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3節(jié)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第1課時 物體的浮沉條件第十章 浮 力01基礎過關02能力進階03思維拓展目錄1. 用手把體積為5×10-4m3的球浸沒在水中,球受到的浮力是 N;若該球重為3N,則放手后這個球將 (填“上浮”“下沉”或“懸浮”)。(g取10N/kg,ρ水=1.0×103kg/m3)5 上浮 123456789101112132. (2024·天津和平期末)小明把雞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雞蛋沉在杯底(如圖甲),向杯中加鹽,雞蛋懸浮(如圖乙),則雞蛋在兩液體中的浮力關系是F浮甲 F浮乙;圖乙中鹽水的密度 雞蛋的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2題小于 等于 123456789101112133. (2024·天津寧河校級期中)如圖所示,把一個蘋果放入濃鹽水中,蘋果處于漂浮狀態(tài),如果把蘋果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余下部分蘋果放回原濃鹽水中,它將( B )A. 剛好懸浮 B. 仍然漂浮C. 沉入水底 D. 無法判斷第3題B123456789101112134. (2024·巴中)一個體積為100cm3、質量為90g的球放入足夠深的水中,靜止后的狀態(tài)及所受浮力大小為(g取10N/kg)( A )A. 漂浮,0.9N B. 漂浮,1NC. 沉底,0.9N D. 沉底,1NA123456789101112135. (2024·常州模擬)如圖所示,同一小瓶內裝入質量不同的水,將小瓶浸沒在水中松手后,發(fā)現(xiàn)小瓶在甲圖中上浮,在乙圖中下沉。待小瓶靜止后,小瓶在甲、乙中受到水的浮力分別為F甲和F乙,則( C )第5題A. F甲>F乙 B. F甲=F乙C. F甲<F乙 D. 無法比較C123456789101112136. 一個體積為1×10-3m3的空心鐵球重為8.8N,則:(ρ水=1.0×103kg/m3)(1) 該鐵球浸沒在密度是0.8×103kg/m3的酒精中時,是上浮還是下沉?解:(1) 該鐵球浸沒在酒精里所受的浮力F浮1=ρ酒精gV排=0.8×103kg/m3×9.8N/kg×1×10-3m3=7.84N<8.8N,故鐵球下沉(2) 該鐵球放入水中靜止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大?解:(2) 該鐵球浸沒在水里所受的浮力F浮2=ρ水gV排=1.0×103kg/m3×9.8N/kg×1×10-3m3=9.8N>8.8N,故鐵球上浮;靜止后漂浮,F(xiàn)浮=G球=8.8N123456789101112137. (2024·天津期末)(多選題)把一個小西紅柿和一個大土豆放入鹽水中靜止后,西紅柿漂在鹽水面上,土豆沉在鹽水底,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 )A. 西紅柿的密度小于土豆的密度B. 西紅柿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C. 西紅柿受到的浮力小于土豆受到的浮力D. 西紅柿受到的浮力大于土豆受到的浮力第7題AC123456789101112138. (2024·天津河北校級期中)小心地把水、食用油(每種一小杯)依次沿著杯壁緩緩倒入玻璃杯中,然后再放入一小段蠟燭,你會看到的現(xiàn)象是圖中的(ρ食用油<ρ蠟<ρ水)( B )BABCD123456789101112139. (2024·揚州廣陵期末)甲、乙、丙三個小球的質量m和體積V如表所示,將它們浸沒在水中釋放,在其穩(wěn)定后,三個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別為F甲、F乙和F丙。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 )小 球 甲 乙 丙質量m/g 30 40 54體積V/cm3 60 50 20A. F甲>F乙>F丙 B. F乙>F甲>F丙C. F丙>F乙>F甲 D. F甲>F丙>F乙B1234567891011121310. (2024·安慶大觀校級三模)把一木塊輕輕放入盛滿酒精的溢水杯中,此時杯中溢出酒精10g,若將此木塊輕輕放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從杯中溢出水的質量為(已知ρ木=0.6×103kg/m3,ρ酒精=0.8×103kg/m3,ρ水=1.0×103kg/m3)( B )A. 8g B. 10gC. 12g D. 12.5gB1234567891011121311. (2024·天津河西模擬)如圖所示,將物體A放入水中時懸浮,將物體B放入水中時有一半的體積露出水面,將物體A置于物體B上再放入水中時,物體B有三分之一的體積露出水面,則兩物體的體積之比VA∶VB= ,物體B的密度是 kg/m3。第11題1∶6 0.5×103 1234567891011121312. (2023·宜賓)如圖甲所示,用輕質細線將一不吸水的木塊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3N;如圖乙所示,將該木塊靜置于平放的盛水容器中,木塊有的體積露出水面;如圖丙所示,用豎直向下的力F壓該木塊時,木塊剛好全部浸入水中且靜止。已知水的密度為1.0×103kg/m3,g取10N/kg,求:第12題12345678910111213(1) 圖乙中木塊所受的浮力大小。解:(1) 由題意可知,木塊的重力G=3N;圖乙中木塊處于漂浮狀態(tài),所以木塊受到的浮力F浮=G=3N(2) 木塊的體積。解:(2) 圖乙中木塊排開水的體積V排===3×10-4m3,由題意可知,V排=V木,則V木=V排=×3×10-4m3=5×10-4m3第12題12345678910111213(3) 木塊的密度。解:(3) 木塊的質量m===0.3kg,木塊的密度ρ===0.6×103kg/m3(4) 圖丙中F的大小。解:(4) 圖丙中木塊浸沒時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木=1.0×103kg/m3×10N/kg×5×10-4m3=5N,此時木塊受平衡力,則有F=F浮'-G=5N-3N=2N第12題1234567891011121313. 如圖所示,金屬塊A通過輕繩系于木塊C的下方,靜止在水中;金屬塊B平放在木塊D的上表面,靜止在水面上。已知長方體木塊C和D的密度、體積、形狀均完全相同,密度是水的密度的一半,它們的上表面均正好與水面相平;金屬塊A和B的體積、形狀完全相同,它們各自的體積是單個木塊體積的一半,則A、B的密度之比為( B )A. 3∶1 B. 2∶1 C. 6∶1 D. 4∶1第13題B12345678910111213第3節(jié)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第2課時 浮力的應用第十章 浮 力01基礎過關02能力進階03思維拓展目錄1. (2024·雅安雨城三模)如圖為全球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tǒng)科考母船“珠海云”號,其最大排水量為2100t,滿載時受到的浮力為 N,無人機降落到船上后船身受到的浮力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g取10N/kg)第1題2.1×107 變大 1234567891011122. 如圖所示,潛艇在水中處于懸浮狀態(tài),此時其所受浮力與重力的大小關系為F (填“>”“<”或“=”)G。當壓縮空氣將水艙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時,潛艇將 (填“上浮”“下沉”或“懸浮”)。第2題= 上浮 1234567891011123. (2024·內江)“青島號”導彈驅逐艦從海洋駛入長江時,受到的浮力和吃水深度的變化是(ρ海水>ρ江水,忽略驅逐艦自重的變化)( B )A. 浮力變大 B. 浮力不變C. 吃水深度變小 D. 吃水深度不變B1234567891011124. 如圖所示為我國的核潛艇,它是堅不可摧的“水下盾牌”,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國重器。關于核潛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上浮過程中,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大B. 浸沒在水中后繼續(xù)下潛,所受浮力不變C. 下潛過程中,水對核潛艇底部的壓強不變D. 核潛艇懸浮與漂浮時,受到的浮力相等第4題B1234567891011125. 如圖所示,當熱氣球噴火裝置“噴火”時,氣囊內的空氣被加熱并排出一部分后,氣球上浮。下列關于其升空原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C )A. 加熱時氣囊內氣體密度不變B. 氣囊排開空氣的重力等于自身重力C. 氣囊內氣體密度小于空氣密度D. 氣囊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排開空氣的重力第5題C1234567891011126. 我國從遠古時代就開始利用浮力了。據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在很久以前的新石器時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制造出了獨木舟,如圖所示。該獨木舟的外形可看成一個長方體,它長2m、寬50cm、高15cm,質量為50kg,g取10N/kg,ρ水=1×103kg/m3。求:(1) 獨木舟空載時受到的浮力。解:(1) 獨木舟空載時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獨木舟的重力,即F浮=G舟=m舟g=50kg×10N/kg=500N第6題123456789101112(2) 獨木舟能承載的最大貨物的重力。