅、硫酸鈉、硫酸鋇
B.過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
C.碳酸鈉、氫氧化鈉、硫酸鉀
D.濃硫酸、NaOH溶液、苯
C
解析 A.加入蒸餾水,溶液呈藍色的是無水硫酸銅,不溶于水的是硫酸鋇,剩下的是硫酸鈉,不符合題意;B.過氧化鈉溶于蒸餾水,與水反應生成氣體有氣泡冒出;利用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溶解度不同,可區分,不符合題意;C.碳酸鈉、氫氧化鈉、硫酸鉀三者溶于水,均無明顯現象,不可檢驗,符合題意;D.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苯不溶于水;剩下的是NaOH溶液,不符合題意。
5.(2024·重慶涪陵模擬)下列實驗裝置及試劑的使用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D
A.除去SO2中的HCl B.制備氫氧化鐵膠體 C.分離乙酸乙酯和乙醇 D.分離NH4Cl(s)和NaCl(s)
6.(2024·浙江杭州二模)某興趣小組用CaS與MgCl2反應制備高純H2S,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裝置A內產生的H2S氣體中含有酸性氣體雜質)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裝置A中的反應利用了水解原理
B.為了簡化裝置,B可以省略
C.裝置C中的Ba(OH)2可以換成NaHS
D.為了快速排除體系內的空氣,可先斷開裝置F和裝置G的連接
B
解析 A作為H2S的發生裝置,反應原理為CaS+MgCl2+2H2O===CaCl2+Mg(OH)2+ H2S↑,裝置B為除去A中制備的H2S中含有的HCl,防止消耗裝置C中的Ba(OH)2,同時酸堿中和反應放熱,引起C中溶液升溫,由于不能驟冷,所以E、F都是冷卻H2S的裝置,D裝置干燥H2S,F冷卻并收集H2S,G作為平衡氣壓和尾氣處理裝置。A.由分析可知,裝置A中反應原理為CaS+MgCl2+2H2O===CaCl2+Mg(OH)2+H2S↑,故該反應利用了水解原理,正確;B.由分析可知,裝置B的作用為除去H2S中的酸性氣體(如HCl),故不能省略裝置B,錯誤;C.冰鹽冷浴中,Ba(OH)2溶解度小,堿性弱,只吸收殘余的HCl而不吸收H2S,故裝置C的作用為進一步除去H2S中的HCl,故C中的Ba(OH)2可以換成NaHS,正確;D.由分析可知,裝置G的作用為平衡氣壓和尾氣處理裝置,一開始裝置中的氣體中不含有毒有害的氣體H2S,故為了快速排除體系內的空氣,可以先斷開裝置F和裝置G的連接,正確。
7.(2024·廣東江門一模)實驗室用NaHCO3和FeSO4溶液制備碳酸亞鐵的裝置如圖所示(夾持裝置已省略),三頸燒瓶中產生白色沉淀及無色氣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裝置甲產生CO2可排除裝置中的空氣
B.裝置乙中盛裝的試劑為飽和Na2CO3溶液
C.裝置丙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Fe2++2HC===FeCO3↓+CO2↑+H2O
D.反應結束后,將丙中反應液靜置、過濾、洗滌、干燥,可得到碳酸亞鐵
B
解析 為防止氧化,制備碳酸亞鐵應在無氧環境中進行,裝置制備CO2經過乙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除去HCl,進入丙中驅趕裝置內的空氣,丙裝置中碳酸氫根與Fe2+反應生成FeCO3,丁用于吸收多余的CO2并避免空氣進入丙中氧化目標產物。A.裝置甲產生CO2可排除裝置中的空氣,開始時應先通一段時間CO2排盡裝置的空氣防止FeCO3被氧化,正確;B.CO2經過乙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除去HCl,而不是飽和碳酸鈉,錯誤;C.丙中NaHCO3與Fe2+反應生成FeCO3同時生成二氧化碳、水,Fe2++2HC===FeCO3↓+CO2↑+H2O,正確;D.丙中碳酸亞鐵為沉淀,故反應后將丙中反應液靜置、過濾、洗滌、干燥,可得到碳酸亞鐵,正確。
8.(2024·湖南長沙二模)用濃氨水和堿石灰反應可制備NH3。下列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C
A B C D
制取氨氣 干燥氨氣 收集氨氣 吸收氨氣