解:(2) 當獨木舟船舷剛好與水面相平時,所能承載的貨物的重力最大,此時獨木舟浸在水中的體積V排=2m×0.5m×0.15m=0.15m3,此時獨木舟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0.15m3=1.5×103N,因為獨木舟漂浮,所以獨木舟承載貨物后的總重力G總=F浮'=1.5×103N,獨木舟能承載的最大貨物的重力G貨=G總-G舟=1.5×103N-500N=1×103N第6題1234567891011127. (2024·臨沂蒙陰二模)2024年5月1日8時許,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從上海江南造船廠碼頭解纜啟航,赴相關海域開展首次航行試驗。“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其配置有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滿載排水量為8萬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取10N/kg)( D )A. 航母滿載時受到的浮力為8×103NB. 航母上的艦載機起飛后,航母所受浮力不變C. 航母上的艦載機起飛后,航母會下沉一些D. 航母從淡水駛入海水中所受浮力不變D1234567891011128. (2024·天津濱海新區(qū)校級期中)把一支密度計先后放入甲、乙、丙三種不同的液體中,靜止時如圖所示,那么甲、乙、丙三種液體的密度大小關系為( D )第8題A. ρ甲<ρ乙<ρ丙 B. ρ甲>ρ乙>ρ丙C. ρ甲>ρ丙>ρ乙 D. ρ丙<ρ甲<ρ乙D1234567891011129. 2022年5月15日凌晨,我國“極目一號”Ⅲ型浮空艇(如圖)從珠峰站附近成功升空。浮空艇里填充氦氣、氫氣、熱空氣等氣體,利用空氣浮力升空。若浮空艇的體積不變,則關于“極目一號”升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浮空艇里所充氣體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B. 浮空艇在上升過程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它排開空氣所受的重力C. 浮空艇在上升過程中受到的浮力逐漸減小D. 浮空艇在上升過程中受到的大氣壓強保持不變第9題C12345678910111210. 如圖所示,某遠洋輪船的船舷上標有“吃水線”,又稱“載重線”,其中標有W的是北大西洋“載重線”,標有S的是印度洋“載重線”。若此遠洋輪船在海面航行時的排水量為1×106kg,g取10N/kg,則遠洋輪船此時受到的浮力為 N;當該遠洋輪船從北大西洋駛向印度洋時,遠洋輪船在北大西洋受到的浮力F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印度洋受到的浮力F2;北大西洋的海水密度ρ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2。1×107 等于 大于 第10題12345678910111211. (2024·天津和平校級期中)如圖是我國某型號潛水艇,已知其總體積為1.2×104m3,在海面航行時(水艙未充水)排水量為9100t,某次下潛到海面下400m深處執(zhí)行任務。求:(ρ海水=1.0×103kg/m3,g取10N/kg)(1) 潛水艇在海面航行時排開海水的體積。解:(1) 潛水艇在海面航行時,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潛水艇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9100×103kg×10N/kg=9.1×107N,排開水的體積V排===9100m3第11題123456789101112(2) 潛水艇在海水中懸浮時水艙中充入海水的重力。解:(2) 根據潛水艇在海面航行時受到的浮力可知:G艇=F浮=9.1×107N,潛水艇懸浮在海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等于其自身的體積,即潛水艇懸浮在海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為V排'=V=1.2×104m3,則此時潛水艇受到的浮力F浮'=ρ海水gV排'=1.0×103kg/m3×10N/kg×1.2×104m3=1.2×108N,潛水艇懸浮在海水中時,受力平衡,浮力等于潛水艇重力和充入海水的重力之和,即:F浮'=G艇+G海水,水艙至少充海水重力為G海水=F浮'-G艇=1.2×108N-9.1×107N=2.9×107N第11題12345678910111212. (2024·柳州城中四模)(多選題)如圖所示,水母的傘狀體內有一種特別的腺,可以發(fā)出一氧化碳,使傘狀體膨脹,通過控制傘狀體的體積大小,水母實現(xiàn)了在水中上浮和下潛的自由。忽略產生一氧化碳的質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C )A. 傘體縮小時,受到浮力會減小B. 懸浮的水母,產生一氧化碳時會上浮C. 逐漸下沉的水母,所受水的壓強逐漸增大D. 水母實現(xiàn)浮沉自由的原理與潛水艇的一致第12題ABC123456789101112(共31張PPT)第1節(jié) 浮 力第十章 浮 力01基礎過關02能力進階03思維拓展目錄1. 關于浮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不受浮力B. 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C. 在不同液體中物體受到的浮力方向會不同D. 在液體中上浮的物體受浮力、下沉的物體不受浮力B12345678910112. 如圖所示,A、B是可自由移動的物體,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現(xiàn)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一定不受浮力的是( C )A. A B. B C. C D. D第2題C12345678910113. (2024·天津期末)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重為5N的物體,把物體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則物體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 C )A. 0N B. 5N C. 2.6N D. 2.4N第3題C12345678910114. (2024·天津北辰期中)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時,小軍同學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可能跟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即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猜想2:可能跟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有關。猜想3:可能跟液體的密度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小軍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他在彈簧測力計下端掛一鐵塊依次把它緩緩地浸入水中不同的位置,然后又把它浸沒到鹽水中。1234567891011第4題(1) 鐵塊從①到②再到③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 ,鐵塊受到的浮力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 鐵塊從③到④的過程,是為了驗證猜想 (填序號),該猜想 (填“正確”或“不正確”)。(3) 鐵塊從④到⑤過程中,保持 不變,得出猜想 正確,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 。變小 變大 2 不正確 鐵塊排開液體的體積 3 控制變量法 12345678910115. 下列物體沒有受到浮力作用的是( D )A. 在水中嬉戲的小鴨B. 長在海底的海帶C. 在深海潛游的鯨魚D. 深入河底的橋墩D12345678910116. (2024·天津濱海新區(qū)期中)如圖所示,有一個重力為G的長方體浸沒在液體中,其受到的浮力為F浮,液體對長方體向下和向上的壓力分別為F1和F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長方體只有上下表面受到液體壓力B. F1和F2的大小關系是F1>F2C. F1、F2和F浮的大小關系是F2-F1=F浮D. 若長方體浸沒于更深的位置,與圖示位置相比,F(xiàn)1、F2大小均不變第6題C12345678910117. (2024·天津河西期中)用細繩吊著某金屬塊并將其浸在水中,分別在如圖甲、乙所示位置保持靜止,若金屬塊受到的拉力分別為F1、F2,則F1 F2;若水對其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分別為ΔF1、ΔF2,則ΔF1 ΔF2。(填“>”“<”或“=”)第7題< > 12345678910118. 如圖所示,請畫出漂浮在水面上的玩具鴨受到的浮力示意圖。第8題答案12345678910119. (2024·天津東麗期中)如圖,小明用裝有沙子的帶蓋塑料瓶探究浮力的影響因素。第9題1234567891011(1) 他做出了三個猜想:猜想1:浮力與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猜想2: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有關。猜想3:浮力與物體的密度有關。(2)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小明依次做了如下實驗:① 根據A、B、C的結果,可得猜想1是 (填“正確”或“錯誤”)的;根據A、C、D的結果,可得猜想1是 (填“正確”或“錯誤”)的。深入分析上述現(xiàn)象,可得浮力大小與 有關,與浸入深度 。正確 錯誤 排開液體的體積 無關 第9題1234567891011② 接下來根據A、D、E (填“能”或“不能”)對猜想2進行驗證。③ 為驗證猜想3,小明在老師的指導下,將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減小物體密度,接著他仿照步驟D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此時測力計示數小于1.8N,便認為該猜想是正確的。小明在該實驗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問題是 。能 沒有測量出此時瓶子(含有沙子)的重力 第9題123456789101110. 有一棱長為10cm的正方體浸沒在水中,上表面離水面20cm,則:(g取10N/kg)(1) 水對正方體上表面產生的壓強為多少?解:(1) 正方體上表面所處的深度h上=20cm=0.2m,正方體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強p上=ρ水gh上=1.0×103kg/m3×10N/kg×0.2m=2000Pa(2) 水對正方體下表面產生的壓強為多少?解:(2) 正方體下表面所處的深度h下=h上+L=20cm+10cm=30cm=0.3m,正方體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p下=ρ水gh下=1.0×103kg/m3×10N/kg×0.3m=3000Pa1234567891011(3) 正方體受到的浮力為多少?解:(3) 正方體的面積S=0.1m×0.1m=0.01m2,由p=可得,正方體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F上=p上S=2000Pa×0.01m2=20N,正方體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F下=p下S=3000Pa×0.01m2=30N,正方體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差ΔF=F下-F上=30N-20N=10N;浮力等于正方體上、下表面所受到的壓力差,F(xiàn)浮=ΔF=10N123456789101111. (2024·天津東麗期中)(多選題)如圖所示,一個體積為V、重為G的金屬圓柱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圓柱體底面與水面平行),手提彈簧測力計使圓柱體浸入水中處于靜止狀態(tài)。圓柱體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壓力為F1,圓柱體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壓力為F2,圓柱體受到的浮力為F浮,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T,則下列表達式正確的是( ACD )A. G=T+F浮 B. T=G-F2C. F浮=F2-F1 D. F2=G-T+F1第11題ACD1234567891011綜合分析與計算類型一 壓強和浮力問題的定性分析1. (2024·承德雙橋模擬)(多選題)如圖所示,質量相等的甲、乙兩個實心正方體物塊分別豎直懸浮在水中和漂浮在水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 )A. 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B. 甲受到的浮力等于乙受到的浮力C. 甲下表面受到的壓強小于乙下表面受到的壓強D. 甲排開水的重力小于乙排開水的重力第1題AB123452. (2024·天津武清模擬)(多選題)水平桌面上有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別盛有兩種不同液體,將兩個質量相等的冬棗、櫻桃(V冬棗>V櫻桃)分別放入兩種液體中,靜止時的狀態(tài)如圖所示,兩容器中的液面相平。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D )A. 甲容器中液體的密度大于乙容器中液體的密度B. 冬棗受到的浮力等于櫻桃受到的浮力C. 甲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大于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力D. 冬棗、櫻桃放入前,甲容器底受到的液體壓強小于乙容器底受到的液體壓強第2題BD123453. (2024·天津河北校級模擬)(多選題)兩個質量、底面積均相同,形狀不同的容器A、B,盛有質量相等的不同液體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現(xiàn)將兩個體積相同的物塊甲、乙分別放入兩容器中,當兩物塊靜止時,兩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兩物塊所處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C )BCA. 兩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相等B. 甲物塊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塊受到的浮力C. 取出兩物塊后,A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力大于B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力D. 取出兩物塊后,A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小于B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第3題12345類型二 壓強和浮力問題的定量計算4. (2023·濱州)“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出自戰(zhàn)國莊子的《逍遙游》。從文中大舟與水的關系,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求大學問,干大事業(yè),必須打下堅實、深厚的基礎。但從物理的角度,“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是指水的深度還是水的質量呢?即物體能否在水中漂浮(所受浮力的大小),究竟與水的深度有關還是與水的質量有關呢?12345為了探究這一問題,某興趣小組同學用燒杯、水、圓柱形木塊、刻度尺等器材,進行了如下探究,如圖所示。將兩個完全相同的底面積為8cm2、高為10cm的圓柱形木塊,分別放入底面積為10cm2和12cm2的甲、乙兩個容器中。分別向兩個容器中加水,觀察和記錄每個容器每次加水的深度和木塊的狀態(tài),實驗數據及現(xiàn)象記錄如表所示。實驗中,容器足夠高,無水溢出,不考慮木塊吸水,ρ水=1×103kg/m3,g取10N/kg。12345實驗 次序 甲容器中 水深h/cm 甲容器中 木塊狀態(tài) 乙容器中 水深h/cm 乙容器中木塊狀態(tài)1 4 不能浮起 4 不能浮起2 5 不能浮起 5 不能浮起3 6 剛好浮起 6 剛好浮起4 7 浮起 7 浮起12345(1) 甲容器中木塊剛好浮起時,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解:(1) 由表中數據可知,甲容器中木塊剛好浮起時水的深度h=6cm,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ρ水gh=1×103kg/m3×10N/kg×6×10-2m=600Pa第4題12345(2) 求木塊的密度。解:(2) 木塊剛好浮起時,甲容器中木塊排開水的體積V排=S木h=8cm2×6cm=48cm3,則木塊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48×10-6m3=0.48N,由物體的漂浮條件可知,木塊的重力G木=F浮=0.48N,由G=mg可知,木塊的質量m木===0.048kg=48g,木塊的體積V木=S木h木=8cm2×10cm=80cm3,則木塊的密度ρ木===0.6g/cm3=0.6×103kg/m3第4題12345(3) 求木塊剛好浮起時,甲、乙容器分別加入水的質量。并由計算結果和實驗現(xiàn)象判斷:木塊能否浮起,取決于容器中水的深度還是水的質量?解:(3) 由表中數據可知木塊剛好浮起時,甲、乙容器中水的深度均為6cm,則甲、乙容器中水的體積分別為V水甲=(S甲-S木)h=(10cm2-8cm2)×6cm=12cm3,V水乙=(S乙-S木)h=(12cm2-8cm2)×6cm=24cm3,由ρ=可知,甲、乙容器中水的質量分別為m水甲=ρ水V水甲=1×103kg/m3×12×10-6m3=12×10-3kg=12g,m水乙=ρ水V水乙=1×103kg/m3×24×10-6m3=24×10-3kg=24g,即木塊剛好浮起時,甲、乙容器中加入水的質量不同,而加入水的深度相同,因此木塊能否浮起,取決于容器中水的深度第4題12345(4) 實驗完成,把木塊從甲容器中拿出,求甲容器對桌面壓強的變化量。解:(4) 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容器、水和木塊的總重力,實驗完成,把木塊從甲容器中拿出,此時壓力的變化量等于木塊的重力大小,則甲容器對桌面的壓力變化量ΔF=G木=0.48N,甲容器對桌面壓強的變化量Δp===480Pa第4題123455. (2024·天津河西模擬)一正方體物塊放入圓柱形容器底部,如圖甲所示。逐漸向容器內倒入密度為ρ0的水,物塊受到的浮力與容器內水深度的關系圖像如圖乙a所示。將該物塊取出,放入另一相同的圓柱形容器底部,逐漸向容器內倒入液體B,物塊受到的浮力與容器內液體B深度的關系圖像如圖乙b所示。求:(兩種液體均未溢出)第5題12345(1) 物塊的重力。解:(1) 由圖乙可知,物塊在水中處于漂浮狀態(tài),物塊的重力G=F浮=5F0(2) 液體B的密度。