解析 A.堿石灰是粉末狀固體,不是塊狀固體,且濃氨水與堿石灰反應生成極易溶于水的氨氣時會放出大量的熱,所以不能用啟普發生器制取氨氣,錯誤;B.氨氣會與無水氯化鈣反應生成八氨氯化鈣,所以不能用無水氯化鈣干燥氨氣,錯誤;C.氨氣的密度小于空氣,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并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氨氣與空氣形成對流而逸出,正確;D.氨氣直接與硫酸溶液接觸會發生倒吸,所以不能用裝置D吸收氨氣,錯誤。
9.(2024·安徽池州二模)實驗室制備某常見氣體的裝置如圖所示,其中①、②、③、④分別為制備、除雜(除非水雜質,如無必要可省略)、干燥和收集裝置,下列組合中可行的是(  )
D
選項 A B C D
氣體 氧氣 氯氣 氫氣 乙炔
除雜試劑 氯化亞鐵溶液 飽和食鹽水 氫氧化鈉溶液 硫酸銅溶液
干燥劑 氯化鈣 生石灰 濃硫酸 堿石灰
解析 A.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應該使用向上排空氣方法收集,錯誤;B.氯氣密度比空氣大,應該使用向上排空氣方法收集,錯誤;C.U形管內不可放置液體干燥劑,錯誤;D.實驗室制備C2H2時會產生雜質H2S和PH3,CuSO4溶液會吸收雜質而不與C2H2反應,C2H2可以利用堿石灰干燥并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正確。
B卷
10.(2024·江西南昌一模)能用如圖所示裝置完成氣體制備、尾氣處理(加熱和夾持等裝置略去)的是(  )
D
選項 氣體 制備試劑 燒杯中試劑
A NH3 堿石灰與濃氨水 H2SO4溶液
B CO2 大理石和硫酸 石灰水
C C2H2 電石與水 水
D Cl2 MnO2與濃鹽酸 NaOH溶液
解析 A.濃氨水滴入固體堿石灰上,生成NH3,氨氣尾氣吸收時不能將導管直接通入H2SO4溶液中,會引起倒吸,錯誤;B.不能用硫酸與大理石制備CO2,生成的硫酸鈣會附著在大理石上,阻礙反應進行,錯誤;C.電石與飽和食鹽水反應生成C2H2,尾氣應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吸收,錯誤;D.MnO2與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制取Cl2,為了防止污染空氣,過量的Cl2用NaOH溶液吸收,正確。
11.(2024·廣東深圳一模)1943年,我國科學家發明了聯合制堿法,為我國化工行業發展和科學技術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此啟發下,某實驗小組利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其中難以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D
A.制取氨氣 B.制取CO2 C.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D.制取NaHCO3
解析 A.濃氨水與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氨氣,反應放熱有利于氨氣逸出,不符合題意;B.碳酸鈣與濃鹽酸反應可制CO2,不符合題意;C.HCl可溶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中而CO2不溶,可以達到除雜的目的,不符合題意;D.氨氣極易溶于水,將氨氣通入飽和食鹽水中,導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CO2溶解度不大,為了增大碳酸氫鈉產量,通CO2時導管應該插入液面以下,符合題意。
12.(2024·山東煙臺一模)環己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實驗室制備流程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可用酸性KMnO4溶液檢驗粗品中的環己烯
B.飽和食鹽水能降低環己烯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層
C.分液時,有機相應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D.操作a用到的儀器有酒精燈、直形冷凝管等
A
解析 A.環己烯中的碳碳雙鍵使高錳酸鉀褪色,環己醇也能使高錳酸鉀褪色,錯誤;B.飽和食鹽水的作用是降低環己烯的溶解度,便于溶液分層,正確;C.環己烯密度小于水的,所以分液后有機相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正確;D.操作a為蒸餾的步驟,用到的儀器有酒精燈、直形冷凝管、溫度計等,正確。
A.分批次加入Na2Cr2O7溶液,可防止副產物增多