解:(2) 由圖乙可知,物塊在液體B中處于沉底狀態(tài)時,所受浮力為4F0,物塊排開液體B的體積V=,由F浮=ρ液V排g得,液體B的密度ρB==第5題12345(3) 在逐漸向容器內倒入液體B的過程中,物塊對容器底的最小壓強。解:(3) 由圖乙可知,物塊在液體B中處于沉底狀態(tài)時,所受浮力最大、支持力最小;此時物塊對容器底的壓力最小,此時物塊對容器底的最小壓力Fmin=F支=G-F浮'=5F0-4F0=F0,對容器底的最小壓強pmin==第5題12345(共24張PPT)第4節(jié) 跨學科實踐:制作微型密度計第十章 浮 力01基礎過關02能力進階03思維拓展目錄1. (2024·襄陽襄州模擬)學習浮力知識后,明明用一根粗細均勻的吸管自制了一支密度計。他在吸管的下端裝入適量的鋼珠后用蠟封住并使底部平整。做好后測出該密度計的總重力為0.24N,吸管底面積為3×10-5m2,吸管總長為0.12m。第1題(1) 如圖所示為明明將該密度計放入水中靜止時的情形,A是他在吸管上標記的此時水面的位置。則密度計受到水的浮力是 N。0.24 1234567891011(2) 若將該密度計從水中取出擦干,放到密度為0.8×103kg/m3的煤油中,靜止時吸管上煤油液面的位置在A的 (填“上方”或“下方”)。上方 第1題12345678910112. (2024·新余期末)如圖所示,小明用飲料吸管和鐵絲制作了一支簡易密度計,將其放入水中時,密度計不能直立,應 (填“增加”或“減少”)吸管中鐵絲質量,改進后,分別用它測量水和鹽水的密度時,吸管沒入液體的深度分別為h1和h2,則h1 (填“>”“<”或“=”)h2。用它測量可樂密度時,吸管上“沾”上許多小氣泡,測得的密度偏 。第2題增加 > 大 12345678910113. A、B為兩個自制的微型密度計,放入水中時,水面恰好與A密度計最上面刻度線齊平,與B密度計最下面刻度線齊平,如圖所示,若要用它們測酒精的密度,則應選用( A )A. B密度計 B. A密度計C. 都適用 D. 都不適用第3題A12345678910114. (2024·天津河西模擬)如圖所示為一種自制簡易密度計,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纏繞一些銅絲做成的,用它來測量液體密度時,該密度計漂浮在被測液體中。將其分別放入裝有液體密度為ρ1和ρ2的兩個容器中,密度計排開液體的質量分別為m1和m2,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D )第4題DA. ρ1>ρ2,m1>m2 B. ρ1>ρ2,m1=m2C. ρ1<ρ2,m1<m2 D. ρ1<ρ2,m1=m212345678910115. (2024·泉州泉港期末)水平桌面上老師用相同的燒杯盛放了相同體積的水和濃鹽水讓同學進行區(qū)分,聰明的小李用吸管和橡皮泥自制了一支簡易密度計,將其先后放入兩液體中,靜止時如圖甲、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第5題DA. 密度計在乙液體中受到的浮力更大B. 密度計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更大C. 甲液體是濃鹽水D. 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力更大12345678910116. 如圖所示,在木棒的一端纏繞一些銅絲做成簡易密度計,將其放入盛有不同液體的燒杯中,它會豎直立在液體中,由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以判斷,下列燒杯中的液體密度最大的是( C )A. 甲 B. 乙 C. 丙 D. 丁第6題C12345678910117. (2024·黔東南期末)兩同學分別在底端封閉的兩支相同吸管中裝入不同質量的細沙,制成了A、B兩支密度計,放入同一個盛有水的燒杯中靜止后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密度計A所受浮力較大B. 密度計B所受重力較小C. 兩密度計底部所受水的壓強相等D. 兩密度計在水面處的刻度值相同第7題D12345678910118. (2024·天津河北期末)小明想自制一支密度計,通過實驗和測算得到了一組刻度線和數據并貼到密度計上,他應該選擇 標簽,且此標簽的不妥之處為 。第8題甲 刻度線應該是不均勻的 12345678910119. (2024·揚州邗江模擬)利用筆芯可自制密度計。為使筆芯 漂浮在液體中,同款的新筆芯和用了一半油墨的舊筆芯,應該選用 。將所選筆芯放入水中,在筆芯上標出液面的位置A,將筆芯放入酒精(ρ酒精=0.8×103kg/m3)中,標出液面的位置B,如圖所示,筆芯在水中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分別為F1和F2,兩者的大小關系為F1 (填“>”“<”或“=”)F2。將筆芯放入密度為0.9g/cm3的液體中,則位置C和D中,液面對應的位置可能是 。豎直 舊筆芯 = D 第9題123456789101110. 小明同學利用兩個相同的塑料吸管、兩個相同的泡沫小球、銅絲和蠟制作了A、B兩支微型密度計,其量程卻不同(A量程為0.9~1.0g/cm3,B量程為1.0~1.1g/cm3),如圖甲所示。第10題(1) 測量A微型密度計的質量,如圖乙所示,為 g。14.4 1234567891011(2) 觀察對比A、B微型密度計,推算B微型密度計的總質量為 g。(g取10N/kg)(3) 若要制造一支比A微型密度計測量范圍更大,量程為0.7~1.0g/cm3的微型密度計,可行的方法有 (簡要說明方法,無需計算)。16 增大吸管的長度(或使用橫截面積更大的吸管) 第10題123456789101111. (2024·濰坊)物理興趣小組把吸管的下端密閉并纏繞一段細銅絲(細銅絲體積忽略不計),自制一支簡易密度計。如圖所示,密度計分別放入a、b、c三種液體中時,均漂浮在液體中,且保持豎直姿態(tài)。密度計在三種液體中靜止時,在密度計上與液面平齊處各標記一條刻線,共得到三條刻線。已知密度計在c液體中,有的體積浸入液體,浸入體積為5×10-6m3,已知三種液體密度分別為ρa=0.5g/cm3、ρb=1.0g/cm3、ρc=2.0g/cm3,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1234567891011A. 三條刻線的間隔距離不相等B. 密度計的質量為0.1kgC. 密度計在三種液體中所受浮力不相等D. 密度計在b液體中的浸入體積為3×10-5m3第11題答案:A1234567891011重點實驗突破類型一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1. (2024·天津南開二模)同學們觀看奮斗者號潛水器入水過程,思考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于是進行了如下探究:(1) 同學們通過生活中的實例:清洗櫻桃時將其放入水中,部分會沉底,之后加入鹽清洗,沉底的櫻桃會上浮,由此推理出浮力大小與 有關。液體密度 12(2) 同學們使用彈簧測力計設計如圖甲的實驗過程,該實驗測量浮力大小是利用了 。A. 浮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B. 浮力與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C. 浮力與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 拉力與浮力之和等于重力D 12第1題(3) 通過實驗數據及現(xiàn)象分析,由圖甲C→D的過程可初步得出實驗結論:浮力大小與物塊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 (填“有關”或“無關”);再由圖甲B→C可初步得出結論:物塊浸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 有關。無關 排開液體的體積 12(4) 為進一步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與物體的體積有關”,同學選用兩個大小不同的塑料盒分別裝上不等量的水,使它們的總重力相等,將兩盒放入水中,如圖乙所示,則這兩個盒子受到的浮力大小 (填“相等”或“不相等”),說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的體積 (填“有關”或“無關”)。相等 無關 第1題12類型二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2. (2024·天津河西期中)小紅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和器材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請你完成下列內容:第2題(1) 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個實驗步驟,最科學合理的實驗順序是 (填字母)。A. 甲、乙、丙、丁 B. 丁、甲、乙、丙C. 乙、甲、丁、丙B 12(2) 通過實驗可得到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 (用文字表述)。(3) 以下情況會影響實驗結論的是 (填字母)。A. 若圖甲中水面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B. 若圖乙中物體未全部浸入在水中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A 第2題12(4) 實驗中所用物體的體積為 m3;現(xiàn)將圖乙中的水換成酒精,物體在酒精中仍浸沒,此時它受到的浮力為 N。(g取10N/kg)(5) 小紅利用上述實驗中的器材和木塊,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實驗過程中圖 (填“甲”“乙”“丙”或“丁”)步驟不需要彈簧測力計。1×10-4 0.8 乙 第2題12(共34張PPT)第2節(jié) 阿基米德原理第1課時 阿基米德原理第十章 浮 力01基礎過關02能力進階03思維拓展目錄1. (2024·天津河東期末)小明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時,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已知F2=3N,F(xiàn)3=1N,F(xiàn)4=2N,物體所受浮力為 N;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的重力F1為 N。第1題1 4 123456789101112132. (2023·上海)體積為1×10-3m3的物體浸沒在水中時,所受浮力的方向是 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N。(g取10N/kg)3. 將重為5N的物體輕輕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溢出的水重為3N,則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為( B )A. 5N B. 3N C. 2N D. 8N豎直向上 10 B123456789101112134. (2024·天津北辰期中)體積相同的銅塊、鋁球和木塊,浸在液體中的情況如圖所示,則比較它們受到的浮力( D )A. 鋁球受到的浮力最大B. 木塊受到的浮力最大C. 銅塊受到的浮力最大D. 它們受到的浮力一樣大第4題D123456789101112135. 把一鐵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若把它分別浸沒在下列液體中,則彈簧測力計示數最大的是(ρ鹽水>ρ水>ρ酒精)( B )A. 在水中 B. 在酒精中C. 在鹽水中 D. 一樣大B123456789101112136. 有一金屬球,在空氣中稱得重為6.8N,將它浸沒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時(未觸底),有40mL水從溢水杯流入小燒杯中,求:(g取10N/kg)(1) 金屬球排開水的質量。解:(1) m排=ρ水V排=1.0g/cm3×40cm3=40g=4×10-2kg(2) 金屬球所受浮力。解:(2) F浮=G排=m排g=4×10-2kg×10N/kg=0.4N(3) 金屬球在水中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解:(3) F=G-F浮=6.8N-0.4N=6.4N123456789101112137. (2024·天津期末)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物塊,分別由a、b兩種物質制成。下圖是a、b兩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圖像。現(xiàn)將甲和乙都浸沒在水中,則甲、乙兩物塊所受的浮力之比是( A )A. 1∶4 B. 4∶1C. 1∶1 D. 1∶8第7題A123456789101112138. 如圖所示,把一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若要讓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小,則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B )A. 往燒杯里加些水B. 往燒杯里加些鹽C. 往燒杯里加些酒精D. 把彈簧測力計向上提一下,但金屬塊不露出水面第8題B123456789101112139. 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個實心小球分別在不同的液體中靜止,三個球的體積關系是V甲>V乙=V丙,三種液體的密度關系是ρ1=ρ2>ρ3,則三個球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為( A )A. F甲>F乙>F丙 B. F甲=F乙=F丙C. F甲>F乙=F丙 D. F甲=F乙>F丙第9題A1234567891011121310. 將重為14.7N、體積為1×10-3m3的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方,并緩慢浸入水中直至浸沒(不觸底),此時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為 N,測力計的示數為 N;若增加物體在水中的深度,則物體上、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力差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g取10N/kg)10 4.7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11. 某小組利用兩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A和B、飲料瓶和吸管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質量忽略不計)進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第11題12345678910111213(1) 向下移動水平橫桿,使重物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觀察到A的示數逐漸 (填“變大”或“變小”),B的示數逐漸 (填“變大”或“變小”),且A、B示數的變化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2) 小組同學更換相關器材,順利完成了實驗。實驗后小組成員進行交流,認為要驗證阿基米德原理,重物 (填“一定”或“不一定”)要浸沒在水中。變小 變大相等 不一定 第11題1234567891011121312. (2023·懷化)物理實驗室里,同學們正在認真地完成“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重力的關系”的實驗。小明將重為5N的物體浸沒在水中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ρ水=1.0×103kg/m3,g取10N/kg)(1) 求水對物體的浮力大小。解:(1) 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物體浸沒在水中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示=2.6N,則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G-F示=5N-2.6N=2.4N第12題12345678910111213(2) 求該物體的體積。解:(2) 物體浸沒在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和自身的體積相等,由F浮=ρ水gV排可得,該物體的體積V=V排===2.4×10-4m3第12題1234567891011121313. 底面積為100cm2的燒杯中裝有適量水。當金屬塊浸沒在水中靜止時,如圖甲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3.4N,水對杯底的壓強為p1;當金屬塊總體積的露出水面靜止時,如圖乙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2,水對杯底的壓強為p2。若p1、p2之差為50Pa,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g取10N/kg)( D )D第13題A. 金屬塊的體積V金為2×10-3m3B. 金屬塊的體積V金為 3×10-4m3C. 金屬塊的重力G為4.5ND.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為3.9N12345678910111213第2節(jié) 阿基米德原理第2課時 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第十章 浮 力01基礎過關02能力進階03思維拓展目錄1. 一輕質薄塑料袋內裝滿水,用細線將袋口扎緊,如圖所示,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水的重力為 ;當塑料袋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第1題2.8N 0 12345678910111213142. 用彈簧測力計懸掛重為5.4N的物體,放入水中,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則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 N,物體的體積為 m3。(ρ水=1.0×103kg/m3,g取10N/kg)第2題2 2×10-4 12345678910111213143. 將兩物體分別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讓它們同時浸沒在水中時,若兩彈簧測力計示數的減小值相同,則兩物體必定有相同的( B )A. 形狀 B. 體積C. 質量 D. 密度B12345678910111213144. (2024·廣州)潛水艇從海水高密度區(qū)駛入低密度區(qū),急劇下降的過程稱為“掉深”。如圖,某潛水艇從a處駛入低密度海水區(qū),“掉深”到b處。與a處相比,潛水艇在b處( A )A. 受到的浮力大小變小B. 受到的浮力大小變大C. 排開液體的重力不變D. 排開液體的重力變大第4題A12345678910111213145. 如圖所示,將一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金屬圓柱體緩慢浸入水中(水足夠深),在圓柱體接觸容器底之前,能正確反映彈簧測力計的示A數F和圓柱體下降的高度h關系的選項是( A )ABCD12345678910111213146. (2024·天津北辰二模)小華采用如下方法測量一物塊(不溶于水)的密度:彈簧測力計懸掛物塊靜止時的示數為F1=3.0N(如圖甲所示);將物塊浸沒在水中,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2=2.0N(如圖乙所示)。