B.反應后加入少量草酸溶液的目的是調節pH
C.①、②、③分別是含有硫酸和Cr3+的水相、含NaCl的水相、K2CO3水合物
D.操作1為蒸餾,收集150~156 ℃的餾分;獲取③的操作為過濾
答案 B
解析 由題給流程可知,向硫酸酸化的環己醇溶液中分批次加入重鉻酸鈉溶液,將環己醇氧化為環己酮;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草酸溶液,除去過量重鉻酸鈉溶液防止環己酮被氧化;將反應后的溶液在95 ℃條件下加熱蒸餾,收集得到環己酮和水的共沸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鈉固體,降低環己酮的溶解度使環己酮析出,分液得到粗環己酮;向粗環己酮中加入碳酸鉀固體除去有機物的水分,過濾得到濾液;濾液蒸餾收集得到環己酮。A.由分析可知,分批次加入重鉻酸鈉溶液的目的是防止環己酮被氧化,導致產品中副產物增多,正確;B.由分析可知,加入少量草酸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過量重鉻酸鈉溶液防止環己酮被氧化,錯誤;C.由分析可
知,95 ℃蒸餾的目的是得到環己酮和水的共沸混合物、加入氯化鈉固體的目的是降低環己酮的溶解度使環己酮析出、加入碳酸鉀固體的目的是除去有機物的水分,則流程中①、②、③分別是含有硫酸和鉻離子的水相、含氯化鈉的水相、碳酸鉀水合物,正確;D.由分析可知,向粗環己酮中加入碳酸鉀固體的目的是除去有機物的水分,過濾得到濾液;環己酮的沸點為155.6 ℃,濾液蒸餾收集150~156 ℃的餾分目的是收集得到環己酮,正確。
14.(2024·山東濟寧一模)一次性鑒別下列三種溶液,方法不可行的是(  )
A.乙酸、乙醛、苯酚三種溶液:濃溴水
B.NaOH、FeCl3、Na2SO4三種溶液:KHCO3溶液
C.KNO3、NH4Cl、Na2CO3三種溶液:飽和Ba(OH)2溶液,微熱
D.乙醇、溴苯和苯三種溶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B
解析 A.乙酸、乙醛、苯酚三種溶液分別與濃溴水混合現象為:互溶、溴水褪色、生成白色沉淀,現象不同,可以鑒別,正確;B.NaOH、FeCl3、Na2SO4三種溶液分別與KHCO3溶液混合現象為:無現象、紅褐色沉淀、無現象,氫氧化鈉和硫酸鈉都是無現象,不能鑒別,錯誤;C.KNO3、NH4Cl、Na2CO3三種溶液分別與飽和Ba(OH)2溶液混合并微熱的現象為:無現象、產生刺激性氣體、白色沉淀,現象不同,可以鑒別,正確;D.乙醇、溴苯和苯三種溶液分別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混合現象為: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且不分層、分層且有機層在下層、分層且有機層在上層,現象不同,可以鑒別,正確。
15.(2024·江西九江二模)制備[Cu(CH3CN)4]ClO4裝置如圖。實驗步驟為將乙腈(CH3CN,易溶于水)、Cu(ClO4)2·6H2O、過量的銅粉混合于圓底燒瓶中,控制溫度85 ℃,磁力攪拌至反應完全,經過操作X、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得到白色固體[Cu(CH3CN)4]ClO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儀器a可以起到冷凝回流作用
B.b中加入的最佳傳熱介質是水
C.操作X的名稱是萃取、分液
D.加入過量的銅粉可提高產品的純度
C
解析 乙腈、Cu(ClO4)2·6H2O、過量銅粉混合于圓底燒瓶,控溫85 ℃、磁力攪拌,至反應完全,過濾除去過量的銅,分離出濾液、蒸發濃縮、冷卻結晶得到晶體、過濾、洗滌、干燥得到產品。A.儀器a為球形冷凝管,作用是冷凝回流,正確;B.控溫85 ℃進行反應,溫度低于水的沸點,故b中應加入水作為最佳傳熱介質,正確;C.結合上述分析操作X的名稱是過濾,錯誤;D.銅具有還原性,加入過量銅粉能將反應中可能生成的二價銅還原為一價銅,提高產物純度,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宁市| 巍山| 三门峡市| 平安县| 泉州市| 镇康县| 通渭县| 兴和县| 铅山县| 绥宁县| 潞城市| 吉林市| 东乡县| 莱阳市| 偏关县| 宁陕县| 丰城市| 克山县| 滦平县| 郸城县| 左云县| 京山县| 曲水县| 包头市| 赤壁市| 新宁县| 桂平市| 遵义县| 延川县| 冀州市| 大厂| 晋城| 安康市| 仙桃市| 原平市| 宜州市| 新乐市| 鹰潭市| 刚察县| 康乐县| 高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