已知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1234567891011121314(1) 物塊的質量m。解:(1) 物塊在空氣中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3.0N,則物塊重力G=3.0N;則物塊的質量m===0.3kg(2) 物塊的體積V。解:(2) 物塊受到的浮力F浮=F1-F2=3.0N-2.0N=1.0N;物塊浸沒在水中,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物塊排開的水的體積即物塊的體積V=V排===1.0×10-4m3(3) 物塊的密度ρ。解:(3) 物塊密度ρ===3×103kg/m312345678910111213147. (2024·六安金寨期末)如圖所示,兩只相同的氣球,分別充入氫氣和空氣,充氣后體積相同,放飛氣球時只有氫氣氣球升上空中。若它們在空氣中受到的浮力分別為F氫和F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F氫>F空B. F氫=F空C. F氫<F空D. 條件不足,無法比較第7題B12345678910111213148. 把質量相等的鐵球和鋁球分別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浸沒于水中,比較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則(ρ鐵>ρ鋁)( A )A. 掛鐵球的示數大于掛鋁球的示數B. 掛鐵球的示數小于掛鋁球的示數C. 掛鐵球的示數等于掛鋁球的示數D. 由于不知道兩球的體積,因此無法比較示數的大小A12345678910111213149. (2024·岳陽模擬)若給你一個彈簧測力計、一杯水、一根細線和一實心金屬塊,不能得到的物理量是(g為已知常量)( C )A. 金屬塊的質量 B. 金屬塊受到的浮力C. 金屬塊的表面積 D. 金屬塊的密度C123456789101112131410. 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個小鋁球,在空氣中彈簧測力計示數是5.4N,將小鋁球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是2.4N,則小鋁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該小鋁球是 (填“空心”或“實心”)的。(g取10N/kg,ρ鋁=2.7×103kg/m3)3 空心 123456789101112131411. 有質量相同的兩個實心球,其密度分別為水的密度的2倍和5倍。把它們分別掛在兩個彈簧測力計的下端,然后將兩球浸沒在水中,此時兩球所受浮力之比為 ,兩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之比為 。5∶2 5∶8 12. 一名同學在岸上最多只能搬起質量是30kg的鵝卵石。如果鵝卵石的密度是2.5×103kg/m3,那么該同學在水中最多能搬起質量是 kg的鵝卵石(鵝卵石不露出水面),這時鵝卵石受到的浮力是 N。(ρ水=1.0×103kg/m3,g取10N/kg)50 200 123456789101112131413. 如圖甲所示,小明用彈簧測力計吊著一重為3.6N的實心圓柱體,將它沿豎直方向逐漸浸入水中,記下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和對應的浮力F浮,并畫出F浮-h(huán)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求:(g取10N/kg)(1) 圓柱體的高度。解:(1) 由圖乙可知,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20cm時,所受浮力一直保持1.2N不變,可知圓柱體浸入水中的深度為20cm時,恰好浸沒于水中,圓柱體的高度為20cm第13題1234567891011121314(2) 圓柱體浸入水中的深度h=10cm處,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解:(2) 圓柱體浸入水中的深度h=10cm處時的浮力F浮=0.6N,根據稱重法可知,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示=G-F浮=3.6N-0.6N=3N第13題1234567891011121314(3) 圓柱體的密度。解:(3) 圓柱體的質量m===0.36kg,圓柱體全部浸入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1.2N,圓柱體的體積就是排開液體的體積,即V=V排===1.2×10-4m3,圓柱體的密度ρ物===3×103kg/m3第13題123456789101112131414. 將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端的金屬塊先后浸沒在水和煤油中,已知煤油密度為0.8g/cm3,金屬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則(g取10N/kg)( A )第14題AA. 金屬塊的密度是3.0g/cm3B. 金屬塊的質量是3kgC. 金屬塊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是1ND. 金屬塊的體積為10cm31234567891011121314(共29張PPT)小專題-利用浮力知識測密度第十章 浮 力類型一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測密度1. 小磊同學在河邊撿到一精美小石塊,他想知道小石塊的密度,于是用燒杯、彈簧測力計、細線和水巧妙地測出了小石塊的密度,請你寫出用這些器材測量小石塊密度的實驗步驟,并得出和實驗方案相一致的密度的表達式。(水的密度ρ水已知)(1) 測量步驟:① 用細線拴住小石塊, 。② 將小石塊浸沒在水中(不碰燒杯底和壁), 。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小石塊的重力G 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細線對小石塊的拉力F 1234567(2) 寫出小石塊的密度表達式: (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ρ= ·ρ水 12345672. 小明學習了“阿基米德原理”后,想利用相關知識測量某未知液體的密度。現(xiàn)有如下實驗器材:一個小鐵塊、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燒杯及細線。已知小鐵塊的密度為ρ0,請完成下列任務。(1) 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① 把小鐵塊用細線懸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小鐵塊在空氣中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F1。② 把適量的被測液體放在燒杯中。③ 。將小鐵塊浸沒在被測液體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2 (2) 用已知量和測量量推導出被測液體密度的表達式: 。ρ=·ρ012345673. (2024·天津武清三模)小明發(fā)現(xiàn)家中的珍珠手鏈能沉在水底,于是他想測量珍珠的密度,從家里找到的器材:小型電子天平(量程為0~2kg,分度值為0.2g)、彈簧測力計(量程為0~5N,分度值為0.1N)、足量的水(含取水工具,水的密度為ρ水)、燒杯、細線、一個質量約為15g的用細線將幾顆珍珠串起來的手鏈(細線的質量與體積可忽略不計),請你選取合適的器材,幫他設計一個較精確測量珍珠密度的實驗。1234567(1) 寫出主要的實驗步驟及所需測量的物理量: 。(2) 寫出珍珠密度的表達式: (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① 用天平測量珍珠手鏈的質量m1;② 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用天平測量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2;③ 用細線把珍珠手鏈拴好,把珍珠手鏈浸沒在水中,但是不接觸燒杯底,讀出此時天平的示數m3 ρ= ·ρ水 1234567類型二 利用浮沉條件測密度4. 小芳想利用“曹沖稱象”的原理來測量一串珍珠項鏈的密度。她準備了如圖所示的器材和足量的水(含取水工具,水的密度為ρ水)來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如下:① 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記下體積V1。② 將珍珠項鏈浸沒在量筒的水中,記下體積V2。③ 往大水槽中加入適量的水,使裝有珍珠項鏈的塑料小桶漂浮在大水槽的水面上,并記下水面在塑料小桶上的位置。1234567④ 取出珍珠項鏈,往塑料小桶中加水,使桶 (填“內”或“外”)水面到達所記位置, 。第4題外 用量筒測出桶中水的體積V3 1234567請回答下列問題:(1) 將實驗步驟④補充完整,并寫出需要測量的物理量。(2) 寫出珍珠項鏈密度的表達式: (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3) 在滿足上述實驗要求的情況下,大水槽的粗細對測量的精確度 (填“有”或“無”)影響。ρ項鏈= 無 12345675. 小明學習完密度知識后,想知道小木塊和牛奶的密度,于是他和小華利用身邊常見的物品進行了實驗(已知ρ牛奶>ρ水>ρ木)。(1) 小明只用一把刻度尺、一個圓柱形容器、牙簽和水就完成了小木塊密度的測量。設計實驗方案如下,請你補充完整。① 在圓柱形容器中裝入適量的水,用刻度尺測出容器中此時水的深度為h1。② 將小木塊輕輕放入水中,使小木塊漂浮,用刻度尺測出容器中此時水的深度為h2。1234567③ ,用刻度尺測出容器中此時水的深度為h3。④ 小木塊的密度表達式:ρ木塊= 用牙簽把小木塊壓入水中,使小木塊浸沒在水中 ρ水 1234567(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2) 實驗結束后,同組的小華發(fā)現(xiàn)在剛才實驗步驟的基礎上可以繼續(xù)測量牛奶的密度。她繼續(xù)利用刻度尺、小木塊、圓柱形容器、牙簽和水進行實驗,請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① 將圓柱形容器里的水倒出,并擦拭干凈,往容器中裝入適量的牛奶,用刻度尺測出容器中此時牛奶的深度為h4。② ,用刻度尺測出容器中此時牛奶的深度為h5。③ 根據上述實驗步驟,可以得到牛奶密度的表達式:ρ牛奶= (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將小木塊輕輕放入牛奶中,使小木塊漂浮 ρ水12345676. 小明為了測量石塊的密度,進行了以下實驗:他借助一個長方體木塊(不吸水)和刻度尺測出了石塊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1) 如圖甲所示,用刻度尺測出木塊浸在水中的深度h1。第6題(2) 如圖乙所示,將石塊放在木塊上,使它們共同漂浮在水面上,測出木塊浸在水中的深度h2。1234567(3) 如圖丙所示,將石塊取下,用細線(不計質量和體積)掛在木塊下放入水中靜止時,測出 。(4) 寫出石塊密度的表達式:ρ= (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木塊浸在水中的深度h3 ρ水 第6題12345677. (2024·天津河東模擬)小明學習了密度計的相關知識后,想用家中可用器材(如圖所示),測出醬油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請你幫他設計一個測量醬油密度的實驗方案。第7題(1) 補充主要實驗步驟及所需測量的物理量。① 用刻度尺測量出密度計的長度為L0。② 。③ 。將密度計豎直漂浮在水中,測出密度計露出液面的長度為L1 將密度計豎直漂浮在醬油中,測出密度計露出液面的長度為L21234567(2) 寫出醬油密度的表達式: (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ρ醬油=ρ水 第7題1234567小專題-浮力的計算第十章 浮 力類型一 利用稱重法和阿基米德原理計算浮力問題1. 如圖甲所示,一裝有適量水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提著一長方體銅塊從水面處勻速下降直至浸沒在水中。銅塊所受浮力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與銅塊下表面到水面距離h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已知水的密度為ρ0,g為已知常量。1234第1題(1) 如圖乙所示,銅塊所受浮力與它下表面到水面距離h的關系圖像是圖線 (填“A”或“B”)。(2) 求銅塊的體積。解:(2) 由圖乙可知,銅塊浸沒后受到的浮力為F1,由F浮=ρ液gV排可得,銅塊的體積V=V排=B 第1題1234(3) 求銅塊的密度。解:(3) 由圖乙可知,銅塊浸沒后受到的浮力為F1,拉力為F2,銅塊的重力大小等于拉力和浮力大小之和,即G=F1+F2,銅塊的質量m==,則銅塊的密度ρ===第1題12342. (2023·赤峰)小亮同學在測量浮力時發(fā)現(xiàn):金屬塊浸沒在密度不同的液體中,測力計示數不同。于是,他用測力計和重為4N、體積為1×10-4m3的金屬塊,組裝成密度計,將金屬塊浸沒在不同液體中靜止,來探究液體密度與測力計示數的對應關系。(g取10N/kg,ρ水=1.0×103kg/m3)(1) 如圖所示,金屬塊浸沒在水中靜止,受到的浮力是多少?解:(1) 金屬塊浸沒在水中,V排=V金=1×10-4m3,金屬塊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10-4m3=1N第2題1234(2) 若將此時測力計指針所指刻度標為1.0×103kg/m3,則這條刻度線的刻度值是多少?解:(2) 若將此時測力計指針所指刻度標為1.0×103kg/m3,則這條刻度線的刻度值F示=G金-F浮=4N-1N=3N第2題1234(3) 該液體密度計的“0”刻度標在多少牛處?該液體密度計所能測量的液體密度值不能超過多少?解:(3) 當該液體密度計的示數為0時,金屬塊應未浸入液體中,則這條刻度線的刻度值F示'=G金=4N;當金屬塊浸沒在液體中測力計的示數為0時,所測量的液體密度最大,此時F示″=G金-F浮″=0,則F浮″=G金=4N,此時液體的密度ρ液===4×103kg/m3第2題1234類型二 利用物體浮沉的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計算浮力問題3. (2024·天津南開期末)小明受“曹沖稱象”故事的啟發(fā),制作了一個“浮力秤”,如圖所示,柱形小桶可以豎直漂浮在大桶水中,當秤盤上不放物體時小桶浸入水中深度為h0,此時水面在小桶上正對該浮力秤的零刻度線;稱量時把待測物體放入秤盤,此時水面在小桶所指的示數就是待測物體的質量大小。已知透明大桶足夠深,小桶和秤盤總質量為m0,水的密度為ρ水,g為已知常量。1234解:(1) 因為當秤盤上不放物體時,小桶漂浮,小桶和秤盤總重G0=m0g,所以小桶受到的浮力F浮=G0=m0g第3題(1) 當秤盤上不放物體時,小桶受到的浮力為多大?1234(2) 推導出所測物體質量m與小桶浸入水中深度h的關系式,并說明“浮力秤”的刻度是否均勻。解:(2) 設小桶底面積為S,不放物體時,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Sh0=m0g,解得S=;當所測物體質量為m,此時小桶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Sh,因為漂浮,所以物體、小桶和秤盤總重G總=(m0+m)g=F浮',則ρ水gSh=(m0+m)g,解得h==h0+h0,即m=h-m0,因m0、h0為定值,則由上式可知,物體質量m與小桶浸入水中深度h成一次函數關系,所以浮力秤的刻度是均勻的第3題12344. (2024·天津西青期末)北宋年間,黃河上曾架著一座浮橋,浮橋的兩端用鐵索拴在兩岸的實心鐵牛上。后因河水暴漲,把鐵牛沖到河底的淤泥中。為了打撈鐵牛,有個叫懷丙的和尚讓人們用兩艘大船裝滿泥沙,開到鐵牛沉沒的地方,把一根粗大的木頭架在兩船上,將鐵索的一端拴在木頭上,鐵索的另一端拴在鐵牛上,然后卸掉船里的泥沙,隨著船逐漸上升,鐵牛從河底淤泥中被完全拉了出來,鐵牛位置如圖所示。兩空船的總重為G,鐵牛重為G1,卸掉的泥沙重為G2,鐵的密度為ρ鐵,水的密度為ρ水,設卸泥沙前鐵索剛好拉直且拉力為零,鐵索自重、體積均不計。1234(1) 如圖所示的狀態(tài)下,鐵牛從淤泥中被完全拉出后,鐵索對鐵牛的拉力為多大?解:(1) 鐵牛在水中靜止,共受三個力作用:自身重力G1、鐵索對鐵牛的拉力F(豎直向上)、水對鐵牛的浮力F浮,三力平衡,則G1=F+F浮,所以拉力F=G1-F浮=G1-ρ水gV鐵=G1-ρ水g=G1-ρ水g=G1-第4題1234(2) 裝滿泥沙時與泥沙卸掉后,兩船所受的浮力變化了多少?解:(2) 裝滿泥沙的船漂浮在水面,共受兩個力作用:自身重力(包括泥沙重)G+G2、水對船的浮力,二力平衡,則=G+G2;泥沙完全卸掉后,船共受三個力作用:船自身重力(此時不包括泥沙的重)G、鐵索對船向下的拉力(大小等于鐵索對鐵牛的拉力)F、水對船的浮力,三力平衡,則=G+F,兩次浮力之差ΔF=-=G+G2-(G+F)=G2-F=G2-G1+第4題1234(共22張PPT)第十章復習本章整合提升第十章 浮 力01考點突破02素養(yǎng)提升目錄考點一 浮力1. (2024·安慶大觀期末)如圖所示,將同一長方體分別水平與豎直放置在水中,長方體都保持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水對長方體上、下表面的壓強差不相等,壓力差相等B. 水對長方體上、下表面的壓強差不相等,壓力差不相等C. 水對長方體上、下表面的壓強差相等,壓力差不相等D. 水對長方體上、下表面的壓強差相等,壓力差相等第1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2. (2024·孝感孝南期末)探究浮力實驗時,小青將重為6N的長方體鋁塊浸沒在水中,如圖所示,鋁塊上表面剛好與水面相平,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2.8N,長方體鋁塊下表面受水的壓力為( C )A. 8.8N B. 2.8NC. 3.2N D. 6N第2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考點二 阿基米德原理3. (2024 ·佛山期末)如圖甲所示,底面積為100cm2的薄壁容器中裝有一定量的水,現(xiàn)用測力計懸掛一物體A并將其浸沒在水中,靜止后如圖乙所示,測力計的示數為 N;物體A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N,其密度為 g/cm3。(ρ水=1.0×103kg/m3,g取10N/kg)2.4 2 2.2 第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4. 甲、乙、丙、丁是四個體積、形狀相同而材質不同的小球,把它們放入水中靜止后的情況如圖所示,則在水中受到浮力最小的是( D )A. 甲球 B. 乙球 C. 丙球 D. 丁球第4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5. (多選題)如圖甲所示,在彈簧測力計下掛著一實心圓柱體,從燒杯上方緩慢下降,直到圓柱體底面與燒杯底接觸為止。如圖乙所示為圓柱體下降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F隨圓柱體下降高度h變化的圖像,則(g取10N/kg)( AD )第5題ADA. 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8NB. 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4NC. 圓柱體的密度是3.0×103kg/m3D. 圓柱體的密度是1.5×103kg/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考點三 物體的浮沉條件6. 小華用牙膏殼來探究物體的浮與沉。如圖所示,牙膏殼懸浮在水中,則牙膏殼所受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向水中加入食鹽并使其溶解,牙膏殼將 (填“上浮”或“下沉”)。若不加食鹽,將牙膏殼內部分空氣排出,再次放入水中后,則牙膏殼將 (填“上浮”或“下沉”)。第6題等于 上浮 下沉 123456789101112131415167. (多選題)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三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內裝有適量的水,將 A、B、C三個體積相同的小球分別放入容器內,待小球靜止后,A漂浮、B懸浮、C沉底,此時三個容器內水面高度相同。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ABC )A. 小球受到的浮力關系FA<FB=FCB.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關系p甲=p乙=p丙C. 容器對桌面的壓力關系F甲=F乙<F丙D. 小球的質量關系mA=mB<mC第7題ABC123456789101112131415168. (2024·泰州期末)一根毛竹漂浮在水面上,毛竹的體積為0.3m3,受到的重力為2100N。求:(g取10N/kg)(1) 毛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解:(1) 毛竹漂浮時,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F浮=G=2100N第8題(2) 毛竹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解:(2) 由F浮=ρ液gV排得毛竹排開水的體積V排===0.21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3) 獨竹漂藝人能憑借一根毛竹在水上表演節(jié)目和水上漂流,如圖所示。若藝人與手中平衡桿的總重為700N,通過計算說明他能否利用這根毛竹實現(xiàn)水上漂行。解:(3) 當毛竹浸沒后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3m3=3000N,毛竹和人的總重力G總=2100N+700N=2800N<3000N,所以他能利用這根毛竹實現(xiàn)水上漂行第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考點四 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9. 排水量為1000t的輪船在河水中航行,受到水的浮力為 N。若河水的密度為1.0×103kg/m3,則輪船排開河水的體積為 m3。(g取10N/kg)1×107 1×10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 (2024·湖北模擬)如圖是正在訓練的我國某型號戰(zhàn)略核潛艇,當其由圖中所示位置下潛至海面下某深處的過程中,潛艇水艙充排水情況、受到的浮力及水對它的壓強變化情況正確的是( C )A. 水艙排水;浮力變小;水對它的壓強變小B. 水艙充水;浮力變大;水對它的壓強變大C. 水艙充水;浮力先變大,后不變;水對它的壓強變大D. 水艙充水;浮力先變大,后不變;水對它的壓強變小第10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1. (多選題)如圖甲所示,小明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了一支簡易密度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CD )A. 這根吸管豎直漂浮在不同液體中時,液體密度越大,排開液體的重力越大B. 這根吸管豎直漂浮在不同液體中時,液體密度越大,它露出液面部分的長度越長C. 如圖乙所示為設計好的密度計的一部分,刻度上至A下至B,量程為ρ1~ρ2。若把它放到某種液體中,液面恰好在AB的中點C處,則這種液體的密度ρ=D. 若只增加配重,則該密度計C處對應的刻度將變大BC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 彈簧測力計下豎直懸掛著一個圓柱體,圓柱體在水中靜止時如圖所示。已知彈簧測力計示數為2.0N,圓柱體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5.0N,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13.0N,則( D )A. 圓柱體所受重力為2.0NB. 圓柱體所受重力為15.0NC. 圓柱體所受浮力為2.0ND. 圓柱體所受浮力為8.0N第12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3. (2024·天津寧河校級期中)如圖所示,海監(jiān)部門在某海域放置浮標以監(jiān)測水文變化。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從春季至夏季,海水溫度升高、體積膨脹導致海水密度變小。此過程中,若浮標體積保持不變,則( D )A. 浮標所受浮力變大,露出海面體積變小B. 浮標所受浮力變小,露出海面體積變大C. 浮標所受浮力不變,露出海面體積變大D. 浮標所受浮力不變,露出海面體積變小第13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4. (2024·天津河西模擬)(多選題)一裝有適量水的圓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將物體A、B疊放后一起放入水中,靜止時如圖甲所示;再將A從B上拿下放入水中,B靜止時漂浮,如圖乙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CD )A. 物體A的密度大于物體B的密度B. 物體B漂浮后,桌面受到的壓強變小C. 物體B漂浮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小D. 物體B漂浮后,物體B受到的浮力變小第14題AC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 在容積為100mL的杯中先放入一個小球,再倒入45g的植物油或54g的水都恰能將杯裝滿。倒入植物油時小球沉在杯底,倒入水時小球的狀態(tài)是 (填“沉底”“懸浮”或“漂浮”)。小球的體積為 cm3,密度為 kg/m3。(ρ水=1.0g/cm3,ρ植物油=0.9g/cm3)漂浮 50 0.92×10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 (2024·天津二模)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圓柱形薄壁容器,容器內豎直正立一材料質地均勻、高為h、底面積為S0的杯子。現(xiàn)只向容器中注水,當容器中水的深度為h時,杯子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剛好為零;接下來同時向容器和杯中注水,并繼續(xù)保持杯子對容器底壓力為零,當杯口與容器中水面相平時,杯中水剛好達到杯子容積的一半,整個過程中,杯底與容器底部始終接觸但不緊密,已知水的密度為ρ0,g為已知常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1) 當容器中水的深度為h時,杯子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剛好為零,此時杯子受到的浮力等于杯子的重力,所以杯子的重力即浮力為G=F浮=ρ0gV排=ρ0gS0×h;所以空杯子的質量為m===ρ0hS0第16題(1) 求空杯子的質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2) 求該杯子材料的密度。解:(2) 同時向容器和杯中注水,并繼續(xù)保持杯子對容器底的壓力為零,當杯口與容器中水面相平時,杯中水剛好達到杯子容積的一半;此時杯中水的重力和增加的浮力相等,即G水=ΔF浮,則m水g=ρ0gS0, ρ0V水g=ρ0gS0=ρ0gS0h;解得杯中水的體積為V水=hS0;所以杯子的體積為V杯=hS0-2×hS0=hS0;杯子材料的密度為ρ杯===2ρ0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3) 繼續(xù)向杯中注水直至注滿,求此時杯子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解:(3) 繼續(xù)向杯中注水直至注滿,此時杯子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ρ0gh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0.1浮力 訓練提升(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10.2阿基米德原理 訓練提升(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10.3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訓練提升(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10.4跨學科實踐制作微型密度計 訓練提升(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第十章 浮力 小專題 訓練提升(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第十章 浮力 本章整合提升 訓練提升(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